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机电实务
2022-04-21 10:49:17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一级建造师机电实务思维导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机电
机电2
材料及技术
机电工程常用材料
常用金属材料的类型及应用
黑色金属材料
碳素结构钢Q195、Q215、Q235、Q275
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易于成形和焊接,一般不再进行热处理,
能够满足一般工程构建的要求,所以使用极为广泛
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易于成形和焊接,一般不再进行热处理,
能够满足一般工程构建的要求,所以使用极为广泛
型钢
钢筋
钢丝
钢绞线
圆钢
低合金结构钢Q345、390、420、460、500、550、620、690
高强度、高韧性、良好的冷成型和焊接性能,
低的冷脆转变温度和良好的耐腐蚀等综合力学性能
高强度、高韧性、良好的冷成型和焊接性能,
低的冷脆转变温度和良好的耐腐蚀等综合力学性能
桥梁,钢结构
锅炉汽包,压力容器
压力管道,船舶
车辆,重轨,轻轨
铸钢及铸铁
主要用于制造形状复杂,需要一定强度,塑性和韧性的零件。
主要用于制造形状复杂,需要一定强度,塑性和韧性的零件。
铸钢
吊车齿轮-合金铸钢
轧钢机架-碳素铸钢
铸铁
灰铸铁
普通罩壳、阀壳
球墨铸铁
蠕墨铸铁
汽车发动机凸轮轴
孕育铸铁
液压泵壳体
可锻铸铁
特殊性能低合金高强度钢
耐候钢
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主要使用于桥梁、建筑、塔架、车辆等钢结构的制造中。
耐热钢
具有良好的抗蠕变、抗断裂和抗氧化的能力,以及必要的韧性。
比如在加热炉、锅炉、燃气汽轮机等高温装置中的零件就是使用的耐热钢。
比如在加热炉、锅炉、燃气汽轮机等高温装置中的零件就是使用的耐热钢。
耐磨钢
常用于承受严重磨损和强烈冲击的零件。
例如,车辆履带、挖掘机铲斗、破碎机颚板、轨道及分道叉、吊车轨道等。
例如,车辆履带、挖掘机铲斗、破碎机颚板、轨道及分道叉、吊车轨道等。
低合金高强度钢
石油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的管线钢,
要求采用高强度、高韧性、优良的加工性、焊接性和抗腐蚀性等综合性能的低合金高强度钢。
要求采用高强度、高韧性、优良的加工性、焊接性和抗腐蚀性等综合性能的低合金高强度钢。
钢材的类型及应用
型钢
圆钢、方钢、扁钢、H型钢、工字钢、T型钢、角钢、槽钢、钢轨等。
电站立柱-H型钢
炉膛刚性梁-工字钢
板材
厚板、中厚板、薄板
热轧板、冷轧板(薄板)
普通碳素钢板、低合金结构钢板、不锈钢板、镀锌钢薄板
管材
普通无缝钢管
螺旋缝钢管
焊接钢管
无缝不锈钢管
高压无缝钢管
钢制品
焊材
管件
阀门
有色金属的类型及应用
重金属
铜及铜合金
纯铜(紫铜)
工业纯铜密度为8.96g/cm3,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以及优良的焊接性能,纯铜强度不高,
硬度较低,塑性好。主要用作导体、制造抗磁性干扰的仪器和仪表零件。
硬度较低,塑性好。主要用作导体、制造抗磁性干扰的仪器和仪表零件。
黄铜(锌)
机电设备冷凝器、散热器、热交换器、空调器等常用黄铜制造
青铜(锡)
锡青铜广泛应用于轴承、轴套等耐磨零件和弹簧等弹性元件,以及抗蚀、抗磁零件等
白铜(镍)
白铜主要用于制造船舶仪器零件、化工机械零件及医疗器械等
锌及锌合金
纯锌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较好的耐腐蚀性。
锌合金-分为变形锌合金、铸造锌合金、热镀锌合金。
镍及镍合金
纯镍是银白色的金属,强度较高,塑性好,导热性差,电阻大。
镍表面在有机介质溶液中会形成钝化膜保护层而有极强的耐腐蚀性,特别是耐海水腐蚀能力突出。
镍表面在有机介质溶液中会形成钝化膜保护层而有极强的耐腐蚀性,特别是耐海水腐蚀能力突出。
镍合金是在镍中加入铜、铬、钼等而形成的,耐高温,耐酸碱腐蚀。
轻金属
铝及铝合金
纯铝的密度只有2.7g/cm,仅为铁的1/3。铝的导电性好,其磁化率极低,接近于非铁磁性材料。
铝合金分为变形铝合金、铸造铝合金。
镁及镁合金
纯镁强度不高,室温塑性低,耐腐蚀性差,易氧化,可用作还原剂。
镁合金可分为变形镁合金、铸造镁合金。
钛及钛合金
纯钛的强度低,但比强度高,塑性及低温韧性好,耐腐蚀性好。
在纯钛中加入合金元素对其性能进行改善和强化形成钛合金,其强度、耐热性、耐腐蚀性可得到很大提高
常用金属复合材料的类型及应用
金属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分类
按用途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与功能复合材料。
按增强材料形态可分为纤维增强、颗粒增强和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按金属基体可分为铝基、钛基、镍基、镁基、耐热金属基等复合材料。
按增强材料可分为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石棉纤维、金属丝等。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特点及用途
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尺寸稳定性、耐热性等主要性能特点。
用于制造各种航天、航空、汽车、电子、先进武器系统等高性能结构件。
用于制造各种航天、航空、汽车、电子、先进武器系统等高性能结构件。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分类及用途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分类。包括钛钢、铝钢、铜钢、钛不锈钢、镍不锈钢、不锈钢碳钢等复合材料。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特点。可根据需要,制造不同材质的复合材料,
具有耐腐蚀、耐高温、耐磨损、导热导电性好、阻尼减震、电磁屏蔽,且制造成本低等特点。
具有耐腐蚀、耐高温、耐磨损、导热导电性好、阻尼减震、电磁屏蔽,且制造成本低等特点。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用途。用于石油化工、航天、食品、医药、造船,电力、机械等行业,
如压力容器、储罐、航天、航空零部件等。
如压力容器、储罐、航天、航空零部件等。
金属与非金属复合材料的特点及用途
钢塑复合管的特点及用途。它既有钢管的强度和刚度,又有塑料管的耐化学腐蚀、无污染、不混生细菌、
内壁光滑、不积垢、水阻小、施工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建筑、通讯、电力和地下输气管道等领域。
内壁光滑、不积垢、水阻小、施工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建筑、通讯、电力和地下输气管道等领域。
铝塑复合管的特点及用途。有与金属管材相当的强度、具有电屏蔽和磁屏蔽作用、
隔热保温性好、重量轻,寿命长、施工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工业等机电工程中。
隔热保温性好、重量轻,寿命长、施工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工业等机电工程中。
常用非金属材料的类型和应用
硅酸盐材料的类型及应用
水泥
保温棉
砌筑材料
陶瓷
高分子材料的类型及应用
塑料
热塑性塑料:是以热塑性树脂为主体成分,加工塑化成型后具有链状的线状分子结构,受热
后又软化,可以反复塑制成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
后又软化,可以反复塑制成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
热固性塑料是以热固性树脂为主体成分,加工固化成型后具有网状体型的结构,受热后不再
软化,强热下发生分解破坏,不可以反复成型。这类塑料如酚醛塑料、环氧塑料等。
软化,强热下发生分解破坏,不可以反复成型。这类塑料如酚醛塑料、环氧塑料等。
塑料制品:聚氯乙烯、聚乙烯、聚四氟乙烯等,用于建筑管道、电线导管、化工耐腐蚀零件
及热交换器等。
及热交换器等。
非金属材料的应用
酚醛复合板材 不适用高压及洁净空调、酸碱性环境和防排烟系统
适用中、低压空调系统及潮湿环境
聚氨酯复合板材 不适用酸碱性环境和防排烟系统
适用低、中、高压洁净空调系统及潮湿环境
玻璃纤维复合板材 不适用洁净空调、酸碱性环境和防排烟系统以及相对湿度90%以上的系统
适用中压以下的空调系统
硬聚氯乙烯板材
适用洁净室含酸碱的排风系统
无机玻璃钢板材
非金属管材的应用
无机非金属管材
混凝土管
排水管
自应力混凝土管
输水管
预应力混凝土管
输水管
钢筋混凝土管
排水管和井管
有机及复合管材
聚乙烯塑料管:无毒,可用于输送生活用水。常使用的低密度聚乙烯水管(简称塑料自来水管)
的规格,这种管材的外径与焊接钢管基本一致。
的规格,这种管材的外径与焊接钢管基本一致。
ABS工程塑料管:耐腐蚀、耐温及耐冲击性能均优于聚氯乙烯管,它由热塑性丙烯腈丁二烯一
苯乙烯三元共聚体粘料经注射、挤压成型加工制成,使用温度为-20~70℃,压力等级分为B、C、D三
级。
苯乙烯三元共聚体粘料经注射、挤压成型加工制成,使用温度为-20~70℃,压力等级分为B、C、D三
级。
聚丙烯管(PP管):丙烯管材系聚丙烯树脂经挤出成型而得,用于流体输送。按压力分为Ⅰ、
Ⅱ、Ⅲ型,其常温下的工作压力为:Ⅰ型为0.4MPa、Ⅱ型为0.6MPa、Ⅲ型为0.8MPa。
Ⅱ、Ⅲ型,其常温下的工作压力为:Ⅰ型为0.4MPa、Ⅱ型为0.6MPa、Ⅲ型为0.8MPa。
硬聚氯乙烯排水管及管件:硬聚氯乙烯排水管及管件用于建筑工程排水,在耐化学性和耐热性
能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此种管材也可用于工业排水系统。
能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此种管材也可用于工业排水系统。
常用电气材料的类型及应用
电线的类型及应用
电缆的类型及应用
绝缘材料的类型及应用
绝缘漆:
绝缘胶
气体介质绝缘材料
4.液体绝缘材料
5.云母制品
6.层压制品
机电工程常用工程设备
通用设备的分类和性能
泵的分类和性能
1.泵的分类
1)按照泵设备安装工程类别划分
可分为:离心式泵、旋涡泵、电动往复泵、柱塞泵、蒸汽往复泵、计量泵、螺杆泵、齿轮油泵、
真空泵、屏蔽泵、简易移动潜水泵等。其中离心泵效率高,结构简单,适用范畴最广。
可分为:离心式泵、旋涡泵、电动往复泵、柱塞泵、蒸汽往复泵、计量泵、螺杆泵、齿轮油泵、
真空泵、屏蔽泵、简易移动潜水泵等。其中离心泵效率高,结构简单,适用范畴最广。
2)根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可分为:容积式泵、叶轮式泵。
1)容积式泵。靠工作部件的运动造成工作容积周期性地增大和缩小而吸排物料,并靠工作部件的
挤压而直接使物料的压力能增加。根据运动部件运动方式的不同分为往复泵和回转泵两类,往复泵有活
塞泵、柱塞泵和隔膜泵等。
挤压而直接使物料的压力能增加。根据运动部件运动方式的不同分为往复泵和回转泵两类,往复泵有活
塞泵、柱塞泵和隔膜泵等。
2)叶轮式泵。叶轮式泵是靠叶轮带动液体高速回转而把机械能传递给所输送的物料。根据泵的叶
轮和流道结构特点的不同,叶轮式分为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和旋涡泵等。
轮和流道结构特点的不同,叶轮式分为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和旋涡泵等。
一、泵的分类和性能
泵的性能参数:主要有流量和扬程,有轴功率、转速、效率和必需汽蚀余量。【15案】
例如,一幢30层的高层建筑,其消防水泵的扬程应在130m以上。
泵的性能参数:主要有流量和扬程,有轴功率、转速、效率和必需汽蚀余量。【15案】
例如,一幢30层的高层建筑,其消防水泵的扬程应在130m以上。
二、风机的分类和性能
1.风机的分类
风机按气体在旋转叶轮内部流动方向分为离心式、轴流式、混流式;
按结构形式分为单级风机、多级风机;
按照排气压强的不同分为通风机、鼓风机、压气机。
风机按气体在旋转叶轮内部流动方向分为离心式、轴流式、混流式;
按结构形式分为单级风机、多级风机;
按照排气压强的不同分为通风机、鼓风机、压气机。
2.风机的性能
风机的性能参数:主要有流量、压力、功率、效率和转速,另外,噪声和振动的大小也是风机
的指标。
风机的性能参数:主要有流量、压力、功率、效率和转速,另外,噪声和振动的大小也是风机
的指标。
三、压缩机的分类和性能
(一)压缩机的分类
1.按照压缩气体方式分类
容积式压缩机和动力式压缩机两大类。
(1)容积式压缩机按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可分往往复式(活塞式、膜式)压缩机和回转式(滑片
式、螺杆式、转子式)压缩机。
(2)动力式压缩机可分轴流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和混流式压缩机。
容积式压缩机和动力式压缩机两大类。
(1)容积式压缩机按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可分往往复式(活塞式、膜式)压缩机和回转式(滑片
式、螺杆式、转子式)压缩机。
(2)动力式压缩机可分轴流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和混流式压缩机。
2.按压缩次数可分类单级压缩机、两级压缩机、多级压缩机。
3.按汽缸的布置方式可分为:W形压缩机、扇形压缩机、M形压缩机、H形压缩机。
(二)压缩机的性能参数包括容积、流量、吸气压力、排气压力、工作效率、输入功率、输出功率、
性能系数、噪声等。
性能系数、噪声等。
四、输送设备的分类和性能
1.输送设备的分类
1)具有挠性牵引件的输送设备,如有带式输送机、链板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埋刮板输送机、小
车输送机、悬挂输送机、斗式提升机等。
车输送机、悬挂输送机、斗式提升机等。
2)无挠性牵引件的输送设备,如有螺旋输送机、滚柱输送机、气力输送机等。
专用设备的分类和性能
一、电力设备的分类和性能
(一)火力发电设备
火力发电一般是指利用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来加热水,使水变成过热蒸气,再推动汽轮发
电机组来发电的发电方式的总称。
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作为燃料的统称为火力发电,以生物质作为燃料的称为生物质发电,
以城市垃圾作为燃料的称为垃圾发电,以工业余热作为热源的称为余热发电。
火力发电一般是指利用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来加热水,使水变成过热蒸气,再推动汽轮发
电机组来发电的发电方式的总称。
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作为燃料的统称为火力发电,以生物质作为燃料的称为生物质发电,
