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
2023-03-10 22:21:57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沟通的艺术》堪称人际交往成功的百科全书。不仅让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值得每一个个体深入学习。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说明
副标题:看入人里,看出人外
版本:插图修订第15版
整理:公众号|董点先森(dongdiansir)
第一章
人际沟通入门
人际沟通入门
1.2
沟通的历程
沟通的历程
线性观
线性沟通模式(linear communication model),沟通被描述为发送者对接收者所作的事
交流观
沟通者通常有着不同的背景(environment),它来自沟通者自身的经验,会影响我们理解别人行为的方式
交流沟通模式(transactional communication model)
在线性模式中,噪音特指沟通渠道中的噪音,即所谓的外在噪音(external noise)
交流模式中,噪音可能来自沟通者内部,包括
生理噪音(physiological noise),生理因素而干扰信息的接收
心理噪音(psychological noise):内在力量干扰造成无法准确地理解信息
重要观点:交流式的沟通并不是我们“对”别人做了什么,而是我们“跟”别人做了什么;人际沟通是一个经由同伴间的互动而创造出的独特活动
人际沟通(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沟通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其参与者处于不同但又有所重叠的背景下,经由交换信息而建立关系,关系的品质会受到外在的、生理的和心理的噪音干扰
沟通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其参与者处于不同但又有所重叠的背景下,经由交换信息而建立关系,关系的品质会受到外在的、生理的和心理的噪音干扰
人际沟通与非人际沟通
沟通的品质(quality)而不是人数(quantity)决定了人际沟通的定义
质化(qualitative)定义主张人际沟通只有在一方将另一方视为独一无二的个体,且无视沟通发生的场合与参与者的人数时才能成立
使用质化定义作为标准,人际沟通的反面便是非人际沟通(impersonal communication)
两者的区别
独特性(uniqueness)
非人际沟通是由社会规则和社会角色决定的
质化人际沟通讲求的是特定规则和特定角色的发展
不可替代性(irreplaceability)
相互依存性(interdependence)
人际沟通通常(但并不总是)意味着公开(disclosure)一部分私人信息
内在的回报(intrinsic rewards)
注意:大多数人际关系并非“不是私人化沟通就是非私人化沟通”的极端二元模式
1.3
沟通的原则与迷思
沟通的原则与迷思
沟通同时具有内容和关系两个向度
内容向度(content dimension):双方明确讨论的信息
关系向度(relational demension):用来表达你对对方的感觉
沟通的迷思
沟通得越多不见得沟通得越好
意思不在字眼里
常犯的最大错误,把沟通(communicating)等同于把话说出来(saying)
成功的沟通并不表示彼此理解
沟通不会解决所有问题
清楚明白的沟通有时反而会成为引发问题的原因
1.4
如何成为沟通高手
如何成为沟通高手
沟通能力的定义
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能在大多数情况下维持或增进关系,并借此实现自己的目标,既要求有效性(effective),又要求适当性(appropriate)
能在大多数情况下维持或增进关系,并借此实现自己的目标,既要求有效性(effective),又要求适当性(appropriate)
特征
没有理想的沟通之道
沟通能力依情境而定
沟通能力应该以程度(degree)或范围(area)来划分
沟通能力可以后天学习
沟通高手的特质
拥有多样的行为反应
挑选恰当行为的能力
表现行为的技巧
认知复杂度(cognitive complexity):人们看待事物时,能够组织其架构的技巧
同理心(empathy):如同对方那样去感受与经验对方的处境
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观察自身的行为并借此调整自身行动的过程
