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读书笔记
2021-08-28 22:53:25 3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中医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病位辨证
脏腑辨证
首先是辨明脏腑病位,其次要辨清病性
病位
心:心悸、心烦、失眠、心胸疼痛、神志异常(神昏谵语、狂躁、痴呆)
小肠:小便赤涩灼痛、心烦、口舌生疮
肺:咳、喘、哮
大肠:大便秘结、下痢脓血
肝:胁肋胀痛、情志因素发作或加重、急躁易怒、目涩目眩、脉弦
胆:胆怯、惊悸、胁肋胀痛不适
脾:食少纳差、便溏、腹胀
胃:胃胀痛、呕吐、呃逆、嗳腐吞酸、纳呆
肾:腰膝酸软、呼多吸少、五更泄、阳痿早泄
膀胱:小便频急涩痛、尿血或有砂石
病性
气虚: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自汗、虚脉
血虚:唇甲色淡、爪甲色淡、面色无华、脉细涩
阳虚: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喜温喜按、舌胖大、虚脉
精亏: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发脱齿松、健忘
实寒:寒、排泄物清稀、舌苔白、脉紧或缓或迟
实热:热、排泄物黄稠、舌红苔黄、脉数或滑
痰湿:痰多,胸闷脘痞腹胀、困重、苔白腻、脉滑
痰热、湿热:痰多色黄、胸闷脘痞腹胀、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滑
气滞:胸闷脘痞腹胀、走窜、情志影响、嗳气矢气、脉弦
血瘀:刺痛、舌紫暗有瘀斑、脉涩
食积:暴饮暴食、嗳腐吞酸、厌食、矢气酸臭、苔腻
水停:身体浮肿
阳亢:眩晕、面红目赤、头重脚轻、舌红苔黄、脉弦
燥:口唇咽舌干、脉浮
津亏:口唇咽舌干,脉细数无力
心与小肠病证
心
心悸、心烦、失眠、心胸疼痛、神志异常(神昏谵语、狂躁、痴呆)
虚证
心血虚证
分支主题
心悸
血液不足,心失濡养,心动失常
失眠、多梦
心神失养,神不守舍
头晕眼花、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
血虚不能上荣头面
脉细无力
血少脉道失充
心悸、失眠、多梦与血虚症状共见
心阴虚证
分支主题
心悸
阴液亏少,心失满养,心动失常
心烦、失眠、多梦
阴虚阳亢,虚热扰心,神不守舍
口燥咽干,形体消瘦
阴虚失滋
手足心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象细数
阴不制阳,虚热内生
心悸、心烦、失眠与虚热症状共见
鉴别要点
心气虚证
分支主题
心悸怔忡
心气虚,鼓动乏力,心动失常
气短胸闷
宗气衰少
精神疲倦
脏腑功能减退
自汗
气虚卫外不固
活动劳累后诸症加剧
动则气耗
面色淡白,舌淡,脉虚
气虚运血无力,气血不足,血脉不荣
心悸怔仲、胸闷气短与气虚症状共见
心阳虚证
分支主题
心悸(轻)怔忡(重)
心阳虚衰,推动、温运无力,心动失常
胸闷气短
心阳虚衰,宗气衰少,胸阳不展,气滞胸中
心胸疼痛
心脉痹阻
畏寒肢冷
虚寒内生,温煦失职
自汗
阳虚卫外不固
面色白光白或面唇青紫,舌质紫暗,脉弱或结或代脉
温运乏力,面部血脉失充,寒凝而血行不畅
舌淡胖嫩,苔白滑
阳虚水湿不化
心悸怔忡、心胸闷痛与虚寒症状共见
鉴别要点
心阳虚脱证
分支主题
在心阳虚的基础上,突然:
冷汗淋离
心阳衰亡,不能外固
四肢厥冷
不能温煦四肢
呼吸微弱
宗气外泄,不司呼吸
面色苍白无华
阳气外脱,脉道失充
心痛剧烈,口唇青紫
阳衰寒凝血脉
神志模糊,甚则昏迷
心神涣散
脉微欲绝
心脉衰竭
心悸胸痛、冷汗肢厥、脉微欲绝等与亡阳症状共见
实证
心火亢盛证
分支主题
心烦失眠
心火炽盛,热扰心神,神不守舍
发热口渴,便秘尿黄
热盛伤津
面红舌赤,苔黄脉数
火热内盛
狂躁谵语,神识不清
火热闭窍扰神
叶血衄血
火热迫血妄行
口舌生疮,溃烂疼痛
心火上炎舌窍
小便赤涩,灼热疼痛
心火下移小肠
心烦失眠、舌赤生疮、吐衄尿赤与实热症状共见
心脉痹阻证
分支主题
心悸怔忡
心阳不振,失于温运,心脉失养,心动不安
心胸憋闷疼痛
阳气不运,心脉阻滞不通
痛引肩臂内臂,时作时止
手少阴心经之脉横出腋下,循肩背、内臂后缘
以刺痛为特点,伴见舌质晦暗,或有青紫色瘀斑、瘀点,脉细涩或结或代
瘀血内阳(瘀阻心脉证)
以憋闷为特点,多伴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
痰浊内盛(痰阻心脉证)
以痛势剧烈,突然发作,遇寒加剧,得温痛减为特点,伴见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
寒邪内盛(寒凝心脉证)
以胀痛为特点,其发作多与精神因素有关,常伴见胁胀,善太息,脉弦
气机郁滞(气滞心脉证)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与瘀、痰、寒、气所致心脉痹阻症状共见
痰蒙心神证
分支主题
神情痴呆,意识模糊,甚则昏不知人
痰浊蒙蔽,心神不清
精神神郁,表情谈漠,喃喃独语,举止失常
肝失疏泄,气郁生痰,蒙蔽心神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喉中痰鸣
痰浊内盛,引动肝风,肝风挟痰,蒙闭心神
面色晦暗
痰浊内阻,气血不畅
胸闷呕恶
痰阻胸阳,胃失和降
舌苔白腻,脉滑
痰浊内盛
神志神郁、错乱、痴呆、昏迷与痰浊症状共见
痰火扰神证
分支主题
外感热病中:
发热口渴,面红目赤
邪热内盛,热蒸火炎
胸闷气粗,吐痰黄稠,喉间痰鸣
痰火壅肺
烦躁不宁,失眠多梦
痰热扰心
神昏谵语
痰火蔽窍,扰乱神志
内伤杂病中:
轻则心烦失眠,重则精神错乱
痰火内盛,闭扰心神
狂妄躁动,打人毁物,不避亲疏,糊言乱语,哭笑无常
痰火扰乱精神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痰火内盛
神志狂躁、神昏澹语与痰热症状共见
鉴别要点
瘀阻脑络证
概念
指瘀血犯头,阻滞脑络,以头痛、头晕及血瘀症状为主表现的证候
病因病机
头部外伤,瘀血停积脑内
久痛入络,瘀血阻塞脑络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头痛如刺,痛处固定,经久不愈
瘀血阻滞脑络
头晕不已
脑络不通,气血失养
健忘,失眠,心悸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心神失养
昏不知人
外伤严重,元神无主
面色晦暗
脑络瘀阻,瘀色外现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瘀血内阻
辨证要点
头痛、头晕与血瘀症状共见
小肠
小便赤涩灼痛、心烦、口舌生疮
实证
小肠实热证
分支主题
小便黄热、涩痛
心火下移小肠,膀胱气化失司
尿血
热伤血络
心烦口渴
热邪扰心
口舌生疮
火扰舌窍
脐腹胀痛
小肠、膀胱气机失调
舌红苔黄,脉数
实热
小便赤涩疼痛、心烦、舌疮与实热症状共见
小肠气滞证(寒滞肝脉证)
虚证
小肠虚寒证(脾阳虚证)
肺与大肠病证
肺
咳、喘、哮
虚证
肺气虚证
分支主题
咳喘无力
肺气亏虚,宜降失权
动则咳喘益甚
动则耗气
少气短息,语声低怯
肺气虚,宗气衰少,走息道以行呼吸功能衰退
吐痰清稀
津液不布,聚而为痰,随肺气上逆
面色淡白,神疲体倦,舌淡苔白,脉弱
气虚
自汗、畏风,易受外邪侵袭而患感冒
肺气虚,不能宣发卫气于肌表,腠理不密,表卫不固
咳喘无力及气虚见症共见
肺阴虚证
分支主题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难以咯出
肺为娇脏,性喜清润,肺阴不足,以致肺失清肃,虚热内生,炼津成痰
痰中带血
虚火灼伤肺络,络伤血溢
声音嘶哑
肺阴不足,咽喉失润
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两颧发红、口燥咽干、形体消瘦、舌红少津,脉细数
阴虚内热
干咳或痰少而粘和虚热见症共见
实证
风寒犯肺证
分支主题
咳嗽
外感风寒,袭表犯肺,肺气被束,失于宣降
咳吐痰液清稀
寒为阴邪
鼻塞流涕
鼻为肺窍,肺气失宜
微恶风寒
肺主气属卫,风寒犯表,损伤卫阳,肌表失于温煦
发热
卫阳被遏
头身疼痛
寒邪凝滞经络,经气不利
无汗
腠理闭塞
舌苔薄白,脉浮紧
感受风寒
咳嗽兼见风寒表证症状共见
风热犯肺证
分支主题
咳嗽
风热袭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
痰稠色黄
风热为阳邪
鼻塞、流浊涕
肺气失宣,鼻窍不利,津液为热邪所熏
咽痛