以城市垃圾作为燃料的称为垃圾发电,以工业余热作为热源的称为余热发电。
锅炉分类
①承压蒸汽锅炉:设计正常水位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且额定蒸汽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
压)的锅炉。
压)的锅炉。
②承压热水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 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 0.1MW的锅
炉。
炉。
③有机热载体锅炉: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锅炉。包括有机热载体气相炉、有机热载体液
相炉。
相炉。
2)锅炉的性能及主要参数
1)锅炉的性能:对外输出热介质并提供热能。
2)主要参数
①蒸发量②压力③温度④锅炉受热面蒸发率⑤受热面发热率⑥锅炉热效率⑦钢材消耗率⑧锅炉可
靠性
①蒸发量②压力③温度④锅炉受热面蒸发率⑤受热面发热率⑥锅炉热效率⑦钢材消耗率⑧锅炉可
靠性
2.汽轮机
1)汽轮机的性能
功率(MW)、主汽压力(MPa)、主汽温度(℃)、进气量(t/h)、排气压力(MPa),汽耗(kg/kw·h)、
转速(r/min)等。
功率(MW)、主汽压力(MPa)、主汽温度(℃)、进气量(t/h)、排气压力(MPa),汽耗(kg/kw·h)、
转速(r/min)等。
(二)核能发电设备
核岛设备、常规岛设备、辅助系统设备。
(三)风力发电设备
1.风力发电设备的分类
1)按安装场地分为:陆上和海上。
(2)按叶片数量分为:单叶片、双叶片、三叶片和多叶片。
目前安装最多的是三叶片风电机组。
目前安装最多的是三叶片风电机组。
3)按驱动方式分为:直驱式和双馈式。
1)直驱式风电机组:直驱式机组没有齿轮箱,叶轮直接带动发电机转子旋转。相对双馈机组
少了齿轮箱,降低了风机机械故障率。直驱机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强、效率高、维护成本低等优
点。
少了齿轮箱,降低了风机机械故障率。直驱机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强、效率高、维护成本低等优
点。
2)双馈式风电机组:双馈式机组是在叶轮与发电机之间增加了变速箱,避免了发电机直接与
叶轮直接连接而增加叶片的冲击载荷,并且将其直接传递到发电机上,降低了发电机的故障率。
叶轮直接连接而增加叶片的冲击载荷,并且将其直接传递到发电机上,降低了发电机的故障率。
4)按风叶的可调性分为:定桨距风电机组和变桨距风电机组
1)定桨距风电机组:桨叶与轮毂固定连接,桨叶的迎风角度不随风速变化。
2)变桨距风电机组:桨叶可在轮毂上自由转动,通过改变桨距角实现风电机组从风中吸收的功率。
2.风力发电机组的组成
(1)直驱式风电机组:主要由塔筒(支撑塔)、机舱总成、发电机、叶轮总成、测风系统、电控
系统和防雷保护系统组成。
系统和防雷保护系统组成。
2)双馈式风电机组:主要由塔筒、机舱、叶轮组成。机舱内集成了发电机系统、齿轮变速系统、
制动系统、偏航系统、冷却系统等。
制动系统、偏航系统、冷却系统等。
(四)光伏发电设备
1.光伏发电系统的分类
1)独立光伏发电系统
独立光伏发电也叫离网光伏发电。若要为交流负载供电,还需要配置交流逆变器。
独立光伏发电也叫离网光伏发电。若要为交流负载供电,还需要配置交流逆变器。
2)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并网光伏发电就是太阳能组件产生的直流电经过并网逆变器转换成符合电网要求的交流电之后直
接接入公共电网。
并网光伏发电就是太阳能组件产生的直流电经过并网逆变器转换成符合电网要求的交流电之后直
接接入公共电网。
1)按是否具备调度性分为:带蓄电池的和不带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
2)按规模分为:集中式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和分散式小型并网光伏电站。
(3)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又称分散式发电或分布式供能,是指在用户现场或靠近用电现场配置较小的
光伏发电供电系统,以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支持现存配电网的经济运行,或者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的
要求。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又称分散式发电或分布式供能,是指在用户现场或靠近用电现场配置较小的
光伏发电供电系统,以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支持现存配电网的经济运行,或者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的
要求。
2.光伏发电系统的性能
1)光伏发电的特点
1)光伏发电的优点:无资源枯竭危险,能源质量高。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排放。
2)光伏发电的缺点:要占用巨大面积。能源受季节、昼夜及阴晴等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大。相
对于火力发电,发电机会成本高。光伏板制的制造过程不环保。
对于火力发电,发电机会成本高。光伏板制的制造过程不环保。
二、石油化工设备的分类和性能
(一)静置设备的分类
(1)按设计压力分:
常压设备:P<0.1MPa;
低压设备:0.1MPa≤P<1.6MPa;
中压设备:1.6MPa≤P<10MPa;
高压设备:10MPa≤P<100MPa;
超高压设备:P≥100MPa;
P<0时,为真空设备。
常压设备:P<0.1MPa;
低压设备:0.1MPa≤P<1.6MPa;
中压设备:1.6MPa≤P<10MPa;
高压设备:10MPa≤P<100MPa;
超高压设备:P≥100MPa;
P<0时,为真空设备。
(2)按制造所需材料分:金属和非金属。
(3)按设备在工艺中作用原理分:容器、反应器、塔设备、换热器、储罐等。
(1)容器
①按特特设备目录可分为:固定式压力容器、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和氧仓。
②按承受压力的等级分为:低压容器、中压容器、高压容器和超高压容器。
③按盛装介质分为:非易燃、无毒;易燃或有毒;剧毒。
④按工艺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分为:反应容器、换热容器、分离容器、贮运容器。
电气设备的分类和性能
一、电动机的分类和性能
1.电动机的分类
按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电动机分为直流电动机、交流同步电动机和交流异步电动机。
按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电动机分为直流电动机、交流同步电动机和交流异步电动机。
2.电动机的性能
(1)直流电动机常用于拖动对调速要求较高的生产机械。它具有较大的启动转矩和良好的启动、
制动性能,以及易于在较宽范围内实现平滑调速的特点;其缺点是:结构复杂,价格高。
制动性能,以及易于在较宽范围内实现平滑调速的特点;其缺点是:结构复杂,价格高。
2)同步电动机具有:转速和电源频率保持严格同步的特性,即只要电源频率保持恒定,同步电
动机的转速就绝对不变
动机的转速就绝对不变
3)异步电动机性能
异步电动机是现代生产和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电动机。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价格低廉、
运行可靠、使用维护方便、坚固耐用、重量轻等优点。
但其启动性和调速性能较差;与同步电动机相比,其功率因数不高。
异步电动机是现代生产和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电动机。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价格低廉、
运行可靠、使用维护方便、坚固耐用、重量轻等优点。
但其启动性和调速性能较差;与同步电动机相比,其功率因数不高。
二、变压器的分类和性能
1.变压器的分类
变压器是输送交流电时所使用的一种变换电压和变换电流的设备。
(1)按用途分类,可分为:电力变压器、电炉变压器、整流变压器、工频试验变压器、矿用变压
器、电抗器、调压变压器、互感器、其他特种变压器。
(1)按用途分类,可分为:电力变压器、电炉变压器、整流变压器、工频试验变压器、矿用变压
器、电抗器、调压变压器、互感器、其他特种变压器。
按冷却介质
油浸式变压器
干式变压器
充气式变压器
按冷却方式分
自冷(含干式、油浸式)变压器
蒸发冷却(氟化物)变压器
2.变压器的性能(13多选)
变压器的性能由多种参数决定,其主要包括:工作频率、额定功率、额定电压、电压比、效率、
空载电流、空载损耗、绝缘电阻。
空载电流、空载损耗、绝缘电阻。
电气设备的分类和性能
工程测量技术
机电工程测量的方法
一、工程测量的作用和内容
(一)施工测量的作用(18单选)
1.机电工程测量包括对设备及钢构的变形监测、沉降观测,设备安装划线、定位、找正测量,
工程竣工测量等,以保证将设计的各类设备的位置正确地测设到地面上,作为施工的依据。
2.工程测量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从基础划线、标高测量到设备安装的全过程,都需要进行
工程测量,以使其各部分的尺寸、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1.机电工程测量包括对设备及钢构的变形监测、沉降观测,设备安装划线、定位、找正测量,
工程竣工测量等,以保证将设计的各类设备的位置正确地测设到地面上,作为施工的依据。
2.工程测量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从基础划线、标高测量到设备安装的全过程,都需要进行
工程测量,以使其各部分的尺寸、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二)机电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
1.基础检查、验收。
2.每道施工工序完工之后,都要通过测量检查工程各部位的实际位置及高程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
合。
3.变形观测。测定已安装设备在平面和高程方面产生的位移和沉降,收集整理各种变化资料,作为
鉴定工程质量和验证工程设计、施工是否合理的依据。
4.交工验收检测。
2.每道施工工序完工之后,都要通过测量检查工程各部位的实际位置及高程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
合。
3.变形观测。测定已安装设备在平面和高程方面产生的位移和沉降,收集整理各种变化资料,作为
鉴定工程质量和验证工程设计、施工是否合理的依据。
4.交工验收检测。
三、工程测量的原则和要求
工程测量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
四、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一)水准测量原理
高差法
仪高法
(二)基准线测量原理
五、工程测量的程序
确定永久基准点,设置基础纵横中心线,设置标高基准点,设置沉降观测点,安装过程测量控制,实测记录
六、机电工程中常见的工程测量
二)连续生产设备安装的测量
中心标板(①配合土建埋设;②基础养护期满埋设);根据施工图,按建筑物的定位轴线来测定机
械设备的纵、横中心线并标注在中心标板上,作为设备安装的基准线。设备安装平面基准线不少于纵、
横两条。
械设备的纵、横中心线并标注在中心标板上,作为设备安装的基准线。设备安装平面基准线不少于纵、
横两条。
2.安装标高基准点的测设:
标高基准点应埋设在靠近设备基础边缘便于测量处,不允许埋设在设备底板下面的基础表面。
例如简单的标高基准点一般作为独立设备安装的基准点;预埋标高基准点主要用于连续生产线
上的设备在安装时使用。
标高基准点应埋设在靠近设备基础边缘便于测量处,不允许埋设在设备底板下面的基础表面。
例如简单的标高基准点一般作为独立设备安装的基准点;预埋标高基准点主要用于连续生产线
上的设备在安装时使用。
3.连续生产设备只能共用一条纵向基准线和一个预埋标高基准点。(2018新增
(三)管线工程的测量
(1)管线中心定位的测量方法:
管线的起点、终点及转折点称为管道的主点。其位置已在设计时确定,管线中心定位就是将主
点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去,并用木桩或混凝土标定。
管线的起点、终点及转折点称为管道的主点。其位置已在设计时确定,管线中心定位就是将主
点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去,并用木桩或混凝土标定。
(2)管线高程控制的测量方法
为了便于管线施工时引测高程及管线纵、横断面测量,应按管线敷设临时水准点。
水准点一般都选在旧建筑物墙角、台阶和基岩等处。如无适当的地物,应提前埋设临时标桩作
为水准点。
为了便于管线施工时引测高程及管线纵、横断面测量,应按管线敷设临时水准点。
水准点一般都选在旧建筑物墙角、台阶和基岩等处。如无适当的地物,应提前埋设临时标桩作
为水准点。
3)地下管线工程测量
地下管线工程测量必须在回填前,测量出起、止点,窨井(窨井是用在管道的转弯,分支,跌
落,等处,以便于检查,疏通用的井,学名叫检查井)的坐标和管顶标高,并根据测量资料编绘竣
工平面图和纵断面图。
地下管线工程测量必须在回填前,测量出起、止点,窨井(窨井是用在管道的转弯,分支,跌
落,等处,以便于检查,疏通用的井,学名叫检查井)的坐标和管顶标高,并根据测量资料编绘竣
工平面图和纵断面图。
四)长距离输电线路钢塔架(铁塔)基础施工测量
1.长距离输电线路定位并经检查后,可根据起、止点和转折点及沿途障碍物的实际情况,测设
钢塔架基础中心桩,其直线投点允许偏差和基础之间的距离丈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中心桩测定
后,一般采用十字线法或平行基线法进行控制,即在中心桩位置沿中线和中线垂直方向打四个定位
桩或在中心桩一侧测设一条与中心线相平行的轴线,控制桩应根据中心桩测定,其允许偏差应符合
规定。
钢塔架基础中心桩,其直线投点允许偏差和基础之间的距离丈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中心桩测定
后,一般采用十字线法或平行基线法进行控制,即在中心桩位置沿中线和中线垂直方向打四个定位
桩或在中心桩一侧测设一条与中心线相平行的轴线,控制桩应根据中心桩测定,其允许偏差应符合
规定。
2.当采用钢尺量距时,其丈量长度不宜大于80m;同时,不宜小于20m。
3.考虑架空送电线路钢塔之间的弧垂综合误差不应超过确定的裕度值,一段架空送电线路,其
测量视距长度,不宜超过400m
测量视距长度,不宜超过400m
4.大跨越档距测量。在大跨越档距之间,通常采用电磁波测距法或解析法测量。
