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框架
2021-08-26 20:17:24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传播学相关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传播学史
早期研究
西方早期传播思想
修辞学与文学批评传统
启蒙运动与早期舆论思想
弥尔顿《论出版自由》
中国古代的传播思想
近代人文社科的影响与促进
欧洲源流
达尔文和进化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帕洛阿尔托学派(互动传播学派)
元传播
双重悖论
马克思和批判学派
美国源流
传播学研究的传统立场(大众传播理论的三种研究范式)《范式与流派》P80
客观经验主义范式
控制论传统
社会心理学传统
诠释经验主义范式
符号学传统
现象学传统
修辞学传统
社会文化传统
批判理论范式
批判理论传统
谁在研究传播学
早期先驱
芝加哥学派
美国源流
塔尔德:模仿理论、齐美尔:网络理论
欧洲源流
四大先驱与集大成者
三大学派
经验学派
批判学派
媒介环境学派
施拉姆(集大成者)
传播学关联学科
政治学
心理学
新闻学
社会学
信息科学
拓宽传播学研究边界
传播学核心研究: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全球化
跨文化传播
文化折扣
世界信息新秩序
《麦克布莱德报告》
依附理论
文化帝国主义
自我东方化
当代全球传播
信息主权
三大主要学派
批判学派
关注大众文化
法兰克福学派:话语与权利
霍克海默
阿多诺:文化工业
巴赫金:话语理论
罗兰巴特:符号思想
布尔迪厄
文化资本
社会资本
场域理论
舆论场
萨义德:东方学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本雅明:机械复制削弱了艺术品的灵光
洛文塔尔:消费偶像替代生产偶像
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
交往理性
文化研究(伯明翰)学派:符号与文化
霍尔:解码与编码
威廉斯:文化与社会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反对文化精英主义
四种传播体制:权威主义、家长制、商业化和民主
詹金斯:融合文化
费斯克:青年亚文化与文本盗猎者
关注经济基础
政治经济学派:媒体与社会控制
达拉斯·斯麦兹:受众商品论
乔姆斯基:五重过滤理论
赫伯特·席勒:文化帝国主义
后现代文化
福柯:话语即权利与规训与惩戒
话语界定特定的知识,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话语背后是特定的目的,包括社会文化网络中的一系列权利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
仿真社会
电子媒介为大众建造了一个虚拟、幻象的世界
虚拟的像:电视提供虚拟、超真实的世界影像
虚拟的物:符号的感知比真实更加真实
内爆:真实与非真实之间,艺术、政治、娱乐的界限模糊不清
德波:景观社会
大众媒介通过造就景观来迷惑奴役受众
景观社会中意向(符号)价值取代真实成为第一价值
广告中所宣传的产品意象成为人们消费的依据
德里达
詹明信
其他批判
意识形态学派
葛兰西:文化领导与文化霸权
阿尔杜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经验学派
传播学四大奠基人
拉斯韦尔
拉扎斯菲尔德
卢因
霍夫兰
学科集大成者:施拉姆
媒介技术学派
多伦多学派
麦克卢汉理论及其评价
媒介即人的延伸
媒介即讯息
冷热媒介
地球村
内爆
媒介四定律:提升、过时、复活、逆转
反环境与后视镜:艺术批评媒介、历史反思媒介
英尼斯-加拿大经济史学家——《帝国与传播》
媒介偏倚论:文明的兴起、衰落和占支配地位的传播媒介息息相关
偏倚时间
偏倚空间
口语媒介:时空平衡
路易斯·芒福德:媒介环境学与人类生态学
纽约学派
尼尔·波兹曼
娱乐至死:电视媒介削弱人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童年的消逝:电视的发明搅乱了童年的产生
媒介即隐喻:隐蔽但有力的暗示定义世界,影响文化特征
保罗·莱文森
媒介人性化
补偿性媒介
软媒介决定论
新新媒介论
约书亚·梅洛维茨
媒介情境论:媒介决定情境,情境决定适宜的交往行为
詹姆斯凯瑞
传播的仪式观
其他人观点
威廉斯:技术发展并不独立,会受到政治的、经济等各种力量的介入
布热津斯基:电视刺激了攀比欲望,媒介失控导致全球不稳
电子乌托邦:新媒体互动性会将人类社会带入民主平等时代
媒介依存症:沉迷媒介中虚拟互动,在媒介中寻找行为依据,自闭抑郁
电视人
容器人
卡斯特
网络社会产生了流动空间和无时间的时间
流动空间:信息流动打破了地理空间,形成特殊信息空间
无时间的时间:工作时间的弹性化,网络企业的兴起打乱生活节奏
网络社会的变化
网络企业:弹性生产、全球生产
网络就业:知识信息生产成为劳动主力
网络生产:灵活工作
社会差异:不断加大
波斯特:电子环境下个人中心化、多重化、漂流化、稳定自我消失
传播学研究方法
分类方法
定性
人文学科
社会学科
定量
分类方法
实验法
控制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
