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温病学
2021-08-29 23:39:25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医学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温热类疾病辨证✔✔✔
卫分证✔✔✔
风热犯卫
卫分证+咳嗽咽痛口渴等。
辛凉解表,宣肺泄热
热重咳嗽轻用银翘散;咳嗽重热轻用桑菊饮
燥热犯卫
卫分证+咽干口燥咳嗽无痰或痰少而黏。
疏风润燥,辛凉甘润,清透肺卫。
桑杏汤。
气分证✔✔✔
1燥干清窍
目赤肿痛、牙龈肿痛、流血、咽痛、耳鸣、鼻干等。
清泄上焦燥热
翘荷汤(连翘薄荷甘草桔梗绿豆皮栀子皮)。
2热灼胸膈
胸膈灼热如焚,心火(心烦懊恼、口苦咽干、口舌生疮)+胃热(牙痛、牙龈疼痛流血,口臭)+肠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清泄膈热
凉膈散/栀子豉汤
3邪热雍肺
气分证+喘、咳
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麻杏石甘汤
4燥热伤肺
气分证(发热、口渴、苔黄、脉数)+咳嗽无痰或少痰+口干鼻干咽燥
清肺润燥
清燥救肺汤
5肺热发疹(气分肺热波及营分)
发热、咳嗽+发疹
清泻肺热,凉营透疹
银翘散去豆豉,加生地,倍玄参,+丹青(丹皮大青叶)。
6肺热腑实
气分证+咳嗽咳喘咳痰+便秘
通腑泄热,宣肺止咳
宣白承气汤(石膏杏仁瓜蒌大黄)
7肺胃热盛
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
清热保津
白虎汤
《温病条辨》第九条说:“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8痰热结胸
气分证+咳嗽咳喘痰多,胸脘痞满,按之疼痛,饮水则呕
清热化痰开结
小陷胸加枳实汤
9热郁少阳
发热、口苦咽干,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苦寒清热,透邪养阴。
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
10热结肠腑
热、秘,腹胀满疼痛,苔黄老燥裂。
通腑软坚泄热
调胃承气汤
若兼有津亏液少,即口干咽燥,苔灰黑而燥,宜增液通下,用增液承气汤(大黄芒硝生地玄参麦冬);
若兼有气虚液少,即咽干口燥,乏力气短,宜攻补兼施,益气润肠通腑,用新加黄龙汤(大黄芒硝+生地玄参麦冬+当归人参+海参姜汁+甘草);
若兼有小肠热盛,即小便短赤不利,宜通腑泄热,兼清小肠火,用导赤承气汤(大黄芒硝+黄连黄柏赤芍生地)。
11 肠热下利
气分证+下利臭秽,肛门灼热
清热止利
葛根芩连汤
营分证✔✔✔
热灼营阴
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红绛,可有斑疹隐隐,口干而不甚渴等。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清营汤
热入心包
高热、神昏、谵语,舌鲜绛无苔,四肢厥冷,脉细数。
清心开窍,凉营解毒
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
安宫牛黄丸擅长清热解毒;紫雪丹擅长息风止痉;至宝丹擅长豁痰开窍。
热盛动风
高热+动风之象(肢体抽动,角弓反张,双目上视等)
清热凉肝,息风止痉
羚角钩藤汤
热入心包,兼有腑实
高热神昏瞻语,舌绛苔黄燥,大便秘结不通,腹痛,脉沉实。
清心开窍,通腑泄热
牛黄承气汤(安宫牛黄丸化,调服生大黄末)
血分证✔✔✔
热盛迫血
