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知人善用
2022-01-28 18:54:41 9 举报
AI智能生成
《五分钟商学院》学习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变招为抢:找人,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
管理者要用“抢人”的心态去招人
管理者要用创新的方法去招人
著名的营销人小马宋和西少爷肉夹馍联合联合,拿产品经理的名片就可以1元吃个产品经理套餐
熊节在Thoughtworks组建成都分公司,通过抓取豆瓣上读过他认为好书的人,然后筛选
套娃现象:不用比自己优秀的人,企业将走向衰落
概念
管理学界的奥格尔维定律:善用比我们自己更优秀的人。奥格尔维定律所描述的这种现象,又被称为“套娃现象”
套娃现象的原因
不安全感,担心被取代
沟通很容易,下属不如你,说什么听什么,造成很高效地做低效果的事
解决套娃的方法
解决安全感问题
提供更多培训和独当一面的一会,给管理者自信
解决制度问题
直属经理的上级要参与面试,做最终决策,如果公司不大,建议CEO亲自参与
新进员工要高于团队平均水平
直属经理连续两次选人失误,扣除一定比例奖金
CEO时刻反思,自己是不是最大的套娃
小结
套娃现象,是一种因为不安全感,和追求容易沟通,而产生的一种管理者倾向于找不如自己的下属,从而导致组织一代不如一代,最后走向衰落的现象。从道德的角度来要求管理者是不够的,要从理性上解决管理者安全感的问题、监督机制的问题和CEO自身的问题,才能将套娃现象降到最少
态度和能力:鱼头美女身,美女头鱼身,你选哪一个?
概念
改变态度的难度,远远大于改变能力
西方企业界有句圣经一样的话:We hire for attiude, and train for skill,
意思是:我们雇态度好的人,然后培养他们的能力。也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
意思是:我们雇态度好的人,然后培养他们的能力。也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
运用
态度好能力强的人,要大胆用、破格用
态度差能力弱的人,坚决不要用,劣币逐良币
态度好能力弱的人,多培养使用
态度差能力强的人,谨慎着用,适度使用
小结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舍长以就短,智高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舍长以就短,智高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拒绝面霸:面试的巨人,行动的矮人
概念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人的心理有一个“缺陷” ,就是首次接触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最为深刻,甚至很难改变。
应聘者会找最好的照相馆拍摄证件照、商务照,找专业人士打磨简历,把可能的问题用题海战术,面对镜子背诵干遍,训练出把台词背出流露心声的感觉
应聘者会找最好的照相馆拍摄证件照、商务照,找专业人士打磨简历,把可能的问题用题海战术,面对镜子背诵干遍,训练出把台词背出流露心声的感觉
光环效应(以偏概全):是指对一个人的某种优点,或者缺点产生深刻、突出的印象后,这种优点或者缺点,会像月晕的光环一样被放大。
要避免以简历取人、以貌取人,多理性
要避免以简历取人、以貌取人,多理性
近因效应(新颖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
面试最后你礼貌地问:有什么我没问到,你想说的吗?他慷慨激昂地发表了一番对行业趋势的观点,对公司成就的赞美,以及对面试官的职业性的钦佩。你之前的判断,很可能被他最后5分钟的“演讲”改变了
面试最后你礼貌地问:有什么我没问到,你想说的吗?他慷慨激昂地发表了一番对行业趋势的观点,对公司成就的赞美,以及对面试官的职业性的钦佩。你之前的判断,很可能被他最后5分钟的“演讲”改变了
运用:给面试官的建议
做好岗位说明书,量化岗位所需要的特质和能力,用来参考对照
制度规范,比如增加面试次数或人数,尽可能的合理评判
面试培训,提升面试官水平
面试公关:你们说回去等消息,后来给消息了吗
案例
电脑极客丹尼尔·艾克在16岁那年申请入职谷歌被拒,理由是他没有大学学位。后来艾克创办了Spotify,谷歌后来想要收购,
对方提出高达100亿美元的天价,就是让谷歌觉得,有些高攀不起了
对方提出高达100亿美元的天价,就是让谷歌觉得,有些高攀不起了