风热上扰,咽喉不利
发热
肺卫受邪,卫气抗邪
恶寒
卫气被遏,肌表失于温煦
口微渴
热伤津液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风热袭表犯肺
咳嗽和风热表证并见
鉴别要点
风寒犯肺证与风热犯肺证两者均属外感新病,均有咳嗽及表证证候
前者为表寒证,见恶寒重发热轻,痰白清稀,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
后者为表热证,见发热重恶寒轻,痰少色黄,流浊涕,舌苔薄黄,脉浮数
燥邪犯肺证
分支主题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难以咯出
肺喜润恶燥,燥邪犯肺,易伤肺津,肺失滋润,清肃失职
甚则胸痛咯血
咳伤肺络
口、唇、鼻、咽干燥
燥邪伤津,失于滋润
大便干燥
肠道失润
溺少
尿源不足
发热微恶风寒,苔薄而干燥少津,脉浮
燥袭卫表,卫气失和
少汗,脉浮数
燥与热合,腠理开泄(温燥,多见于初秋)
无汗,脉浮紧
燥与寒并,腠理闭塞(凉燥,多见于深秋)
干燥少津与肺系症状共见
鉴别要点——燥邪犯肺证&肺阴虚证
相同
都有阴液亏损,因而都有口鼻咽喉干燥,干咳,痰少难咯,舌质红少津等表现
不同
肺阴虚是内伤病;燥邪犯肺是外感病,由六淫中的燥邪所引起
肺阴虚是单纯的阴虚证;燥邪犯肺是以实证为主,略兼阴液亏损
肺阴虚无表证,虚热内扰的症状明显;燥邪犯肺有表证,干燥症状突出,无虚热之象
肺阴虚兼有阴虚内热则颧红、潮热、盗汗、无恶寒、无头痛、脉细数
燥邪犯肺兼有表证则身热,无颧红,有汗出,有恶寒头痛,脉浮数
肺热炽盛证
分支主题
咳嗽,气喘
热邪犯肺,肺失清肃,气逆于上
咽喉红肿疼痛
肺热上熏咽喉,气血壅滞
鼻煽气灼
肺开窍于鼻,邪热迫肺,肺气不利
发热
里热蒸腾
口渴,便秘,小便短赤
邪热伤津
舌红苔黄,脉数
邪热内盛
咳嗽,气喘和里实热症状共见
痰热壅肺证
分支主题
咳嗽,胸闷,气喘息粗
痰热壅阻于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
甚则鼻翼煽动
肺气郁闭
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
痰热阻滞肺络,气滞血壅,肉腐血败
咯痰黄稠而量多,或喉中痰鸣
痰热互结,随肺气上逆
发热
里热炽盛
烦躁不安
里热侵扰心神
口渴,便秘,小便黄赤
里热灼伤阴津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痰热内盛
若热邪壅盛不缓解,可化腐成脓,咳吐脓血腥臭痰,此时称为“肺痈”
咳喘、痰多黄稠及痰热症状共见
寒痰阻肺证
分支主题
咳嗽,气喘,痰多色白
寒痰阻肺,肺失宣降
喉中痰鸣而哮
痰气搏结,上涌气道
胸胁满闷
寒痰凝闭于肺,肺气不利
形寒肢冷
寒性凝滞,阳气被郁而不达,肌肤失于温煦
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濡缓或滑
寒痰内盛
咳喘痰多色白与寒痰症状共见
饮停胸胁证
分支主题
胸胁饱胀疼痛
胸胁为气机升降之道,饮停胸胁,气道受阻,络脉不利
咳时疼痛加剧,气短息促
水饮上迫于肺,肺气不利
眩晕
饮邪遏阻,清阳不升
脉沉弦、苔白滑
水饮内停
胸胁胀闷疼痛,咳唾引痛与饮停症状共见
风水相搏证
分支主题
水肿起于眼脸头面,继而遍及全身
风为阳邪,上先受之,风水相搏
小便短少
上焦不宜,气化失司
兼见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风水偏寒
兼见咽喉肿痛,舌红,脉浮数
风水偏热
水肿骤起眼险头面先肿,并兼表卫症状
大肠
大便秘结、下痢脓血
虚证
肠燥津亏证
分支主题
大便干燥秘结,难以排出,甚或数日一行
肠道阴津亏虚,失于滋润,传导失职
口臭、头晕
大肠腑气不通,秽浊之气逆于上
口干咽燥
阴津亏损,不能上承
舌红少津,苔黄燥
燥热内生
脉象细涩
脉道失充
大便燥结,难以排出及津亏见症共见
实证
虫积肠道证
分支主题
腹痛时作
蛔虫扰动,虫安则痛止,或随便出而排虫
胃中嘈杂而贪食,久则面黄形瘦
虫居肠道,争食水谷,吮吸精微
腹痛扪之有条索块状
蛔虫钻窜,聚而成团,抟于肠中,阻塞不通
痛剧呕吐,甚至肢厥汗出(“蛔厥”)
蛔虫上窜,侵入胆道,气机逆乱
鼻痒、齘xie齿、面部生白色虫斑、白睛蓝斑
虫积肠道的特殊征象
脐周腹痛,面黄形瘦,大便排虫与气滞症状共见
肠热腑实证
分支主题
脐腹部硬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
热结大肠,燥屎内结,腑气不通
日晡潮热
大肠属阳明经,其经气旺于日晡
所下稀水恶臭不堪(“热结旁流”)
燥屎内踞而邪热又迫津下泄
神昏谵语
邪热与燥屎相结而热愈炽,上熏侵优心神
高热,汗出口渴,小便短黄
里热蒸达,迫津外泄
舌质红,苔黄厚而干燥,或焦黑起刺,脉沉数有力,或沉实有力
实热内结
腹满硬痛,便秘与里热炽盛见症共见
大肠湿热证
分支主题
腹痛
湿热之邪犯及肠道,壅阻气机
暴注下泻,便色黄而秽臭
热迫肠道,水液下注
下痢脓血
湿热熏灼肠道,脉络受损
腹中有急迫感及肛门灼热
火热之性急迫,热蒸肠道,时欲排便
腹痛且肛门滞重
湿阻肠道,气滞不畅,大便不得畅通
口渴,尿短黄
火热伤津
身热
火热蒸达于外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湿热内蕴
下痢或泄泻与湿热症状共见
大肠湿热的辨证要点如何?
有湿热的一般表现
身热、口渴、肛门灼热、尿短赤、舌红、苔黄等为“热”
苔腻、脉滑或濡等为“湿”
具有定位意义的湿热犯大肠的表现
湿热内迫大肠,气机阻滞——腹痛、腹泻不爽
内伤气血——下痢脓血
大肠传导失常——里急后重
秽浊下移——暴注下泄,粪质粘稠臭秽
脾与胃病证
脾
食少纳差、便溏、腹胀
虚证
脾气虚证
分支主题
纳少腹胀,食后尤甚
脾气虚弱,运化失司
便溏
脾虚失运,升清不足,湿走肠道
肢体困倦
脾虚生湿,湿困肢体
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缓弱
脾虚气血生化乏源
纳少腹胀,食后尤甚,便溏与气虚症状共见
脾虚气陷证
分支主题
纳少,脘腹坠胀,食后尤甚
脾虚升请失词,气坠于下
便意频数,久泻不止,肛门重坠,甚则脱肛,妇女子宫下垂
中气下陷,内脏失举
小便浑浊如米泔(膏淋)
脾虚精微输布失常,清浊不分,反注膀胱
头晕目眩
脾虚下陷,清阳不升,头目失养
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缓弱
脾虚气血生化乏源
脘腹坠胀,内脏下垂与气虚症状共见
脾阳虚证
分支主题
脘腹胀痛,喜温喜按
脾阳亏虚,虚寒内生
畏寒怕冷,四肢不温
脾阳亏虚,温煦失职
口淡不渴,便溏、甚则完谷不化
脾阳亏虚,水湿不化
肢体浮肿,小便短少
水湿泛溢肌肤
妇女白带量多质稀
水湿下注
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脾阳亏虚,气失温运
院腹胀痛,喜温喜按与虚寒症状共见
鉴别要点
脾不统血证
分支主题
各种出血症状
脾气亏虚,统血失常,血溢脉外
吐血、便血
血溢胃肠
尿血
血溢膀胱
肌衄
血溢肌肤
鼻衄、齿衄
血溢于鼻、齿
妇女月经过多,甚则崩漏
脾虚冲任失养,固摄不足
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
脾气亏虚
各种出血症状与气虚症状共见
实证
寒湿困脾证
分支主题
脘腹痞闷,腹痛便溏
寒湿困脾,湿阻气机
泛恶欲吐,口腻不渴
湿阻气机,胃气上逆
头身困重
湿遏清阳
肢体浮肿、小便短少
寒湿困脾,水湿不化
面目肌肤发黄,色泽晦暗
湿邪内生,胆汁外溢肌肤
舌淡体胖,苔白腻,脉濡缓或沉细
寒湿内盛,困阻脾阳
脘腹痞闷,腹痛便溏,泛恶欲吐,头身因重,苔白腻与寒湿症状共见
脾阳虚与寒湿困脾的异同如何?
脾阳虚是由于阳虚导致脾的功能失常,寒湿困脾是由于寒湿内盛,脾阳被困所表现的证候
相同
病位都在脾
病因都有过食生冷或误用寒凉(“寒湿困脾也可以有阳气不足)
都有脾胃功能失常的表现:纳呆食少,食后腹胀;都有寒,如表现为便溏,舌淡胖,脉迟等。
不同
脾阳虚为单纯的虚证,无黄疸,无头重、无恶心,四肢乏力,小便清长,舌质淡,舌苔白滑,脉沉细迟弱
寒湿困脾或见皮肤黄如烟熏,头重,恶心,四肢困倦,小便不利,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沉缓或濡
湿热蕴脾与寒湿困脾有何异同?
相同
病位均在脾,都有“湿”的表现,如身困重,呕吐恶心,纳呆,身黄,便溏,舌苔腻,脉濡
不同
湿热蕴脾有“热”,表现身热,舌质红,舌苔黄,脉数;寒湿困脾有“寒”,表现舌质淡,舌苔白滑
湿热蕴脾是湿热实证,寒湿困脾是寒湿实证,但在少数情况也可以表现为虚实夹杂证(如兼有阴黄)
寒湿困脾的辨证要点如何?
