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4》读书笔记
2022-01-24 10:25:12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经济学家何帆新作《变量4:大国的腾挪》,这本书亦是何帆变量系列的第四本。完整详细思维导图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案例:联想武汉工厂的产品工程经理张连皓
4.1 在一起的日子
案例:桐乡看到了“中国梦”
4.2 一根丝
乐观的时候,人们会过于乐观。企业想多赚钱,居民想多花钱
悲观的时候,人们会过于悲观
才会使经济时而过热,时而过冷
为什么经济总有起起落落的周期?人性使然
4.3 麦兜的大钟
通俗地讲,数据化就是洗菜,数字化就是配菜,到了智能化,才是炒菜
第一步是数据化。第二步是数字化。第三步是智能化
也就是说,人工智能将代替人来做决策
智能化是智能制造的终极目标
数字化是要用数据来做分析和判断
数据化是要获取生产数据
智能制造无法靠闪电战制胜。必须步步为营,扎硬寨,打呆仗
云时代的一个特点是数字为王。企业拥有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直接拿来商业化
云时代的另一个特点是资本为王
2021年,云时代谢幕
想要用大数据预测一个人的行为很容易,想要用大数据整合供应链很难
2021年,渠时代登场
随着互联网向物联网演化,云时代将变成渠时代
在云时代,聪明的企业家关心的是如何才能赶上风口。在渠时代,有智慧的企业家关心的是,如何才能拥有穿越周期的力量
4.4 从云时代到渠时代
案例:像三一重工这样的企业,对周期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
宏观经济热,行业的市场行情就好
宏观经济冷,行业的市场行情就差
遇到了经济低迷,三一重工一定会受影响
三一重工已经想明白了:市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才能“穿越熔炉,波澜壮阔”
像三一重工所在的工程机械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
要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打法。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这套打法就是:数字化
想要穿越周期,就要另辟蹊径
马克·吐温说过,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总是押着同样的韵脚。对于三一重工来说,历史总是押着同样的韵脚,但不会重复自己
4.5 与周期交锋
假如周期是可以预测的,那么人们就会根据预测调整自己的行为
于是,周期就不复存在了
周期之所以无法预测,是因为一个哲学上的悖论
从本质上来说,复杂体系是无法预测的
没有办法精准地预测,并不代表我们无法尽量接近事情的真相
周期之所以无法预测,也是因为经济系统是个复杂体系
周期无法预测。波动难以避免
经验和智慧都告诉我们:乐观的时候不要冲动,悲观的时候不要放弃
4.6 周期与波动
互联网大厂过去是科技创新企业,未来却会变成像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一样的公用事业企业
在20世纪80年代初想当文学家
到了90年代想当经济学家
再到后来要学金融
现在想起来要学人工智能
优秀的人因为顺周期而变得平庸,甚至惨遭淘汰
有智慧的人因为逆周期而变得强大,在众人没有察觉的时候悄悄从后面赶了上来
最优秀的人
在博弈论中有一种求解方法:“从前往后看,从后往前推。”
从后往前推。这意味着你必须认清自己
如何才能掌握穿越周期的力量呢?
