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写作》读书笔记
2021-08-31 07:12:26 27 举报
AI智能生成
《精准写作:20堂写作训练课拆解》是一本由弘丹所著的书,它通过20堂写作训练课,帮助读者从词句到篇章,从素材到写作技巧,层层递进,打造一篇篇精准的写作。这本书不仅适合新媒体从业者、职场人士、自由职业者等想要提升写作能力的人群,也适合学生和对写作感兴趣的人阅读。在这本书中,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写作经验,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并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来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总之,《精准写作:20堂写作训练课拆解》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写作指南。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前言
写作的定义
写作,的确是一种容易让人骄傲的能力,它代表着拥有知识与表达的能力
作者关于写作能力的自我表述
1、从事过媒体行业(之前以写作为生)
2、辞职媒体行业后,写作成了满足我的好奇心、了解这个世界、跟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
3、10年出过7本不同主题的书
4、写作能力还在不断精进——通过现场讲课与听众、旅人、读者输出交流反馈,获得来更深刻的认知和更丰富的经验(三方面的提升)
节奏
行文速度轻快有力,想法或故事一路推进,才能让人一页接一页看下去
简单
不过度雕琢文字,文句变短,文字简单具体好理解
铺梗制作意外
经常模拟读者感受,思考如何制造阅读乐趣,让他们惊讶、好奇与期待
为什么会教写作,成为写作教学者
1、纯属意外,被出版社编辑邀请,开写作课。但存疑,还有人需要学写作吗?并未开始
2、当不满女儿填鸭式教育下,无法灵活运用写作时。再次唤醒教写作这个事
市面上写作课的问题
1、没有系统化,不易应用
普遍现象
这些书谈了大量的技巧与观念,但是实际运用时,不是太过零碎,就是太过抽象
引发的问题
结果就是已经可以熟练写作的人不需要读,
但是实际运用时,不是太过零碎,就是太过抽象
2、写书目的过于狭隘
不是以销售为目的的文案写作书
就是应付考试的作文书
都忽略了职场上沟通表达所需要的写作技能
3、职场人的实际需要
无论是企业内部沟通还是“斜杠工作者”,或是固定撰文发表意见的人,都需要一套有系统、循序渐进引导的写作方法,帮助写作者撰写与论述,实现有效传达与说服。
关于写作的观点
论述才是写作最重要的能力。当我们能把想法、经验统整聚焦,以简洁有力、条理分明的方式表达,就能说服他人,进行有效沟通。
本书要解决的写作问题
写作问题
第一,观点不清楚,文章缺乏结构;
第二,没有提炼每段要写的重点,堆积了很多内容,读者却不容易掌握重点
第三,文章不够深入,缺乏细节与例子,无法让读者印象深刻。
本书定位
主要针对职场工作者的写作需求,他们不要求复杂的写作技巧,而要求简洁有力的精准沟通,这需要借助系统的方法
本书框架
主题:精准写作(3个重点)
精简
文字要简洁好读
精巧
表达要生动有趣,能吸引人
精深
文章要有深度,让读者有收获,达到深入人心的目的
三部分讲解
精准写作的力量(概念)
精准写作的技术(方法)
精准写作的应用(应用)
学习步骤
循序渐进,顺序学习
读+练,每章配了练习题
关于写作的进一步意义
写作不仅关乎沟通表达,它已经是未来必备的能力
写作的重点是如何思考,学会写作也是学会一套思考框架
第一章 精准写作的力量
第一课 写作,简洁传达你的见解
唯读文化——读写文化(环境变化利好写作者)
数字科技的普及,降低了文章发表的门槛
只要文章“好”,就会吸引到读者
言论和注意力都被民主化,大家都有机会当讲者和观众
注意力经济下的问题与机遇
问题
读者的注意力被大量的零碎信息切割,无法专心聚焦,生而为人的知性与感性正在慢慢消逝。
身在其中的写作者,被汹涌而来的其他竞争文章给淹没
机遇
网络经济也提供了许多兼职、“斜杠”与一人公司创业的契机
通过社交媒体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专业,推销服务或产品
很多人想通过写作来进行自我探索,传达自己的兴趣、热情,跟更多人交流,寻找各种改变现状的机会
更好的选择
与其成为被动的消费者、阅读者,不如成为主动积极、运用深度思考的写作者
借助有组织的输入与输出的写作过程,增加思考深度,不人云亦云,才能有效抵御注意力商人的操纵
通过写作建立更多的正面联结,开拓自己人生的疆域
以精准写作创造影响力
兼具理性思考和感性联结的写作力,我称之为“精准写作的技术”。
理解什么是“精准写作”
精
精简
文字要简洁好读
精巧
表达要生动有趣,能吸引人
精深
文章要有深度,让读者有收获,达到深入人心的目的
准
重视读者的需求与感受
前提是要先设定沟通的对象,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了解读者的需求、痛点与期待
设定文章如何能满足、解决读者的问题,进而改变他们原本的认知
总结
“精准写作”最看重的是精确的逻辑表达,论理清楚,挑选重要细节、数据与例子,让读者了解,产生认同与共鸣。
图示
子主题
目前关于写作的常见现象及问题
【碎片化写作】现代人用文字沟通的机会增加,但也让写作更零碎化、浅薄化、草率、不深刻,长文写作已经成为濒临失传的技能
【沟通性写作】职场关于写作应用的能力有两种:文案写作与简报技巧。这两种技巧虽然以沟通为目的,操作上却容易产生内容零碎化、片面和不深刻的问题
【套路化写作】有位教师受邀担任某基金会征文比赛的评审,看了一百多篇稿件,内心很纳闷,为什么90%的文章都很像?
