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三观》读书笔记
2022-02-09 13:44:48 2 举报
AI智能生成
做人有三观,产品如人,做产品也有三观:用户观、价值观、世界观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好产品是有三观的
用户时代的产品打造逻辑
用户最关注
产品是否懂我,是否能触达并且满足我的需求,用了产品会不会让我变得更好
产品三观
微观:产品用户观
要完全站在用户的角度,从底层逻辑进行思考:用户是谁?用户在哪?用户的痛点是什么?用户价值是什么?
建立明确的底层用户观,摆脱锚定效应的迷惑,用完整的用户思维去思考探寻答案,在同理心原则下尽可能了解用户的真实感受和诉求
中观:产品价值观
产品的价值是由用户来定义的,产品价值就是用户体验价值
用户体验价值,是指用户体验到的产品价值,它不是资本、技术或者品牌价值,而是那些真正满足了用户需求,为用户带来愉悦的体验价值
宏观:产品世界观
改变世界的产品需要构建一个世界观,一款产品就是一个世界
它映射出创始人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和理解,它在改变人类社会的发展
产品用户观:从“我”到“我们”
一个好的产品经理要做大“我”,就要能够把“我”(企业)和“你”(用户)连在一起变成“我们”
建立用户观的前提是我们需要拥有用户思维
用更少的逻辑、更多的情感,在同理心的原则下,尽可能了解用户真实感受和用户诉求
评判产品好坏的裁判只有一个——用户,而判断好产品的唯一依据是用户是否接受并喜欢这款产品
产品价值观:从利己到利他
当我们对一个问题的洞察足够精准,又找到了合适的方式去解决它的时候,令人赞叹的创意就出现了
一款产品的底层产品用户观如果不构建起来,在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人都是倾向于选择利己,而今天的商业模式要求利他赋能
产品世界观:从过去到未来
看视角的高度,看问题的视角是否足够高,你站得越高,你的格局就越大
看思考问题的深度,能不能把问题看得更加透彻
看问题看得有多远,能不能从过去看今天,从今天看到未来
如何构建用户观
要挖掘深层认知结构,甚至包括产品背后的价值逻辑、利益逻辑等多个方面对产品进行剖析,从用户利益出发去思考产品存在的问题,建立产品用户观
构建用户观的五个主要模块
用户视角
从用户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为用户思考
产品经理学会换位思考,将自己切换到用户角度,去领会用户的情感以及心理和物质上的深层需求
今天的用户视角要求我们做的并不是简单地跟随和观察用户,而是要学会与用户建立各式各样的连接
用户场景
传统的应用场景是指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的具体消费场景,但到了数字时代,场景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产生大量新数据
用户聚集产生数据,同时数据又带来更多的用户聚集
产品和场景、用户共同存在,数据的出现使我们可以更精准地掌握用户需求,从而创建更全面的智能生活场景
用户共创
用户共创,就是与用户一起进行产品创造
用户在场景中聚集产生的数据流产生了共创,这就是用户创造产品
把产品经理、产品生产者和使用者等所有的利益相关方聚集到一起
用户服务
信息时代的产品是大产品,强调社交,强调服务
产品的交易时间很短,但服务却是一个持久的过程
很多时候,用户真正需要的不是产品,而是直抵内心的服务
用户体验
用户即体验,指用户最后所追求的就是好的体验
用户消费很大程度上追求的就是精神上的愉悦和良好的消费体验
体验即用户,简单来说就是体验好就能聚集用户
用户五感
第一感:价值感
构建用户视角最重要的目的是要为用户创造价值感,让用户感受到产品的价值
产品价值感分类
价格敏感型
价值敏感型
第二感:沉浸感
心流:一个人非常专注于做某件事,从中感到愉悦和满足,甚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用户场景的打造就是为了更好地激发用户的沉浸感
第三感:参与感
用户共创是参与感,用户要参与进去才能共创
当一个人在一件事上投入的精力越多,参与得越深入,越容易对这件事情产生认同
第四感:满足感
用户服务的要点就是最大限度地提升用户的满意度,为用户创造满足的感觉
第五感:愉悦感
实际上,用户体验远不止“能用”和“好用”,它还关乎用户的主观感受
狭义的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对某款产品的五官反馈和易用性的主观感受
广义的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对某款产品在使用之前、使用期间和使用之后的全部感受
通过设计为可用的产品增添令人愉快的体验,同用户产生情感缔连,这才是用户体验设计所要做的事情
今天的用户消费行为更多的是源于兴趣而不是功能
用户视角:从利己到利他赋能
不同时代,不同的产品打造逻辑
企业视角:把企业得失放在第一位
消费者视角:花钱买服务
用户视角:未来企业的产品打造逻辑
用户视角与企业视角、消费者视角的不同
以企业利益为重vs以用户利益为重
以产品为核心vs以人为核心
企业主导vs用户主导
买卖关系vs朋友关系
用户需求:所有产品都来自用户内心的声音
用户在哪
用户喜好
用户数据
痛点共鸣:从垂直到破圈
你要挖到用户的痛点,需要底层构架和内心逻辑
将痛点分成五个洞察
痛点
萌点
笑点
泪点
爽点
什么是痛点共鸣?就是产品本来是针对某一类精准人群而设计,但最后却能受到更广泛范围用户的欢迎
用户语言:采用用户听得懂的语言和用户交流
语言体系的三个阶段
技术语言
就是在某特性领域的一些专业性语言
企业语言
指表达企业文化、理念以及优势的语言
用户语言
即从用户角度说出的语言
用户语言的三个要素
第一人称,对个人说
所谓第一人称,就是一定要让用户感觉到这句话是对我个人说的,或者它说的就是我
场景化的结果表达
所谓场景化的结果表达,就是要为我们的语言设计好相应的情景,让其在某种特定情境下达到某种效果
价值利益/情感共鸣
