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的哲学私房课
2021-10-28 11:44:44 22 举报
AI智能生成
周国平老师的哲学私房课,对“哲学”有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了解些哲学,哲学就是爱智慧,如果不爱智慧我们就不能成长。 所以,我理解哲学就是认知升级的过程。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你是谁?
你从哪里来?
你向哪里去?
哲学的三个核心问题
哲学的故乡是古希腊。
源自希腊文“philosophia”,“philo”是“爱”之意,“sophia”是“智慧”之意,结合起来就是爱智慧。
明白事理
汉语“哲学”,是日本哲学家西周翻译的。
“爱智慧”与“智慧”不同,希腊人认为“智慧”属于神的,人不能掌握全部真理,只能追求真理。
“爱智慧”是一种精神品质,不是一门学科。
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品质。
解释
哲学
老子(公元前570)
释迦摩尼(公元前565)
孔子(公元前551)
公元前6世纪
预言了一次日全食(公元前585年)
确定航海坐标
发现小熊星座
365天
确定了一年的天数
天文学之父
工程师
哲学家要富起来是很容易的,但是他的志趣不在这里。
橄榄油
经商奇才
哲学开始于仰望星空,提出哲学的第一个命题:“水是万物的本源”。
哲学追求的是变背后的不变,多背后的一,即现象背后的本质。
亚里士多德《Metaphysics》,physics(物理学)有形背后的无形的东西是什么。
形而上学,有形背后的那个无形,本质的东西。
故事:和女仆一起,掉进洞里。女仆嘲笑:你关心天上的东西,就看不见脚下的事情。
第一个哲学家
哲学和天文学,在历史上同时产生,有一个共同的始祖应该不是巧合。泰勒斯抬头看天,看出宇宙间若干可以计算的小奥秘,成为了一个天文学家。更看出了宇宙间某种不可言传的大奥秘,他就称为了一个哲学家。
泰勒斯
出身高贵,抛弃家产,研究天空、星象和宇宙。
宇宙公民
活着为了研究太阳、月亮和星空。
哲学是人类的乡愁,是对人类永恒故乡的怀念和追寻。哲学家知道地图上的国家和城邦,旋生旋灭,都不是真正的祖国。于是作为人类的使者,他们走上了探寻真正的祖国的旅途。对于他们来说,胸怀宇宙不是一个比喻,而是一个事实。他们决心探明整个世界的全貌和本质。在那里找到人类生存的真实意义和可靠基础。
阿那克萨戈拉
哲学思考的重点从天上到地上。
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召唤到地上来的人。-西塞罗
欧洲哲学传统
苏格拉底
佛教传统
释迦摩尼
儒学传统
孔子
基督教传统
耶稣
亚斯贝斯的说法,人类历史上有四个最伟大的哲学家:
哲学的转折点
外貌奇丑,扁平脸,很宽的狮子鼻,厚嘴唇,大肚子。
身体壮实,每天锻炼,适应能力极强。
两个老婆,很穷,雕刻家。
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
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
一无所需,最像神。所需越少,越接近于神。
追求智慧
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活。谁的去路好,只有天知道。
语录
阿波罗神
不信神
败坏青年
被起诉
启发人,爱智慧,想问题
三位能够代表古希腊特点的哲学家
力图从整体上去把握世界和人生。
除了理性,不承认任何权威。
关注思想本身,而不是它的实用性。
和社会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
为了精神自由,安于简朴的物质生活。
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的5个特点
哲学开始于仰望星空
当一个人开始对这个世界感到惊奇,对人生感到疑惑的时候,他的哲学之旅开始了。
世界的真相是什么?(世界观)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观)
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问题根本的思考。
世界上最让人敬畏的是两个东西:一个是头顶的星空,一个是心中的道德律。
孩子在5-7岁的时候提的哲学问题最多。
哲学开始于惊疑(理性觉醒)
从有限的经验中,归纳得出一个普遍的道理,是不可靠的。
认识论
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限还是无限?
世界是不是由单一的东西构成的?
世界上是否有出于自由的原因?
世界有没有一个最早的起因?
