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
2021-10-17 20:05:27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帮助你找到幸福的方法和直面生活的勇气。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关键词
阿德勒心理学
“原因论”“目的论”
“生活方式”
世界观
自卑感
“追求优越性”
优越情结
不要逃避
人生谎言
赏罚教育
“课题分离”
“人生的谎言”
回报思想
倾向性
“人际关系之卡”
“共同体”
“杯中风暴”
“横向关系”
鼓励是一种方法
存在标准和行为标准
自我接纳
他者信赖
他者贡献
肯定性的达观
第一夜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不为人知的心理学第三巨头
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于20世纪初创立的全新心理学。
目的论:先有了“不出去”的目的,才会为了达到目的,制造不安恐惧的情绪。
原因论:现在的我是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的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
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我们给过去的生活赋予什么样的意义,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
人生是自己选择的,你的内心有促使你这样选择的“目的”
把父母的关注集于一身,得到父母小心翼翼的照顾
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
你是为了大发雷霆而制造怒气。
愤怒是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
弗洛伊德说错了
人不受感情支配、人不受过去支配。--受目的支配?
苏格拉底和阿德勒
你想变成别人吗?
你现在无法体会到幸福,因为你不会爱你自己。希望舍弃现在的自己,变成别人。
如果不能感到幸福,必须不断向前迈进。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你之所以不幸,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而不是因为生来就不幸。
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有好处的
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
人生中思考或行为的倾向。
性格,或许感觉不可改变,但世界观,有改变的可能性
我不仅选择了自己的不幸,还选择了自己的性格,自己的世界观
10岁左右的选择。现在你了解了生活方式。接下来的行为就是你自己的责任了。
你的人生取决于当下
不愿意出去被人评价。假若被评价被骂丢人,也要去做,那样的话或许能够有所成长。
改变对世界的看法(生活方式),就必须改变与世界的沟通方式,甚至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无论之前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没有影响。
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自己
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为什么讨厌自己?
讨厌自己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和利益?
你下定了“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
如果继续议论缺点的话,心情会怎么样?
太害怕被人讨厌、害怕被人轻视或拒绝,害怕心灵受伤。
你认为与其陷入窘境还不如一开始就不与任何人有关联
你认为与其陷入窘境还不如一开始就不与任何人有关联
在人际关系中根本不可能不受伤
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你是通过自我厌弃来逃避人际关系
自卑感来自主观的臆造
主观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自己去选择,看成有优点还是缺点,全凭主观决定
自卑情结只是一种借口
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性是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
而自卑情结,是吧自卑当成借口使用,不想真正的努力,不愿牺牲目前的乐趣
越自负的人越自卑
没人能够长期忍受自卑感
最健全的姿态是,通过努力和成长去弥补欠缺的部分,刻苦学习,勤奋练习,努力工作
表现的好像自己很优秀,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
过度追逐名牌张扬权势,属于“我”本来并不优秀并不特别,显得优秀和特别。
夸耀不幸,即使别人想要安慰和帮助其改变,也会推开说你不了解我的心情。
借助不幸来显示自己特别,想用不幸来压住别人
弱势其实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特权。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
不与任何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就可以。没必要把自己和别人相比较。
你能摆脱一切竞争吗?退出竞争不就是认输吗?
当一个人想做自己的时候,竞争势必会成为障碍。是从胜负竞争中全身而退。
在意你长相的只有你自己
自卑感源于竞争。不知不觉把他人和整个世界都看成“敌人”
人人都随时会愚弄、嘲讽、攻击甚至陷害自己,绝不可以掉以轻心,实际很恐怖
如果能够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对世界的看法就会截然不同
实际上别人真的会那么关心你么?会24小时监视你吗?
