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总结小杂碎
2022-02-06 16:53:31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生化-总结小杂碎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DNA复制
DNA聚合酶(真原核都有)
DNA复制的生物分子
底物dNTP=dATP、dCTP、dGTP、dTTP
有高能磷酸键
dNMP,连在链上
模版
DNA母链
引物(复制起始处)
由引物酶催化合成的短链RNA分子
提供3‘-OH末端使dNTP依次聚合
DNA聚合酶:依赖DNA的DNA的聚合酶/DDDP
原核生物引物酶
DnaG
解链酶
DnaB
原核生物:聚合酶ⅠⅡⅢ
DNA pol I
作用
复制:校对功能,(大片段)3-5外切(切错配)
复制和修补:填补空隙切除突变片段,大片段5-3聚合➕小片段5-3外切酶(切突变)
大片段(Klenow片段)
DNA聚合酶活性➕3-5外切酶活性
合成DNA和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常用工具酶
小片段
5-3外切酶(独有)活性,将引物RNA和突变DNA片段切掉
DNA pol II
应急状态的损伤修复
5-3聚合,3-5外切
DNA pol III
复制延长真正起催化作用的酶
5-3聚合,3-5外切
修复以3为主要
真核生物:αβγδε
α引物酶
催化RNA链合成(引物酶酶活性),辨认DNA新链合成的起始点
β
复制保真度低,参与应急DNA修复
γ
线粒体DNA复制
δ
前导链与后随链合成,错配修复
复制延长中,起主要催化作用
解旋酶活性
ε填补缺口
错配修复
复制中校对修复、填补缺口
催化合成随从连
DNA复制的保真性
DNA pol的碱基选择➕校对功能=复制的保真性
三种机制实现保真性
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pol在复制延长中对碱基的选择功能
3⃣️校对功能
原核:pol I
真核:pol δ和pol ε 的3-5外切酶活性
过程
原核生物(大肠埃希菌)
复制起始
相关蛋白
DnaA,辨认起始点
拓扑酶
理顺DNA链,通过切断旋转再连接作用,正超螺旋➡️负超螺旋
拓扑酶I:切断一股,使解链过程不敢打结,适当时候还可封口,使DNA松弛
拓扑酶II:
无ATP时,切断正超螺旋的DNA双链,使超螺旋松弛
有ATP时,连接断段,使松弛恢复负超螺旋
DnaB(解旋酶):解开双链
DnaC:运送和协同DnaB
SSB(单链结合蛋白):稳定已解开的单链
DNA的解链
DnaA:辨认起始点并结合AT区
有固定起始点oric(单个)
识别区:上游串联重复序列
富含AT区:下游反复重复序列碱基以AT为主,以解链
多种蛋白质参与
Dna A,B,C,SSB
需DNA拓扑异构酶
引物合成和引发体形成
引发体:DnaB,C,G,和DNA的复制起始区域共同形成的复合结构
引发体在DNA链上移动,需ATP
引物酶催化生成RNA引物
DNApol不能催化两个游离dNTP形成磷酸二酯键,只能催化核酸片段的3‘-OH末端与dNTP的聚合,故引物只能是RNA
复制延长
引发体:DnaB,DnaC,引物酶DnaG,DNA特定起始点
Dna G(引物酶):催化RNA引物的形成
DNApol III,本质是磷酸二酯键的不断合成
冈崎片段
原因:随从链的合成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
片段特点:原核(1000-2000核苷酸残基),合成方向5-3,每个片段5‘段均有RNA引物
复制终止
原核生物是环状DNA
单起点双向复制
起:oriC;终:ter
即冈崎片段的处理
去除引物:RNA水解酶
填补空隙:DNApol I
连接切口:DNA连接酶(耗能)
子主题 4
真核生物(酵母菌,人)
复制起始
起始点:多个
复制单位:多个,复制速度慢
复制方向:双向
参与起始的物质:DNApol a,δ、拓扑酶、复制因子RF、PCNA(增值细胞核抗原,在复制和延长中起关键作用)
