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史纲
2021-10-28 16:10:17 98 举报
AI智能生成
最硬核近代史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近代中国社会
性质
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原因
半封建原因
社会阶级关系
旧阶级变化
地主阶级
官僚地主
资本家
新阶级产生
工人阶级
资产阶级
官僚买办资本家
民族资本家
两对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
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民族矛盾)
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阶级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
1811-1872
曾国藩
曾国藩
创办 湘军
1823-1901
李鸿章
李鸿章
"李中堂"
创办 淮军
近代史的起点
1840 鸦片战争
1840 鸦片战争
起因
英国佬殖民扩张,摆脱经济危机
过程
1840/6-1842/8
结果
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1842/8
中英《南京条约》1842/8
百年的后患
割香港
割香港
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标志
1843 《南京条约》的附件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1844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民族意识在少数人中觉醒
英国
鸦片好,快来抽鸦片
不买是吧,那我打到你买
清朝
鸦片是什么垃圾,先禁了再说
我有 八旗、绿营兵,怕你不成?
1841 三元里抗英斗争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
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94 甲午战争
结果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马关条约》
割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
瓜分狂潮
意义
标志洋务运动的失败
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族意识普遍觉醒
19世纪末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背景
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反侵略反瓜分斗争的继续
意义
粉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重要历史作用
列强无法瓜分中国原因
重要原因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根本原因
中华民族进行不屈不挠的反侵斗争
中华民族进行不屈不挠的反侵斗争
失败原因
最重要原因
社会制度的腐败
社会制度的腐败
经济技术的落后
1785-1850
林则徐
林则徐
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虎门销烟英雄
编写《四洲志》
1794-1857
魏源
魏源
1843 编成《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开创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1842-1921
郑观应
郑观应
《盛世危言》
内容
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
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
设立议院
实行"君民共主"制度
意义
思想启蒙
评价
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以及具有
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以及具有
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1860s-1890s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目的
维护统治,镇压起义
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目标
早期"自强",后期"求富"
洋务派
中央
爱新觉罗 奕忻
文祥
地方
左宗棠
张之洞
李鸿章
曾国藩
主要活动
兴办军用工业
兴办一些民用企业
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官督商办
创办新式学堂
北洋武备学堂
京师同文馆
北洋水师学堂
建立新式海陆军
主力
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
南洋水师
福建水师
广东水师
失败原因(缝衣服)
封建性
依赖性(对外国)
腐朽性(管理)
历史作用
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某些促进作用
启示
维持封建上层建组,经济基础前提下自强求富,行不通
1854-1921
严复
严复
1895年《救亡决论》
喊出"救亡"口号
《天演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复旦公学的校长
1866-1925
孙中山
孙中山
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
1894年11月
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1904
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表明开始就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
1851 - 1864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原因
农民负担加重
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
兴起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金田起义,减号太平天国
1853 占领南京,改名天京
正式宣告农民政权的建立
正式宣告农民政权的建立
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
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目的
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基础,即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性质
进步性
空想性
《资政新篇》
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衰落
1856
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
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原因
根本原因
农民阶级自身局限性
农民阶级自身局限性
教训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意义
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有利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它和19世纪中叶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1856 - 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不考】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不考】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条约
《瑷珲条约》
割出黑龙江以北大片土地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1898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历史条件
19世纪90年代后
中国资本主义有初步发展
中国资本主义有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惨败
维新派活动
向皇帝上书,"公车上书"
著书立说
《仁学》 谭嗣同
《天演论》
介绍外国变法经验教训
办学会
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
要不要变法(核心内容)
根本否定君主专制制度的合理性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现君主立宪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现君主立宪
改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实质
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百日维新
政治
经济
军事
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
文化教育
创办京师大学堂等
性质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意义
爱国救亡运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思想启蒙运动
开始打破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营的局面
改革社会风习
失败原因
维新派自身局限性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守旧势力反对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本身局限性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惧怕人民群众
教训
统治者走自上而下改良的道路,根本行不通
1861
辛酉政变
不考】
辛酉政变
不考】
1835-1908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
结果
1901 签订《辛丑条约》
标志
《辛丑条约》的签订
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4-1905
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
地点
中国东北
清政府表态“局外中立”
1901-1911
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
推行
1901 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1906 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1908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学习日本实现君主立宪,但规定9年预备期
学习日本实现君主立宪,但规定9年预备期
破产
主要原因
改革根本目的为了延续起反动统治
改革根本目的为了延续起反动统治
资产阶级革命派
开始
孙中山走上了革命道路
兴中会的建立以及纲领
选择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
这是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处
这是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处
宣传工作
1903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革命军》
主要革命团体
华兴会
光复会
岳王会
科学补习所
中国同盟会
机关报《民报》
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性的全国性政党
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11月