调查法
定量
抽样调查法
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
分层抽样
多级抽样
问卷设计
问卷的构成
问卷制作的一般原则
问题的回答方式
定性
焦点小组讨论
民族志
深度访谈
观察法
基于文本的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定量)
文本分析法(定性)
易读性测量
文献分析法
基于个案的研究方法
个案分析法
比较研究法
传播学基本问题
传播以及传播过程
传播
定义
库利
皮尔士
施拉姆
阿耶尔
郭庆光
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
传播的六种话语
传播是传递:信息位移,强调信息客观性但忽略了解码复杂性
5W
香农韦弗模式
传播是控制:社会控制工具,强调社会作用但忽略受众主动性
维纳控制论
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
传播是游戏:超越功利的社会活动,但忽略了传播的不平等和非自愿
史蒂芬森游戏观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
戈夫曼:拟剧论
布尔迪厄:场域理论
费斯克:文本盗猎
传播是权力:强调意识形态控制和无意识的不平等,忽略主观能动性
文化帝国主义
新旧世界秩序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阿多诺:文化工业
葛兰西:文化霸权
斯图亚特·霍尔:解码、编码
马克思韦伯
米歇尔·福柯
传播是撒播:强调传播内容多义性和受众能动性,但实践中很难操作
彼得斯:平等撒播
罗兰·巴特:可读、可写的文本
萨义德:东方学
传播是共享和互动:强调平等双向达成共识,但现实中具有乌托邦
传播的仪式观
互动仪式链
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
传播模式
线性模式:缺乏反馈;传播角色固化
拉斯韦尔5W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
控制论:运用反馈信息调节控制传播
奥古斯德施拉姆(人际传播):强调了互动性;但角色地位完全相等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明确提出反馈)
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环境处处有噪音):过高估计噪音概念,忽略系统的复杂性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多重把关、反馈、过高估计平衡互利性)
系统论:传播过程是整个社会运行过程的一部分
赖利夫妇(套娃模式)
马莱兹克(社会心理因素角度)
传统传播类型
人内传播
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
不是孤立的,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积极能动反应
镜中我(库利):个人具有认识和内化他人期待的能力
主我客我(米德):行为意愿主体和内化社会期待之间的双向互动
自我互动(布鲁默):通过主我客我,人可以将自己作为认识和互动对象
内省式思考:动态的、持续的
认知基模
定义、特点
相似理论:刻板印象、框架理论
人际传播
定义: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真正的多媒体传播
目标:自我表露、扩大开放区域、减小未知区域
特点
社会功能
相关:社会化
群体传播: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
群体
库利:首属群体、次级群体
定义:个人与社会相联结的桥梁与中间纽带
群体传播的意义
对个人:满足需求、提供信息、提供社会安全感、表现自我
对社会:维持社会秩序
相关理论
群体意识
群体规范
群体压力
群体极化
趋同心理
风险社会
乌合之众
非正常传播
集合行为: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
基本条件
结构性压力
触发性事件
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
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几种特殊的传播机制
群体暗示
群体感染
群体模仿
匿名性
流言:口头形式流传,涉及人们信念却没有可靠证明标准
定义
特点
奥尔波特流言公式:R=I×A×U
集合行为中“信息流”的特异点
流言与谣言
组织传播
组织内传播
正式渠道
横向
纵向
上行、下行
非正式渠道
葡萄藤传播:小道消息
组织外传播
信息输出
公关宣传
广告宣传
企业标识系统宣传
传播学研究对象
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开放性
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双重偶然性
鲁曼
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信息传播相关名词
传播障碍
传播隔阂
信息爆炸
信息过载
信息匮乏
