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
2021-08-29 23:31:59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医学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雌激素
对生殖系统的作用
促进和维持子宫发育
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和修复
使子宫颈口松弛,宫颈黏液分泌增加、性状变稀薄,有利于精子通过
协同促性腺激素促使卵泡发育
促进输卵管上皮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促进阴道上皮细胞的增生、分化、成熟及角化,使细胞内糖原增加
促进外生殖器发育
对第二特征的作用
促进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
促进其他第二性征发育
代谢作用
促进体内水钠潴留
降低血循环中胆固醇水平
维持和促进骨基质代谢,促进钙、磷的重吸收及其在骨质中沉积
调节作用
通过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孕激素
孕酮是卵巢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主要孕激素
卵泡期排卵不分泌孕酮,排卵前,成熟卵泡分泌少量孕酮;排卵后,卵巢黄体分泌孕酮
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孕酮分泌量达到高峰
月经来潮达最低水平
生理功能
对生殖系统的作用
使增生期子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有利于受精卵着床
可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其对缩宫素的
敏感性从而抑制子宫收缩,有利于受精卵与胎儿在子宫腔内生长发育
使子宫颈口闭合,黏液变粘稠,阻止精子及微生物进入
抑制输卵管节律性收缩;促进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对乳腺作用: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代谢作用:促进体内水与钠的排泄。
调节作用
参与下丘脑、垂体的正负反馈调节
对体温调节中枢有兴奋作用,正常女性在排卵后基础体温可升高0.3-0.5℃。可作为判断是否排卵、排卵日期及黄体功能的指标之一。
雄激素( androgen)
女性雄激素要来自肾上腺,卵巢分泌少量雄激素,主要是睾酮
排卵前血液中雄激素水平升高,可促进非优势卵泡闭锁,并可提高性欲
生理功能
对生殖系统的作用(与性欲有关)
促使阴蒂、阴唇和阴阜的发育
促进阴毛、腋毛的生长;
雄激素过多会对雌激素产生拮抗作用
可减缓子宫及其内膜的生长和增殖
抑制阴道上皮的增生和角化
长期使用雄激素,可出现男性化表现
代谢作用:
促进蛋白合成和肌肉生长,刺激骨髓中红细胞的增生
在性成熟期,促使长骨骨基质生长和钙的沉积性
成熟后可导致骨骺的关闭,使生长停止
可促使肾远曲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并保留钙
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月经
定义:(menstruation)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增值期(5-14日)
雌激素影响
内膜上皮,腺体,间质及血管增值,内膜逐渐生长变厚
内膜增生与修复在月经周期第2-3日开始
相当于卵泡发育至成熟阶段,卵泡期
分泌期(15-28日)
相当于黄体发育,成熟,退化阶段,又称黄体期
月经期(1-4日)
月经血
暗红色,除血液外,尚含有子宫内膜碎片,炎性细胞,宫颈粘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
不易凝固,子宫内膜的大量纤维蛋白溶酶溶解纤维蛋白
经量:20-60ml,超过80ml,过多
具有周期性
月经周期:两次月经第一日的间隔时间
经期:月经持续时间
调节机制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月经周期的调节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三者之间互相调节,互相影响,形成一个完整而协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
下丘脑分泌的调节激素及功能
GnRH主要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缓冲式释放
垂体分泌的调节激素及功能(腺垂体)
促性腺激素
促卵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
糖蛋白激素
共同促进卵泡发育及成熟,促进排卵并形成黄体
催乳素PRL
催乳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
促进乳汁合成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之间的相互调节
黄体萎缩后,雌激素,孕激素降至最低,对下丘脑,垂体抑制解除
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GnRH,通过门静脉系统进入垂体前叶
垂体分泌并释放FSH
促进卵泡发育成熟
分泌雌激素,子宫内膜发生增值期变化
雌激素增高,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增强,抑制下丘脑分泌激素,FSH也减少
随卵泡发育,对下丘脑和垂体禅僧正反馈,形成FSH和LH高峰,促进成熟卵泡排卵
雌激素排卵前达第一个高峰
排卵后,FSH和LH水平急剧下降,黄体逐渐发育成熟
分泌孕激素和少量雌二醇,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
