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
2021-07-15 21:14:35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学习资料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
一、人格及其理论
知识点已做
二、智力与能力
能力:分为智力和躯体能力
智力
言语、数学、推理、演绎、关系类比、记忆、空间认知和知觉能力
智力结构理论
斯皮尔曼:一般智力因素(G)和特殊智力因素(S)
瑟斯顿:7因素原始能力:词的理解、词的流畅性、计数、空间知觉、记忆、知觉速度和推理
吉尔福特:智力三维度:智力操作方式、内容、产品
加德纳:多元智力8种(逻辑-数学、语言、自然主义、音乐、空间、身体运动、社交和自知)
躯体能力
9项基本能力:动态体能、躯干力量、对抗外力的静态体能、爆发力、伸展躯体等
能力、知识、技能区别
知识:概况化的经验系统;技能:概况化的行为模式;能力:概况化的心理特征(能力会定型,知识和技能可以不断累积)
领导者的胜任特征
定义:指:担任某一特定的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知识和技能的综合
麦克里兰理论;(成就和行为、服务意识、管理才能、认知能力、个人效能)
威尔逊理论:预测变化、寻求支持、驱力水平
三、情绪
含义: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是人类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和情感区别:
情绪是生理需要的满足。情感是复杂而高级的体验
产生顺序:情绪反应在先、情感体验在后
引起原因:情绪由事物表面现象引起,带有冲动和爆发性,并伴有生理变化;情感是人对事物的深刻体验和认识联系在一起
2者之间的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外在具体表现;情绪的变化受情感的制约
情绪的特点:两极性
如:喜与悲、积极与消极
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表情
表情;面部表情(最重要、直接)、身体表情、言语表情
情绪状态
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体验状态(不针对具体的事物,忧郁、得意)
激情:是一种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狂喜、绝望)
应激:是指由于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而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情绪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强调外周生理活动的情绪理论(内脏器官和骨骼肌、血液系统)
汤姆金斯:情绪就是动机,否定内驱力,情绪比内驱力更加灵活和强有力
拉扎勒斯:强调环境的交付作用,他认为评价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生
情绪的局限性:目前认为基本情绪表达的相同性(7种基本情绪),但不是所有情绪表达都一致,还是具有差异系
四、态度与行为
态度的概念与成分(弗里德曼):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态度形成的理论
学习理论:通过联结、强化、模仿等机制后天习得
诱因理论:态度形成是对利益或损失衡量的来决定的
认知理论:人们有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认知具有一致性并赋予意义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可以预测行为,但并非一对一关系,态度只是一种行为倾向,它并不等于行为
态度预测行为是注意:1、态度特殊性水平:特殊性越高,预测行为越准确;2、时间因素:时间越长,预测越不准确;3、自我意识:分为内在自我意识和公众自我意识,越内在关注,则预测更准确;4、态度强度:强烈的态度对行为的决定作用更大;5、态度的可接近性:态度被意识到的程度,越容易被意识到态度,可接近性就越大。
态度改变的理论
海德的平衡理论:P-O-X模型:态度改变遵循最少付出原则
观察者、他人、对象三者之间的正/负态度
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由于实施了一种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愉快感情
改变方法:1、改变态度2、增加更多一致性的认知3、改变认知的重要性(让一致性认知变得更加重要)4、减少选择感5、改变行为
说服与态度的改变:说服产生重要影响因素
说服者:本身具有可信、专业、受人欢迎、外表吸引力(说服者的可信度)
说服信息:1、差距:说服信息所倡导的态度与被说服者原有态度之间的差距2、恐惧:信息唤起的恐惧感,恐惧感增加,人们态度改变可能性增加(具有界限)3、信息呈现方式:不同角度
被说服者:人格、心情、介入程度(介入越深,越不容易被说服)自身免疫、个体差异(认知需求、自我监控、年龄)
情景:预先警告和分散注意
偏见:是人们以不正确、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形成对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和影响(与态度有关)
刻板印象:态度的认知成分
偏见(后天习得):态度的情感成分
消除偏见方法:
对抗刻板印象
平等接触
创造消除偏见的环境
歧视:态度的行为成分
五、价值观
含义: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事物重要性的观念,是依据客体对于主体的重要性,对客体进行价值评判和选择的一种标准
自我价值感取决于2个因素:一是自我价值定位(选择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自己自身的价值);二是自我价值支持(即客观的自我价值依托资源:如家境优渥)
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支持资源越多,则自我价值支持资源越多
第二章-团体心理与行为
团体的基本概念
一、团体概述
1、定义:团体是指2个或2个以上互相影响、互相依赖的人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充分交流与互动
2、团队的形成原因
团体活动和团体目标对于人们具有吸引力-借助他人的力量,人们就可以达成对于个人来讲难以企及的目标
加入团体可以满足人们的交际需要-人际间吸引
个人对于自己的归类会影响团体的形成
3、团体的分类
正式团体:有明确的的组织结构和特定的目标与需要
分类:指挥团体(上下级组成汇报)、任务团体(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团队(为了达成目标而共同工作的正式团体)
非正式团体:无正式组织结构、,无组织决定的各种松散联盟
分类:利益团体(为了某类特定的关心的事物如:增加福利而聚集)、联谊团体(有具有共同特性或兴趣的成员组成,可以帮助成员满足社交的需要)
同质性团体和异质性团体:团体的成员有很多的共同的特点,称之为同质性团体,反之,则称为异质性团体
同质性团体优势:一是成员有较高的相似性,所以比较好相处;二是:成员间易于分享信息、较少冲突,更容易交流和合作’
异质性团体优势:因成员之间不同的背景、经验、人格和看待事务的方法,因而团体决策时会提出更多的观点,有更高的决策质量;二是,由于各种资源,因而可以有更高的绩效水平;三是:团体成员更容易对固有的行为方式提出建议,从而促进团体的变革。
4、团体发展的阶段(模式化说明,真实不一定按照顺序)
形成期:成员认同感的逐渐增加
冲突期:团体对个人所带来的约束
规范期:真正形成团体认同感
产出期:成员转移注意力转向外部,转向任务。开始实现团体的目标
结束期:目标达成后解散
二、团体规范
1、概念:为保证目标定实现,团体必须有制约其成员的思想、信念和行为准则和标准,这种每个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准则就是团体规范
2、团体规范分类
正式规范:用正式文件明文规定、并由上级和团体中的其他成员监督执行
非正式规范:成员约定正式的、无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违反了不会收到组织惩罚,但会受到他人责备和舆论谴责
3、团体规范的作用
有利于维持团体的一致性:从外部制约着成员,决定了他们的思想、信念、价值观、行为方式;从内部为成员提供了彼此人头的依据
可以为成员提供认知标准与行为准则
具有惰性作用:可能制约成员的努力水平
三、团体压力
排除杂念
外物杂念
思考杂念
人造杂念
通信杂念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