承诺(commitment):是有效沟通的区辨特征之一
向他人做出承诺
关心信息(the mesaage),真诚地倾听别人,理解对方谈论的内容
沟通技巧的学习阶段
意识觉醒期(beginning awareness)
笨拙期(awkwardness)
熟练期(skillfulness)
整合期(integration)
第二章
人际沟通与社交媒体
人际沟通与社交媒体
2.1
媒介沟通与面对面沟通
媒介沟通与面对面沟通
相似点
目标相同
进行沟通是为了满足生理的、社交的、认同的和实际的需求
过程相似
交流沟通模式的所有构成要素,也是媒介沟通的因素
原则相似
媒介沟通可能和面对面沟通一样也是无意的
区别
更精简的信息
丰富度:形容丰富多样的非语言线索
精简度:形容缺乏非语言线索的信息
特别说明:信息并不总是越丰富越好
可变的同步性
同步:沟通者全都实时联系的一种情况
异步:信息的发送与接收之间存在时延
永久的(有时是公共的)记录
媒介沟通的结果
网络抑制解除效应
沟通者在网上会更诚实坦率地表达自我,变得不那么谨慎,也较少进行自我监控
其缺点是:沟通者通常不加掩饰地表达批评和不满
超人际沟通(hyp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超越面对面沟通中通常发生的情况,以更快的速率讨论个人话题及关系发展
优点:能让线上小组成员更快地建立积极的关系,来帮助他们完成任务
缺点:存在关系欺骗,只在网上建立和发展与他人关系的沟通者很难过渡到面对面沟通
第三章
沟通和认同:自我的塑造与展现
沟通和认同:自我的塑造与展现
3.1
沟通和自我
沟通和自我
自我概念和自尊
自我概念(self-concept):对自己所持有的相对稳定的知觉,认为自己是谁
自尊(self-esteen):你对自我价值的评估
自我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根源
生物性与自我
人格(personality):在不同的情境中也会具有某些稳定的思考与行为的特性
人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但是变化的、动态的,可以被经历塑造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反映评价(reflected appraisal):每个人得出的自我概念反映的是我们认为别人看待我们的方式
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
定义:依据与他人对照的方式评估自身
两种比较形式
优于别人 or 劣于别人
与别人相同 or 不同
自我概念的特征
自我概念是主观的
它很有可能被歪曲了
并非所有歪曲自我概念的情况都是正面的
自我概念抗拒改变
事实上我们都会改变,但我们仍倾向于坚持一个现存的自我概念,即使有证据显示它是过时的
认知保守主义(cognitive conservation):探索和注意符合现存自我概念的信息的倾向
接受一个更正面的自我形象的建议
对自己有真实的认知 / 有切合实际的期望 / 有改变的意愿 / 有改变的技巧
自我应验预言和沟通
自我应验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如果个体对事件的发生有所预期,并且他接下来的行为是建立在这些预期上的,那么这件事的发生会比没有预期更可能成真
四个步骤
持有某种期待(对自己或对他人)/ 表现出与期望一致的行为 / 期待如实发生 / 强化起初的期待
自我应验预言的类型
自我强加的预言(self-imposed prophecy):你的自我期待对你的行为产生影响
他人强加的预言(prophecy imposed by others)
3.2
自我的展现:沟通作为印象管理
自我的展现:沟通作为印象管理
公开自我和隐私自我
觉知的自我(perceived self):你感知到的自我是指你在真诚的自省过程中所相信的自己,这种自我是“隐私的”
展现的自我(presenting self):一个“公开的”形象,就是我们想要别人如何看待我们,也叫做脸面(face)
印象管理的特征
我们致力于构建多重身份
印象管理是合作式的
这并非同意相同的事,而是通过回应他人的行为建构自己的身份
印象管理可以深思熟路也可以不知不觉
面对面印象管理
三个方面
举止:言语和非言语行为构成,问题关键不是你的举止是否传达了信息,而是传达了什么信息
外貌:人们用来塑造印象的个人化方式
配备:用来影响别人如何看待我们的物理工具
3.3
在关系中的自我袒露
在关系中的自我袒露
自我袒露(self-disclosure)指有意透露与自己相关的信息的过程,而且这些信息通常是重要的、不为人所知的
自我坦露的模式
社会穿透(social penetration)模式
