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
2021-10-27 22:12:26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第七章技术创新管理和第八章人力资源规划与薪酬管理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七章
技术创新管理
技术创新管理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含义、分类与模式
技术创新的含义、分类与模式
技术创新的含义
创新的含义
产品创新-引进新产品、工艺/生产技术创新-采用新生产方法、市场创新-开辟新市场、开发新资源-获得原料或半成品新供给来源、组织管理创新-新企业组织形式
技术创新的含义
经济行为、高风险活动、时间差异性、外部性、一体化与国际化
技术创新的分类
基于技术创新对象分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产品创新:功能创新、形式创新、服务创新多维交织组合创新
工艺创新:新工艺、新设备、新组织管理方式
基于技术创新模式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原始创新: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
集成创新:利用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具,对各个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进行选择、优化和系统集成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消化吸收基础上完成重大创新
基于技术创新新颖程度分为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
渐进性: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引起的渐进性、连续性的创新
根本性:重大突破的创新,非连续的
技术创新的过程与模式
技术推动创新模式
创新的技术推动或发现推动模式
需求拉动创新模式
市场需求信息,创新变为被动配合角色
交互作用创新模式
科学、技术与市场之间的耦合过程
A-U过程创新模式
不稳定阶段(新创品设计与开发,探索性,研发经费支出较高,不易获得好的经济效益)、过度阶段、稳定阶段
过度阶段(产品基本稳定,产品创新率下降,工艺创新渠道产品创新成为关注焦点)
稳定阶段(成熟期,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为目标的渐进性工艺创新)
系统集成和网络创新模式
通过策略联盟或联合开发形式,达到快速且低成本的创新,创新的垫资户和信息化过程,交叉职能联结过程
国家创新体系
公共机构和私有机构组成的网络系统,政府、企业、大学、研究院所、中介机构之间需求一系列共同的社会和经济目标而建设性地相互作用
第二节
技术创新战略与技术创新决策评估方法
技术创新战略与技术创新决策评估方法
技术创新战略
概述
正确分析自身内部条件外部环境,确立总体目标与重点部署,获得竞争优势
特点:全局性、长期性、层次性、风险性
类型
技术竞争地位
技术领先战略
领头羊,较强技术基础,率先开发采用新技术
技术跟随战略
学习领先者创造的知识进行模仿,避免因侵权而招致意外麻烦和损失
行为方式
进攻型战略
新产品新工艺占领市场,雄厚研发及资金实力的企业
防御型战略
低成本、高性能、高质量占领市场,低风险低收益
切入型战略
避免领先者反击占领市场,密切关注、分析竞争者的弱项和自己的相对优势
技术来源
自主创新
自身努力和探索实现技术突破,高投入高风险
模仿创新
学习成功经验、西区失败教训,破译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改进和创新,技术积累方面难以进行长远规划,技术壁垒制约,不利于营销渠道的巩固和发展
合作创新
两个或两个以上合作进行研发,共享技术创新成果,节约研发投资、缩短开发周期或进入新市场目的的创新战略,不确定性大,管理更为复杂
选择
技术创新决策评估方法
定量
折现现金流方法
NCFt=增加的现金收入-当年的投资
增加的现金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在生产、销售和管理过程中支出的成本费用)*(1-所得税税率)+(之前 用于项目投资的固定资产折旧额+递延和无形资产摊销额)*所得税税率
增加的现金收入=(生产过程中现金成本的节省金额)*(1-所得税税率)+(之前 用于项目投资的固定资产折旧额+递延和无形资产摊销额)*所得税税率
风险分析
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
定性
轮廓图法
检查清单法
评分法
动态排序列表法(项目战略重要性、NPV、IRR、PTS)
项目组合
矩阵法:评估企业技术实力->分析技术组合->比较技术战略和商业战略->确定技术项目优先次序
项目地图法:珍珠(高收益高成功概率),面包和黄油(收益低高成功概率),白象(风险大收益低),牡蛎(收益高低成功概率)
第三节
技术创新组织与管理
技术创新组织与管理
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组织模式
内企业
离开本岗位工作,从事自己感兴趣创新活动,利用企业现有条件如资金设备,自主决策自主开发,非正式,结构最简单,行动最灵活
技术创新小组
临时从各部门抽点若干专业人员,工作效率高,一定时期脱离原部门工作,开放项组织,明确创新目标和任务,充分授权,简单矩阵结构,扁平化
新事业发展部
开创全新事业而单独设立,只接受企业最高层的领导,固定性组织,设立新部门,风险利益重新分配
企业技术中心
集中管理的科技开发组织,矩阵式组织架构,项目经理负责制
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组织模式
产学研联盟
校内: 促进科研成果转为生产力,筹措教育经费,利用有形和无形资产,研究科技成果和人才优势,自主经营自自负盈亏
双向联合体:校外企业获得人才、成果与技术的有力支撑,提高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企业不断发展与市场份额的拓宽
多向联合体:技术成果方(高校)、出资方(金融机构或个体资本投资者)与生产经营企业
中介协调: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校产业推广服务中心、社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媒体附属科技成果传播机构
企业-政府模式
政府承担大部分资金、政府投资、政府帮助企业技术创新、融资
企业联盟
特点:目标产品性、优势性、动态性、连接虚拟性、组织柔性、结构扁平性
模式
星型:有盟主的企业联盟形式,盟主制定联盟运行规则,垂直供应链型企业适宜
平行:多个实力较强且较均衡的优势互补企业或同类企业依据一定市场机制共同组建,平等独立,符合市场竞争国际化、产品审查敏捷化
联邦:在平等基础上相互合作,参与者在保持自身独立,为联盟贡献独特核心能力,核心层&外围层
企业研究与发展管理
研究与发展的主要类型
基础研究:自然现象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
应用研究:获得某一具体领域的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活动,为实现预定目标应采取的新方法或新途径,解决实际问题,影响可续技术的有限范围,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有关的专门化成果
开发研究:新产品、新材料、新装置、新方法,系统的创造性工作,新产品开发与工艺改造
企业研发的模式
自主研发
合作研发
联合开发、建立联盟、共建机构、项目合作
委托研发
第四节
技术贸易与知识产权管理