孙中山将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孙中山将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学说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
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缺点
从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从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主张核定全国土地低价
现有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加则归国家
现有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加则归国家
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主要内容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重大意义
划清革命与改良的界限
传播民主革命思想
促进革命形势发展
1911年10月10日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背景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清末"新政"破产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形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其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多次革命
保路风潮
武昌首义
影响最大的起义
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
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
历史意义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失败
袁世凯窃国
北洋军阀反动政权
政治
撕毁《临时约法》,炮制《中华民国约法》《总统选举法》
接受日本提出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二十一条"要求,复辟帝制
经济
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
文化思想
尊孔复古
原因
从根本上说: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主观方面来说: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有许多弱点和错误(根源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挽救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1917
护法运动
护法运动
段祺瑞掌握北洋军阀后进行讨伐
标志这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开创的革命事业(旧民主主义革命)最终是的继承人(新民主主义革命)
而国民党不是,是反动势力,阻碍中国前进的势力,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军阀
而国民党不是,是反动势力,阻碍中国前进的势力,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军阀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建立
中华民国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在南京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孙中山在南京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南京政权性质
局限性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以根本法形式废除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859-1916
袁世凯
袁世凯
1865-1936
段祺瑞
段祺瑞
1915-1923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开始标志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
基本口号
民主与科学
孔学批判
理性的,没有全盘否定中国文化
意义
一场前所未有的,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解开了思想的禁锢,为外国各自思想流入敞开了大门
为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准备
局限
不可能根本改造国民性
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1919年5月4号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导火索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历史特点
彻底反帝反封建
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工人和资产阶级起决定性作用)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在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时代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第一次全面觉醒
意义
三个伟大
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一个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
是新民族主义革命的开端
旧民主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的重要转折点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重要里程碑
两个阶段
5/4 - 6/5
学生爱国运动
学生爱国运动
6/5 后
工人阶级以独立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工人阶级以独立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两个转向
由学生转向了工人,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向了上海
由学生转向了工人,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向了上海
1917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
给中国人的启示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
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
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李大钊
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第一次正确阐述十月革命性质
《法尔革命之比较观》
《法尔革命之比较观》
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明确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学说"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制定革命纲领
早期队伍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
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活动家
早期组织
加强宣传和研究
到工人中宣传和组织工作
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进行党建问题讨论和组织
中共一大召开
标志中共成立
第一个纲领
实现共产主义
实现共产主义
历史特点
一开始就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
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派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派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
党内,出身小资产阶级的党员占有相当大的数量
历史意义
三个深刻改变
改变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改变中共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改变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一个主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个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
1922 年
中共二大
中共二大
政治纲领
以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
—— 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 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民主革命纲领
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
1922 年 中共二大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当前阶段是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称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同时采用群众路线的方法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当前阶段是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称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同时采用群众路线的方法
1923
国共合作
国共合作
1923年2月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京汉铁路罢工
京汉铁路罢工
1923年6月
中共三大,提出国共合作正式决定:
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实行党内合作
中共三大,提出国共合作正式决定:
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实行党内合作
1923
孙中山联俄政策确立
孙中山联俄政策确立
1859-1919
冯国璋
冯国璋
1861-1930
王士珍
王士珍
北洋三杰
1887-1975
蒋介石
蒋介石
国民党全国政权建立
宁汉合流
政权性质
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1875-1928
张作霖
张作霖
1928年 皇姑屯事件
1927-1937
土地革命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
1927年8月1号
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中共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战争、创立人民军队的和武装争夺政权的开端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
中共中央在汉口私密召开的会议
清算成都修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总方针
清算成都修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总方针
1927年9月9
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
毛泽东领导
开创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第一次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1927年12月1日