两纬度:信息的广度与深度
另一个方法叫乔哈里视窗(johari Window)
3.4 自我坦露的替代选择
四种:沉默 / 说谎 / 模棱两可 / 暗示
第四章
知觉: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知觉: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4.1
知觉历程
知觉历程
通过自身的经验赋予意义的四个步骤来达成
选择 / 组织 / 诠释 / 协商
选择
选择能留下印象的信息,同时忽略其他信息
组织
用有意义的方式组织这些信息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组织信息方案,称为:知觉模式
诠释
随后以某种方式加以诠释,使之具有特定意义
协商
很多感受发生在两个人或者一群人中间:他们影响着彼此的知觉,并且试图在感知上达成一种共识
4.2
影响知觉的因素
影响知觉的因素
获取信息
当你获得了新信息,你对别人的看法也会随之改变
生理因素
感官 / 心理挑战 / 年龄 / 健康与疲劳 / 饥饿 / 生理循环
文化差异
社会角色
性别角色 / 职业角色 / 关系角色
4.3 知觉的常见倾向
对人严厉,对己仁慈 / 先入为主 /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 被自己期待影响 / 最明显的最有力
4.4
知觉检核
知觉检核
如果你用一种武断的、自以为是的方式去诠释,即便你的诠释是正确的,也会让对方产生防卫
知觉检核的要素
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4.5
同理心、认知复杂度与沟通
同理心、认知复杂度与沟通
同情心是指你用你自己的观点来看别人的困境进而产生怜悯之心
同理心是你用对方的观点设身处地地思考他的处境进而感同身受
认知复杂度
人们看待问题时组织其架构的能力
第五章
情绪:感觉、思考和沟通
情绪:感觉、思考和沟通
情绪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描述我们理解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以及对他人的感觉保持敏感的能力
5.1 什么是情绪
重新评估(reappraisal):通过改变情绪的影响方式,重新思考富于情绪化的事件的意义,不意味着否认自己的感受
5.2
影响情绪表达的因素
影响情绪表达的因素
情绪劳动(emotion labor):描述个体管理甚至压抑自己的情绪不仅是适当而且是必要的那些情境
情绪感染(emotional contagion):通过这个过程,情绪从一个人身上传递到另一个人身上
5.4
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
有助益与无助益的情绪
有助益的情绪(facilitative emotion)有助于关系的有效运作
无助益的情绪(debilitative emotion)有损于关系的有效运作
两者的区别
强度(intensity)/ 时间的持续性(duration)
思维反刍(rumination):某个人过分沉溺于消极的思想中反过来又会强化自己的负面情绪
无助益情绪的来源
生理因素
情绪记忆(emotional memory)
只要某个事件与过去困扰你的经历有一点点相似之处,即便是寻常事件也会引发你的无助益情绪
自我内言
不是事件使人感觉糟糕,而是人们对那些事件所保持的信念
自我内言(self-talk)
对一件事所做的诠释决定了他们的感觉
非理性思考与无助益的情绪
许多无助益的情绪来自于我们接受了一堆非理性的想法,称之为谬误,导致了不合逻辑的推论,无助益情绪就随之而来
1.完美谬误(fallacy of perfection)
接受完美谬误的人认为一个好的沟通者应该有全然的信心和技巧来处理每一种状况
2.赞同谬误(fallacy of approval)
持有赞同谬误的人认为,取得几乎每个人的赞同不只是可取的更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
3.应该谬误(fallacy of shoulds)
应该谬误指不能区分“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
4.过度推论谬误(fallacy of overgeneralization)
两种类型
一种出现在我们基于有限的证据形成一种判断的时候
第二种发生在我们夸大缺点的时候
5.因果谬误(fallacy of causation)
建立在一种非理性的信念上,即认定情绪是由他人而不是你的自我内言引起的
