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打造完整社群运营体系
2021-12-30 20:26:31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小白快速了解社群运营体系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ISOOC模型
同好
社群成立的前提
基于某种产品:小米手机、乐高玩具
基于某种行为:樊登读书会、考研打卡互助
基于某种标签:明星粉丝团、星座群
基于某种情感:大学校友群、班级群
结构
决定社群的存活
社群成员
创建者 参与者 管理者 开拓者 分化者 付费者 合作者
交流平台
微信群、QQ群、知识星球等等
加入原则
筛选群友与设定门槛
管理规范
群规可以保障正常社群运转
输出
决定社群的价值
社群内容输出的方式包括 和 ,要激发成员的输出欲望,全 员开花才是社群
社群输出决定了社群的价值度,需要根据用户需求制定 。 具有普适性的社群运营行业标准:ISOOC模型 n 输出 长期的内容 输出策略。
运营
决定社群的寿命
仪式感 入群要申请,行为要接受奖惩
参与感 有组织的讨论、分享等,保证群内有话说、 有事做、有收获
组织感 通过对某主题事物的分工、协作、执行等
归属感 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助、活动等, 保证社群凝聚力
复制
策略一:以老带新,滚动发展。适合主题型社群。
策略二:社群裂变,快速扩张。具有普适性,适合大部分类型社群。
策略三:承前启后,拓展主题。适合主题型社群。
按照ISOOC模型从0到1构建社群
构建过程
找同好-定位社群运营目标,落实社群价值观
定位社群运营目标
销售产品
提供服务
拓展人脉
聚集兴趣
打造品牌
落实社群价值观
社群名称
社群Slogan
功能型——阐述自己的功能特点
利益型——阐述能够带给用户的直接利益
三观型——阐述用户利益背后的态度、情怀、情感
视觉统一
线上:群名统一:命名方法——社群名+序号、品牌名/群主名+归属地+序号。
线下:
文字统一:字体、图片字体颜色
围绕社群名称与Slogan进行视觉统一,在官方微博、微信、纪念品、邀请卡、胸牌、合影……贯穿始终
定结构—四个维度确定社群结构,延长社群生命周期
组成成员:发现、号召起那些有“同好”的人抱团,第一批成员会对以后的社群产生巨大影响。
种子用户
原理:他们是谁? 他们在哪儿? 吸引他们
交流平台:找到一个聚集地作为日常交流的大本营。
内容发布平台
初选 复选 筛选
主观判断,试运营得出结论
社群分享平台
QQ群 Ø 微信群 Ø 企业微信群 Ø 小鹅通/荔枝微课/千聊
加入原则:社群规模扩大以后,得有一定的筛选机制作为门槛,保证质量。
有形门槛
付费
无形门槛
年龄 兴趣 资质 经验 领域 邀请制 任务制
管理规范:人越来越多,必须完善群规,避免大量的广告与灌水。
─ 设计清晰、有效、鼓励式的社群群规
鼓励行为:如发表原创分享、入群的自我介绍、成长感悟等
不提倡的行为:如询问小白问题、发鸡汤链接等
禁止行为:如发广告、拉投票、言语不净、无休止争论、破坏群的和谐气氛等。
─ 设置入群欢迎流程,增强仪式感、打造向心力
进群验证 专人一对一进行资料审核,及时通过申请。 告知社群的定位和运营模式
进群一刻 需要让新成员感受到被重视。 群主/管理员@所有人,告知有新成员的加入。 鼓励新成员发言或者介绍新成员的情况。
进群破冰 为第1批入群的成员举办破冰活动, 设置些特定的活动、环节、福利。 激励老成员与新成员产生互动。
产输出-制定社群内容输出策略,保证社群价值度
社群内容输出方式
PGC和UGC
社群内容运营规划表
在做社群内容运营规划时,建议遵循内容运营4大黄金法则,从目标、受众、主题、频次 四个方面出发设计内容运营规划表
巧运营-遵循社群发展规律,制定社群不同阶段运营策略
建立价值认同
视觉统一
入群须有门槛
用社群打卡项目促进活跃度
建立情感连接
帮助新成员打破陌生感
创造社群成员之间的参与感
时机
线下:年——年会、月——聚会、事——活动
线上:早中晚、上下班
形式
浅度互动举例: (1)晒午餐 (2)聊八卦 (3)晒购物 (4)小吐槽
深度互动举例: (1)群会诊 (2)群表彰 (3)微访谈 (4)群联欢
互动
引导、回应、激励
为社群创造福利
常用社群福利玩法 Ø 发物质 Ø 发红包 Ø 发课程 Ø 发荣誉 Ø 发积分
产生化学反应
高质量的在线群分享
第一阶段:分享前
提前准备 Ø反复通知 Ø强调规则 Ø提前暖场
第二阶段:分享中
介绍嘉宾 Ø诱导互动 Ø随时控场 Ø收尾总结 Ø提供福利
第三阶段:分享后
Ø拔高和长尾
激励社群里的优秀小伙伴
在一起做事开心的感觉(爱) Ø 事情做完马上给予认同(存在感) Ø 做出漂亮的事情能马上给予打赏(尊重) Ø 内部优先享受的各种福利(身份)
常态化的运营活动,战略高度的品牌活动
罗辑思维 ——“时间的朋友” Ø 喜马拉雅——“123知识狂欢节”
沉淀社群价值
把“好东西”记录下来,给后进群的人看 Ø 经常讨论的话题 Ø 直播分享的回放 Ø 音视频整理和回放 Ø 线上活动的记录、线下活动的记录及照片 Ø 笔记的整理 Ø 资源、资料的整理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