二律背反
哲学没有标准答案,哲学追问的问题是超越经验的。
哲学和灵魂中没有问题的人是没有关系的,哲学是为灵魂中有问题的人准备的。
没对性质可疑的人生居然不发问,是可耻的。
想问题
哲学中排第一位的是“问题”
神的启示
基督教
某种神秘状态(戒定)
佛教
宗教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追问的问题上,哲学和宗教是一样的。都是问那些大问题,根本问题。
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哲学、宗教、科学的异同点
哲学永远走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哲学,可以让你过一种没有得到确定的信仰,但是仍然是有信仰的生活。
对于已经不相信宗教,但仍然需要信仰的现代人来说,哲学是唯一的避难所,其意义在于鼓励人们寻找非宗教的信仰。
哲学、宗教、科学与信仰的关系
疯子在那里问,呆子在那里回答。
试图用理性解决超验的问题。
哲学在理性和终极关系之间保持着一种紧张关系,这种紧张关系同时促进了二者。一方面使终极价值处在永远不确定和被追问的状态,防止信仰的盲目。另一方面使理性不局限于经验的范围,力求越界去解决更高的任务,而又不能,防止理性的狭隘和自负。
人的灵魂是个“疯子”,人的理性是个“呆子”。
哲学、科学、宗教
幸福问题
令人满意的生活(人生的世俗意义)
道德问题
什么是正当的生活,应该过的生活(人生的精神意义)
“好”的生活(善)
生死问题
人生有没有终结意义
哲学讨论的人生问题
给狄奥尼修上哲学课:哲学就是无聊老人对无知青年的谈话。
柏拉图的理想:哲学王,哲学家应该当国王,让国王变成哲学家。
我们把一个为自己而非为他人而存在的人称为自由人,同样,在各学科中唯有哲学是自由的,它最为自足。完全因自身而被热爱,在自身之处别无目的,它是神性的生活,这一部分体积虽小,但能量巨大,其尊荣超过其余一切。
哲学是人性中最高贵的部分的满足
自然本身无意义,也没有给它的最高产物人的生存指明意义,这是它的大苦恼。它之所以产生哲学家、艺术家、圣人,其用意是要借他们阐释人的生存之意义,从而把自身从无意义中拯救出来。
拯救自然于无意义
无论古今东西,其国民之文化苟达一定程度者,无不有一种之哲学。而所谓哲学家者,亦无不受国民之尊敬,而国民亦以是为轻重。
每一个民族都是需要哲学的,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的高度是由它所产生的哲学家、艺术家来标记的。
哲学的影响是最大的,它通过对一般观念的思考而影响到根据一般观念思考具体问题的社会科学家,再影响到大众。社会科学中不存在单科可解答的问题,所有问题皆涉及哲学。
哲学经济学家
无用之用
促进人关注人生的整体意义,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帮助个人拥有积极的人生和超脱的心态。
身体的我
更高的我
分身术
宇宙大我的觉醒,即让更高的自我的觉醒。
哲学的用途是什么
“无用”哲学对人生的意义
哲学绪论
思考的是人生的世俗意义,怎样的生活是令人满意的,是我愿意过的。
古希腊文“eudaemonia”:好的,令人满意的生活。
人类一切活动的持续不变的目标,就是幸福。
最好意义上的成功
人的行为的终极目的是幸福。
人生的圆满
快乐最重要,快乐就是目的。你为了快乐,也得有德性。德性是快乐的必要条件。
快乐主义
认为德性重要,德性是目的。过一种合乎理性的有道德的生活,快乐是副产品。
完善主义
快乐和德性
幸福
追求快乐,不要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痛苦。
理性的原则
追求快乐,不要给别人带来痛苦。
道德原则
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
饥渴
自然而又必要的
大吃大喝
自然但不必要
名声、权力、地位
既不自然有不必要
欲望有三类
你的欲望超出了自然的需要。
人类为什么会痛苦?