6.无助谬误(fallacy of helplessness)
生活中的满意感是由超出你控制的力量决定的
7.灾难性预期谬误(fallacy of catastrophic expectations)
此类人杞人忧天,认定假如某件糟糕的事可能会发生,那么它就会发生
第六章
语言:障碍与桥梁
语言:障碍与桥梁
6.1
语言是符号
语言是符号
语言是符号的(symbolic):在字词与概念或它们所指的事物之间是一种任意的关系
意思不在字眼里,而在心眼里
6.2
理解和误解
理解和误解
理解字词:语义规则
语义规则(semantic rule)反映了某个语言的使用者赋予一个特定的语言学符号——通常是一个词——以意义的方式
模棱两可 / 相对语言 / 静态评价 / 抽象化(抽象语言 / 行为语言)
6.3
语言的影响
语言的影响
权力与礼貌
免责声明(disclaimer)是一种低权力语言,试图把说话者与他可能不受欢迎的评论分离开
让人混淆的语言
情绪性语言(emotive language)表面上似乎在描述某事,但实际上它表明了说话者对某事的态度
责任语言
“这件事”的陈述(“it” statements)用较不直接的“这”字来取代“我”这个人称代词
“我”的语言(“I” language)能清楚地确认说话者是信息的来源,是说话者对信息负责的一种方式
“你”的语言(“you” language)表达了说话者对对方所下的论断
“我们”的语言(“we” language)暗示了陈述的议题是由说话者和聆听者共同关心并负责的
“但是”的陈述(“but” statements)出现“但是”这个词,就会抹除先前所表示的想法
6.5
文化与语言
文化与语言
语言沟通风格
低语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通常看重尽可能直接地使用语言来表达思维、感觉和想法
高语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看重使用语言来维持社会和谐,会根据传达的信息所在的语境去发现信息的含义
低语境文化和高语境文化的沟通风格
语言与世界观
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指出一个文化的世界观是被属于这个文化的语言使用者塑造和反映出来的
第七章
非语言沟通:超越字词之外的信息
非语言沟通:超越字词之外的信息
7.1
非语言沟通的特征
非语言沟通的特征
非语言沟通的定义
非语言沟通(nonverbal communication)是通过与语言无关的(nonlinguistic)途径所表达的信息
非语言沟通提供许多功能
重复 / 补充 / 替代 / 强调 / 调控 / 矛盾
7.3
非语言沟通的类型
非语言沟通的类型
身体动作 / 声音 / 触碰 / 外貌 / 物理空间 / 物理环境 / 时间
身体动作
身体定向 / 姿势 / 手势 / 表情和眼神
手势
形式1:说明性手势:动作要伴随言语使用,不能单独使用
形式2:表征功能:表征的手势可以独立使用,并且经常可以起到取代语言的作用
形式2:调节动作(adaptor):指对环境做出回应的无意识的身体动作
声音
两种阻碍沟通的停顿
非故意停顿(unintentional pause)人们停下来整理他们的想法,然后再决定如何最好地继续表达他们的语言信息
发出声的停顿(vocalized pause)“嗯 / 啊 / 呃 / 像 / 好 / 你知道”等,发声停顿会降低一个人的可信度
物理空间
距离
亲密距离(intimate distance)
皮肤接触 - 约0.46米
个人距离(personal distance)
约0.46米 - 约1.22米
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
约1.22米 - 约3.66米
较近一档
约1.22米 - 约1.78米
售货员与顾客之间或同事之间进行对话的距离
较远一档
约1.78米 - 约3.66米
更加正式和非个人的情境
公共距离(public distance)
约3.66米开外
较近一档
约3.66米 - 约7.62米
大多数老师在教室里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较远一档
约7.62米开外
双向沟通已无可能
第八章
倾听:不只是听见
倾听:不只是听见
8.1
倾听的定义
倾听的定义
听与倾听
听(hearing)是声波传到耳膜引起振动后经听觉神经传送到大脑的过程
倾听(listening)是大脑将这些电化学脉冲重构为原始声音的再现,再赋予其意义的过程
心不在焉的倾听
心不在焉的倾听发生在我们自动地或常规地回应别人的信息时通常不用太专注和费神
心无旁骛的倾听
心无旁鹜的倾听涉及对我们接收到的信息给予仔细而审慎的专注和反应
