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
2021-12-27 22:34:43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思维导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难经》大瘕泄
《内经》肠澼、赤沃
命名
临床特征:痢下赤白脓血,腹痛,里急后重
一为疫毒之邪,内侵肠胃,发病骤急,形成疫毒痢;
二为湿热之邪。湿郁热蒸,胃肠气机阻滞,发为湿热痢;
三为夏暑感寒伤湿,寒湿伤中,胃肠不和,气血壅滞,发为寒湿痢。
1、 外感时邪:本病多由感受时令之邪而发病,感邪的性质有三
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或误食馊腐不洁之物,酿生湿热
或夏月恣食生冷瓜果,损伤脾胃,中央受困,湿热
或寒湿、食积之邪内蕴
2、 饮食不洁(节)
肠中气机阻滞,气滞血瘀,与肠中腐浊相搏结,化为脓血,而致本病。
病因: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不洁
病理因素:湿热疫毒为主
病理性质:分寒热虚实。
基本病机: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脂络受伤而成痢。
病理性质:初期多为实证,因湿热或寒湿所致。下痢日久,可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
病理演变:湿热疫毒内侵,毒盛于里,熏灼肠道,耗伤气血,为疫毒痢。如痢疾失治,迁延日久,或收涩太早,关门留寇,正虚邪恋,可发展为下痢时发时止,日久难愈的休息痢。
痢疾病位在大肠,与脾、胃相关,可涉及肾
暴痢多实证,久痢多虚证。
病机为湿热、疫毒、寒湿结于肠腑,气血壅滞,脂膜血络受损,化为脓血,大肠传导失司,发为痢疾
初痢宜通,久痢宜涩,热痢宜清,寒痢宜温,寒热虚实夹杂者宜通涩兼施、温清并用。
对具传染性的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应重在预防,控制传染。
刘河间提出“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和血之法,可用于痢疾的多个证型,赤多重用血药,白多重用气药。而在掌握扶正祛邪的辩证治疗过程中,始终应顾护胃气。
痢疾的治疗
痢疾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