电磁波测距electromagneticdistancemeasurement
电磁波测距electromagneticdistancemeasurement
测量的要求
一、水准测量法的主要技术要求
1.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一个测区及其周围至少应有3个水准
点。水准点之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 1~3km,工厂区宜小于1km。
点。水准点之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 1~3km,工厂区宜小于1km。
2.水准观测应在标石埋设稳定后进行,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当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
别比较,其较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应取三次结果的平均数。
别比较,其较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应取三次结果的平均数。
3.设备安装过程中,测量时应注意点
最好使用一个水准点作为高程起算点。当厂房较大时,可以增设水准点,但其观测精度应提高。
二、施工过程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
最好使用一个水准点作为高程起算点。当厂房较大时,可以增设水准点,但其观测精度应提高。
二、施工过程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
二、施工过程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
1.建筑物及设备安装的控制测量,应按设计要求布设,点位应选择在通视良好、利于长期保存的地
方。主要设备中心线端点,应埋设混凝土固定标桩。
方。主要设备中心线端点,应埋设混凝土固定标桩。
2.设备安装时高程控制的水准点,可由厂区给定的标高基准点,引测至稳固的建筑物或主要设备的
基础上。引测的精度,不应低于原水准的等级要求。
基础上。引测的精度,不应低于原水准的等级要求。
工程测量仪器的应用
光学经纬仪
测量纵、横轴线(中
心线)以及垂直度的
控制测量
心线)以及垂直度的
控制测量
全站仪
采用红外线自动数
字显示距离,进行水
平距离测量
字显示距离,进行水
平距离测量
光学水准仪
高程控制测量的仪
器
器
起重技术
起重机械的分类、使用范围及基本参数
(一)起重机械的分类
桥架型
梁式,桥式,门式,半门式
臂架型
门坐起重机,半门坐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铁路起重机,桅杆起重机,悬臂式起重机
桅杆式起重机
1—桅杆;2—缆风绳;3—滑轮组;4—导向轮;5—跑绳;6—卷扬机;7—地锚
1—桅杆;2—缆风绳;3—滑轮组;4—导向轮;5—跑绳;6—卷扬机;7—地锚
缆索式
缆索起重机,门式缆索起重机
二)常用起重机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流动式起重机:适用于单件重量大的大、中型设备、构件的吊装。作业周期短。
2.塔式起重机:适用于在某一范围内数量多,而每一单件重量较小的设备、构件的吊装,作业
周期长
周期长
3.桅杆式起重机:主要适用于某些特重、特高和场地受到特殊限制的吊装。
三)流动式起重机选用的基本参数【17案例】
主要有吊装载荷、额定起重量、最大幅度、最大起升高度等,这些参数是制定吊装技术方案的
重要依据。
重要依据。
1.吊装载荷
吊装载荷包括:
(1)被吊物(设备或构件)在吊装状态下的重量;
(2)吊、索具重量(流动式起重机一般还应包括吊钩重量和从臂架头部垂下至吊钩的起升钢丝绳
重量)。
例如,履带起重机的吊装载荷为被吊设备(包括加固、吊耳等)和吊索(绳扣)重量、吊钩滑轮组
重量和从臂架头部垂下的起升钢丝绳重量的总和。
吊装载荷包括:
(1)被吊物(设备或构件)在吊装状态下的重量;
(2)吊、索具重量(流动式起重机一般还应包括吊钩重量和从臂架头部垂下至吊钩的起升钢丝绳
重量)。
例如,履带起重机的吊装载荷为被吊设备(包括加固、吊耳等)和吊索(绳扣)重量、吊钩滑轮组
重量和从臂架头部垂下的起升钢丝绳重量的总和。
2.吊装载荷计算
(1)动载荷系数。起重机在吊装重物的运动过程中对起吊索具附加载荷而计入的系数,称为动载
系数。在起重吊装工艺程计算中,一般取动载荷系数k1=1.1。
(2)不均衡载荷系数。多台起重机或多套滑轮组等共同抬吊一个重物时,由于起重机械之间的相
互运动可能产生作用于起重机械、重物和吊索上的附加载荷,或者由于工作不同步的因素,各分支往往
不能完全按设定比例承担载荷。称为不均衡载荷系数。一般取不均衡载荷系数K2=1.1~1.25。
(3)吊装计算载荷。在起重工程的设计中,多台起重机联合起吊设备,吊装载荷与动载系数、不
平衡载荷系数乘积,就是吊装计算载荷(也称计算载荷)计算载荷的一般公式为:
Qj=k1·k2·Q(1H412021-1)(13案例)
式中:Qj——计算载荷;
Q——吊装载荷
(1)动载荷系数。起重机在吊装重物的运动过程中对起吊索具附加载荷而计入的系数,称为动载
系数。在起重吊装工艺程计算中,一般取动载荷系数k1=1.1。
(2)不均衡载荷系数。多台起重机或多套滑轮组等共同抬吊一个重物时,由于起重机械之间的相
互运动可能产生作用于起重机械、重物和吊索上的附加载荷,或者由于工作不同步的因素,各分支往往
不能完全按设定比例承担载荷。称为不均衡载荷系数。一般取不均衡载荷系数K2=1.1~1.25。
(3)吊装计算载荷。在起重工程的设计中,多台起重机联合起吊设备,吊装载荷与动载系数、不
平衡载荷系数乘积,就是吊装计算载荷(也称计算载荷)计算载荷的一般公式为:
Qj=k1·k2·Q(1H412021-1)(13案例)
式中:Qj——计算载荷;
Q——吊装载荷
3.流动式起重机额定起重量
在一定的回转半径和臂长条件下,起重机能安全起吊的重量。额定起重量应大于计算载荷。
采用双机抬吊时,宜选用同类型或性能相近的起重机,负载分配应合理,单机载荷不得超过额定起
重量的80%。
在一定的回转半径和臂长条件下,起重机能安全起吊的重量。额定起重量应大于计算载荷。
采用双机抬吊时,宜选用同类型或性能相近的起重机,负载分配应合理,单机载荷不得超过额定起
重量的80%。
4.最大幅度
起重机的最大吊装回转半径,即额定起重量条件下的吊装回转半径。
起重机的最大吊装回转半径,即额定起重量条件下的吊装回转半径。
5.最大起升高度
起重机最大起升高度如图所示。
H>h1+h2+h3+h4
式中:H——起重机吊钩最大起升高度(m);
h1——设备高度(m);
h2——索具高度(包括钢丝绳、平衡梁、卸扣等的综合高度)(m);
h3——设备吊装到位后底部高出地脚螺栓的高度(m);
h4——基础和地脚螺栓高(m)。
起重机最大起升高度如图所示。
H>h1+h2+h3+h4
式中:H——起重机吊钩最大起升高度(m);
h1——设备高度(m);
h2——索具高度(包括钢丝绳、平衡梁、卸扣等的综合高度)(m);
h3——设备吊装到位后底部高出地脚螺栓的高度(m);
h4——基础和地脚螺栓高(m)。
流动式起重机的选用
一)流动式起重机的使用特点
1.汽车式起重机。具有较大的机动性,其行走速度快,不可在360°范围内进行吊装作业,其
吊装区域受到限制
吊装区域受到限制
2.履带式起重机。一般大吨位起重机较多采用,其对地基的要求相对较低,但行走速度较慢,
转移场地需要用平板拖车运输。较大的履带起重机,转移场地时需拆卸、运输、安装。
转移场地需要用平板拖车运输。较大的履带起重机,转移场地时需拆卸、运输、安装。
3.轮胎式起重机。起重机装于专用底盘上,其行走机构为轮胎,吊装作业的支撑为支腿,其特
点介于前两者之间,近年来用得较少。
点介于前两者之间,近年来用得较少。
二)流动式起重机的特性曲线
反映流动式起重机的起重能力随臂长、幅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三)流动式起重机的选用步骤
1)根据被吊设备或构件的就位位置、现场具体情况等确定起重机的站车位置,再确定作业
半径;(定幅度)。
半径;(定幅度)。
(2)根据被吊设备或构件的就位高度、设备外形尺寸、吊索高度、战车位置和作业半径,依
据起重机的起重特性曲线,确定其臂长;(定臂长)
据起重机的起重特性曲线,确定其臂长;(定臂长)
3)根据上述已确定的作业半径(回转半径)、臂长,依据起重机的起重性能表,确定起重
机的额定起重量;(额定起重量)
机的额定起重量;(额定起重量)
(4)如果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大于计算载荷,则起重机选择合格,否则重新选择;
(5)计算吊臂与设备(平衡梁)之间的安全距离,若符合规范要求,则选择合格,否则重选。
四)流动式起重机站位的地基处理(
①流动式起重机必须在水平坚硬地面上进行吊装作业。
②吊车的工作位置(包括吊装站位置和行走路线)的地基应进行处理。
③处理后的地面应做耐压力测试,地面耐压力应满足吊车对地基的要求,在复杂地基上吊装重
型设备,应请专业人员对地基处理进行专门设计。
型设备,应请专业人员对地基处理进行专门设计。
④吊装前必须对地基验收。
吊具种类与选用要求
一、钢丝绳
起重吊装作业常用钢丝绳为多个绳股围绕一根绳芯捻制而成的多股钢丝绳。
(二)钢丝绳的规格:钢丝绳是由高碳钢丝制成。钢丝绳的规格较多,起重吊装常用6×19+FC(IWR)、
6×37+FC(IWR)、6×61+FC(IWR)三种规格的钢丝绳。其中6代表钢丝绳的股数,19(37、61)代
表每股中的钢丝数,“+”后面为绳股中间的绳芯,其中 FC为纤维芯、IWR为钢芯。
(二)钢丝绳的规格:钢丝绳是由高碳钢丝制成。钢丝绳的规格较多,起重吊装常用6×19+FC(IWR)、
6×37+FC(IWR)、6×61+FC(IWR)三种规格的钢丝绳。其中6代表钢丝绳的股数,19(37、61)代
表每股中的钢丝数,“+”后面为绳股中间的绳芯,其中 FC为纤维芯、IWR为钢芯。
三)钢丝绳的直径:在同等直径下,6×19钢丝绳中的钢丝直径较大,强度较高,但柔性差,
常用作缆风绳。6×61钢丝绳中的钢丝最细,柔性好,但强度较低,常用来做吊索。6×37钢丝绳
的性能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后两种规格钢丝绳常用作穿过滑轮组牵引运行的跑绳和吊索
常用作缆风绳。6×61钢丝绳中的钢丝最细,柔性好,但强度较低,常用来做吊索。6×37钢丝绳
的性能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后两种规格钢丝绳常用作穿过滑轮组牵引运行的跑绳和吊索
四)吊索(俗称千斤绳或绳扣):用于连接起重机吊钩和被吊装设备。例如,《重要用途钢
丝绳》GB8918—2006标准中6×37S+FC(IWR)钢丝绳为点线接触型,绳股为1+6+15+15结构,
直径范围为20~60mm,性能较好,在大型吊装中使用最为普遍。若采用2个以上吊点起吊时,每点
的吊索与水平线的夹角不宜小于60°
丝绳》GB8918—2006标准中6×37S+FC(IWR)钢丝绳为点线接触型,绳股为1+6+15+15结构,
直径范围为20~60mm,性能较好,在大型吊装中使用最为普遍。若采用2个以上吊点起吊时,每点
的吊索与水平线的夹角不宜小于60°
(五)安全系数:钢丝绳安全系数为标准规定的钢丝绳在使用中允许承受拉力的储备拉力,即钢丝
绳在使用中破断的安全裕度。(16单)
绳在使用中破断的安全裕度。(16单)
《石油化工大型设备吊装工程规范》GB50798-2012对钢丝绳的使用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作拖拉绳时,应大于或等于3.5。
(2)作卷扬机走绳时,应大于或等于5。
(3)作捆绑绳扣使用时,应大于或等于6。
(4)作系挂绳扣时,应大于或等于5。
(5)作载人吊篮时,应大于或等于14。
(1)作拖拉绳时,应大于或等于3.5。
(2)作卷扬机走绳时,应大于或等于5。
(3)作捆绑绳扣使用时,应大于或等于6。
(4)作系挂绳扣时,应大于或等于5。
(5)作载人吊篮时,应大于或等于14。
二、起重滑车
一)滑轮组的规格、型号
(二)滑轮组的穿绕方法
(1)根据滑轮组的门数确定其穿绕方法,常用的穿绕方法有:顺穿、花穿和双跑头顺穿。一
般3门及以下宜采用顺穿;4~6门宜采用花穿;7门以上,宜采用双跑头顺穿
般3门及以下宜采用顺穿;4~6门宜采用花穿;7门以上,宜采用双跑头顺穿
2)穿绕滑轮组时,必须考虑动、定滑轮承受跑绳拉力的均匀;穿绕方法不正确,会引起滑
轮组倾斜而发生事故
轮组倾斜而发生事故
三、卷扬机
卷扬机的基本参数
(1)额定牵引拉力:国家标准《建筑卷扬机》GB/T1955—2008列出的标准系列,额定拉力从
0.5t到50t(5〜500kN)的慢速卷扬机(额定速度小于20m/min)共有20种规格。
0.5t到50t(5〜500kN)的慢速卷扬机(额定速度小于20m/min)共有20种规格。
(2)工作速度:即卷筒卷入钢丝绳的速度。
(3)容绳量:即卷扬机的卷筒允许容纳的钢丝绳工作长度的最大值。每台卷扬机的铭牌上都
标有对某种直径钢丝绳的容绳量,选择时必须注意,如果实际使用的钢丝绳的直径与铭牌上标明的
直径不同,还必须进行容绳量校核。
标有对某种直径钢丝绳的容绳量,选择时必须注意,如果实际使用的钢丝绳的直径与铭牌上标明的
直径不同,还必须进行容绳量校核。
四、平衡梁
平衡梁作用
①保持被吊设备的平衡,避免吊索损坏设备。
②缩短吊索的高度,减小动滑轮的起吊高度。
③减少设备起吊时所承受的水平压力,避免损坏设备。
④多机抬吊时,合理分配或平衡各吊点的荷载。
②缩短吊索的高度,减小动滑轮的起吊高度。
③减少设备起吊时所承受的水平压力,避免损坏设备。
④多机抬吊时,合理分配或平衡各吊点的荷载。
平衡梁形式
①管式平衡梁;②钢板平衡梁;③槽钢型平衡梁;④桁架式平衡梁;⑤滑轮式平衡梁;⑥支撑式平衡梁
五、液压提升装置
在大型设备和结构的吊装作业中,常用的液压装置主要由液压泵站、穿心式液压提升器(液压千斤
顶)、钢绞线和控制器组成。
顶)、钢绞线和控制器组成。
吊装方案与吊装方法
一、常用吊装方法
塔式起重机吊装
桥式起重机吊装
汽车起重吊装
履带起重机吊装
直升机吊装
桅杆系统吊装
缆索系统吊装
液压提升
利用构筑物吊装
坡道法提升:通过搭设坡道,利用卷扬机、滑轮组等吊具将设备牵引并提升到基础上就位
非常规起重设备:扒杆吊装大型设备(塔器、构件等)利用滚杠装卸移动设备、利用已有的建筑物吊装设备。
四、吊装方案的管理
3.专项施工方案
(1)施工单位应当在危大工程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2)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并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查
签字、加盖执业印章后方可实施。
签字、加盖执业印章后方可实施。
3)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论证前专项施工方案应当通过施工单
位审核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查。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论证前专项施工方案应当通过施工单
位审核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查。
二)起重吊装危大工程范围
危大工程
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