8.2
倾听过程的要素
倾听过程的要素
听到
听是倾听的生理维度
专注
专注(attending)是一个心理过程,是知觉的选择过程的一部分
理解
理解(understanding))发生在我们弄懂信息的意思时
倾听忠诚度(listeningfidelity)形容倾听者所理解的意思和信息的发送者试图传达的意思之间的匹配程度
回应
对信息做出回应(responding),包括对说话者给予明显的反馈
记忆
记忆(remembering)是记住信息的能力
8.3
倾听的挑战
倾听的挑战
无效倾听的类型
虚伪地倾听
虚伪倾听(pseudolistening)是真诚倾听的伪造品——通过模仿真实情况下的反应来愚弄说话者
自恋地倾听
自恋的倾听者(stage-hog,有时被称为沟通的自我陶醉者)不会假装对说话者的说话内容感兴趣,而是设法把谈话的主题转移到他们自已身上
选择性倾听
选择性倾听(selective listening)在沟通过程中,选择性倾听者只会针对他们感兴趣的部分来回应,而拒绝倾听其他所有部分
隔绝性倾听
隔绝性倾听(insulated listening)相对于从沟通中寻找某些特定的信息,这类倾听者则是避免听到它们
防卫性倾听
防卫性倾听(defensive listening)认为别人说的话都是在攻击自己
埋伏性倾听
埋伏性倾听(ambushing)会很仔细地倾听说话者说的话,但他们这么做只是为了搜集信息,以便借此攻击说话者的言论
鲁钝地倾听
鲁钝地倾听(insensitive listening)对说话者信息的表面内容做出回应,却漏掉了说话者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更为重要的情绪性信息
为什么无法有效倾听
超负荷的信息 / 先入为主 / 飞快的思考 / 费力 / 外在噪音 / 错误假定 / 缺乏明显的益处 / 缺乏训练 / 听力问题
错误假定
我们常常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假定,引导我们相信自己在用心倾听,而实际情况却相反
应对有效倾听的挑战
少说话 / 摆脱注意力分散 / 不要过早评断 / 寻找重点
8.4
倾听反应的类型
倾听反应的类型
借力使力
借力使力(prompting)牵涉到使用沉默和简短的言论来鼓舞对方多说一些话
问话
问话(questioning)既可以帮助提问者也可以帮助回答者
释义
两个层次
事实性信息
帮助你更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想法,在最基本的层面上,避免信息混淆
个人性信息
反映说话者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去评断或分析,可以传达出你的投入和关切
释义技巧
1. 改变说话者的措辞
2. 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你认为说话者在谈什么
3. 反映说话者的潜在寓意
释义之前的考虑
1. 这个问题够复杂吗?
2. 对你来说,有必要投入时间和关注吗?
3. 你能克制住不去评判吗?
4. 释义和你的其他倾听反应成比例吗?
支持
“冷安慰”(coldcomfort)不是在提供支持
否认别人拥有某种感觉的权利
看轻事情的重要性
聚焦在“彼时彼地”,而非“此时此地”
火上加油的评断
自我聚焦
自我防卫
有效支持性回应的原则
1. 要认识到你可以支持他人的努力,而不必赞同他的决定
2. 监控对方对你的支持性回应的反应
3. 要认识到支持也不总会受欢迎
4. 确保你对后果已经做好了准备
分析
分析式回应(analyzing)是指倾听者对说话者的信息提供一种解释
分析有效的原则
提出解释时最好用试探的而非绝对的口吻
你应该确定对方愿意接受你的分析
确定你提供分析的动机真的是出于帮助对方
忠告
忠告式回应(advising),即通过提供解决方案来帮助对方
注意事项
1. 这个忠告有提出来的必要吗?
2. 对方真的想听你的忠告吗?
3. 你提出劝告的顺序正确吗?
4. 你的忠告是专家级别的吗?
5. 提出忠告的人是关系密切、值得信任的人吗?
6. 你提出忠告的态度是谨慎的、顾全对方面子的吗?
评断
评断式回应(judging)是用某种方式去评价信息发送者的想法或行为
评断被接受的两个条件
1. 当身处困境的人向你寻求评断时
2. 你评断的动机是真诚的、有建设性的,而不是为了奚落对方
第九章
沟通和关系的演变
沟通和关系的演变
9.1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关系?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关系?