寒湿困脾有寒湿证的临床表现
寒:口淡不渴,舌体胖舌苔白滑
湿:泛于上则头重,流于下则尿少,大便溏泄,留于肌肤则身困重、肢体浮肿,见于舌脉则苔腻、脉濡缓,女性则白带量多
具有定位意义的脾(胃)功能失常的临床表现
寒湿困脾,使胃失和降,脾失健运,见泛恶欲吐、口腻、纳呆、脘腹胀闷、腹痛
湿热蕴脾证
分支主题
脘腹胀闷
湿热内蕴,气机阻滞
身重
湿困肢体
发热,或身热不扬
湿遏热伏,郁蒸于内
汗出热不解,口中粘腻,便溏不爽
湿性缠绵粘滞
面目肌肤发黄,色泽鲜明,小便短黄
湿热交结,熏蒸肝胆,胆汁不循常道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湿热内蕴
脘腹胀闷,身重,发热,便溏不爽,苔黄腻与湿热症状共见
湿热蕴脾的辨证要点如何?
湿热证表现
肢体困重、苔腻、脉濡为“湿”
舌红苔黄、脉数为“热”
湿热郁蒸,见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
病位在脾的表现
湿热蕴脾,使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在上为呕恶,在中为脘腹痞闷、纳呆,在下为大便溏泄
湿热蕴脾若阻碍肝气,使肝失疏泄,胆汗外溢,可表现为面目肌肤发黄,皮肤发痒
胃
胃胀痛、呕吐、呃逆、嗳腐吞酸、纳呆
虚证
胃气虚证
分支主题
食少
胃气虚弱,受纳、腐熟功能减退
胃脘痞满,胀痛
胃气失于和降
喜按
病性属虚
嗳气
气逆于上
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胃气虚弱,气血乏源
食少,胃脘痞满,胀痛与气虚症状共见
鉴别要点
胃阳虚证
分支主题
胃院冷痛,时发时止
胃阳不足,虚寒内生,阻滞气机
喜温喜按
病属虚寒
食少脘痞,泛吐清水
胃阳不足,胃纳减退,胃气失降
畏寒肢冷,口淡不渴
阳虚生寒,津液不化
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胃阳亏虚,温化不足
胃院冷痛,喜温喜按与阳虚症状共见
胃阴虚证
分支主题
胃脘嘈杂,隐隐作痛
胃阴不足,虚热内生
饥不欲食
阴液不足,胃失濡润
干呕呃逆
胃气失降
口燥咽干,大便闭结,小便短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胃阴亏虚,机体失润
沙参麦冬汤
胃脘嘈杂,隐隐作痛,饥不欲食与阴虚症状共见
实证
胃热炽盛证
分支主题
胃脘灼痛,喜冷拒按
热邪壅胃,阻滞气机
消谷善饥,渴喜冷饮
胃热炽盛,胃运亢进
口臭吞酸
胃火内盛,浊气不降
牙龈肿痛、齿衄
火热循经上炎
小便短黄,大便闭结
热盛伤津
舌红苔黄,脉滑数
邪热内盛
胃脘灼痛,喜冷拒按,消谷善饥及实热症状共见
鉴别要点
寒饮停胃证
分支主题
胃院痞胀,胃中水声塘漉
寒饮停胃,气机不利
口泛清水
胃气挟饮上逆
头晕目眩
饮阻清阳之气
舌淡,苔白滑,脉沉弦
寒饮内阻
胃脘痞胀,胃中水声漉漉,口泛清水与痰饮症状共见
食滞胃脘证
分支主题
脘腹痞胀作痛
饮食停滞,气机不利
拒按,厌食
内有实邪,拒于受纳
呕吐酸腐食物
胃失和降,积邪上逆
吐后好转
邪有出路
矢气频频,泻下臭秽
食积下走肠道
舌苔厚腻,脉滑实
食积滞胃
脘腹痞胀作痛,拒按,厌食,舌苔厚腻与气滞症状共见
肝与胆病证
肝
胁肋胀痛、情志因素发作或加重、急躁易怒、目涩目眩、脉弦
虚证
肝血虚证
分支主题
眩晕,视物模糊或夜盲,爪甲不荣
肝血不足,目与爪甲失养
肢麻震颤,肌肉瞤shun动,关节拘急
筋脉失养,血虚生风
月经量少、色淡、愆期、甚则闭经
血海空虚,冲任失养
面唇淡白,舌淡,脉细
血虚失荣
若肝血虚证与风动症状共见,则为血虚生风证
眩晕,视力减退,经少,肢麻震颤等与血虚症状共见
肝阴虚证
分支主题
眩晕,两目干涩,视力减退
肝阴不足,头目失濡
胁肋隐隐灼痛,脉弦
肝脉失养,虚火内灼,疏泄失常
手足蠕动
筋脉失濡,虚风内动
形体消瘦,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
阴虚失养
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脉数
虚热内蒸
若肝阴虚证与风动症状共见,则为阴虚动风证
眩晕、目涩、胁痛等与虚热症状共见
实证
肝郁气滞证
分支主题
情志抑郁,善太息,胸胁、少腹胀满窜痛,脉弦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经气不利
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
肝郁气滞,冲任失调
咽部异物感,颈部瘿瘤、瘰疬
肝气郁结,气郁生痰,痰气搏结于咽喉、颈部
胁下肿块
气血瘀阻,结于胁下
情志抑郁、胸胁、少腹胀痛等与气滞症状共见
肝火炽盛证
分支主题
胁肋灼痛,脉弦数
肝火内灼
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舌红苔黄
肝火循经上攻,气血壅滞
急躁易怒,失眠多梦
热扰神魂,心神不宁,魂不守舍
耳鸣如潮,甚则突发耳聋
肝热移胆,循胆经上冲于耳
吐血、衄血
热盛迫血妄行
口苦
肝火夹胆气上溢
口渴,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火邪灼津
胁痛,头痛,烦躁,耳鸣等与实热症状共见
寒滞肝脉证
概念
指寒邪侵袭,凝滞肝经,以少腹、前阴、巅顶冷痛与实寒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病因病机
肝经寒凝气滞
感受外寒
素体阳气不足,由外寒所引发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少腹冷痛,牵引阴部坠胀作痛,或见阴器收缩引痛,或巅顶冷痛
寒凝肝脉,经脉收引挛急不通
恶寒肢冷
阳气阻遏,失于温煦
疼痛遇寒加剧,得热则减
寒凝气血
舌淡苔白,脉沉紧或弦紧
肝经寒盛
辨证要点
少腹、前阴、巅顶冷痛等与实寒症状共见
虚实夹杂证
肝阳上亢证
分支主题
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
肝阳上亢,血随气逆,气血上冲
急躁易怒,失眠多梦
亢阳扰动魂、神
头重脚轻,步履不稳,脉弦有力或弦细数
阳亢于上,阴亏于下,木旺耗水,水不涵木,上盛下虚
腰膝酸软无力,舌红少津
肝肾阴亏,筋骨、舌脉失养
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烦躁,腰膝酸软等上盛下虚症状共见
鉴别要点
肝火上炎与肝阳上亢的异同如何?
相同
病位都在肝,病变都侵犯人体“上”部,都呈热或火的表现
皆可表现出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头胀痛,舌质红,脉滑数
不同
肝火上炎是实证、实热证;肝阳上亢是下虚上实证、虚热证
肝火上炎表现苔黄脉弦数,肝阳上亢表现舌红少津,脉细数
肝阳上亢的下虚是肾虚,因而有腰膝酸软,这种兼有肾阴亏的“下虚”是肝火上炎所不兼有的,也是两证的主要区别之一
肝风内动证
肝阳化风(上实下虚证)
分支主题
眩晕欲仆,头摇而痛
肝阳亢极化风,风阳冲逆于上
肢体震颤,语言謇涩
风动筋脉挛急
手足麻木
肝阴亏虚,筋失所养,虚风内动
步履不正
阳亢于上,阴亏于下,上盛下虚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喉中痰鸣
风阳暴升,阳盛灼津成痰,风痰上犯,蒙蔽清窍
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语
风痰流窜于脉络
舌红苔腻,脉弦有力
风痰内盛
眩晕,肢麻,震颤,或突然昏例,口眼㖞斜,半身不遂等风动症状其见
热极生风(热证)
分支主题
高热,抽搐,颈项强直,两目上视,甚则角弓反张,牙关紧闭
邪热炽盛,燔灼肝经,筋脉挛急
烦躁不宁
热扰心神
神志昏迷
痰热闭阻心窍
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肝经热盛内灼营
高热与风动症状共见
热极生风的辨证要点如何?
实热证:出现高热,烦渴;舌质红绛,舌苔黄,脉弦数
热陷心包:表现神志昏迷,躁扰如狂
热灼肝经引动内风:有手足抽搐,颈项强直,两眼上视,角弓反张,牙关紧闭
阴虚动风(虚证)
分支主题
手足震颤、蠕动,肢体抽搐,脉弦
肝阴不足,筋脉失养,筋膜挛急
眩晕耳鸣,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
阴虚失养
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脉数
虚热内蒸
手足震颤、蠕动,肢体抽搐,眩晕等与虚热症状共见
血虚生风(虚证)
分支主题
眩晕耳鸣,面白无华,爪甲不荣,舌淡,脉细或弱
肝血不足,不能濡养
肢体震颤,手足拘急,肢体麻木,肌肉瞤动,皮肤瘙痒
筋脉失养,虚风内动
眩晕,肢体震颤、麻木、拘急、瞤动,皮肤瘙痒与血虚症状共见
鉴别要点
胆
胆怯、惊悸、胁肋胀痛不适
胆郁痰扰证
分支主题
胆怯易惊
痰热内扰,胆气不宁
胸胁闷胀,善太息
胆失疏泄,经气不畅
惊悸不宁,失眠多梦,烦躁不安
痰热内扰心神,神不守舍
头晕目眩
痰热循经上扰
泛恶欲呕
胆气犯胃,胃失和降
口苦
热迫胆气上溢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痰热内蕴
胆怯易惊,惊悸失眠等与痰热症状共见
胆郁痰扰与痰迷心窍的异同?
胆郁痰扰是由于痰热内扰,胆气郁滞所表现出的证候;痰迷心窍是由于痰浊蒙闭心窍而主要表现为神志方面的异常
相同
病因都可有情志郁结
都有“痰”的临床表现,如呕吐、苔腻、脉滑
都是里证实证
不同
胆郁痰扰无痴呆、昏迷,有头晕、目眩、烦热、寐难、胸胁满闷、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滑,偏于“热”
痰迷心窍有痴呆、、昏迷,无头晕、目眩,烦热少见或因昏迷不能诉说,寐难少见或不能诉说,胸胁满闷少见,舌质淡,苔白腻,脉滑,偏于“寒”
肝胆湿热证(见“脏腑兼证”)
肝胆湿热和湿热蕴脾的异同如何?
