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产品经理必懂的教育学发展史
2021-07-14 13:12:26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教育产品经理必懂的教育学发展史,让你了解学习这件事的发展历程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加涅《教学设计原理》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赖格卢特《教学设计是什么及为什么如是说》
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的最优途径。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教学要素
三要素说
教材
教师
学生
四要素说
教学方法/手段
五要素说
教学环境
教学要素系统
分支主题
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演变:学习到底是个什么事?
理性主义
代表人物
柏拉图(古希腊)
特点
获得知识的途径是思维和逻辑
研究方法
逻辑推理
优点
擅长总结,有助于理论的发展
缺点
空想产生的理论是没有意义的
经验主义
代表人物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特点
我们必须通过经验证据去获得知识
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
优点
获得了切实的证据
缺点
海量的数据如果没有一个理论加以组织也没意义
结构主义
代表人物
威廉·冯特(德国1830-1920)
特点
试图讲人类的心灵分解成若干部分,比如我们感知一朵花,结构主义会将这种感知分解为组成部分,如颜色,几何形状,尺寸比例等
研究方法
内省法
仔细审视意识中通过的信息碎片,考察一个物体或者过程的基础成分。
优点
对于心灵的研究转向了经验主义,而非理性主义
缺点
人不可能总能说清心灵种发生了什么
机能主义
代表人物
约翰·杜威(美国1859-1952)
特点
心理学家应该思考过程而非内容。应该要多理解人们做了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做。
研究方法
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关心解答的方法,只关心答案的合理性。
引申
实用主义
代表人物
威廉·詹姆斯(美国1842-1910)
观点
知识的实用性取决于知识的有效性,实用主义不光关心人们做了什么,还关心人类行为的知识到底能做些什么?
研究方法
XX有用,因为可以帮助XX
优点
对于人的学习过程展示了足够的兴趣
缺点
并没有阐明学习的发生机制
联想主义
代表人物
赫尔曼·艾宾浩斯(德国1850-1909)
爱德华·李·桑代克(美国1874-1949)
特点
考察心灵的元素(如事件或观念)在头脑中如何相互形成联想并导致学习的。联想的原因包括附随,相似,对比
研究方法
实验论证,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桑代克效果律(小孩答题正确与奖赏之间的关系)
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
巴普洛夫(俄国1849-1936)
特点
只关注可以观察的行为与环境事件或者刺激之间的关系,眼见为实。
分支
激进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
约翰·华生(美国1878-1958)
斯纳金(美国1904-1990)
特点
贬低思维活动,认为心理学家应该一门心思研究可被观察的行为。认为人类的行为都可以解释为对环境的解答
反激进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
爱德华·托尔曼(美国1886-1959)
特点
把心灵当作一个输入和输出的黑箱。认为要解释行为,就要考察目标与计划。一切行为都有其目标。
完形主义(也叫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
沃尔夫冈·柯勒(德裔美国1887-1967)
特点
主张只有把心理现象当作有组织有结构的整体,才能够透彻地理解它。例如要了解人对于花的知觉,就必须考虑完整的经验,仅仅靠描述花的形状、颜色、大小,我们还是无法解释对花的知觉。
认知主义
事件
20世纪50年代,发生了反对行为主义的”认知革命“
特点
认为人类的很多行为可以根据人怎么思考加以解释,某种程度上认知主义是对前人理论的集成(行为主义+完型主义)
三,教学设计的形成
教学设计的起源
来源
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教学设计诞生于美国。
事件
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大批富有经验的教育心理学家(如加涅、布里格斯、梅里尔)被征集去指导与士兵与工人的培训相关的教材的研究与开发。
二战结束后,这批教育心理学家们继续为解决教学问题而工作。
发展
20世纪40年代末和整个50年代,心理学家开始将训练视作系统。试图开发包括一系列创新的分析、设计和评估程序在内的比较正式的教学系统。
程序化教学运动
事件
1954年,斯金纳的《学习科学与教学艺术》的文章被认为是教育领域中一次小小的革命。斯金纳认为,人类的学习是不断刺激、反应和强化的结果,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并得到强化的过程。