外貌 / 相似性 / 互补性 / 相互吸引力 / 能力 / 坦露 / 接近 / 报酬
相似性
我们更容易被我们相信存在的相似性(“我们似乎有很多共同点”) 而非实际存在的相似性吸引。我们感知到的相似性经常创造吸引
坦露
令人满意的自我坦露的关键
互惠 / 时机 / 自我保护
9.2
人际关系的演变模式
人际关系的演变模式
发展的观点
关系发展阶段
初始阶段(initiating stage)
目标在于表现出你愿意与对方接触,并且你是值得交谈的那种人
试验阶段(experimenting stage)
考虑我们是否有兴趣进一步追求这段关系。包含不确定性的减少——通过获得更多有关他人的信息逐步了解对方的过程
强化阶段(intensifying stage)
真正的质化人际关系开始发展
整合阶段(integrating stage)
放弃自己旧有的某些人格特质,与他人发展共同身份的时期
结合阶段(bonding stage)
双方会有一些象征性的公开姿态,来告诉全世界他们的关系是存在的。结合关系定义为那些包含了重要的公开承诺举措的关系
分化阶段(differentiating stage)
“我们”取向已经发生转变,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我”的信息的时候
各自阶段(circumscribing stage)
成员沟通的品质和数量都在降低,对兴趣和承诺表现出退缩——是整合阶段的对立面
停滞阶段(stagnatingstage)
强化阶段的兴奋感早已过去,成员用老旧而熟悉的方式对待彼此,双方都没什么感觉
逃避阶段(avoiding stage)
当停滞阶段变得过分令人不愉快时,关系双方就会开始在彼此之间制造物理距离
结束阶段(terminating stage)
有许多关系会恶化并走到最终的结束阶段,特征包括进行终止关系和希望分开的简要谈话
发展观点的局限
对沟通在每个关系中的起伏缺乏描述
并不是所有关系都循着相同的线形模式开始、进展、衰退和结束的
在任何一个给定的时间,一个关系就只会展现出十个阶段中的某一个阶段的最显著的特征。但是,其他阶段的成分常常会同时出现
辩证的观点
辩证的张力(dialectical tension)当两种相反或不相容的力量同时存在时所引发的冲突
联系与自主的辩证(connection-autonomy dialectic)
我们会寻求与他人有联系,但同时我们也不希望失去全部的自我,就算在最满足的关系中也是一样
我们追求的联系与自主的辩证程度会随着时间改变
每个人都在重复三个阶段的表现:“抱紧我”“放我下来”和“让我一个人”
公开和隐私的辩证(openness-privacydialectic)
除了坦露自我的需求,我们同样也需要在自己和他人之间保留一定的空间
循例与新奇的辩证(predictabilitynovelty dialectic)
稳定是关系中的重要需求,但过多稳定则会让人感到了无新意
9.4
对关系做沟通
对关系做沟通
内容与关系信息
每个信息都有其内容和关系向度。大部分信息最明显的成分是其内容,也就是被讨论的话题
几乎所有信息——无论是语言的还是非语言的信息——都有第二层意义,也就是关系向度,它将沟通者对彼此的感觉表述出来
关系信息的类型
亲切感(aminity)
人们欣赏和喜爱对方的程度
即时性(immediacy)
我们感到的和传达的对别人兴趣和专注的程度
尊重感(respect)
亲切感是指喜欢和投缘,而尊重感则指尊敬、敬爱
控制性(control)
在关系中一方有权影响另一方的程度
后设沟通(metacommunication)
描述人们谈论“关系”时所交换的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信息。后设沟通是关于沟通的沟通
9.5
维持人际关系
维持人际关系
关系维持(relational maintenance)描述保持关系平稳地、令人满意地运转而进行的沟通
五大策略提升关系维持满意度
积极性 / 开放性 / 保证 / 社交网络 / 共享任务
社会支持(socialsupport)
关涉的是如何在心爱的人面临各种挑战的时刻,提供情感上的、信息上的,或者工具性的资源与支援
三种支持性资源
1. 情感支持
带着同理心倾听并用关爱的方式做出回应
2. 信息支持
提供帮助,对人际的看法,以及对于我们盲点的观察
