集成供应链问题打点
2021-07-06 19:14:28 30 举报
集成供应链问题打点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Q8:产销配材和排产流程不高效。优线订单交期承诺偏差较大,按最长时间初步承诺,交期长;人工线下排产难度大、效率低,同时考虑的约束条件有限,各环节余量留的比较大,在制品、成品库存高。
Q18:原料库存统计很大程度还是靠人工目测上报,工作量大,误差大,影响配矿计划,甚至生产被迫调整配料结构。
1.5.2产品退货
1.2.2供应商选择与管理
L1
1.4.4物流运营管理
1.2.4原材料运送
1.3.5生产执行与调度
Q13:全供应链物流成本归集不清。目前物流成本归集缺少规则,缺少标准科目、标准路线,业务作业标准不全,相应的带来的是成本杂乱、交叉,无法厘清相互的关系,跨部门间的物流费用核算工作量大,不利于了解所在区域作业的价值点及工序间的协同降本,也不利于超预算责任部门的落实。
1.1.7基础设定
1.3.7在制品库存管理
1.2.6采购运营管理
1.1计划
1.3.3钢轧一体化计划及产线排程管理
1.1.5主生产计划
1.3.2检修管理
1.5.1原料退货
1.4.3进出口管理
1.1.6采购计划
1.1.2检修计划
Q21:尚无系统支撑中长期销售运营计划编制和钢轧一体化排产,人工排产难度大、效率低,结果无法实现最优。
L2
1.3生产
1.2.1采购业务规则管理
1.3.4生产过程控制与分析
1.2采购
1.1.1配材计划
Q3:采购策略未细分采购类别及物资。按性价比采购,还是按生产所需采购?如果按性价比采购,会达成采购部门降本目标,但必然增加生产的操作难度,甚至可能影响生产的绩效完成情况,未针对不同物资制定不同的采购策略及模式。
1.2.3合同管理
1.4.1产品库存管理
1.4.2配车/配船管理
1.5退货
1.4发货
1.3.6产品检验与不合格品管理
1.2.5原材料仓储管理
Q7:成品库存管理标准缺失,成品二次倒运,车运客户提货时间超时,增加物流成本。
Q1:营销模式在企业内部未形成共识。精益生产要求低库存,销售采用长协客户“提前全额打款”,只有可销库存真正占用资金成本。
1.3.1业务规则管理
Q12:产量的定义在不同应用场景下,有分歧。
1.1.4销售计划分解
Q9:另外不同阶段各层管理者目标关注点或重要性不同,也会反复重新排产。月度配材决策测算周期长。Q10:关于销售合同、销售订单、生产合同、生产订单的区分,各相关方理解也不一致。
Q6:物流多头管理,协同计划性不足,生产整体效率低,原料码头堵港、改港.
1.1.3产能计划
Q11:业务术语定义不规范。如成品库存,销售理解的是合格转发的产成品库存,生产理解的是含半成品在内,可销库存仅是销售内部定义。特钢存在准发一说,普优钢只有合格入库。
Q2:产线功能划分未形成共识。按照效益最大化,优钢产线生产普钢存在争议,棒四和线四。
Q16:物流成本数据来源多个系统,管理分散,无统一平台,如需统计全流程成本,需频繁导出线下加工汇总,数据多次落地后导致效率低下且易出错。
Q20:物流成本数据来源多个系统,管理分散,无统一平台,如需统计全流程成本,需频繁导出线下加工汇总,数据多次落地后导致效率低下且易出错。
Q5:销售对生产状况了解不足,在开拓市场时无法根据生产状况充分接单。
Q14:工艺更换时间和中包连浇时间指标跟产线大中修安排、当期经营策略下的订单结构密切相关,所以波动较大。
Q19:从销售合同到生产跟踪最后交付结算,ERP系统内数据准确性不足,故尚无法直接向客户提供透明化的合同跟踪服务。
Q15采购和物流职责界面不清晰。采购部门主要负责货物的采购,但是货物运输到厂的责任主要是物流部门负责,在极端天气等特殊情况下,会出现货物紧张或断料的风险,采购部门的职责已经完成了,仍然会面临被考核的风险。
Q4:生产检修、定修计划调整频繁,缺少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链限制。
Q17:原料到货与使用计划信息不对称,供应物资到港时间不准确,对货物的装船、在途信息缺乏即时了解,无法有效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落地、减少损耗。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