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
2021-08-23 16:28:53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考试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内涵
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中国优秀历史传统和中国优秀文化、中国改革等相结合
提出
1938年
六届六中全会
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提出
历史进程
毛泽东
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邓小平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江泽民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胡锦涛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习近平
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成果
第一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第二大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时间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时代背景
国内
中国军阀割据混战
当时时代的主要特点是战争与革命
国外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背景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
阶级基础
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思想条件
新文化运动以及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马列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渊源和直接理论来源
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形成发展的阶段
萌芽
党的创立到大革命时期
党的创立到大革命时期
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提出
例如
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农民同盟军等问题,
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前途等问题,
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农民同盟军等问题,
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前途等问题,
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代表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 阐明分清故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 阐明分清故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敌人
官僚主义
朋友
民族资产阶级
《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充分肯定农民在革命中的伟大作用
形成 / 初步形成
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标志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民主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人民军队建设,党的建设, 土地革命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等理论
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
代表作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毛泽东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首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主要内容
土地革命
战略基地
农村根据地
主要形式
武装斗争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反对本本主义》
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
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就是实事求是
成熟
1935年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
/ 土地革命后期到抗日战争时期
1935年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
/ 土地革命后期到抗日战争时期
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论述,
毛泽东思想在党的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毛泽东思想在党的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代表作
《共产党人(发刊词)》
提出党在革命中的三大法宝
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第一次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思想原则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
提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新民主主义论》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标志毛思成熟
驳斥党内“毕其功于一役”的言论,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论联合政府》
概括了三大优良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
继续发展
解放战争和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解放战争和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标志
总结了十大军事原则;提出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等一整套战略策略思想;系统地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代表作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土地改革总路线
《论人民民主专政》
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新中国的政治主张,为新中国的建立作了理论和政策准备
论述国家性质
完整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作了集中概括
《论十大关系》
第一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关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方针: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 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
标志着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十大关系
1,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 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
2.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 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
3.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
4.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 一头, 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群众生活
5. 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6.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7.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8.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9.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10. 在中国和外团的关系问题上,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概排斥/一概照搬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成果,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
科学体系
科学内涵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确立
首次使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
张如心
1941年3月《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
1942年,毛泽东主义
邓拓
使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体系”
刘少奇
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
王稼祥
1943年7月《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
是中国共产党内第一篇系统论述毛泽东思想的文章
是中国共产党内第一篇系统论述毛泽东思想的文章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七大,刘少奇《论修改党章报告》是对毛泽东思想科学涵义的第一次概括 / 阐述,
这表明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已经在全党正式确定下来
这表明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已经在全党正式确定下来
全面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
对毛泽东思想科学涵义的第二次概括
1982年,党的十二大党章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
江泽民对毛泽东思想新的科学界定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提出时间
1981 年6月
会议
十一届六中全会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作出了概括
决议提出
1.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行动的指南
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它们在立场、 观点、方法上,在基本原理上,是完全一致的。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列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是毛泽东思想最显著的特征。
3.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凡是在实践中被证明是错误的理论观点和政治口号,无论是出毛泽东个人的言论还是党的文件,都不属于毛泽东思想。
4.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两方面
毛泽东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对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位专大会和中央全会会以及党的其他领导人对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党的历次代表至电相凝聚着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说毛泽东思想凝聚着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1982年党的十二大对上述概括的第二句话作了补充,加了“和建设”三字
改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鲜明特点
(1)科学性
(2)独创性
(3)完整性
活的灵魂
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全面地总结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第一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三个基本方面
实事求是
1941年所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涵义作了科学解释
含义
‘实事’
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求’
我们去探索、研究
‘是’
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规律性
具体要求
一切从实际出发
出发点和落脚点
理论联系实际
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它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内容,
也是坚持实事求是、达到主观客观相统一的根本途径
也是坚持实事求是、达到主观客观相统一的根本途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群众路线
提出发展
比较早地明确使用“群众路线”这个科学概念的是
周恩来
1929年由他主持、陈毅参加起草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
提出红军筹款等工作要注意“群 众路线”这方式的作用。
提出红军筹款等工作要注意“群 众路线”这方式的作用。
1943 年,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中指出:
“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 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 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
成为党的群众路线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又从党的性质和宗旨出发,
将“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
作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三个显著标志之一
将“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
作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三个显著标志之一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反对的错误倾向是尾巴主义、命令主义
1945 年,党的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正式把党的群众路线写入“总纲”