相同
肝胆湿热、湿热蕴脾都是感受湿热、饮食不洁、湿热内生而引起
都有湿热的共同表现,如黄疸、身热、恶心呕吐、舌苔黄腻、脉濡数
不同
肝胆湿热多有胁痛,湿热蕴脾多有腹胀便溏;肝胆湿热证由于肝经络阴器,故每见疮疡、湿疹、风疹等病
肾与膀胱病证
肾
腰膝酸软、呼多吸少、五更泄、阳痿早泄
肾阳虚证
分支主题
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下肢尤甚
肾阳虚衰,腰府、骨骼失于温养
面色白光白,头目眩晕,精神萎靡
阳虚温运失职,血不上荣
面色黧黑
肾阳虚惫,阴寒内盛,气血运行不畅
性欲低下,男子阳痿精冷,女子宫寒不孕
命门火衰,性功能减退
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
阳虚气化失职,肾气不固
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
火不暖土,脾失健运
浮肿
肾阳不足,不能蒸腾气化,水湿内停,泛溢肌肤
腰以下肿甚
肾居下焦,水湿趋下
腹部胀满,心悸咳喘
水气犯牌,凌心射肺
舌淡苔白,脉沉弱,两尺尤甚
肾阳不足,气血运行乏力
腰膝酸冷,性欲低下,夜尿频多,久泄不止,浮肿与阳虚症状共见
肾阴虚证
分支主题
腰膝酸软疼痛
肾阴亏虚,腰膝失养
头晕耳鸣,齿松发脱
阴虚精亏髓减,清窍失充,骨发失养
男子阳强易举,梦遗早泄
阴虚生热,相火妄动
女子经少经闭
肾阴亏虚,冲任不充
崩漏
虚火伤络血溢
失眠多梦
火扰心神
形体消瘦,咽干溲黄便干,少苔或无苔,脉细
阴亏失润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舌红脉数
虚火内扰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梦遗,经少及阴虚症状共见
肾精不足证
分支主题
小儿生长发育迟缓,身体矮小,囟门迟闭,智力低下,骨骼痿软
肾精不充,不能主骨生髓充脑,不能化血充养肌肉
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健忘恍惚,神情呆钝,发枯易脱,齿松早脱
肾精失养
两足痿软,行动迟缓
骨失充养
性欲低下,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
肾精不足,生殖无源
舌淡,脉弱
虚弱之象
生长发育迟缓,早衰,生育机能低下与精亏症状共见
肾气不固证
分支主题
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失聪
肾气亏虚,腰膝、脑神、耳窍失养
小便频数清长,尿后余沥不尽,夜尿频多,遗尿,小便失禁
肾气固摄无权,膀胱失约
滑精、早泄
肾虚精关不固
月经淋漓不尽
肾虚冲任不固
带下清稀量多
肾虚带脉失约
滑胎小产
肾虚任脉失养,胎气不安
舌淡,脉弱
肾虚不能化血,舌脉失于充养
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清长,滑精早泄,经带量多,滑胎小产与肾虚症状共见
鉴别
膀胱
小便频急涩痛、尿血或有砂石
膀胱湿热证
分支主题
小便频数、急迫、灼热、涩痛
湿热郁蒸膀胱,气化不利,下迫尿道
小便量少色深
湿热煎熬津液
尿血
湿热伤及血络
尿有砂石
湿热久恋,煎熬尿浊,结为砂石
腰部小腹胀痛
湿热蕴结,经气失调
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邪热内炽
苔腻,脉滑或濡
湿邪内蕴
小便频急涩痛与湿热症状共见
脏腑兼证
心肾不交证(心肾阴虚)
概念
指心肾水火既济的生理关系失调,以心烦、失眠、耳鸣、腰酸、梦遗等为主要表现的心肾阴虚阳亢证候
病因病机
耗伤心背之明,虚阳亢动,上扰心神
思虑劳神太过
情志抑郁,郁而化火
虚劳久病,房事不节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心烦失眠,惊悸多梦
心阴亏虚,心火偏亢,上扰心神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肾阴亏虚,脑髓、腰膝失养
梦遗
虚火扰动精室
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阴虚失濡,虚热内蒸
舌红少苔,脉细数
虚热
辨证要点
心烦、失眠、腰酸、耳鸣、梦遗等与虚热症状并见
心肾阳虚证
概念
指心与肾的阳气亏虚,以心悸、水肿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其水肿明显者,可称为水气凌心证
病因病机
心阳虚衰,病久及肾,肾阳亦虚
肾阳亏虚,气化无权,水气凌心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心悸怔忡
心阳虚衰,鼓动无力
唇甲青紫,舌淡紫
温运无力,血行不畅
肢体浮肿,小便不利
肾阳亏虚,气化失司,水湿内停,外泛肌肤
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苔白滑,脉弱
心肾两脏阳虚,形体失于温养,脏腑功能衰退
辨证要点
心悸怔忡、肢体浮肿等与虚寒症状共见
心肺气虚证
概念
指心肺两脏气虚,以心悸、咳喘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病因病机
久病咳喘,耗伤肺气,累及于心
老年体虚,劳倦太过,耗伤心肺之气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心悸胸闷
心气亏虚,鼓动无力,气机不畅
咳嗽气短
肺气亏虚,宣降失职,呼吸功能减弱
吐痰清稀
津液输布无力而停聚为痰
声低懒言,神疲乏力,自汗,且活动后诸症加重
气虚全身机能减弱,且劳则耗气
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
气虚
辨证要点
咳喘无力、心悸胸闷等与气虚症状共见
心脾气血虚证
概念
指心血不足,脾气亏虚,以心悸、失眠、头晕、食少、腹胀,便溏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简称心脾两虚证
病因病机
久病失调,思虑过度
饮食劳倦,损伤脾胃,生化不足
慢性失血,气血亏耗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心血不足,心神失养
头晕健忘
血虚不能上荣
食欲不振,腹胀便溏
脾气亏虚,运化失职
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淡白
气血生化不足
皮下紫斑,或月经色淡、淋漓不尽
脾虚不能统血
舌淡白,脉细弱
气血亏虚
辨证要点
心悸失眠、食少腹胀、或兼慢性失血等与气血亏虚症状共见
心肝血虚证
概念
指心肝两脏血虚,以心神及心肝相关组织官窍失养为主的虚弱证候
病因病机
思虑过度
失血过多
脾虚化源不足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心血亏虚,心神失养
头晕目眩,视物模糊
肝血亏虚,头目失养
肢体麻木、震颤、拘挛,爪甲不荣
筋脉、爪甲失养
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
心肝血虚,血海不充
面白,舌淡,脉细
血虚
辨证要点
心悸、失眠、眩晕、肢麻等与血虚症状共见
脾肺气虚证
概念
指脾肺两脏气虚,以咳喘、气短、痰稀、食少、腹胀、便溏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病因病机
久病咳喘,耗伤肺气,子病及母
饮食劳倦,脾胃受损,伤及肺气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久咳不止,气短而喘
肺气亏虚,宣降失职,呼吸功能减退
咯痰清稀而多
肺气虚不能输布津液,聚湿生痰
食欲不振,腹胀便溏
脾气亏虚,运化失健
面浮肢肿、舌苔白滑
水湿不化而泛溢
声低懒言、神疲乏力、面白、舌淡、脉弱
气虚
辨证要点
咳喘短气、痰液清稀、食少便溏等与气虚症共见
肺肾气虚证(肾不纳气证)
概念
指肺肾两脏气虚,以咳喘久延、呼多吸少、动则尤甚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
病因病机
久病咳喘,耗伤肺气,病久及肾
劳伤太过,年老体弱,肾气亏虚,累及于肺,肺肾宣降、摄纳无权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咳嗽无力,气短而喘
肺气耗伤,呼吸功能减退
痰液清稀
津液输布无力,停聚为痰
乏力自汗
肺气虚,则宗气不足,卫表不固
呼多吸少,气不接续,动则益甚
肾气亏虚,摄纳无权,气不归元
耳鸣,腰膝酸软
肾气虚,耳窍失充,腰膝失养
舌淡紫,脉弱
肺肾气虚,久病咳喘,气血郁闭
辨证要点
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则尤甚等与气虚症状共见
肺肾阴虚证
概念
指肺肾两脏阴液亏虚,以千咳少痰、腰酸、遗精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病因病机
燥热、痨虫、久病咳喘等损伤肺阴,病久及肾
房劳太过,肾阴耗伤,肺失濡润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咳嗽痰少
肺阴亏虚,虚火内生,清肃失职
痰中带血
虚火灼伤肺络
声音嘶哑
虚火熏灼,喉失滋润
腰膝酸软
肾阴亏虚,腰膝失养
遗精
虚火扰动精室
月经量少
阴精不足,冲任空虚
口燥咽干,骨蒸潮热,颧红盗汗,形体消瘦
肺肾阴虚,虚热内蒸
舌红少苔,脉细数
阴虚内热
辨证要点
干咳、少痰、腰酸、遗精等与虚热症状共见
肝火犯肺证
概念
指肝经气火上逆犯肺,以胸胁灼痛、急躁、咳嗽痰黄或咳血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
病因病机
郁怒伤肝,气郁化火
邪热内蕴肝经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胸胁灼痛,急躁易怒,烦热口苦
肝经气火内郁,经气不利
头胀头晕,面红目赤
气血上逆
咳嗽阵作
肝火犯肺,肺失清肃而肺气上逆
痰黄稠粘
火热灼津成痰
咳血
火热灼伤肺络
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肝火内炽
辨证要点
咳嗽痰黄、或咳血、胸胁灼痛、急躁与实热症状共见
肝胆湿热证
概念
指湿热内蕴肝胆,以胁肋胀痛、身目发黄等为主要表现的湿热证候