技术贸易与知识产权管理
技术贸易
含义与特点
含义:技术供求双方按照一定的商业条件买卖技术的商业行为
特点:无形技术知识,转让技术使用权,目的向市场销售产品,技术贸易比一般商品贸易复杂
合同的类型
技术开发合同
委托开发合同、合作开发合同
技术转让合同
专利权转让合同、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专利实施许可转让合同、技术秘密转让合同
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
技术价值的评估方法
成本模型
市场模拟模型:P=Po*a*b*c
效益模型
国际技术贸易
含义:向对方出售或从对方购买软件技术使用权的一种国际贸易行为,技术出口&技术引进
内容
专利、商标、工业产权、专有技术
基本方式
许可贸易、特许经营、技术服务和咨询、合作生产、含有只是产权和专有技术转让的设备买卖
知识产权管理
知识产权的主要形式
版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关系
技术创新促成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技术创新也推动知识产权的发展
知识产权制度本质把智力成果当做财产来保护,享有排他的专有独占权,独享此成果的经济效益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取得技术权利的排他性程度,知识产权费用因素,知识产权保护期限,知识产权的风险因素
第八章
人力资源规划与薪酬管理
人力资源规划与薪酬管理
第一节 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与内容
含义
谋求企业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任务保持动态平衡
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动态平衡
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进行规划,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的配合
保障企业组织和企业员工得到长期利益
内容
时间:短期(1年或1年以内规划),中期(1年以上5年以下),长期(5年或5年以上)
性质:总体计划和具体计划
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程序
收集信息,分析企业经营战略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内部&外部
进行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
内部&外部
制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和各项具体计划
人力资源数量规划、人力资源素质规划、人力资源结构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实施与效果评价
实施、纠正、汇总评价、积累经验、比较
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管理人员判断法、德尔菲法、转换比率分析法、一元回归分析法y=a+bx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内部供给预测
人员核查法、管理人员接续计划法、马尔可夫模型法
外部供给预测
本地区人口总量与人力资源供给率、本地区人力资源总体构成、宏观经济形势和失业率预期、本地区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本行业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职业市场状况
第二节 绩效考核
绩效的含义与特点
含义
企业绩效、部门绩效、员工个人绩效
特点
多因性、多维性、变动性
绩效考核的含义与功能
含义
管理活动,促进员工个人、所在部门和整个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管理者的责任、需有时间周期
功能
管理、激励、学习和导向、沟通、监控、增进绩效
绩效考核的内容和标准
内容
绩效考核项目(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绩效考核指标(分析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公共关系能力、决策行动能力等)
标准
科学、理性原则,明确、具体、可衡量,导向性,挑战性,可能性,战略目标、部门工作任务和职位职责保持一致
绩效考核的步骤与方法
步骤
绩效考核的准备阶段->绩效考核的实施阶段(绩效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
方法
民主评议法、书面鉴定法、关键事件法、比较法(直接排序法、交替排序法、一一对比法)、量表法(评级量表法、行为锚定法)、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法、目标管理法(标杆超越法)
第三节 薪酬管理
薪酬的概念、构成与功能
概念与构成
基本、激励、间接
功能
员工:保障、激励 、调节
企业:增值、改善用人活动功效,协调企业内部关系和塑造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变革和发展
社会:国民经济政策运行,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稳定,择业就业流向
薪酬管理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含义
在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指导下,综合考虑内外部各种与因素影响,确定自身薪酬水平、薪酬结构和薪酬形式,并进行薪酬调整和薪酬控制的整个过程
影响薪酬管理的主要因素
外部:法律法规、物价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其他企业薪酬状况
内部:经营战略、发展阶段、财务状况
员工个人:员工所处职位、员工绩效表现、员工工作年限
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原则和流程
原则
公平、竞争、激励、量力而行、合法
流程
明确现在与需求->确定薪酬策略->进行工作分析->进行职位评价->进行等级划分->建立健全配套制度->进行市场薪酬调查->确定薪酬结构与水平->薪酬制度的实施与修正
基本薪酬设计
基本薪酬设计的前提
薪酬调查实施,薪酬等级建立
以职位为导向的基本薪酬设计
职位登记法、职位分类法、计点法、因素比较法
以技能为导向的基本薪酬设计
知识为基础、技能为基础
宽带型薪酬结构的概念、特点与作用
多个薪酬等级以及薪酬变动范围
支持扁平型组织结构运行、引导员工重视个人技能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职位轮换与调整、有利于员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变化、有利于管理人员及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角色转变、有利于促进薪酬管理水平的提高
激励薪酬与福利的设计
激励薪酬的设计
个人激励
计件制、工时制、绩效工资(绩效调薪、绩效奖金、月/季度浮动薪酬、特殊绩效认可计划)
群体激励
利润分享计划、收益分享计划、员工持股制度
福利的内容与管理
内容:国家法定福利、企业自主福利
管理:调查极端->规划阶段->实施阶段->反馈阶段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