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讲义(初稿)》读书笔记
2022-05-07 08:29:37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这个研究领域,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创的,特别是恩格斯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研究。 一九七七年春,在中国科学院、全国科协和哲学研究所联合召开的自然辩证法座谈会上,提出了编写自然辩证法教材的建议。之后,本教材由《自然辩证法讲义》编写组编写,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需要研究有关科学方法的理论,是关于自然科学一般研究方法的规律性的理论。
各门自然科学中的一些特殊的研究方法
各门自然科学中的一般研究方法
哲学方法
三个层次
什么是自然科学方法论
科学不发达的古代:自然科学包括在统一的自然哲学之中。(朴素、零散)
15世纪下半叶-18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兴起和发展,各门自然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末:自然科学从分门别类的研究进入到阐明自然界各个过程的联系;从研究既成事物的特性进入到系统研究事物的发展过程。
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向微观和宇观两个方面扩展,科学分化愈来愈细,同时科学综合又愈来愈显著。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简略历史考察
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丰富、发展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意义
自然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质的观察
量的观察(测量)
分为
观察的客观性(基本原则)
观察对象的典型性
正确使用
观察方法
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去研究自然规律。
简化和纯化
强化对实验对象的作用,有利于揭示新的自然现象
经济、可靠
作用
析因实验
对照实验
中间实验
模拟实验(间接)
实验方法
先设计与该自然现象或过程(即原型)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地研究原型的规律性
以物理相似或几何相似为基础(包括无生命界与生物界)
物理模拟
以数学形式相似为基础
数学模拟
分为(模型与原型之间相似关系特点)
可以使人们对已经事过境迁的自然现象进行实验研究
可以将自然现象放大或缩小,或使自然现象在短时间内重复出现,以便于观察研究
是工程设计的有力辅助工具,既可提高质量,又可缩短研制工期
用它来训练各种复杂技术的操作人员既安全,又节约
可以使人摆脱危险,避免事故
模拟方法
科学仪器是人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的延长
帮助人克服感觉器官的局限
帮助人们改进认识能力,使感性认识更加客观化、精细化、准确化
电子计算机可以部分地代替人的脑力劳动,它的应用引起了观察、实验方法革命性的变革
科学仪器的作用
观察、实验题目的选择
观察实验的构思和设计
观察实验方法和技术的确定
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
由观察实验结果而作出的科学结论
指导作用
哲学思维(世界观、方法论)
自然科学中的理论、假说以及联想和想象力
包括
理论思维对观察、实验的指导作用
由机遇引起的新发现,在科学史中是不胜枚举的
要有丰富的知识准备的头脑——真正领悟机遇的重要意义所在
要有批判的头脑——不受原有知识的束缚,敢于创新
如何对待(巴斯德)
观察、实验中的机遇
观察、实验的结果必须可以重复出现
获得新发现的基本条件
观察和实验
指事物的外部形态、外部联系
现象
指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内部联系
本质
实践
从现象中抽象出事物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
必要条件
科学抽象的基础
区分事物的真相和假象,撇开事物外部的非本质的联系,让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和过程暴露出来
撇开与当前考察无关的内容,撇开次要过程和干扰因素,从纯粹的形态上考察事物的运动过程
区分基础的东西和派生的东西,深入事物里层,把决定事物性质的隐藏的基础抽象出来
从基础的东西出发,将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关系综合起来,从而把事物的本质作为一个整体完整地抽象出来
科学抽象的作用和意义
“感性上的具体”
“抽象的规定”
“思维中的具体”
科学抽象的一般过程
科学抽象及其意义
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是自然科学的成果
是实践发展的产物
是抽象思维的结果
概念
将长期混淆不清的概念区分开来,从而使科学得到迅速的发展
用正确的概念代替了错误的概念,从而促进了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在新的事实面前引入了新的概念,从而使理论获得了重大进展