3. 工具性支持
为你所爱的人完成一项任务或者提供一个帮助
修复损坏的关系
关系越界(relational transgressions)行为,即当方明显或隐蔽地违反关系默契时,以某种重要的方式让另一方失望
关系越界的类型
缺乏承诺 / 距离 / 引发问题的情绪 / 攻击
越界行为纬度
轻微的或严重的 / 社会的或关系的 / 故意的或无心的 / 偶发的或续增的
关系修复的策略
道歉的方式
1. 表达后悔
2. 承担责任
3. 做出弥补
4. 真诚地忏悔
5. 请求原谅
回应越界
接受 / 拒绝 / 讨论
第十章
人际沟通中的亲密关系
人际沟通中的亲密关系
10.1
关系中的亲密
关系中的亲密
亲密(intimacy)一种“密切结合、接触、联盟或熟识”的状态
亲密的向度
身体的接触 / 智力的分享 / 情感的交流 / 共享活动
男性和女性的亲密形态
男性所受到的性别角色影响,是塑造男性表达情感方式的根本原因
10.2
家人间的沟通
家人间的沟通
家庭沟通的特性
形成性的 / 由角色驱动的 / 自发的
依附理论(attachmenttheory)认为孩子会和家人发展出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安全依附型还是不安全依附型
与家人沟通的模式
谈话取向(conversation orientation)是指家人在讨论各种各样的话题时有多开放
遵从取向(conformity orientation)是指家人强迫彼此的态度、价值观和信仰保持一致的意愿有多强
家庭沟通模式
10.4
爱人间的沟通
爱人间的沟通
感情关系的特征
爱情
爱情三角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亲密: 这是人们在一段关系中感受到的亲近程度和联结程度
激情:这涉及身体的吸引和情绪的激发,常常包含性行为
承诺:这是爱情中理性的一面,涉及为长期维持一段关系而做出的决定
爱情三角理论
承诺
关系承诺包括允诺保持一段关系并且让这段关系取得成功,这种允诺有时是双方心照不宣的,有时是被明确表达出来的
情感
情感表达——不论是语言还是非语言的——在感情关系中很常见,从牵手到说“我爱你”到性行为都包含在内
感情的转折点
关系转折点(relational turning points)——以某种根本的方式改变了关系的转折性事件
伴侣的冲突类型
1. 波动型(volatile):这种类型的恋人存在强烈、激动的争论——尽管有时只是小问题
2. 回避型(avoidant):这种类型的恋人更倾向于忽略而不是面对问题他们尽可能地减少分歧,避开敏感话题
3. 效用型(validating):这些伴侣以公开的、合作的方式管理冲突
积极沟通行为和消极沟通行为之间的数量比(5:1 称为“神奇比率”)是感情关系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爱的语言
肯定的语言 / 有品质的时间 / 礼物 / 服务行为 / 身体接触
第十一章
改善沟通气氛
改善沟通气氛
11.1
沟通气氛和肯定信息
沟通气氛和肯定信息
沟通气氛(communication climate)指的是关系当中的情感基调
信息的肯定程度
一段关系中的气氛,取决于人们相信自己在其他人心中受重视(valued)的程度
肯定的沟通(confrming communication)形容那些传达重视的信息
不肯定的沟通(disconfrming communication)形容那些听者未受重视的信息
七种不肯定信息的类型
回应缺失 / 插嘴 / 各说各话 / 岔题 / 无人情味 / 含糊其辞 / 表里不一
异议信息
在不肯定的沟通和肯定的沟通之间,还存在着异议信息
异议信息(disagreeing message)就是以某种方式表达“你错了”
三种类型的异议
攻击 / 抱怨 / 争辩
肯定信息
重视 / 承认 / 赞同
11.3
保留面子
保留面子
使用清晰信息处方
行为
行为描述(behavioral description)记录的是引起你反应的原始材料。行为描述应该是客观的,描述一个事件而不带解释
解释
解释的陈述(interpretation statement)描述的是你所附加到对方行为上的意义
感觉
感觉的陈述(feeling statement)为信息增添了一个新的维度
结果
