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社会心理学
2021-11-23 11:51:55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备考“中科院心理咨询师”适用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概述
学科诞生
1908年,罗斯、麦独孤
侧重心理学的定义
奥尔波特(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社会心理学试图解释和描述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
到他人现实的、想象的、隐含的存在所影响(G.奥尔波特)
到他人现实的、想象的、隐含的存在所影响(G.奥尔波特)
社会行为
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
B = f ( P , E )
四个研究层面
个体层面
人际层面
群体层面
社会层面
主要理论流派
社会学习论
班杜拉
社会交换论
符号互动论
精神分析论
三个发展阶段
哲学思辨阶段
启蒙期
经验描述阶段
形成期
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达尔文、德国民族心理学、法国群众心理学、麦独孤本能心理学、弗洛伊德
实证分析阶段
确立期
勒温
主要原则
价值中立原则
系统性原则
伦理原则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社会化
社会化分类
终身社会化
早期社会化(儿童青少年时期)
继续社会化(成人时期)
再社会化
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
对不合格个体的再教化
个体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较长的生活依附期
较好的遗传素质
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
家庭
学校
大众传媒
参照群体
社会化分类
语言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是全部社会化的前提
性别角色社会化
性
生物学差异
性别
人格特质方面的差异(心理)
性别角色
社会期待
道德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
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的分类
按角色获得方式分
先赋角色
成就角色
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分
规定型角色
开放型角色
按角色的功能分
功利型角色
表现型角色
按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分
自觉角色
不自觉角色
角色扮演过程
角色期待
角色领悟
角色实践
角色失调四种形式
角色冲突
角色内冲突
角色间冲突
角色不清
角色中断
角色失败
自我
自我的定义
自我或自我意识(自我概念)
主我与客我(詹姆斯)
镜我(米德)
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罗杰斯)
自我结构
物质自我:自我的载体
心理自我:态度、信念、价值观、人格
社会自我: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是自我概念的核心
理想自我:理想中我该是什么样的人
反思自我:自我概念的反馈
自我概念的功能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解释经验
决定期待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生理自我(8个月~3岁)
社会自我(3~14岁)
心理自我(青春期-成年)
自尊
定义: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詹姆斯的经典公式
自尊=成功/抱负
影响自尊的因素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
行为表现的反馈
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
根据相似性原理理性进行社会比较
社会知觉与归因
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也包括对行为原因的知觉。
影响的主观因素
认知者的经验
图式
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
影响记忆
影响自我知觉
影响对他人的知觉
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认知者的情绪
印象
形成过程中的效应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熟悉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
不熟悉的人之间容易出现首因效应
不熟悉的人之间容易出现首因效应
光环效应(晕轮效应)
以偏概全
刻板印象
往往具有消极的性质,
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
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
信息整合模式
加法模式
平均模式
加权平均模式
中心品质模式
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
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
投其所好
归因
控制点理论(个体归因倾向理论)
罗特
内控者
外控者
行为原因的分类
内因与外因
稳定与易变原因
可控与不可控原因
归因原则
不变性原则
海德(归因思想创始人)
折扣原则
凯利
协变原则(三维理论)
凯利
特异性信息(是否只针对客体做反应)
共同性信息(不同主体对客体的反应)
一致性信息(背景不同反应是否相同)
记忆:一个高贵的主人,和三个高贵的客人,在特别高的情境里吃饭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活动强度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
倒U形曲线
每种活动都存在最佳的动机水平
主要社会动机
亲和动机
概念
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
作用
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
获得信息
减轻心理压力
避免窘境
影响因素
情境因素
压力越大,亲和动机越强
情绪因素
焦虑越高,亲和动机越低
出生顺序
按出生顺序递减
成就动机
概念
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
影响因素
目标的吸引力
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
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
权利动机
概念
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
侵犯动机
概念
侵犯动机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以使自己获得平衡和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
侵犯(行为)的构成
伤害行为、侵犯动机、社会评价
侵犯行为的原因
本能论的解释
洛伦兹
挫折-侵犯学说
多拉德
社会学习论
班杜拉
利他动机
概念
个体不顾自身,增进他人的价值和利益的一种心理倾向
影响因素
外部因素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时间压力
利他对象的特点
利他者的心理特征
心境
内疚
人格
利他技能
社交情绪
概念
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
几种基本的社交情绪
社交焦虑
嫉妒
针对性、持续性、对抗性、普遍性
羞耻
因为缺憾,或不一致,产生痛苦的情绪体验
没有负罪感
内疚
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
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
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
有负罪感
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
态度
概念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特点
内在性
对象性
稳定性
成分(ABC模型)
认知成分(C)
情感成分(A)
三者不协调时,情感占主导地位
行为倾向成分(B)
维度
方向
强度
深度
向中度
外显度
态度转变
模型
霍夫兰德
影响因素
传递者方面
传递者的威信
传递者的立场
说服的意图
说服者的吸引力
沟通信息方面
信息差异
畏惧
倒U型曲线
信息倾向性
信息的提供方式
接收者方面
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性
人格因素
个体的心理倾向
情境方面
预先警告
分心
重复
倒U型曲线
海德的平衡理论(P-O-X模型)
P(个体)、O(他人)、X(客体)
P-O之间肯定:强平衡、强不平衡
P-O之间否定:弱平衡、弱不平衡
态度测量
量表法
投射法
行为反应测量法
测谎仪工作原理
沟通与人际关系
沟通
概念
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结构
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收者、反馈、障碍、背景
功能
分类
身体语言沟通
目光与面部表情
眼睛是非常有效的显露个体内心世界的途径
身体运动与触摸
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姿势与妆饰
人际距离
公众距离
社交距离
个人距离
亲密距离
人际关系
特点
个体性
直接性
情感性
深度
情趣爱好
态度
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状况
隐私
原则
相互性原则
交换性原则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平等原则
人际吸引
按吸引程度分
亲和
喜欢
爱情
影响因素
熟悉与邻近
相似与互补
外貌
才能
人格品质
社会影响
从众
概念
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被动接受压力,主动采取行动
原因
寻求行为参照
对偏离的恐惧
群体凝聚力
影响因素
群体因素
个体人格因素
情景的明确性
其他因素
社会促进
概念
个体完成某种任务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
类型
结伴效应
观众效应
性别助长
社会懈怠
概念
群体一起完成一项任务时,个体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模仿
概念
是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意义
模仿是学习的基础
适应作用
促进群体形成
塔尔德的“模仿律”
下降律
几何级数律
先内后外律
暗示
概念
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姿势以及符号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
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
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
影响因素
暗示者
权利
威望
社会地位
人格魅力
被暗示者
独立性差
缺乏自信心
知识水平低
年龄小
女性
情景
困难情景
缺乏社会支持
社会感染
爱情、婚姻与家庭
爱情
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
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
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
浪漫色彩
高级情感
有生理基础
基本倾向是奉献
爱情和喜欢的区别
依恋
利他
亲密
爱情的三角形理论
亲密
激情
承诺
婚姻的动机
经济
繁衍
爱情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