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科二 教育知识与能力
2022-07-14 11:43:12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教资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思维导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教育”一词的由来:《孟子·尽心上》
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
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
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外框
广义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包括
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
狭义
教育的定义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者(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教育对象、学习主体)
教育影响(中介和桥梁)
二、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有意思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
口诀:人在教育在
永恒性
子主题
阶级性
时代性
口诀:古今不同
历史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推动作用。
概念
一方面受社会制约,一方面反作用于社会,具有能动性
受其他社会形态的影响
口诀:古今相同
历史的继承性
span style=\
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表现
相对独立性
科学知识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生产性
民族文化等
民族性
培养人才的周期较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长期性
社会属性
三、教育的属性
促进个体社会化
促进个体个性化
促进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培养人
个体功能(本体)
经济功能
政治功能
文化功能
生态功能
社会变迁功能
人才在不同区域或社会层次、职业岗位间流动
社会流动功能
社会功能(派生)---推动和促进
按作用对象分
正向功能(好)
负向功能(坏)
按性质分
显性功能(计划内)
隐性功能(计划外)
按呈现形式分
五、教育的基本功能
最古老的,中国代表人物朱熹
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
1.神话起源论
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的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认为动物界存在教育活动
法 利托尔诺
英 沛西·能
美 桑代克
代表人物
2.生物起源论
口诀:本能生利息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美教育学家 孟禄
3.心理起源论
口诀:心理仿孟禄
教育学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米丁斯基、凯洛夫
4.劳动起源论
口诀:米凯爱劳动
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
中国叶澜《教育原理》
5.交往起源论
六、教育的起源
错误。都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
劳动(最根本条件)
语言的形成是另一个必要条件
教育产生的条件
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
没有阶级性
教育水平低下,内容简单,方法单一,手段原始
原始教育的特征
特点口决:简单劳动无阶级
原始社会
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夏朝
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庠
庠、序、校
夏
有文字记载同时又有考古出土的实物证实的学校出现在商代
商
国学、乡学
形成了“学在官府”“政教一体”“官师合一”的官学体系
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西周
稷下学宫(战国)
官学衰微、私学兴起(春秋)、私学繁荣(战国)
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直接促成了百家争鸣的社会盛况
春秋战国
太学是当时最高教育机构
地方官学的发展始于“文翁兴学”
鸿都门学是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
太学、郡国学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两汉
国子监、六学
隋朝建立了科举制度
隋唐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五经”
国学是程朱理学
宋
废除科举制(1905年)
清
中国
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
宫廷学校
招收贵族和官员弟子
以吏为师,以法为核
职官(书吏)学校
培养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
文士学校
最初级的
古埃及
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方法灵活
雅典教育
崇文、强调理性
培养军人和武士
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
斯巴达教育
尚武、军事主义教育
古希腊
国外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奴隶社会
培养教士和僧侣
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
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教育内容:七艺
教会教育
培养封建骑士
教育内容:骑士七技
骑士教育
中世纪的欧洲(14-17C)
封建社会
古代社会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涉,公立教育崛起
德国最早实施义务教育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教育世俗化(摆脱宗教)
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近代
法 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
教育的终身化
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
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
教育结果的均等
师生关系民主化
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民主化
追求教育自由化
教育的民主化
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
教育的多元化
科学技术(如网络教学技术等)
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教师队伍现代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0世纪以后的教育新特征
现代
口诀:全民多现身
近现代社会
七、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
学校产生
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阶级性、等级性、宗教性
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君子忧道不忧贫“反映了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特征
口诀:劳教分离有阶级
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教育学的概念
有教无类
学而优则仕
“仁”—品德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行并重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启发诱导
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因材施教
《诗》《书》《礼》《易》《乐》《春秋》
教育内容
《论语》教育思想
教育的目的:培养君子及政治家
孔子
中国古代及世界上最早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门论著,成文于战国末期,孟子弟子乐正克整理所著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教育的功能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豫时孙摩
表明了教育的关键期
表明了教育要符合人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启发式教学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长善救失
与长善救失的德育原则一致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学不躐等
与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一致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
教育思想
《学记》
西方最早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人
又称为产婆术
问答法(找茬式)
讽刺
助产术
归纳
定义
四步走
苏格拉底
代表作《理想国》
重视早期教育,”寓学习于游戏“最早的提倡者
柏拉图
被称为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代表作《政治学》--把教育分为体育、德育和智育。体育是基础,智育是最终目的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最早提出了自由教育(文雅教育)
亚里士多德
师徒三人把思想散
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著作。
《论演说家的教育/培育》《雄辩术原理》
昆体良
古罗马
西方
二、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科学归纳法第一人:首次提出教育学应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培根首提出
《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
“教育学之父”
班级授课制
泛智教育--普及初等教育
第一次从理论上对直观性原则做了论述
夸美纽斯来实现
最早在大学讲授这门课
康德首开课
