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
2021-08-05 16:53:47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思维能力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正确提问的好处和方法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嘈杂、混乱的
批判性思维
专家说得再动听,也无法替我们救急
只要他们使说出口的话听起来显得信誓旦旦,你就极有可能会相信他们的说法。所以,他们只挑你爱听的话说。
我们要倾听来自不同领域的很多专家、学者的意见,一边听一边评估判断,将这些意见分门别类,做出取舍
我们倾听他们,是为了构建出自己的答案,而不是听了他们的话以后,马上就按他们说的去做,就好像自己是只无助的羔羊,或者是个牵线的木偶似的
我们有必要依靠自己的大脑
我们必须要理性地掌控自己的信念和结论
激发你的批判性思维
所谓批判性地倾听和阅读,即对自己耳闻目见的一切加以系统评判,然后做出回应,这需要一整套的技能和态度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包括以下三个维度
要能意识到它们是一整套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
有能力在适当时机以适当的方式提出并回答这些问题;
积极主动地使用这些关键问题的强烈渴望
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海绵式思维
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越多,你就越能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千头万绪。而你获取的知识将会为今后展开更复杂的思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海绵式思维相对而言比较被动,它并不需要你绞尽脑汁地去冥思苦想,而是来得既轻松又快捷
它对哪些信息和观点可以相信,哪些信息和观点应该摒弃,提供不了任何判断方法。如果读者始终依赖海绵式思维,那么最后读到的是什么,他就会相信什么。
淘金式思维
你一定愿意自己掌握主动权,来选择该吸收什么和忽略什么。
要做出这个取舍,你就得带着特定的态度去读书,即不断提问(发问)的态度。
这种思维方式需要你积极主动地去参与。作者不断向你兜售观点,而你应该随时准备与之辩驳,尽管作者本人根本不在场。
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
弱势批判性思维
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当前的信念
强势批判性思维
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有的断言和信念,尤其是对自己的断言和信念加以评估。
价值观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价值观指的是人们认为较有价值而没有明说出来的观念。它们树立了一定的行为准则,我们据此来衡量人类行为的品质高下。
操纵型论证
任何下决心死抱自己的结论不放手的人,都有可能找到许多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种论证方式经过事先挑选,以便达成某个特定结论。
让对话进行下去
论证(argument)是由两种形式的陈述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即一个结论和支持这一结论的各种理由。
使用这些策略,可以让谈话一直继续下去
(1)不妨问一下“你是不是说……?”确保你完全明白对方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2)问一下对方,有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让他改变想法。
(3)提议大家休息一会儿,这样双方都可借此找出支撑自己结论的最佳证据。
(4)问一下对方,为什么他认为你所依赖的证据这么薄弱?
(5)尽量弥合分歧。如果你把对方最好的理由拿过来跟你最好的理由放到一起,能不能得出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新结论呢?
(6)寻找一些共同的价值观,或者双方都认可的其他结论,以此为基础,找出双方谈话中产生分歧的起始点。
(7)好奇心再强,也要表现得体贴他人和不温不火,一旦讨论的语气升温,你就要不断提醒自己,你的目的是虚心学习,不是舌战群英。
(8)表情和动作都要表现出谦恭的样子,不要摆出一副全知全能、目空一切的架势。
营造交流的友好氛围
让明白事理的人能够体面而又大方地表达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一种欢迎讨论和提问的氛围。
干扰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正确提问带给人的不快
作为被提问对象,被人不断提出批判性的问题,可能会让人感觉自己好像是站在法庭的证人席上接受盘问。
虽然你认为提出这些问题对你和其他谨慎思考者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但这并不意味着被提问者也觉得有这个必要。
有很多人都不习惯被人层层盘问他们的信念。在使用批判性思维的时候注重策略。
思考过快
如果不对我们所做的决定进行慢速、有条理的思考,那么我们犯错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刻板印象
要成为一名批判性的思考者,我们就要成为充满好奇心和开放心态的表率,而刻板印象会阻断我们的道路,不让我们仔细考虑别人所说的话
这些思维习惯会背叛我们
晕轮效应
指我们通常会先认识到一个人身上所具有的积极或消极方面的特征,然后就把这些特征和这个人的其他一切都联系起来。
信念固着
在个人信念上坚持不改或绝不言弃的倾向是批判性思维的一个巨大障碍
它使我们从一开始就心存偏见,不愿更改,只偏爱自己当前的观点和结论。
信念固着的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对自身能力的过分自信
可得性启发
指的是我们反复使用的心理捷径,即只根据我们手边最容易获得的信息来形成结论。
答非所问
自我中心
一厢情愿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论题就是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争议。它是后续所有讨论的原动力。