4.7 总赢率
第四章 穿越周期的力量
案例:穿过长长的关岭一号隧道,就是坝陵河大桥
5.1 坝陵河大桥
标志着贵州省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突破了1000公里
但很少有人还记得这个里程碑
人们早已把它淡忘,因为贵州的高速公路建设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坝陵河大桥是贵州省高速公路建设的一座里程碑
一方面,高速公路的修建成本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像贵州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客流量、车流量本来就没法跟沿海发达地区相比,高铁通了,又分流走一部分
从全国范围来看,东部地区的高速公路是赚钱的,中部地区基本保本,西部地区则大多赔钱
截至2020年年底,贵州收费公路的债务规模占全省GDP的45%,远远超过6%的全国平均值
债务的还本付息、养护、运营管理、公路和附属设施改扩建及税费等
大的支出是还本付息,占总支出的比例超过90%
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由于借债太多,为了还旧债,不得不借新债
高速公路的收支结构
事实上,沿着高速公路,还有路边的服务区、收费站、通信管网、基站、广告牌等优质而庞大的公路资产
这些本来可以盘活的资产,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只能静静地沉睡在那里
要想盘活这些资产,就要改变土地的使用性质
盘活这些资产,就要引进更多的社会资本
支出无法减少,收入无法增加,看起来这是一道无解的题目。其实不然,这里还有腾挪的空间
高速公路可以修得四通八达、条条畅通,但高速公路体制改革的道路却满是路障、举步维艰
5.2 高速公路的烦恼
总体来看,全国的收费公路都不赚钱,而且债务压力会越来越大
2019年,全国的收费公路通行费总收入不到6000亿元,总支出超过1万亿元,收支缺口4850亿元
缺口还将越来越大
贵州高速遇到的问题,全国的收费公路都有
以高铁为例
2018年全年,全国18个铁路局有12个处于亏损状态,剩下6个勉强自给自足
单就债务问题而论,高铁的债务比高速公路的债务容易处理
高速公路遇到的问题,其他交通建设也都存在
其实基建支出中“铁公机”的比例在下降
而用于水利工程、环境保护,以及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体育场这样的公共设施的支出在增加
高速公路能收费,高铁能卖票,但以后越来越多的基建支出,是没有办法通过收费的方式收回投资成本的
之所以会有债务问题,跟中国在极短时期内经历了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关
交通建设遇到的问题,其他的基建投资也都存在
很遗憾,真的没有。要是有,也是拍脑袋拍出来的
债务规模到什么程度,就要引起警惕了呢?有没有一条红线
当我们讲债务的时候,只看债务规模是没有意义的,要看债务和GDP之比
债务总额等于上一期的债务存量加上这一期的债务增量
债务存量就是过去积累的债务总额
一部分是由于当年的支出超过了收入,形成了赤字
另一部分是旧债务的利息支出
债务增量是在最近一年内新增加的债务,这里面又可以拆成两个部分
首先需要理解债务可持续性的内在机制
既要看借了多少钱,也就是本金是多少
也要看还多少钱,也就是利息是多少
借得多,利息高,债务的增长速度就更快
从另一个角度说,看债务规模
这是一场债务增长和经济增长的赛跑
如果债务增长的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速度,注定会出现严重的金融危机
如果经济增长的速度超过了债务增长的速度,现在担心的很多问题,以后就不是问题了
在讨论债务是否可持续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看一场赛跑
这个问题远比债务压力严重
截至2020年年底,江苏省桥龄20年以上的桥梁就有1.5万座,占总桥梁数的24%,其中危桥数量超过1000座
这还是经济发达的江苏省。到了偏僻的西北地区,你会看到道路老化、桥梁老化的问题更加严重
与其担心现在的债务压力,倒不如关心一下未来的基础设施老化问题
化解了债务,可能间接地增加金融机构的负担。金融机构可能会减少对其他经济活动的贷款
贷款减少,中国可能不得不承担更低的经济增长率
第一种办法是化解债务存量
要么,让地方政府有更多的收入来源;要么,让中央政府承担更多的支出责任
第二种办法是改革中央地方财政体制,让财权和事权更好地匹配
除了收费,还要考虑如何盘活公路沿线,以及与公路相关的资产
这可以采用特许经营的思路,如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性质
贷款修高速公路,不是为了从高速公路上赚钱,而是为了让高速公路能一直为中国经济服务
不能把负债变成资产,就无法建立基础设施可持续经营的机制
没有未雨绸缪,就无法避免基础设施老化将给我们带来的巨大风险
第三种办法,那就是盘活资产
想要解决债务问题,无非有三种办法
5.3 如何把负债变成资产
汽车驾驶员数量逐年增加,但新领机动车驾驶证的人数却在下降
2020年,新领驾驶证的人数大约是2200万,同比下降24.2%
事实上,不想开车的人越来越多了
惯了网约车
代驾
车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在2021年已经变得更为常见
5.4 2021年,人们是这样开车的
这个预言太过乐观了。问题就出在,从95分提升到100分,太难了
2016年吴甘沙当时曾预言,5年之内,自动驾驶就会进入主流视野
于是,自动驾驶就被卡死在最后的5分上
从L2到L3,遥遥无期,更不用说直接跳到L4、L5
归根到底,这是因为做自动驾驶的企业把目标定得太高,问题提得太难
为什么考100分这么难呢?难就难在不许出错
这将是我们有生之年会经历的最为波澜壮阔的新技术革命
如果自动驾驶出现了突破性的技术创新,那就意味着在交通、通讯和能源三大领域,同时出现了技术革命
5.5 从95分到100分
克鲁格曼说,我的秘诀就是不要害怕简单
克鲁格曼总结说:“最终我认识到,处理复杂课题的一个办法是改变问题,尤其是调整思考层次。”
还说:“一般而言,当某个领域的工作者陷入难度极大的问题时,反思一下他们是否找对了问题应该是个好主意
保罗·克鲁格曼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有人曾问过他的成功秘诀
还有很复杂的法律问题、伦理问题,甚至心理问题
能不能换个思路?比如说,先不去研究聪明的车,而是去研究聪明的路?