2014年, facebook以19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只有50个人的即时通讯应用WhatsApp。
而在5年前. WhatsApp的创始人Brian Acton从Yahoo跳槽到 facebook被拒
而在5年前. WhatsApp的创始人Brian Acton从Yahoo跳槽到 facebook被拒
运用:拒绝应聘者的建议
有面必答:拒绝一个应聘者,如果觉得不适合当面告知或电话,可以面试时告诉他几个工作日内等结果,然后在约定时间内发一封拒绝邮件给应聘者
尽量委婉:拒绝信首先要表达对应聘者关注本公司的感谢,然后要表达对应聘者优点的欣赏,
比如“您的学识和学历给我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再客观地描述,很遗憾这次不能录用,是因为彼此不合适,而不是能力不行
比如“您的学识和学历给我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再客观地描述,很遗憾这次不能录用,是因为彼此不合适,而不是能力不行
期待未来:拒绝只是暂时的,拒绝信要具有鼓励性,表达未来合作的可能性。比如说“我们已经将您的资料列入人才储备档案,希望我们今后有共事的机会,再次感谢您对本公司的信任与支持”
统一措辞:统一面试答复的标准和措辞
蘑菇定律:谁跟我谈战略,我开除谁
师徒制:有人敢欺负你,就报我的名字
概念
师徒制,就是所谓的“传帮带”。中国古代就非常普遍。只是在当时,“传帮带”的核心,是传授,而不是帮扶、和带领。那个时代的师徒制,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培训制度。但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培训制度越来越完善, “师徒制”就被很多中国企业抛弃了。可是在美国, Mentor文化,也就是师徒制,依然非常盛行。只是在企业培训制度越来越完善的前提下,现代的师徒制,更强调帮扶和带领,而不是传授,它让新员正更快、更好地融入公司,同时让“ 师傅 ”能获得更多的职业成就感,并锻炼领导力
案例
微软有一个内部网站,上面有所有有资格做师傅(在外企通常叫Mentor)的员工的介绍,包括特长、爱好,籍贯等等
运用
一、严格设计制度
直属老板不能做师傅,也不要有级别跨度太大的师徒。可能没人愿意做师傅,所以不能把培训的职能强加给师徒制,“师傅”在培训的意愿和能力上,都有欠缺。培训要通过其他的专业方法来做。同时要安排拜师仪式,给师傅成就感,好的师傅,优先考虑提拔到管理岗位,给予师傅一定的物质激励,对新员工的突出表现,连带奖励师傅等等
二、师傅培训上岗
绩效或价值观太差的员工不适合做师傅,要对师傅们做培训,他们更全面地了解公司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文化,才能传递正确的信息给新员工,公司也应提供一些如何带徒弟的方法论培训
情境管理:他是钉子你用锤子,他是螺丝你用改锥
概念
肯·布兰查德把“不同情境,不同管理”的方法论,叫做:情境管理(situational Leadership)。
他认为,同一个员工,面对同一项任务,因为意愿(Desire)的高低不同,和能力(Ability)的强弱不同,就有四种情境
他认为,同一个员工,面对同一项任务,因为意愿(Desire)的高低不同,和能力(Ability)的强弱不同,就有四种情境
运用
D1,热心的生手,刚接手一项新任务的员工,
通常意愿高,但是能力弱
通常意愿高,但是能力弱
用S1,指令。管理者应肯定员工的热情,但在工作上,尽量给出明确的目标,和做好工作的标准,
说明工作范围、权限和责任,期待得到什么样的反馈,并让他明确,只有你能做出决定。一句话:我决定
说明工作范围、权限和责任,期待得到什么样的反馈,并让他明确,只有你能做出决定。一句话:我决定
D2,憧憬幻灭的学习者,工作了一段时间,
能力有提升,但未达到胜任标准,因此迷惘泪丧。
导致工作意愿降低,能力降低到一般的水平
能力有提升,但未达到胜任标准,因此迷惘泪丧。
导致工作意愿降低,能力降低到一般的水平
用S2,教练。管理者应经常给员工反馈,允许犯错,进步表场,失败一起分析原因,
鼓励员工多思考,自主地提出方案,允许参与讨论和决策流程,但依然由管理者做决策。一句话:我们讨论,我决定。
鼓励员工多思考,自主地提出方案,允许参与讨论和决策流程,但依然由管理者做决策。一句话:我们讨论,我决定。
D3,能干谨慎的执行者。持续进步,有不错能力了,
但信心还不稳定。意愿不定,能力中等到强。
但信心还不稳定。意愿不定,能力中等到强。
用S3,支持。员工已具备很强的能力了,管理者要尽量成为平易近人的良师益友,帮助其建立信心,认可其高超能力,
和员工一起讨论问题,鼓励他做最终的决定,训练他对决定的结果负责。一句话:我们讨论,你决定。