复制延长
发生DNApola/δ转换
就催化速率,比原核生物合成速度慢
真核多复制子复制,整体速度不慢
DNA合成后立即组装成核小体
三级结构
原核生物三级超螺旋
复制终止
端粒
概念:真核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结构
维持染色体稳定性➕DNA复制完整性
特点:富含T、G短序列多次重复
端粒酶
RNA➕Pr组成。特殊逆转录酶,参与端粒合成
包括:RNA➕协同蛋白1➕逆转录酶
提供RNA模版➕催化逆转录:以自身RNA为模版合成互补链
通过一种爬行模型机制维持染色体的完整,不依赖模版的复制(防止染色体线性RNA分子末端缩短)
DNA损伤(突变)与修复
环境:嘌呤最容易脱落
DNA损伤
紫外线:形成嘧啶二聚体共价键(同一条链)
光修复
类型
碱基错配(点突变):
碱基的置换(可导致氨基酸置换)
转换:嘌呤与嘌呤,嘧啶与嘧啶
颠换:嘌呤与嘧啶
举例:镰刀细胞贫血(CTC谷氨酸→CAC缬氨酸),错义突变
由于密码子兼并性
无义突变→突变为终止密码子→肽链变短
错义突变→氨基酸突变、镰刀细胞贫血
同义突变→简并性
移码突变(非3n)读码框移
碱基缺失
碱基插入
重组、重排(较大片段的交换)
急性早幼粒(15,17)
慢粒(9,22)
地中海贫血
修复
sos修复:紧急修复(精确差、错误高、校对差)
方式
直接修复
嘧啶二聚体
光修复:紫外线嘧啶二聚体
切除修复(最常见)
碱基切除修复
相关酶:DNA糖基化酶,AP核酸内切酶,DNApol I,DNA连接酶
过程
1⃣️识别水解,无碱基的AP位点
2⃣️切除
3⃣️补
pol I
4⃣️连接
核苷酸切除修复(单链)
相关疾病:着色性干皮病XP,人毛发硫营养不良症
重组修复(双链)
跨越损伤修复
重组跨越损伤修复
合成跨越损伤修复
DNA双链发生大片段,高频率损伤时,细胞可以紧急启动应急修复系统(SOS修复)
常见病: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遗传性乳腺癌,着色性干皮症导致的皮肤癌,黑色素瘤
发病机制-DNA修复系统缺陷
遗传密码
概念:在mRNA的开放阅读框架区,每三个相邻的核苷酸为一组,编码一种氨基酸,这样串联排列的三个核苷酸为密码子;与其相对应的tRNA上的为反密码子
AUG(起始信号→甲硫氨酸)
UAA、UAG、UGA(终止密码子)
特点
方向性
5-3
连续性
mRNA的密码子之间没有间隔核苷酸,与移码突变有关
简并性(同义密码子)
保持生物学稳定,降低基因突变的生物学效应
64个密码子有61个编码氨基酸,氨基酸有20种➡️某些氨基酸可由多个密码子编码
通用性
细菌到人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摆动性
密码子翻译通过与tRNA的反密码子配对反应而实现,不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I→A、C、U
第三位可以不同
分支主题
维持生物表型稳定
1⃣️羟脯氨酸,羟赖氨酸无密码子2⃣️甲硫氨酸AUG,色氨酸UGG均只有一个密码子3⃣️假设只有一个密码,其密码子与起始密码相同的氨基酸—蛋氨酸AUG
转录
原核生物
RNA聚合酶(1种)
RNA聚合酶α2 β β‘ σ(全酶),具有合成mRNA,tRNA,rRNA功能,无校对功能,缺乏3-5外切酶活性
RNA聚合酶α2 β β‘ (核心酶),参与转录全过程
RNA聚合酶σ:辨认转录起始点,结合启动子
启动子-35区TTGACA
滑到-10区TATAAT
RNA聚合酶α :决定那些基因被转录(转录基因型),与转录频率有关,只参与启动!不参与延长
RNA聚合酶 β:与底物NTP结合,,形成磷酸二酯键,起催化作用
eg.利福平或利福霉素专一性结合β亚基,抑制结核杆菌转录
延长
RNA聚合酶β ’:解开螺旋
启动转录
DNA链上
操纵子:调控序列+多个编码区
乳糖操纵子
启动子:RNA聚合酶和启动子结合
TTGACA
-35
TATAAT:(pribrow盒)
-10
-10区(结合部位)