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深红绛,多部位出血,+斑疹隐隐,神昏癫狂,脉细数。
凉血散血逐瘀
犀角地黄汤(犀角生地丹皮白芍)
热与血结
少腹胀满硬痛,大便色黑易下,小便自利,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舌质紫暗有瘀斑,神智如狂,脉细涩。
“少腹坚满,小便自利。夜热昼凉,大便闭,脉沉实者,蓄血也,桃仁承气汤主之,甚则抵当汤。”→胃肠蓄血
《温病条辨》桃仁承气汤始见于《温疫论》上焦蓄血篇,后到清代由吴鞠通形成条文,得到广泛应用。该方由桃仁、大黄、芒硝、丹皮、芍药、当归组成。六味相配,共奏攻下泻热、凉血逐瘀之效,适用于温邪久羁,入于下焦,与血相结而见“小便自利,大便黑而易”的胃肠蓄血证。吴鞠通取方名为桃仁承气汤者,非合时俗,正是为了区别于《伤寒论》桃核承气汤之治疗寒邪化热,与瘀血结于下焦的膀胱蓄血轻证。该方在临床中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细菌性痢疾、阴道血肿、宫外孕等属瘀热内结者,每获较好效果。
桃核承气汤为下焦蓄血(与膀胱一点关系都没有),瘀重热轻;桃仁承气汤偏于胃肠淤血,瘀轻热重或瘀热并重;二者都有小便自利(小便自利为下焦蓄血,小便不利为太阳蓄水(气分,五苓散证),但不可以小便是否利判断是气分还是血分,有时候热结于血分,小便也可表现为不利),大便色黑易下。
伤寒之方偏温,温病之方偏凉。
逐瘀通经
桃仁承气汤(当归芍药丹皮、大黄芒硝) 桃仁承气归芍丹,大黄芒硝五物攀。
气营(血)两燔✔✔✔
壮热,口渴→气
心烦、谵语、斑疹隐隐、神昏、癫狂→营
多部位出血→血
+舌(深)红绛苔黄燥,脉洪、弦、滑
气营两燔
清热解毒,清营凉血救阴
加减玉女煎
玉女煎去熟地、牛膝,加生地玄参
石母麦地玄
气血两燔
清热解毒,清营凉血救阴
重症:清瘟败毒饮(白虎汤去粳米→气+黄连解毒汤去黄柏→热+犀角地黄汤→血)
轻症:化斑汤(白虎汤加生地玄参)
后期辨治✔✔✔
胃热阴伤
低热,口渴,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纳呆,舌红而干,脉虚细数。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竹叶石膏汤(竹、石、半、麦、人、甘、粳)
余热未尽,肺胃阴伤
低热口渴,咳嗽痰少而黏,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纳呆,舌红而干,脉虚细数。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沙参麦冬汤:沙、麦、玉、粉、甘、扁、叶
五汁饮
益胃汤:玉、地、麦、沙、糖
阴虚火炽
发热,心烦、不眠,口干咽燥,舌红苔黄或黑,脉细数
泻火育阴
黄连阿胶汤
暑伤心肾
暑温后期,心热烦躁,消渴不已,肢体麻木,苔黄黑,脉细。
清心泻火,滋养肾水
连梅汤(阿、连、麦、生、梅)
邪留陰分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身体消瘦,口干咽燥。
滋阴透热
青蒿鳖甲汤
真阴耗损
肾阴虚+阴虚
滋养肾阴
加减复脉汤(炙甘草汤-参姜桂枣酒,+生白芍)
虚风内动
滋养肝肾,息风止痉
三甲复脉汤(即加减复脉汤+牡蛎龟板鳖甲)
大定风珠
三甲复脉汤适用于虚多邪少;大定风珠适用于纯虚无邪。
龟板偏于滋阴,鳖甲偏于潜阳。
湿热类疾病辩证✔✔✔
湿热类疾病治法禁忌✔
禁辛温发汗。发热,身热不扬,非寒邪束表导致,而是湿扼卫气导致,若辛温发汗,则湿热上蒙清窍,恐神昏耳聋;
禁苦寒攻下。脘痞呕恶,纳呆腹胀非食滞伤中导致,而是湿热困阻所致。若苦寒攻下,恐洞泻不止;
禁滋腻养阴。身热不扬、午后低热非阴虚所致,若滋腻养阴,恐病深不解。
