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2021-10-27 15:56:45 38 举报
AI智能生成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外历史纲要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内容包含必备知识和能力拓展,分别对应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图例
隋大运河
唐朝疆域图
五代十国地图
知识图谱
必备清单
隋朝兴亡
时间
隋朝:公元581-618年
建立与统一
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589年,杨广灭陈,统一全国
建设
广设仓库
长安的储备物质,隋亡20年后仍在使用
兴建洛阳城
到唐朝时,经济政治重心逐渐东移洛阳
开通大运河
贯通南北、巩固统一、促进南北交流及沿岸城市发展
灭亡
暴政
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征伐高丽;生产遭到破坏,民不聊生,引发大规模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
唐朝繁荣与民族交融
时间
唐朝:公元618-907年
建立与统一
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唐朝盛世
贞观之治
背景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措施
经济: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政治: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文教:尊崇儒学、大兴科举、大办学校
武周统治
背景
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
措施
经济:减轻人民负担
文教:发展科举制度、创殿试、开武举
开元盛世
措施
经济:兴修水利、发展生产
政治:选贤任能、改革吏治
军事:改革兵制
文教:大兴文治、发展科举
表现
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民族交融
唐朝对外民族政策灵活开明
北方
东突厥
唐太宗灭东突厥
草原各族尊称唐太宗“天可汗”
8世纪,反叛的东突厥被回纥所灭
西突厥
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回纥/回鹘
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安史之乱时,回纥出兵助唐平叛,后改名为回鹘
后代:维吾尔族、裕固族
西南
吐蕃
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唐蕃会盟: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
后代:藏族
东北
靺鞨
唐玄宗时,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
后代:女真族、满族
唐朝衰亡与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
背景
开元年间,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唐玄宗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
唐玄宗统治后期,沉湎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趋于腐败
概况
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与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
历时八年被平定,史称“安史之乱”
影响
中央集权被削弱,唐朝由盛转衰
边防空虚,吐蕃趁机占领河西陇右地区
藩镇割据
形成
安史之乱期间及以后,唐朝在内地增设藩镇,有些藩镇独立性很强,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影响
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黄巢起义
背景
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
概况
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一度攻占长安
结果
沉重打击了唐朝统治
五代十国
五代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为“五代”
十国
与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政权,加上北汉,称为“十国”
后周
后周世宗柴荣改革,实力逐渐增强,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能力拓展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深远影响
政治
有效减少了区域分割和地方主义等问题的出现,运河沟通南北,
成为维系中央集权和中国统一局面的政治纽带。
成为维系中央集权和中国统一局面的政治纽带。
经济
便利了南北交通运输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促进了运河区域城市和商业的繁荣
文化
大运河的修建加速了南北方的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
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促进了中华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民族大团结
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促进了中华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民族大团结
水利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表明中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世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唐朝初期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认识
出现原因
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为唐朝加强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唐朝结束了隋末的混乱局面,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和措施,为唐朝前期繁盛局面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唐初几代帝王励精图治,善于用人和纳谏,勤于政事,政治清明
百姓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都物质财富,为唐朝前期的繁盛作出了直接的贡献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促进了唐与其他民族、国家经济文化的交流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
辩证认识
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是各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统治者的个人功劳。
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唐朝所谓的“盛世”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社会动乱时期而言的。
唐朝的盛世局面隐藏着动荡的危机。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