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90后北漂仔的经验之谈》读书笔记
2021-07-17 21:17:46 27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一位90后北漂仔的经验之谈》是一本关于个人成长和自我拯救的书。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了在北京漂泊的艰辛和挑战,以及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书中描述了作者从最初的迷茫和无助,到逐渐建立起自信和勇气,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这本书不仅为那些正在经历类似困境的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为所有渴望成长和进步的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总之,《一位90后北漂仔的经验之谈》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爱情烦恼,怎么获得理想的亲密关系
疲惫不堪,不在期待
1.成了差不多的先生
你要问我理想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其实我也不知道。感觉谁都差不多,又感觉谁都差点,就像差不多的先生。随着年纪逐渐增长,喜欢也变得越来越刻意,身为社畜,压力也越来越大,又怎么会像年轻那会敢爱敢恨。毕竟爱情不是过家家,谁愿意凑合呢?
自己好像也越来越忘记喜欢一个人的感受了,不知道怎么去爱一个人。没有情绪上的反应,就像自己缩在一个壳子里,担心认真就输了。
2.家人催促,着急解决不了问题
随着年纪逐渐奔三,找对象成了每一次回家都不可避免的问题。上学那会不让找,现在让我直接办婚礼,这差距是不是也忒大了。别人结婚自己就非得结婚吗?又不是要成为别人,难道马上结婚就会幸福?怎么单身反而成了怪物一般的存在。再说结婚生子,买车买房,哪一样不是人生大事,非要在一两年之内完成,赶鸭子上架你用加特林也难顶啊。
3.对人负责,一个人也挺好
看到网上一个热评,一天到晚辛苦搞钱,回到家刚好听到老婆的闺蜜对她说,叫你不要在垃圾堆找男人,搞笑又真实。自己一个人又不是当和尚,有那么多的事等着自己去做,既然目前没有能力结婚,就别耽误对方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是不想结婚,是害怕结婚吧。毕竟婚姻成本太高,有多大能力就干多大事,与其榨干父母养老钱,还不如提高自己来的实惠。毕竟成年人谈恋爱真的太不容易了,怕麻烦、怕受伤、怕失去自我,怕被辜负也怕辜负别人。渴望被点燃,又害怕失去光亮。
返躬自省,何必庸人自忧
1.了解自己,提升自我认知
了解自己的情感需要,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也是了解自己的成长需要,或者说是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这辈子想要得到些什么,实现些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样的人。所以才有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却永远也想不清楚的纠结:我应该找我喜欢的还是喜欢我的?应该找有感觉的还是条件好的?一个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困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并不清楚自己在情感里的需求和期望。即使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也会貌合神离。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失恋,在情感危机到来的时候,可能因为「失恋是件小事」的舆论影响,而忽略了自己身上正在发生的重要变化。因为绝望就把掌控权交给时间,忽略了自己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创造怎样的价值。我们对自己的认识越是混乱和支离破碎,就越受限于自己的视角,对自己理解就越狭隘。
要获得理想的亲密关系就必须不断的成长,自我完善。你希望恋爱的这段时光在你人生中充当怎样的角色,你期待未来回头看的时候此时此刻有怎样的意义,你最有发言权。
2.了解彼此,拒绝稀里糊涂
前段时间听说同学离婚了,想起在婚礼上见证他们甜蜜与美满的场景,不禁感叹,二婚我就不去了吧…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在家人和社会的催促下糊里糊涂走进婚姻的,殊不知这些催促的人并不是发自内心地觉得双方够成熟、有能力去承载起一个幸福的家庭。
对于建立和维护亲密关系的能力,在我们从小到大的家庭和学校教育里一直普遍比较缺失,很多人并不懂得具体要怎么做,所以只能观察、模仿别人做的那些事情,也就是那些流程性的、仪式性的东西。似乎当两个人经历了这些过程,关系就自然会十分亲密。可事实是,大家都会做这些事情,但并不是所有人的感情都因为这些事情而变得亲密和幸福。因为上面的这些原因,许多人的关系很早就停止了成长,甚至出现倒退。两个人对彼此的了解、接纳和信任并没有随着交往时间的增加而增长,于是相处就愈发成为了习惯、义务和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人会选择忍耐,降低底线和标准,以此来保住关系。可是当你在容忍的同时,也就损失了相当多的亲密和信任感。
所以,我们不仅需要在那些优势积极的方面里从中寻找改变的可能性,还要在平时有意识地去学习和积累,在自己的处事方式和表现方面去找改善的方向。毕竟自身人格的健全,心智的成长与成熟,也可以带动伴侣成长。
3.关系重于一切,共建甜蜜爱情
