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泌尿系统
2022-02-06 16:37:07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8泌尿系统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正常肾脏功能
排泄: 代谢产物,有害或多余的物质,异物
调节体液平衡,体液量及渗透压
内分泌
EPO
肾素renin
1,25(OH)2D3
前列腺素PG
滤过膜三层结构
内皮细胞
基膜
最重要的膜
肾小囊上皮细胞-足细胞
带负电的右旋糖酐不能通过
肾的功能解剖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球
肾血流经过两次毛细血管
入球小动脉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
出球小动脉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重吸收→静脉→肾静脉→下腔静脉
→直小血管→髓袢周围并行
肾小囊
脏层
滤过膜
构成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70~90纳米
基底膜(最重要)
孔道2-8纳米
脏层足突细胞
4~11纳米
分类
机械屏障
固有的孔道
电荷屏障
负电荷
蛋白质(大分子)也带负电荷
肾小囊
壁层
肾小管
近端小管(皮质)
近曲小管(关键)
Na Cl H2O K→65%~70%→定比重吸收
等渗液
HCO3-→80%→CO2形式重吸收
继发性主动转运 H-Na分泌H
CO2+H20→H2CO3(碳酸酐酶)
碳酸酐酶抑制剂
乙酰唑胺
优于Cl
Cl吸收:Cl-HCO3交换
葡萄糖、氨基酸、核酸→100%
继发性主动转运
髓袢
髓袢降支粗段(外髓质)
髓袢降支细段(内髓质)
对H2O重吸收(大量)
只对水有通透性
高渗液
髓袢升支细段(内髓质)
对水不通透、对其他通透
渗透压下降
对尿素通透性
髓袢升支粗段(外髓质)
Na -K -2Cl同向转运体
呋塞米(袢利尿剂)
低渗液
远端小管(皮质)
远曲小管
起始段
Na-Cl同向转运体
噻嗪类(氢氯噻嗪)
后段
Na通道
阿米洛利
水通道
ADH升高→通道打开越多
水利尿
清水→ADH分泌减少→水通道打开减少→利尿
低渗液
集合管(一个集合管可以汇聚多个远曲小管)→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前列腺
对尿素通透性
低渗液、等渗液
不会是高渗液
皮质肾单位和髓质肾单位
分支主题
分支主题
肾血流量调节
腹主动脉→肾动脉(1200ml/min两个肾血流量)
分布
肾皮质94%
肾髓质
外髓质5%
内髓质1%
调节
自身调节
压力80~180,维持血流量灌注稳定
肌源性机制
管球反馈机制
致密斑调节入球小动脉阻力,增加球旁细胞释放肾素
神经调节
只有交感神经
休克时,强烈收缩出球、入球小动脉→减少肾血流量
总结
心脏
交感→兴奋
消化
交感→抑制
呼吸
交感→抑制
肾脏
交感→抑制
体液调节
缩血管
腺苷→缺氧→缩血管
腺苷→局部代谢产物→微循环(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舒血管
前列腺素PG
胃粘膜保护剂
扩血管物质
炎症因子→发热、疼痛
前列腺素前体→花生四烯酸
NO
缓激肽
炎症介质
扩血管
ACEI干咳机制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小球滤过率GFR
两肾超滤液量/min
正常人125ml/min=180L/day
影响因素
影响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静水压
应急→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毛细血管静水压下降
囊内压升高
尿路梗阻
血浆胶体渗透压
低蛋白血症
影响滤过平衡点
肾血浆流量
肾血浆流量增加→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减缓→平衡点延长→GFR增加
分支主题
超滤液(原尿、小管液)
超滤液类似血浆成分缺少蛋白质
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
肾血浆流量=660ml/min
滤过分数(射血分数)
GFR/肾血浆流量
分支主题
肾阈
重吸收代偿达到临界值
肾糖阈180mg/mol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滤过动力
毛细血管静水压(晶体渗透压)
肾小球滤过的直接动力
分支主题
超滤液的胶体渗透压(忽略)
滤过阻力
肾小囊内压
分支主题
血浆胶体渗透压
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
