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书笔记
2021-07-13 10:57:34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本书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是1755年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在性质上,这是一部阐发政治思想的著作,其重要性仅次于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本书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的绪论。当卢梭同时代的一些哲学家把人类的进步设想为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时,卢梭却已发现人类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两面性(进步与落后)和所包含的内在矛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作者生平
卢梭出生于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制作匠家庭,母亲在他出生时就去世了,父亲因与他人发生纠纷,在卢梭幼年时就被迫背井离乡,卢梭被托付给当地牧师抚养
在被牧师朗拜尔抚养的两年时间里,卢梭开始学习拉丁文,之后他又在一个雕刻匠家里做了两年学徒,因为不法忍受打骂而离家出走,在外流浪13年
在他流浪的时期,他尝试过各种职业,饱受人间的困苦磨难。为了生活,他曾依靠在华伦夫人门下,并成为她的情妇。在那里,卢梭开始对音乐感兴趣,也曾写过一些歌剧,并以音乐家和剧作家开始出名,除此之外,卢梭还阅读了不少书籍,开始独立从事系统的研究
在巴黎,卢梭结识了很多哲学家和著作家,同他们切磋各种问题,其中有后来被称为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的狄德罗等人。起初,卢梭与他们交往甚密,并不时从他们中得到启发。后来由于在一些原则问题上的分歧,卢梭同百科全书派发生了激烈的辩论,以致最终不得不宣告同他们决裂
双方决裂的根源在于,卢梭的理论比其他资产阶级思想家表现得更为激进而较少妥协。与百科全书派的许多大作家相比,卢梭的知识虽然不及他们渊博,但他是他们中唯一有过流浪生活经历的人。坎坷的生活道路赋予了它具有“通晓各种学问的头脑”,这一“天赋”后来成了他著书立说的“资本”
1749年,第戎科学院提出“科学和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于风俗教化”的征文,卢梭应征并获奖,从此成名。1755年,他又一次参加了第戎科学院举办的征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就是这次的征文
1756年,卢梭从巴黎移居到蒙莫朗西。1762年,他的《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相继问世,不过因上述著作的发展,卢梭遭到了当局的迫害,流浪他国
1770年,法国当局赦免其罪,卢梭得以重回巴黎定居,从此以后一直在埃尔蒙维尔隐居,并患有“间歇精神失常”症,在病情有所减轻的情况下,卢梭继续写作。1778年,卢梭在贫穷中溘然长逝
时代背景
卢梭生于18世纪的瑞士。当时瑞士的经济以农业和牧业为主,中小农场和牧场主占很大比重,他们大部分从事一种自给自足的半封闭式的农牧生产。农业生产力发展落后且迟缓,工业也是以手工业为主,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瑞士当时的发展水平还不算低下
活跃的工商业活动带来城镇居民的剧烈分化和贫富悬殊,手工业者在数量上大大超过富人,构成了一股中坚力量,这些虽在经济上不及巨富,但他们的生活较有保障,且在相当程度上自成一体,形成一个较稳定的居民集团
政治上,日内瓦是共和国,最高权力形式上属于人民议会,可实际上是由行政委员会不受监管地管理一切事务,行政委员会由多数富有的“高等市民”掌握。因此,18世纪日内瓦政局的特点是手工业者与“高等市民”的残酷斗争
法国是卢梭的第二故乡,卢梭从青年时代起一直生活在巴黎。他的政治哲学与革命前的法国社会密不可分,他的学说真实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口号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18世纪的法国是小资产阶级占绝对优势的国家,在农村,随着剧烈的农民分化,形成了自耕农和短工的小有产者;在城市,小生产也占优势,大企业极少
革命前的法国处于君主专制的统治之下,参加议会的成员分为三个等级(僧侣、贵族、市民),资产阶级作为新兴的阶级在经济上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但在政治上仍然属于无权的第三等级,这样,以资产阶级为首的第三等级与专制君主,即贵族和僧侣的斗争就不可避免了
就整个欧洲而言,在法国革命爆发前,各国普遍面临的历史任务是推翻封建政权、废除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这场革命以法国革命为开端,这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充足的舆论准备有关
不过由于各自的利益不同,资产阶级各派都产生了自己的思想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有主张君主立宪制的温和派人士孟德斯鸠、伏尔泰等人,有中上层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经济学家奎勒等,卢梭则是中小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代表,他的学说更激进,更具有革命性
难点探讨
“自然状态”和“自然人”
在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中,所谓“自然状态”一般指人类在国家建立之前所处的状态。“自然状态”中“自然人”是17世纪、18世纪十分盛行的观念,卢梭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把它作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方法论基础
卢梭认为,人类最纯粹的形式是“自然状态中的自然人”,其后的任何变化都使人远离这一状态。正因为如此,要探讨人的本性的变化,探讨人类好的鼎赋如何向坏的方向过渡,亦即探讨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就此出发是合适的
对于“自然状态”是否真在历史上存在过,卢梭没有太大的把握,而且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做深究。卢梭只是借助“自然状态”为自己的理论抽象寻找一个起点。他在书中提醒读者,不要把他所研究的东西当做历史真相,而应当认为是一些假定和有条件的推理
人类是否天生具有社会性
卢梭认为社会性不是人自身的一种属性,而是某种需要和条件的产物