论题的种类
描述性论题
指针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的问题。
规定性论题
指针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及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提出的问题。
寻找论题
一旦你找到整篇文章或整场讲座都在论述的问题,以及该问题和该文章(或该讲座)间的联系,你就已经找到了论题。
在论题没有直截了当地陈述出来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找准结论。
所谓结论,即是作者或演说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
寻找作者或演说者的结论
结论是逐步推断出来的,它们来源于论证。结论是一个个观点,需要其他观点来支撑。
与之相对照,我们把没有证据支撑的断言称为纯观点
怎样才能找到结论
问问论题是什么。因为结论总是对论题的一个回应,如果知道论题是什么,就有助于我们找到结论。
寻找指示词。结论前面常有指示词(indicator word)引导,告诉我们接下来出现的就是结论。
因此(consequently);
表明(suggests that);
由此可知(therefore);
由此得出(thus);
因此可以断定(it follows that);
我要说的重点是(the point I'm trying to make is);
显示出(shows that);·证明(proves that);
告诉我们(indicates that);
问题的实质是(the truth of the matter is)。
在可能的位置查看一下。结论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出现。首先要注意的两个地方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记住不可能作为结论的东西
例证;
数据;
定义;
背景材料;
证据。
检查一下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
批判性思维与你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写作之前先将论题的范围尽量缩小
一步步引导读者得出你的结论
理由是什么
理由(reasons),就是用来支撑或证明结论的信念、证据、隐喻、类比和其他陈述。
开始质疑的过程
一个论证由一个结论以及支撑这一结论的各种理由组成。
找到理由有提示词来帮忙
由于(as a result of);
因为这个原因(for the reason that);
因为这个事实(because of the fact that);
鉴于(in view of);
由以下材料支撑(is supported by);
因为证据显示(because the evidence is);
研究显示(studies show);
第一,第二,第三(first…second…third)。
理由的类型
事实、研究成果、生活实例、统计数据、专家或权威意见、当事人证言以及类比等
让理由和结论一目了然
使用这个关键问题
先有理由,后有结论
批判性思维与你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得出结论前,要探究可能存在的各种理由
找到涵盖该论题的主要刊物
帮助读者确定你的理由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词语的多义性和易混淆性
找准关键词和短语
检查有没有歧义
使用这个关键问题
判定歧义
语境与歧义
歧义、定义和字典
歧义与附加感情色彩的语言
谁想说服你,谁就要负责解释清楚
价值观假设与描述性假设
到哪儿去找假设
价值观假设
寻找理由需要它们才能证明结论的假设
描述性假设
寻找理由需要它们才能成立的假设
价值观冲突和价值观假设
价值观假设(value assumption),是指一种想当然的看法,认为某些相互对立的价值观中的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
当作者对社会论争采取了一种立场,他们通常都会选择一种价值观而排斥另一种价值观,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价值倾向或者说价值取向。
从价值观到价值观假设
价值观假设,就是在特定情形下没有明说出来的喜欢一种价值观超过另一种价值观的倾向。
典型的价值观冲突
1.忠诚vs.诚实 该不该告诉父母姐姐有药瘾
2.竞争vs.合作 你是否支持评分制
3.媒体自由vs.国家安全 每周开总统新闻发布会是否明智
4.秩序vs.言论自由 我们应不应该监禁那些有种族主义思想的人
5.理性vs.冲动 打赌下注的时候该不该先查一下赔率
将立论者的背景作为寻找价值观假设的一个线索
将可能发生的后果作为寻找价值观假设的重要线索
找到价值观假设的其他提示
了解其他人价值倾向的价值所在
价值观与相对性
找出并评价描述性假设
描述性假设(descriptive assumptions),是指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信念
避免分析无意义的假设
论证中有没有谬误
所谓谬误,就是论证中的欺骗手段,作者有可能利用这个欺骗手段来说服你采纳他的结论。
用质疑的方法找出论证中的谬误
其他常见的论证谬误
诉诸公众谬误
公众往往没有充分研究过一个问题,不足以提供合理的判断。一定要警惕诉诸流行观点或公众感受的论证。
诉诸可疑权威谬误
除非我们知道这些权威对这一论题拥有特别的知识,否则我们就将这个理由视为谬误。
诉诸感情谬误
立论者激发人们的情绪反应,然后利用这种情绪反应来让人们同意他的结论
稻草人谬误
作者树立了一个靶子来加以攻击,让我们更容易站在他这边,而这个靶子实际上根本不存在。
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
立论者通过陈述仅仅两种选择来过度简化一个论题
乱扣帽子谬误
当有人宣称他们发现了导致某个行为的原因,而实际上他们所做的不过是为这种问题起了个名字而已
计划谬误
我们错误地认为我们过去的行为并非是很好的预言机器,即使有非常可靠的理由可以相信这一点我们也不管不顾。我们表达出一种乐观偏见
找出分散注意力的干扰项
愚弄人的循环论证
结论由同一个结论来证明(只是表述不同)。这样一个论证其实是在回避问题,而不是在回答问题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