TATAAT(Pribnow盒)
易解链作为转录模板!,具有高度保守和一致性,β”结合模板的部位
-35区(识别部位)
TTGACA
RNApolσ因子识别序列
转录过程
转录起始
①RNApol识别并结合启动子,形成闭合转录复合体,此时DNA仍保持双链结构。(σ辨认转录起始点-35区,并向10区移动)
②DNA双链打开,闭合转录复合体→开放转录复合体
③第一个磷酸二酯键形成(不需引物)
转录延长
①σ脱落,核心酶参与该过程
②转录产物从5-3延长,新的核苷酸加到3-OH
③转录翻译同时进行,形成转录空泡)羽毛状图形
转录终止
①依赖ρ因子
ρ识别并结合polyC→RNApol构象变化并停顿,ρ中解螺旋酶活性使DNA/RNA杂化双链拆离→转录终止
②非依赖ρ因子
识别RNA的茎环结构和3-端连续的U→转录终止
电镜下羽毛状结构,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RNA聚合酶
Ⅰ:核仁,45s-rRNA→28S、5.8S,18SrRNA
不敏感
Ⅱ:核浆,hnRNA→mRNA、micRNA
极敏感
lnc,pi
Ⅲ:核浆,tRNA、5s-rRNA、snRNA
snRNA:剪接体
敏感
RNApol
转录过程
转录起始
顺式作用原件(转录起始点上游的特异DNA序列)
启动子-25(TATA盒(Hogmers盒),RNA聚合酶结合到DNA的启动子上启动转录)
启动子上游元件(GC盒和CAAT盒)
增强子
转录因子TF/反式作用因子
TFIID结合TATA盒
TFIIA,TFIIB,TFIIE(解螺旋酶)TFIIF,TFIIH(解螺旋酶,催化CTD磷酸化)
TFII最重要
TFII
基本转录因子,参与真核生物mRNA的转录,真核生物进化中高度保守
TFIID 最重要
结合TATA
上游因子
与启动子上游元件结合的蛋白质
Sp1与GC盒结合
C/EBP与CAAT盒结合
PIC(转录起始前复合物)
TFIID,B,A,F,E,H,-RNApolII
转录延长
转录翻译不同时进行
转录终止
转录终止和加尾修饰同时进行
RNA合成后的加工修饰
细胞核中加工
mRNA
5'-加帽
7-甲基鸟嘌呤
m7GTP
使mRNA免遭核酸酶的攻击
3'-加尾
多聚腺苷酸尾poly(A)
维持mRNA作为翻译模板的活性以及增加mRNA本身稳定性的因素
前体mRNA的剪接
去除内含子,连接外显子
内含子:被转录但不被翻译。hnRNA中被剪接去除的核酸序列,不出现在相应mRNA中
外显子:被转录也被翻译。保留在mRNA中的片段
剪接体:内含子剪接场所,由5种核小RNA(snRNA)➕50种Pr
核小核糖体蛋白颗粒(snRNA)👉参与形成小分子核糖核蛋白体
mRNA编辑:对基因的编码序列进行转录后加工
参与切割mRNA:miRNA➕siRNA
rRNA
45SrRNA→18S,5.8S,28S
①5'端:16个核苷酸序列由RNaseP切除
②3端:2个U被RNaseD切除,再加上CCA-OH
③茎环结构:经化学修饰为稀有碱基
④切除内含子
tRNA(含稀有碱基最多)
①切除5'前导序列及内含子
②添加CCA-OH的3'末端
③生成稀有碱基
④化学修饰
甲基化反应
脱氨基反应
核苷酸内转位反应
还原反应
蛋白质的翻译后加工修饰
部位: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分子伴侣:促进蛋白质正确折叠
触发因子新生链化合物
热激蛋白=热休克蛋白Hcp
伴侣蛋白=伴侣素
信号肽
氨基酸残基→化学修饰(泛素化(×)加帽子(×))
空间结构修饰
翻译后修饰
肽链折叠(需要分子伴侣)
热激蛋白(热休克蛋白,HSP)
HSP70
HSP40
GrpE
伴侣蛋白
为非自发性折叠肽链提供能折叠形成天然空间构象的微环境
肽键水解(生成活性蛋白质或功能肽)
新生多肽链的有限水解是一种最常见的翻译后加工形式
①末端被水解加工
N端水解
经脱甲酰基酶切除N-甲酰基而保留甲硫氨酸
被氨基肽酶水解而切除N-甲酰甲硫氨酸
C端水解
②肽链中肽键被水解产生多种功能肽
胰岛素原→胰岛素
蛋白酶原→蛋白酶
化学修饰(氨基酸残基)
均为酶促反应
常见分类
磷酸化(丝,苏,酪氨酸)