理想的关系,应该是不断成长和成熟的。不是单纯的要解决这样或那样矛盾的问题,而是需要有意识地去审视和重新巩固关系的基础。两个人是选择生活在一起,不是捆绑在一起。
在情感关系的危机里,一是由于交往时间有限,很多问题上没有达成共识,也没有培养起比较有效的沟通、相处模式。甚至在结婚后,对双方家庭和各自生活方式上的喜好也没有了解清楚。婚前没有预见到,而在婚后又没有处理好。二是没有形成比较有效的处理矛盾、共同面对问题的良性沟通模式,如果关系还没有经历过什么考验,或者说有点经不起考验,那么这段关系作为婚姻和家庭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
以关系为重看待感情,不是为了争论对错、输赢、控制和权力,宁可牺牲关系;也不是说服对方去改变和反思。而是,我知道我们之间有差异,但是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永远把我们之间的信任、亲密和爱放在第一位。如果产生矛盾,我不会把它视作可以借机证明自己、刷优越感、打压贬低你的机会,而是视为威胁我们关系的、需要我们一起去面对的挑战。
4.与自己和解,走出自我保护的高墙
爱无能表现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无论是刚开始交往,还是相处已久、关系稳定的时候,都隐约有种不安。感受不到爱我的伴侣,不会因为对方的付出和温暖而感到欣喜。没有感动,没有开心,第一反应是没有反应。在感情里的很多表达和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经过理性思考后,很费力地逼迫着自己去做的。这样的感觉,在爱情里很累、很不耐烦,因为做着热恋的人才会做的事情,心里却是一片空白。甚至在热恋期的狂热之后,就会对感情彻底失去兴趣,进入了一种爱无能的局面。在很多时候处于一种介于发呆和白日梦之间的状态。稀里糊涂的从一段感情走到另一段感情,用热恋期的兴奋来掩盖爱无能的事实。
自我保护的高墙
由于自己在成长时期情感经历的障碍和问题未经反思和处理,也就一直影响着现在的生活方式。从小就很怕受到父母的拒绝,最深层次的情绪没有得到回应,害怕被抛弃,让自己处于冲突焦虑的环境下,而人的心理最大的特性之一就是会不断地调整并适应环境。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开始在内心修筑一堵「高墙」,意味着:不去体会自己的情绪,不对引起情绪波动的事情作出回应;不和他人探讨自己的感受,不愿意去考虑他人的感受。换句话说,高压之下,内心进入了铁桶式防守般的自我保护状态。
可是人的情绪是不能有选择性地屏蔽的。当我们压抑那些不好的情绪时,我们也压抑了快乐、感动、幸福和其他积极的情绪。当一味地压抑自己的感受时可能会很酷,好像没有什么能击倒自己,可在面对好的事物时内心也总会没有感受。
首先,自己是无辜的,并不是故意以爱无能的方式对待别人。其次,也正是心里的那堵高墙,依靠它走到了现在。它是自己的一部分,就像自我保护的外壳,从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家庭因素,早已成年到开始独立生活,它的存在也已经不合时宜了。也正是和这堵墙在一起生活了太长时间,太习惯它的存在,对它形成了自然而然的依赖。
与自己和解
每当遇到情感上的刺激和波动时,都会本能地去向它求援。不是因为它有多么的好,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它是唯一可以依赖的心理防御机制,唯一可以参考的行为和情感模式,是唯一知道的让自己多一些承受和抗压能力的方法。
请不要埋怨自己,就像心里那堵墙它是你保护自己的方式。请用更和善的仁慈的眼光去看待这堵墙。对待它的方式也是对待自己的方式。
在需要克服艰难和挑战的时候,它会帮你挡一挡痛苦的感觉。可是在面对自己的伴侣时,在表达和接受爱时,在看到、听到那些美丽动人的事物时,也请平静地告诉它:「别担心,让我出去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5.爱人先爱己,生活总会给你治愈
曾经的生活,你可能给了别人太多的爱,留给自己的不多,那么现在希望你把这些爱都收回来,然后努力给你自己。先自爱再爱人。跟自己谈场恋爱吧,请用力的爱自己,努力地提高和修正自己,你会越来越喜欢自己。
只有做到了爱自己,才能在漫长岁月中,在那些注定阴暗的日子里,说:我没有因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在别人身上,我没有因为自己的愚蠢懒惰而把此生幸福的责任推脱给另一人,我精彩地活着,我努力地爱过,我不后悔。
愿你,热爱自己,善待自己,相信自己,超越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收获美好的爱情,塑造真正亲密的关系。
因为你,值得被爱❤️。
社交疲惫,朋友真的越多越好吗
无用社交,原地踏步
1.朋友越来越多,知心越来越少
在步入社会时,父母总是告诉我要多交朋友,毕竟多个朋友多条路。于是,那几年我热衷于社交,大家互相留个微信,以后万一用的上呢。一想到自己的朋友遍布天南地北那多酷啊,正所谓只要小伙精神在,到哪都是实力派,管他那么多,先给数量安排上。可是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却不知道打给谁…大家平常都不联系,朋友圈也不可见,不明白留着有什么意义…到底什么样的朋友圈才能体现高价值啊…
2.没有深度交流的场合,互相恭维
越来越不喜欢这种场合,除了举起酒杯互相恭维外,一点深度交流都没有,你夸我混的好,我夸你身材棒,共饮杯中酒,诉说生活之不易。场子是越来越多,但大都流于表面,你不去就是不给华强这个面子,在频繁的无用社交中感到身心疲惫。
3.改变艰难的借口,大家不都这样
不知什么开始,要么大家都不谈梦想了,生活没有方向与目标,看着别人的成功,感慨自己老了老了,像咸鱼一样,得过且过;要么张嘴闭嘴大项目,认识哪个大佬,方方面面的找哥好使。咱们稍微走走心,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一个怎样的人生…想累了,歇会…
你说寻思这干嘛?一天天的事本来就累心,打打游戏开开心,该吃吃该喝喝它不香吗?
