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审计计划
2021-12-14 14:15:54 22 举报
AI智能生成
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第二章 审计计划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初步业务活动
内容
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管理程序
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
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目的
确定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意愿的事项
确保具备执行业务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和独立性
确定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对任何约定条款的误解
审计的前提条件VS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
审计的前提条件
管理层认可并理解他对报表应承担的责任
存在可接受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
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
管理层认可并理解他对财务报表承担的责任
审计业务约定书
基本内容
财报审计的目标。范围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管理层责任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
审计报告预期形式和内容
特殊考虑
特定需要
组成部分审计
连续审计:不必每期致送约定书
连续审计需致送审计约定书的情形
可能误解审计目标和范围
需修改或增加条款
被审计单位高管、所有权、业务性质规模变动
法律法规变化、编制基础、其他报告要求变化
变更业务约定
合理
环境变化
存在误解
不合理
范围受限
解约
如实报告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总体审计策略
审计范围
审计时间
审计方向(重要性)
审计资源(项目质量复核)
具体审计计划
风险评估
风险应对
报表层
总体应对措施
认定层
进一步审计程序
控制测试
实质性程序
重要性
含义
宏观
审计开始时(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必须对重大错报的规模、性质做出判断
确定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微观
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做出的,并受错报金额、性质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的财务信息需求,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重要性的确定
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
确定
确定公式
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基准*百分比
基准
基准的考虑因素
财务报表要素
是否存在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
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
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
基准的相对波动性
基准示例
盈利水平保持稳定
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
经营状况大幅波动:盈利或亏损交替发生,微利或微亏,或利润意外增减
过去3-5年经常性业务的平均税前利润或亏损(取绝对值),或其它基准,如营业收入
研发中心
成本与营业费用总额
新设企业
总资产
新兴行业,侧重于抢占市场份额、扩大知名度或影响力
营业收入
开放式基金
净资产
公益基金
捐赠收入或支出
百分比
百分比考虑因素
是否为上市公司或公众利益实体
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范围
被审计单位是否由集团内部关联方提供融资,或是否有大额对外融资
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对基准数据特别敏感
修改
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获取新信息
对被审计单位及环境了解的变化
作用
最终决定出什么意见类型
拿未更正错报与它相比
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需要确定的情形
关联方交易
管理层、治理层的薪酬
较高估计不确定性的公允价值会计估计的敏感性分析
制药企业的研发成本
关于企业或重大分布合并的披露
作用
最终决定出什么意见类型
拿未更正错报与它相比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对性质、时间安排、范围的影响
分析程序
可接受差异额通常小于等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审计抽样
可容忍错报通常小于等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会计评估审计
确定的区间通常小于等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作用
看需不需要再执行程序(只跟程序有关)
不代表低于实际执行重要性的就不做程序
单个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项目汇总起来可能金额重大,需考虑汇总后的潜在错报风险
对于存在低估风险或舞弊风险的项目,不能因为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而不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
确定
以前年度识别的错报数量和金额
风险评估结果
治理层和管理层的期望
财务指标是否勉强达到投资者或监管机构期望
作用
看错报用不用累积
高于要累积,低于不累积
错报
含义
金额、分类、列报与编制基础的差异
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判断,为使报表公允,需对金额、分类、列报做出的调整
分类
事实错报
对事实的错报,本质是违反客观事实
判断错报
并未合理运用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
推断错报
根据样本推断总体的时候出错了
识别
不会孤立发生,一项错报发生,表明存在其它错报
应根据样本错报推断出的总体错报评价其是否重大
而不是根据样本错报判断是否重大
若注册会计师认为某一项错报是重大的,则该项错报不太可能被其他错报抵消(同一账户余额或同一类别交易内部错报可以抵消)
除了考虑单项更正未错报,还需考虑未更正错报的汇总影响
流程
注册会计师根据实际执行重要性,衡量要不要多做程序
过程中发现大于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的错报就记录下来,小于明显微小错报的可以放过
审完后把所有记录的错报拿去找管理层更正
根据管理改错后的结果,与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比对,决定出具什么样的报告
收藏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