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2021-09-04 15:07:29 44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主要探讨了中国在近代历史中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在封建社会的瓦解和西方列强的侵略下,开始寻求国家的振兴之路。他们尝试学习西方的科技、制度和文化,进行自我变革,以期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困境。然而,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制约,这些探索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尽管如此,这些早期的探索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1.1851年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
2.1853《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
3.洪仁轩 《资政新篇》 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1864年天京被湘军攻破
4.天京事变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4有利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1.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1.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的阶级的领导
2.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3.笼统地把西方人视为“洋兄弟”
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的风暴起落
时间:19世纪60年代,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1.首先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近代军用工业着手
2.同时,也是为了加强海防,边防,抵御外国侵略
目的
首领:弈诉
指导思想:冯桂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办事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洋务派的形成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1.兴办近代企业(军工业为主)
主力北洋水师
2.建立新式海陆军
京师同文馆
3.创办新式学堂
2.洋务事业(19世纪60到90年代)
1.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3.传播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3.历史意义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4.顽固派的阻扰
4.失败原因(三性一阻扰)
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新学伪经考》
《日本变政考》
《孔子改制考》
《人类公理》
康有为(三考一理)
《变法通义》
《时务报》
梁启超
《仁学》
谭嗣同
《天演论》
《国闻报》
严复
宣传活动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维新派
张之洞《劝学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守旧派
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新旧论战
戊戌政变
百日维新
维新活动
爱国救亡运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思想启蒙运动
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历史意义
1.主要原因: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守旧势力的反对
政治:不敢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经济:不敢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
文化:不敢否定封建专制主义文化,托古改制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脱离人民群众
2.自身原因
失败原因
首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软弱:戊戌维新以失败告终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
改革不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革命行:要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
深刻教训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起探索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