和员工一起讨论问题,鼓励他做最终的决定,训练他对决定的结果负责。一句话:我们讨论,你决定。
D4,独立自主的完成者。完全胜任工作了,员工会感觉
很兴奋,这时,他们的意愿最高,能力最强
很兴奋,这时,他们的意愿最高,能力最强
用S4,授权。员工的能力和意愿都OK,李雷已成为公司的骨干,很多问题,其实都来自于管理者自己的失落。
这时,管理者索性给员工自主权、信赖,和由衷的感谢。在对结果负责的前提下,充分授权。一句话:你决定。
这时,管理者索性给员工自主权、信赖,和由衷的感谢。在对结果负责的前提下,充分授权。一句话:你决定。
鲶鱼效应:用危机和竞争,激活团队
概念
鲇鱼效应,就是一种用危机、竞争、假想敌的方式,激活团队士气、培养人才的管理方法
案例
公司越来越被消费者认可,销售部光接客户电话,就能完成业绩。
有次一位客户说想买产品,你转给销售部负责人。结果,他几天都没联系,
于是客户买了别人的。你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大家越来越安逸,
服务意识也越来越差,整个团队正在不断懈怠。怎么办?
有次一位客户说想买产品,你转给销售部负责人。结果,他几天都没联系,
于是客户买了别人的。你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大家越来越安逸,
服务意识也越来越差,整个团队正在不断懈怠。怎么办?
1、招些新的销售,作为鲶鱼扔到销售部,平均每个销售接到的客户电话数,
就不足以完成业绩了。鲶鱼带来了竞争,大家必须寻找新客户或提高服务水平,增加转化率
就不足以完成业绩了。鲶鱼带来了竞争,大家必须寻找新客户或提高服务水平,增加转化率
2、成立销售二部,提拔最优秀的销售经埋担任负责人,形成和原来的销售部,
现在的销售一部的竞争。新领导想展示自己,老领导不甘被超越,团队会被重新点燃
现在的销售一部的竞争。新领导想展示自己,老领导不甘被超越,团队会被重新点燃
运用:如何寻找鲶鱼
1、中途外聘,寻找专业、激情人士,但可能会造成内部抵抗
2、内部提拔/轮岗
3、红蓝两军(内部达尔文主义)
小结
外部的商业世界,变化巨大,竞争激励。一定要适度地把外部竞争,引入内部。比如在战略上,有目的地树立对手,在考核上,有秩序地制造竞争,在人员上,有节奏地吐故纳新。这就是“鲶鱼效应”,看似残酷,但却是培养员工的有效手段
樊登彩蛋:游戏改变领导力
概念
领导和管理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领导的核心驱动力并不是怕,而是尊敬和信任
运用:游戏改变领导力
《游戏改变世界》《联盟》
《游戏改变世界》《联盟》
1、要有宏大的目标:比如《魔兽》带领部落发展壮大,抵御外敌入侵,公司要让员工理解使命和愿景
2、规则一定要清晰:像快车司机一样,接单有明确的规则,管理也一样,不能靠讨好领导和主观印象
3、及时反馈:打游戏每隔很短的时间就会获得法宝和等级,工作也一样,比如及时绩效反馈工具
4、联盟:把员工和自己视作一个联盟,在这里彼此成就获得,就是把工作转变成事业
贝尼斯定理:让员工的脚步,跟上你的思路
概念
让你的员工越来越值钱,不把你的员工当成消费品,试着把他们当成投资品。
工作是消费,培训是投资。著名企业管理学教授沃伦·贝尼斯说:员工培训是企业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
工作是消费,培训是投资。著名企业管理学教授沃伦·贝尼斯说:员工培训是企业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
案例
你希望招个员工,符合你对这个职位要求的人才,市场价大约2万元每月。但是,企业目前的发展阶段,你只能付5000元。你希望用5000元的成本,雇2万元的人,是不靠谱的。这个差距,不是他们和你的差距,是你的付出,和你的期待的差距。但更可怕的是,因为外部世界飞速变化,你的员工今天拥有的能力,还会在未来迅速贬值。你对员工越压榨使用,不给他升级的时间,他就越会加速贬值,进入恶性循环。你期待一个支付了5000元,实际能力还在不断缩水的员工,创造2万元的价值,当然会觉得“这届员工”不行。几乎所有的五百强企业都非常注重员工培训,
运用:721模型
70%来自“工作中学习”,“Learning by Doing”,但工作本身,并不是学习。只有从工作中提取出了可被重用的经验、教训、方法、逻辑、理论,才是学习。把同一件事情重复做10000小时,没有意义。必须要不断总结,持续进步,鼓励员工养成“日思”、“周记”、“复盘”的习惯,把经验提炼出来,变成知识,把方法保存下来,变成工具
20%来自“向他人学习”,别人的日思、周记、复盘,对自己的成长也非常有价值。
每次项目复盘后,请负责人做一次分享,比如“周五讲坛”,也请一位员工讲讲自己最近研究的话题,既帮助其他员工成长,也锻炼分享者演讲