自然状态的人们是孤独的、互不来往的,这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有善和恶的观念,因而自然状态的人是相互平等的,但在证明了“人是孤独的”这一命题后,卢梭做了一次无理的反推,因为“人是孤独的”,因而是不具有社会性的“三段式”,这显然是一种混乱的逻辑
他认为在没出现社会之前,作为社会交流工具的语言是无法产生的,然后再以不可能性为依据,证明没有语言为媒介的孤独的人无法组成社会
卢梭在假设的前提上使人们相信社会的不平等、人剥削人,是与私有制密不可分的,不过由于论证逻辑混乱,不能让人信服
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认为人天生就具有社会性,就必须过社会生活,而这个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又是由社会自身的发展所决定的,卢梭没有认清这点是他学说 的重大缺陷之一
私有制产生的问题
第二部分开始第一段话,学术界久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卢梭把私有制的产生归为“偶然”,另一观点对此持反对态度,认为卢梭不是把私有财产的占有理解为偶然事件或某个人专断的行动
从现有的争论来看,后一种观点似乎可取。因为从通篇来看,卢梭并不是论证私有制的起源,它只是一个随笔带过的问题
全书评述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阐发了他政治哲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为其以后政治理论的研究和著作奠定了基础。这本书对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并通过法国革命将其影响扩大到欧洲和整个世界,鼓舞和影响过大批资产阶级理论家
这本书的根本意义在于揭露了封建专制的不合理,并试图找出人类自身不平等的原因的症结所在。该书所体现的全部政治思想建筑在以人性论为基础的自然法理论上。卢梭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来说明人类社会不平等的原因,进而找到克服不平等现象的理论依据而重新回到平等的社会中去
卢梭从“自然状态”的假设出发,断定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是自由、独立和平等的,从来就没有天生的奴隶和主人之分,不存在服从和被服从、奴役和被奴役的关系;人们的道德也是洁白无垢的,没有善和恶的概念
他还特别驳斥了霍布斯关于人天生性恶的说法,反对霍布斯的自然状态是战争状态的理论,他认为人天生就具有怜悯心和同情心,从而提出人性本善的思想
卢梭将自然和文明相对立,认为自然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而文明是人为的造作,破坏了自然的本性。在他看来,人本来是善的,只是被文明制度弄坏了
卢梭在研究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某些接近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认为私有制产生导致了不平等
卢梭认为人类社会不平等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而首先引起人类不平等的第一阶段是私有制的出现,由此引起了富人与穷人的对立和冲突。富人在与穷人的斗争中,害怕自己的财产受到损失,于是他们便说服穷人签订契约、成立国家,制定法律,由国家作为公正的裁判者
他把国家的成立看作是富人反对穷人的阴谋而采取的必然措施,因为在同一政权的统治下,富人变成了强者和统治者,穷人则成了弱者和被统治着。从此热门之间不仅存在社会地位的不平等,还出现了政治地位的不平等,出现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这是社会发展不平等的第二阶段
卢梭用辩证法说明专制制度必然走向它的反面,必然被推翻、被否定,被高级的社会契约形式建立起来的“平等社会”所代替,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卢梭在该书中所阐述的最光辉的思想,这一思想后来成为法国大革命中最锐利的思想武器,这位本书在世界政治理论著作的重要地位奠定了基础
卢梭申明,国家的问世并没有消灭不平等,反而使不平等加剧,也并没有像富人们说的那样导致整个社会的安全和富裕,政府并没有根据明智的法律去治理所有的人们和保卫所有的国家成员,没有去防御共同的敌人,使人们生活在永久和平之中
相反,统治者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特权和利益,并且剥夺了人民的自然权利,使社会大多数人遭到奴役和贫困。人们本来希望君主能保障他们的自由、生命和财产,但人民所盼来的是君主对法律的肆意践踏和对人民的残酷奴役,君主成了独裁者和暴君
卢梭把暴君、暴政的出现说成是人类社会不平等的第三阶段,是不平等的顶点
卢梭是一位认识了唯心主义不足,但又无法迈入唯物主义门槛的著作家,而该书又正是这位没有找到出路,急于抒发己见的作家的求成作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一篇应征论文,认识上的不足,宗教教义的局限、以及受同时代作家广为接受的方法论的影响,促使卢梭不得不求助于唯心主义
这本书最合理的成分,将不平等的起源于私有制联系起来,是成功运动唯物论的产物;关于不平等发展三阶段,则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最薄弱的地方,即假定自然人以互不往来为天性,则是以唯心主义的臆想为前提的。这本书是“混合思维”的结晶,它以唯心主义的方法为前提,奇迹般地推出了以辩证法为核心的革命结论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写成的一部较有成就的著作,其作用远远超出了个人对一场历史性革命的贡献,卢梭学说的特点在于他反封建、反专制的深刻性和不妥协性,并提出了以暴力对付君主制的主张
卢梭的功绩还在于他成功地运用了辩证法规则,揭示了不平等起源的根本原因和基础,从而为资产阶级摆脱封建桎梏找到了一条理性途径
该书的理论建树在于:卢梭天才地发现了文明的发展同不平等的加深在封建社会中始终处于恶性循环之中,文明每进一步都会引起不平等的加剧,不平等的加剧又促使文明的继续开拓
因此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变文明与不平等的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也就是要彻底改变社会制度,从不平等到平等,这为资产阶级改良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理想的蓝图,但这个理想,资产阶级是无法实现的
有人主张把在该书存在的问题归因为卢梭的著作时间仓促,认为理论家的思考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这一看法有其合理之处,但这是一个不能反推的论点。卢梭学说中根本无法自圆其说的部分并不是“偶然”的,根据本书的逻辑,消灭私有制本该是他深刻揭露不平等根源——私有制的必然结论,但他却只字不提,卢梭的世界观决定了他不可能为全人类找到摆脱人类不平等的真正途径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