卫分✔
湿扼卫气✔✔
热(发热、身热不扬)、重(头身困重)、闷(胸闷、脘腹胀闷)、呆(纳呆、神呆)、腻(苔白腻或黄腻)、濡(脉濡缓)。
芳香辛散,宣表化湿。
三仁汤
藿朴夏苓汤
藿朴夏苓+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吴鞠通治水三药)+猪苓、泽泻豆豉
藿朴夏苓利水作用强,三仁汤清热作用强。
气分✔
了解:湿热闭阻中上焦
突然胸闷,不省人事,瞀乱大叫痛。 客仵、撞客、痧症。
薛氏辛通开闭方
槟榔、草果、皂荚子(化浊力强)、菖蒲、芫荽、六一散(滑石甘草)
了解:湿入肺络
热重闷呆腻濡+咳嗽痰多甚至喘促。
千金苇茎汤(芦根、桃仁、薏苡仁、瓜瓣)+滑石、甘草
痰多可加二陈汤,热重可加鱼腥草、黄芩、牛蒡子、桑白皮以清热。
湿热闭阻膜原✔
热(寒热往来)、重、闷、呆、腻(苔白厚腻如积粉)、脉缓。
宣达膜原湿浊。
达原饮。
槟榔、厚朴、草果(这三味药化湿浊力强,直达膜原)、黄芩、甘草、知母、白芍。
雷氏宣透膜原法。
槟榔、厚朴、草果、黄芩、甘草、藿香叶、半夏、生姜。
湿重于热,困阻中焦✔
重、闷、呆、腻、濡,热象并不明显。
宣化利湿,畅达中焦。
雷氏芳香化浊法合三仁汤。
藿香、佩兰、(芳香化湿)、陈皮、半夏、厚朴(燥湿)、大腹皮(利湿通肠)、荷叶(升降气机)。
湿浊困阻肠道✔
热、重、闷、呆、腻、濡+大便不通,神志不清。
清化湿浊,宣通气机。
宣清导浊汤
砂(蚕砂)、石(寒水石)、造(皂荚子)、二岭(猪苓、茯苓)。
湿热并重,困阻中焦✔
热(发热)、渴(口渴)、呕(呕吐)、痦(pei)、便溏、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重、闷、呆。
辛开苦降,燥湿泄热。
王氏连朴饮
王氏连朴用豆豉,菖蒲半夏芦根栀。
湿热蕴毒✔
发热、口渴、小便短赤+毒(身目尽黄、咽喉肿痛)(毒有雍滞不通的表现,因此临床上不可轻易清热解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利湿解毒。
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湿热时疫是效方。
湿热酿痰,蒙蔽清窍✔
身热不退,昼轻夜重,神智昏蒙(呼之能应,醒则神呆,语言正确,与谵语相鉴别),时清时昧(昧则昏乱谵语),舌红苔浊腻,脉濡数。
清热利湿化浊,豁痰开窍
菖蒲郁金汤送服苏合香丸或至宝丹。
菖蒲郁金治痰蒙,栀(栀子)翘(连翘)丹(丹皮)竹(竹沥)(竹叶)玉(玉枢丹)心(灯心草)通(木通)。
菖蒲郁金汤擅长治疗头沉重、头昏,记忆力下降等。
至宝丹长于化痰浊,豁痰开窍;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紫雪长于息风止痉。
湿热闭阻经络✔
发热、寒战、关节疼痛(重痛、烦痛、肿痛)、重、闷、呆、腻(舌红苔腻,身目微黄)(脾色必黄)、脉濡。
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宣痹汤。
栀翘杏滑薏己夏,赤小豆皮晚蚕砂。痛甚再加皮(海桐皮)姜黄(片姜黄)。
姜黄为温性,破血行气;郁金为凉性,活血行气。姜黄辛苦温而色黄,故入脾治腹胀,片子姜黄兼治臂痛,是为脾家血中之气药。
海桐皮 苦,平。入血分,行经络,达病所。去风湿,杀诸虫。
热重于湿,困阻中焦✔
发热、口渴、汗出,脉洪大(四大证)+湿(重、闷、呆、腻、濡)。
清泄胃热,兼燥脾湿。
白虎加苍术汤。
润燥并用:如半夏+麦冬,半夏+玄参,临床上也是常用的。如慢性咽炎患者,咽干,仍觉咽部粘滞不爽。
白虎汤+薄荷→热
+桂枝→寒,心下有气上冲,关节疼痛。
+人参→阴少
+苍术→湿
暑湿弥漫三焦✔
发热、口渴、面赤、+重、闷、呆、腻、濡+耳聋,小便短赤,大便溏臭。
清暑化湿,宣通三焦
三石汤。→病在三焦