每次项目复盘后,请负责人做一次分享,比如“周五讲坛”,也请一位员工讲讲自己最近研究的话题,既帮助其他员工成长,也锻炼分享者演讲
10%来自“正式的培训”
不值得定律: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改变世界
概念
《把信送给加西亚》出版后,”执行力“一词风靡了企业圈,low的管理者希望通过简单粗暴的军队化管理绝对执行,
就是”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来掩盖自己无法说服别人的能力缺陷。
但在企业管理甚至没有建立威信的前提下通常不可行,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知道意义
就是”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来掩盖自己无法说服别人的能力缺陷。
但在企业管理甚至没有建立威信的前提下通常不可行,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知道意义
不值得定律,如果你觉得一件事不值得做,你就不会把它做好。不值的定律,是“用人”时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它要求管理者必须赋予每一件事值得做的意义,而不是模仿战争片说:这是命令
它要求管理者必须赋予每一件事值得做的意义,而不是模仿战争片说:这是命令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有WHAT(做什么)、WHY (为何做)和HOW(怎么做)三个部分。
最差的管理者,只告诉员工做什么,好些的管理者,会教会员工怎么做,最好的管理者,还会告诉员工为何做
最差的管理者,只告诉员工做什么,好些的管理者,会教会员工怎么做,最好的管理者,还会告诉员工为何做
运用
1、赋予意义:即便军队,都非常注重赋予战争以意义。作为管理者,你可以给全体员工写邮件,谈梦想。很多创给人有意无意地谈梦想。从实用的角度说,梦想最大的作用就是赋予重复、繁琐的工作以意义。我们不是在砌墙,我们是在为上帝造个家。乔布斯当年为了让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卡利加入苹果,说了句著名话: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着我们改变世界?还可以在关键项目前召开誓师大会,结束后,召开表彰大会:过程中前线慰问等。这些形式感,有助于赋予项目以意义
2、讲清道理:这是对管理者基础能力的考验。这件事,和最终的业绩,或者整个公司、个人的成就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果不理解因果逻辑,执行效果就会很差,尤其对于一些支持部门,比如行政、财务、人事,更要讲清楚他们的工作,和公司成功之间的关系
3、鼓励自发: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小孩,但几乎每个人部喜欢自己的小孩。一个母对自己和别人的孩子,状态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管理者应鼓励参与决策,和员工一起讨论优化,最后总结:你刚才的想法,是不是这么三点....他说:就是就是,我就是这么想的。你说:太好了,真是很棒的想法,去做吧,我支持你。让员工觉得这是他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事,他会觉得更值得做
小结
不值得定律,就是一件事不值得做,就不会做好
管理者如何让员工觉得一件事情值得做呢?说明“意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讲清“道理”,这么做如何帮到最终的业绩;鼓励“自发”,和员工一起策划,他决策
讲清“道理”,这么做如何帮到最终的业绩;鼓励“自发”,和员工一起策划,他决策
懒蚂蚁效应:懒,是因为勤奋到没时间
概念
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一群黑蚂蚁进行研究。他们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工作,寻找、搬运食物,但有少部分蚂蚁好像整天无所事事一样地东张西望。研究人员把这群蚂蚁称为:懒蚂蚁,然后,断绝了整个蚁群的食物来源。有趣的是,这时候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突然都不知所措了,而那些“懒蚂蚁”们却挺身而出,带领蚂蚁们向他们侦查到的其它食物转移。原来,这些“懒蚂蚁”们看似无所事事东张西望,其实是在侦查和研究,不断探索新的食物来源。当整个组织遇到食物危机时,他们立刻就能扮演重要的作用,带领大家度过危机。这就是所谓的“懒蚂蚁效应”:懒于杂务,勤于动脑