一个最不需要奢侈生活的人,他能够最奢侈地享受生活。
提倡过一种简单的生活
伊壁鸠鲁
知识(对人生的一种了解) = 美德 = 幸福
单纯的德性 理性仅仅适合与神,单纯的快乐 感性仅仅适合于动物。人在两者之间,两样东西都要。
柏拉图
财富不是目的,仅仅是一个手段。
中等水平的财富,过一种合乎德性的生活,那就是幸福。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完善主义)
亚历山大大帝:请问我有什么可以为你做的?第欧根尼:请你走开,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第欧根尼(犬儒主义(极端的完善主义排斥快乐))
快乐是有品质高低的。
约翰穆勒
一个不满足的人,比一头满足的猪快乐。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一个满足的傻瓜快乐。
约翰穆勒(快乐主义)
西方哲学中的幸福观
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智力的快乐
情感的快乐
道德的快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安贫乐道
孔子(偏完善主义)
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全性保真
人生贵在行胸臆
声色味香的感官之乐,宾客满席的交际之乐,藏书万卷的求知之乐,千金买舟的游玩之乐,然人生受用至此,不及十年,家资田产荡尽矣。然后一身狼狈,朝不谋夕。托钵歌妓之院,分餐孤老之盘,往来乡亲,恬不知耻。
乐极生悲不足悲
人生快乐有五种
袁宏道
庄子(偏快乐主义)
中国哲学中的幸福观
主观感受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愿望实现与否,不是衡量幸福的标准。
幸福实际上既不是纯粹的主观状态,也不是纯粹的客观状态。而是两者的统一。无论是主观感受还是对客观状态的一个评价,里面都有价值观问题。
幸福取决于价值观
人是可以支配自己的价值观,也可以支配自己的幸福的。
生命的单纯是幸福的基本层次,精神的优秀是幸福的一种能力,是幸福的高级层次。
幸福就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优秀。
立足价值观看幸福
一个人的欲望超过了你的自然需要,超出以上的那些部分都是你痛苦的根源。
人比人比出来的,社会刺激出来的
生命本身的需要和欲望
亲近自然是人生幸福重要的一方面
人类最伟大的的哲学和文学都是在自然的怀抱里产生的。
人亲近自然的需要
健康、安全感
人对生命的需要
和整个世界和整个人生谈恋爱。
节省感情,不要把感情浪费在不值得的人身上。
爱情的终极目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寻找一个最亲的亲人。
人生幸福的前提是回归生命的单纯,即物质生活的简单和人际关系的简单。
幸福来自珍惜平凡的生活,任何的不平凡最后都需要回归到平凡。
如果你的不平凡是破坏你的平凡生活的,它的价值就值得怀疑。
一个人能够和家人和睦相处,这是人生的重大成就。
怀有野心的人是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妻子和朋友身上的,他不得不把全部时间奉献给他的敌人。
人对人与人之间的自然情感的需要
生命最真实的三个需要
明白生命的真实需要
真正的自由王国是存在在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的。
人的精神属性和精神能力,是幸福更高的层次。
人更高的幸福是精神能力的生长、发展和使用。
幸福是一种能力
未知变成可知
没有好奇心,基本上没希望。
好奇心
融入血肉的智力活动的一种习惯
等你把课堂上学的东西都忘掉,那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
快乐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爱学习,爱思考
一般智力品质
特殊禀赋
事业:一个人找到一个领域,在那个领域里面,他的最好的能力能够得到最好的运用和发展。
独立思考的能力
智
欣赏艺术品
阅读
写作是一个好方法
重视自己的经历,感受和思考,把外部经历转变成自己心灵财富。
把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变成自己的财富。
享受心灵生活
情
德
精神能力
如何练就幸福的能力
幸福探路
人之为人应该过的生活。
道德并不是外面强加给人的要求。
正当的生活(道德)
生命和生命之间有同情的感应。
人是有做人的尊严的。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利己本能
同情心
英国经验论哲学家
合理的利己得不到保护
没有边界,损害别人得不到惩罚
正义需要法治
苏格拉底和格劳孔关于正义的讨论。
一个有同情心的人就是一个善良的人。
道德的基础:同情
认识论和本体论
《纯粹理性批判》
道德就是人为自己的行为立法。
唯有凭借作为理性存在着的人格,人才是目的本身。这个唤起敬重的人格理念,把我们本性的高贵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他不愿意在自己眼中不像个人。
尊严感
人是目的。
道德
《实践理性批判》
美学
《判断力批判》
康德
诚信是以打交道的双方共有的做人的尊严的意识为基础的。
尊重他人表现出自尊
一个有尊严的人就是一个高贵的人
道德的更高基础:尊严
先天的禀赋
后天的环境和经历
自己努力,自由意志
三种因素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自己不能支配的。
对人的行为和欲望可以用几何学方法来考察,就好像考察线、面和体积一样。
因果律支配
决定论
上帝自由 灵魂不死 意志自由
自由意志论
一个人的外部遭遇是被决定的,自己支配不了。
宿命论
一个人的行为和品性是被决定的,自己支配不了。
王国维
祸福取决于外部因素不可支配,要顺其自然;善恶取决于自己,可以支配,要努力。而且善恶这一方面是人生价值的所在。
儒家
一个有道德的人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吗?