你说你羡慕别人干啥?是不是早晚都得没?及时行乐让自己舒服一点它不香吗?
反正,大家不都这样?对吧?
4.五花八门的建议,该听谁的
你要知道30岁是个坎,到了年纪就要认命;你要赶紧完成这样或那样的事,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你要平时多吃一些苦,抓紧学这或学那,对你以后有用;你打算一直这么打工吗?赶紧考个证吧,有用。
我就说让你早点做这个,你就后悔去吧;你没成功那是不能吃苦,别怪别人;你这么做不对,要先这样再那样…
大哥,我能给自己做主吗?
让自己成为太阳,无需凭借谁的光
1.提升价值,构建生态化社交
在聚集自己的人脉时,只有明白到底是谁决定我们的价值,才能更精准地给自己定位。总是把自己当成人才,却不知道自己所看重的价值由于跟对方的需求不符而在对方眼里无足轻重。其实不是别人发现不了你,而是在别人眼里你根本就没有什么价值。如果你的资源不够好、不够多,那你就是索取方,最后只会成为对方的负担。没有谁能够容忍对方一味的索取,如果你不能提供相应的价值,那“友谊”也会无疾而终,所谓的社交,也会沦为无效社交。
在社交中,不管是受欢迎还是被需要,关键看自身价值。别人会不会与你建立强联系,更多地是取决于对方是否需要你的价值。而好人缘、受欢迎,则会最大限度地降低这个过程的成本,缩短这一过程的时间。毕竟找个聊的来的总比找个有价值的要容易的多。提升自己的价值,利用好自己的价值,价值就是促进高情商变现的关键。在别人那里越不可替代就越被需要。
一个健康的生态社交系统内必须存在着多样化的圈层,各圈层既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又能让信息和资源在它们之间稳定地流通,并在流通过程中产生价值。如果除了专业和职业之外,就不认识什么人了,那么很遗憾,你已经被单一圈层同质化了。觉得世界单一,认识的朋友就像复制粘贴的自己,你们兴趣爱好相同,生活习惯相同,就连做事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是一样的。很多事情你不用问就能知道他们会有什么样的看法。这样确实会让人觉得很舒服,但是要想得到不同的意见,听到不同的声音真是太难了。
要成为彼此有效人脉的基本条件就是具有相同的价值观。一个高价值社交圈,就森林一样,具有非常丰富的生物种群,各种群之间是一种既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当能量在物质的各个种群之间稳定交换的时候,这个生态系统才是健康的。
2.学会拒绝,做好课题分离
一个个体在想要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生存下去的时候,就会遇到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人生课题。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人生课题。一个人是什么样子,大都取决于他的经历,阅历,知识,认知等,受不受人喜欢,怎样对待别人,是自我或自负、自卑或自大,都是他自己的人生课题。是否和他建立联系,主动权都在自己手中,面对人际关系中的烦恼,甚至道德绑架,又何必用别人的错来惩罚自己。以前总是觉得拒绝会得罪人,而那些因拒绝而被破坏的关系,都是因为被拒绝的一方坚决以为对方是不想帮自己,而不是不能帮。这才是问题的本质。那些所谓拒绝就会得罪人的说法也不过是一种假象。没有不能拒绝的事,只有不懂拒绝的人,让意愿归意愿,能力归能力。
面对那些无用无效的社交,要学会拒绝,提高自己,做好自己的人生课题。以前我非常不喜欢学习,可当我行动以后,最先感受的就是旧友疏离,与颓废者渐行渐远,与持续奋斗者成为了朋友,这个世界总有人在不断的努力,默默前行,为了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奋斗终身。
3.自己的故事自己来写,自由就是被人讨厌
网上有这么一段话,「不要相信太多实际上能力level(水平)不高,但是年龄很大的人或者长辈的话,尊敬他们,但不一定要相信太多『老人言』。你需要想想,是他们的想法让他们活成现在的样子,除非你愿意像他们那样活着,不然,就去寻找自己的路。」
正是因为听从别人的意见才导致了这次的失败,所以不怪自己;正是因为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所以自己不努力也有了借口。这就好比自己人生的赛道骑着别人的赛马。永远不要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很多话只适合当时的社会语境,就像你用着1.0版本的宝典秘籍来通关现在5.0的船新版本,而这些人还告诉你是因为不能吃苦,没有耐心。越有知识就越有判断力,只有真正学到的才是自己的,自己的故事自己做主,你才是为你人生负责的人。
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别人也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期待而活。一味在意别人的视线、害怕别人的评价,根本无法做真正的自己。对认可的追求也就扼杀了自由,即使有人不喜欢你,那也并不是你的课题。并且,「应该喜欢我」或者「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不喜欢我也太奇怪了」之类的想法也是一种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的思维。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4.限制别人的人,就是恶人
分享一个在李尚龙老师的作品《三十岁,一切刚刚开始》里的小故事。从前,一个武士在树下乘凉,忽然感觉到一股水从天而降,一闻,臊的。他一抬头,一个小孩在树上正冲着他尿尿。他站了起来,弹了一下小孩的私密处,笑嘻嘻地说:「你真可爱。」说完,他把孩子抱了下来,拍了拍孩子的脑袋,让孩子走了。一会儿,一个秀才也爬到了树上,对着武士尿了泡尿,武士抬头,看到了那个秀才。他二话不说,站起来,一刀就砍死了他。那么请问,这个故事里,谁是恶人?