一门科学的新概念移植并渗透到其他科学中去,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有力杠杆
新的科学概念一旦产生,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有时能够指导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科学概念
是科学抽象的一种形式
建立理想模型
设计理想实验
为了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也是一种科学概念)
可以使问题的处理大为化简而又不会发生大的偏差
对于复杂的对象和过程,可以先研究其理想模型,再将理想模型的研究结果加以种种修正,使之与实际对象相符合
更便于发挥逻辑思维的力量,从而使得“理想模型”的研究结果能够超越现有的条件,指示研究的方向、形成科学的预见
意义
理想模型
使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
是以实践为基础、以一定的逻辑法则为根据
可以使人们对实际的科学实践有更深刻的理解
可以进一步揭示客观现象和过程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并由此得出重要结论
只限于逻辑上的证明与反驳
所做出的任何推论都必须由观察或实验的结果来检验
局限
理想实验(假想实验)
理想化方法
科学抽象
确定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逻辑方法
可以对客观事物进行定性的鉴别和定量的分析
可以揭示出不易直接观察到的运动和变化
可以追溯事物发展的历史渊源和确定事物发展的历史顺序
可以对理论研究的结果与观察实验的事实之间是否一致作出明确的判断
比较
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逻辑方法
现象分类(人为分类)—>本质分类(自然分类)
可以使大量繁杂的材料条理化、系统化,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创造条件
反映了事物内部规律性,因而具有科学的预见性
必须相应相称(划分所得的子项之和必须与被划分的母项正好相等)
必须根据同一个标准
必须按照一定的层次逐级进行
规则
分类(以比较为基础)
比较和分类(基本)
根据两个(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
由特殊到特殊、由此物及彼物
提出科学假说的重要途径
按照所提供线索,还能获得重要的科学发现和发明
所得结论不一定都是可靠的
正确与否、可靠程度必须由实践来检验
局限性
积累有关对象的丰富知识
运用正确哲学思想的理论指导——提高类比结论可靠程度
注意
类比(以比较为基础)
有个别到一般
完全归纳
不完全归纳
个性和共性的对立统一
客观基础
是科学工作中最初步的然而是最基本的工作
从个别事实的考察中看到真理的端倪,提出假说和猜想
为合理安排实验提供了逻辑根据
归纳法
从一般到个别
结论正确与否取决于推理的前提是否正确和推理的形式是否合乎逻辑规则
逻辑证明的工具
作出科学预见的一种手段
发展假说和理论的一个必要环节
演绎法
演绎必须以归纳为基础
归纳必须以演绎为指导
两者辩证关系
归纳和演绎
把整体分解为部分
容易造成一种孤立、片面看问题的习惯
分析
在思想中把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结起来考虑的一种思维方法
恢复并把握了事物本来的联系和中介,能揭示出事物在其分割状态下不曾显现出来的特性
优势
综合
综合必须以分析为基础,没有分析认识不能深入
只有分析而没有综合,认识可能囿于枝节之见
相互转化——人们的认识就是在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二者统一
分析和综合
在阐明一个思想时,往往举出一些事实或科学原理作为根据,以证其正确性
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组成
论题必须明确,并在论证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同一,保持稳定性
论据必须真实,论据的真实性不依赖于论题的真实性
论证要合乎逻辑
论证要有充分的根据
逻辑规则
直接证明
反证法
(剩余法)
间接证明
证明
用已知为真的判断揭露另一个判断的虚假性的逻辑方法
举出与论题不符的事实
由对方的论题推导或引申出荒谬的结论
归谬法
独立地证明一个与对方论题相矛盾的命题为真
方法
悖论(悖理)或佯谬
反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逻辑证明的基础
实践标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其相对性要求辅之以逻辑证明。
逻辑证明和实践检验
证明和反驳
自然科学中一些基本的逻辑方法
有一定的科学事实的根据
有一定的推测的性质
特点
使科学研究带有自觉性
是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的桥梁
假说及其作用
新的实验事实与原有的假说在基本原则上相一致,但在某些具体观点上产生了矛盾,这就需要对原有的假说进行某些修正
由于发现了前所未知的新事实,从而丰富和补充了原有的假说,甚至建立新的假说来发展原有的假说
情况
科学假说运用于科学实践时,有愈来愈多的事实和这个假说的内容相符合,并且没有任何已知的事实与之矛盾
由假说作出的科学预见得到实际的证实
在自然科学中还往往用“判决性实验”来检验假说的真理性
如何判断假说已为科学理论?