没有价值利益或情感做连接,永远无法获得用户的认同
用户关系:让用户成为产品的一部分
要求我们和用户目标统一、共创共享,和用户建立平等、友好、信息透明的朋友关系,和用户做朋友,让用户成为最大的资产,即用户资产
四大改变
角色上,以前用户是被动调研者,现在是参与者,未来是拥有者
感知上,用户原来是无关无感,现在是有感无关,未来是有关有感
价值上,从价值度低到真实反馈,最后到认同传播
动力上,从被动到兴趣,再到自驱
用户场景:不变的用户,流动的场景
没有用户的参与,场景无从谈起
无用户不场景
无体验流不场景
场景+用户的故事=用户场景
在一定空间中,有用户,有故事,有情节,有情绪,有生活态度,才是用户场景
用户场景的架构:用户行为、用户痛点、用户数据
用户行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的本质不变,需求的行为/表现形式在变
用户行为就是本质需求在场景中的适应性体现
用户痛点
用户痛点通常出现在用户场景中,而用户痛点就是场景迭代的基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用户场景等于用户行为(生理行为和行为心理)在不同时间、空间乘以用户被满足的行为体验。
简单来说,痛点就是由理想和现实状态的差别所引发的一种不舒适的感觉
解决用户痛点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提升用户体验的过程,这是我们挖掘和创造场景的重要逻辑
企业在挖掘用户痛点的时候,既要立足于用户的生活实际,又要有一颗积极为用户解决痛点的心,以此去构建一个相关的用户场景,从根本上解决用户的问题,提高用户的产品体验
用户数据
海量用户聚集会引发用户场景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需要对用户聚集的行为和心理、语言体系进行记录,用户数据、数据场景也由此产生
从用户行为中塑造场景
时间在变,行为在变
空间在变,行为在变
痛点在变,行为在变
技术在变,行为在变
用户场景的迭代和升维
场景美学
人对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反应的反应,即对美感的反应
智能是消费升级的原动力,美学也是消费升级的原动力
我们需要将美学设计哲学融入到每一个用户场景之中
场景文化
任何时候,一个能够打动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都必然离不开特定思想和文化的表达
市场已经证明,带有文化色彩的场景最容易引发用户情感共鸣,这是商业空间的吸客利器
场景商业
一个好的场景,除了能够传递美和文化,也一定包含商业逻辑
场景数字孪生
简单地说,我们可以将场景数字孪生理解为现实场景的虚拟镜像
挖掘场景和创造场景
一般公司寻找场景,伟大的公司创造场景
寻找场景更像是在市场细分之后,不断地在原有的市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场景;而创造场景更倾向于在现有的市场中扩展出一个新的领域
如何创造场景连接
利用场景内容,引导用户直接下单
构建简单快捷的场景入口
量化场景价值
用户是新场景创造的主体
超预期的用户共创
超边界的用户共创
超价值的用户共创
释放用户主权,让用户主导产品创造
赋能群体创造,构建创新模式
CBD的概念
C,用户提出创造的逻辑
B,企业、供应链把产品做出来
D,设计师给出最好的解决方案
群体创造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用数字孪生的逻辑构建数字场景
实现共同价值,共同打造品牌口碑
成就用户,帮助用户成为更好的自己
用户其实并不是购买产品或服务,而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有所进步
用户共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共享,为了创造共同价值
用户共创的实现路径
用户共创实现路径一:用户需求共创
用户共创实现路径二:用户产品共创
用户共创实现路径三:用户评测共创
用户共创实现路径四:用户传播共创
用户共创实现路径五:用户营销共创
用户需要的不仅是产品,还有直抵内心的服务
产品没有办法预演用户需求未来的变化,但是服务可以随着未来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服务设计三问:为谁服务?服务的价值?服务的口碑?
服务设计的“三三原则”
需要思考的三个问题
需要遵循的三个原则
三条路径
服务设计三原则:简单、高效、美
服务设计的前两个原则,“简单”和“高效”,基本上都可以依靠技术和商业来实现,但是“美”却需要情感
服务设计三路径:用户历程、用户触点、用户反馈
用户历程
分析用户历程图,找到服务升级方向
用户触点
什么是接触点?接触点是在特定时间和地点,满足用户某个特定需求的交互点。人、交互、产品、空间都可以形成接触点。
注意点
明确体验原则
明确用户需求
用户反馈
直接收集用户建议
利用数据分析
服务的场景变迁
去中心化的服务
去中介化的服务
数据化的服务
触手可及的服务
即插即用,用完就走的服务
打造数字时代的超预期体验
五大特征
可量化
正反馈
即时性
精准性
差异性
创建数字化体验,走在用户前面
四种方法
从被动型体验到主动型体验
从单一式体验到沉浸式体验
明确的目标和使命
支配权与成就感
制造稀缺性
引发好奇心
从服务型体验到创造型体验
从千人一面的体验到一人千面的体验
三重体验法:感观体验、情感体验和行为体验
感官上迎合用户,情感上打动用户,行为上满足用户
用户全局观:五位一体,实现真正的产品创新
构建用户全局观的三大思维模式
用户全局观链条
用户视觉
用户场景
用户共创
用户服务
用户体验
用户全局观罗盘
用户全局观涟漪
以始为终,用户即体验
以终为始,体验即用户
短刀进入,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发现商机
用户全局观罗盘逻辑告诉我们,在构建用户全局观时,我们可以找到几个模块之间的联系在哪,然后可以通过任何一个模块作为切入点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