总结
我们都可以成为现代的丘吉尔。只要掌握精准写作的技术,写作者就不会被时代淹没,还能创造自己的时代。
第二课 写作,满足读者的服务业
一些观点
读者的时间永远比你宝贵
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写作
写作就是满足读者的服务业。要想让读者重视你的文章,就要写出满足他们需求与期待的内容,帮助他们理解你的文章。
写作先是要认识读者
《美国学生写作技能训练》强调,写作的第一课,不是起承转合,而是认识读者。练习写作时,学生应该是在面对真实或假想的特定对象发表自己的意见。
以缩短读者理解时间为目标
作者有责任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帮助读者了解问题,并提供具体建议。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如果你无法简单地说明一件事,就表示你对它了解得不够。”
不要站在专业上自恋
ROA思考术,建立写作策略
写作目的
写作的目的,就是希望改变读者的认知与想法,要么帮助他们更加了解状况,要么使他们对某件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或领悟。如果看完没有任何改变,就是浪费读者的时间。
写作策略
写作策略就是作者自问自答希望改变读者什么想法的ROA思考术。包括读者是谁(Reader),希望改变他们什么想法(Objective),希望读者看完之后采取什么行动(Action)。
图
具体
R读者:设想读者的样貌与情景
要定位你的读者,也就是去思考沟通对象的样貌、生活或工作情境,他们关注什么,遇到什么问题,产生什么痛点。越具体的想象,越能帮助我们靠近读者的感受。随时问自己“他看得懂吗?这是他在意、关心的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陷入自说自话的状况。
O目的:传达什么重点,改变读者什么想法
A行动:期待看完文章后,能采取什么行动
总结:
读者是现实的,所以作者要比读者更现实。作者得站在读者的角度,通过ROA思考术时时提醒自己:解决读者没有说出口的痛点,帮助他们进行理解,提供具体行动的方法与资源,让读者有收获,这样才能够“写出影响力”
第二篇:精准写作的技术
第3课,主题力(一):如何构思主题
主题力
主题力就是“找出主题的能力”。思考在其中发挥着杠杆的力量,它能帮我们设定范围,找到主题核心,有效达成写作目标。
写作力=思考力
想学好写作,不是马上学写作技巧,而要先学思考
主题力的思考法
主题力
从发散到收敛的过程
先从广泛发散思维的水平思考,大量设想可能性,最后再聚焦出有趣、具体、好发挥的主题。
如何练习思考
发散思维,练习水平思考
水平思考的关键词,就是“还有呢”
先要有大量的创意点子
举例
比如,主管要你报告下一季的消费趋势,得先找出三个关键词:“下一季”“消费”与“趋势”。“下一季”是时间范围,“趋势”是从过去推测未来变化,因此最关键的核心是“消费”。消费的主题太大了。你要先用ROA思考来确定坐标。读者是谁?是主管。主管的需求是什么?是希望知道消费有什么变化。主管看完你的报告后要采取什么行动?是根据消费趋势,研拟出营销与创新研发的计划。有了ROA的坐标,选题会议就进入了水平思考。主管想知道哪些消费变化?消费者性别与年龄?还是消费区域和产品?如果是手摇茶饮业,就要锁定主要客户群是谁,过去一季热门茶饮产品是什么,哪些年龄层是购买主力,哪些区域、哪个时段销量最大,哪种茶、哪种水果最受欢迎,个人消费状况与公司集体订购状况等。
脉络思考,梳理想法
定义及作用
找出各元素之间关系的思考过程,就是脉络思考(关联思考)这个过程是尝试去组织、整理、探索零散想法之间的联结性,看出背后的关联与意义。
方法:5W1H
我们常听到“5W1H”,就是何人(Who)、何事(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为何(Why)与如何(How),这是一种思考事情发生先后顺序、相互影响的过程,其实就是脉络思考。
举例
我们可以把点子、关键词放在“5W1H”框架中,有效整理与思考。例如手摇茶饮产业的下一季趋势变化,先要知道上一季、上两季有什么脉络。哪些茶饮(What)特别热门?原因是什么(Why)?谁(Who)喝得多?何时?跟季节变化有关吗?早上、中午还是晚上(When)特别热门?哪些区域?中南部、城市还是乡村(Where)?消费者如何购买热门茶饮,一个人还是企业采购(How)?一次买多少(How Much)?