(2)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
(3)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
(2)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
(3)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
(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
(2)起重量300kN及以上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或搭设总高度200m及以上,或搭设基础标高在200m及以上的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
(2)起重量300kN及以上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或搭设总高度200m及以上,或搭设基础标高在200m及以上的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
吊装的稳定性要求
一、起重吊装作业稳定性的作用及内容
1.起重机械的稳定性
起重机在额定工作参数情况下的稳定或桅杆自身结构的稳定。
起重机在额定工作参数情况下的稳定或桅杆自身结构的稳定。
2.吊装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多机吊装的同步、协调;大型设备多吊点、多机种的吊装指挥及协调;桅杆吊装的稳定系统(缆风绳、地锚)。
例如:多机吊装的同步、协调;大型设备多吊点、多机种的吊装指挥及协调;桅杆吊装的稳定系统(缆风绳、地锚)。
3.吊装设备或构件的稳定性
又可称为整体稳定性(如:细长塔类设备、薄壁设备、屋盖、网架),吊装部件或单元的稳定性。
又可称为整体稳定性(如:细长塔类设备、薄壁设备、屋盖、网架),吊装部件或单元的稳定性。
二、起重吊装作业失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起重机械失稳
主要原因:超载、支腿不稳定、机械故障、桅杆偏心过大等。
预防措施为:严禁超载;严格机械检查;打好支腿并用道木和钢板垫实基础,确保支腿稳定
主要原因:超载、支腿不稳定、机械故障、桅杆偏心过大等。
预防措施为:严禁超载;严格机械检查;打好支腿并用道木和钢板垫实基础,确保支腿稳定
二)吊装系统的失稳
主要原因:多机吊装不同步,不同起重能力的多机吊装荷载分配不均;多动作、多岗位指挥协调失误,桅杆系统缆风绳、地锚失稳。
预防措施:尽量采用同机型吊车、同吊装能力的吊车,并通过主、副指挥来实现多机吊装同步;集群千斤顶或卷扬机通过计算机控制来实现多吊点同步;制定周密指挥和操作程序进行演练达到指挥协调一致;缆风绳和地锚严格按吊装方案和工艺计算设置,设置完成后进行检查并做记录。
主要原因:多机吊装不同步,不同起重能力的多机吊装荷载分配不均;多动作、多岗位指挥协调失误,桅杆系统缆风绳、地锚失稳。
预防措施:尽量采用同机型吊车、同吊装能力的吊车,并通过主、副指挥来实现多机吊装同步;集群千斤顶或卷扬机通过计算机控制来实现多吊点同步;制定周密指挥和操作程序进行演练达到指挥协调一致;缆风绳和地锚严格按吊装方案和工艺计算设置,设置完成后进行检查并做记录。
三)吊装设备或构件失稳
主要原因:设计与吊装时受力不一致,设备或构件的刚度偏小。
预防措施:对细长、大面积设备或构件采用多吊点吊装;薄壁设备进行加固加强;对型钢结构、网架结构的薄弱部位或杆件进行加固或加大截面。
主要原因:设计与吊装时受力不一致,设备或构件的刚度偏小。
预防措施:对细长、大面积设备或构件采用多吊点吊装;薄壁设备进行加固加强;对型钢结构、网架结构的薄弱部位或杆件进行加固或加大截面。
三、桅杆的稳定性
一)缆风绳的设置要求
1.直立单桅杆顶部缆风绳的设置宜为6根至8根,对倾斜吊装的桅杆应加设后背主缆风绳,后背主
缆风绳的设置数量不应少于2根。
缆风绳的设置数量不应少于2根。
2.缆风绳与地面的夹角宜为30°,最大不得超过45°。
3.直立单桅杆各相邻缆风绳之间的水平夹角不得大于60°。
4.缆风绳应设置防止滑车受力后产生扭转的设施。
5.需要移动的桅杆应设置备用缆风绳。
二)地锚的种类和要求
全埋式地锚
可以承受较大的拉力,适合于重型吊装
活动式地锚
承受的力不大,重复利用率高,适合于改、扩建工程
利用已有建筑物作为地锚
必须获得建筑物设计单位的书面认可,使用时应对基础、柱子的棱角进行保护
焊接
焊接材料与设备选用要求
①焊接材料
一)焊条分类、型号及选用
1.焊条分类
1)按药皮成分可分为:不定型、氧化钛型、钛钙型、氧化铁型、低氢钾型、低氢钠型、纤
维类型、石墨型、钛铁矿型、盐基型十大类。
维类型、石墨型、钛铁矿型、盐基型十大类。
3)按熔渣碱性分:碱性焊条(又称作低氢型焊条)和酸性焊条。两者工艺性能有较明显差
异
异
3.焊条的选用
1)基本要求
1)焊接材料的选用设计有规定时应按设计文件要求选用。
2)设计无规定时应在满足结构安全、可靠使用的前提下,以改善作业条件和提高技术经济效益为
原则,综合考虑以下因素:钢材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焊缝金属性能,钢结构特点(板厚、接头形式)
和受力状态,工艺性,焊接位置和施焊条件(室内、野外、空间大小),焊接工作量(焊缝长度、焊缝
当量)。
原则,综合考虑以下因素:钢材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焊缝金属性能,钢结构特点(板厚、接头形式)
和受力状态,工艺性,焊接位置和施焊条件(室内、野外、空间大小),焊接工作量(焊缝长度、焊缝
当量)。
2)选用原则
1)焊缝金属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匹配原则
对GB/T13304-2008《钢分类》规定的非合金钢和低合金钢,通常要求焊缝金属与母材等强度,应
选用熔敷金属抗拉强度等于或稍高于母材的焊条。对于合金钢要求焊缝金属合金成分与母材相同或接
近。在焊接结构刚性大、接头应力高、焊缝易产生裂纹的不利情况下,应考虑选用比母材强度低的焊条。
对GB/T13304-2008《钢分类》规定的非合金钢和低合金钢,通常要求焊缝金属与母材等强度,应
选用熔敷金属抗拉强度等于或稍高于母材的焊条。对于合金钢要求焊缝金属合金成分与母材相同或接
近。在焊接结构刚性大、接头应力高、焊缝易产生裂纹的不利情况下,应考虑选用比母材强度低的焊条。
2)保证焊接构件的使用性能和工作条件原则
3)满足焊接结构特点及受力条件原则
4)具有焊接工艺可操作性原则
5)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原则
五)焊接材料复验
1.钢结构的焊接材料复验
下列情况之一时,钢结构所用焊接材料应按到货批次进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的一、二级焊缝。
(2)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的一级焊缝。
(3)大跨度的一级焊缝。
4)重级工作制吊车梁结构中的一级焊缝。
(5)设计要求。
(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的一、二级焊缝。
(2)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的一级焊缝。
(3)大跨度的一级焊缝。
4)重级工作制吊车梁结构中的一级焊缝。
(5)设计要求。
2.特种设备的焊接材料复验
(1)球罐用的焊条和药芯焊丝应按批号进行扩散氢复验。
(2)工业管道用的焊条、焊丝、焊剂库存超过期限,应经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焊接材料质
量证明书或合格证书上应注明库存的期限,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酸性焊接材料及防潮包装密封良好的低氢型焊接材料的规定期限一般为 2年;
2)石墨型焊接材料及其他焊接材料的规定期限为 1年。
(2)工业管道用的焊条、焊丝、焊剂库存超过期限,应经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焊接材料质
量证明书或合格证书上应注明库存的期限,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酸性焊接材料及防潮包装密封良好的低氢型焊接材料的规定期限一般为 2年;
2)石墨型焊接材料及其他焊接材料的规定期限为 1年。
②焊接设备
一)焊接设备分类
1.焊条电弧焊设备
2.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设备
3.CO2气体保护焊设备
4.埋弧焊设备
5.电渣焊设备
电渣焊是利用电流通过液体熔渣所产生的电阻热进行焊接能方法。适用于垂直位置的厚板
(30mm-400mm)的拼接焊接,且无角形变。
(30mm-400mm)的拼接焊接,且无角形变。
6.螺柱焊设备
7.气电立焊设备
在焊接原理方面,类似于普通熔化极气体保护焊,而在焊缝成形和机械系统方面又类似于电渣焊。
焊接的板材厚度在 12~80mm最适宜。如大于80mm时,难获得充分良好的保护效果,导致焊缝中产
生气孔,熔深不均匀和未焊透。
焊接的板材厚度在 12~80mm最适宜。如大于80mm时,难获得充分良好的保护效果,导致焊缝中产
生气孔,熔深不均匀和未焊透。
焊接方法与焊接工艺评定
①常用焊接方法及特点
②焊接工艺评定
一)焊接工艺评定的定义及作用
1.焊接工艺评定的定义
焊接工艺评定是指为验证所拟定的焊接工艺正确性而进行的试验过程及结果评价。对拟定的焊
接工艺规程(WPS)进行评价的报告称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
焊接工艺评定是指为验证所拟定的焊接工艺正确性而进行的试验过程及结果评价。对拟定的焊
接工艺规程(WPS)进行评价的报告称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
2.焊接工艺评定作用
1)验证施焊单位能力
焊接工艺评定验证施焊单位拟定焊接工艺的正确性,并评定施焊单位在限制条件下,焊接成合
格接头的能力
焊接工艺评定验证施焊单位拟定焊接工艺的正确性,并评定施焊单位在限制条件下,焊接成合
格接头的能力
2)编制焊接工艺规程的依据
工程产品施焊前,应依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焊接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焊工施焊和焊后热处
理工作,一个焊接工艺规程可以依据一个或多个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一个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可
用于编制多个焊接工艺规程
工程产品施焊前,应依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焊接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焊工施焊和焊后热处
理工作,一个焊接工艺规程可以依据一个或多个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一个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可
用于编制多个焊接工艺规程
③焊接工艺规程
1.编制要求
1)WPS(焊接工艺规程)必须由单位自行编制,不得沿用其它企业的 WPS,也不得委托其他
单位编制。
单位编制。
2)编制WPS应以PQR(焊接工艺评定报告)为依据。
3)当某个焊接工艺评定因素的变化超出标准规定的评定范围时,均需要重新编制 WPS,并
应有相对应的PQR作为支撑性文件。
应有相对应的PQR作为支撑性文件。
4)WPS应由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相当实践经验的焊接技术人员编制。
2.审核
应由本单位焊接技术负责人批准 WPS。WPS经过审批后方可用于指导焊接作业和焊后热处理工
作。
作。
3.焊前技术交底
焊接作业前,应由焊接技术人员向焊工发放相应的WPS并进行技术交底。
④焊接工艺技术
一)焊接作业人员要求
2.焊工
2)技能要求
1)从事钢结构焊接的焊工,应按所从事钢结构的钢材种类、焊接节点形式、焊接方法、焊接
位置等要求进行技术资格考试。取得钢结构焊接合格证;
位置等要求进行技术资格考试。取得钢结构焊接合格证;
2)从事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的焊工,应取得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印制的《特种设
备作业人员证》(承压焊或结构焊)。
备作业人员证》(承压焊或结构焊)。
3)运用焊接或者热切割方法对材料进行加工的作业(不含《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
有关作业)的焊工,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国家安监总局统一印制的《特种
作业操作证》。
有关作业)的焊工,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国家安监总局统一印制的《特种
作业操作证》。
二)焊接技术管理要求
1.技术交底
包括:焊接工程特点、WPS内容、焊接质量检验计划、进度要求等。
包括:焊接工程特点、WPS内容、焊接质量检验计划、进度要求等。
2.超次返修
焊缝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宜超过2次。如超过2次,返修前应编制超次返修技术方案,并经施工
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焊缝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宜超过2次。如超过2次,返修前应编制超次返修技术方案,并经施工
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3.焊接场所
1)自然环境
焊接场所的风速;焊接电弧 1m范围的相对湿度;雨、雪天气不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且无有效安
全可靠的防护措施时,禁止焊接。
焊接场所的风速;焊接电弧 1m范围的相对湿度;雨、雪天气不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且无有效安
全可靠的防护措施时,禁止焊接。
2)作业场地
不锈钢、有色金属焊接应设置专用场地,并保持清洁、干燥、无污染,不得与黑色金属等其他产品
混杂;配置专用组焊工装。
不锈钢、有色金属焊接应设置专用场地,并保持清洁、干燥、无污染,不得与黑色金属等其他产品
混杂;配置专用组焊工装。
(三)特殊材料焊接工艺措施
1.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
(1)产生延迟裂纹的原因
产生延迟裂纹与焊缝含扩散氢、接头所承受的拉应力以及由材料淬硬倾向决定的金属塑性储备有
