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笔记写作法》读书笔记
2021-10-02 00:12:27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结构化学习方式,如方法到习惯。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不写就无法思考。——卢曼
中文版序
申克· 阿伦斯(作者)
欣赏法国哲学家以汉学家佛兰索卡·朱利安的作品
卡片盒笔记法依赖一种非线性的方式
阳志平(安人心智董事长)
重度卡片写作爱好者
卡片写下灵感,再用卡片写作软件合成文章
坚持20+年
设计纸质卡片盒(开智大卡),研发了写作软件(人工智能写作软件写匠)
卢曼-德国社会学家
30+年卢曼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
卢曼的生产力源于卡片盒写作法
一个盒子保存内容本身
一个盒子用于监控内容
更重要的是让卡片与卡片通过各种索引关联起来(提高记忆提取效率)
卢曼卡片盒写作法适合学术写作与信息密度大的写作
认知科学家将人的信息加工分为两大类
一阶操作,也就是认知本身,你感知的、你记忆的、你学习的、你思考的。
二阶操作,称之为元认知。即对自己当前的认知进行监控:“我当前感知/记忆/学习/思考什么?”
必要难度理论
认知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比约克夫妇提出
人类记忆存在广泛且普遍的元认知错觉,会误将“记住了”当“学会了”。
如果将人的大脑粗陋的比作一块硬盘,假设你的每次记忆都是往这块硬盘中写入内容。
那么,可以近视地将记忆想象成无限的内容,但硬盘上的这些信息会相互争夺空间。
课堂上记笔记,写入太容易,多数内容会被遗忘。
增加写入难度,比如晚上回到宿舍或者第二天在写笔记,提取会更容易。
人的记忆有两种机制
储存
提取
比约克率率先区分了记忆竞争的两种不同类型
储存强度
提取强度
错误认知:记得越快,学习效果约好。
储存与提取负相关。也就是说,存入记忆越容易,提取出来越苦难;相反,如果你有些吃力的存入,知识提取会更方便。
卢曼经常使用的索引
主题索引
某个主体的内容积累得足够丰富,卢曼就会做一张主体索引卡,对这个主体进行概览
主体索引卡会汇集所有相关笔记的编码或链接
每条笔记会用一两个词或一个短句简要说明核心内容
索引相当于给你一个进入某一个主题的入口
与主题索引类似
针对盒子里相近位置的卡片所涉及的所有不同主题进行概览
当前卡片上做索引
标明这条笔记逻辑上的前一条是什么
标明后一条是什么(这些卡片在盒子里的位置可能并不挨着)
最常用的索引形式
最简单的索引形式
简单的笔记-笔记连接
两条笔记可能完全没关系,把它们关联在一起,往往会产生出乎意料的新思路。
卡片写作爆款软件:Roam Research 背后的原理正是卢曼卡片写作法(付费软件,中国不便)
德国科学家丹尼尔·卢德克开发的开源软件卡片盒笔记免费、医用、跨平台,强烈推荐
第一本系统介绍如何将卢曼盒卡片法应用写作中的图书
李峻(为知笔记CEO)
外脑思考
用户无法驾驭工具的原因:工具功能很难改变人的思维习惯,而需要配合课程、书籍或教练服务。
千里之行,始于硅步的道理,中国人都懂。
但没有人教过我们在一步一步地、枯燥地踏在探索未知的路上时
如何保持热情
如何坚持
如何充满信心
如何时刻和自己对话
如何走好每一步
书中介绍的工作流和原则,是卢曼等人利用卡片盒实践过的,无须坚持就充满乐趣地达成了非凡成就。
少楠(浮墨卡片笔记联合创始人)
一本讲笔记方法的书改变了人生轨迹。
卢曼一生积累了90000个知识卡片,写了58本书和其他大量出版物
卡片笔记写作法是一个系统,一种储存和组织知识、扩展记忆以及生成新连接和想法的系统。
重要的不是记录,而是更好地思考。
卢曼反直觉的思考方式
拒绝做知识的搬运工,必须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需要记录的是知识,而非信息
不需要进行机械分类,而是让关系慢慢地自动生长出来等
未来已至,只是分布得还不均匀。
陈琳(学习骇客公众号主理人)
为什么要记笔记?
看书学习会产生自己的思考,如果不记笔记,往往转瞬即逝。
记笔记可以巩固我们的思考成果
一个笔记系统不仅可以是我们的外接大脑,也可以是生产力的助推器。
为什么不是人人都像卢曼那样轻松且顺利做笔记?
这是一套工作流程
我们需要:
自己先阅读这本书
用自己的话记下自己的理解
巩固这些思考成果
选择一项不得不做的学习任务或工作任务,借助某个工具将书中的部分方法付诸实践。
一段时间后,再结合使用经理回头重新看看,有哪些当时没在意,哪些看到没记?哪些记了没应用?
学习时,我们需要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又一层地解构书中的原理;
应用时,我们需要像在故宫修漆器类文物一样,分多次、分层地复原书中的原理。
为什么长久以来很少有人用这套方法取得像卢曼一样的杰出成就呢?
主要原因:人们认为巨大的成就一定来源于伟大的想法
一些人已经用Anki(复习软件)提高了学习质量,另一些人 则还在找所谓更厉害的工具。
其实,那又什么惊人绝技,有的只有把简单有效的方法用到极致罢了。
看完这本书以后,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
书的核心,把笔记分为
闪念笔记
文献笔记
永久笔记
书中介绍了两种衡量记忆的方法
如果已经是某个领域的资深专家,可以完全依赖“提取强度”去记忆(可提供建立联系的知识相当充足)
新手,要以“存储强度”的一遍遍重复作为主要的记忆方式,也是为后续学习储备前置知识
中间者,两种方式适当配比,融入自己的学习之中。
注意事项
惰性知识(教育学)
网上浏览别人分享的关于这本书的书摘
既不是自己的知识,又没有语境的干货,就很难在自己的知识、情感和实践层面等找到契合点。
一看就会,一做就废的借口
看过原书,也有自己的思考,缺没能记得住。
忽略了心理学上关于成功模仿的四要素:
观察
保持
复现
动机
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实践就会变得盲目;如果没有实践的充实,那么理论就会显得空洞。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