特点
清晰地规定行为的目标、以小步骤呈现教材、允许学习者自定学习节律,鼓励学习者对密集问题做出积极反应并对学习者反应的正确性提供及时反馈
发展
新行为主义教育家们据此设计了程序教学法和教学机器。斯金纳等用以开发程序教学过程的 一种经验性的方法包括尝试与修正程序,即收集与教 材的有效性相关的数据、识别教学的弱点、并据此对教材进行修订。这一方法显然孕育着后来被称为形成性评价的要素。
行为主义目标的普及
背景
当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学设计领域占主导地位 时,如何识别与设计目标成为开发程序教材的教学设计人员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事件
60年代早期,马杰撰写了名为《如何为程序教学准备目标》一书,该书描述了如何写目标, 其中包括对所期望的学习者行为、行为完成的条件以及评判行为的标准的描述。
布鲁姆及其同事于1956年出版了《教育目标的分类学》。
标准参照测试运动
背景
60年代初,影响教学设计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因 素就是标准参照运动的兴起。
概念
常规参照测量评估
评估的是某一学生相对于其他人的成绩
标准参照测量
相对于学生自身的能力评估其成绩
特点
用于评定行为的进入水平
确定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由教学大纲所设计的行为
发展
至60年代后期70年代初期,教育评价领域对标准参照测量的偏爱加强了。
形成性评价的兴起
背景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 美国政 府在震惊之余,随即倾注百余万美元用于改善美国的数学与科学教育。大批教材被开发出来$并在未曾 试用的情况下投入使用。
矛盾
几年后,人们发现其中很多教材并不那样有效。
事件
1967年,斯科利文指出,教材在正式使用前应先经过试用,以便在教材的形成阶段让教育者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如果必要的话还可以在正式付印前加以修订。
概念
形成性评价
在使用前测试教学资源
总结性评估
在使用后测试教学资源
加涅的贡献
事件
1965年,加涅的著作《学习的条件》第一版出版。
理论
描述了5种类型的学习成果
言语信息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态度
动作技能
指出每一种学习成果的类型所必需的 不同的促进相关学习的条件
描述了与获得5种学习成果相对应的九大教学事件或教学活动
引起注意
告知学生目标
刺激原有知识的回忆
呈现学习材料
提供学习指导
引出实作性的作业
提供作业正确性的反馈
评价作业
促进保持与迁移
在此基础上,加涅还对智力技能领域中的技能进行层级分析,现在也叫学习任务分析。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发
背景
20世纪60年代,教学媒介进入了计算机时代
事件
瑟彭斯通过对课程进行系统分析开发了能向学习者提供反馈、分支、反应跟踪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基于行为主义的早期教学设计的系统模式
背景
20世纪60年代,系统方法的引入,不仅清晰地 表述了教学系统的组成成分。而且识别出该系统的特性,从而使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确定的研究领域得以形成。
事件
1962年,格拉泽在他的《心理学与教学技术》一 文中,最早使用并命名了“教学系统”这一术语,并对其进行精致并图示其组成成分。
1968年巴纳锡《教学系统》一书进一步阐述了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要素
目标的表述
标准测试的开发
学习任务的分析
系统的设计
执 行与输出的测试
观点
教学系统 的意图在于学习而不是教学
运用系统方法构建教学设计模式与认知心理学的影响
运用系统方法构建教学设计模式
背景
正是在 60 年代探索与尝试的基础上,在教学设 计的研究领域中,开始形成了运用系统方法构建教学 设计模式的尝试。
事件
1975年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开发出SAT和ISD
SAT
培训的系统方法
ISD
教学系统开发
特点
都包含5个基本要素
分析
设 计
开发
执行
评估
发展
ISD后续演变了多个版本,最出名的是迪克-凯里模式
分支主题
认知心理学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影响
背景
20世纪60年代,随着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 的兴起!心理学领域出现了“认知心理学革命”。
事件
1974年,加涅和布里格斯正是在教学设计中有 相当影响的迪克-凯里模型的基本框架内吸收了认 知学习理论,并从教学是一项以帮助人们的学习为 目的的事业出发,提出了有关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
要素
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的学习
教学设计应 该包括许多阶段!既有即时的!也有长期的