关,是三个因素中的某一因素与其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发生在低合金高强钢中,包括:Q345R、
18MnMoNbR、13MnMoNbR和日本的CF-62系列钢等。
关,是三个因素中的某一因素与其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发生在低合金高强钢中,包括:Q345R、
18MnMoNbR、13MnMoNbR和日本的CF-62系列钢等。
(2)防止产生延迟裂纹的措施
1)应采取焊条烘干、减少应力、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措施外,尽量严格执行焊后热消氢处理的
工艺,必要时打磨焊缝余高。
工艺,必要时打磨焊缝余高。
2)对容易产生焊接延迟裂纹的钢材,焊后应及时进行热处理。当不能及时进行热处理时,应在焊
后立即均匀加热至 200~350℃,并保温缓冷。
后立即均匀加热至 200~350℃,并保温缓冷。
2.有再热裂纹倾向的材料
(2)防止产生再热裂纹的方法:
1)预热:预热温度为200~450℃。若焊后能及时后热,可适当降低预热温度。例如,18MnMoNb钢
焊后,立即进行 180℃热处理2h,预热温度可降低至180℃。
焊后,立即进行 180℃热处理2h,预热温度可降低至180℃。
2)应用低强度焊缝,使焊缝强度低于母材以增高其塑性变形能力。
3)减少焊接应力,合理地安排焊接顺序、减少余高、避免咬边及根部未焊透等缺陷以减少焊
接应力。
接应力。
3.抗硫化氢腐蚀钢
20HIC材质焊接工艺评定时,母材和焊接材料化学成分、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除应符
合《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GB9948—2013表6中20号钢的规定及其附录B的下列要求:
合《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GB9948—2013表6中20号钢的规定及其附录B的下列要求:
(1)焊接接头布氏硬度不大于190HBW。
(2)焊缝咬边深度不得大于0.4mm。
焊接应力与焊接变形
①降低焊接应力的措施
焊接接头工艺设计
1.焊缝的布置应尽可能分散
2.焊缝的位置应尽可能对称布置
3.焊缝应尽量避开最大应力和应力集中的位置
4.焊缝应尽量避开机械加工表面
5.焊缝位置应便于焊接操作
一、降低焊接应力的措施
1.设计措施
(1)尽量减少焊缝的数量和尺寸,可减小变形量,同时降低焊接应力。
(2)防止焊缝过于集中,从而避免焊接应力峰值叠加。
(3)将容器的接管口设计成翻边式,少用承插式。
2.工艺措施
(1)采用较小的焊接线能量,减小焊缝热塑变的范围,从而降低焊接应力。
(2)合理安排装配焊接顺序,使焊缝有自由收缩的余地,降低焊接中的残余应力。
(3)层间进行锤击,使金属晶粒间的应力得以释放,从而降低焊接应力。
(4)焊接高强钢时,选用塑性较好的焊条。
(5)采用整体预热。
(6)降低焊缝中的含氢量及焊后进行消氢处理,减小氢致集中应力。
(7)采用热处理的方法:整体高温回火:局部高温回火或温差拉伸法(低温消除应力法,伴
随焊缝两侧的加热同时加水冷)。
随焊缝两侧的加热同时加水冷)。
②焊接变形的危害性及预防焊接变形的措施
(一)焊接变形的分类
焊接变形可以区分为在焊接热过程中发生的瞬态热变形和室温条件下的残余变形。
就残余变形而言,又可分为焊件的面内变形和面外变形
焊接变形可以区分为在焊接热过程中发生的瞬态热变形和室温条件下的残余变形。
就残余变形而言,又可分为焊件的面内变形和面外变形
1.面内变形:可分为焊缝纵向收缩变形、横向收缩变形和焊缝回转变形
2.面外变形:可分为角变形、弯曲变形、扭曲变形、失稳波浪变形。
(二)焊接变形的危害
降低装配质量;影响外观质量,降低承载力;增加矫正工序,提高制造成本。
降低装配质量;影响外观质量,降低承载力;增加矫正工序,提高制造成本。
(三)预防焊接变形的措施
1.进行合理的焊接结构设计:
1)合理安排焊缝位置。焊缝尽量以构件截面的中性轴对称;焊缝不宜过于集中。
2)合理选择焊缝尺寸和形状。在保证结构有足够承载力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较小的焊缝
尺寸,同时选用对称的坡口。
尺寸,同时选用对称的坡口。
3)尽可能减少焊缝数量,减小焊缝长度。
2.采取合理的装配工艺措施
(1)预留收缩余量法:为了防止焊件焊接以后发生尺寸缩短,可以通过计算,将预计发生缩
短的尺寸在焊前预留出来。例如:储罐底板排版直径,宜按设计直径放大0.1%∽0.15%。
短的尺寸在焊前预留出来。例如:储罐底板排版直径,宜按设计直径放大0.1%∽0.15%。
(2)反变形法:先将焊件向焊接变形相反的方向进行人为的变形。
(3)刚性固定法:适用于较小的焊件,在焊接施工中应用较多,对角变形和波浪变形有显著的效
果。为了防止薄板焊接时的变形,常在焊缝两侧加型钢、压铁或楔子压紧固定。
果。为了防止薄板焊接时的变形,常在焊缝两侧加型钢、压铁或楔子压紧固定。
(4)合理选择装配程序:对于大型焊接结构,适当地分成几个部件,分别进行装配焊接,然后再
拼焊成整体。例如储罐底板焊接可以先焊短焊缝,再焊长焊缝。
拼焊成整体。例如储罐底板焊接可以先焊短焊缝,再焊长焊缝。
3.采取合理的焊接工艺措施
(1)合理的焊接方法。尽量用气体保护焊等热源集中的焊接方法。不宜用焊条电弧焊,特别不宜
选用气焊。
选用气焊。
(2)合理的焊接线能量。尽量减小焊接线能量的输入能有效地减小变形。
(3)合理的焊接顺序和方向
焊接质量检验方法
①焊接检验方法分类
1.破坏检验
力学性能试验(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试验、断裂性试验、疲劳试验)、弯
曲试验、化学分析试验(化学成分分析、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焊条扩散氢含量测试)、金相试验
(宏观组织、微观组织)、焊接性试验、焊缝电镜。
曲试验、化学分析试验(化学成分分析、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焊条扩散氢含量测试)、金相试验
(宏观组织、微观组织)、焊接性试验、焊缝电镜。
2.非破坏性检验
常用的非破坏性检验包括:外观检验、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磁粉检测、超
声检测、射线检测)、耐压试验和泄漏试验
声检测、射线检测)、耐压试验和泄漏试验
②焊接过程质量检验
一)焊接前检验
1.母材和焊材
2.零部件主要结构尺寸
3.组对质量
4.坡口清理检查
5.焊接前的确认
2.零部件主要结构尺寸
3.组对质量
4.坡口清理检查
5.焊接前的确认
(三)焊缝检验
1.外观检验
1)焊缝表面
2)焊缝表面不允许存在的缺陷包括:裂纹、未焊透、未熔合、表面气孔、外露夹渣、未焊满。
允许存在的其他缺陷情况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例如:咬边、角焊缝厚度不足、角焊缝焊脚不
对称等。
2)焊缝表面不允许存在的缺陷包括:裂纹、未焊透、未熔合、表面气孔、外露夹渣、未焊满。
允许存在的其他缺陷情况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例如:咬边、角焊缝厚度不足、角焊缝焊脚不
对称等。
2)几何尺寸
容器焊接后应检查几何尺寸,包括:同一端面最大内直径与最小内径之差、椭圆度、矩形容器
截面上最大边长与最小边长之差、焊接接头棱角度(环向和轴向)等。
容器焊接后应检查几何尺寸,包括:同一端面最大内直径与最小内径之差、椭圆度、矩形容器
截面上最大边长与最小边长之差、焊接接头棱角度(环向和轴向)等。
常见的焊接缺陷
裂纹,气孔,夹渣,未熔合
咬边,焊瘤,烧穿和下榻,错边和角变形,焊缝尺寸不合要求
2.无损检测
(1)焊接工程常用无损检测方法及代号
射线检测(RT),常用检测设备和器材:可以使用两种射线源:X射线和r射线。
探伤原理(1000纳米=1微米=0.001毫米)
x射线和γ射线都是电磁波,它们的波长很短(x射线为0.001-0.1nm ,γ射线为
0.0003-0.1nm),能透过不透明的物体(包括金属),并能使胶片感光。将感光后的胶片显影后,
能看到材料内部结构和缺陷相对应黑度不同的图像,从而观察材料内部缺陷的方法称作射线照相探
伤法。
x射线和γ射线都是电磁波,它们的波长很短(x射线为0.001-0.1nm ,γ射线为
0.0003-0.1nm),能透过不透明的物体(包括金属),并能使胶片感光。将感光后的胶片显影后,
能看到材料内部结构和缺陷相对应黑度不同的图像,从而观察材料内部缺陷的方法称作射线照相探
伤法。
超声检测(UT),常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检测仪和衍射时差法超声波检测仪(称TOFD)
超声波探伤是利用超声波(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波)能传入金属材料的深处,并在不同介质的界
面上能发生反射的特点来检查焊缝缺陷的一种方法。超声波探伤常使用的频率为2-5MHZ。当遇到缺陷和
工件底面时,就反射到探头
面上能发生反射的特点来检查焊缝缺陷的一种方法。超声波探伤常使用的频率为2-5MHZ。当遇到缺陷和
工件底面时,就反射到探头
imeOfFlightDiffraction(TOFD)超声波衍射时差法,是一种依靠从待检试件内部结构(主要是
指缺陷)的“端角”和“端点”处得到的衍射能量来检测缺陷的方法,用于缺陷的检测、定量和定位。
TOFD技术首先是一种检测方法,但能满足这种检测方法要求的仪器却迟迟未能问世。
指缺陷)的“端角”和“端点”处得到的衍射能量来检测缺陷的方法,用于缺陷的检测、定量和定位。
TOFD技术首先是一种检测方法,但能满足这种检测方法要求的仪器却迟迟未能问世。
磁粉检测(MT),常用检测设备和器材:磁粉探伤机。
磁粉探伤是对铁磁性焊件露在表面或接近表面的缺陷进行无损探伤的方法。磁粉探伤是利用被
磁化了的焊件在缺陷处产生漏磁来发现缺陷的。
磁化了的焊件在缺陷处产生漏磁来发现缺陷的。
渗透检测(RT),渗透检测剂。
1)着色探伤
着色探伤是渗透法表面探伤的一种成本低、使用方便的无损探伤方法。
探伤过程是把焊件表面清理并干燥之后,喷涂一层有强烈色彩的渗透液,待渗入缺陷一定时间
后,把表面多余渗透液清除掉。再喷涂上显像剂,它把渗入缺陷内的渗透液吸附出来,在显像剂层
上显示出彩色的缺陷图像。
着色探伤是渗透法表面探伤的一种成本低、使用方便的无损探伤方法。
探伤过程是把焊件表面清理并干燥之后,喷涂一层有强烈色彩的渗透液,待渗入缺陷一定时间
后,把表面多余渗透液清除掉。再喷涂上显像剂,它把渗入缺陷内的渗透液吸附出来,在显像剂层
上显示出彩色的缺陷图像。
2)荧光探伤
荧光探伤是利用紫外线照射某些荧光物质产生荧光的特性来进行无损检测焊件表面缺陷的一种方
法。
探伤时,先在焊件表面涂上渗透性很强的荧光渗透液,停留10min后,除净表面多余的荧光渗透液,
待干后,在工件表面撒上一层氧化镁粉(显像剂),振动一下使粉层均匀,显像 5min左右,缺陷处的
氧化镁粉被荧光渗透液浸湿,吹掉工件表面多余的氧化镁粉,在暗室的紫外线灯下观察,留在缺陷处的
荧光物质发出荧光,显现缺陷的轮廓。
荧光探伤是利用紫外线照射某些荧光物质产生荧光的特性来进行无损检测焊件表面缺陷的一种方
法。
探伤时,先在焊件表面涂上渗透性很强的荧光渗透液,停留10min后,除净表面多余的荧光渗透液,
待干后,在工件表面撒上一层氧化镁粉(显像剂),振动一下使粉层均匀,显像 5min左右,缺陷处的
氧化镁粉被荧光渗透液浸湿,吹掉工件表面多余的氧化镁粉,在暗室的紫外线灯下观察,留在缺陷处的
荧光物质发出荧光,显现缺陷的轮廓。
目视检测,常用照明光源、反光镜和低倍放大镜等
3.其他检验
1)硬度检验
工业管道的焊接接头,热处理后应测量硬度值,焊接接头硬度测量区域应包括焊缝和热影响区
工业管道的焊接接头,热处理后应测量硬度值,焊接接头硬度测量区域应包括焊缝和热影响区
(2)腐蚀试验
要求做耐腐蚀性能检验的容器或者受压元件,应按设计文件制备耐腐蚀试验试件并进行检验与
评定。
要求做耐腐蚀性能检验的容器或者受压元件,应按设计文件制备耐腐蚀试验试件并进行检验与
评定。
(3)金相试验
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应与母材一致,母材奥氏体含量均为:40%~60%。
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应与母材一致,母材奥氏体含量均为:40%~60%。
(四)耐压试验和泄漏试验
1.管道试验
2.容器试验
工业机电工程安装技术
机械设备安装技术
设备基础
设备基础的种类
材料组成
素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垫层基础
埋置深度
浅基础(扩展基础、联合基础、独立基础) 深基础(桩基础、沉井基础)
结构形式
大块式基础、箱式基础、框架式基础
使用功能
减震基础、绝热层基础
设备基础的应用
1)垫层基础:适用于使用后允许产生沉降的结构,如大型储罐;
2)联合基础:适用于底面积受到限制、地基承载力较低、对允许振动线位移控制较严 格的大型动力设备,如轧机;
3)桩基础:适用于需要减少基础振幅、减弱基础振动或控制基础沉降和沉降速率的精 密、大型设备,如透平压缩机、汽轮发电机组;
4)框架基础:适用于作为电机、压缩机等设备的基础。
设备基础的验收
1. 设备基础的验收内容
设备安装前,首先应对设备基础的混凝土强度、基础位置、几何尺寸、预埋地脚螺栓等 进行验收。
2. 设备基础混凝土强度的验收要求
1)基础施工单位应提供设备基础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主要检查验收其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养护及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如果对设备基础的强度有怀疑,可请有检测资质的工程检测单位,采用回弹法或钻 芯法对基础强度进行复测。
3)大型油罐、大型锻压设备、汽轮发电机组等重要的设备基础应用重锤做预压强度试 验,预压合格并有预压沉降详细记录。
2)如果对设备基础的强度有怀疑,可请有检测资质的工程检测单位,采用回弹法或钻 芯法对基础强度进行复测。
3)大型油罐、大型锻压设备、汽轮发电机组等重要的设备基础应用重锤做预压强度试 验,预压合格并有预压沉降详细记录。
3. 预埋地脚螺栓的验收要求
1)地脚螺栓的螺母和垫圈配套使用,螺母和螺纹保护完好;
2)T 形头地脚螺栓与基础板配套使用,T 形头地脚螺栓基础板埋设应牢固、平正,地脚 螺栓光杆部分和基础板应刷防锈漆;
3)胀锚地脚螺栓中心到基础边缘的距离不小于 7 倍的胀锚地脚螺栓直径;基础强度不 得小于 10MPa;钻孔处不得有裂纹,钻孔时应防止钻头与基础中的钢筋埋管相碰,钻孔直径 和深度应与地脚螺栓相匹配;
4)预埋地脚螺栓的位置、标高、露出基础的长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5)预留地脚螺栓孔的中心线位置、深度、孔壁垂直度应符合要求。
2)T 形头地脚螺栓与基础板配套使用,T 形头地脚螺栓基础板埋设应牢固、平正,地脚 螺栓光杆部分和基础板应刷防锈漆;
3)胀锚地脚螺栓中心到基础边缘的距离不小于 7 倍的胀锚地脚螺栓直径;基础强度不 得小于 10MPa;钻孔处不得有裂纹,钻孔时应防止钻头与基础中的钢筋埋管相碰,钻孔直径 和深度应与地脚螺栓相匹配;
4)预埋地脚螺栓的位置、标高、露出基础的长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5)预留地脚螺栓孔的中心线位置、深度、孔壁垂直度应符合要求。
