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政治-第一单元
2021-10-15 18:57:27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九上政治思维导图,基本涵盖所有知识点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西欧农村新变化(11世纪后)——农业
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垦殖者新开发的地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
垦殖运动
基本特点:农民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涉及范围广;成效显著
主要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冲击力欧洲的封建制度
垦殖运动是人口增加、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垦殖运动也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土地面积的扩大
地租形式变化
表现: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影响: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和瓦解。在这个过程中,农民逐渐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租地农场
出现
领主通过转让、联姻、集成、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
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 ,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土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电弧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特点
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租地农场是一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资产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
农副产品市场化
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
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首个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
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特点
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他们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
表现
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
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
集中的手工工场逐渐形成
手工作坊VS手工工场
手工作坊不存在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雇佣关系的形成: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集中的手工工场形成: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置,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影响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农村:富裕农民
背景: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
表现:
要求: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方式/途径
(1)民主选举
地位: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要求: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同时,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2)民主决策
地位: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要求: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生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和新闻媒体)、专家咨询制度(专家学者)、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听证会)等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
(3)民主监督
地位: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意义
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方式
舆论
向人大代表反映问题或提出问题
信访举报
民主评论会
增强民主意识
1、必要性
(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2)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
(1)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2)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3)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3、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1)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公民要不断累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建设法治中国
夯实法治基础
选择法治道路
法治
含义
依法治理
意义
对个人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对社会
法治是现代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主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对国家
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的需要,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需要
要求
良法
(1)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2)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
(3)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实行善治
含义: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描绘法治蓝图
1、依法治国方略
(1)提出: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地位: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3)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全面依法治国要求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3、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1)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用户,是每一步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是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重视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凝聚法治共识
法治政府
1、政府的作用
(1)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
(2)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政府的工作原则
(1)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2)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3、法治政府
含义
依照法治原则运作
各项权力都应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4、依法行政
地位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风行的基本准则
要求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核心
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落实依法行政
政府
(1)我国政府依法行政
(2)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3)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公民
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厉行法治
1、厉行法治的内涵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如何厉行法治
国家
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公民
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社会
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法律: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道德: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道德相得益彰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