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谛:佛陀告诉我们》思维导图
2021-12-17 10:22:59 25 举报
AI智能生成
学修四圣谛,必须与自己离苦得乐的希求结合,并且要以智慧去思惟,这样的学习才有意义,不该盲从迷信,或是只在文字上探讨。 阅完此书,对于佛陀指出的生命中苦的真相(苦谛)、造成苦的原因(集谛)、乐的真相(灭谛)、以及达成乐的途径(道谛),都会有所理解。 我们应该从这里起步,好好地听、闻、修学,越来越深入,最后到达解脱的彼岸。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01 概说
佛陀开示四圣谛的缘起与经过
四圣谛的定位、意涵与要义
四圣谛名称的涵意
佛陀初转法轮,
为何不直接宣讲空性或如来藏
为何不直接宣讲空性或如来藏
四圣谛是总纲
可以和所有佛法连结
四圣谛对世间生活很有帮助
四圣谛有助于修行道次第
修学四圣谛的要领
贪瞋等烦恼出现时,
立即与四圣谛连结
立即与四圣谛连结
02 正讲
《三转法轮经》中讲说的重点
每个阶段都需要闻法
引《阿毘达磨集论》解说四圣谛
苦谛
三苦
思惟苦苦
思惟坏苦
思惟行苦
六苦
无定过患
无饱足过患
数数舍身过患
数数结生过患
数数高下过患
无伴过患
八苦
生、老、病、死、怨憎会、
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藴苦
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藴苦
思惟苦的方法与次第
从六苦下手比较好
思惟六苦,要与三苦连结
思惟总苦之后,
接着思惟六道的别苦
接着思惟六道的别苦
详释苦谛的四个行相
无常行相
苦行相
空行相
无我行相
集谛
认识集谛的四个行相
集谛的内容:业集与烦恼集
烦恼的分类:见烦恼与非见烦恼
业的分类:列举十个不善业
详释集谛的四个行相
因行相
集行相
缘行相
生行相
对照十二缘起,看业集、.....
业集、烦恼集、与果报之间的关系
造业的当下,也会影响烦恼习气与业习气
连接苦谛与集谛做思惟,生起出离轮回之心
什么是轮回?
从因的角度去看轮回,生起正确的出离心
灭谛
灭谛是解脱轮回以后的状况
如何了解灭谛
需要了解以什么来灭
修灭谛,仍然要连着苦谛的修行
认识灭谛的四个行相
道谛
道谛的四行相
道行相
如行相
行行相
出行相
地与道的分类
略说大乘的五道与十地
大乘加行道:
暖、顶、忍、世第一法
暖、顶、忍、世第一法
暖位与顶位
忍位与世第一法
在“忍”位时
大乘见道:正对治遍计的所知障
遍计执着与俱生执着
什么是遍计执着?
根本定智、后得智、俱非彼二之智
无间道与解脱道
大乘修道
修道位从初地到第十地
修道十地的无间道与解脱道
大乘无学道
小乘的五道
声闻加行道
声闻的见道与修道
八十一种声闻修道所断烦恼障
渐断与顿断
独觉的五道
三乘所应断的无明....
三乘五道修行次第一览表
实质有与施设有是否相违?
“四果”要如何区分?
佛陀开示四圣谛的缘起
佛陀因关心众生离苦得乐的希求,开示了四圣谛.释迦牟尼佛
于两千多年前在印度证悟成佛后,第一次对弟子憍陈如等五
比丘开示的内容,就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四个圣谛。
佛陀为什么宣讲四圣谛呢?因为佛陀对于众生“希求离苦得乐,
却始终无法达成”的感受,非常关心。
佛陀看到众生都想离开苦,却不真正认识什么是苦,也无法
辨清自己受到苦果的原因为何,因而不停地在轮回中受苦;
又看到众生都想得到乐,却不真正认识什么是乐,
更无法辨清得到乐果的方法为何,因此只能得到暂时、
不稳定的乐,最终还是得承受苦的果报。因此,佛陀宣讲了
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四个圣谛,他指出:凡夫所认识的
苦、苦因、乐、乐因,都是不对的、不圆满的,因此有必要
正确认识这四个“圣谛”。四圣谛是离苦得乐最好的方法。
佛陀因关心众生离苦得乐的希求,开示了四圣谛.释迦牟尼佛
于两千多年前在印度证悟成佛后,第一次对弟子憍陈如等五
比丘开示的内容,就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四个圣谛。
佛陀为什么宣讲四圣谛呢?因为佛陀对于众生“希求离苦得乐,
却始终无法达成”的感受,非常关心。
佛陀看到众生都想离开苦,却不真正认识什么是苦,也无法
辨清自己受到苦果的原因为何,因而不停地在轮回中受苦;
又看到众生都想得到乐,却不真正认识什么是乐,
更无法辨清得到乐果的方法为何,因此只能得到暂时、
不稳定的乐,最终还是得承受苦的果报。因此,佛陀宣讲了
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四个圣谛,他指出:凡夫所认识的
苦、苦因、乐、乐因,都是不对的、不圆满的,因此有必要
正确认识这四个“圣谛”。四圣谛是离苦得乐最好的方法。
链接网页是标题的详细内容
序言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