以系统 方式进行的教学设计能极大地影响个人的发展
教学设计必须依据如何学习的知识
ISD范式的形成与教学设计研究的转向
基于计算机的教学
背景
80年代,计算机技术变得更加强大,具有更普遍的适用性,以及在学习理论领域中行为主义向认知主义的转向。
发展
计算机开始被用于作为一些教学设计任务自动化的工具,许多教学设计人员开始将他们的注意力从计算机辅助教学转向基于计算机的教学。
教学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
事件
1982年,罗森伯格发表了《教学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论文
要素
实施前置分析以决定最佳解决方案是十分重要的
ISD模式要求借助于主要关注组织需求、学习者需求和工作需求的需要分析对潜在的培训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准确地把 握其实质
在开发阶段可运用原型测试教材以确保它们能发挥预期的作用! 或在需要改进时查明原 因
ISD模式不仅仅是一种序列! 更是事件的一 种关系!正是由于这样一种关系!该模式在用于培训 开发时才是有效的
1987年,罗森伯格进一步提出ISD模式为系统化地识别和运作教学过程的各个组成成分提供了一 个程序,这里所谓的教学过程是以增强学习和改进 实作绩效为宗旨的。
要素
ISD模式包括五个主要阶段:分析、设计、开发、执行和评估。
前四个阶段是连 续的’上一阶段的输出成为下一阶段的输入
第五个阶段是评估
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它渗透于ISD模式的全过程
总结
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不仅考虑传递系统、信息材料、所采用的策略与技术,而且还必须考虑学习者的需要、特点、学习风格、实作水平、行为的进入水平,以保证教学的设计能符合学生或学习者的个别需要。
ADDIE模型的形成
要素
分析-Analysis
目标分析
行为(能力)分析
目标人群分析
媒体选择
任务分析
成本分析
设计-Design
界面设计
序列设计
课的设计
学习者控制
开发-Develop
程序开发
绘图开发
课程/内容开发
形成性评价
评价反馈整合
执行-Implementation
把完成了的程序交付给 学习者
评估-Evaluation
对目标的达成度作出评价
外界评价
过于线性化、过于僵化、过于拘束!在实施的过程中过于费时。
今天学术界将其称之为传统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设计研究的转向
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主义逐渐取代行为主义成为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取向。当代认知理论对知识结构、用于解决问题的元认知策略,以及学 习者对新旧知识结构整合的关注引发了教学设计的 许多变化。
衍生的学习理论
图式理论
先行组织者
同化理论
发现式学习
信息图绘制
形象与结构编码
专门知识的发展
心智模式
符号操作
信息加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
认知弹性理论
衍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型
成分显示理论
精制理论
基于经验的概 念教学设计理论
基于案例的推理
概念图绘制
教学设计发展趋势的总结
背景
有知识的人少—优质的师资资源缺乏—优质的内容资源富余
目标的变化
培养出千人-千人一面-千人千面
主体的变化
教师-学生
教材-学材
教法-学法
四,世界各国的教学成果
日本”授业研究“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对于教学现状提出问题
2.制定计划
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3.实施与观察
一名教师讲课,其他教师在课堂上观察,记录课堂上发生的情况
4.讨论与反思
课后交流教学上的问题,主讲人进行反思
5.修改计划
根据讨论的结果,优化教学计划
6.成果评估
学生学业成就(平均成绩的变化)
学校学习环境
教师能力与专业发展
人际关系的调查
为改善教学而发生的学校氛围的变化
美国PBI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
教学过程
1.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中
老师在上课之前,根据教学目的,确定好一个适当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设计问题解决途径的详细方法
2.组织学生进入研究阶段
PBI要使学生发展合作技能
建立研究小组
制定合作计划
3.帮助学生进入独立或合作的研究
收集数据和实验
假设、解释和提供解答
4.呈现手工制品和展览品
研究阶段结束,要求学生制作手工制品和展览品
5.分析评价问题解决过程
帮助学生分析、反省和评价他们的思维过程
德国“督学”制度
教学过程
因为基础教育目标比较明确,课程和教材长期变化小,学校和教师去投入精力做实践和研究
专家进入学校,长期观察,一般可达两三年,对学校的教学情况做全程考察
指导内容
原则性
方向性
差异性
重点性
俄罗斯“国家首席专家”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