如果不把别人放在竞争关系里,他们会变成什么样的存在?伙伴同伴兄弟合作者
人际关系中的权力斗争与复仇
隐藏的目的,对方是否是在挑起“权力之争”,想要获胜来证明自己的力量。
是想挑衅你,达到让不顺眼的你屈服的目的。
假设你压制住了争论,对方会进入复仇的阶段。
因此如果发怒,关系就急剧转入权利之争。不能上任何挑衅的当。
是想挑衅你,达到让不顺眼的你屈服的目的。
假设你压制住了争论,对方会进入复仇的阶段。
因此如果发怒,关系就急剧转入权利之争。不能上任何挑衅的当。
承认错误不代表你失败了
“忍耐”本身就表明你依然拘泥于权力之争,而是要对对方的行为不做任何反应。
我们能做的只有这一点。我们应该学习不使用怒气这种感情的方法,因为怒气终归是为了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没必要用怒气这个工具,要相信逻辑性语言的力量。
我们能做的只有这一点。我们应该学习不使用怒气这种感情的方法,因为怒气终归是为了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没必要用怒气这个工具,要相信逻辑性语言的力量。
人生的三大课题,交友课题,工作课题以及爱的课题
你为什么把别人看成是敌人,而不能认为是伙伴呢?因为勇气受挫的你,逃避人生的课题
1. 自立 2. 与社会和谐相处
1. “我有能力”的意识 2. “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不是讨厌这项工作,而是讨厌因为工作,受到他人批评和指责,
贴上“没有能力”“不能胜任”“不稳定”的标签,更讨厌让我的尊严受到伤害。
贴上“没有能力”“不能胜任”“不稳定”的标签,更讨厌让我的尊严受到伤害。
浪漫的红线和坚固的锁链
我们应该考虑关系的距离和深度
我以后也能交到好朋友吗? 当然可以,只要你变了,周围也会改变。
如果对方过得幸福,那就能够真诚的去祝福,这就是爱。
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既没有自卑感,
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
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
如果想要和谐的生活在一起,就必须把对方当成平等的人。
人生谎言教我们学会逃避
你为什么把别人看成是敌人,而不能认为是伙伴呢?因为勇气受挫的你,逃避人生的课题
先有要讨厌他的“目的”,为了逃避和他的人际关系
人就是这么任性而仔细的生物
无论怎样都能发现别人的缺点,世界才随时可能变成危险的所在,人们也就可能把所有人都看成是敌人。
人就是这么任性而仔细的生物
无论怎样都能发现别人的缺点,世界才随时可能变成危险的所在,人们也就可能把所有人都看成是敌人。
人生谎言,把责任转嫁给别人,通过归咎于他人或环境来回避人生课题。
我们是用自己的手来选择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方式,我们有这种力量。
决定你的生活方式不是其他任何人,而是你自己这一事实。
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的心理学
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货币是被铸造的自由”,如果得到了金钱的自由,还是无法幸福,剩下的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到底是人际关系中的什么,剥夺了我们的自由。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
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是否真的需要被人认可?那绝对不是
只有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才能体会到“自己有价值”
我们没有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你就活在自己的人生中,要说为谁活着,那当然是为你自己。
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活,
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也不可以发怒。
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也不可以发怒。
如果工作的目的是“满足别人期待”(如,满足领导的期待,满足家人的期待)
那工作会变得相当痛苦。凭什么。会一味在意领导的评价,家人和周围人的看法。
那工作会变得相当痛苦。凭什么。会一味在意领导的评价,家人和周围人的看法。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这是谁的课题”--“不干涉他人的课题”--“这不是我的课题”丢开别人的课题
只要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告诉他这是他自己的课题,在他想学习的时候随时准备给予帮助,不要妄加干涉,在没有求助的时候,不要指手画脚。
即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
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随时给予帮助。
信任也需要课题分离,信任别人是你的课题。如何对待你的信任,就是别人的课题了
如果对方不如自己所愿,也依然能够信任和爱吗
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轻轻飞走
父亲大发雷霆,母亲痛哭流涕,如何克服“不认可” 这是父母的课题。
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是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
课题分离的核心“在意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己”
“如果被顶头上司疏远就无法工作” 这是自己工作不好的借口!