《普通教育学》--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传统教育思想的代表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道德--德育
一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
二基础:伦理学+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四阶段:明了(清楚)、联合(联想)、系统和方法
赫尔巴特来规范:1原则2基础3中心4阶段
“旧三中心”和杜威的相对
口诀:小明联系小方
《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
新三中心:儿童(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四个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
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杜威去改变:1本书3中心4个即5步法
“教育无目的论”“从做中学”
接受顺其自然的教育,反对人的干预
《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被认为“最早发现了儿童”
卢梭爱自然儿童
提出“白板说”,提倡绅士教育
《教育漫画》-和亲戚就教育往来的书信
洛克在白板上画绅士漫画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研究小学各科教学法,其研究奠定了小学各科教学法的基础,被称为“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
第一位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教育家
慈爱的儿童之父
瑞士裴斯泰洛齐 裴斯心理重劳动
学科(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之一
课程作为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见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最早将课程作为专门术语提出
补充:博比特《课程》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
《教育论》,实证主义者,反对形式教育,重视实科教育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教育预备生活说
斯宾塞准备学知识
三、教育学的独立及多样化阶段
口诀:级智夸大独立
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技能
《教学目标分类学》
布鲁姆有掌握目标
《教育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学科结构
倡导发现学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科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
布鲁纳来发现结构
主张“无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教学与发展》--发展性教学理论
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五条教学原则
赞可夫 高度赞发展
《范例教学原理》-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瓦根舍因 瓦根找范例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 皮亚杰
《给老师的一百个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全面和谐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 全面和谐好斯基
《教学过程最优化》,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 巴班最优化
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现代教育发展)
第二节 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
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
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人口机构影响教育结构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
教育是改善人口结构的合理手段
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手段
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教育的人口功能)
一、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发展的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手段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教育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口诀:规(龟)速构防(方法)守(手段)
口诀:两再一新促生产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管理体制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教育能够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三、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口诀:体内(教育内容+管理体制)性质两权(领导权和受教育权)一目的
教育只能加快或延缓社会发展
口诀:人鱼(舆论)公主(民主)促政治
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四、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了解即可
口诀:两传选新促文化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身高、体重、外形等
生理的发展
记忆、思维等
心理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的概念
从低到高,从简到繁,从量到质
顺序性:循序渐进
关键词:从...到,由...到
年龄阶段--特征、任务
阶段性:分阶段
关键词:不同时期
发展速度有快有慢
不平衡性:抓关键期
关键词:不同方面不同步,同一方面不同步
互补性:扬长避短
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整体性:把学生看作复杂的整体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身心互补、身身互补
关键词:个体和个体不同,群体和群体不同
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霍尔、高尔顿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霍尔
\"双生子爬梯实验“--格赛尔(成熟势力说)
名言或实验
内发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口诀:孟子弗(复)霍(活)逊高格(歌)
荀子、洛克、华生、斯金纳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化性而起伪“--荀子
给我已达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华生
名言
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
口诀:哪(纳)寻(荀)落(洛)花(华)生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前提性
可能性
可塑性
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遗传因素
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
环境因素
内在动力,决定因素
人的主观能动性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学校教育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进行的,相对其他教育而言效果更好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原因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尤其基础教育对人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主要表现
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违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是对人的一种摧残。
只有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作用。
只有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等的关系,发挥各项因素的作用,教育的效果才能达到最大化。
条件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口诀:三有一训练,控制影响全面
口诀:延(严)规范,速(塑)个性
四、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五节 教育的目的
指国民教育制度
一切和教育相关的设施、规章制度、相关法律
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
指学校教育制度,“学制”
始于原始社会教育,也是一种实体化教育
教育实体化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式趋于定型。
前制度化
最早产生于欧洲,制度化教育是指正规教育
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特征是学制的建立
“废科举,兴学堂”
我国进入教育制度化的阶段标志是
制度化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构建学习化社会/终身教育
非制度化
学制的形式发展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本国学制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建立学制的依据
学制本身的依据
人的依据
社会依据
一、教育制度概述
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地位
双轨制:欧洲,英国、法国、联邦德国为代表
单轨制:美国
分支制:苏联和中国
二、现代学制的类型
第六节 教育制度
第七节 教育研究的方法
分支主题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收藏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