若仅以阴痒、带下黄臭等症状为主要表现者,则称肝经湿热(下注)证
病因病机
湿热壅滞肝胆
感受湿热病邪
嗜食甘肥化生湿热
牌胃纳运失常,湿浊内生,郁而化热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胁肋胀痛
湿热蕴阻肝胆,疏泄失职,经气不畅
纳呆腹胀,口苦厌油,泛恶欲呕,大便不调
湿热阻滞,脾胃纳运失司
身目发黄
湿热内阻,胆汁不循常道,泛溢肌肤
寒热往来
邪居少阳,正邪相争
阴部潮湿瘙痒,惑男子睾丸肿胀热痛,或妇人带下黄臭
湿热循肝经卞注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湿热之征
辨证要点
胁肋胀痛、身目发黄,或阴部瘙痒、带下黄臭等与湿热症状共见
肝胃不和证
概念
指肝气郁结,胃失和降,以脘胁胀痛、嗳气、吞酸、情绪抑郁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病因病机
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胃脘、胁肋胀满疼痛,走窜不定
肝失疏泄,胃气郁滞
呃逆,嗳气
胃气上逆
吞酸嘈杂
气火内郁犯胃
饮食减少
胃纳失司
情绪抑郁,善太息,或烦躁易怒
肝失条达,甚则气郁化火
苔薄白,脉弦
肝气郁滞
舌苔薄黄
气郁化火
辨证要点
脘胁胀痛、嗳气、吞酸、情绪抑郁等症状共见
肝脾不调证(肝郁脾虚)
概念
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以胸胁胀痛、情志押郁、腹胀、便溏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病因病机
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条达而横乘脾土
饮食劳倦,损伤脾气,脾失健运而反侮肝木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
肝失疏泄,经气郁滞
急躁易怒
气郁化火
纳呆腹胀,便溏不爽,肠鸣矢气,或大便溏结不调
脾运失健,气滞湿阻
腹痛欲泻
肝气犯脾,气机郁滞,运化失调
泻后痛减
泻后气机暂得条畅
舌苔白,脉弦或缓弱
肝郁脾虚
辨证要点
胸胁胀痛、情志押郁、腹胀、便溏等共见
肝肾阴虚证
概念
指肝肾阴液亏虚,以腰酸胁痛、眩晕、耳鸣、遗精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病因病机
耗伤肝肾之阴
久病失调
情志内伤
房事不节
温病日久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头晕目眩,耳鸣健忘
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髓海不足
胁部隐痛
肝阴亏虚,肝络失滋
腰膝酸软
肾阴不足,腰膝失养
失眠多梦
虚火上扰心神
遗精
虚火扰动精室
月经量少
阴精不足,冲任失养
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或低热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阴虚失濡,虚热内炽
【辨证要点】
腰膝酸软、胁部隐痛、眩晕耳鸣等与虚热症状共见
脾肾阳虚证
概念
指脾肾阳气亏虚,以久泻久痢、水肿、腰腹冷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病因病机
久泻久痢,脾阳耗伤,不能充养肾阳
水邪久踞,肾阳受损,不能温暖脾阳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形寒肢冷,腰膝冷痛
脾肾阳虚,不能温煦全身、腰膝
下腹冷痛,久泻久痢不止
虚寒内生,水谷的腐熟、运化、吸收及排泄二便的功能失职
五更泄泻,完谷不化,便质清冷
命门火衰,阴寒凝滞,寅卯之交,阴气极盛
久病水肿,小便不利
脾肾阳虚,不能温化水液,泛溢肌肤
面色白
阳虚水气上泛
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虚寒之征
辨证要点
久泻久痢、水肿、腰腹冷痛等与虚寒症状共见
病案分析
许x,男,40岁,干部。2013-9-20就诊。素有“神经衰弱”症,经常失眠,近因每日开会至深夜,病情更甚。自诉心烦不寐,有时彻夜难眠,纵然入睡片刻,亦是睡眠不实而梦多,白天则觉头脑晕沉,心悸更甚,咽干舌燥,饮食无味,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诊见形体消瘦,舌红体小,苔少,脉细数。
主诉:
辨证:心阴虚证
姚x,女,35岁,工人。2013-10-06就诊。一年前月经不调,量多,色淡,淋离不断,持续5个月,经诊刮及药物治疗,月经停止,已有半年多未再行经,但相继出现心悸,并有头晕、睡眠不实、多恶梦、健忘、饮食不香、大便干结。查见:面色淡白,唇舌甲色浅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主诉:月经停闭半年,伴有心悸
辨证:心肝血虚
张XX,女,39岁。一年来时感心悸,气短,精神疲惫,乏力,自汗,每当劳累之后,症状加重,面色淡白,舌质淡,脉虚。
主诉:心悸一年,伴气短乏力
辨证:心气虚证
刘XX,女,45岁,教师。因工作繁忙患者于半年前开始出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等症,并伴五心烦热,盗汗,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主诉:心悸半年,伴心烦
辨证:心火亢盛证
吴X,男,52岁。患者十年前因疲劳出现心悸气短,未经治疗,以后每因劳累则病情加重,近二月因上症加重而来就诊。现自觉胸闷,心悸,时有胸痛,畏寒肢冷,医生查体时,望其面色淡白,舌淡胖,苔白滑,切诊脉微弱,四肢不温。
辨证:心气虚的发展
吴X,女,50岁,职员。2012-10-06就诊。自述近十年来,每逢工作紧张,或加班睡眠不足时,即发舌疮,少时1~2处,多则5~6处,舌疼痛难忍,影响进食和说话,伴心烦、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查:舌尖红,舌尖、舌边有3处赤栏疮面,疮面直径可达1cm,苔薄黄操,脉数稍弦。
辨证:心火亢盛证
王x、男,36岁、司机。2000-10-06就诊,一年前,在拉架过程中,被人用棍棒击中头部,当场倒地昏迷约半小时方才苏醒,经送医院治行血肿已吸收,摄X线等多方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但自感头痛,固定呈锥刺样,伴头晕、头胀、心烦,劳累时或在人多的地方痛甚,不敢过马路,伴心悸失眠、健忘,舌质紫暗,舌尖有瘀斑瘀点,脉涩有力,面晦不泽。
辨证:瘀阻脑络证
周某,女,9月20日初诊。身热恶风,微咳两天,今日咳嗽加剧,痰少而黏,难以咯出,咳剧时胸痛,痰中带血丝,咽干鼻燥,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
主诉:
辨证:
汪某,男,25岁。2日前因气候突变,出现恶风寒,发热,无汗身痛,咳痰清稀。昨日起体温上升至39.5°C,咳嗽加剧。现高热,咳嗽,气喘息粗,胸闷,痰多色黄黏稠,口渴喜饮,烦躁不安,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主诉:
辨证:
李某,男,56岁。每于秋冬常发咳喘,前天因天气骤冷,咳喘加重。现症见咳喘气急。喉中痰鸣,胸膈满闷,咯痰清稀量多。面白形寒,四肢不温,舌质淡,苔白滑,脉滑。
主诉:咳喘两日,加重一日,今见咯痰清稀,面白形寒
辨证:寒痰阻肺证
覃某,女,51岁。5日前出现发热恶风,咽喉疼痛、咳嗽等症,昨起面睑浮肿,现仍咽喉肿痛,咳嗽痰少,发热恶风,尿少,面睑浮肿,舌尖红,苔薄,脉浮数。
主诉:面睑浮肿一日
辨证:风水相搏证
章某,女,14岁。因吃冷食后出现腹痛已2日。症见腹痛欲泻,排便不畅。便量少,色黄臭秽,夹有黏液,日行十余次,肛门灼热坠胀,身热烦渴,汗出,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滑。
主诉:腹痛两日,伴泄泻,夹有黏液
辨证:大肠湿热证
王xx,男,8岁。
主诉:发热,腹痛,大便脓血三天。
病史:患儿于三天前开始发热,伴大便稀烂,挟有粘液,每日约5~6次,未作治疗,今日始来诊,证见:高热(体温40°C),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相混,日夜达20次,伴口渴频频索饮,口气臭秽,面色晦滞,精神疲倦,时见烦躁,四肢冷,按触腹部有灼热感,不欲盖衣被,尿黄而短,舌质红,苔黄干,脉滑数有力。
辨证:痢疾——大肠湿热
于xx,女,35岁,1月前因母亲病故而悲伤过度,近半月来时感胸胁脘腹胀闷疼痛,喜太息,自觉咽部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每于思母之时诸症加重。此次月经未能按期而至,乳房作胀。舌苔薄白,脉弦细。
主诉:自觉咽部有物梗阻半月
辨证:肝郁气滞证
周某,男,63岁。2010年4月7日初诊。患者高血压病十余载,平素经常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心悸肢麻,腰膝酸软,夜不成寐。昨晚饮酒后,因事恼怒,突然剧烈头痛,随即神志昏糊,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呼吸气粗,喉中痰鸣,舌红绛,苔黄厚腻,脉弦滑数。
辨证:肝火炽盛证
资某,男,40岁。患者自述头晕头热,左偏头痛,左面发麻,晚上耳鸣,目睛胀痛,睡眠甚差,心慌,全身拘紧作痛,胸部疼痛,时欲呕吐,性急易怒,怒则手颤,腿软足冷,脉象浮而无力,舌质干红无苔。
辨证:肝阳上亢证
张X,男,34岁,患者结婚6年至今无子,半个月前曾到外地某医院检查,发现精子不正常,总数为1亿,活动度小(20%)。自觉腰部酸软疼痛,精神疲乏,时有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
主诉:自觉腰部酸软疼痛半月/发现精子不正常
辩证:肾精不足证
分析:肾藏精,主生殖。肾精不足,生殖无源,故男子精少而不育;腰为肾之府,肾虚腰失所养,则腰部酸软疼痛,耳为肾窍,肾精不足,耳窍失聪,故时有耳鸣;肾虚全身机能活动低下,则精神疲乏;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肾精不足之象。
