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2021-08-31 20:27:44 3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最近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所做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1、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旧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
十年文革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至今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三大改造完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文革开始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文革结束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决策
徘徊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侵略与反侵略战争
早期探索
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开天辟地大事变
中国革命新道路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军事侵略
2、政治控制
3、经济掠夺手段
4、文化渗透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900年6月10日,八国联军:俄、英、美、日、德、法、意、奥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
2、经济技术的落后时另一个重要原因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地理大全》
《四洲志》
魏源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
0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0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0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巨额赔款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03、次要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02、洪秀全和金田起义的爆发
1843年建立“拜上帝教”
1844年,洪秀全撰写《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
1847年信徒2000多人
1848年洪秀全撰写《原道觉世训》
1851年1月11日,桂平县金田发动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冬
《天朝田亩制度》
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规定生产与分配
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洪仁玕《资政新篇》
一个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
1856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原因: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腐朽思想滋长,内部矛盾尖锐
1864年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根本原因: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缺乏理性认识
2、洋务运动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首领奕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
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目标“自强”“自富”
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冯桂芬最先做出比较完整的表述,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新政的兴办
最早兴办——军用工业
1、兴办近代企业
江南制作总局
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的第一个规模较大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
金陵机器局
马尾船政局
天津机器局
湖北枪炮厂
2、建立新式海陆军
福建水师
南洋水师
广告水师
北洋水师
清政府海军的主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洋务运动时期
01、翻译学堂——京师同文馆(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广方言馆
02、工艺学堂
03、军事学堂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
1、封建性
2、依赖性
3、腐朽性(清政府的顽固势力)
3、戊戌维新运动
早期维新思想家代表人物:冯桂芬、郑观应
领军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1895年——向皇帝上书:康有为、公车上书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有理》
梁启超——《变法通议》
谭嗣同——《仁学》
严复——《天演论》
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
梁启超——上海《时务报》
严复——天津《国闻报》,湖南《湘报》
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作——张之洞《劝学篇》
1898年9月——戊戌政变,维新运动失败
辛亥革命
爆发的历史条件
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1904年-1905年——日、俄在中国东北战争
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收回利权运动,保路运动
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901年4月,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实行“新政”
1、改革官制
2、改革兵制
3、举办实业
改革学制——1906年废除科举考试—
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立宪”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成立“皇族内阁”
1905年五大臣出国考察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骨干力量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894年11月
孙中山-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歌颂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
邹容《革命军》
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号召人民推翻这个“洋人的朝廷”
1904年
黄兴——华兴会(长沙)
蔡元培——光复会(上海)
1905年
孙中山、黄兴——中国同盟会(东京)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的政党
机关报——《民报》
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学说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三民主义学说
1905年11月
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
民族
民权
民生
内容
民族主义(前提)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推翻满洲贵族统治,推翻作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核心)
“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补充)
“平均地权”
推翻封建土地所有制,“核定地价”,“国民共享”是资本主义土地纲领
意义
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革命派——《民报》
改良派——《新民丛报》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论战的焦点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各地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1911年4月27日
黄兴——广州起义(亦称黄花岗起义),失败,七十二烈士葬于广州红花岗
1911年
四川、湖南、湖北和广东等地爆发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条件
武昌起义与各地响应
1911年10月10日晚
武昌起义第一枪
黎元洪为都督
1912年2月12日
清帝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912年3月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
二、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局限性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遭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三、北洋军阀的统治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北洋军阀的统治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
1912-1928年——北洋军阀政府
袁世凯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政权,开始了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时期
1913年——孙中山,二次革命为了防止——袁世凯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的一次大借款,年息五厘,分47年偿清,以解决政府的国库空虚问题
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
1915年12月25日
蔡锷——护国运动
1917年9月
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是第一次护法运动
1919年10月
改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
1920年至1922年6月
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