在自动驾驶领域,有一个思路叫车路协同,也就是不仅要有智慧的车,而且要有智慧的路
试试克鲁格曼的思路。自动驾驶之所以步履维艰,不单是因为技术问题
5.6 思想道路
第五章 先有车,还是先有路
人的一生,曲折也好,平坦也好,到头来无非都是顺流而下,归入大海。
6.1当你老了
中国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前所未有的规模,跑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是社会进步的副产品
从本质上说,老龄化之所以成为社会问题,乃是一种“成功的失败”
想找到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办法,就要学会从正反两方面去看
一方面看,老龄化是一个社会的负债
但从另一方面看,老龄化也是一个社会的资产
假如不改变现有的约束条件,老龄化社会遇到的问题的确无解
退休老人的收入水平处于生命周期的高原区。老人也是大部分资产的持有者
巨大的商业机会
因为伴随着老龄化,人的生命周期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银发创业,将成为一个新的小趋势
巨大的人力资本
从资产端,我们能看到哪些机遇?
局部的收入分配恶化会出现在老人群体内部
有能力、有意愿一直工作下去的老人,能获得更高的收入,这些工作岗位大多是与脑力劳动有关的
猜测之一:我们将遇到局部的收入分配恶化和整体的收入分配改善
劳动力的全球迁徙,将是下一轮全球化最与众不同的特色
猜测之二:全球化的退潮终将结束,新一轮全球化浪潮会再度兴起
猜测之三:老龄化社会是一个越来越有依赖性的世界,它将导致越来越高比例的人口投入到越来越多的照顾他人的事务上
6.2 山的那一边
案例:深圳市龙岗区龙西村的工业园区汤工倒抽了一口凉气
6.3 57岁和22岁
案例:足力健想要做出不挤脚、不磨脚、不累脚的老人鞋
6.4 老人与鞋
从60岁退休,到100岁,还有40年。这是你幸运得来的“40%的人生”。怎样才能过好这40%的人生?
一类是骗子
第二类是做养老地产的
第三类是投机主义者
想要关心老人,服务好老人,就要从他们退休的第一天陪伴他们,让他们放松下来,让他们不再终日忧虑,让他们找到新的人生目标
在养老行业中最活跃的有三类
小米是指小米公司。小米,是说你得有产品,而且是性价比很高的产品
可是,老年人真正需要的其实是服务,所以,只有产品,没有服务也是不行的
7-Eleven是指7-Eleven便利店。它就是专门提供服务的
足力健的朋友告诉我,要服务好这一代老年人,成功的秘诀是:小米+7-Eleven
6.5 40%的人生
案例:路桂军为自己办的一场生前葬礼
大部分人,在临终的时候,其实已经接受了死亡结局的现实
人到了快死的时候,最关心什么问题?