其实是你需要一个“讨厌的上司”存在,以便觉得没有他你就可以更好的工作了
因为不想工作,不愿意接受无能的自己,所以制造了讨厌的上司
其实是你需要一个“讨厌的上司”存在,以便觉得没有他你就可以更好的工作了
因为不想工作,不愿意接受无能的自己,所以制造了讨厌的上司
既不用委曲求全,也不用费力讨好,只用诚实面对自己的人生,处理自己的课题。
具体的方法:思考这件事是谁的课题?哪些是自己的课题,我该怎么处理。
砍断格尔迪奥斯绳结
只要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如果对方为自己做什么,即使那不是自己所期望的事情,自己也必须给予报答。
对认可的追求扼杀了自由
自己期望什么,想要成为什么,希望过怎样的人生,这些都很难具体把握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不想被别人讨厌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不喜欢我也太奇怪了,之类的想法也是一种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思维。
比起别人如何看自己,我更关心自己过得如何,也就是想要自由的生活。
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一旦拥有了这种勇气,你的人际关系也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人际关系,王牌握在你自己手里
“为了不想与父亲搞好关系,所以搬出他生气等等不好的回忆
人生不顺利可以归咎于父亲,这其中有对我的好处
关系修复之卡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我改变目的,事情就能够解决
下定修复关系的决心,即使对方根本不想修复关系也无所谓,人际关系之卡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的变化不是为了改变他,我改变了,对方会怎么改变我不知道
如果被认可欲求所束缚,“人际关系之卡”就会永远掌握在他人手中。
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个体心理学和整体论
共同体感觉是幸福的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指标
在伙伴中,做贡献,找到自己的位置。
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
把对自己的执着,以自我为中心,变成对他人的关心。
拼命寻求认可,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
1. 不顾别人的感受,认为整个世界都是围着自己转
2. 破坏集团和谐,不参加集体活动喜欢单独行动,即使迟到爽约也不反省。
3. 不能进行课题分离,以为拘泥于认可欲求的人。
你正因为不想被他人认为自己不好,所以才在意他人的视线。这不是对他人的关心,而是以自我为中心。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
在与他人接触的时候总是会想:他能给我什么?
归属感必须靠积极的参与到共同体中才能够得到。
积极的参与就是,直面人生课题,主动面对。
我能给这个人什么?这就是对共同体的参与和融入。只有付出了才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更广阔的天地寻找自己的位置
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共同体感觉,是指把他人看成朋友,并在其中感受到自己的位置。
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或者看不到出口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
如果是因为你的反对就能崩塌的关系,那么这种关系从一开始就没有必要缔结,自己主动舍弃也无所谓。
既要拥有共同体的感觉,又要选择自由。
批评不好,表扬也不行
从课题分离--共同体感觉的路径--横向关系
不可以批评也不可以表扬,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立场。
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
表扬和批评,其背后的目的都是操纵
自卑感原本就是从纵向关系中产生的一种意识。只要能够对所有人都建立起“虽不同但平等”的横向关系,那就根本不会产生自卑情结。
有鼓励才有勇气
人为什么会去干涉别人呢?因为纵向关系,把对方看的比自己低,希望通过干涉行为把对方导向自己希望的方向。
这是坚信自己正确而对方错误。
这是坚信自己正确而对方错误。
人越得到别人表扬,越会形成自己没能力的信念。
首先进行课题分离,然后接受双方差异同时建立平等的横向关系,“鼓励”是一种方法
有价值,就有勇气
如何鼓励:考虑一下平等的伙伴给你提供工作帮助的时候。你会说谢谢。我很高兴你能来。
不评价他人,真诚的表示感谢、尊敬或者喜悦的话。
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人只有在可以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对别人给予关心、建立横向关系、使用鼓励、这些都能够对他人做贡献,认为自己对别人有用,增加生活的勇气。
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
请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而应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
我们存在在这里就已经对他人有用、有价值了,这是不容怀疑的事情
我们在看待他人时往往先虚构一个对自己来说理想的形象,然后再像做减法一样去评价。
就把他看作他自己,对他的存在心怀喜悦和感激,不按理想形象来减分,而是从零起点出发。
真诚的说声谢谢。必须有人开始,应该由你来开始,即使其他人不合作,也跟你没关系。
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平等的关系
人只要活着就对别人有用,仅仅从活着就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那我活在这里,不是其他人的我 活在这里,但我却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
假如没有我,还有很多人可以做,劳动的无论是我还是其他人,亦或是机器也都没关系。
首先与他人之间,有一方要建立起横向关系。
如果你与某人建立了纵向关系,那你就会不自觉的从纵向去理解所有人的关系。进而产生A比我强,B不如我
反过来讲,如果能够与某个人建立起横向关系,如果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那就是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
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平等以及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
你有拒绝和提出更好方法的余地。你为了逃避其中的人际关系矛盾,也为了逃避责任,而认为没有拒绝的余地,
被动的从属于纵向关系。
被动的从属于纵向关系。
无论是爱还是交友,都与年龄没有关系,交友课题需要一定的勇气。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过多的自我意识反而会束缚自己
厌弃自己--所以只关注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自我意识过剩
什么样的时候感觉自我意识过剩?