通过“5W1H”的思考过程,就能大致了解手摇茶饮产业上一季,甚至过去一年的变化。可能还要去追溯你们公司,或整体手摇茶饮产业的情况,甚至去找手摇茶饮原料供应商的供货资料,汇整出去年同期(或下一季)的脉络,才能推测今年下一季的变化。
如果再进一步聚焦主题,就要找到去年同季度前十大热门以及不热门的茶饮的内容,通过具体产品的变化,找出主题范围,往下聚焦,去找寻更具体、更细节的资料与内容;或者是针对消费者、各个手摇茶饮加盟店进行初步访谈,了解实际状况。
小技巧
善于便利贴整理创意
总结
多发散思维,多找寻背后的关联,就能不断刺激思考力,进而提升想象力。写作,不是越写越聪明,而是越想才越聪明。
第4课 主题力(二) 如何聚集主题
写作就是聚焦力
主题不清楚表现出写作常见问题
第一种是又臭又长,尽管写了很多,还是不知道你的主题是什么,要表达什么,没有用清晰的针线去编织想法
第二种则是又短又干,用尽力气还是挤不出内容,因为没有想法,拿着一堆针线,却不知从何开始
主题力思考三阶段
思考力像漏斗,要经过三阶段程序才能成形。首先是水平思考的大量发散式构思;接着是中段的脉络思考,逐步将发散的想法梳理统整,找出关联与脉络;最后是收敛聚焦,开始垂直思考,往下更深刻、更仔细地想,思考点子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逻辑推理更有条有理地表达你的主题。
四种聚焦主题的思考法
引发共鸣、新奇有趣的四种主题定位
总结
先思考自己的想法,再考量读者的需求,接着持续自问自答,聚焦到最好的定位。当你的写作主题有了清楚的定位,就有了明确的坐标,内容自然能紧扣主题,呈现你想表达的重点。
第5课
重点力(一):如何让复杂变简单
为什么会越写越复杂
第一个原因是本书第2课提到的“知识的诅咒”。过度专业带来的自我诅咒,就是误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跟自己一样专业、具备一样的思考角度,甚至有点自我感觉良好,忽略跟非专业领域的人沟通。
第二个原因是分工太复杂。层层分工、不断外包的过程,每个人只掌握自己的那一部分,缺乏整体观,导致不断埋头苦干,却不知道自己的专业、书写的内容跟整体有什么关联
第三个原因是缺乏具体目标。人把事情越做越复杂、越做越难,是因为缺乏清楚的目标,导致自己的行为、想法与目标脱节。有了目标,就会不断检视既有的状况、信息与行动是否能达到标准。我们很容易陷入不知为何而忙的茫然状态。诗人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一语道破人们瞎忙的大问题。
重点力是什么
重点力,就是要回到原点,重新找出重点。写作、思考和沟通,培养化繁为简的重点力,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如何建立重点力
如何萃取重点
异中求同
找到不同事项中的相同点,确定重点
同中求异
再从相同点衍生,找出各个的细节的差异
如何练习重点力
也是将关键词重新消化整理,以换句话说的方式,提出你诠释后的重点
重点力的精神,就是先说大方向的重点,再讲细节,这个过程需要反复思考、推敲与整理,作者要聚焦整合,萃取出精准的重点,向读者作出提示,让他们了解大致脉络,更期待进一步说明。
魔力数字“三”,重点不超过3个
重点力要结合魔术数字“三”,文章强调三个重点,读者不会有压力,好记又容易接受。从“三”开始练习重点力,文章会更加精准有力。
重点力三S原则
简单(simple)、简短(short)与具体(specific)
“简单”就是文字要好读
简单不简陋
“简单”在于掌握事物的核心
“简陋”是内容贫乏不充实
核心是最重要的中心价值,当一切元素都可以抽掉,剩下唯一不能删除的元素,就是核心
“简短”就是让读者好记
简短就易懂
“简短”也是练习换句话说,删掉赘字冗言,用一句话写出重点
但是要提醒大家,尽量不要用成语当重点
要尝试换句话说,用自己的想法重新传达重点。
“具体”是文字不抽象虚幻,让读者能联结到自己的经验,便于理解
放上动词就变得具体
大脑不容易理解抽象的词汇,如果不能产生联想与感受,就很难让人联结到自己的具体经验
eg:“弯道超车”“just do it”“think different”“享受有质量的生活”“成功来自尝试错误的累积”,有一个共同特色,就是有“动词”。有动作就有力量,就会让读者产生画面联结感与具体的感受
总结:掌握“简单”、“简短”与“具体”的三S原则,你的三个重点、文章的“掌心卡”,就会特别鲜明有力量。
第6课
重点力(二):鱼骨写作法,让文章有重点更有亮点
文章最重要的基础单位是段落
鱼骨写作是最基础的写作功夫
练习鱼骨写作的方法
第一件事就是勇于呈现自己的想法
想法和重点要先呈现,立即呈现。其次再是其他细节
磨炼好聚焦思考的能力,才能充分运用鱼骨写作法。
想要练好鱼骨写作,还可以多看纪录片
第7课
结构力(一):逻辑金三角的思考内功
结构力组成
内功的结构思考心法
外功的结构写作方法
鱼骨写作的逻辑金三角(结构思考心法)
逻辑思考也是一种结构思考
什么是逻辑
逻辑是由三个元素组成的黄金三角结构,包括“主张”“根据”与“结论”,或是白话一点,由“认为”“因为”与“所以”三个词组成
结构是事物背后主要元素的运作关系,结构力就是创造各要素的联结与整合,让关系井然有序、有条理脉络的能力
以鱼骨写作为例,每个段落就是一个小结构。鱼骨中间的脊梁就是主题,鱼头是“主张”的句子,脊梁两旁延伸的鱼肋骨就是逻辑结构,沿着肋骨长出的鱼肉就是一句一句彼此相扣,用来说明、解释主题的内容“根据”,最后的鱼尾就是再度主张、确认主题的“结论”。