美好社会的标志不是物质富裕,甚至也不是精神充实,而是对老人的关怀,对逝者的追思
6.6 终局
第六章 40%的人生
记住两个关键词,它们能帮你看懂新型确定性年代:“趋势”和“政策”
21世纪20年代的中国很像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一是能量积累。这是物的因素
二是民族觉醒。这是人的因素
大国崛起的时候,都要经历这样一个黄金时代,人们乐观到难以置信,自信到接近狂傲
趋势,就是大势所趋
在新型确定性年代,政策已经变得高度透明、高度确定
只要记住四个字就行,叫:国强民富
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行业,都要围绕着“国强民富”这四个字去想
如果你做的事跟国强民富有关系,那发展机会很多
第二个关键词是“政策”
1.1 新型确定性年代
第一个原因是,她自己变得更好了
第二个原因是,别人并没有她原本想象中的那么好
这两个原因都能带来民族信心的提高。乍看起来,第一个原因更直接,第二个原因更曲折
第一个原因的作用反而不如第二个。因为仅仅感知到我们比原来更好了,是不够的
一个民族长期被根深蒂固的自卑感困扰,能获得一种源自内心的强大信心,大体来说,无非两个原因
就是用空间换时间
讲的是如果在局部战斗中处于敌强我弱的情况,如何避实击虚,弃取自如,变被动为主动
“腾挪”还是个围棋术语
腾挪,就是要在己方处于不利局面时,先找到一个破局点
把你的优势押上去,形成一种反制的力量
打掉敌人的嚣张气焰,耐心地等待反转的机会
只有大国,才有腾挪的空间
就是先顶住,再铺开,最后连成一片
可以把腾挪拆成寻找破局点、我打我的和改变约束条件这三个招式
简单概括,腾挪这一战略思维
所谓腾挪
1.2 腾挪
腾挪案例:韩国棋手李世石 VS 中国棋手孔杰
1.3 绝地反击
调研案例:陈家铺村里的先锋书店
一定是你做得最得心应手的事情,能让你用相对较小的努力,释放出更大的优势和被长久压抑的潜力
能把你的优势顶上去,去创造一种反制的力量,等待反转的时机
这个破局点,首先是个千斤顶
就是对手眼高手低,或是顾此失彼的地方
也就是说,这是对手的力量配置与其自身能力之间的失衡,或是对手的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失衡
这个破局点还是对手的一个失衡点
总结 寻找破局点,这一招式之所以有效,是因为竞争是多维度的
1.4破局点
蒋介石对实力的理解是,实力就是我所能占有的总和。凡是我能占有的,便会永远归我
这种对实力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实力是一种不可专有的东西,它是一种不断转化的能量,也是一种反复轮回的生命
而在共产党看来,实力的增长是一把柴遇到了一团火
解放军的打仗思路,简单地讲,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总结 我打我的,这一招式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实力是可再生的
1.5 我打我的
想要满足每一个约束条件,又想要求出最优解,这是一种危险的思路
很多时候,问题无法解决,不是因为目标函数不清晰,而是因为搞错了约束条件
中国的经验恰恰提醒我们
总结 改变约束条件,这一招式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时间是有弹性的
1.6改变约束条件
出差途中,没戏了先生在机场书店看见一本新出的《变量》。他随手翻开,读到写他的这一段
他面带严肃的表情,把书合上,用手指关节轻轻叩击书的封面,庄重地说:“这是一本烂书。”
1.7 没戏了先生
1.8来自未来的你
第一章 腾挪
你在远方遥望自己的故乡。远方的人们却前往那里,把它变成了自己的故乡
2.1 望乡
案例:广州的强子
2.2 我在广州挺好的
六盘山是中国最年轻的山脉之一,形成于两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这里毛泽东写的长城 不是明清时期修筑的砖墙长城,而是六盘山一带秦汉时期修筑的夯土长城
《清平乐-六盘山》中写道:“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银川出发,一路南下,穿越六盘山,去寻找强子的故乡
2.3 六盘山下
强子、永平和焦建鹏,看起来做出了三种不同的选择,其实,他们都在一条光谱上
这条光谱的一端是远方,一端是故乡
强子去了远方,焦建鹏留在故乡,永平则在故乡和远方之间游荡
远方也能成为你的故乡。你的故乡正在迎接远方的人。在这个广阔的大舞台上,腾挪改变着中国的城乡面貌
2.4 三种选择,一条光谱
“吊庄”给我们的启发是,如果既不能死守,也不能失守,其实是可以腾挪的
离开故乡的人,能在远方找到自己的故乡。来自远方的人,会帮别人守护故乡
2.5 “吊庄”的腾挪
《退出、呼吁与忠诚》出版之后,好评如潮
英国政治哲学家布莱恩-巴里在评论这本书时说,赫希曼的著作就像摇滚巨星的唱片一样流行
1970年,赫希曼完成了《退出、呼吁与忠诚》一书的初稿
呼吁是一门艺术,你需要掌握微妙的分寸感,也需要拥有能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智慧
但是,赫希曼也讲到,“呼吁这门艺术无法发展,陷入萎缩”
呼吁之所以效果有限,是因为如果想要讨好所有人,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把所有人都得罪了
呼吁当真这么有用吗?