假说向理论的发展
客观真理性
全面性
系统性
逻辑性
基本特点
量变
质变
发展状态
新理论一定要能够说明旧理论已经说明的自然现象
新理论一定要能够说明旧理论所不能说明的新现象
新理论要能够预见现在还没有观察到,但通过科学实践一定能够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新理论须满足的三个条件
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
逻辑过程是历史过程的反应,两者的统一是在总的发展趋势上的大体一致
逻辑过程是认识过程的概括和理想化
逻辑的和历史的统一
形式逻辑所研究的各种逻辑方法作为组成因素被包含在创造性思维之中
以实践为基础,为实践所制约
和一个人是否具有广博的知识有着密切关系
抽象思维需要形象化构思作为补充
想象
有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具备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客观因素,研究者顽强地探求问题的答案,并且已经经历了一段紧张的思考
直觉产生的条件
直觉是实践的产物、脑力劳动的成果,我们要珍惜它,并善于捕捉它
“直觉”“灵感”
唯物主义的态度
批判的革新的精神
广阔的视野
顽强的毅力
如何才能富有创造精神和能力?
关于创造性思维
假说和理论
为科学研究提供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
为科学研究提供数量分析和计算的方法
为科学研究提供推理工具和抽象能力
数学方法的重要意义
对于研究对象,需要依据有关科学理论确定几个基本量,以反映这个系统的量的规定性,刻画它的状态、特征和变化规律
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系统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分析在所研究问题中,哪些量是变量、常量、未知和待求的
对有关量作进一步简化
关于提炼数学模型问题
确定性模型
随机性模型
研究必然现象与或然现象的两类数学模型
数学理论研究与应用
有益于建立科学理论体系
有益于训练人的逻辑推理能力
有益于系统地传授科学知识
有益于推广科学理论的应用
公理方法的作用
计算机的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为自然科学的定量研究和用科学理论定量地指导实践打开了新的局面
计算机提供了进行多次试验计算的可能性,使数学也能够进行“实验”,并使这种“数学实验”获得广泛的应用
电子计算机不但促进了数学各分支的发展,而且开拓出数学研究的新领域、新课题、新方法,新的学科陆续诞生
电子计算机与数学方法的革新
数学方法
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已成为科学发展的一种潮流
控制论——既突破了动物和机器的界限,又突破了控制工程与通讯工程的学科界限
突破了传统方法的束缚,为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控制论产生的方法论启示
以功能和行为的相似为基础用模型模仿原型的功能和行为的方法
只以功能和行为相似为基础,它所模拟的是一切具有控制和通讯功能系统的合乎目的性的行为
模型是具有生物目的性行为的机器,它本身就是研究的目的
运用“黑箱”理论时,从功能上描述和模仿系统对环境影响的反应方式,一般无需分析系统的内部机制和个别要素,不追求模型的结构与原型相同
使电脑(电子计算机)代替人脑的部分思维功能成为可能,为人工智能的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
开辟了向生物界寻求科学技术设计思想的新途径
还可以模拟复杂的社会过程中的某些现象
功能模拟法
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
信息
运用信息的观点,把系统看作是借助于信息的获取、传送、加工、处理而实现其有目的性的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用信息概念作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础
完全撇开对象的具体运动形态,把系统的有目的的运动抽象为一个信息变换过程
揭露了机器,生物有机体和社会不同物质运动形态之间的信息联系
揭示了某些事物运动的新规律,对过去难以理解的现象作出科学的说明
为实现科学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社会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武器
信息方法
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确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
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整体性、综合性、最佳化)
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运动学说的具体体现。
系统方法
生产实践和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客观要求。
人类理论思维、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必然结果。
形成
是研究复杂系统的有效工具
为现代科学研究和科学理论整体化提供了新思路
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及意义
控制论方法和系统方法
自然科学方法论
公元五世纪之前
世界本原
唯物主义倾向
世界或构成世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看到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把这种对立双方的斗争看作事物发展的动力
朴素辩证法思想
自然现象的总联系还没有在细节方面得到证明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五世纪到十五世纪
中世纪
中古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
形而上学世界观的一部分
科学发展水平不高,所获材料不足以说明各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原因
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其准备了条件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诞生
人类自然观的发展
天体和天体系统
拉普拉斯星云说
太阳系的形成过程
起源
太阳系
引力收缩阶段
主序星阶段
红巨星阶段
高密恒星阶段
演化
恒星
弥漫说
超密说
椭圆星系
旋涡星系
不规则星系
类型
还未解决(顺序问题)
星系
天体的起源和演化
地壳
地幔
地核
原始大气
原始水圈
圈层的形成
地壳运动与海陆运动
冰期
间冰期
亚冰期
亚间冰期
气候的冷暖交替
地球的演化
从无机分子到有机小分子
从有机小分子到生物大分子
从生物大分子到原始生命的诞生
从非细胞到细胞
有性生殖的出现(变异机制的发展)
动植物的分化(三级生态系统的形成)
多细胞体型的产生(生物机体的复杂化)
推动
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
细胞的发生和发展
单细胞到多细胞
二胚层到三胚层
无脊椎到有脊椎
水生到陆生
进化史
遗传与变异
自然选择
进化的动力
生物的进化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人是从古猿分化来的