鱼骨写作图示
结构力就是创意力
结构力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分类的创意能力。除了要找到事物的关键要素,还需要不同的观察与创意。运用独特的分类能力,才知道要怎么规划安排,有效布局。
结构力就是一种思考步骤与方法。先厘清主题定位与方向,接着化繁为简,找出核心关键要素,最后了解要素之间的脉络关系,找出顺序与关联。简单非常不简单,乔布斯也引用达·芬奇的说法:“简单是终极的复杂。
开始练习结构力
找出结构的思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确定主题定位,就是确定精准表达的需求;第二步是简化信息,找出关键元素;第三步是厘清关键元素彼此之间的关系,建立新的结构。
第8课
结构力(二):金字塔外功,让写作更精准
金字塔写作原理方法
写作结构是一种文章布局的方式,让内容有支撑的骨架,帮助作者清楚简洁地呈现想法。
金字塔写作结构图示例
子主题
金字塔结构还具有视觉化思考的效果,对写作者有三大助益
第一,通过简单的图形,让写作者先从整体大方向来构思,进行讨论,或自问自答来澄清想法
第二,画出结构图,找出更多重点,构思具体内容,再构思草稿,让想法逐渐成形
第三,写作卡顿时,能根据这个图形来确认方向,避免迷路。
三种金字塔结构类型:时间、空间与混合
时间结构
这是最典型的说故事结构,是根据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渐开展的结构,通过事情变化的过程,传达作者或当事人的内在感受与心情
时间结构强调时间顺序,重视因果关系的联结,可以分成过去、现在与未来,也很类似起承转合。
举例,作者写其中一本书的结构
子主题
空间结构
跟时间发展顺序不同,空间结构是三足鼎立,每个重点没有时间发展的因果关系,各自独立,彼此支持,缺一不可。
从读者角度来看,两者最大的差异是:空间结构是开门见山,明确让读者知道诉求重点;时间结构则必须娓娓道来,中间不能跳过任何内容,看到最后才知道变化结果。
混合型结构
想说故事,又不想依照时间序列慢慢切入,要快速切入,则可用混合结构
示例:乔布斯的2005年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说。乔布斯示范了第三种写作结构,混合空间与时间的结构,我称为混合型结构。先用空间结构说明三个重点,包括人生中的点点滴滴怎么串连在一起、关于爱与失去,以及关于死亡,这三个重点彼此各有诉求,没有时间序列的因果关系。
子主题
示例:运用混合型结构的不只有乔布斯,许多精彩的18分钟TED演讲,也是运用这个模式,适度地切割重点,运用小故事帮助读者理解,最后再串连回主题。
第9课
情节力(一):如何让文章感动人
写作问题
不知道如何让读者产生共鸣,带来难忘的感动
只有表面的技巧,没有深刻的底蕴,经常造成匠气的印象
如何解决
事实不等于真实,看完不等于理解,需要“情节”破冰
【读者诉求】读者所求不多,只是要站在他们的立场思考,将文章传达到他们的大脑,并打动他们的内心。
【读者的能力】
我们常用的知识或观念,其实是外在于读者的客观事实
这些外在事实要通过阅读的消化与转换,跟读者自己的主观经验相连,才能真正获得理解,变成读者的内在真实。
【读写双方的交流】
【作者基础能力】从事实到真实,是作者通过写作有效组织素材的结果
【读者基础能力】从阅读到理解,是读者自己消化的结果
【作者进一步的能力】作者能够为读者提供的服务,除了运用重点力与结构力梳理文字密林、立下路径与指示牌,就是要协助读者有效地吸收文字内容,产生画面、印象,加深记忆。
联系人心的情节粘力,如何创作“情节”
【目的】只要写作的目的是希望读者深入理解、产生共鸣,留下深刻印象,不论什么类型的文章,都需要情节力。
【作用】情节力在鱼骨写作中发挥着打动、说服读者的功能
【方法】在于“具体”(concrete)、“可信”(credible)与让人“关心”(care)这三个C元素。
具体
只要有具体的故事,就能帮助读者联想到抽象的道理
eg:知识是抽象的,老师传授知识时,要想让外在的事实变成内在的真实,就需要举出跟学生有关联的例子,帮助
具体是一种越描越多的表达方式
eg:如果说花园很美丽,“美丽”是抽象的,因为每个人对美丽的认知不同;要再具体描述,让脑海填入更多画面,才更能感受花园的美丽。
伟大的作家与演说家都力求让人有真实感受
eg:《丘吉尔演讲术》引述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表达的重点:“演讲者最困难的工作之一,是找到一个恰当的例子或一个具体的词汇。”
可信
“可信”也是黏着力的关键。不能信口胡说,要有根据才能让人信服
“具体”与“可信”是相辅相成的
关心
第2课提到的ROA思考术,就是在思考读者关心什么、在意什么。一般来说,读者关心的都是跟自己直接有关的事,或是有熟悉感、新奇有趣的事物。
前提
除了“具体”“可信”与“关心”具有情节黏力,还有第四个C——脉络(context)。脉络的功能是帮助读者理解,将内文贯穿联结起来,建立文字之间的关系,了解前后文的意涵。
第10课
情节力(二):如何让文章生动
生动就是有动作的画面,有动作的文字要靠动词,句子与段落中有了动词,会立刻活起来,充满主动积极的力量。
情节不只靠动作传达,也需要运用细节产生画面感
细节不是细碎。许多人常常写了很多细节,却让人有不知道在写什么的疑惑感。问题在于细节没有紧扣主题,导致读者不知道为什么要读这些,也因此失焦
