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的产品观
2021-10-14 21:35:51 2 举报
AI智能生成
张小龙的产品观:用户,需求,设计,自然,气质,UI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用户篇
1、产品经理像上帝一样,建造系统并制定规则,让群体在系
统中演化
2、产品营造环境,决定用户反应
3、在互联网产品中,“时尚”是重要驱动力
3、在互联网产品中,“时尚”是重要驱动力
5、人不爱学习,不要给用户超过马桶上看不完的内容(马桶理论)
6、群体智商低于个体智商
7、互联网产品的用户是群体,不是个体
8、既有生存干的压力,又有存在感的渴望,这群人就是“屌丝”。中国互联网的主体用户心理和需求,应从了解屌丝群生存和心理状态入手,搞清了屌丝,就把握住了用户群。
9、伟大的产品应该满足人的情感需求
10、人性化即使以己推人
11、你无法理解他人,只能理解自己
自然篇
51、自然是人最本能的行为和心理反应,对产品的启发:简单,不用想
52、产品是由理性搭建,却用来表达感性
53、交互就是获得反馈,尽可能产生反馈
54、一个固定哪怕更长路径的操作,胜过提供几个但需要用户
思考的路径
55、“酷”是未来的体验方向
56、清晰易懂胜过一切修饰
57、少比多更好
• 内容太多会破坏社区氛围
• 朋友太多会导致社交恐惧
• 关注太多会导致缺乏吸引力
58、一亿用户就是一个用户
59、训练自己瞬间成为傻瓜用户的能力,从傻瓜用户角度体验产品,才能发现问题
60、锻炼对“自然”的直觉,倒空自己的过往经验,以更本性的眼光看世界。
61、PM的心态
• 求知,不为自尊心而战
• 放下情绪,才能深入问题本质
• 用数据和调研来说话
• 你的短板可能就是你的强项。(社交恐惧者可能知道怎么做社交产品)
气质篇
61、改变旧世界的意愿
62、理念决定了你的产品的高度
63、让技术产品传达人文意识
64、让欢迎页成为你的产品发布会
65、不听摇滚的程序猿不是好产品经理
66、做人性化的广告
67、找最牛的合作方
68、产品中的文字是你和用户在说话,反映了你的气
69、只有体会到简约之美,才能应用它
70、放下情绪,才能深入问题本质
71、你没有竞争对手,重要的是自己想要做什么,而不是他们在做什么
72、与其关注同行,不如关注未来
73、作品会打败功利的产品
74、你做的每个细节都是在创造,它包含了你的看法、思路、实现方法的选择
75、做有灵魂的产品
• 有机联系的结构(产品结构)
• 有肌肉(功能)
• 有气质(价值观)
• 反映敏捷(速度快)
• 理性(逻辑清晰,交互合理)
• 谈吐(文案)
76、互联网产品应该让个体更自由
需求篇
12、需求是满足人们的贪嗔痴,产品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性需求
13、对新点子,99%的情况下否定是对的
14、不要用户说要什么就做什么,用户需求是零散的
15、用户反馈只是帮助你了解到他们的想法
16、大部分新功能是可以砍掉的
17、需求来自你对用户的了解
18、从用户讨论中发现灵感
19、找到需求背后的心理诉求
20、“爽”胜过功能
21、
需求来自于对群体效应的好奇
需求来自于自身需求和周边朋友反馈
需求来自于对当下生活潮流的理解
需求来自于对平台的理解
需求来自于对信息流的理解
需求来自于建立新系统
22、不要听从产品经理的需求:他们不是用户却以为代表用户
23、产品是演化出来的,而非规划出来的
24、只抓主场景,不做全功能
25、调研获得需求是骗人的
26、群体效应是社交产品的核心
27、不预先规划版本功能,一个版本做完了,才确定下个版本
的需求
28、DNA是产品的价值观,认知。有DNA的产品才会演化
29、将用户分为高中低端是不道德的
UI篇
77、禁止使用竞争对手的产品
78、不因为一个好的UI创意而改变场景和特性
79、条理清晰比快捷更重
80、一个应用中,只有一种式样
81、每个界面只有一个主题
82、每个对话框都有一个明显的默认按钮
83、对最常用操作精益求精
84、需要文字解释的功能不是好体验
85、探索手机上的新交互,手机是肢体眼神,有更多传感器
86、你的产品的美感不会超过你的审美能
设计篇
30、先做产品结构,之后才是功能细节
31、设计就是分类。PM每天都应思考如何让事情更有条理
32、越简单的分类越易于被接受
33、找到需求背后的本质需求
34、让功能存在于无形之中
35、不过度设计。做得越多可能错得越多
36、宁愿损失功能也不损失体验
37、让用户推动用户,而非系统管理员来推动
38、如果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就先放着不做
39、极简方能不被超越
40、操作的响应速度,永远是第一体验
41、如果没有自然增长就不必推广
42、如果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就先放着不做
43、如果解决方案非常复杂,一定是问题错了
44、在每个细节中体现认知
45、你的价值观(态度)决定产品特性
46、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就是创新
47、改变用户习惯:你无法重新发明电话,但可以改变打电话的方式
48、抛弃不人性的创新,创新是为人服务的
49、避免战略行为替代真实需求
• 避免“打通”。需要打通,说明不是需求
• 避免“整合”。需要整合,说明都不行了
• 避免“拉动”。需要拉动,说明是KPI了
• 避免“导入”。需要导入,说明没有生命力
• 避免“多平台”。不为平台而平台
• 避免“全面”。全面东西是平庸的
50、不让用户选择,只提供一种最通用的模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