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2021-10-29 17:55:41 44 举报
AI智能生成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外历史纲要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内容包含必备知识和能力拓展,分别对应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图例
李白与杜甫
王羲之《兰亭序》
云冈石窟
知识图谱
必备清单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发展历程
汉朝:儒学独尊
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魏晋南北朝:三教融合
儒学发展,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
道教传播,受儒学影响, 主张“贵儒”和“尊道”
佛教盛行,吸收儒、道思想, 渐趋本土化
隋朝:三教合归儒
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唐朝:三教并行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道教最受尊崇
奉老子为祖先
武则天时,佛教发展形成不同宗教,其中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
反佛教斗争
背景
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大量钱财
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政府财政收入
概况
南朝范缜抨击佛教,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
北魏、北周等统治者几度灭佛
三武一宗灭佛: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
影响
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发展并未从根本上遏制
复兴儒学
背景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代表
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学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念
影响
巩固了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文学艺术
文学
魏晋南北朝
曹操父子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
唐朝
诗歌黄金期,流传下来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5万首诗歌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艺术
书法
魏晋南北朝
“书圣”王羲之
唐朝
颜真卿、柳公权
绘画
东晋
顾恺之:以形写神,《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唐朝
“画圣”吴道子
雕塑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
科技
魏晋南北朝时期
农学
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
数学
祖冲之,精确计算圆周率
地理
西晋裴秀《禹贡地域图》
隋唐
建筑
隋朝李春-赵州桥,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印刷术
唐朝雕版印刷
火药
唐中期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天文
唐朝僧一行,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医学
孙思邈《千金方》
唐高宗《唐本草》,世界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中外文化交流
佛学交流和探讨
中印
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
东晋法显,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
唐朝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中日、中朝
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传授佛法
日本、新罗等国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日本高僧空海
其他文化交流
唐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外国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有留学生考中进士
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能力拓展
魏晋隋唐时佛教、道教盛行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
社会动荡不安,长期战乱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为佛教、道教流行提供了土壤
佛教、道教讲究人生的终极关怀,对普通民众有很强的吸引力
统治阶级的提倡和支持,如:唐朝以老子后裔自居,大力提倡道教
影响
同佛教和道教相关的艺术等得到迅速发展
使人民在一定程度上忍受剥削压迫,安于现状
寺院经济发展,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威胁封建统治
出现反佛教的斗阵,以范缜最为突出
道教一度成为农民阶级斗争的武器
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又使儒学吸收了佛、道思想,得到新的发展
宋代:理学
隋唐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及特点
原因
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
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各民族交往密切,文化相互交流、交融
继承发扬了历代尤其是魏晋南北朝的优秀传统文化
特点
文化体系庞大完整,发展程度高
唐代文化极具开放性
唐文化明显向民众靠近,重现实世界,不僵守古制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