三石(石膏、寒水石、滑石)+银杏通(金银花、杏仁、通草)+茹金(竹茹、金汁)。
暑湿积滞,郁结肠道✔
身热稽留,胸脘灼热,+恶心呕吐,大便黏腻不爽,色黄如酱,臭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导滞通下,清热化湿。
枳实导滞汤。→轻法频下代表方
枳实导滞生军(大黄)朴(厚朴),楂曲槟连(黄连)紫草翘,甘草木通成一剂。
湿热郁阻少阳✔
热(寒热往来,热重或寒热并重,昼轻夜重,天明汗出稍减,但胸腹仍然灼热,口渴心烦)、重、闷、呆、腻、脉弦数。
蒿芩清胆汤
后期辨治
暑湿未尽,蒙扰清阳
低热,头昏目眩,苔薄腻
清络饮
温毒类疾病✔✔✔
毒壅肺胃→大头瘟
普济消毒饮
温疫类温病✔✔✔
卫气同病
表寒+里热
增损双解散
含有升降散:大黄、姜黄、蝉蜕、僵蚕
升降散是临床上治疗郁热非常好用的一个方子。
四时温病
风温
感受风热邪气导致的温病,称为风温。(冬温)
春温
是由伏寒化温导致的一类热病。初期即见里热证候,如壮热、口渴、苔黄、烦躁、脉数等,甚至斑疹隐隐,谵语癫狂惊厥等。
治疗原则:以清泻里热为主,并注意透邪外出,兼以顾护阴液。
大抵对应温热类气分证、营血分证。
暑温
即感受暑热邪气导致的一类温病,发于暑季。初期即见阳明气分证,即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脉数,易伤津耗气,易夹寒夹湿,易闭窍动风。
清暑泻热为主要治疗原则。
名词解释:见重点
秋燥
指感受燥热病邪导致的急性外感热病。
治疗原则为润燥祛邪。
俞根初: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湿温:指感受湿热病邪导致的外感热病。以热、重、闷、呆、腻、濡为主要表现。祛湿清热为主要原则。
伏暑
指夏季感受暑湿、暑热病邪并伏于体内,待秋冬季节发病,初起即见暑湿暑热里证的一种伏邪温病。
总得治疗原则以清里热为主,兼以宣表、化湿、导滞、养阴、祛瘀、开窍等。
大头瘟:指感受风热时毒邪气引起的,以头面焮赤肿大为特征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温病的概念与特点、分类✔✔✔✔
概念:温病是指感受温邪导致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临床急性外感疾病,具有热势较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
特点
致病因素的特异性,为温邪。
温邪是指自然界中具有温热性质的邪气,既包括①从热而化之六淫,也包括②伏寒化温之病邪,还包括③疠气,温毒等。
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传染性:天受,传染
流行性
季节性:
春天,风热,春温
夏天,暑热,暑温
秋天,燥热,秋燥
长夏,湿热,湿温
地域性
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卫-气-营-血
临床上具有较多共同的表现
急、猛、快、多
热象较明显
易化燥伤阴
变证百出
分类
按照发病的特点分,分为新感与伏邪发病。
按照病情的性质,分为温热与湿热。
温病的病因及其特点✔✔✔✔
风热-风温/冬温 5
先犯上焦肺卫
易化燥伤阴
传变迅速,易逆传心包
易发斑出疹
易动风
暑热-暑温 4
直入阳明气分,不见卫分证
易伤津耗气
易夹寒夹湿
易闭窍动风
燥热-秋燥 3
易犯肺卫
易伤津,其程度较风热为重
预后较好
湿热-湿温 7
发病的隐袭性
致病的矛盾性:不渴,大便不干反溏,身热不扬
病程的缠绵性
致病的黏腻性
病机的下行性
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