排卵后第7-8日孕激素水平达高峰,雌激素达又一高峰
雌孕激素共同反馈使FSH和LH分泌减少,黄体萎缩,雌孕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功能层发生脱落而出现月经来潮
黄体萎缩后,雌激素,孕激素降至最低,对下丘脑,垂体抑制解除,开始下一个月经周期
生殖器官的周期变化
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概念
胎产式
定义
判定
胎先露
定义
判定
胎方位
定义
判定
妊娠期营养、运动、保健管理及分娩的准备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概念
临产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
评估分娩期妇女的焦虑与疼痛情况并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
运用护理程序对分娩各期妇女进行护理评估、提出主要护理诊断/问题、制订护理计划并进行结果评价
产褥期管理
概念
产褥期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运用所学知识指导正确母乳喂养
高危妊娠管理
高危妊娠定义、高危妊娠的处理原则和护理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女性骨盆(女性正常骨盆)52%-58.9%
入口呈横椭圆形,骨盆腔浅,结构薄且平滑
入口横径较前后径稍长,耻骨弓较宽
坐骨棘间径≥10cm,有利于胎儿娩出
扁平型骨盆
入口平面横径大于前后径,呈扁椭圆形
耻骨弓宽,骶骨失去正常弯度,变直向后翘或呈深弧度
妇女中较常见,占23.2%-29%
类人猿型
入口平面呈纵椭圆形
骨盆入口,中骨盆和骨盆出口的横径均较短,前后径稍长
与分娩有关的解剖学特点
骨盆的分界
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限
骨盆分为真骨盆和假骨盆
分界线以上部分为假骨盆,又称大骨盆
假骨盆与产道无直接关系
但某些经线可了解真骨盆大小
分界线以下部分为真骨盆,又称小骨盆
真骨盆是胎儿娩出的骨产道
可分为骨盆入口平面,骨盆腔及骨盆出口3个部分
骨盆腔为一前臂短,后臂长的弯曲管道
前臂是耻骨联合,两侧壁为坐骨,坐骨棘与骶棘韧带,后壁是骶骨和尾骨。
骨盆的标记(2块髋骨,1块骶骨,1块尾骨组成)
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融合而成
坐骨后缘中点的突起称为坐骨棘,位于真骨盆腔中部,是分娩过程中衡量胎先露下降程度的 重要标志,肛门指检和阴道内诊可触及
耻骨两降支前部相连构成耻骨弓,角度正常90-100,角度大小影响骨盆的出口
骶骨5-6块骶椎融合而成,形似三角,其上缘向前突出,称为骶岬,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重要标志之一,产科骨盆内测量对角径的指示点
尾骨由4-5块尾椎组成
妇女一生中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胎儿期(fetal period)
定义: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末次月经算起为280日)
性染色体在性发育中起决定作用
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
定义:指出生后4周内
儿童期(childhood)
定义:出生4周至12岁左右
生殖器官发育仍不成熟,儿童体格生长发育较快
8岁前,下丘脑抑制,后期解除;不成熟也不排卵,乳房和内生殖器开始发育增大,脂肪分布出现女性特征
青春期(adolescence or puberty)
定义:由儿童期向性成熟期过渡的一段快速生长时期,女性内分泌,生殖,体格,心理等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
WHO提出10-19岁,发动时间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地理环境,个人体质
生理特点
第一特征变化(已具备生育能力)
卵巢增大,皮质内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使卵巢表面稍呈凹凸不平,卵泡开始发育和分泌雌激素
阴阜隆起,大小阴唇变肥厚并有色素沉着
阴道长度及宽度增加,阴道粘膜变厚并出现皱襞
子宫大,宫体:宫颈比=2:1
输卵管变粗,弯曲度减小
粘膜出现许多皱襞与纤毛
第二特征变化
除生殖器外,其他女性特有的特性
乳房发育是女性第二特性的最初特征
声调变高,骨盆宽大,胸和肩部皮下脂肪增多
生长加速(月经初潮后生长缓慢)
月经初潮(menarche)
第一次月经来潮,~,青春期重要标志
月经来潮表明卵巢产生的雌激素已经达到一定水平,能引起子宫内膜变化而产生月经
性成熟期(sexual maturity)
定义:卵巢功能成熟并有周期性性激素分泌及排卵的时期,从18岁开始
这一时期,生殖器官及乳房在性激素作用下发生周期性变化,女性生育能力最旺盛的时期,亦称生育期
绝经过渡期(menopausal transition period)
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最后一次月经的时期
绝经(menopause):卵巢内卵泡自然消耗,对垂体促性腺激素丧失反应,导致卵巢功能衰竭,月经永久性停止
绝经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 MPS):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雌激素水平降低,容易出现潮热,出汗,失眠,抑郁或烦躁等。
绝经后期(postmenopausal period)
定义:绝经后的生命时期
60岁以后,卵巢功能完全衰退,生殖器官进一步萎缩退化,雌激素水平低落,不能维持女性第二特征
容易感染而发生老年性阴道炎
骨质代谢异常引起骨质疏松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