汪 XX,女,35岁。患者婚后五年中,曾四次妊,但均在怀孕三个月内出现腰腹酸痛坠胀或漏红现象而自然流产。平素腰膝酸软,劳累后尤甚,神疲乏力,尿频数而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弱。
辩证:肾气不固证
林某,男,36岁,遗精日久,每周2-3次,并伴见头晕耳鸣,心烦少寐,惊悸多梦,口燥咽干,经常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此为何证?并作简要病机分析。
辩证:心肾不交证
分析:心肾阴虚,虚火上扰心神,见心烦少寐,惊悸多梦;肾阴不足,骨髓不充,脑髓失养,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虚火内炽,扰动精室,见遗精;口燥咽干,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吴某,男,58岁,既往有肝炎病史,近半年来,肝区胀痛,窜痛,急躁易怒,疲乏无力,纳呆腹胀,肠鸣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舌淡苔白,脉弦缓。
主诉:肝区胀痛半年,伴纳呆腹胀
辨证:肝脾不调证
分析: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故见胸胁胀满窜痛;肝失柔和之性故急躁易怒;肝气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故见纳呆,腹胀;气滞湿阻,则肠鸣腹泻,气滞不通则腹痛,泻后气机得畅,故泻后痛减:疲乏无力为脾虚之象;苔白脉弦缓,为肝郁脾虚之象。
女,41岁。三年前流产后,常自汗出,恶风,兼腹中鸣响,自觉常有冷风入侵体内,饮食欠佳,形瘦乏力,短气,经行甚少,舌淡苔白,脉弱。
主诉:
辨证:
六经辨证(张仲景《伤寒论》)
太阳病提纲(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表)
太阳病本证
太阳中风证
恶风、汗出、脉浮缓
调和营卫,祛风解肌
桂枝汤
太阳伤寒证
恶寒、无汗、头身痛、脉浮紧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麻黄汤
太阳病变证
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憹
清宣郁热
栀子豉汤
身热、汗出、气喘、咳嗽、咯痰
清宣肺热
麻杏石甘汤
下利不止,身热汗出,气喘
清热止利,表里双解
葛根黄芩黄连汤
心悸、头晕、身体站立不稳、发热
温阳利水
真武汤
栀子豉汤证、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证、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真武汤证的鉴别要点
栀子豉汤证、麻杏甘石汤证、葛根芩连汤证均属里热实证,
栀子豉汤证因无形邪热郁于胸膈,故其临床表现为心烦不得眠,心中懊憹,反复颠倒,或胸中窒,或心中结痛,苔黄。
麻杏甘石汤证病变重心在邪热壅肺,故其临床表现为汗出而喘,身热或高或低而不恶寒,尚有口渴、脉数等。
葛根芩连汤证以里热为主,夹有表邪,系因热盛于里,邪热下迫大肠所致,证见下利不止,利下臭恶稠黏,肛门灼热,小便黄赤,喘而汗出,或兼表证。舌红苔黄,脉数。
真武汤证系里虚证,系因少阴阳虚,水气泛滥所致,证见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或全身水肿,小便不利,苔白,脉沉。
阳明病提纲(胃家实)(里)(胃、大肠)
阳明病热证
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辛寒清热
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的鉴别要点
共同点:热盛津伤。
不同点:津气损伤程度的轻重
白虎汤证:病机里实热证。临床表现: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白虎加人参汤证。病机:阳明病热证兼气津两伤。临床表现:发热、舌上燥而口渴甚、伴见时时恶风或背微恶寒。
阳明病实证
潮热汗出、腹满胀痛、便秘、脉沉实
攻下实热,荡涤燥结
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的鉴别要点
调胃承气汤重在泻热,故燥热邪气偏盛者宜之;
小承气汤重在通腑,故腑气不通为主者宜之;
大承气汤泻热与通腑之力俱重,故燥热内结、腑气不通皆重者宜用之。
少阳病提纲(口苦,咽干,目眩)(半表半里)(胆)
少阳病本证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少阳病兼变证
大柴胡汤证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
和解少阳,泻热通腑
大柴胡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烦惊谵语,小便不利
和解枢机,驱邪畅气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小柴胡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鉴别要点
小柴胡汤证为邪犯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利,证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治宜和解少阳,疏利气机;
大柴胡汤证为邪犯少阳,兼有里实,证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治宜和解少阳,兼泻里实;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为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表里三焦为病,证见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治宜和解泄热,重镇安神。上述诸汤证均为柴胡证类,但病机、症状不同,临床宜加详辨。
太阴病提纲(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脾)
太阴病本证
腹满时痛、腹泻
温中健脾,散寒燥湿
四逆汤或理中汤
太阴病兼变证
太阴病兼表证
恶寒、便溏、脉浮
轻散表寒
桂枝汤
太阴腹痛证
腹痛拒按
轻者
通阳益脾,活血和络
桂枝加芍药汤
重者
通阳益脾,活血和络,泻实导滞
桂枝加大黄汤
少阴病提纲(脉微细,但欲寐)(心、肾)
少阴病寒化证
畏寒肢厥、下利清谷、脉微细
急救回阳,温经散寒
四逆汤
腹痛、小便不利、水肿
温阳利水
真武汤
身体痛、骨节痛、手足寒
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附子汤
四逆汤证 、真武汤证、附子汤证的鉴别要点
四逆汤证为典型的少阴寒化证,系因肾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致,证见脉微细,但欲寐,自利口渴,小便色白,四肢厥逆,欲吐不吐。
真武汤证为阳虚水泛证,系因肾阳亏虚,水气泛滥所致,证见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下利,或小便清长,或呕。
附子汤系因肾阳虚衰,寒湿内盛所致,证见背恶寒,口中和,身体痛,骨节痛,手足寒,脉沉。附子汤与真武汤药味大部分相同,皆用附、术、苓、芍,所不同处,附子汤附、术倍用,伍人参,重在温补元阳;真武汤附、术半量,更佐生姜,重在温散水气。
少阴热化证(黄连阿胶汤)
心烦不得眠,阴虚证候
滋阴降火
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汤证、栀子豉汤证的鉴别要点
黄连阿胶汤证与栀子豉汤证均以心烦、不得眠为主证,但有虚实之分,不可不辨。
栀子豉汤证属无形邪热扰于胸膈,证属实,故治宜清宣郁热;
黄连阿胶汤证为阴虚火旺,火因水虚而生,治宜滋阴泻火。
厥阴病提纲(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病寒热错杂证(乌梅丸证)
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
清上温下,安蛔止痛
乌梅丸
厥阴病寒证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当归四逆汤
六经病证的传变
传经
循经传
按伤寒六经顺序传变者
越经传
不按上述循经次序,而是隔一经或隔两经相传者
表里传
六经中互为表里的阴阳两经相传者
直中
伤寒病的发病,凡病邪不由阳经传入而径中阴经者
合病
凡伤寒未经传变,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者
并病
伤寒病凡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者
卫气营血辨证(·叶天士《外感温热篇》)
卫分证(表热,初起阶段)
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
风热犯卫证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口微渴,苔薄白或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辛凉解表,宣肺泄热
银翘散
燥热犯卫证
发热恶寒、咳嗽少痰、咽干鼻燥
辛凉甘润,轻透肺卫
桑杏汤
气分证(实热,内传脏腑)
发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邪热壅肺证
身热而不恶寒、咳喘、舌红苔黄、脉数
清热宣肺平喘
麻杏石甘汤
热扰胸膈证
心烦懊憹、坐卧不安
清宣郁热
栀子豉汤
热结肠道证
身热、大便不通、小便不畅
通大肠之秘,泄小肠之热
导赤承气汤
营分证(营阴、心神)
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质红绛,脉细而数
热灼营阴证
身热夜甚,心烦躁扰,斑疹隐隐
清营泄热。兼表者,佐以透表
清营汤
热陷心包证
本证以身灼热,神昏谵语
清心开窍