伏寒化温-春温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区别于风热导致的风温
疫疠邪气
疠气是六淫邪气之外的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致病因素。
时毒-温毒
非时之风
大头瘟
烂喉痧
温病的辨证✔✔✔✔
卫气营血
卫分证
辨证要点:发热,微恶寒,舌尖边红,苔薄白,脉浮数。
可有口渴,咳嗽,咽痛,头痛等。
病机:温邪初犯,肺卫失宣。
气分证
辨证要点:壮热,不恶寒,苔黄,口渴,脉数。
可有喜冷饮,汗多,尿赤,舌红等。
基本病机为:里热蒸迫,热盛津伤。
营分证
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红绛。
可有斑疹隐隐,脉细数,口干而不甚渴。
病机:营热阴伤,扰神窜络。
血分证
辨证要点:营分证(身心谵红)+出血(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斑疹)。
可有癫狂神昏等。
病机:热盛迫血,热瘀互结,扰乱心神,脏腑受损。
三焦辨证✔✔
上焦
肺
温热类
温邪犯肺:卫分证+咳嗽、咳痰
邪热雍肺:气分证+咳嗽咳喘咳痰
湿热类
湿热壅肺:热、重、闷、呆、腻、濡+咳喘、痰多黏腻
心包
温热类
热入心包:身、心、谵、红+神昏,脉细数
湿热类
湿热闭阻心包:神识昏蒙+热、重、闷、呆、腻、濡
中焦
太阴脾
湿热中阻,运化失司:热、重、闷、呆、腻、濡
阳明
足阳明胃
气分热盛: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
手阳明大肠
阳明腑实
热、秘、苔黄黑燥,脉沉实
湿热阻滞大肠
热、痛、便溏、苔黄腻
下焦
肾阴亏耗
手足心热于手足背,舌红绛干枯而痿,脉虚+阴虚: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口干咽燥。
虚风内动
手指蠕动、瘛疭,舌红干枯而痿,脉虚。+阴虚
温病的诊法✔✔✔
问诊✔✔✔
发热✔
恶寒发热:温邪初犯,肺卫失宣
寒热往来
邪郁少阳
湿热秽浊闭阻膜原
邪留三焦,气化失司
壮热不恶寒
阳明热盛,里热蒸迫
日晡潮热
热结于肠腑
湿热类疾病,湿温病,如黄疸等。
身热不扬
湿热类疾病,湿困阻热,热不外达
低热
多见于温病后期阴虚,但要根据舌脉来辨别,是阴虚还是湿热。
身热夜甚
热入营分甚至血分,营血分阴伤
夜热早凉
温病后期,邪留陰分
汗出✔
无汗:温邪初犯或后期营血分阴伤
时有汗出:湿热类疾病
大汗:阳明气分热盛
战汗:患者壮热数日,突然出现全身战栗,热势升高,肢冷脉伏,为战汗。战汗为正邪交争剧烈,正气鼓邪外出之象。若战汗后脉静身凉,说明病情向俞,若战汗后,身热不退,脉疾神昏,则说明正不胜邪,病情危重。
口渴✔
口渴欲饮:口微渴为温邪初犯,肺卫失宣;大渴为阳明气分热盛;口干而渴为后期营血分阴伤。
口渴不欲饮:
多见于湿热类疾病。
口干而不甚渴多见于营血分热,热蒸腾津液上承,故不甚渴,但营分阴伤,则口干。
但欲漱水不欲咽为淤血
口苦而渴:少阳
大便✔
下利
下利臭秽,身热而渴,肛门灼热→肠热下利。
下利粘滞不爽,大便色如败”酱,胸腹灼热,脘痞呕恶→湿热下迫肠道
下利清水,色纯青,臭秽→热结旁流
便秘
热、秘、苔黄黑燥,脉沉实→阳明腑实
大便不通,但无腹痛腹满,舌红口干→水枯舟停
大便胶结不畅→湿热
神智异常
神智昏蒙
神志不清,时清时寐,呼之能应,醒则神呆,时有谵语。→湿热酿痰,蒙蔽清窍→菖蒲郁金汤
痉
实风内动
虚风内动
望诊✔✔
望齿
光燥如石→热盛而胃阴伤
燥如枯骨→肾阴耗竭,预后不良
望牙龈
牙龈出血、疼痛、出血量多,伴口臭→胃热炽盛,实证。
牙龈出血量少色淡,不疼痛→肾火上炎,预后不良。
望舌
卫气分看舌苔
白苔
薄
润→正常舌苔
燥
薄而欠润