在这个故事里,限制别人的人,就是恶人。而武士就是恶人,他用自己的武断就结果了别人的生命。其实,在生活里,限制别人的人,也是恶人。而这样的恶人,比比皆是。想想当你想要做出改变的时候,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声音出现,你还是别弄了,你还是保持原样吧,我认为你可以这样,我觉得你还是那样吧…仔细想想,我们身边有多少人,用着这种武士的思想,限制着我们的人生。而随着逐渐成长,你总会在人生的路上,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武士,这些人说着什么、做着什么,他们可能是好心,也是好意,但他们最终做的事情,都是在限制你的可能。如果说这个世界里真的有恶人,那么这些人在你的世界里,就是。他正想用自己片面的思想决定你的边界,用自己的武士刀终结你的突破。最可怕的是,你还没有对着他尿尿。
面对五花八门的建议,要坚持一颗改变的心,但凡决定要改变,就一定要勇往直前,努力朝着前方,这些比什么都重要。一个自信的人,总透着对命运的不服输,对世界围剿的不低头,对武士挥刀的不妥协。做不做自己,总有人不喜欢你,但如果你做自己,这个世界上就多了一个人喜欢你,这个人就是你自己。诚实面对自己的人生、正确处理自己的课题。别人怎么看我怎么评价我,这是别人的课题,我无法控制。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干涉别人,也不被别人左右,成为强者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迷茫焦虑没意义,得过且过被安排
丧失自我,迷茫焦虑
1.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啥
都说三十而立,在奔三的路上也立不起来啊,全是危机,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喜欢什么不知道,想要什么不知道,迷茫又焦虑,一直被安排。反正大家都说好,我都想要,这种生活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过也行不过也行,至少安逸稳定,一直被生活推着走,想追求自由却发现自己追的是自在…
2.戒不掉的游戏,刷不完的视频
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好不容易迎来自己的时间,总得让自己放松一下吧,但总控制不住自己,玩一会天就黑了,自己什么都还没干呢。在平时,只要有时间就掏出手机刷刷视频,这两项占用自己时间比例太大了。放假就彻底完犊子了,白天不起晚上不睡,一心为它俩贡献自己的时间与精力…
3.天天吃得苦中苦,也没成为人上人
从小就被灌输要多吃苦的思想,毕竟先苦后甜。可惜我没变甜反而变酸了,活干的最多,事来者不拒,可以说是整天瞎忙还不赚钱。一天三顿不行就五顿,苦并不可怕,就怕没盼头,让我严重怀疑自己…
4.事出必有因,百因必有果
自己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以前不爱学习,没有高学历;之所以工作不顺,是因为职场环境不好;之所以不想去爱,是因为现在人不仅势利还外貌协会;之所以游戏段位上不去,是因为队友太坑;之所以不愿意做些事情,是因为自己没时间;之所以…
总之不能都怪自己,正是因为以前的自己没真正努力过,所以才有现在的自己。wc,可恶啊,什么时候,自己成了个大丧比…
5.不喜欢现在的自己,期待未来会更好
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太多了,为什么我没有钱,令人羡慕的身材与外貌,说走就走的旅行,游戏还总是遇见坑比,没有兴趣爱好,没有强大的资源与美好的机遇,没有大佬带我飞,没能中个彩票,还没走上人生巅峰,还没找到属于自己想要的人生…
未来你对我好一点吧,让我运气爆棚,暴富加暴瘦,我一定多转发几条锦鲤…
执刀向己,不破不立
1.接受真实的自己,直面人生课题
三十岁这个坎,好不好过,取决于如何度过自己二十多岁的每一天。在20多岁的日子里,躺在床上刷手机,每天重复着一样的生活,不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就注定了要接受30岁的平庸。在《士兵突击》里班长老马在退伍前说别混日子了,小心让日子把你们给混了。自己是什么样自然看到的世物也就什么样,迷茫焦虑没意义,因为自己懂得太少做的事情太少看的太浅,尤其是当孤独来临,反躬自身时越是难以忍受自己不断的寻求外部刺激,精神上的空虚让自己不知所措,盲目的坚信自己认为的一切。懒惰,不为自己去实干去务实去探索而是依靠外界或他人;自私,有一点压力就赶紧告诉别人,事后又为此后悔不已;虚荣,一旦有点成就就赶紧分享给别人,当遭受别人的嫉妒时又感慨,即使这样还是要求别人尊重自己。