案例
比尔盖茨常引用这样一句话:我通常会分配懒惰的人去做艰难的工作,这是因为他的懒惰会促使他去寻找简单的方法来完成这个任务
对“懒蚂蚁效应”很多人有个误解,觉得是因为“懒于杂务”,所以“勤于动脑”,其实恰恰相反,是因为“勤于动脑”,所以无暇顾及其他。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的衣柜里,有十几件一模一样的灰色TShirt,是因为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工作上
运用
战略领域:战略规划部门、市场分析部门、客户研究部门,都是看似很不务实的“懒蚂蚁”,但会在关键时候,给你很大的帮助
研发领域:微软全球有四个研究院,里面都是一些真正的科学家,比如李开复、张亚勤、沈向洋等等,他们研究的都是"一颗小石子落在水面上,波纹会怎么扩散”这样的问题,很不务实。但正是这些看似不切实际的研究,最终不断转化到产品中,产生巨大的价值
小结
懒蚂蚁效应是指,企业里通常有一群人懒于杂务,但勤于动脑。要善用这群人,他们在关键时刻,会发挥重要价值,比如战略领域,研发领域。记住,懒,是因为勤奋到没时间
热炉法则:把自己的权力关进笼子里
概念
热炉法则,就是组织中任何人触犯“规章制度”都要到处罚。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
法律界有个普遍看法:法律,是道德的一个子集,是最低的道德。企业也是一样,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子集
法律界有个普遍看法:法律,是道德的一个子集,是最低的道德。企业也是一样,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子集
案例
柳传志讨厌迟到,罚自己的老领导罚站一分钟
运用
即时性原则:一旦违反规章制度立刻处罚,不拖延
警告性原则:不要锁在抽屉里,惩罚时拿出来,而是要不断宣传警示
一致性原则:规章制度可以有补充说明特殊情况,但不能变来变去
公平性原则:不能因人而异
拜伦法则:你那不叫授权,你那叫授责
概念
想要合格授权,你需要了解:拜伦法则。拜伦法则的提出者,是美国内陆银行总裁D.拜伦。
他说:授权他人后就完全忘掉这回事,绝不去干涉。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用人不疑
他说:授权他人后就完全忘掉这回事,绝不去干涉。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用人不疑
案例
顺驰地产创始人孙宏斌是地产界传奇。有一次,顺驰参与石家庄某块土地的拍卖。拍卖会上,价格越来越高。当报价超过5亿时,所有竞标人员,此起彼伏地打电话请示,只有顺驰的项目负责人,一个28岁的小伙下纹丝不动。她最终以5.97亿中标,所有人对这个小伙子能做这么大决策都不敢相信。孙宏斌说:他已经被授权了,当然可以决定职责范围内的任何事情。那假如决策失误怎么办?孙宏斌说:“那就算他成长的成本吧。谁的工作没有失误”
运用:如何授权
1、不要授责不授权:
很多管理者误把“授责当授权”。这事你负责,失败了你承担责任,至于决策权,如果你的决策和我一致,听你的,和我不一致,听我的。授责,不授权,是对“拜伦法叫”的最大误解。一定要懂得授予与责任匹配的权力,优秀的领导,授权时甚至保留一些责任,万一失败了,主动承担部分责任
很多管理者误把“授责当授权”。这事你负责,失败了你承担责任,至于决策权,如果你的决策和我一致,听你的,和我不一致,听我的。授责,不授权,是对“拜伦法叫”的最大误解。一定要懂得授予与责任匹配的权力,优秀的领导,授权时甚至保留一些责任,万一失败了,主动承担部分责任
2、用人不疑:
授权,授的是决策权,就是面对目标、选取路径的权力。很多人副驾驶,你开车他比你还紧张:刹车刹车,左转左转。你说:那你来开吧,他说:你开你开,我信任你。既然把命授权给了司机,就闭嘴,做个“安静的副驾驶”。你没有指挥的权力,你只有协助的义务
授权,授的是决策权,就是面对目标、选取路径的权力。很多人副驾驶,你开车他比你还紧张:刹车刹车,左转左转。你说:那你来开吧,他说:你开你开,我信任你。既然把命授权给了司机,就闭嘴,做个“安静的副驾驶”。你没有指挥的权力,你只有协助的义务
3、规避系统性风险:
授权,能提高管理效率,但也可能造成风险。
所以,信任,必须基于强大的“授权制度”的保障
授权,能提高管理效率,但也可能造成风险。
所以,信任,必须基于强大的“授权制度”的保障
①找到值得信任的人:
授权之前,你可以找他聊一聊,我有个想法,你觉得怎么实现好呢?