党的群众路线,
就是密切联系群众
就是密切联系群众
具体
体现
体现
群众观点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领导方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943年,《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的根本区别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就是从本国实际出发,依靠本国的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走出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正确道路,把本国的革命和建设做好。
走出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正确道路,把本国的革命和建设做好。
独立自主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对内是基本,对外是根本
中国外交的根本原则
独立自生、自力更生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
都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根本点、立足点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又把这个原则运用到
外交领城
把独立自主确定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经济到建设
形成了自力更生为,争取外援为辅的建设方针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
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外交战略,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地决定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提出了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
即日本、中国、欧洲、美国,加上同一条线上的第三世界各国,联合努力,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
即日本、中国、欧洲、美国,加上同一条线上的第三世界各国,联合努力,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
三者关系
1、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它在这三个方面中占据核心地位,它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概括,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理论基础。
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概括,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理论基础。
2、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它不仅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也是我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是实事求是内在的根本要求。
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是实事求是内在的根本要求。
3、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坚持和遵守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党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党与党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比较
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根本立足点
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立足点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的根本立足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思想路线的确立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首次提出思想路线的概念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涵义做了科学解释
七大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新中国成立后,实事求是成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基本原则
但1957年下半年以后,被不同程度的偏离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的发展与创新
的发展与创新
毛
实事求是
改造我们的学习
邓
解放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
江
与时俱进
十六大
胡
求真务实
十八大
习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十九大
毛思的历史地位
和指导意义
和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责的精神财富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责的精神财富
新民主主义革命
总路线
含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基石
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
首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 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中国由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 有了定程度资本主 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提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
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革命的对象
(三座大山)
(三座大山)
帝国主义
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封建主义
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直接障碍
官僚资本主义
依附于帝国主义并为帝国主义所豢养
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
革命动力/力量
人民大众
人民大众
工人阶级
领导阶级
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基本动力
农民
革命的主力军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农民问题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
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农民是
“中国工人的前身”
“中国军队的来源”
“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力量”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中国军队的来源”
“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力量”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确立了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的思想,这是解决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中心问题
城市小资产阶级
革命的基本动力之一
包括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
民族资产阶级
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5年冬,毛泽东为反对当两种倾向而写的文章
提到
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代表城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
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官僚资产阶级
顽固势力
有理有利有节
民族资产阶级
是革命的动力
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具有两面性
革命性
妥协性/动摇性
本质属性
软弱性
比较
两头小
无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地主大资产阶级)
中间大
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
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
性质
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
新
无产阶级领导的
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前途
走向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直接目的
反帝反封建,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三位一体的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武装斗争
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土地革命
中国革命的主要内容
农村根据地
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纲领
⑴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国体
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政体
民主集中制
补充
毛泽东在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概念
1948年12月 30日,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949年 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重要著作,完整地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基本胜利,也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已全面付诸实践
⑵经济纲领
1947 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
将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措施概括为三大经济纲领
将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措施概括为三大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中心内容,也是新民主义的基本钢领之一
农民问题
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
农民问题首要的是
土地问题
标志
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土地改革总路线是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这是一条完整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它既包括了土地改革
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照、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一项重要内容
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同时又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具有双重的革命性质
保护民族工商业
极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内容
⑶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党的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与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
中国共产党七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增加了总纲部分,明确地区分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指出:“它在现阶段为实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制度而奋斗;它的最终目的,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
指出:“它在现阶段为实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制度而奋斗;它的最终目的,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
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
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
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对党的最低纲领和最 高纲领关系作了系统、完整地论述
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
三大法宝
1939年10月,《共产党人>发刊词》
首次正式指出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第一次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思想原则
内容
统一战线
瞿秋白
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理论与策略
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总策略和总方针
毛泽东提出统一战线
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基本武器”
是“革命的根本政策”,党的“最基本的政治纲领”
是“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
武装斗争
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社会性质决定了
的社会性质决定了
中国革命进程
的主要形式
的主要形式
武装斗争
基本形式
游击战争
实质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斗争
党的建设
1.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2.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组织原则
3.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
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统一战线
①国民革命时期
(国共第一次合作)