人总是会犯错,但人也有着无限可能,未来的自己如何覆盖这些可能,那一定不是现在的你什么也不做。效仿他人不如由内打破,准确自己的定位。如果说我们每个人的手中都有一把雕塑刀用来塑造自己的人生,那么我却没有一次用来塑造自己,而是挥向了不认同的观念,以此来捍卫内心所谓的公平。接受真实的自己,树立勇气,承认就是了不起的态度。对于正在路上的人,无论多少岁,都是青春;对于浪费时间的人,他早就步入了中年。就像那句二十多岁死了,八十多才埋。
2.那些上瘾的软件,都是对准了人性的弱点
在现实世界很难获得的东西,在一些 APP 上可以轻松获得。只要一进入应用,马上就能获得满足,就这么简单。越是优秀的 APP,对人性的把握越准,你对它的依赖性就越强。这些 APP 的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在运营。他们的工作,就是在思考,怎样降低操作门槛,怎样让你获得最大的满足感,怎样让你上瘾,持续使用他们的 APP。衡量一个 APP 好不好,就是看用户的登录频率与使用时长。如果数据不好,他们会不断优化、完善。你越喜欢看什么大数据就给你推送什么,不知不觉地被情绪和本能挟持,就像作茧自缚,茧越来越厚时,大脑也懒得思考了,看到的视野也就越来越狭隘。
人的注意力很有限,如果不把时间花在读书上,就势必会把时间花在娱乐新闻、八卦绯闻上,这些东西会阻碍人的成长,在最应该迭代知识的年纪里,许多人的认知水平却留了级。30岁一无所有往往在20岁注意力就开始涣散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专注力非常难得,总有各种消息抢夺你的时间,或者说是自己心甘情愿的把精力贡献出去,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时间就是温水,自己是青蛙,等到一个节点就开始焦虑不安,然后继续在温水里泡澡,模糊的状态一直持续。日复一日的重复却幻想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未来,没有比这更扯的事情了。
人生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成长是克服天性的过程。人的青春很短暂,如果不努力为了想要的生活去做,就会被迫按照自己过上的生活去想。保持专注聚焦精力,提高收入要从提升能力开始,限制欲望要从自控开始。
3.比吃苦更重要的是反思
李尚龙老师说,许多人吃了一辈子苦,也没有成人上人;而许多人上人,也不过是人前显贵,人后受罪;而最让人崩溃的是,许多人上人,其实并没有吃过苦。不要总标榜自己能吃苦,更别以为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我们不要去成为人上人,我们要成为更好的自己。许多苦,能不吃就不吃,因为那些苦,不过是无用的苦。要靠智慧,你还要去思考,你还要去懂得。学会用自己的大脑去面对世界的残忍,而不要总用身体去对抗,到头来,弄得自己遍体鳞伤,还安慰自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要学会反思,学会总结,学会思考,学会不贰过,这些比吃苦重要。
人在任何情况和任何年纪,都会特别害怕两种状态:第一,忙到没时间反思;第二,觉得自己特别厉害,不用反思。这两点,是阻碍自己进步的关键。人不能总是犯同样的错,以前的我不爱读书,直到开始反思自己到喜欢读书。以前的我是无知还不自知,现在是无知好歹自知。反思就像外挂,全方面的角度进行思考,找自己的不足与问题。当把精力用来提高自己的成长时,整个人进入了平静的状态,因为自己不懂的实在太多了,看不到的比看到的多,想不到的比看不到的更多…都这样了哪还有脸丧,自己世界实在太太太太…小了,有那功夫还不如多骂骂自己…
4.少看原因多看目的,讨厌自己到喜欢自己
在《被讨厌的勇气》里,阿德勒认为,过去的客观是无法改变的,而主观是受我们控制的。我们的主观虽然会受过去的客观影响,但是对于接下来的做法,完全取决于我们主观。而如果把我们接下来的做法归结于过去的客观影响,这样就是在逃避主观的责任!