糖基化
乙酰化
脯氨酸 赖氨酸 羟化
靶向输送
亚基聚合和辅基连接
非共价键亚基聚合为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针对四级结构的蛋白质
辅基连接后形成完整蛋白质→针对结合蛋白质
二硫键形成
1⃣️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合成过程
起始(imitation)IF
原核生物
70S核蛋白体
①大小亚基分离:IF-3,IF-1与小亚基结合,促使大小亚基分离
②小亚基位于mRNA:通过RNA-RNA,RNA-蛋白质相互作用,小亚基定位于mRNA上的起始AUG
需要SD序列
③fMet-tRNA(fMet)与小亚基P位结合
④核糖体大亚基结合形成起始复合物:结合于IF-2的GTP被水解,促使3种IF释放,形成由完整核糖体,mRNA,fMet-tRNA(fMet)组成的翻译起始复合物。
真核生物
80S核蛋白体参与合成
①大小亚基分离:eIF-2B,eIF-3与小亚基结合;在eIF-6参与下大小亚基分离
②Met-tRNAi(Met)定位结合于小亚基p位:eIF-2
③小亚基定位于mRNA
④大亚基结合:eIF-5
延长(elongation)EF。❌ATP
进位/注册:结合于A位
原核
EF-TU:具有GTP酶活性
EF-Ts:调节亚基
真核
eEF-1α:促进进位,结合分解GTP
eEF-1β:调节亚基
成肽
转肽酶催化形成肽键
转位
核糖体沿着mRNA的移位,EF-G(原核)/eEF-2(真核)促进tRNA卸载与释放
终止(release)RF
大小亚基拆开,终止密码的辨认,mRNA从核蛋白体中分离,新生肽链脱落,tRNA及终止子释放
真核
3种RF
RF1识别UAA或者UAG
RF2识别UAA或UGA
RF3与GTP结合并使其水解,协助RF1与RF2与核糖体结合
真核
1种RF
eRF可识别所有终止密码子
原核表达调控
操纵子是其转录调控基本单位
定义
原核基因按照功能相关性成簇的串联,密集在染色体上,共同组成一个转录单位,即为操纵子
操纵子
结构基因(下游)
数个功能上相关的基因串联排列,共同构成编码区
调控序列(上游)
启动子
是RNA聚合酶和各种调控蛋白作用的部位,是决定基因表达效率的关键原件
-10区的TATAAT序列(Pribnow盒);-35TTGACA序列
操纵元件
一段能被特异的阻遏蛋白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
阻遏蛋白➕操纵序列会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或使RNA聚合酶不能沿DNA移动,阻遏转录→负性调节
调节基因
编码能够与操纵序列结合的调控蛋白
①特异因子:决定RNA聚合酶对启动序列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能力
②阻遏蛋白:识别并结合操作序列,抑制基因转录→负性调节
③激活蛋白
结合启动子邻近的DNA序列,提高RNA聚合酶与启动序列的结合能力,增强其活性→正性调节
举例🌰🌰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CAP)
乳糖操纵子(Lac)是诱导型调控
结构
三个结构基因
Z:β半乳糖酐酶
Y:通透酶
A:乙酰转移酶
三个调控序列
CAP结合位点:
CAP激活蛋白(可诱导)
葡萄糖↓→cAMP↑→CAP→启动
P:启动序列(promote)
RNA聚合酶
调节基因I
有独立启动子PI,编码阻遏蛋白,阻遏蛋白与O序列结合
0 :操作序列(Operate):阻遏蛋白结合位点
调节
阻遏蛋白的复性调节
乳糖不存在,I基因表达阻遏蛋白与O序列结合,阻碍RNA聚合酶与P序列结合,抑制转录启动
乳糖存在,操纵子被诱导
真正诱导剂是半乳糖
乳糖→β半乳糖酐酶、透酶→半乳糖→移开在O上的阻遏蛋白→启动
协调调节
Lac阻遏蛋白复性调节与CAP正性调节相协调
过程
阻遏蛋白(负性调节)、CAP(正性调节)
CAP的正性调节
CAP内有DNA结合区及cAMP(结合活化CAP)结合位点