(国共第一次合作)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国民党被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②土地革命时期革命统战线
革命统一战线中只剩下工人、 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第二次合作)
(国共第二次合作)
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亲英美派大资产阶级,实质上是两个政权和两种军队带有阶级对抗性的合作
④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和《共同纲领》的通过标志着我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
为了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⑤新时期爱国统战线
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依据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指出爱国统一战线“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党的统一战线采取的是
独立自主的原则
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包含着两个联盟
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
主要是无产阶级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劳动人民的联盟
是基本的、主要的,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主要指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也包括特定历史条件下,
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地主阶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联盟
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地主阶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联盟
在1956年1月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央作报告,肯定我国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统一战线基本经验
①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力争并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②必须区分清楚统一战线中的左、中、右三种政治势力,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施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政策,
最广泛地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同盟者,最大限度地鼓励和打击敌人。
③针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④统一战线必须以武装斗争、坚强的人民武装为支柱,才能巩固和发展
②必须区分清楚统一战线中的左、中、右三种政治势力,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施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政策,
最广泛地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同盟者,最大限度地鼓励和打击敌人。
③针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④统一战线必须以武装斗争、坚强的人民武装为支柱,才能巩固和发展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具有很大的探索性和先导性
时间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社会性质
属于过渡性质的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但毛泽东认为它从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总路线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简称“一化三改”
“一体两翼”
“一体两翼”
一化是工业化, 这是主体
“三改”是指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
①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为主体
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
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
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
②以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为两翼
最显著特点
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
其实质是: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制问题
三大改造
对农业改造
时机
土改基础上趁热打铁,引导个体农民互助合作,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方针
积极领导、稳步推进
原则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阶段
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初级社(半社会主义性质)
高级社(社会主义性质)
阶级路线
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团结中农,对富农采取从限制到逐步消灭的政策
对手工业改造
方针
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方法
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援助
步骤
创造了由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手工业生产小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供销合作化,再到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合作化的过渡形式。
供销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生产经营方针
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前提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主义仍然具有两面性
采取了和平改造的方针
基本政策
利用、限制、改造。国家实行赎买的政策,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代价地逐步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全民所有制
改造形式
从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的低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到部分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司合营的高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
购买政策
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实行“四马分肥”,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对私股实行“定息”办法,
对资本家和资方代表按照“包下来”的方针和“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作了人事安排,还保留他们的高薪
对资本家和资方代表按照“包下来”的方针和“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作了人事安排,还保留他们的高薪
阶级路线
把对企业改造和资本家改造结合起来
历史意义
创造性地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意义
1956年三大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主要矛盾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
主要任务
变新民主主义国家为社会主义国家
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人民民主专政
内容
实质
社会主义矛盾
基本的矛盾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八大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十三大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两类矛盾
敌我矛盾
对抗性的
解决措施
专政的手段解决
人民内部的矛盾
非对抗性的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主题
解决措施
团结-批评一团结
经济建设
战略目标
1954 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设想,
就是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和现代化的国防
就是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和现代化的国防
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国防
“两条腿走路”
发展武器装备、促进国防现代化
指导方针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积极探索
陈云在八大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这一思想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了良好的思路和十分有益的启示
邓子恢较早提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思想
各种关系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建设文社会主义经济的指导思想
文化建设
1.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2.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的方针
3.1956年,周恩来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4.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
外交建设
建国初期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
新政权,不承认旧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
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是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主要内容
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最核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60年代
两个拳头出击
70年代
一条线,一大片
中美——乒乓外交
独立自主
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立足点
三个世界
1974年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正式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军队建设
军队建设
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规定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即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强调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力大民主,
指出了了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
规定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即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强调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力大民主,
指出了了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
军事战略
方针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敢退我追
原则
在战争全局上,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以游击战、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
以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适时进行战略转移
以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适时进行战略转移
核心
积极防御
政策策略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总路线、总任务得以正确贯彻执行的保证
是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总路线、总任务得以正确贯彻执行的保证
在统一战线和领导同盟者方面主要有
坚持求同存异,既统又独立的原则;
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 孤立顽固势力
进步势力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顽固势力指的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美派国民党和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顽固势力指的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美派国民党和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
提出在同顽固派的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提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
二是对被领导者给子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以政治教育等
二是对被领导者给子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以政治教育等
对敌斗争方面有
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要掌握斗争的主要方向,不要四面出击
对敌人要区别对待、分化瓦解,实行利用矛盾,争取多散、 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策略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