自己不学习不改变,不是因为以前不好学的经历,现在的目的是喜欢安逸不愿打破这种状态,所以才不去行动;认为改行以后才会发展顺利,不是因为工作本身困难,现在的目的是可以避免人际关系和烦心的事情,所以需要一个借口才能让自己接受自我或者社会的不满以及不顺利的人生。毕竟,还要用诸如此类的话来安慰自己。
所以,总是感觉自己没有任何优点,只有缺点。自我评价非常低,只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因为下定了「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不会爱自己。而且,为了能够爱自己,希望「变成别人」,希望舍弃现在的自我变成像别人一样的人。我们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而不是因为生来就不幸。人生最大的不幸是不喜欢自己,我们不是没有获得幸福的能力,而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改变自己好像做起来并不容易,其实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它并没有变好或变糟,真正经历的是你自己,你还是你,只不过重新选择了生活方式,关键看你有没有摘下墨镜正式世界的勇气。
5.活在当下,过好此时此刻
人生最大的谎言是没有活在此时此刻,以前自己一直是原因论的信徒,认为百因必有果无论做什么都是有原因的,总是觉得不如过去快乐,也不满足于现状,好像此刻的我永远都是临时的我,未来的自己才会更好。其实不过是庸人自扰罢了,现在才是唯一真正经历和拥有的,当你急于奔向未来的时候,说明你已经不喜欢现在了。
现在,此时此刻它自带光环却一直被我忽视,因为过去和未来根本不存在,所以才要谈现在。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时此刻。此时此刻,才是一个人的永远,过好今天,就不会怀念过去,过好现在,就不会把一切都押在未来上。活在当下,把重心放在个人的成长与投资上,不要总指望未来会更好,未来的自己也在指望现在的你啊。
结语
我们虽然不同,但都希望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我们虽然忙碌,但都在前进的路上。人生没有普遍性的意义,但我们能够赋予这样的人生以意义,我们没有理由不可以过自己想要的人生,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模样。愿你幸福自由,充满力量,不惧人言,坚持自己的热爱,活出自己的精彩。❤️
在不断变好的路上,感恩有你,一路前行。❤️
前言
您好,我是肥猫汤姆,90后北漂打工仔,喜欢读书与分享,一位努力提高自己价值的奋斗者。踏入社会工作至今,从青春热血、朝气蓬勃到迷茫焦虑、陷入低谷;从打破自己、幡然醒悟到重获勇气,拥抱幸福与自由。这是一条自我拯救之路,主要围绕工作,家庭,爱情,交友,个人成长等方面进行的整理与反思。
书写此内容的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90后也逐渐步入中年,面对三十而立的压力与烦恼,当我躺在床上通过手机看到别人的精彩人生,直呼自己为什么没有成功?除了重复日复一日的工作,摸着越来越油腻的肚子,抚摸着一颗越来越佛系的心,自己一无所成,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如今20后出生了,他们看90后就如同我们看60后,写到这里默默往杯中加了些枸杞…
在现实的压力面前,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显露出来,不知所措的我是通过学习读书,反思总结,获得了生活的勇气,直面自己的人生课题。在此通过分享一些经历感悟,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在成长的这条路上,或许你也会遇见同我一样的烦恼,但我想对你说的是,你真的很棒,一定要加油!❤️
工作不顺,轻松高薪你在哪
苦恼人际,一眼望到头的工作
1.工作就是吃没意义的苦?背黑锅?
在职场上,老的倚老卖老,中年的浑水摸鱼,自己的工作不做完就留给年轻人,都说年轻人要吃苦,我不介意吃苦,只是我凭什么要为别人的懒惰买单?一天到晚啥也没干就说自己累,永远都是忙,玩手机的时候也不见累啊?能动嘴就不动手,可真是严以律人,宽以待己。年轻人存在只是为了解放别人的双手吗?
工作流程一旦出现问题,就是互相甩锅,都说自己没问题不出错,可明明与自己无关,凭什么要承受批评与指责?张嘴就是年轻人要多些磨练,练归练,您怎么不背锅去呢?看着那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就莫名火大。偷你家大米了?还是扎你车胎了?
2.喜提套路,送小报告一个
活干的最多,但优秀没有你;每天加班,但奖励与你无关。不争不抢踏实肯干可以吧,但为毛还有关于自己不好的人设呢?怎么才能让人满意?什么样的工作才能让自己全情投入?
还有这些打小报告的人都怎么想的?是打一个报告涨薪吗?每天上班先赚个油钱?
3.八卦议论,还能不能干点正事
说到八卦,真的是醉了。任凭自己在情绪的指引下对目标进行全方面无死角的分析与探讨。第一次接触职场八卦时,还以为进入了特务学院,有的人更是天赋异禀,为其赋予自己的想象力,使故事更加生动立体,洋洋得意的同时传播速度直超5G。
真•吃饱了撑的,要么你老公不如我老公,要么我和马云有个约定、不是他家地里白菜被偷了,就是你昨天吃饭贵了5块……怎么不见对工作这么上心呢?
总之,绝不受苦,绝不吃亏,绝不认错,丧就完了…
4.日复一日,无休止的重复
加班加点累身体不怕,累心就难受了。工作几年后问自己,这是图啥呢?工资不涨就算了,怎么事还越来越多,难道上班就是为了听别人抱怨,完成拖延的尾巴?无休止的重复,然后混吃等死?这一眼到头的日子,真是可怕…
在京短短几年,亲眼见证了别人从一穷二白到身价百万的拆迁之路,而自己还要在这条一眼望不到头的打工路上煎熬。是自己选错了行业?为什么别人就轻松高薪呢?拆迁没戏,给中个彩票也行啊…
5.溜须拍马,勾心斗角,领导真的“瞎”?