①无葡萄糖→cAMP↑→cAMP与CAP结合→RNA转录活性↑
②有葡萄糖→cAMP↓→cAMP与CAP结合受阻→RNA转录活性↓
色氨酸操纵子:阻遏型调控
无色氨酸时,阻遏蛋白与O序列结合受阻→开放→结构基因表达
分支主题
色氨酸多时,色氨酸+阻遏蛋白与O序列结合→关闭→停止表达
弱化和衰减作用
让已经起始的转录停止,载有色氨酸的T-RNA增多
转录终止阶段的调控机制
转录终止机制
依赖ρ因子
不依赖ρ因子(识别RNA茎环结构和3'端连续的U)
终止调节方式
衰减
抗终止
真核表达调控
真原核基因特点
①真核基因组>原核
②
原核大部分为编码基因,重复序列少;
真核10%编码序列,含大量重复序列
③
原核:基因序列连续,无内含子
真核:编码基因不连续,转录后需去除内含子,连接外显子
④
原核:多顺反子mRNA(数个结构基因常串联排列构成一个转录单位,转录生成的一条mRNA可编码几种功能相关的蛋白质)
真核:单顺反子mRNA(一个mRNA只编码一种蛋白质)
⑤
真核DNA构成染色质,结构复杂
⑥
真核遗传信息→核DNA和线粒体DNA
转录起始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
顺式作用原件
是指转录起始的关键调节部位
可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DNA序列
非编码序列
并非都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
包括
启动子
包括至少一个转录起始点➕一个以上的功能组件
TATA盒
TATAAAA,控制转录起始的准确性及频率,TFIID结合位点,能与RNA聚合酶结合
GC盒(GGGCGG,结合转录因子SP1)和CAAT盒(GCCAAT)
增强子
转录因子结合DNA的核心序列➕提高转录效率
特点:
在基因上游、下游或远距离起调节作用
需要启动子才能发挥作用
与方向无关
与远近距离无关
沉默子
复性调控;抑制基因转录
转录因子是转录调控的关键分子
对于真核,转录调节蛋白=转录调节因子=转录因子(TF)=反式作用因子
结构特点
大多数TF是DNA结合蛋白
至少两个结构域
DNA结合域
锌指结构
碱性螺旋-环-螺旋膜体结构
碱性亮氨酸拉链膜体
转录激活域
分支主题
第二信使(→激活蛋白激酶)
cAMP
(环磷酸腺苷)、
cGMP
(环磷酸鸟苷)
DG
(二酰甘油)、
IP3
(三磷酸肌醇)
PIP3
Ca2+、花生四希酸AA
神经酰胺
NO
CO
cADPR
G蛋白
霍乱毒素可以让GTP酶活性丧失,G蛋白保持活化
涉及G蛋白信号通路有
PKA
PKC
CaM
Ras蛋白,有GTP活性
基因工程(基因重组,分子克隆,DNA克隆)基因诊断,基因治疗
重组DNA技术
工具酶
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DNA内部切割3'-5'磷酸二酯键)
保护细菌(存在细菌体内,可限制外源性DNA,保护自身DNA)识别DNA特异序列,裂解磷酸二酯键,切割DNA
分类
REⅠ
REⅡ:精确切割
回纹序列(反向重复序列)→粘性末端
有特异酶解位点,无连接酶活性,其连接指同一限制酶切位点的连接
REⅢ
粘性末端(黏端)
Ⅱ型RE错位切割双链DNA,产生的5'或3'突出末端
回文结构
反向重复序列,指在两条核苷酸链中,从5'→3'方向的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大多数RE的识别序列为回文结构
②DNA连接酶
两条DNA链上,有一条链上有缺口→催化形成3’-5'磷酸二酯键
③DNA聚合酶Ⅰ
功能
5’-3'的聚合活性
3’-5'的核酸外切酶活性
5’-3'的核酸外切酶活性
缺口平移法制作高比活性探针
DNA序列分析
类型
大片段Kelown:5’-3'的聚合活性、3’-5'的核酸外切酶活性
3'端标记
逆转录酶→cDNA(互补DNA)→DNA
参与互补DNA的第二条链的合成
小片段:5’-3'的核酸外切酶活性
④逆转录酶
合成cDNA
替代DNA聚合酶I进行填补,标记或DNA序列分析