细节需要紧扣主题才有意义。推理写作秘笈》指出,让文字变得生气勃勃的秘诀正是细节,一句有说服力的细节,胜过一整页的描写。
精彩的细节,会制造强烈的画面感。英文写作书籍有句名言,“呈现,而不要叙述”,强调不要一直叙述,而是要呈现画面,让画面自己说话。有画面感的文字能在读者脑中同步直播。
用细节营造立体感(怎么寻找细节)
镜头的角度,就是读者的角度。想运用画面感,就要练习当文字导演,文字就是你的镜头,带着读者在文字大海中遨游
文字导演有三种镜头可以伸缩运镜
“远镜头”是描写地点、大场景
“中镜头”将画面拉更近,呈现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特写镜头”,这是将镜头贴近主角,可拍出脸部表情、反应跟感受,还有服装或运用道具的细节
除了动词与精选的细节,情节力最扣人心弦的,莫过于创造悬念
许多教人如何说故事的书,都会提到故事的核心是“冲突”。冲突是故事的引擎,没有冲突,就没有故事,没有冲突,故事就不会前进。
只要是故事,就会有冲突
不管说什么样的故事,最好的方法是能在读者心中产生最大的悬念,促使他们为了得知后续发展而不断翻页
故事=目标+阻碍+纠结
要超过原本预期,产生意外,就会吸引注意力,让读者继续看下去
总结:现实的读者让我们更务实,充分运用情节力,才能把外在的事实,变成他们内在的真实。
第11课 观点力(一):写作,建立你的独特见解
现象问题:
人人都有话说,却往往说不清楚
不同领域的人都有表达见解的困难
原因归纳(3“不”)
“不清楚自己的观点”,及时讲出了想法,却缺乏巡逻推论跟合理的证据
“不敢表达”,害怕自己讲不好,被别人看清,只好一直压抑
“找不到自己的观点”,没有想法
为什么会这样(背后原因)
传统的教育习惯灌输正确知识与答案,并不鼓励培养个人想法,更何况是不同于标准答案的见解。
为什么需要提升“观点力”
(环境变了)现在却是需要勇于表达想法的时代。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都可以表达想法,扩大影响力,只要你拥有改变他人认知的“独特观点”。
从“观察”到“观点”
何为观点?
律师、艺术史学家艾美·赫曼在《洞察》中表示,“观点”(perspective)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picere”,原意是“看透”。这个词源自14世纪,原指运用望远镜内的凹凸玻璃来改变视觉效果;现在的定义是看待、评量某事物的角度,就像通过不同的镜片来看世界。
“观点”的中文意思,则是观察事物的位置,以及采取的态度,类似见解、看法。然而,不论是中文或英文的解释,观点都跟视觉、观察有关。
观点的起点,就是观察
所有解决方案都能解决某些问题,却无法解决一切问题
最好是能从各式各样的角度观看世界
我们无法摆脱滤镜的影响,却可以向达·芬奇与福尔摩斯学习观察力。就像调整望远镜的伸缩镜头,运用不同角度挖掘幽微的关键点,变成自己的观点。
从观察到观点的过程,还需要培养原创性,建立属于你自己的见解
原创的特征在于拒绝预设状态,并且探索是否还有更好的选项
原创性也是运用观察力,超越现状,进而产生观点力
要培养原创的观点,基础在深思熟虑的观察,通过外在观察,转换成内在想法
如何从观察力提升到观点力
先换个角度思考观点,就像是扛一台摄影机,镜头拍摄的画面就是你的观点。
图:
有三种写作镜头可以运用:远镜头的整体视野;通过不断转换移动的中镜头,呈现不同角度的视角;最后是聚焦特写的视点。
远镜头的整体视野
远镜头就是脉络思考。这是一个宏观的鸟瞰,将镜头放到最大,观察目前状况是什么脉络原因造成的,了解人、事、时、地、物的来龙去脉
eg:例如从空间视野来看,除了自己所处的位置,有什么其他部门、产业、外在因素的影响
eg:从时间上来说,过去的影响是什么,未来会有什么可能性
eg:在时间与空间结合的立体情境下,可以完整观察整体状况,不会有太多遗漏。
通过不断转换移动的中镜头,呈现不同角度的视角
中镜头的视角,在于整体时空交织脉络下不同角色的角度。除了自己主观的角度,还需要从不同角色的角度出发,客观观察彼此的关系(三种思考方式)
从他人的视角出发的“换位思考”
与一般人相反的“逆向思考”
运用没人想过的角度,则是“创意思考”
最后是聚焦特写的视点
远镜头、中镜头的发散逐渐收敛,最后聚焦到特写镜头的视点,也就是观点。观点就是你综观全局分析不同角度之后找到的关键点,这会影响到作者采取的立场、态度及原创性。
从“观点”到聚焦“定位”
从视野、视角到视点,是一个观点聚焦的过程。接着还需要再聚焦,让观点有更清楚的定位。
运用四种类型的观点力找出观点
子主题
第12课 观点力(二)一语道破,胜过千言万语
在繁杂混乱的信息中,能够用一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核心,代表你的观察与思考缜密完整
一句话最简短有力
简单的力量,往往最不简单
你要人们注意的事情越多,他们记得的事情就越少
一个产品的特点,也就是一篇文章的观点
观点力,越短越有力
一句话也传达了自信心与信赖感
对读者而言,一句话可轻松了解、咀嚼玩味;对作者来说,却得持续锻炼,长期累积一句话的能力。
从整篇文章的观点到每个段落的开头重点句,都是运用一句话来练习思考与表达
如何训练一句话的能力
要训练“一句话观点力”,得先累积词汇能力
言语词汇不只是编辑的武器,也是许多经营者和生意人的武器
如何培养言语词汇能力呢
见城彻提出的方法是阅读,他主张要从书中感受到什么。读书不是要看书里写了什么,而是去感觉自己如何感受。