信息污染
信息侵略
摩尔定律
传播学核心研究:大众传播
定义及基本功能
大众传播定义及特点
四种基本功能理论
拉斯韦尔三功能说
环境监视
社会联系与协调
社会遗产传承
赖特四功能说
环境监视
解释与规定
社会化功能
提供娱乐
施拉姆三种社会功能
政治
经济
一般社会功能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三功能观
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麻醉作用
单向度的人
大众传播在现代社会
电子乌托邦
拷贝支配
控制研究
微观控制
把关人
卢因把关人
怀特把关人
麦克内利:把关模式
巴斯:双重行动模式
中观控制
布里德:潜网理论
宏观控制
社会制度控制
国家和政府的控制
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四种媒介规范理论
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
民主参与理论(媒介接近论)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规范理论
相关名词:《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
批判学派的控制观
内容研究
信息
定义
社会信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信息社会
定义
特点
信息主权
信息高速公路
贝尔《后工业社会的到来》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符号
定义
基本功能:表述和理解、传达、思考
分类
信号与象征符
信号定义及特点
象征符定义及特点
两者 区别
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语言
沃尔夫·萨皮尔假说
人类语言的特性
非语言
语言符号伴生符(副语言):声音高低大小、文字大小粗细、声调
体态符号:动作、手势、表情
仪式化符号:徽章、旗帜、服装、饮食
符号学
罗兰巴特符号学:符号引申意义体现了意识形态和权力
索绪尔:能指、所指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符号消费)
仿真和拟像
超现实世界
内爆
霍尔:解码与编码
编码:受编码者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环境制约
解码
编码者的影响:编码者个人水平
传播过程的影响:社会环境、渠道质量
受传者的影响:个人差异、群体规范、文化背景
符号互动论(象征性互动理论):人们是通过对符号的解释实现互动的
意义
定义
分类
明示性意义&暗示性意义
外延意义&内涵意义
指示性意义&区别性意义
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传播者的意义
受传者的意义
情境意义
传播情境
媒介情境论
传播内容的分层思考
最下层:符号和信息
中层:传播文本与内容
深层: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生产
阿多诺:意识形态与文化工业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罗兰巴特:意识形态与神话
福柯:话语与权力
意识形态的解读
霍尔:三种解码模式
费斯克:文化偷猎论
葛兰西:文化霸权
研究意识形态
文本分析
话语分析
受众研究
大众、受众、受众
历史变迁下的受众观
“被动的受众”观
“顽固的受众”观
“主动的受众”观
受众研究理论(《范式与流派》第八章)
个人差异论:受众的个人条件不同,产生不同效果
社会分化论:受众的社会群体性差异,选择不同内容
社会关系论:受众的社会关系和生活圈会干预媒介选择
文化规范论:媒介改变文化规范间接改变受众
社会参与论:受众对媒介有参与权和媒介接近权
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主动使用媒介满足自身需求
受众商品论:受众不仅仅是消磨时光,还在工作创造价值
媒介依赖理论
宏观
微观
文化研究取向
几种受众观
作为大众的受众:原始、混乱与同质化的受众
作为人民的受众
作为消费者或市场的受众
作为群体的受众
作为公众的受众:社会民主制度视角下的受众
作为受害者的受众
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观
知情权
参与权
隐私权
监督权
传播权
媒介接近权
基于分众理论的受众
媒介研究
媒介发展
口语传播时代
对话与撒播
文字传播时代
印刷传播时代
古登堡
电子传播时代
意义
网络传播时代
哈特传播媒介的分类
示现
再现
机器
媒介组织
大众传媒
特点
地位稳固、社会组织、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
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
经营目标、宣传目标、公共性与公益性
媒介技术
定义
三种媒介技术观念
技术“善”论
技术“恶”论
技术“中性”论
对现实社会的影响
电视人
容器人
媒介依存症
充欲主义
网瘾症
麦克卢汉及其理论
媒介即讯息
媒介即人的延伸
地球村
冷热媒介
...