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开始,或称十年内战
农村包围城市
毛泽东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农村应该被当作党的工作中心思想
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农村应该被当作党的工作中心思想
1928年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
论证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
1930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国革命只能走和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
1930年
《反对本本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
反对教条主义,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逐步形成
反围剿战争
1928年12月
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
1929年4月 第一个可以付诸实施的土地政策
主持第二个土地法《兴国土地法》
主持第二个土地法《兴国土地法》
保护中农的利益不受侵犯
"没收一切土地" 改为 "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农民已分得的土地规农民个人所有,可以自主租界买卖,别人不得请饭;
成产的产品,除向政府缴纳土地税外,均归农民个人私有,任凭自由买卖
"没收一切土地" 改为 "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农民已分得的土地规农民个人所有,可以自主租界买卖,别人不得请饭;
成产的产品,除向政府缴纳土地税外,均归农民个人私有,任凭自由买卖
阶级路线
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土地分配方法
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1931年11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毛泽东当选主席,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土地革命挫折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表现
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
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革命道路问题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土地革命问题
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
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
军事斗争问题上
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守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守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在党内斗争
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左"倾错误原因
中国共产党还不擅长于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最主要)
共产国际瞎指挥
八七会议以后,一直存在左倾情绪没有清理
中国革命历史性转折【必背】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
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确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三人团
标志着中共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的两次会师
1935年 11月
地点:吴起镇
人物:中央红军与红十五军团会合
标志:中央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地点:吴起镇
人物:中央红军与红十五军团会合
标志:中央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1936年 10月
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在甘肃会师
标志三大主力军的长征胜利结束
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在甘肃会师
标志三大主力军的长征胜利结束
1935年 12月
瓦窑堡会议
瓦窑堡会议
毛泽东作《论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阐明建立抗体名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分析可阶抗战态度】
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的领导作用
规定了建立广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
总结经验,全国抗战
1935年12月
《论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阐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论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阐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1936年12月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争论,
系统说明了有关中共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多问题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争论,
系统说明了有关中共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多问题
1937年夏
《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共的历史经验
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共的历史经验
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历届中共代表大会
中共一大(1921年)
是建党会议,主要内容:确定党名为“中国共产党”,党纲为“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历史意义: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中共二大(1922年)
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分为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其次,中共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中共三大(1923年)
决定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主要内容: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历史意义:开启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为接下来的国民大革命奠定了组织基础。
中共四大(1925年)
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主要内容:指出无产阶级在民族运动中既要反对“左”的倾向,也要反对“右”的倾向。
历史意义:提出了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及工农联盟问题,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
中共五大(1927年)
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主要内容:正式提出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
历史意义: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在党的建设史上有重要意义。
中共六大(1928年)
明确中国现阶段社会和革命的性质。主要内容: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明确指出中国仍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革命现在阶段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
历史意义:对中国革命根本问题做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大体上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对中国革命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中共七大(1945年)
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毛泽东向大会作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历史意义: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将毛泽东思想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中共八大(1956年)
宣告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主要内容:正确提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矛盾。强调要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确立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经济建设的总方针,强调民主集中制。
历史意义:宣告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定,并明确提出了党在今后的主要任务。
中共十二大(1982年)
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主要内容:邓小平致开幕词;通过《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报告;通过过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历史意义: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和“小康”战略目标。改革开放由此全面展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新的局面。
中共十三大(1987年)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主要内容: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建设路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了进一步的概括和总结。
历史意义: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中共十四大(1992年)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内容:对加快经济发展作出战略部署;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历史意义: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写入党章;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共十五大(1997年)