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滤过压升高
有效滤过压=动力-阻力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有效滤过压减少→滤过平衡点
物质的重吸收
重吸收1.5/180≈99%
近端小管前半段
Na-H交换,排酸
碳酸氢根重吸收方式:CO2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碳酸氢根优于CL的冲吸收
K在近端小管和髓袢-定比重吸收
近端小管后半段
分支主题
远端小管
钠氯同向转运体
分支主题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流速越快,K排出增加
集合管
氢泵
氢钾交换
Na主细胞
分支主题
Cl被动冲吸收
髓袢降支细升支细段-不吸收钙
仅升支粗短能重吸收钙
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
渗透性利尿
近端小管,Na-Cl,定比重吸收
分支主题
分泌
H
近曲小管+髓袢→继发性主动转运→钠氢交换
远曲小管+集合管→闰细胞→原发性主动转运→氢钾泵
K
远曲小管+集合管→主细胞→经钾通道易化扩散
NH4
近曲小管+髓袢+远曲小管→上皮细胞谷氨酰胺→NH4继发性主动转运
集合管→NH3单纯扩散排出体外
渗透梯度形成
皮质<外髓部<内髓部
1。水通透性改变
髓袢降支细段-对水通透
NaCl
集合管外髓部渗透压形成
Nacl
集合管内髓部渗透压形成
NaCl
尿素
尿素再循环
髓襻升支细段<集合管内髓部(对尿素通透性大→组织液尿素浓度升高)
抗利尿激素的改变
分支主题
分支主题
分支主题
尿液的重吸收和稀释
远曲小管的后段和集合管
水
取决于ADH
晶体渗透压影响ADH
动力:渗透梯度
NaCl
影响尿液浓缩和稀释因素
1。髓质高渗
分支主题
2。抗利尿激素
3。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
尿生成自身调节
渗透性利尿
糖尿病
糖吸水→Na浓度下降→Na重吸收减少→Na增加→吸水
甘露醇
不可被肾小管重吸收
球管平衡(定比重吸收)
管:近端小管
定比重吸收
保持尿液和尿钠的相对稳定
鉴别
管球反馈
管(髓襻升支粗段)
Na下降→致密斑→肾素增加
激素
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
分泌ADH
分泌催产素
远曲小管后段、集合管
影响水通道2.3.4→增加水的重吸收
1在近端小管
3.4在基底侧膜
垂体后叶素=AD
调节因素
促进
血浆晶体渗透压增加
循环血量减少
抑制心肺感受器
动脉血压下降
交感兴奋
吗啡、恶心
应激
抑制
乙醇
人尿量增价
水利尿
抗利尿激素
大量饮用清水
渗透性利尿
输入葡萄糖
大量输入生理盐水
心肺感受器刺激
醛固酮
肾上腺球状带分泌
ACTH
应激情况下刺激球状带
基底侧膜钠钾泵
主要远曲小管后段、集合管
保钠保水排钾(钾分泌)
RASS系统(见循环系统)
肾素
球旁器
球旁细胞(颗粒细胞)
(肾小球两边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颗粒细胞→分泌肾素
影响肾素分泌
促进
颗粒细胞
循环血量减少
交感神经兴奋
儿茶酚胺增加
前列腺素
致密斑
GFR减少、钠离子减少
致密斑
髓襻升支粗段→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之间→高柱状结构
感受Na→调节颗粒细胞→激活RASS
感受-肾小球率过的Na
感受循环血量
感受动脉血压
球外系膜细胞
系膜细胞
球内系膜细胞
肾小球毛细血管之间的系膜细胞
球外系膜细胞
清除率
每分钟清除的物质所占血浆的体积
血浆浓度*清除率=尿中的浓度*每分钟尿量
生理意义
GFR*血浆浓度(-重吸收+分泌)=尿中的浓度*每分钟尿量
重吸收=0、分泌=0(菊粉)
GFR=尿中的浓度*每分钟尿量/血浆浓度=125=清除率
近似值 内生肌酐
内生肌酐清除率≈128
肾血浆流量计算方式
肾血浆流量660
肾血浆流量*血浆浓度=尿中的浓度*每分钟尿量
物质肾动脉→物质=0肾静脉
对氨基马尿酸
肾血浆流量=尿中的浓度*每分钟尿量/血浆浓度=594
碘瑞特
滤过分数
GFR/肾血浆浓度=19%
推断肾小管功能
用葡萄糖
重吸收=0 分泌=0
滤过率=GFR
重吸收>分泌 一定重吸收
滤过率<GFR
分泌>重吸收 一定有分泌
滤过率>GFR
排尿反射
正反馈
传入神经
盆N
损伤→无张力膀胱→无小便感觉→尿液增加增加→溢出性尿失禁
溢出性尿失禁=尿潴留
中枢
初级中枢
S2~S4
高级中枢
脑干、皮质→尿意
损伤
高位脊髓损伤
初级高级桥梁断→刚刚开始脊休克→不能产生尿意→溢出性尿失禁→恢复期→初级中枢独立完成排尿反射→尿失禁
传出神经
副交感神经
损伤→有小便感觉→明显尿储留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