结果的陈述(consequence statement)是在说明你所描述的事态到目前为止所造成的结果
三种形式
说话者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接收者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其他人发生了什么事
意图
意图的陈述(intention statement)是清晰信息处方的最后一个要素
三种类型的信息
你所秉持的立场
对他人有所诉求
描述未来你计划如何行动
第十二章
处理人际冲突
处理人际冲突
12.1 冲突的本质
冲突的定义
冲突(conflict)至少两个相互依赖的个体在实现他们目标的过程中,察觉到彼此目标的互不相容、资源的不足和来自另一方的阻挠,并通过斗争的形式表达出来
12.2
冲突的处理方式
冲突的处理方式
冲突的处理方式
逃避(双输)
逃避(avoiding)发生在人们不做主张地忽视或避免冲突之时
调适(一输一赢)
调适(accommodating)发生在当你允许别人按他们的意思行事,而非坚持自己的意见之时
竞争(一赢一输,有时会转成双输)
竞争(competing)对冲突的赢一输取向较多地在乎自己而较少关切别人
直接攻击
当沟通者传达的批评或者要求直接威胁到对方时,就产生了直接攻击(direct aggression)
被动攻击
当沟通者用一种隐晦或具操纵性的方式表达敌意时就可能产生被动攻击(passive aggression)
制造疯狂(crazymaking)
疯狂制造者不会自己消化这些感觉,而是以一种不易察觉的迂回方式发送攻击信息
妥协(部分双输)
妥协(compromising)至少给了双方少数他们想要的东西,虽然双方也都牺牲了一部分目标
合作(双赢)
合作(collaborating)是在冲突中寻找双赢的解决之道
哪一种方式最好?
需考虑
1. 关系:当某人显然比你拥有更多的权力时,调适也许是最好的方式
2. 情境:不同的情境对应不同的冲突处理方式
3. 对象:双赢是个不错的方式,但是有时候对方不见得愿意合作
4. 你的目标:有时候你首要关心的是让愤怒或不安的人冷静下来
12.3
关系系统中的冲突
关系系统中的冲突
冲突不只取决于个体的选择,更确切地说它取决于个体之间的互动方式。
处在长期关系中的两人或多人会发展出他们自己的关系中的冲突形态(relational conflict style)——一种管理异议的模式
处在长期关系中的两人或多人会发展出他们自己的关系中的冲突形态(relational conflict style)——一种管理异议的模式
互补、对称和平行的形态
在一段有着互补的冲突形态(complementary conflict style)的关系中,伙伴之间表现出不同而互相增强的行为
在对称的冲突形态(symmetrical conflict style)中,伙伴之间都使用相同的行为
在平行的冲突形态(parallel confict style)中伙伴双方随着话题的转变在互补和对称两种模式之间转换
破坏性的冲突模式:四骑士
1. 批评:这指的是针对一个人人格的攻击
2. 防卫:是指一个人为了保护展现的自我通过否认自己的责任,或者反戈一击
3. 蔑视:一个轻蔑的评论包含着轻视和贬低
4. 回避:发生在关系中的一方撤出交流,关闭对话,拒绝任何以双方都满意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可能
冲突惯例
当人们在一段关系中相处了一些时间后,他们的沟通经常会发展成冲突惯例(conflict rituals)
12.5
建设性处理冲突的技巧
建设性处理冲突的技巧
合作解决问题
确认你的问题和未满足的需要
在开口说话之前,重要的是你必须了解问题所引起的冲突是属于你自己的
你必须要非常清楚你没被满足的需求是什么
订立约会
在你对问题有了清楚的想法后,试着要求你的伙伴和你一起解决它
描述你的问题和需求
使用第十一章中介绍的肯定式的清晰信息的方法
在进一步沟通之前,都要绝对确定你的伙伴理解你的全部意思
思考对方的观点
在把你的立场表达清楚后,接下来就要找出,要想圆满解决这个问题,你的交流伙伴希望满足的需求有哪些
商议解决之道
了解彼此的需求,找到满足它们的方式
追踪解决方案的后效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