设备安装的程序
设备安装的一般程序
开箱检查→基础测量放线→基础检查验收→垫铁设置→吊装就位→安装精度调整与检测 →设备固定与灌浆→设备装配→润滑与设备加油→试运转
各工序主要工作内容
1. 开箱检查
机械设备开箱时,应有建设单位人员参加,并按下列项目进行检查和记录:
1)箱号、箱数及包装;
2)名称、规格、型号;
3)随机技术文件及专用工具;
4)机械设备有无缺损件,表面有无损坏和锈蚀;
注:重要的零部件还应按质量标准对质量进行检验。
1)箱号、箱数及包装;
2)名称、规格、型号;
3)随机技术文件及专用工具;
4)机械设备有无缺损件,表面有无损坏和锈蚀;
注:重要的零部件还应按质量标准对质量进行检验。
2. 基础测量放线
1)在设备安装定位时,主要依据平面基准线和标高基准点,因此在机械设备就位前, 应按工艺布置图并依据相关建筑物的轴线、边缘线、标高线,划定设备安装的基准线和基准 点,并据此测量设备的平面安装位置和标高;
2)生产线的纵横中心线和主要设备的中心线应埋设永久性中心线标板,并在主要设备 旁埋设永久性标高基准点,作为安装和维修的依据;
3)汽轮发电机组、透平压缩机组等重要、重型或特殊设备需要设置沉降观测点,用于 监视和分析设备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基础沉降情况。
2)生产线的纵横中心线和主要设备的中心线应埋设永久性中心线标板,并在主要设备 旁埋设永久性标高基准点,作为安装和维修的依据;
3)汽轮发电机组、透平压缩机组等重要、重型或特殊设备需要设置沉降观测点,用于 监视和分析设备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基础沉降情况。
3. 基础检查验收
详见“机械设备安装技术-设备基础”。
4. 垫铁设置
垫铁的作用
1:找正调平机械设备 垫铁的作用
2:把力均匀地传递到基础 垫铁施工方法:坐浆法、压浆法
1:找正调平机械设备 垫铁的作用
2:把力均匀地传递到基础 垫铁施工方法:坐浆法、压浆法
5. 吊装就位
详见“起重技术”,主要涉及流动式起重机的选用、吊装方法的选择、吊装方案的审批、吊装作业失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6. 安装精度调整与检测
精度调整与检测是机械设备安装关键的一环,直接影响设备的安装质量;
精度调整:调整设备的位置状态 精度检测:检测设备的位置误差
精度调整:调整设备的位置状态 精度检测:检测设备的位置误差
7. 设备固定于灌浆
设备与基础的固定主要采用地脚螺栓连接,通过调整垫铁将设备找正调平,然后通过灌 浆将设备固定在设备基础上。
设备灌浆分为一次灌浆和二次灌浆;一次灌浆是在设备粗找正后,对地脚螺栓孔进行的 灌浆;二次灌浆是在设备精找正后,对设备底座和基础间进行的灌浆。
设备灌浆分为一次灌浆和二次灌浆;一次灌浆是在设备粗找正后,对地脚螺栓孔进行的 灌浆;二次灌浆是在设备精找正后,对设备底座和基础间进行的灌浆。
8. 设备装配
装配顺序:组合件装配→部件装配→总装配。
9. 润滑与设备加油
润滑与设备加油是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10. 试运转
设备试运转是综合检验设备制造和设备安装质量的重要环节。
设备安装的方法
设备安装的分类
整体式安装
设备定位位置精度、各设备间相互位置精度
解体式安装
设备定位位置精度、各设备间相互位置精度 再现设备制造精度、再现设备装配精度
模块化安装
典型零部件的安装要求
1. 齿轮的装配要求
1)用 0.05mm 塞尺检查齿轮基准面端面与轴肩或定位套端面的靠紧贴合程度且不应塞 入,基准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应符合传动要求;
2)用压铅法检查齿轮啮合间隙,沿齿宽方向至少均匀放置 2 根铅丝,铅丝直径不宜超 过间隙的 3 倍 ,铅丝长度不应小于 5 个齿距;
3)用着色法检查传动齿轮啮合的接触斑点,并符合下列要求:
① 应将颜色涂在小齿轮上,在轻微制动下,用小齿轮驱动大齿轮,使大齿轮转动 3~4 转;
② 圆柱齿轮和涡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侧面中部;圆锥齿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 侧面中部并接近小端;齿顶和齿端棱边不应有接触;
③ 可逆转的齿轮副,齿的两面均应检查。
圆柱齿轮和涡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侧面中部;圆锥齿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侧面 中部并接近小端;齿顶和齿端棱边不应有接触;
② 圆柱齿轮和涡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侧面中部;圆锥齿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 侧面中部并接近小端;齿顶和齿端棱边不应有接触;
③ 可逆转的齿轮副,齿的两面均应检查。
圆柱齿轮和涡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侧面中部;圆锥齿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侧面 中部并接近小端;齿顶和齿端棱边不应有接触;
4)相互啮合的圆柱齿轮副的轴向错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齿宽 B≤ 100mm 时,轴向错位≤5%·B; 齿宽 B>100mm 时,轴向错位≤5mm;
齿宽 B≤ 100mm 时,轴向错位≤5%·B; 齿宽 B>100mm 时,轴向错位≤5mm;
2. 联轴器的装配要求
1) 将两个半联轴器暂时连接,在圆周上画出对准线或装设专用工具,测量工具可采用 塞尺测量、塞尺+专用工具测量、百分表+专用工具测量;
2)注意:测量端面间隙时,应将两轴的轴向相对施加适当的推力,消除轴向窜动的间隙后, 再测量其端面间隙。
3) 将两个半联轴器一起转动,每转 90°测量一次,并记录 5 个位置的径向位移测量值, 和位于同一直径两端测点的轴向测量值。
3. 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的装配要求
1)滑动轴承的装配要求
① 瓦背与轴承座孔的接触要求、上下轴瓦中分面的接合情况、轴瓦内孔与轴颈的接触 点数,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规定;
② 上下轴瓦的接合面应接触良好 对于厚壁轴瓦,在未拧紧螺栓时,用 0.05mm 塞尺从外侧检查上下轴瓦接合面,塞入深 度不应大于接合面宽度的⅓;
对于薄壁轴瓦,在装配后,在中分面处用 0.02mm 塞尺检査,不应塞入。
对于薄壁轴瓦,在装配后,在中分面处用 0.02mm 塞尺检査,不应塞入。
③ 轴颈与轴瓦的间隙应符合要求 顶间隙,用压铅法检查,铅丝直径不宜大于顶间隙的 3 倍; 侧间隙,用塞尺检查,单侧间隙应为顶间隙的½〜⅓ 。
2)滚动轴承的装配要求
① 滚动轴承的装配方法有压装法、温差法;
② 采用压装法,压入力应通过专用工具或在固定圈上垫以软金属棒、金属套传递,不 得通过轴承的滚动体和保持架传递;
③ 采用温差法,应均匀地改变轴承的温度,轴承的加热温度不应高于 120°C, 冷却温 度不应低于-80°C;
④ 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在对称中心线 120°范围内、与轴承盖孔在对称中心线 90°范围 内应均匀接触,且用 0.03mm 塞尺检査时,塞尺不得塞入轴承外圈宽度的 1/3;
⑤ 轴承装配后应转动灵活,采用润滑脂润滑的轴承,应在轴承½空腔内加注润滑脂; 采用稀油润滑的轴承,不应加注润滑脂。
② 采用压装法,压入力应通过专用工具或在固定圈上垫以软金属棒、金属套传递,不 得通过轴承的滚动体和保持架传递;
③ 采用温差法,应均匀地改变轴承的温度,轴承的加热温度不应高于 120°C, 冷却温 度不应低于-80°C;
④ 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在对称中心线 120°范围内、与轴承盖孔在对称中心线 90°范围 内应均匀接触,且用 0.03mm 塞尺检査时,塞尺不得塞入轴承外圈宽度的 1/3;
⑤ 轴承装配后应转动灵活,采用润滑脂润滑的轴承,应在轴承½空腔内加注润滑脂; 采用稀油润滑的轴承,不应加注润滑脂。
机械设备的固定方式
设备与基础的固定主要采用地脚螺栓连接,通过调整垫铁将设备找正调平,然后通过灌 浆将设备固定在设备基础上。
机械设备安装新技术
测量:激光对中技术、激光检测技术
起重:计算机控制液压提升技术、无线遥控液压提升技术
安装:设备模块化集成技术
起重:计算机控制液压提升技术、无线遥控液压提升技术
安装:设备模块化集成技术
设备安装的精度
设备安装精度的概念
设备安装精度是指安装过程中为保证整套装置正确联动所需的各独立设备之间的位置
精度;
单台设备通过合理的安装工艺和调整方法能够重现的制造精度;
设备在使用中的运行 精度。
精度;
单台设备通过合理的安装工艺和调整方法能够重现的制造精度;
设备在使用中的运行 精度。
影响设备安装精度的因素
设备基础
强度、沉降、抗振性能
垫铁埋设
承载面积、接触质量
设备灌浆
强度、密实度
地脚螺栓
紧固力、垂直度
设备制造
加工精度、装配精度
测量因素
仪器精度、基准精度
环境因素
基础温度变形、设备温度变形、恶劣环境场所
提高安装精度的方法
应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着手,尤其要强调人的作用,应选派具有相应技术水平
和责任心的人员去从事相应的安装工作,有适当、先进、可行的施工工艺,配备完好适当的
施工机械和与安装精度要求相适应的测量器具,在适宜的环境下操作,才能提高安装质量, 保证安装精度。
注:从……着手,尤其要强调……的作用,选派具有……的人员从事安装工作,有先进 可行的……,配备完好的……,并在适宜的环境下操作。
和责任心的人员去从事相应的安装工作,有适当、先进、可行的施工工艺,配备完好适当的
施工机械和与安装精度要求相适应的测量器具,在适宜的环境下操作,才能提高安装质量, 保证安装精度。
注:从……着手,尤其要强调……的作用,选派具有……的人员从事安装工作,有先进 可行的……,配备完好的……,并在适宜的环境下操作。
设备安装偏差方向的控制
1. 设备安装偏差方向的控制原则:
1)有利于抵消设备附属件安装后重量的影响;(重力)
2)有利于抵消设备运转时产生的作用力的影响;(作用力)
3)有利于抵消零部件磨损的影响; (磨损)
4)有利于抵消摩擦面间油膜的影响。 (油膜)
2)有利于抵消设备运转时产生的作用力的影响;(作用力)
3)有利于抵消零部件磨损的影响; (磨损)
4)有利于抵消摩擦面间油膜的影响。 (油膜)
2. 补偿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偏差
例如,汽轮机、干燥机在运行中的温度比与之连接的发电机、鼓风机、电动机高,在对这
类机组的联轴器装配定心时要考虑温度的影响,从而使运行中温度变化引起的偏差得到补偿。
调整两轴心径向位移时,运行中温度高的一端要低于温度低的一端;
调整两轴线倾斜时,上部间隙小于下部间隙;
调整两端面间隙时选择较大值。
类机组的联轴器装配定心时要考虑温度的影响,从而使运行中温度变化引起的偏差得到补偿。
调整两轴心径向位移时,运行中温度高的一端要低于温度低的一端;
调整两轴线倾斜时,上部间隙小于下部间隙;
调整两端面间隙时选择较大值。
电器工程安装技术
变压器的安装技术
变压器的开箱检查
1)规格型号、随机文件、附件备件、外观质量;
2)油箱密封应良好,带油运输的变压器,油枕油位应正常,且油液无渗漏;
3)充氮气或干燥空气运输的变压器,应有压力监视和补充装置,运输过程中保持正压, 气体压力应为 0.01~0.03MPa。
2)油箱密封应良好,带油运输的变压器,油枕油位应正常,且油液无渗漏;
3)充氮气或干燥空气运输的变压器,应有压力监视和补充装置,运输过程中保持正压, 气体压力应为 0.01~0.03MPa。
变压器的二次搬运
1)变压器搬运时,应将高低压绝缘瓷瓶进行保护;
2)变压器二次搬运可采用滚杠滚动及卷扬机拖运;利用机械牵引时,着力点应在变压 器重心以下,运输倾斜角不得超过 15° ;
3)变压器吊装时,钢丝绳必须挂在油箱的吊钩上,顶盖上的吊环仅作吊芯检查使用, 严禁使用此吊环吊装整台变压器;
4)用千斤顶顶升大型变压器时,应将千斤顶放在油箱千斤顶支架部位。
2)变压器二次搬运可采用滚杠滚动及卷扬机拖运;利用机械牵引时,着力点应在变压 器重心以下,运输倾斜角不得超过 15° ;
3)变压器吊装时,钢丝绳必须挂在油箱的吊钩上,顶盖上的吊环仅作吊芯检查使用, 严禁使用此吊环吊装整台变压器;
4)用千斤顶顶升大型变压器时,应将千斤顶放在油箱千斤顶支架部位。
变压器的安装接线
1)变压器器身检查完毕后,必须用合格的变压器油进行冲洗,并清洗油箱底部,不得 遗留杂物;
2)变压器的安装就位可以采用吊车直接吊装就位;
3)装有气体继电器的变压器顶盖,沿气体继电器的气流方向应有 1.0%~1.5%的升高坡度;
4)变压器的低压侧中性点必须直接与接地装置引出的接地干线连接;变压器箱体、支 架或外壳均应接地,且有标识;
5)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回路中,靠近变压器的位置,做一个可拆卸的连接点。
2)变压器的安装就位可以采用吊车直接吊装就位;
3)装有气体继电器的变压器顶盖,沿气体继电器的气流方向应有 1.0%~1.5%的升高坡度;
4)变压器的低压侧中性点必须直接与接地装置引出的接地干线连接;变压器箱体、支 架或外壳均应接地,且有标识;
5)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回路中,靠近变压器的位置,做一个可拆卸的连接点。
变压器的交接试验
1. 变压器绝缘油试验;
SF6 气体绝缘的变压器,应进行 SF6 气体含水量的检验及检漏,含水量不大于 250ppm, 且无明显泄漏点。
2. 铁芯及夹件的绝缘电阻测量;
测量铁芯对地,夹件对地,铁芯对夹件的绝缘电阻; 使用 2500V 兆欧表,持续时间 1min,无闪络,无击穿。
3. 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测量(计算吸收比);
高压绕组对外壳的绝缘电阻用 2500V 兆欧表测量,测量完毕放电;
低压绕组对外壳的绝缘电阻用 500V 兆欧表测量,测量完毕放电; 吸收比=R60/R15
低压绕组对外壳的绝缘电阻用 500V 兆欧表测量,测量完毕放电; 吸收比=R60/R15
4. 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测量;
变压器直流电阻与出厂测量值比较,变化≤2%;
≤1600kVA 的变压器,各相绕组相互间差别≤4%,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別≤2%;
>1600kVA 的变压器,各相绕组相互间差别≤2% ; 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别≤1%; (大型减半)
≤1600kVA 的变压器,各相绕组相互间差别≤4%,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別≤2%;
>1600kVA 的变压器,各相绕组相互间差别≤2% ; 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别≤1%; (大型减半)