早期猿人
晚期猿人
早期智人
晚期智人
人类在劳动的推动下成长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基础,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劳动和语言活动的过程促进了脑和从属于脑的感觉器官的反展
意识和自觉能动性的产生及其发展
人类的起源和意识的产生
自然界的辩证发展
自然界是物质的
朴素的物质无限分割思想和科学原子论的创立
物质分割的无穷系列中的关节点——原子的可分性
物质分割的无穷系列中又一个关节点——原子核也可分
只看作为某种特定模式的不断重复或者仅仅是对半分而已
形而上学
不仅在于大小、量的变更,更在于质的多样性
辩证法
“分”
基本粒子仍然可分和物质结构无限层次的思想
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
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离
运动的形式多样又统一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平衡)是相对的
矛盾是运动的源泉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机械运动
分子热运动
电磁运动
基本粒子运动
化学运动
非生命界
同化和异化
生命运动
意识或思维运动
生命界
自然界中某些物质运动的矛盾分析
物质运动自身具有无限转化的能力
运动在量上和质上都是不灭的
物质运动的永恒性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在量上和质上都是不灭的
物质运动是在空间和时间中进行
时间是永恒的,空间是无限的
人类对时空的认识是相对的,是在不断发展的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形式就是规律
辩证法规律是自然界实在的发展规律
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自然界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
自然观
自然界
研究对象
自然现象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观测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科学事实
自然科学所依据的事实,是任何人、任何阶级都可以重复试验的
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
自然科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变成直接的社会生产力
社会属性
社会生产力——对社会生产的发展的作用愈来愈大
观念形态——参与人类的精神生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引起人们头脑的革命化
研究自然科学能帮助人们养成重视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习惯,培养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精神
社会职能
自然科学的性质和作用
初步的生产知识——自然科学的萌芽
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
生产的发展还为自然科学提供了研究和观察的物质手段
科学实验(重要源泉)
自然科学知识的源泉
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
实验标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自然科学真理性的检验标准
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
社会的需要(根本)
政治上、军事上、意识形态上的需要(情况复杂得多)
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
解放生产力,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阶级的利益制约着自然科学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
社会制度对科学工作的影响
阶级斗争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自然科学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一种武装,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有力杠杆
科学技术发展使传统的生产部门得到更新,并为创立新的生产部门开辟道路
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生产力,为社会革命创造物质条件
自然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
自然科学和社会实践
特殊和普遍,普遍来自特殊又能指导特殊
两者使用的概念、范畴和规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不能把自然科学家的世界观和他们的科学成就混为一谈
自然科学知识是哲学的重要基础之一,哲学对自然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辩证关系
自然科学推动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自然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活动
自然科学家总是受哲学的支配
自然科学家们承认物质(及其粒子)、时间、空间、自然规律等等的客观实在性
自然科学本质上是唯物主义的
是绝大多数自然科学家所具有的,是在他们的科学实践中自发地产生的
坚定地承认自然科学所研究的自然界的规律,是离开科学家的头脑而客观存在的
是哲学上无意识的信念,没有上升到辩证哲学的高度(社会历史观往往是唯心主义)
并非永恒不变
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自然科学工作者应该做一个自觉的辩证唯物主义者
自然科学需要正确的哲学作指导
自然科学和哲学
新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
各种理论、观点的矛盾和学派的争论
各门学科之间的矛盾和学科内部的理论矛盾
自然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
表现在自然科学发展具有渐进过程和革命过程的交互更替性质
表现在自然科学发展具有不断扩大和加深的性质
表现在自然科学发展具有不断加速的性质
自然科学的继承和突破关系
研究物质运动形式中一切量的关系的数学
研究物体的物理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物理学
研究原子和分子这一层次的物质的化分和化合规律的化学
研究生命运动规律的生物学
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地学
研究天体结构、演化及其运动规律的天文学
基础科学
研究应用的基础理论
技术科学(中间环节)
研究各种生产实践中的科学技术问题,研制新产品,创造新工艺
专业技术
应用科学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自然科学发展的相对独立性
自然科学观
《自然辩证法讲义初稿》
收藏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