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以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重大问题作出新的阐述;提出了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历史意义: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
中共十六大(2002年)
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历史意义: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
中共十七大(2007年)
提出并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根本问题作出明确回答;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更高要求;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历史意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夺取全面小康社会新胜利、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根本保证。
中共十八大(2012年)
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深入阐述;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确定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
历史意义:开启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进军,开启了共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来的崭新征程。
中共十九大(2017年)
正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具体内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历史意义: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高举了旗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方略、描绘了蓝图。
1924年1月-1927年7月
大革命时期
大革命时期
1924年1月
国民党一大中
通过对三民主义做出新的解释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国民党一大中
通过对三民主义做出新的解释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共同纲领)
大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大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特点
合作形式为党内合作
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主主义
平均地权和节约资本(后提出"耕者有其田")
各自担任
工农运动(发动人民群众)
蒋介石发动了北伐战争(武装斗争)
1925年5月
五卅(sa)运动为起点,掀起全国范围革命高潮
五卅(sa)运动为起点,掀起全国范围革命高潮
将黄埔军校校军、粤军、湘军、 滇(dian)军
1925年7月
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1927
国共合作全面破灭,大革命最终失败
国共合作全面破灭,大革命最终失败
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反对帝国,反对军阀"
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发挥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价【背诵】
更彻底、更广泛,主要斗争形式为革命战争
意义【背诵】
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通知
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当领导的工农大众经受了革命的洗礼
提高了政治觉悟,为后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提高了政治觉悟,为后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提高了中共再全国人民心中的政治威望
失败原因【背诵】
客观上
反革命力量的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
蒋、汪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了反革命阵营
蒋、汪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了反革命阵营
主观上
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领导权
不善于讲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经验教训【背诵】
必须坚持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必须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必须独立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
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1937-1945
全民族抗战时期
全民族抗战时期
局部抗战【背诵】
抗战起点
1931 九一八事变
1931 九一八事变
1935年一二九运动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的到来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的到来
1936年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局面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局面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1937年2月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只带你国民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并在会议文件上第一次写上了“抗日”字样
中共中央只带你国民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并在会议文件上第一次写上了“抗日”字样
经典战役
长城抗战
东北抗战
淞沪抗战
绥远抗战
全民族抗战【背诵】
全面抗战起点
1937年卢沟桥事变
1937年卢沟桥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提出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
基础
国共合作
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标志
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原则
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
口号
坚持抗战、团结、进度,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坚持抗战、团结、进度,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巩固策略总方针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进步势力
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中间势力
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顽固势力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又联合又斗争,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又联合又斗争,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中共共产党的努力
理论上
提出全面抗战路线
1937年8月洛川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
1937年8月洛川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
持久战方针《论持久战》
实践上:游击战
平型关大捷
中国军队全民族抗战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中国军队全民族抗战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台儿庄战役
国民党正面战场最重大的胜利
国民党正面战场最重大的胜利
忻口会战
国共合作最好的一次战役
国共合作最好的一次战役
百团大战
一场大规模的以破敌人交通线为重要目标的进攻战役
一场大规模的以破敌人交通线为重要目标的进攻战役
游击战战略意义
战略防御阶段
战略相持阶段
根据地建设上
政治建设
三三制民主政权
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中间分子各占 1/3
民主政权采取 民主集中制
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中间分子各占 1/3
民主政权采取 民主集中制
经济建设
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文化建设
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抗大)
鲁迅艺术学院(鲁艺)等一批干部学校和专门学校
1940年8月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
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
鲁迅艺术学院(鲁艺)等一批干部学校和专门学校
1940年8月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
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
党建上
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延安整风
运动开始
党的高级干部进行:《改造我们的学习》
全党范围普遍展开《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
内容
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
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特殊字眼总结
主观主义
主管主义实质
主要表现形式
学风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意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
抗战胜利
抗战结束
1945年8月14日
接受 波茨坦公告
接受 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15日 日本投降书
1945年9月2日 日本向同盟国投降签字仪式
抗战完全胜利的标志: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
胜利原因
决定因素
关键
重要法宝
朋友支持
胜利意义
统一战线
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抗战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广泛)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侵略方式
军事侵略:首先和主要的侵略方式是进行军事侵略
文化渗透: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
1870s-1880s
边疆危机
边疆危机
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