5. 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额定电压冲击合闸试验;
耐压试验前,大容量变压器静置 12h,小容量变压器静置 5h,并用摇表检查试验元件的 绝缘状况;
6. 检查相位、电压比、三相绕组的极性和连接组别。
变压器的送电试运行
1)变压器第一次投入可全压冲击合闸,且由高压侧投入;
2)变压器应进行 5 次空载全压冲击合阐且无异常情况,每次间隔时间 5min,第一次受 电后,持续时间不少于 10min;全压冲击合闸吋,励磁涌流不应引起保护装置的误动作;750kV 变压器第一次冲击合闸后的带电运行时间不少于 30min,其后可逐次缩短,但不少于 5min。
3)变压器试运行要记录一二次侧电压、冲击电流、空载电流、温度;
4)变压器空载运行 24h 无异常情况,方可投入负荷运行。
2)变压器应进行 5 次空载全压冲击合阐且无异常情况,每次间隔时间 5min,第一次受 电后,持续时间不少于 10min;全压冲击合闸吋,励磁涌流不应引起保护装置的误动作;750kV 变压器第一次冲击合闸后的带电运行时间不少于 30min,其后可逐次缩短,但不少于 5min。
3)变压器试运行要记录一二次侧电压、冲击电流、空载电流、温度;
4)变压器空载运行 24h 无异常情况,方可投入负荷运行。
配电柜安装技术
配电柜的开箱检查
检查包装密封、规格型号、几何尺寸、备品备件、外观质量、内部接线、随机文件。
1)包装密封良好,规格型号、几何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备品备件的供应范围和数量符合合同要求;且柜体应有便于起吊的吊环;
2)柜内电器、元部件、绝缘瓷瓶等均应齐全、无损伤、无裂纹;
3)柜内设备布置安全合理,保证检修方便,且与盘面保持安全距离;
4)配电装置具有防误操作的机械联锁和电气联锁,且机械联锁不允许采用钢丝;
5)配电装置内母线应标明相序颜色,且相序排列一致;接地线符合技术要求;
6)所有电器设备和元件均应有合格证,关键部件应有产品制造许可证的复印件,且证 号清晰。
1)包装密封良好,规格型号、几何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备品备件的供应范围和数量符合合同要求;且柜体应有便于起吊的吊环;
2)柜内电器、元部件、绝缘瓷瓶等均应齐全、无损伤、无裂纹;
3)柜内设备布置安全合理,保证检修方便,且与盘面保持安全距离;
4)配电装置具有防误操作的机械联锁和电气联锁,且机械联锁不允许采用钢丝;
5)配电装置内母线应标明相序颜色,且相序排列一致;接地线符合技术要求;
6)所有电器设备和元件均应有合格证,关键部件应有产品制造许可证的复印件,且证 号清晰。
配电柜的现场安装
1)基础型钢安装偏差符合规定,基础型钢的接地不少于两处;
2)配电柜接地应牢固可靠,每台柜体均应单独与基础型钢做接地连接,装有电器的可 开启的门应以裸铜软线与金属柜体可靠连接;
3)配电柜安装时应按编号顺序分别安装在基础型钢上,再找平找正;柜体安装垂直度 允许偏差不应大于 1.5‰,相互间接缝不应大于 2mm,成列盘面偏差不应大于 5mm;
4)配电柜安装完毕后,还应全面复测一次,并做好柜体安装记录。
2)配电柜接地应牢固可靠,每台柜体均应单独与基础型钢做接地连接,装有电器的可 开启的门应以裸铜软线与金属柜体可靠连接;
3)配电柜安装时应按编号顺序分别安装在基础型钢上,再找平找正;柜体安装垂直度 允许偏差不应大于 1.5‰,相互间接缝不应大于 2mm,成列盘面偏差不应大于 5mm;
4)配电柜安装完毕后,还应全面复测一次,并做好柜体安装记录。
配电柜的高压试验
1)高压试验的主体
当地供电部门许可的试验单位。
2)高压试验的内容
绝缘试验,主回路电阻测量和温升试验,短时耐受电流和峰值耐受电流试验;
机械、操作振动试验,关合关断能力试验,内部故障试验;
SF6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的漏气率及含水率检查,防护等级检查。
机械、操作振动试验,关合关断能力试验,内部故障试验;
SF6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的漏气率及含水率检查,防护等级检查。
配电柜的整定调整
过负荷报警整定
过负荷电流元件、时间元件
过电流保护整定
电流元件、时间元件
零序过电流保护整定
电流元件、时间元件、方向元件
过电压保护整定
过电压范围、过电压保护时间
三相一次重合闸整定
重合闸延时、重合闸同期角
配电柜的送电试运行
1)做好送电前的准备工作和送电前的检查,并由供电部门检查合格后送电;
2)合高压柜开关,检查高压电是否正常;合变压器开关,检查变压器是否有电;合低 压柜开关,检查低压电是否正常,分别合其他配电柜的开关;
3)配电柜空载运行 24h , 无异常现象,办理验收手续,交建设单位使用;同时提交技术资料,包括施工图纸、施工记录、产品合格证说明书、试验报告单。
2)合高压柜开关,检查高压电是否正常;合变压器开关,检查变压器是否有电;合低 压柜开关,检查低压电是否正常,分别合其他配电柜的开关;
3)配电柜空载运行 24h , 无异常现象,办理验收手续,交建设单位使用;同时提交技术资料,包括施工图纸、施工记录、产品合格证说明书、试验报告单。
电动机安装技术
电动机的干燥处理
1. 电动机的干燥标准
1)用 1000V 及以下摇表测量,1kV 及以下电动机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 1MΩ/kV;
2)用 2500V 摇表测量,大于 1kV 的电动机,定子绕组绝缘电值不低于 1MΩ/kV,转子 绕组绝缘电阻值不低于 0.5MΩ/kV,且吸收比不小于 1.3。
2)用 2500V 摇表测量,大于 1kV 的电动机,定子绕组绝缘电值不低于 1MΩ/kV,转子 绕组绝缘电阻值不低于 0.5MΩ/kV,且吸收比不小于 1.3。
2. 电动机的干燥方法及注意事项
1)电动机的干燥可采用外部加热干燥法、电流加热干燥法;
2)烘干温度缓慢上升,每小时温升 5~8°C;铁芯和绕组最高烘干温度为 70~80℃;
3)干燥时严禁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应使用酒精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温差热电偶;
4)定时测定并记录干燥电源的电压电流、绕组绝缘电阻、绕组温度、环境温度,测定 时断开电源,以免发生危险;
5)当电动机绝缘电阻达到要求,在同一温度下经 5h 稳定不变认定干燥完毕。
2)烘干温度缓慢上升,每小时温升 5~8°C;铁芯和绕组最高烘干温度为 70~80℃;
3)干燥时严禁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应使用酒精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温差热电偶;
4)定时测定并记录干燥电源的电压电流、绕组绝缘电阻、绕组温度、环境温度,测定 时断开电源,以免发生危险;
5)当电动机绝缘电阻达到要求,在同一温度下经 5h 稳定不变认定干燥完毕。
电动机的安装接线
1)电动机与设备基础间附加木板或硬塑胶等防振垫片,且不超过 3 块;
2)地脚螺栓的紧固按对角交错次序拧紧;
3)可用水平仪测量电动机安装的水平度;
4)电动机的接线可采用星形连接(Y)或三角形连接(△);
5)在爆炸危险环境内,可采用柔性钢导管将电缆引入防爆电动机,且电缆引入装置或 设备进线口应密封良好。
2)地脚螺栓的紧固按对角交错次序拧紧;
3)可用水平仪测量电动机安装的水平度;
4)电动机的接线可采用星形连接(Y)或三角形连接(△);
5)在爆炸危险环境内,可采用柔性钢导管将电缆引入防爆电动机,且电缆引入装置或 设备进线口应密封良好。
电动机的试运行检查
1. 试运行前的检查
1)检查电动机安装是否牢固,地脚螺栓是否拧紧;
2)检查电动机与传动机械的联轴器是否安装良好;
3)检查电动机电源开关、启动设备、控制装置是否合适,熔丝选择是否合格,热继电 器调整是否适当,短路脱扣器和热脱扣器整定是否正确;
4)电动机的保护接地线必须连接可靠, 铜芯接地线截面不小于 4mm2;
5)用 500V 兆欧表测量电动机绕组的绝缘电阻,380V 异步电动机不低于 0.5MΩ;
6)通电检查电动机的转向是否正确,不正确时,在电源侧或电动机接线盒侧任意对调 两根电源线即可;
7)对于绕线型电动机还应检查滑环和电刷;
2)检查电动机与传动机械的联轴器是否安装良好;
3)检查电动机电源开关、启动设备、控制装置是否合适,熔丝选择是否合格,热继电 器调整是否适当,短路脱扣器和热脱扣器整定是否正确;
4)电动机的保护接地线必须连接可靠, 铜芯接地线截面不小于 4mm2;
5)用 500V 兆欧表测量电动机绕组的绝缘电阻,380V 异步电动机不低于 0.5MΩ;
6)通电检查电动机的转向是否正确,不正确时,在电源侧或电动机接线盒侧任意对调 两根电源线即可;
7)对于绕线型电动机还应检查滑环和电刷;
2. 试运行中的检查
1)电动机第一次启动空载运行 2h,并记录空载电流;
2)电动机的转向符合要求且无杂声;
3)换向器、滑环及电刷的工作正常;
4)振动不应超过标准规定值;
5)温度不应过热;
6)滑动轴承温升和滚动轴承温升不应超过规定值。
2)电动机的转向符合要求且无杂声;
3)换向器、滑环及电刷的工作正常;
4)振动不应超过标准规定值;
5)温度不应过热;
6)滑动轴承温升和滚动轴承温升不应超过规定值。
电力架空线路施工技术
施工程序
线路测量→基础施工→杆塔组立→放线架线→导线连接→线路试验→竣工验收
放线架线
1. 线盘架设
放线时,将轴杠两端放在托架上,调整放线架,使其两端一样高,并使线盘脱离地面。
2. 放线要求
1)放铝线或钢芯铝线时,应在每根电杆的横担上预挂 3 只开口滑轮,待导线拉至每根 电杆处,用绳子将导线提起,嵌入滑轮,继续拖拉导线,使其沿滑轮移动;
2)导线应一根一根地放,线盘处应有经验的人员看守,负责检查导线质量;
3)放线时应有可靠的联络信号,沿途有人看护导线,使其不受损伤、不打环扣。
2)导线应一根一根地放,线盘处应有经验的人员看守,负责检查导线质量;
3)放线时应有可靠的联络信号,沿途有人看护导线,使其不受损伤、不打环扣。
导线连接
1)每根导线在每一个档距内只准有 1 个接头,但在跨越公路、河流、铁路、重要建筑 物、电力线和通信线等处,导线和避雷线均不得有接头;
2)接头处的机械强度不低于导线自身强度的 90%,电阻不超过同长度导线电阻的 1.2 倍;
3)不同材料、不同截面、不同捻回方向的导线,只能在杆上跳线内连接;
4)架空导线的压接方法有钳压连接、液压连接、爆压连接;
5)耐张杆、分支杆等处的跳线连接,可采用 T 形线架和并沟线夹连接。
2)接头处的机械强度不低于导线自身强度的 90%,电阻不超过同长度导线电阻的 1.2 倍;
3)不同材料、不同截面、不同捻回方向的导线,只能在杆上跳线内连接;
4)架空导线的压接方法有钳压连接、液压连接、爆压连接;
5)耐张杆、分支杆等处的跳线连接,可采用 T 形线架和并沟线夹连接。
线路试验
1)检查线路各相两侧的相位应一致
2)测量绝缘子的绝缘电阻值并进行交流耐压试验
3)测量线路的绝缘电阻值并进行冲击合闸试验(三次)
4)测量 35kV 以上线路的工频参数
5)测量杆塔的接地电阻值
6)采用红外线测温仪或电压降法测量导线的接头质量
2)测量绝缘子的绝缘电阻值并进行交流耐压试验
3)测量线路的绝缘电阻值并进行冲击合闸试验(三次)
4)测量 35kV 以上线路的工频参数
5)测量杆塔的接地电阻值
6)采用红外线测温仪或电压降法测量导线的接头质量
防雷措施
1. 架设接闪线→保护输电线路不受雷击
2. 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快速将雷电流泄入地下
3. 增加绝缘子串的片数→加强绝缘防止绝缘子串有闪络
4. 装设管型接闪器或放电间隙→限制雷击过电压
5. 装设自动重合闸→预防雷击造成断路器跳闸停电
6. 采用消弧圈接地→使单相雷击的接地故障电流能被消弧圈所熄弧, 从而消除故障
2. 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快速将雷电流泄入地下
3. 增加绝缘子串的片数→加强绝缘防止绝缘子串有闪络
4. 装设管型接闪器或放电间隙→限制雷击过电压
5. 装设自动重合闸→预防雷击造成断路器跳闸停电
6. 采用消弧圈接地→使单相雷击的接地故障电流能被消弧圈所熄弧, 从而消除故障
电力电缆线路施工技术
直埋电缆的敷设要求
1)直埋电缆埋深不应小于 0.7m,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 1.0m;
2)直埋电缆一般使用铠装电缆,铠装电缆金属外皮两端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 10Ω;
3)电缆敷设后,上面铺 100mm 厚的软土或细沙,再盖上混凝土保护板,覆盖宽度超过 电缆两侧以外各 50mm;
4)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 50~100m、电缆接头、转弯、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 方位标志或标桩;
5)电缆中间接头下面应垫以混凝土基础板,长度要伸出接头保护盒两端 600~700mm;
6)电缆引入建筑物、隧道时,要穿管保护;
7)电缆互相交叉、与非热力管道交叉、穿越公路等,都要穿管保护,保护管长度超出 交叉点 1m,交叉净距不小于 250mm,保护管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1.5 倍 ;
8)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
2)直埋电缆一般使用铠装电缆,铠装电缆金属外皮两端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 10Ω;
3)电缆敷设后,上面铺 100mm 厚的软土或细沙,再盖上混凝土保护板,覆盖宽度超过 电缆两侧以外各 50mm;
4)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 50~100m、电缆接头、转弯、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 方位标志或标桩;
5)电缆中间接头下面应垫以混凝土基础板,长度要伸出接头保护盒两端 600~700mm;
6)电缆引入建筑物、隧道时,要穿管保护;
7)电缆互相交叉、与非热力管道交叉、穿越公路等,都要穿管保护,保护管长度超出 交叉点 1m,交叉净距不小于 250mm,保护管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1.5 倍 ;
8)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
排管电缆的敷设要求
1)电缆排管可用钢管、塑料管、陶瓷管、石棉水泥管或混凝土管,但管内必须光滑;
2)排管孔径一般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1.5 倍,敷设电力电缆的排管孔径不小于 100mm, 控制电缆排管孔径不小于 75mm;
3)埋入地下排管顶部至地面的距离,人行道不小于 500mm;—般地区不小于 700mm;
4)在直线距离超过 100m、排管转弯和分支处设置排管电缆井,排管通向井坑应有不小 于 0.1%的坡度;
5)敷设在排管内的电缆,应采用铠装电缆。
2)排管孔径一般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1.5 倍,敷设电力电缆的排管孔径不小于 100mm, 控制电缆排管孔径不小于 75mm;