信息环境
李普曼:拟态环境、刻板成见
柏拉图:洞穴隐喻
滕竹晓:信息环境的环境化
戈夫曼:拟剧论
效果研究
传播效果
定义
类型
三种效果体现方式
认知
心理和态度
行动
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
环境认知效果
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
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影响效果的因素
传播内容
信源可信度
休眠效果
传播技巧
一面提示or两面提示
免疫效果
“明示结论”or“寓观点与材料之中”
诉诸情感or诉诸理性
恐惧诉求
传播对象
意见领袖
群体归属
受众特性
效果研究的阶段
子弹论(早期魔弹论)
起源
大众社会理论:原子化、分散化的受众
刺激——反应理论
宣传研究
拉斯韦尔:《世界大战的宣传技巧》
宣传目标:激起对敌人的仇恨;与盟军保持友好关系;
与中立者保持友好关系;瓦解敌人的斗志
与中立者保持友好关系;瓦解敌人的斗志
宣传定义:通过操纵表述以期影响人类行为的技巧
李夫妇:七种宣传技巧
辱骂法:贴不好的标签,不经思考就谴责
光辉泛化法(光环法):将某事物与好字眼连接在一起
转移法:将某种权威、约束力转移到另一事物上;名人商品代言
证词法:让令人尊敬或讨厌的人说出特定的观念
平民百姓法:某些想法是“人民的想法”
洗牌作弊法:选择性使用论据
乐队花车法(从众法):所有人都在做;“不转不是中国人”
相关研究
《火星人入侵地球》/坎垂尔研究
佩恩基金研究
有限效果理论
定义:大众传播只有通过众多的中介因素才能发挥作用
中介因素:心理倾向、群体规范、人际影响和自由媒介
理论基础:个人差异论、社会分化论、社会关系论、文化规范论
德弗勒的四种受众理论
不足之处
只考虑对态度的影响
只考虑个人、未考虑社会和群体
只考虑短期,未考虑长期
只考虑传播者,未考虑受众
只考虑改变,未考虑加强
“传播流”研究三部曲
拉扎斯菲尔德、贝雷尔森:《人民的选择》(伊里调查)
“政治既有倾向”假说
“选择性接触”假说
“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
媒介的信息首先抵达舆论领袖,然后追随者;后被拓展为N级传播
意见领袖的作用
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
拉扎斯菲尔德、卡茨:《个人影响》(迪凯特研究)
非政治选举领域适用
中介因素
选择性接触机制
媒介本身特性
讯息内容
受众本身性质
罗杰斯、休梅克:《创新与普及》(艾奥瓦杂交玉米种子研究)
内容
五类人群:革新者、初期使用者、前期追随者、后期追随者、迟钝者
四个阶段:知晓、劝服、决定、确定
两类渠道:大众提供新信息,人际有利于说服
S曲线:开始和饱和速度慢,中间快
问题
缺乏反馈环节
与现实不相符合
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有负面作用
特殊
新闻扩散:J曲线:小事件和特大事件人际获知比例高,中事件依靠大众媒介
克拉帕:《大众传播效果》
五项一般定理
说服研究
霍夫兰
研究
我们为何而战
事实传递效果好,士气激励效果差
休眠效果
一面提示、两面提示
耶鲁研究(二战以后)
《传播与劝服》
结论
传播来源
传播方式
传播对象
一致性理论:不一致导致态度改变
海德(POX)
纽科姆(ABX)
奥斯古德(PSO)
费斯汀格:认知不和谐
从众心理
本质与原因
适度效果理论
适度效果研究
议程设置理论
基本内容
理论发展
属性议程设置
议程融合
网络议程设置
培养理论(格伯纳)
电视暴力研究
理论基本内容
框架与新闻框架
框架理论
理论效果
新闻框架
受众框架
使用与满足
媒介依赖理论
强大效果研究
沉默的螺旋
舆论观
效果观
第三人效果
知识沟与数字鸿沟
知识沟基本内容
信息沟基本内容
数字鸿沟基本内容
芝麻街研究
传播研究新类型
电信传播
跨文化传播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公共传播
发展传播学
健康传播
科学传播
新媒体网络传播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