温邪初期
薄而干
外邪未解,肺津已伤
厚
润
白厚腻:湿热类疾病,湿重于热,湿温病,湿热博结于气分。
苔白厚,舌红绛:湿扼热伏
白厚腻如积粉,舌紫绛:湿热秽浊闭阻膜原
白霉苔:胃气衰败
燥
白厚而干:脾湿未除,胃津已伤
白砂苔:邪热迅速化燥入胃,津液大伤
白苔如碱状:胃有宿滞,秽浊郁伏
白黄相间苔
薄
邪入气分但表邪未解
厚
湿开始化热→热的程度不同,白而厚虽提示湿热,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湿扼热伏,湿重于热。
黄苔
薄
润
邪气初入气分,津液未伤
燥
邪气热势较盛,津液已伤
厚
润
苔黄厚腻:湿热内蕴,较白厚为甚
燥
苔黄燥:气分热盛,津液已伤
苔黄老燥裂:阳明腑实
灰黑苔 灰黑苔之润燥提示痰湿的有无。/灰黑苔都是厚苔
润
灰腻苔:温病挟痰湿
灰滑苔:满舌遍布灰苔→温病后期,阳虚生痰湿
燥
灰燥苔:阳明腑实,津液大伤
灰黑燥苔,干燥起刺,舍绛→肾阴耗竭
营血分看舌质
红舌
舌红而舌尖起刺:邪气初入营分,心火炽盛
舌红而干燥裂纹:心营热毒炽盛
舌红,看之光鲜,扪之干燥:后期肺胃阴伤,津气未复
舌淡红而干:温病后期,气津未复。
绛舌
舌绛而光鲜:热入心包
舌绛而干:营分阴伤
舌绛光滑无苔,镜面舌:胃津已亡
舌绛干枯而痿:肾阴耗竭
舌绛兼黄苔:气营同病,邪入营分,气分未解
舌绛兼腻苔:营分有热兼有痰湿
紫舌
杨梅舌:血分热毒极盛
猪肝舌:肝肾之阴耗竭
猩红热:早期草莓舌、中期杨梅舌、后期覆盆子舌。
辨斑疹
成因:疹为太阴风热,斑为阳明热毒。
鉴别:成因不同;一个突出皮面,一个不突出;一个压之褪色,一个不褪色;一个范围大(斑),一个范围小。一个病位浅,一个病位深。
颜色:红轻,紫重,黑危。
形态
松浮色鲜,洒于皮面→预后好
紧束有根,似从皮中钻出,如矢贯的→预后差
疏密:稀疏为预后好,稠密为预后差。
辨白广涪(pei):水晶醅预后好,津液正气俱盛。枯醅预后差。
温病的治法✔✔✔✔
治疗原则✔
三焦治则: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卫气营血治则:见原文
疏卫解表法✔✔
疏风清热-风热初袭,肺卫失宣-银翘散、桑菊饮
透表清暑化湿-外感寒邪,内伤暑湿-新加香薷饮
宣表化湿-湿热初犯,郁于肌表-藿朴夏苓汤
疏风润燥-风燥初袭,肺卫失宣-桑杏汤
清气泄热法✔✔
轻清宣气→邪热初入,郁于胸膈→栀子豉汤
辛寒清气→阳明气分热盛→白虎汤
清热泻火→热郁于里,久而化火→黄连解毒汤、黄芩汤
清热祛湿法✔✔
宣气化湿→湿温初起,湿中蕴热,阻遏表里气机→三仁汤
燥湿泄热→湿热并重,郁于中焦→王氏连朴饮
分利湿邪→湿热阻于下焦,膀胱气化失司→茯苓皮饮
通下逐邪法✔✔
通腑泄热-阳明腑实-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导滞通便-湿热与积滞交结于肠腑-枳实导滞汤
增液通下-阳明腑实,热盛津伤-增液承气汤
通瘀破结-淤血与燥实结于下焦-桃仁承气汤
吴鞠通五承气汤
宣白承气汤:石膏、杏仁、瓜蒌、大黄
增液承气汤:生地、玄参、麦冬、芒硝、大黄
新加黄龙汤:调胃承气汤+当归、人参+海参、姜汁(宣通气机,宣达卫气,卫阳-)+增液汤
导赤承气汤:大黄、芒硝、黄连、黄柏、赤芍、生地(连柏赤地)
牛黄承气汤:安宫牛黄丸,化开,调生大黄末
桃仁承气汤:当归 白芍 丹皮 大黄 芒硝
清营凉血法
清营泻热-邪入营分,热炽阴伤-清营汤
凉血散血-热入血分,热迫血行,热瘀互结-犀角地黄汤
气血(营)两清-气血(营)两燔-化斑汤、加减玉女煎、清瘟败毒饮
透热转气法是指温邪初入营分时,可用芳香透达,轻清透泄之药促使营份热邪透出气分而解,代表方剂:清营汤。方中银花、连翘、竹叶所起的作用即为透热转气。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