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至宝丹
血分证(动血、动风)
营分重证(身热夜甚,躁扰神昏等)并见出血症状,或并见动风症状
热盛动血证
身体灼热、躁扰不安、斑色紫黑
凉血散血,清热解毒
犀角地黄汤
热盛动风证
身热壮盛,甚则狂乱、神昏
凉肝息风
羚角钩藤汤
热盛伤阴证
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
育阴清热
黄连阿胶汤
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
一般规律
卫分——气分一一营分一一血分
逆传
狭义
卫分——营分、血分
只是顺传中的特殊类型,病情更急剧、重笃
广义
直入气营;卫气同病;气营两燔、气血两燔
三焦辨证(吴鞠通的《温病条辨》)
上焦病证(肺、心)
邪袭肺卫证
发热、微恶风寒、咳嗽
银翘散、桑菊饮
邪热壅肺证
身热、咳喘、苔黄
湿热阻肺证
恶寒、身热不扬、胸闷、咳嗽、苔白腻
三仁汤
邪陷心包证
神昏、肢厥、舌绛
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紫雪丹
湿蒙心包证
神志时清时昧、舌苔垢腻
菖蒲郁金汤合苏合香丸或至宝丹
中焦病证(脾、胃、肠)
阳明热炽证
壮热,大汗,渴饮,脉洪大而数
白虎汤
阳明热结证
潮热,便秘,苔焦燥,脉沉实有力
调胃承气汤
湿热中阻证
身热,脘痞,呕恶,苔腻
王氏连朴饮
湿热积滞肠腑证
身热,腹痛,大便溏垢,苔黄腻、黄浊
枳实导滞汤
下焦病证(肝、肾)
肾精耗损证
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舌绛不鲜干枯而萎,脉虚
加减复脉汤
虚风内动证
手指蠕动,甚或瘛疭,舌干绛而萎,脉虚
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
三焦病证的传变
顺传
上焦——手太阴肺经——中焦——下焦
由浅入深,由轻到重
逆传
肺卫——心包
邪热炽盛,病情重笃
诊断综合运用
诊断思路与方法
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
诊断思维的一般方法
主症诊断思路
证的诊断思路
病历书写与要求
病历的含义与意义
中医病历书写要求
中医病历书写格式
八纲辨证
表证、里证
表与里是辨别病位和病势的两个纲领。表里辨证主要应用于外感病证,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浅深、病理变化趋势
表证
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白、脉浮
表证的治疗
解表法(即八法中的汗法)
风寒表证
疏风散寒
麻黄汤
风热表证
疏风清热
桑菊饮
表虚表证
调和营卫
桂枝汤
益气解表
玉屏风散
里证
寒热独见,脏腑症状,脉象不浮舌异常
病因病机
病邪由表入里
外邪直侵犯内里(外邪直中)
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直接损伤脏腑气血
里证的治疗
根据里证的寒热虚实,分别以温清补攻治疗
里虚证——补
里实证——攻
里寒证——温
里热证——清
半表半里证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病因病机
外邪由表传内,尚未入于里
里邪透表,尚未透于表,邪气居于半表半里之间
邪气直犯少阳,正气渐虚,正邪分争,少阳枢机不利
邪客少阳,正邪分争——寒热往来
邪客少阳,经气不利——胸胁苦满
胆火内郁,脾胃失运——不欲饮食
胆火上扰,心神不宁——心烦
胆火内扰,胃失和降——喜呕
胆火上炎,灼伤津液——口苦咽干
少阳肝胆病——可见脉弦
治疗
和解表里法——小柴胡汤
柴胡、黄芩、参、夏、姜、枣、草
表里证的鉴别
分支主题
寒证、热证
寒证
冷冷清清白紧迟
恶寒、畏冷、冷痛、喜暖、肢凉
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清稀
苔白而润、面色白、舌淡
脉紧或迟
热证
热渴红黄数二便结
阳热亢盛
发热恶热喜冷
火性炎上
面红目赤
热灼津伤
口渴欲饮
痰涕黄稠
小便短黄
大便干结
苔黄干燥
热迫血疾
舌红脉数
病因病机
外感火热之邪
寒邪入里化热
七情过激,郁而化热
饮食不节,积久化热
房室劳伤,劫夺阴津
治疗原则
实热宜清(白虎汤等)
虚热宜补(六味地黄丸等)
寒热证鉴别要点
分支主题
虚证、实证
实证
新病、声高气粗、体强、疼痛拒按、舌老苔腻、脉有力
壮热
疼痛拒按
胸闷烦躁
甚则神昏谵语
呼吸气粗
痰涎壅盛
大便秘结,小便不利
舌质苍老,舌苔厚腻
脉实有力
病因病机
感受外邪
内脏功能失调,痰饮、水湿、瘀血、脓液、宿食、虫积等蓄积
新起
暴病
病情剧烈
体质壮实
虚证
久病、声低息微、体弱、疼痛喜按、舌嫩少苔、脉无力
气虚
神疲乏力(肺)
自汗懒言(脾)
声低气怯,动则气急
纳少不化
舌质淡胖
脉虚无力
乏力气短自汗出,纳少声低脉无力
血虚
头晕目眩,失眠心悸
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
手足麻木
口唇指甲淡白
舌质淡
脉细弱无力
眩晕心悸面黄白,肢麻舌淡脉细弱
阳虚
阳虚证是指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所表现的证候
气虚+虚寒
畏寒,形寒肢冷
小便清长
下利清谷
脉迟
畏寒肢冷二便清,神疲脉迟舌淡胖
阴虚
阴虚证是指机体阴液亏虚,阴不制阳所表现证候
头晕目眩,失眠心悸+虚热
颧红,微热或潮热,五心烦热
口干咽燥,盗汗
舌质红绛瘦薄、或有裂纹,苔剥或无苔
脉细数
眩晕失眠舌面红,身热盗汗脉细数
阴证、阳证
阴证(里、寒、虚)
阳证(表、热、实)
阴盛证(实+寒)
阴虚证(虚+热)
阳虚证(虚+寒)
阳盛证(实+热)
阳亢证
亡阳证
冷汗稀、四肢厥冷、舌淡而润、脉微欲绝
温煦、固摄推动失司
冷汗淋漓、汗质清稀
肌肤不温、手足厥冷
神情淡漠、呼吸微弱
面色苍白
舌淡而润
脉微欲绝
亡阴证
热汗粘、身热恶热、舌红干瘦、脉细数
滋润、潜阳失司
汗热味咸而粘,如珠如油
身灼肢温、恶热
虚烦躁扰
口渴欲饮
面赤、皮肤皱瘪
小便极少
唇舌干燥
脉细数疾
病案分析
朱良春:上下不一主从下,表里不一主从里
刘某,男,52岁,2002年10月23日就诊。素体虚弱,乏力气短,食欲不振,肢冷便溏。昨夜起发热,体温39℃。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小便色清,四肢不温,舌边尖红,脉浮数。
表热里寒证(表里同病,寒热错杂)
患者素体阳气不足,为里虚寒证
昨夜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为外有风热表证
此为旧病,又新感风热之邪外有风热表证,故为表热里寒证(表里同病,寒热错杂)
张某,男,22岁,2003年3月1日就诊。三天前不慎受凉后,发热,怕冷,鼻流清涕,微咳。自食辣椒驱寒。今晨咳嗽加剧,咳出黄稠痰,且高热不恶寒,大汗,口渴喜冷饮。症见满面通红,烦燥不安,舌红苔黄,脉洪数有力。
里证、实证、热证——里实热证
三天前感受风寒之邪——发热恶寒,鼻流清涕
现表邪入里化热,里热亢盛——高热,大汗、口渴
热邪灼肺,耗伤阴津——咳吐黄稠痰
热邪扰心——烦燥不安
满面通红,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里实热证的表现
治疗——麻杏石甘汤
吴某,女,37岁,2001年12月19日就诊。患者以咳嗽,口舌生疮而来诊。症见咳嗽痰粘,胸中烦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腹痛绵绵,大便溏泻,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上热下寒证(上实下虚、寒热错杂、虚实夹杂)
咳嗽,口舌生疮,胸中烦热——上焦有火
又兼腹痛绵绵喜暖喜按,大便溏泻——下焦有寒
故总体为上热下寒证(上实下虚、寒热错杂、虚实夹杂)
先清热(热证为主要矛盾)
奚某,男,41岁,2001年1月8日诊。三月前,运动后汗出受风,当夜发热恶寒,头痛,口干,有汗,轻微咳嗽,舌边尖红苔白,脉浮数。自行煎服生姜汤发汗。次日上午病势反重,发热39℃不退,大汗,口渴咽痛,舌绛苔黄干,脉洪数有力,给与清热解毒中药,三天后病势减。但低热不退,夜间尤甚,盗汗,干咳少痰,头晕心悸,失眠,舌红绛而干,无苔,脉细数。
病因为汗后当风
开始为风热表证,误用生姜汤发汗,表邪入里化热,转为里实热证
用清热解毒,药证相符,病情减轻
但由于热势较重,已伤阴津,故低热不退,转为里虚热证(阴虚证)——滋阴
韦某,女,3岁,2001年8月15日诊。患儿腹泻三天,泻下无度,质稀如水,色黄混浊,精神萎靡,皮肤干燥,目眶凹陷,啼哭无泪,无尿,口渴引饮,齿干唇红,舌红无津。
八纲证之间的关系
证的转化
八纲中相互对立的证候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向其对立面转化
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
证的相兼
指在疾病某一阶段,出现八纲两个以上的证候,但其病位无论在表在里,没有相反证候的存在
表实寒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气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表实热证
发热恶寒、咽喉肿痛、咳嗽痰黄、舌尖红苔薄、脉浮数
里实寒证
恶寒,肢冷、腹部冷痛拒按、舌苔白厚、脉沉弦紧
里实热证
壮热、大汗、口渴、心烦、脉洪大有力
虚寒寒证
蜷卧、痰稀色白、肢冷乏力、腹痛喜暖喜按、脉弱或迟
里虚热证
颧红,微热或潮热,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盗汗,舌质红绛瘦薄、或有裂纹、苔剥或无苔,脉细数
表虚寒证、表里虚寒证——里虚寒证
表虚热证、表里虚热证——里虚热证
证的错杂
指疾病在某一阶段,性质相反的证候同时表现于同一病人
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
四种情况
表里同病 寒热虚实相同
如:表里实寒证、表里实热证
表里同病 寒热相同,虚实相反
如:表实寒——里虚寒证、表实热——里虚热证
表里同病 虚实相同,寒热相反
如:表实寒一里实热证、“寒包火”证等
表里同病 寒热相反,虚实相反
如:表实寒-里虚热证
寒热错杂
外寒里热