如果他提出了很有思路,也切实可行的想法,建议再正式授权
授权之前,你可以找他聊一聊,我有个想法,你觉得怎么实现好呢?
如果他提出了很有思路,也切实可行的想法,建议再正式授权
②明确授权的范围:可以调动哪些资源、使用哪些权力、授权的时间
③明确责任:授权不授责也是不对的,员工容易轻视风险,建立奖惩机制
小结
拜伦法则,就是授权他人后就完全忘掉这回事,绝不去干涉。授权的常见错误是“援责不授权”。想实现“拜伦法则"合理授权,注意三点:责权利心法,用人不疑,规避系练性风险。规避授权风险时,要选对人,明确授权,并让被授权者承担起责任
孙振耀说,授权是一种离心力,集中控制是向心力,二者要求得统一与平衡
波特定律:扔掉心中的错误放大镜
概念
波特定律,是指很多领导在用人时,总是盯着下属的错误。英国行为学家L·W·波特说:总盯着下属的错误,是一个领导者的最大错误。
通用电气的态克·韦尔奇认为:管理者过于关注员工的错误,就不会有人勇于尝试,而没有人勇于尝试比犯错还可怕,它使员工固步自封,拘泥于现有的一切,不敢有丝毫的突破和逾越
运用:如何避免波特定律
1、把批评变成“建议+鼓励”,培养允许犯错的文化:
参加过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担任过惠普董事会主席兼CEO的卡莉·菲奥莉,每次员工汇报工作的时候,卡莉都会对他说:简直太棒了!
我想,如果你能做到下面这几点,这个项目一定能获得巨大的成功。每次员工离开办公室的时候,都非常激动,得到了建议,还受到了鼓励
参加过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担任过惠普董事会主席兼CEO的卡莉·菲奥莉,每次员工汇报工作的时候,卡莉都会对他说:简直太棒了!
我想,如果你能做到下面这几点,这个项目一定能获得巨大的成功。每次员工离开办公室的时候,都非常激动,得到了建议,还受到了鼓励
2、像科学家们一样,允许高数错误,拒绝算术错误
小结
波特定律,就是“不要总盯着下属的错误”,盯着别人的错误是天性,因为发现别人的错误,
是证明自己聪明最有效的方法。但作为管理者,我们在用人的时候,必须克服这个天性
是证明自己聪明最有效的方法。但作为管理者,我们在用人的时候,必须克服这个天性
员工流失率:没解雇过员工,不是好管理者
概念
员工流失率,是考验“知人善用”的管理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太高、太低都不好。2013年,整个美国的商业系统,平均员工流失率是15.1%。根据怡安翰威特的数据,2016年,整个中国的商业系统,平均员工流失率是20.8%。所以大家一般认为,10%是合理的员工流失率
案例
杰克·韦尔奇认为,大家很容易认识到流失率太高的问题,却很难认识到流失率太低的危害,所以,他提出了著名的“末位淘汰制”(也叫“活力曲线" ),他把员工分为: 20%的优秀员工, 70%的中等员工,和10%的末位员工。末位员工必须提升自己,或者转岗或者面临淘汰。这个制度,被认为是给通用电气带来无限活力的法宝之一。中国的法律规定,企业不能以“末位海汰”为由,解雇员工。所以一些推行"末位淘汰制”的公司,会用PIP(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rogram) ,也就是绩效改进计划,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末位淘汰”
运用
1、区分好坏:good attrition、bad attrition
2、避免惊讶:尽可能合理的识别制度,和持续的沟通和反馈。对优秀员工支持,对中等员工帮助,对末位员工指出
3、果断解雇:改进失败,果断解雇
职业生涯:你的公司有“户口制度”吗?
