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物理必修上册第一-三章节知识点总结
2022-05-08 22:04:22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上海高考物理必修上册第一-三章节知识点总结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匀变速直线运动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理想模型)
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标量和矢量
前者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后者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时间与时刻
位置
空间的一点
轨迹
质点位置变化的连线
位移
质点位置的变化
矢量(起点→终点)
路程
质点位置改变的长度
标量,无方向
速度
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时间的比值(矢量)
表征位置变化快慢
瞬时速度
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平均速度
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速率
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的大小
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
在变速运动中,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的时间的比值(矢量)
表征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当a与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与v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
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量都相等的运动(a不变)
速度:=+at
位移:S=+a
速位公式:-=2aS
==
位移之差:Δx=a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①在1s末 、2s末、3s……ns末的速度比为1:2:3……n;
②在1s 、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
③在第1s 内、第 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
⑤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1:……
②在1s 、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
③在第1s 内、第 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
⑤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1:……
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V=gt
h=g=
竖直上抛运动
=
t=
运动图像(详见讲义
力和力的平衡
力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性质
物质性:一个力的产生仅仅涉及两个物体,我们把其中一个物体叫受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则为施力物体。
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受到施力物体给它的力,则施力物体也一定受到受力物体给它的力。
效果性: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力是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矢量性:力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同时性: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的。
重力
产生条件: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
三要素
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水平面向下。(不等同于指向地心,仅赤道和两极处重力的方向才指向地心)
作用点:重心。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
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三要素
大小:弹簧的弹力大小满足胡克定律F=kx。其它的弹力常常要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来计算。
方向:弹簧和轻绳的弹力沿弹簧和轻绳的方向。支持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压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作用点:支持力作用在被支持物上,压力作用在被压物上。
摩擦力
产生条件:有粗糙的接触面、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和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三要素
方向: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大小:
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μ。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为滑动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B.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受力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为0<≤。
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μ。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为滑动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B.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受力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为0<≤。
作用点:在接触面或接触物上。
力的计算
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力的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分力为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边,合力为两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是矢量运算法则。
力的合成
实验探究: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等效替代】
(1)实验原理:合力与分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相同。实验中使橡皮条伸长相同的长度。
(2)减小实验误差的主要措施:
①保证两次作用下橡皮条的形变情况相同(细绳与橡皮条的结点到达同一点)。
②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办法记下力的方向,所以两点的距离要适当远些,细绳应长一些。
③将力的方向记在白纸上,所以细绳应与纸面平行。
④实验采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和计算合力,应选定合适的标度。
(1)实验原理:合力与分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相同。实验中使橡皮条伸长相同的长度。
(2)减小实验误差的主要措施:
①保证两次作用下橡皮条的形变情况相同(细绳与橡皮条的结点到达同一点)。
②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办法记下力的方向,所以两点的距离要适当远些,细绳应长一些。
③将力的方向记在白纸上,所以细绳应与纸面平行。
④实验采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和计算合力,应选定合适的标度。
力的分解
已知合力求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要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
受力分析与动态平衡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适用于宏观、低速的物体
惯性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合力和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随合力同时变化。
=ma
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的关键点
(1)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重物,平衡摩擦力以后,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2)当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沙桶和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时,沙桶和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即为小车的合力。
(3)保持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一定,改变小车的质量(增减砝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质量之间的关系;保持小车的质量一定,改变沙桶和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合力之间的关系。
(4)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通过描点连线画出a—F和a—图线,最后通过图线作出结论。
(2)当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沙桶和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时,沙桶和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即为小车的合力。
(3)保持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一定,改变小车的质量(增减砝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质量之间的关系;保持小车的质量一定,改变沙桶和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合力之间的关系。
(4)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通过描点连线画出a—F和a—图线,最后通过图线作出结论。
牛一应用
超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重力。
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重力。当物体正好以大小等于g的加速度竖直下落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0,这种状态叫完全失重状态。
等时圆与临界问题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物体间的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性质相同。而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