外寒证见恶寒发热, 头痛, 舌苔薄白而润
里热则可见身热汗多, 渴欲引饮, 心烦口苦, 小便短赤刺痛, 舌红苔黄, 脉洪数或弦数证
外热里寒
外热可见身热不恶寒, 咽痛口渴, 咳嗽痰黄,
里寒则可见口淡不渴, 喜热饮, 小便清长, 大便溏泻, 舌淡苔白润, 脉沉迟
上热下寒
既有口干口苦, 泛酸, 舌质红,
又兼有喜暖喜温, 大便溏薄, 甚至完谷不化, 小便清长
上寒下热
既有清涎自涌或呕吐清水, 口淡,
又兼有大便秘结或黏腻不爽, 小便短赤
寒热错杂
口干口苦, 反酸, 呃逆, 呕吐, 腹痛, 大便溏薄, 如半夏泻心汤证
证的真假
病情的危重阶段,出现与疾病本质相反的“假象”(生理),掩盖病情的真象(病理)
真热假寒(“热极似寒”“阳盛格阴证”)
胸腹灼热,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沉,重按弦滑
四肢冷,恶寒寒战
机理
邪热内盛,阳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外达
真寒假热(“寒极似热”“戴阳证”“虚阳浮越”“阴盛格阳证”)
胸腹无热,口渴不欲饮,咽痛不红肿,下肢冷;小便清长,躁扰不宁但疲乏无力,舌淡,脉浮大或数,按之无力
自觉发热,或脱衣揭被,面红
机理
久病阳气虚极,阴寒逼迫虚阳浮游于上、格越于外
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
默默不语、倦怠乏力、肢体羸瘦,腹满拒按,脉象沉细有力
神情默默——但语时声高息粗
倦怠懒言——但动之觉舒
身体赢瘦——胸腹硬满拒按
脉象沉细——但按之有力
机理
因热结胃肠,大积大聚阻滞经脉,而致气血不能畅达
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
腹胀、二便闭塞不利,腹满喜按,脉虚弱无力
腹部胀满——时有缓解,内无肿块而喜按
呼吸喘促——但气短息弱
二便闭涩——但腹部不甚硬满
机理
因久病脏腑虚衰,气血不足,运化无力而致气机不畅
病案分析
杨某,男,57岁,2009年2月19日就诊。肺痨病史5年,近半年来,经常低热,夜间尤甚,五心烦热,干咳少痰,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盗汗。症见患者形体消瘦,两颧发红,舌光红少津,脉细数。
阴虚内热证
肺痨日久,痨病伤阴,阴不制阳,虚火内生,故低热夜甚,五心烦热、颧红盗汗
阴虚失去滋润作用,故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干咳少痰,形体消瘦
舌光红少津,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齐某,女,29岁,2010年6月22日诊。三周前产后失血过多,而致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心悸,神疲乏力,自汗,气短懒言,手指麻木,乳汁分泌不足。症见病人面色苍白,舌淡,脉细弱无力。
气血两虚证
产后失血多,气随血脱而为本病
血虚不能充养头目、四肢等,故见头晕目眩,手指麻木
心神失养,则心悸失眠多梦
气虚则神疲乏力,自汗懒言
气血为乳计生化之源,气血虚则乳汁分泌不足
面色苍白,舌淡脉细弱无力均为气血两虚之象
病性辨证
六淫辨证
风淫(“外风证”)
轻扬开泄、善行数变、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
发病急、变化快、游走不定
风邪袭表证
恶风、微热、汗出,苔薄白,脉浮
风邪犯肺证
咳嗽、咽喉痒或痛、鼻塞或喷嚏等
风客肌肤证
突发皮肤瘙痒,或见丘疹
风胜行痹证
肢体关节游走疼痛
风水相搏证
突起面睑肢体水肿,迅速波及全身伴咳嗽,咽喉痛
风邪中络证
肌肤麻木不仁、口眼歪斜
风毒育络证
肌肉强真,牙关紧闭抽搐,角弓反张
内风证
又称肝风内动证,是指由于热盛、阳亢、血虚、阴虚等病理变化,出现眩晕欲扑、肢体麻木、振颤、抽搐等类似风性动摇特点为主要表现的一类证候
寒淫
易伤阳气、凝滞收引
恶寒肢冷、冷痛、拘急无汗
伤寒证(外寒证、表寒证、寒邪束表证、太阳表实证、太阳伤寒证等)
恶寒重,或伴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或流清涕,苔白,脉浮紧
中寒证(又称内寒证、里寒证等)
冷痛,肢体厥冷,脏腑症候,排出物清稀色白,舌苔白,脉紧
虚寒证(阳虚证)
是指机体阳气亏虚,温煦、推动、气化无力,以畏寒肢冷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阳虚则寒”
暑淫
炎热升散,耗气伤津,易夹湿邪
热、气虚、夹湿、神昏
发热汗出,神疲气短,心烦,口渴喜饮,尿短黄,肢体困倦、舌红苔黄,脉虚数
或发热,卒然晕倒,汗出不止,气喘,甚至昏迷、惊厥、抽播
或高热,神昏,胸闷,腹痛,呕恶,无汗,气喘等
辨证要点
夏月感受暑热之邪
发热,汗多,口渴心烦,气短疲乏、尿黄等
湿淫
重浊、黏滞、趋下、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病势缠绵,病程迁延、难愈
头昏如裹、嗜睡、身体困重、胸闷脘痞、纳呆、恶心、局部渗液、妇女带下量多、舌苔滑腻
内湿证
过食肥甘酒醪、饮冷,脾失健运,湿浊内生
病位偏于内脏,湿困脾胃,运纳升降失调,以院腹痞胀、恶心呕吐、纳呆、便溏等为主
燥淫
干燥,易伤津液,易伤肺脏
皮肤干裂、口唇鼻咽喉干燥、大便干
燥邪犯肺伤律
干咳少痰、痰黏难咯
凉燥(干+风寒)
恶寒微发热,无汗,头痛,脉浮紧
温燥(干+风热)
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咽喉疼痛,舌干苔薄黄,脉浮数
内燥证
燥淫证与由于血虚、阴亏所导致的机体失于濡润而出现的干燥证候不同
燥淫证
因于外感,属外燥
由于血虚、阴亏所导致的机体失于濡润而出现的干燥证候
因于内伤,属内燥
但两者亦可相互为因、内外合病
热淫
燔灼、急迫、炎上
易伤津、耗气、生风、动血,易致疮疡
热、红、黄、数、血、神、疮
发热、口渴、汗多、大便秘结、舌红绛、脉数有力、神昏、谵语、抽搐、吐血、痈肿疮疡
火淫
燔灼、急迫、炎上
易伤津、耗气、生风、动血,易致疮疡
热、红、黄、数、血、神、疮
发热、口渴、汗多、大便秘结、舌红绛、脉数有力、神昏、谵语、抽搐、吐血、痈肿疮疡
火、热、温邪的性质同类,仅有轻重、缓急等程度之别
“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
火证与热证均是指具有温热性质的证候
内火(热)证
指脏腑功能失常,火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实热(火)证
情志内伤,气郁化火,或过食辛热,或素体阳热亢盛——肝火亢盛、心火亢盛、胃火炽盛
“阳盛则热”
里实热证
虚热证
体内阴液亏虚,阴不制阳,虚热内生
低热、五心倾热、口锅、盗开、脉细数、舌红少津成少苔为主症
“阴虚则热”
一般指阴虚证
情志辩证
喜(气缓)
喜笑不休、思想不集中、脉缓
怒(气上)
烦躁多怒、面红目赤、呕血、脉弦有力
忧(气消)
善悲喜哭、精神萎靡、疲乏少力
恐(气下)
胆怯易惊、二便失禁、滑精阳痿
思(气结)
情志抑郁、忧愁不乐、纳谷不馨、腹胀、胸闷胁胀、善太息
气血津液辨证
气病辩证
气虚
乏力、气短、少气、自汗、虚脉
气陷
体弱而瘦,气虚+坠胀、脏器下垂
气不固
气虚+自汗或二便、经精不固、滑胎
气脱
气息微弱、汗出不止、脉微
气滞
痞闷胀、嗳气矢气、情绪变化、胸胁脘腹胀闷、窜痛
气逆
咳喘(肺)、呕吐、呃逆(胃);眩晕、咳血(肝)
气闭
突然昏厥、二便闭塞、脉实有力
血病辨证
血虚
面睑唇舌指甲颜色淡、脉细
血脱
大出血、面色苍白、舌枯白、脉微或芤
血瘀
固定刺痛、硬肿块、舌紫暗有瘀斑、脉涩
血热
(出血+热)身热夜甚、斑疹出血、烦躁谵语、舌绛脉数
血寒
(血瘀+寒)冷痛拘急、畏寒、唇舌青紫、月经后期、色紫、血块
气血同病
气滞血瘀
胀闷疼痛走窜、刺痛、情志不舒、舌紫暗瘀斑瘀点、脉弦涩
气虚血瘀
少气乏力、刺痛、舌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气血两虚
乏力、自汗、唇甲色淡、脉细无力
气不摄血
慢性出血、神疲无力、少气懒言、脉弱
气随血脱
大出血、冷汗淋漓、气少息微、脉微欲绝
津液类辩证
痰饮水湿
湿(中下)
无明显形质可见,以肢体闷重酸困等为主要表现
水(全身)
质清稀为液态,流动性大,以水肿、少尿为主症
饮(局部)
是较水浊而较痰稀,常停聚于某些腔隙及胃肠,以停聚处的症状为主要表现
痰(上)
质地稠浊而黏,流动性小,多停于肺,但可随气流窜全身,见症复杂,一般有吐痰多的主症
痰
痰多、胸闷、呕恶、体胖、圆滑包块、苔腻、脉滑
饮
胸闷脘痞、呕吐清水、咳吐清稀痰涎、肋间饱满、苔滑
痰饮(饮留胃肠)
脘腹痞胀,呕吐清涎,胃中振水音,肠间水声辘辘
支饮(饮停心肺)
胸闷心悸,气短不能平卧
悬饮(饮停胸胁)
胸胁饱满、胀痛,咳嗽、转侧则痛增,脉弦
溢饮(饮溢四肢)
肢体沉重、酸痛,或浮肿,小便不利
水停
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腹大痞胀、舌淡胖
阳水
眼睑、颜面先肿,迅速遍及全身,皮薄光亮,小便短少,伴咽喉肿痛、咳嗽及表证
阴水
足胫、下肢先肿,渐至全身,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难复,小便短少,兼脾、肾阳虚的表现
津亏
干燥、脉细数无力
病案分析
谢某,男,28岁。于夏季抗洪护堤工作中突然昏倒,发热,汗出不止。经抢救神识已清,但觉口渴,疲乏,尿黄,舌红,脉虚数。
暑热伤津
暑邪闭阻气机,阻虚
姚某,男,35岁。腰脊疼痛,下肢关节强直两年。现觉胸痛,腰脊及下肢关节疼痛,膝踝关节肿胀,曲伸不利,行则依附拐杖。遇寒冷阴雨天气疼痛加剧。腿部肌肉萎缩,乏力神疲,舌淡苔白,脉细滑。
寒湿证 痹证
于某,男,28岁。5天前起胁肋疼痛,右侧尤甚。两目发黄,胸闷呕恶,食欲不振,口苦溲赤,大便干结,舌尖边红,苔黄腻,脉濡数。
肝胆湿热
邓某,男,28岁,形瘦,4月3日就诊,患者于3天前于兰州出差同来,即感口燥咽干,咳嗽,今日咳嗽加重,痰少难咯,咽干唇裂,渴欲饮水,皮肤干,舌红苔薄,脉细数。
阴虚证
赵某,男,30岁,患者于4天前开始发热,伴微恶寒。咳嗽吐稠痰,鼻塞流浊涕,未及治疗。现壮热,口渴,咳嗽加剧,痰稠色黄,气喘息粗,烦躁不安,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痰热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