我的自我意识根本不允许我无拘无束的行动,这是勇气之前的问题
上一次说了 共同体感觉的整体形象 幸福是什么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
受自我意识羁绊,不能无拘无束的问题,你的“目的”是什么?
我的目的是:为了不被嘲笑,不被讨厌,不受伤害。我看不到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害怕
也就是说你对本真的自己没有信心吧?如果一个人的时候就能够无拘无束对不对
怎么办? 把对自己的执着,转换成对别人的关心
我们既不能丢弃,也不能更换“我”这个容器,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来改变对我的看法和利用方法
没必要特别积极的肯定自己,不是自我肯定而是自我接纳
诚实的接受60分的自己的基础上,努力思考,如何才能接近100分
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而去关注“可以改变的”
信用和信赖有何区别?
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
你只需要考虑我该怎么做,然后无条件的信赖别人
如果能够进行课题分离,那么人生就会简单的令你吃惊
克服对背叛的恐惧感的勇气从何而来呢?
自我接纳!只要能够接受真实的自己,并看清“自己能做到的”和自己做不到的,就可以理解背叛是他人的课题
工作的本质是对他人的贡献
真诚地接受不能交换的这个我,对他人寄予无条件的信赖即他者信赖
如果把他人看作伙伴,那你也就能够在所属的共同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就能够获得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
想获得归属感--把他人看成伙伴--自我接纳和他者信赖
对作为伙伴的他人给予影响,做出贡献
为他人牺牲自己,是“过渡适应社会的人”应予以警示
贡献他人是为了自己,不需要自我牺牲
年轻人也有胜过长者之处
行为方面的目标:1.自立 2. 与社会和谐相处
心里方面的目标:1.“我有能力”的意识 2.“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学的越早越有可能早日改变:可以迷路也可以走偏,只要不再从属于纵向关系,不畏惧惹人讨厌的自由前行就可以
工作狂是人生谎言?
工作狂也缺乏人生和谐。只不过是以工作为借口来逃避其他责任。
从这一刻起,就能变得幸福
幸福就是“贡献感”
追求理想者面前的两条路
大多数孩子在最初阶段都是“希望特别优秀”,具体说就是,听从父母的教导,行为中规中矩并竭尽全力地去学习,运动和掌握技能。他们想要通过这样做来获得父母的认可。
然而当希望特别优秀的愿望无法顺利实现的时候,他们就会转而“希望特别差劲”
“廉价的优越性追求”和“复仇”很容易联系起来,让对方烦恼的同时,还想成为“特别的存在”
甘于平凡的勇气
甘于平凡的勇气,这是多么可怕的语言。
也许我只能接受平庸的我、置身于平庸的日常生活。但是,我要奋斗!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
你所说的远大目标就好比登山时以山顶为目标
人生的大半时光都是在路上请不要把人生理解为一条线,而要理解成点的连续。
舞动人生
自幼便想着成为小提琴手而拼命练习的人,最终进入了梦寐以求的乐团,或者是拼命学习通过司法考试的人最终成了律师,这些都是没有目标和计划的人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人生!
真的吗?也许是这些人在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都活在“此时此刻”
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并且,木然四顾时常常会惊觉:已经来到这里了吗?
最终会跳到哪里,谁都不知道。
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
我们应该更加认真的过好此时此刻,如果感觉能够看得到过去,也能预测到未来,那就证明你没有认真的活在此时此刻
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
人生是点的连续,是连续的刹那,如果能够理解这一点,那就不再需要故事
聚焦“此时此刻”是认真而谨慎的做好现在能做的事
每天势必会有“今天能够做到的事”,这就是要不停的跳舞
对决,人生最大的谎言
我找不到理想和目标,就连应该跳什么舞都不知道,我的“此时此刻”只有一些毫无用处的刹那。
没有目标也无妨,认真过好此时此刻,这本身就是跳舞。人生很简单,认真但不深刻。人生总是处于完结状态。
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纠结过去,关注未来。
人生的意义由你自己决定
一个人的力量很大!应该说是:我的力量无穷大!
如果我改变,世界就会改变。
必须有人开始。即使别人不合作,那也与你无关,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开始,不用去考虑别人是否合作。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