总有些人能说会道,紧紧围绕在领导的周围,用最真切甜蜜的话语为领导送上365个祝福,这边埋头苦干,那边欢声笑语。还缺人吗?加我一个好不好…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是直接安排了宫斗剧吗?一人得势总会伴随相应的不好言论,怎么承认别人优秀就那么难?希望你好,但是不能比自己过得好?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样子,直呼内行…
课题分离,重新定义工作
1.工作是工作,人际是人际
上面的吐槽,大多来自于自身情绪化的不满,以自我为中心,不过是透过墙缝看世界,坚定的认为我以为的就是我以为的。越指责对方什么,往往自身就越拥有什么,挑出不好很容易,但这种以偏概全的生活方式导致自己越来越丧。我们并不是讨厌工作本身,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不喜欢因为工作而受到他人的批评和指责,讨厌被贴上「你没有能力」或者「你不适合这个工作」之类的无能标签,更讨厌无可替代的「我」的尊严受到伤害。
如果你很幸运的拥有自己的热爱并从为其工作,相信你不会抱怨,有热爱的人不苦。在《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的口头禅“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有意义”,对这个三呆子来说,当兵修路有意义,钢七连抡大锤有意义,为了班长不走有意义,不抛弃不放弃有意义等等,一代兵王的成长也告诉我们不能太舒服,太舒服会出问题。
轻松高薪谁都想,不想上班财务自由我比你还想。白岩松说过,「人的收入是跟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的,你越不可替代,你的收入越高;你越可以替代,你的收入越低」。你要努力的提高自己的价值,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要从中发现乐趣,让工作因为你而变得充满意义。工作的环境往往是我们的被动选择,可如何面对的主动权却掌握在自己手中。紧紧盯住不好的一面时,也就忽略了自身拥有的价值。不妨多做一点,省去别人的麻烦,顺势成就的,其实是你自己。
2.真正的努力,不是每天的重复
按部就班、日复一日的重复是辛苦,勇于挑战主动出击的才是努力。在舒适圈里的安逸状态下,嚯…体重涨贼快…
在年轻时总会听到一些声音,劝我们多学习多读书,道理都懂可就是行动不起来的原因是心智不成熟,没有见过上层的风景所以觉得自己当然不需要。认为学英语没有用,因为目前与英语有关的事情在生活里出现的太少;认为学历不重要,没有关联性的它不过是一张纸。而事实上只有你真正学习以后相关的机会才会出现。
有一句话是什么年纪做什么样的事,20岁的年纪里最需要的是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心智水平,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在重复的日常里追问自己出路在哪…就像兴趣爱好一样,不能总是指望它来找你,而是你去尝试了发现它擅长它喜欢它,主动迎接挑战,走出舒适圈,挑战不确定性才是正确的努力。
3.走出自我视角,提高自身能力
以前的自己很不喜欢机关单位里的领导,觉得他们说话滴水不漏,处处都是套路,话也不说透,还得自己悟,蒙对了还好,错了都不知道自己哪里不对,城府深又圆滑,相处还累…人与人之间能不能单纯一点,在此基础上认为溜须拍马之辈也是如出一辙,真是社会很单纯,复杂滴是人…
为啥溜须拍马的人受领导喜欢,为啥这个领导跟个ZZ一样还不下台,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太过单一,没有发现别人的价值,大都是情绪化使然。比如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绿茶被大家排斥,过程是非常爽,让人心情愉悦。而在现实里,可能在你认为的“绿茶”眼里,自己才是那个“绿茶。认为对方迟到早退,浑水摸鱼,溜须拍马;可想过,对方之所以明目张胆,是否漂亮的完成了工作或为公司带来了利益。而领导处于高位,他们需要做决策,从全局角度来看待问题,不仅很会自我管理还能把工作做好,这才是值得钦佩和学习的地方。所以工作中真正需要连接的人是领导,而不是同事,领导掌握着资源节点,信息最全。如果你觉得紧张,请先把他当做一个有需求的普通人看待,用你的闲置时间置换领导的时间,当你的价值越来越高时自然也就越被需要。先做人后做事,打铁还需自身硬,每多学习一点知识和技能都要用来鞭策自己,而不是去更多的指责他人。
4.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就探索自己,走出舒适圈
那些以热爱为工作的人,辞职创业的自由工作者,找到不同爱好的斜杠青年,都让我非常羡慕,人家玩着就把钱挣了。再看看自己,枯燥的工作,糟心的同事,更悲伤的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但为了生存吃饭又必须选择工作。可是安逸和稳定的朝九晚五式工作往往无法实现财务自由,那个时候我的梦想就是暴富,可惜生活却走不出舒适圈,一眼看到退休。
现在哪怕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也不要担心,毕竟不喜欢现在才有可能选择更好的未来。不要让无聊枯燥的工作影响了自己的发展,让自己的视野越来越窄大搞自我封闭,浑浑噩噩就这样一直下去。工作并不是你的全部,你还有生活,不要忽略那些生而为人的丰富价值和需求。从众追随不如反躬自身找到属于自己真正的刚性需求,从被动变为主动。只有不断的探索和试错才能找到自己的趋势、发现自己擅长什么,最幸运的事就是找到自己的热爱,而它也是你的工作。
5.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淘汰
在疫情的那段时间,我问自己如果明天失业了,我能做什么?还会什么?自己的工作能力是否顺应各种环境,是否具备应对各种专业的技能,于是前所未有的职业危机感笼罩了我…
毕竟大部分人一辈子的工作技能就只限于自己的专业而离开本职后社会经验却基本为零。而人生拼的是总和力,想要成功不仅要依附更大的经济体,还要抬头看天,关注局势。社会在飞速的发展,只有开启不断的终身学习进化之路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培养自己的底层能力才能看到自己的趋势。
如今的中国更是历史性突破,在无数前辈默默无闻的坚持和付出下,是新的时代新的创新,在此致敬伟大的祖国❤️。我们90后也早已到了承担的年纪,面对无数的机会和选择,让自己真正的行动起来,去试错,去思考,去尝试,开启属于自己的终身进化之路而不是一味地过一个永远被安排的人生。
父母冲突,为何成了精神上的陌生人
观念不同,无法沟通
1.深深地无力感,我爱他们却无法真正的沟通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为啥与父母交流就这么难?与父母是有着绝对的信任,为什么他们又总不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生活中不论是交流模式,生活方式,观念等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每一次的沟通都像安排好的一样走向争吵,让自己陷入长久的负面情绪,难以自拔…
2.直接头大,都是为了你好and你是不是想气死我?