写浅显有力的文字,这样才能让人好读、好记又好理解
(如何)创造自己的金句:打磨淬炼文章的关键句
一个是从阅读或复杂信息中抓出最重要的一句话,自问自答,尝试练习表达,或向朋友、家人或同事说明,在一问一答的讨论过程中打磨想法
另外,也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练习换句话说。金句名言看似很多,但不少核心观点是一样的,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了相同的意义。
拆解法
拆解一句话,再加料变成自己的金句。把好句子拆开,再加几个字,转变意义,就变成了新的句子。比方我撰写的《时光的甬道》,可以拆开改装,变成“风土餐桌,深度旅行”“风土飨宴,小地方的深旅行”“走遍台湾,风土小旅行”。
相 连
第二个方法是两句话相连,换字变金句。原本两句是相连的意思,可以各换几个字,改装成新句子,以《走自己的路,做有故事的人》为例,可以用“走出自己的路,做有故事的好人”“走自己的路,说有影响的故事”“走艰难的路,做有故事的人”。
对 比
第三个方法是两句话对比,转换字词变成自己的好句。原本句子是对比功能,我们可以置换字词,保留对比效果。比方丘吉尔有句名言,“成功就是不断失败,而不丧失热情”,可以转换成“成功就是不断失败,而不丧失勇气”“真正的成功,在于接受失败的勇气”“成功就是不断失败,还持续拥有热情”。
总结:
但不能仅仅模仿或是沉迷打造金句,关键还是观点。你的观点是否有足够的重点力与情节力支持,能否运用视野、视角与视点的调整转换,找出独有的观点,打磨淬炼出关键的一句话,创造出吸引人的力量。
第13课 标题力:第一眼就决定胜负
千言万语,抵不过一句神标题
有了好标题,读者才会往下看
做自己的编辑,培养标题力(如何做)
写标题需要换脑思考
站在读者的角度,才能让标题更有吸引力。
从读者的客观立场,以最少的字句、浓缩最多的信息,用精准又吸引人的方式传达给读者。
出色的标题要有画面感
好标题除了要精准,还得建立读者内心的图像感
找出关键的那句话
要先站在读者的角度重新读一次文章,找到文章的一个观点与三个重点
在写作课讨论学员文章时,我也会根据重点,先找出关键的一句话,再提出建议标题
用ROA思考术
读者为什么要看?看完有什么收获?什么标题会让他有感觉?从这些角度去思考,就能写出清楚易懂的标题。
制造阅读摩擦点:四原则与六技巧(方法和技巧)
【定义】摩擦点就是让读者停留注意、不要快速游走的阻碍点
【目的】阅读摩擦点有三个目的:触动内心、带来新奇与制造张力
【做法】该如何制造阅读摩擦点呢?主要有四个原则、六个技巧
四原则
急迫感
首先是Urgent(急迫感):要给读者一个立即采取行动的理由,例如加入时间元素(限时优惠、截止日)。
独特性
其次是Unique(独特性):描述新事物,或是用全新方式来呈现已知的内容。
明确具体
第三是Ultraspecific(明确具体):内容要非常清楚易懂,信息充足或是有画面感。
实际益处
第四是Useful(实际益处):具有利益好处,例如省时、省钱、解决问题、改善缺点。
六技巧
直白
运用一句话的技巧,直接将观点、金句传达清楚
例如我自己的书《旅人的食材历》《乐活国民历》《时光的甬道》《走自己的路,做有故事的人:从生活脉络寻找改变的力量》。好几本写作书名也相当直白,如《编辑七力》《哈佛非虚构写作课》《〈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
提问
平铺直叙不一定吸引人,运用“为什么”来提问,能增加读者的好奇
例如:《为什么最便宜的机票不要买:经济学家教你降低生活中每件事的风险,做出最好的选择》《为什么我们这样生活,那样工作》《为什么GDP增长,我们却无感:GDP没有告诉你的事,拼的是数字增长,还是人民的幸福》《你家冰箱住的是天使还是恶魔》。
对比
句子之间有反差,意思相反、互相抗衡,最容易产生阅读火花
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或是《不要在该奋斗时选择安逸》《别在该动脑子的时候动感情》《小国大想象》《以小胜大》,都是运用两个极端相反的名词制造对比火花。
联 结
运用铺梗的联结效果,让两个无关的句子变有关,或是制造出冲突,凸显差异。中间联结的梗,可以运用同音不同义、押韵字来产生
例如“这边作秀,那边作案”、报纸标题《网红,不迷网》,还有书名《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你要么出众,要么出局》《健康,自脊来》《好姿势,救自脊》,都很有创意。
极 端
最强烈的字眼,凸显重要性、急迫性
例如第一、唯一、最好、最高等。比如电影名《最黑暗的时刻》《第一次接触》。书籍《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后》《最后生产力的一年》《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一人公司》《大查账》《大数据》《小数据猎人》等。
数 字
运用数字是比较理性的传达,让读者能够更具体地了解
例如《第二曲线》《三的思考途径》《80/20个人革命》《第四消费时代》《六个问题,竟能说服各种人》《第五项修炼》《营销3.0》《营销4.0》。
标题四定位:四种标题类型
【作用】运用“标题四定位”,先帮助写作者做好标题定位,再运用四U原则与六技巧,以及模仿转换的方式,提升自己的标题力。
【列举】四种类似