⑤多聚核苷酸激酶
5’端标记
(ATP)磷酸化标记
标记探针
⑥末端转移酶
+dC(脱氧胞嘧啶)
3'末端加尾
⑦碱性磷酸酶
切除末端磷酸基
载体(顺风车)
概念
携带目的外源DNA片段,实现目的DNA在受体细胞中的无性繁殖或表达
分类
克隆载体(顺风车+复制)
特点
自主复制功能(最基本)
至少有个选择标志(抗嘌呤霉素标志)
单一酶切位点
常用
质粒
主要存在细菌染色体外的、能自主复制和稳定遗传的DNA分子,环状双链的超螺旋结构,有些质粒可携带抗药性基因,可含克隆位点
噬菌体DNA
其他
柯斯质粒载体
细菌人工染色体载体
酵母菌人工 染色体载体
表达载体
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分→选→接→转→筛
分:目的基因的获取分离
①化学合成法,已知某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②基因组DNA文库法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获取目的基因
③cDNA文库法
找mRNA→cDNA(逆转录酶)
④PCR法
已知目的基因或DNA片段两端序列,合成引物,体外高效扩增
选:载体选择与构建
质粒
自我复制
选择标志
接:目的DNA与载体连接
RE+连接酶
转:重组DNA转入受体细胞
转化:最常用,质粒→大肠杆菌、酵母细胞
转染:质粒→真核(不包括酵母细胞)
感染:质粒→病毒
筛:重组体的筛选与鉴定
借助载体遗传标志筛选
抗生素抗性标记
基因的插入失活/插入表达特性
标志补救方法
噬菌体的包装特性
序列特异性筛选
RE酶切法
PCR法
核算杂交法
DNA测序法
亲和方法
应用
基因诊断
基因治疗
基因的矫正、基因的置换(理想)
基因增补(最主要)
基因的失活、沉默
生物制药
基因组学
基因组
一个细胞或病毒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或整套信息
真核(染色体DNA及线粒体或叶绿体DNA的全部序列)
编码序列
非编码序列
细菌
拟核中DNA序列
质粒
病毒
DNA
RNA
真核:多复制子,单顺反子
原核生物:单复制子,多顺反子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杂交与印记技术
分子杂交
DNA变性后,如果将不同种类的DNA单链或RNA放在同一溶液中,只要核酸单链之间存在一定碱基配对,可能形成杂化双链
形成D-D,D-R,R-R等
印迹技术
DNA片段变性为单链后,利用NC膜将其转化为固化相分子,放入杂交反应溶液中,溶液中具有互补序列的DNA或RNA单链分子就可以结合到存在于NC膜上的DNA分子上
分类
DNA印记S
RNA印记N
蛋白质印记W
探针技术
带有特殊可检测标记的核酸片段,具有特定序列,能够与待测核酸片段互补结合
检测核酸样品中特定基因
PCR技术
体外目的DNA扩增
基本成分
模板DNA
特异DNA引物(扩增特异DNA序列)
耐热性DNA聚合酶
dNTP及含有Mg2+的缓冲液
基本步骤
①变性:加热至94℃,DNA变性为单链
②退火:下降至事宜温度(一般较Tm低5℃),引物与模板DNA结合
③延伸:升至72℃,DNA聚合酶以dNTP为底物合成DNA
主要用途
目的基因的克隆
基因的体外突变
DNA和RNA微量分析
DNA序列测定
基因突变分析
基因文库
一个包含了某一生物体全部DNA序列的克隆群体
分类
基因组DNA文库:以DNA片段的形式储存着某一生物的全部基因组DNA信息
cDNA文库:包含某一组织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所表达的全部mRNA经逆转录而合成的cDNA序列的克隆群体,它以cDNA片段贮存着该组织细胞的基因表达信息
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蛋白质-蛋白质
标签蛋白沉淀
谷胱甘肽转移酶
酵母双杂交技术
免疫共沉淀
DNA-蛋白质
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