人怎样决定自己的品行
性是肉体生活,遵循快乐原则;爱情是精神生活,遵循理想原则;婚姻是社会生活,遵循现实原则。这是三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婚姻的困难在于如何在同一个异性身上,把三者统一起来。
自愿
诚实
怎样判断性行为的道德和不道德
金钱交易是对自然的性行为的扭曲,违背了自然伦理
卖淫和嫖娼
好的性行为是以爱为目的,最后和爱结合在一起的。
没有爱的行为是价值很低的。
两性相吸
生理
两情相悦
情感
两心相契
精神
爱情是情和欲的统一
专一不是人的天性而是一种理性的考虑。
专一和多向
性爱哲学:性爱中的道德困境
民族的习俗服从于人性
在哲学上,普世价值指一些有限的、所有人类都认同的管你那集合在一起。这种价值观的根本在于对人性的思考。普世价值部分低于,超越宗教、国家、民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自然的非人为定义的真理。
文化习俗和普世价值的关系
两条轨道,失控的火车
善意的谎言
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杀生问题
优生和人权的关系
人工智能
道德上的两难选择
道德探本
人总有一死,那么追求幸福和道德还有意义吗?
防范其他东西侵害是可能的,但是说到死亡,我们所有的人都生活在没有护墙的城市里。
人生中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只有死是确定的。
要是一个人学会了思想,不管他的思想对象是什么,他总是在想着自己的死。
面对死,人不是临死无望而是始终就根本无望。只要人在,人就处于死的困境之中。
最确定的,最不可逃避的
一个人,自己的死是超乎想象的,每当我们试图想象它的时候,都可以看到自己作为旁观者在场,因此说到底,没有人相信自己真正会死。
死是最不可思议的
死亡两个特点
死亡意识和自我意识是同步觉醒的
九岁开始意识到死和自己有关系
恐惧是生命的本能
无奈
逃避死亡
死说不定在什么地方等候我们,让我们到处等候它吧。
死亡,对人生意义最大的挑战。
哲学,就是预习死亡。
爱智慧的人的整个人生就是在准备死。
死亡的困扰,是每一种哲学的源头。
面对死亡
死是一个问题
死于我们无关,因为只要我们在,死就不再;只要死在,我们就不在。
克服对死亡的恐惧
人人都得死
死亡就是回到出生以前的状态
永生
死是一件自然的事情
未知生焉知死
朝闻道,夕死可矣
听天命尽人事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道德的解决
理性和道德的解决
通过一种情感的体验,一种精神的体验进入了一种境界。在这个境界中小我和大我合一,个体和宇宙本体合一,从而融通生死,达到不朽。
老子是老谋深算的长者,他主张虚静无为,理想人格是“致虚极守静笃”的圣人。
庄子是罗曼蒂克的诗人,他向往的是乘云御龙,“得至美而游乎至乐”的“至人”。
认识论上质疑生死的异同和好坏
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天敌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逍遥游
本体论上寻求能够破除生死界限的一种境界
千古疑问
庄周梦蝶
庄子 审美人生观
庄子逍遥游
宇宙本体的高度看生死
酒神和日神
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显得是有充足理由的。
尼采酒神精神
审美的解决
相信灵魂不死,是一种冒险,但是这种冒险是值得的,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生活。
耶稣通过分担人的死亡,而战胜了死亡。
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断轮回。
涅槃寂静
三大原则
对生死问题,宗教比哲学彻底,佛教又比基督教彻底。
思考死亡,看了一遍人生的全景,人生界限,人生限度。
积极
超脱
向死而生
思考死亡,一种有意义的徒劳。
宗教的解决
理性
审美
信仰
解脱
怎样面对人生最后60秒
生死探幽
周国平的哲学私房课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