观点式标题
“观点式标题”的特色,在于明确说出好处或是清楚的立场与重点[也就是四U原则的Useful(实际益处)],让人一目了然,不拐弯抹角、拖泥带水
例如“‘剪’单人生”就运用直白与联结两种技巧,一语双关传达了作者的观点。
提问式标题
“提问式标题”的特色,在于运用提问技巧,让读者好奇读完可以得到什么效益。你可以将观点式标题转个弯,加上问号,增加好奇效果
例如《为什么泡面总是弯的》,加上“为什么”,就让原本理所当然的事情,增加新奇与有趣感。或是《为什么印度人天天吃咖哩》,这本书谈印度各种文化之谜,但是文化太抽象,咖哩则具象熟悉,从这个小问题出发,简单有趣。
警告式标题
相对于前两种正面表述的标题,“警告式标题”则强调让人紧张的反面与坏处。
警告式标题”会运用对比,来凸显“不……就会如何”,有一种立刻改变的紧迫感。
比方《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别在该动脑子的时候动感情》《脱贫比脱单更重要》。
悬疑式标题
“悬疑式标题”,则是通过提问,将“警告式标题”变得让人好奇、有内幕,甚至带点暗黑的悬疑感。
《Cheers快乐工作人杂志》曾针对流行话题“斜杠青年”,运用悬疑式标题的手法,写出了“斜杠人生,真的适合你吗”的封面标题,为斜杠的正面意义加上猜疑不安的感觉。
图形总结
子主题
第14课 开场力:开场力:不是亮刀子,就是抛钩子
【共鸣】你是否想过,读者会不会记住你文章的第一句话?第一句话要怎么写,才能吸引读者?
【重点】开场在于如何破题,要么开门见山亮刀子,要么制造悬疑抛钩子
【开场功能】
①让文章持续前进,不原地打转
②建立文章风格,展现写作特色;
③让读者快速知道文章要尝试解决什么重要问题。
如何培养开场力
首先是模仿文学名作,转化成自己的句子
其次是在采访或观察过程中,找到自己最有感觉的场景,或是受访者与观察对象说过的精彩名言,变成开场的内容
用特殊观察场景当开场,有两个目的。首先是传达主角不为人知的那一面,其次是写出你独特的观察角度。
平常要多累积五感的体验,培养传神的开场力,揣摩现场感,让读者感同身受。
开场力吸引的5元素
惊奇(surprise)
“惊奇”是为了加深印象
悬疑(suspense)
“悬疑”则是产生好奇,让人想继续往下读
直白(straight)
“直白”则是开门见山说出独特的论点,清楚说明这篇文章的结论
纠结(struggle
纠结”要点出让人困扰、关心的关键问题,直接击中要害
情境
“情境”在于用一个小故事,跟读者建立联结,用来铺陈后面的论述。
四种开场力模式
子主题
模式一:运用故事的“纠结”元素,产生好奇心
第一个模式在于引发好奇,产生吸引力,运用迂回情境的方式,先说一个故事,描述主角遇到的问题与阻碍,以及内心的纠结与困扰建立与读者的共鸣与联结,让读者希望知道后续会如何发展。
■ 模式二:运用“情境”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主题
第二个模式只是想通过情境场景,让读者快速了解状况,而非引发好奇。这个模式的开场文字要简短清楚,只呈现重要信息即可。
■ 模式三:用“直白”的一句话让读者马上理解
模式三是直白说明主题。通过一句话或一段话,让读者清楚理解整篇文章的观点。
■ 模式四:用问题制造“悬疑”,用意外创造“惊奇”
第四个模式是为了制造好奇与悬疑。不用文字描述情境与问题,而是直接丢出问号或惊叹号,让读者好奇或是引发关心、产生疑问,想寻求解答。
第15课 结论力:让健忘的读者留下好印象
开场白只是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下去的诱饵,对读者来说,整篇文章最重要的地方,就是结尾
开场第一句话要吸引人,结语最后一句话要让人回味
解决拖泥带水与草草结束的结论问题,就是赶快用一段话、一个句子来总括整篇文章的重点
四种结论模式
子主题
■ 模式一:一句话有力的总结
一句有力的结语,需要前面一两段的铺陈,或是用一段归纳文章重点,才能在最后用一句话或是一段话创造惊奇效果。
■ 模式二:情绪感受的抒发
当结论想传达作者的心情,让人有共鸣,字句就不宜过长,最好是用简短的一句话、一段话来收束。不让情绪泛滥,点到为止反而更有韵味。
■ 模式三:引述名言,加以诠释
一般作文常用名言、俗语、成语来当结论,要想不落俗套,引用的句子最好是自己消化吸收的佳句,不要都是太常见的句子。
■ 模式四:值得玩味的好句子
除了理性的有力结论、感性个人抒发以及引述名言之外,有时对他人做出评语,可以运用一些文字巧思,让结论别具特色。
模式五
,就是首尾相连、开场与结尾相互呼应的结论
第三篇:精准写作的应用
第16课 人物采访篇:观察与提问让表达更全面
练习采访写作,目的不是要他们成为记者,而是希望大家在观察、提问、倾听与整理重点的练习中,像记者那样思考,摆脱同温层效应1以及知识诅咒的影响。
像记者那样思考
记者工作的重点,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要能勇敢提问,更要组织零散的信息,赋予意义,同时找出切入角度与观点,用他人理解的文字简单明了地说明清楚。
像记者那样思考,就是放下自己的主观角度,重新去了解他人,通过观察与提问,更深入了解事物全貌。
工作者了解顾客需求,才能找出创新提案或改善之道
举例
子主题
第17课 个人介绍篇:呈现专业的精准写作
问题
你有表达自己专业的困难吗?介绍自己熟悉的产品、服务或专业特色时,常常无法让他人快速理解,产生好印象;或是不知道该如何用读者理解的文字,来阐述、介绍自己的专业?