一结合速度就慢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
看是否有DNA
癌基因、抑癌基因(重要)
原癌基因
概念
又称癌基因、细胞癌基因,指存在于正常细胞基因组中,其编码产物通常作为正调控信号,促进细胞增值生长
癌基因的突变或表达异常是细胞恶性转化(癌变)的重要原因
存在病毒中的被称为病毒癌基因
感染宿主细胞
广义癌基因指
能编码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与生长有关的转录调节因子的基因
特点
基因序列高度保守
广泛分布在生物界
对正常细胞发育、繁殖、生长和分化起着精确调控作用
某些因素下突变
原癌基因的激活
①获得启动子、增强子
②染色体易位
③基因扩增
④点突变
分支主题
生长因子受体
福尔摩斯杀了他的前女友
raf-丝苏
分支主题
分支主题
抑癌基因(p)
概念
又称肿瘤抑制基因,抗癌基因,是一类抑制细胞异常生长和增值而阻遏恶变的基因
癌基因与肿瘤抑制基因相互制约,维持细胞增值正负调节信号的相对稳定,促进细胞分化
常见
RB:最早发现
失活与视网膜母细胞瘤+骨肉瘤+小细胞性肺癌有关
宫颈癌HPV
产物:RB蛋白;去磷酸化(或低磷酸化)形式为活化型,能促进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增值
将基因导入RB细胞或成骨肉瘤细胞,恶性细胞生长生长受到抑制
TP53
突变最广泛的肿瘤抑制基因➕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
产物:P53蛋白;基因卫士,野生型P53蛋白维持细胞正常增长,抑制恶性增值
细胞损伤时,P53的主要作用是使细胞停在G1期,启动细胞凋亡程序
突变型P53为癌基因;野生型为抑癌基因
PTEN
第一个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肿瘤抑制基因
其编码产物PTEN可催化PIP3→PIP2(PIP2是胰岛素、表皮生长因子等细胞生长因子的信号转导分子,对细胞生长起复性调节)
P16
黑色素瘤
APC(结肠癌,胃癌)
DCC(结肠癌)
机制
不能表达或产物失去活性时,细胞会异常生长和增值,最终恶变
反之,若导入或激活它则可抑制细胞恶性表型
分支主题
原癌基因的产物
生长因子类
SIS→PDGF-2(FD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INF-2→FGF同类物,促进细胞增值
①多数为多肽类物质②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作用③受体多位于靶细胞膜④旁分泌自分泌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生长因子受体
EGFR→EGF受体,促进细胞生殖
HER-2(又称erb-B2)→EGF受体类似物,促进细胞增值
FMS、KIT→M-CSF受体、SCF受体,促增值
酪氨酸膜结合:SRC、ABL
细胞内酪氨酸激酶:TRK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RAF(MAPKKK)(染发)
ras-GTP→RAF
GTP结合蛋白:ras
核内转录因子:MYC、FOS、JUN(母夜叉快速将军队转移到梁山上)
生长因子
TnT、SIS、EGF、PDEF
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
概念
一类由细胞分泌的,类似于激素的信号分子,多数为肽类(含蛋白质)物质
具有调节细胞生长与分化的作用
机制
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
作用位点大多数在细胞膜,表达产物将信息传递到细胞内部,调节生长与分化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