我滴个天神,这两句话无敌直接给天聊死,自带沉默加压制效果…一旦坚持自己就是不孝甚至还会被亲戚围攻,只能赶紧认错,对方依然喋喋不休…
这两句话谁研究出来的???没什么,就是想寄点土特产…
3.控制,安排的人生
听不听话,基本是多数父母判断孩子好坏的标准,即使长大成人也难逃这样的命运。主要来自以下三点:
1.让我做不喜欢的事
2.让我选择踏实稳定的生活方式
3.你是我孩子,你就得听我的
控制感十足,安排的明明白白…
爱的力量,从冲突到和解
1.了解父母,为他们做些什么
以前总是觉得父母落伍、偏激、不学习不进步,凑合的生活着,一点追求也没有,还要用自己的观念来控制我的人生。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一直处于和父母对抗的状态中也形成了我喊你苏大强,你喊我白眼狼的儿欠打局面。
为什么总是陷入情绪的恶性循环中,难道这都是父母的原因?想起了在贾玲导演作品的《你好,李焕英》结尾处有一句话,“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在我的妈妈这辈子遇见的所有人中,那么对她脾气最坏的人一定是我,都没有好好为她做过什么。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愚蠢,从来都没有真正的了解过父母,他们也曾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也是那个年代最潮的人,也在尝试改变,只是现在有些乏力了。面对社会的剧变,他们会选择一种更让自己心安的方式。
我的妈妈前段时间一直受宫颈疾病的困扰,那时一听到她瞎买药的消息,就非常生气。可只有患者自己才会对病痛有真正的体验,指责与抱怨并不会带来什么。于是在学习了六层楼先生的《女性呵护指南》一书后(含有非常全面的妇科知识),赶紧跑去和妈妈讲解了相关的知识内容,看着她满脸笑容,津津有味的听着讲解,直夸我懂事不仅给了我“妇女之友”的头衔,还解决了她的担心与烦恼。
父母早已习惯了把自己放在次要位置,将自己的大半生都奉献给了孩子和家庭。随着时间的流逝,父母总是以为我们不会长大,他们错了;我们总是以为父母不会变老,我们也错了。珍惜此刻,多为他们做些什么,而不是用那些咄咄逼人的专业知识去命令父母注意身体。
2.提高自己,聚焦问题本质
从小到大自己就习惯了孩子的角色,自始至终都是在用儿童的心态和父母交流。由于价值观的不同,在很多事情上容易出现分歧,面对父母的控制感,一旦反抗,就会面临更大的情绪压制,忽略了事情本身。
讨厌与父母交流并不是讨厌父母本身,更多的是自己的意见或想法遭到拒绝,本身没有受到重视。比如想在工作上寻求自我突破,父母认为要结婚,相当于父母把我的价值观提前,面对这种问题,不用过多强调自己的价值观部分,而是应该穿越到未来和父母探讨他们注意的那一部分。比如,父母不理解自己喜欢的明星,可以穿越到过去探讨他们年轻时的明星,聊到最后再抛出自己的价值观。
许多人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都有些问题,这些问题未经反思和处理,也就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相处方式。我们也许无法改变父母,但可以努力的提高自己影响父母。对于父母,不是非等自己赚够了钱再去给他们更好的生活,也不是为他们灌输新的观念要他们跟上时代。我们更应该努力的提高自己,尽快的成长起来,用自己的所作所为去报答父母。这个世界所有的爱都是欢聚,唯有和父母的爱最终是离别。所以,爱就行了。
3.爱与陪伴,常回家看看
在外打工多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回家的时间少之又少。而很多时候,父母最大的伤感,莫过于看我们在家里的生活迹象一点点消失,洗漱台上不再摆着我们的牙刷,阳台上不再晾我们的衣服。我们一年才回去几次,听见有人在身后喊爸爸、妈妈时,猛然回头却是茫然。 我们一次次的成长和离别,让他们放心不下。而他们总是嘴上说忙就别回来了,其实最需要的就是自己的陪伴。他们永远背后支持者你,每次回家定是一桌丰盛的饭菜。你又知道他们为了这桌饭菜准备了多久?我们的世界很大,父母的世界里却只有我们。时间太快了,不要吝啬表达对父母的挂念,多用各种方式去传达自己的情感。
现在他们慢慢老去,因为时代发展太快而显得安全感不足。 而自己必须用强大之心去包容他们,用他们对待自己那样的耐心去面对他们。都说百善孝为先,父母最简单的幸福也许只是你的一次回家。
愿我们的父母都健康、长寿!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