解决
我们需要学习像外行人那样思考。外行人的思考,不是搞不清楚状况、不了解他人感受,而是通过好奇的提问,有技巧地旁敲侧击,甚至打破砂锅问到底,厘清脉络。另外,要有同理心,站在他人的立场,通过询问与感受,捕捉各种细节,了解对方的需求与感受,进一步思考如何满足对方的期待。
举例
子主题
第18课 企业个案篇(一):建立沟通、写出价值的精准写作
企业写作的三大痛点
缺乏核心思想(what)
核心思想是企业本身的目标、价值观,以及跨部门共识,关系到观点力。如果只是企业老板、主管的要求,没有通过部门内、跨部门的讨论,建立清楚具体的共识,产品内容很容易就各说各话,各自揣摩目标与重点,写出来的内容就不一定符合企业目标,效果也会打折扣。
例如这家银行的新闻稿,有一篇想表达即将退休的群体要有稳健的理财观,但其中却突然插入一段儿童理财的商品介绍。塞入与主题无关的产品信息,非但没有效果,反而徒增读者的困扰。
读者思维(why)
这个问题也联结到企业写作的第二个痛点,缺乏读者/用户思维。企业习惯产品思考,我们开发、推出什么产品,再通过营销或企划部门写文章推销给读者,却忽略了“这是顾客想要的产品吗”。
例如:第2课提到要成为厉害的服务业,就要做到三件事:符合顾客的期待、解决他们的问题与制造意外的惊喜。亚马逊就是一个颠覆用户思考的超级服务业公司,杰夫·贝索斯有强烈的以顾客为中心的价值观,这也反映在了他的写作上,因此被誉为“亚马逊首席写作师”。
写作技术(how)
不论是将写作任务外包给合作的写手,还是由内部的企划人员执笔,企业与写作者双方对于写作必须要有一定的共识:不求辞藻的精美,而要做到有逻辑、具体且简洁的表达。对主题力、观点力、结构力(重点力与情节力)、开场力、结论力与标题力都有基础认识,对内对外才能有效沟通。
举例
子主题
第19课 企业个案篇(二):用精准写作创造竞争力
写作只是过程,目的是清晰地思考,有条理地呈现,先让内部沟通顺畅、有效整合,然后才能有效对外沟通。
这些看不见的知识,往往是最重要的创新源头。日本管理学者野中郁次郎称之为“内隐知识”(又称“静默知识”),这与书本、可用文字说明的“外显知识”相对。“外显知识”人人都能掌握,“内隐知识”是当事人通过实作、揣摩所积累的心得与智慧。“内隐知识”只可意会,不易言传,类似闽南语的“眉角”,要有深入互动,类似学徒制的吸收学习,通过细腻的感受、观察与实操,才能深入了解。
“内隐知识”要运用写作力转化为“外显知识”,才能推广到各个部门,促进学习与交流,产生跨部门整合的创新机会。
图解
子主题
举例
子主题
总结
企业要有顾客思维,通过写作磨炼思考、观察与沟通能力,有脉络与整体格局,再进行有逻辑条理的文字表达,将零散的沉默珍珠雕琢串成项链,让创新之火持续传承。
第20课结语:刻意练习,写出你的未来
刻意练习
艾利克森认为,不论是运动、钢琴、下棋与写作,还是各种专业技能,都可以通过这种有目标、有反思、跳出自己舒适圈的刻意练习方式,精进自己的能力。
如何可以刻意练习写作
这种刻意练习有别于一般惯性的做法,不是熟练而已,而是在每个阶段设定目标,逼迫自己跳出习惯的舒适圈,在关键细节上逐步精进,让我们的大脑认知产生结构性变化,借此重塑神经网络,让认知与能力相互配合成长。
学好写作,需要分拆练习
第一步掌握策略大方向,第二步才是由上而下主题力、重点力与情节力的思考布局。先用构思主题与聚焦主题找到主题定位之后,接着要反问自己,写作主题要呈现什么重点?并运用鱼骨写作法,练习培养自己的段落思考。有了这些基础,才能运用金字塔结构,打好文章的地基,并将相关数据、引述、细节铺陈清楚。
有了基础能力,我们才能再往进阶能力迈进。先培养观点力,能运用一句话传达自己的想法,然后才是练习写标题。这些能力都具备了,我们再精进开场力与结论力,完成写作的基本功。
运用写作力,建立自己的作业系统
三个学习重点
第一,写作要深思熟虑,知道对谁沟通,追求更快、更有效率。
第二,阅读要掌握重点。大家阅读书籍文章、新闻、各种信息,要知道重点与意义,对于冗言赘语、逻辑不通的内容,能用逻辑思辨找出问题
第三,表达要精准。大家要清楚地说出重点,并举出有力的例证、故事来说明。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