概念
职业生涯,是人生规划的一个部分。也许在一些管理者眼中,员工,是你管理系统中一个精妙的部件;
但如果你能站在员工的角度看,职业,可能只是他人生历程中一个精彩的环节。他走进了你的公司,其实更是你的公司走进了他的生命
但如果你能站在员工的角度看,职业,可能只是他人生历程中一个精彩的环节。他走进了你的公司,其实更是你的公司走进了他的生命
案例
大学毕业时,大部分学生并不真的知道咨询公司每天做什么,就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 ,选择一个“职业”。因此,对很多人来说,今天正在从事的职业,源自一个又一个冒失的偶然,始终“错配” ,它不是你最擅长的,也不一定是你最想要的。有些员工接受了这种错配,认为这是命。于是,他从心理上把工作从他的生命中划拨出去,严格区分,并告诉自己,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工作之外的生活,才是生命的全部意义。但有另一部分员工,他们始终不愿接受这种错配,对于梦想的职业,他们有着一颗焦躁、不甘和探索的心。如果你的公司内部能给他梦想的配对,那最好;如果不能,他一定会到外部继续寻找
运用
1、不设立“户口”,允许员工在内部不同部门流动
2、提供多选的“职业生涯”
3、设计“流动制度”,比如转岗的标准,转岗的薪酬
酒与污水定律:给你的组织,装一个净水器
概念
一勺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反过来,一勺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所以,污水和酒的比例并不能决定这桶东西的性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污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污水。中国的谚语, “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说明了同样的道理
运用:谁是污水
1、负能量的人:抱怨、消极、冷淡、多疑
2、双面人
3、玩世不恭的人,也是不可燃性的人,怎么激励都没用
离职面试: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敌人
概念
离职面试,不是挽回,也不是批评,而是面向未来,建立你们之间的新关系。
一次好的离职面试,可以帮助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敌人,甚至能够以他为镜,到自己身上,或者公司身上的问题,加以改进
一次好的离职面试,可以帮助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敌人,甚至能够以他为镜,到自己身上,或者公司身上的问题,加以改进
运用:有效离职面试的三个建议
1、留不住人,就留住心:真诚地站在他的角度着想,看看能为他的前程提供什么帮助。如果想先休息一段,再找工作,那就看看能不能帮他写封推荐信,或者请他当一段时间的外部顾问;如果他去创业,那就和他聊聊他的创业想法,给些建议,并安排相关部门和他聊合作的可能性;如果他是因为更好的职位,去别的公司,那就祝贺他,并欢迎他在合适的时候回来,一起做更大的事业
2、人之将走,其言也真:了解他为什么要“解雇”你。是公司管理制度有问题,还是自己管理风格有问题,还是有些你不知道的暗文化、潜规则,让他不能忍受。如果第一个环节的沟通没能交心,他会人之将走,其言也“善”,说:都挺好的,完全自己原因离职。但如果第一个环节沟通把雇佣关系变成了朋友,他就会人之将走,其言也“真” ,给你一些有价值的反馈和建议
3、善于提问倾听:如果你问:你对你的直属经理不满吗?他一定会说,没有没有,他挺好的。这是个傻问题。你要问:如果是你做你老板的位置,你会有些不一样的做法?再比如,你离开之前所负责的那个项目,怎么做下去最好?他这时给你的观点,不会阿谀奉承,而会是中肯的看法,值得參考
前员工:你的公司有“前员工俱乐部”吗?
概念
前员工俱乐部,是员工从一家公司离职后,完全自发,或者在原公司支持下, 半自发、半官方组成的一个联盟组织。这种联盟,很像不少大学都有的校友会。中国有个“清华帮”,他们一见面就问“你是几字班的? ",同样,商业界也有个“ 宝洁系”,宝洁的前员工一见面就问“你是哪一级的”,这个“帮”那个“系”背后,是强大的归属和自豪感
终身雇佣制的另一种形态,新联盟关系
运用
1、各种聚会活动
2、员工推荐奖金
3、自家产品试用或企业外部顾问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