第一,个体能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也能够保持多元身份
第二,小组织会变得更有活力,也能享受到多样化红利
第三,大组织会变得更稳定,也更容易获得演化优势
想要避免衰落的宿命,企业和国家都必须学会腾挪。只有大国和大企业,才能充分地利用腾挪的好处
腾挪机制会带来三个好处
2.6忠诚、退出、呼吁,以及腾挪
最初,要眼前一亮。最高,要喜出望外。最终,要不留遗憾
专注于这三个关键时刻,才能创造出让顾客觉得超值的体验
相反,如果搞砸了这三个关键时刻,哪怕其他方面都做得很好,顾客的体验感也一定会大幅下降
人类对体验的记忆特别关注三个时刻:开始、峰值和结束
案例:几个在大陆生活的台湾同胞
当一个人腾挪到了另一个地方、另一个组织,他会有什么样的体验?
2.7峰值体验
第二章 远方和故乡
这是一个小趋势:小镇青年成了明星,而一线城市的青年将负责追星
3.1 小镇明星
案例:肘子摇滚酒吧
3.2 肘子摇滚酒吧
第一个现象是一线城市的崛起。北上广深,成了一代年轻人的圣地
第二个现象是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崛起
两个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板块,蕨蕤成林,互相帮衬,自成一套经济生态系统
在这个集聚的过程中,发生了两个现象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内陆地区日益衰落
过去30多年,城市化是一个集聚的过程
中国的城市化走到今天,变化最大的已经不再是一线城市、二线城市,而是看似偏僻的县镇
县城的生活方式也在经历着蜕变
未来,县城很可能会成为文艺创作的中心、体育运动的劲旅、美好生活的样板
一个新的变化悄然出现。一批内陆城市再度焕发生机
这是中国城市化的一个小趋势:看似偏僻的边缘地带将如鲜花一般绽放
3.3 边缘绽放
案例:贾胖子是快手上的直播网红
3.4 贾胖子
案例:一片荒地上从头建造3000亩“超级棉田”
3.5 超级棉田
这是对“腾挪一代人”的灵魂拷问
大多数两难选择,其实都有第三条道路
之所以两个都能选,是因为只要把中心和边缘更好地联结起来,就能在二者之间自如切换
所谓文化,总是一种双向的活动:边缘从中心受到熏陶,中心从边缘汲取营养。保持这种良性互动,才能不断推动创新
以后,先到大城市见世面,再到中小城市找机会,最终实现在大城市和小地方之间任意切换的“城市自由”,可能是更多年轻人选择的人生道路
是留在北上广,还是回故乡?
未来的中国,最成功的政治家、企业家和学者,都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他们一定是拥有这种稀缺的才能,最懂中国的那一群人
理解了这个真实的中国、基层的中国,你才能找到服务好亿万群众的商业模式,把握深沉厚重的民情民意,找到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治理之道
未来的中国,最稀缺的才能就是理解真实中国、基层中国的能力
身在中心,是为了更好地为边缘提供服务
边缘能够绽放,是因为中心学会了谦让
3.6 中心谦让
第三章 边缘和中心
《变量4:大国的腾挪》 公众号 书加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