3)埋入地下排管顶部至地面的距离,人行道不小于 500mm;—般地区不小于 700mm;
4)在直线距离超过 100m、排管转弯和分支处设置排管电缆井,排管通向井坑应有不小 于 0.1%的坡度;
5)敷设在排管内的电缆,应采用铠装电缆。
电缆沟或隧道内电缆敷设要求
1)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应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2)高低压电力电缆、强弱电控制电缆由上到下分层配置;
3)电力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超过 1 层,在桥架上不超过 2 层;
4)控制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超过 1 层,在桥架上不超过 3 层;
5)交流单芯电力电缆,应布置在同一侧支架上,当按紧贴的正三角形排列时,应每隔 1m 用绑带扎牢。
2)高低压电力电缆、强弱电控制电缆由上到下分层配置;
3)电力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超过 1 层,在桥架上不超过 2 层;
4)控制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超过 1 层,在桥架上不超过 3 层;
5)交流单芯电力电缆,应布置在同一侧支架上,当按紧贴的正三角形排列时,应每隔 1m 用绑带扎牢。
电缆本地敷设要求
1. 敷设前的检查
1)充油电缆的油压不低于 0.15MPa,接头无漏油;
2)电缆放线架应放置稳妥,钢轴的强度和长度应与电缆盘的重量和宽度相匹配;
3)敷设前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以减少接头;
4)6kV 以上的电缆应做交流耐压试验和直流泄漏试验;1kV 以下的电缆用兆欧表测量绝 缘电阻。
2)电缆放线架应放置稳妥,钢轴的强度和长度应与电缆盘的重量和宽度相匹配;
3)敷设前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以减少接头;
4)6kV 以上的电缆应做交流耐压试验和直流泄漏试验;1kV 以下的电缆用兆欧表测量绝 缘电阻。
2. 电缆施放要求
1)电缆应从电缆盘上端拉出施放;
2)人工施放:每隔 1.5~2m 放置一个滑轮,电缆从电缆盘上端拉出后放在滑轮上,再用 绳子扣住向前拖拉,不得把电缆放在地上拖拉;
3)机械牵引:缓慢前进,速度不超过 15m/min,牵引头加装钢丝套;长度 300m 以内 的大截面电缆可直接绑住电缆芯牵引;充油电缆总拉力不应超过 27kN;
4)穿入管内的电缆应符合要求,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
2)人工施放:每隔 1.5~2m 放置一个滑轮,电缆从电缆盘上端拉出后放在滑轮上,再用 绳子扣住向前拖拉,不得把电缆放在地上拖拉;
3)机械牵引:缓慢前进,速度不超过 15m/min,牵引头加装钢丝套;长度 300m 以内 的大截面电缆可直接绑住电缆芯牵引;充油电缆总拉力不应超过 27kN;
4)穿入管内的电缆应符合要求,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
3. 电缆接头的布置
并列敷设电缆的中间接头位置相互错开;
明敷电缆的中间接头应用托板托置固定。
明敷电缆的中间接头应用托板托置固定。
4. 电缆标牌的装设
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且应写明电缆规格型号、起讫地点,并联使用的电缆还应有 顺序号。(防腐)
绝缘电阻测量和直流耐压试验
1. 绝缘电阻测量
1)1kV 及以上的电缆可用 2500V 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
2 ) 电缆线路绝缘电阻测量前,用导线将电缆对地短路放电,当接地线路较长或绝缘性 能良好时,放电时间不少于 1min;
3 ) 测量完毕或需要再次测量时,应将电缆再次接地放电;
4 ) 每次测量都需记录环境温湿度、绝缘电阻表电压等级及其他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
2 ) 电缆线路绝缘电阻测量前,用导线将电缆对地短路放电,当接地线路较长或绝缘性 能良好时,放电时间不少于 1min;
3 ) 测量完毕或需要再次测量时,应将电缆再次接地放电;
4 ) 每次测量都需记录环境温湿度、绝缘电阻表电压等级及其他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
2. 直流耐压试验
进行直流耐压试验的同时,用接在高压侧的微安表测量泄漏电流,三相泄漏电流最大不 对称系数不大于 2;
对于 10kV 及以上的电缆,若泄漏电流小于 20uA,其三相泄漏电流最大 不对称系数不作规定。
对于 10kV 及以上的电缆,若泄漏电流小于 20uA,其三相泄漏电流最大 不对称系数不作规定。
防雷接地
防雷装置的安装要求
1. 接闪器的安装要求
1)排气式接闪器的安装,应避免其排出的气体引起相间或对地闪络,不能喷及其他电 气设备;
2)氧化锌接闪器的接地线应采用不小于 16mm²的软铜线,安装时要注意接闪器上端带 电部分与电器柜体外壳或柜内其他设备的安全距离;
3)管型接闪器与被保护设备的连接线长度不得大于 4m, 安装时应避免各接闪器排出的 电离气体相交而造成短路
2)氧化锌接闪器的接地线应采用不小于 16mm²的软铜线,安装时要注意接闪器上端带 电部分与电器柜体外壳或柜内其他设备的安全距离;
3)管型接闪器与被保护设备的连接线长度不得大于 4m, 安装时应避免各接闪器排出的 电离气体相交而造成短路
2. 接闪器的试验要求
1)测量接闪器的绝缘电阻;
2)测量接闪器的泄漏电流,磁吹接闪器的交流电导电流,金属氧化物接闪器的持续电流;
3)测量金属氧化物接闪器的工频参考电压或直流参考电压,测量 FS 型阀式接闪器的工 频放电电压。
2)测量接闪器的泄漏电流,磁吹接闪器的交流电导电流,金属氧化物接闪器的持续电流;
3)测量金属氧化物接闪器的工频参考电压或直流参考电压,测量 FS 型阀式接闪器的工 频放电电压。
接地装置的安装要求
1. 接地极的安装
1)金属接地极:采用镀锌角钢、镀锌钢管、铜棒、铜排,有垂直接地极和水平接地极;
2)接地模块:采用导电能力优越的非金属材料,顶面埋深不小于 0.6m,间距不小于模 块长度的 3~5 倍。
2)接地模块:采用导电能力优越的非金属材料,顶面埋深不小于 0.6m,间距不小于模 块长度的 3~5 倍。
2. 接地线的安装
1)室外接地干线与接地支线一般在沟内,沟深不小于 0.6m,沟宽不小于 0.5m,沟的中 心线与构筑物的基础的距离不小于 2m;
2)接地支线与接地干线的连接、接地干线与接地极的连接均应采用焊接,接地线末端 露出地面 0.5m 以上。
注:室内接地线可沿墙壁或桥架支架明敷,与设备连接的接地支线需经过地面时应埋在 混凝土内。
2)接地支线与接地干线的连接、接地干线与接地极的连接均应采用焊接,接地线末端 露出地面 0.5m 以上。
注:室内接地线可沿墙壁或桥架支架明敷,与设备连接的接地支线需经过地面时应埋在 混凝土内。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接地要求
1. 爆炸气体环境电气设备的接地要求
1)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可靠接地;
2) 1 区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及 2 区内除照明灯具以外的电气设备,应采用专门的接地线;
3)接地干线在爆炸危险区域内不同的方向应有不少于 2 处与接地体连接;
4)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与独立的避雷针的接地装置应分开设置,与建筑物上的避雷针 的接地装置可合并设置。(距离 3m)
2) 1 区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及 2 区内除照明灯具以外的电气设备,应采用专门的接地线;
3)接地干线在爆炸危险区域内不同的方向应有不少于 2 处与接地体连接;
4)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与独立的避雷针的接地装置应分开设置,与建筑物上的避雷针 的接地装置可合并设置。(距离 3m)
2. 爆炸粉尘环境电气设备的接地要求
1)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可靠接地;
2)10 区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应有专门的接地线;11 区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可利用有可 靠电气连接的金属管线或金属构件作接地线,但不得利用输送爆炸危险物质的管道;
3)接地干线在爆炸危险区域内不同的方向应有不少于 2 处与接地体连接;
2)10 区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应有专门的接地线;11 区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可利用有可 靠电气连接的金属管线或金属构件作接地线,但不得利用输送爆炸危险物质的管道;
3)接地干线在爆炸危险区域内不同的方向应有不少于 2 处与接地体连接;
3. 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设备的接地要求
1)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可靠接地;
2)接地干线有不少于 2 处与接地体连接。
2)接地干线有不少于 2 处与接地体连接。
防静电的接地要求
1. 防静电的接地装置可以与防感应雷和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共同设置;
2. 设备、机组、储罐、管道等的防静电接地线,应单独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相连,除并 列管道外不得互相串联接地;
3. 防静电接地线与设备的连接采用螺栓连接,连接螺栓不小于 M10,有防松装置并涂 以电力复合脂;
4. 容量为 50m3 及以上的储罐,其接地点数量不少于 2 处,间距不大于 30m。
2. 设备、机组、储罐、管道等的防静电接地线,应单独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相连,除并 列管道外不得互相串联接地;
3. 防静电接地线与设备的连接采用螺栓连接,连接螺栓不小于 M10,有防松装置并涂 以电力复合脂;
4. 容量为 50m3 及以上的储罐,其接地点数量不少于 2 处,间距不大于 30m。
管道工程施工技术
工业管道的分类与施工程序
工业金属管道的分类
GC1
① 输送极度危害介质、高度危害气体介质、工作温度高于其标准沸点的 高度危害液体介质管道(极高危害)
② 输送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且 P≥4.0MPa
③ 输送流体介质且 P≥10.0MPa,或 P≥4.0MPa 且 T≥400℃
② 输送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且 P≥4.0MPa
③ 输送流体介质且 P≥10.0MPa,或 P≥4.0MPa 且 T≥400℃
GC2
GC3
无毒、非可燃流体、P≤1.0MPa 且-20℃<T≤185℃
工业金属管道的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测量定位→支架制作安装→管道预制安装→仪表安装→试压清洗→防腐保温 →调试及试运行→交工验收
工业金属管道施工前应具备的条件
1. 金属管道安装的施工单位应取得相应的施工资质,并在资质许可范围内从事管道施 工,应取得的资质包括工程建设施工资质、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资质;
2. 施工单位在压力管道施工前,必须向工程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 理书面告知,在施工过程中要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并接受监督检验 单位的监督检验。
2. 施工单位在压力管道施工前,必须向工程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 理书面告知,在施工过程中要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并接受监督检验 单位的监督检验。
工程交接验收的资料
1. 工程技术文件
1)元件的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和复检、试验报告;
2)材料代用单;
3)管道轴测图,应标明准确焊接工艺信息,如焊工代号、焊缝编号、焊缝位置、补焊 位置、无损检测的焊缝位置、热处理的焊缝位置、硬度检测的焊缝位置、无损检测方法;
4)设计修改文件、竣工图。
2)材料代用单;
3)管道轴测图,应标明准确焊接工艺信息,如焊工代号、焊缝编号、焊缝位置、补焊 位置、无损检测的焊缝位置、热处理的焊缝位置、硬度检测的焊缝位置、无损检测方法;
4)设计修改文件、竣工图。
2. 施工检查记录
3. 施工试验报告
1)安全阀校验报告;硬度检测报告、光谱分析及其他理化试验报告;
2)磁粉检测报告,渗透检测报告,射线检测报告,超声检测报告;
3)管道热处理报告。
2)磁粉检测报告,渗透检测报告,射线检测报告,超声检测报告;
3)管道热处理报告。
工业管道的施工技术要求
管道安装前的检验
1)使用前核对管道元件及材料的材质、规格、型号、数量、标识、进行外观质量检查 和几何尺寸检查,并检查产品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
2)不锈钢、铬钼合金钢、镍及镍合金钢、钛及钛合金的管道组成件,应采用光谱分析 的方法对材质进行复查;材质为不锈钢、有色金属的管道元件和材料,在运输和储存期间不 得与碳素钢、低合金钢接触。
3)GC1 级管道的管子及管件在使用前进行磁粉或渗透无损抽样检测,要求检验批同炉 批号、同规格型号、同时到货。
4)经磁粉或渗透检测发现的表面缺陷应进行修磨,修磨后的实际壁厚不得小于管子名 义壁厚的 90%,且不得小于设计壁厚。
2)不锈钢、铬钼合金钢、镍及镍合金钢、钛及钛合金的管道组成件,应采用光谱分析 的方法对材质进行复查;材质为不锈钢、有色金属的管道元件和材料,在运输和储存期间不 得与碳素钢、低合金钢接触。
3)GC1 级管道的管子及管件在使用前进行磁粉或渗透无损抽样检测,要求检验批同炉 批号、同规格型号、同时到货。
4)经磁粉或渗透检测发现的表面缺陷应进行修磨,修磨后的实际壁厚不得小于管子名 义壁厚的 90%,且不得小于设计壁厚。
管道敷设及连接要求
1. 管道与设备的连接要求
1)管道连接时, 不得采用强力对口,端面的间隙、偏差、错口或不同心等缺陷不得采用 加热管子、加偏垫等方法消除;管道安装合格后不得承受设计以外的附加载荷;
2)管道与大型设备或动设备无论采用法兰连接还是焊接连接,都不应使动设备承受附 加外力;
3)管道与机械设备连接前,应在自由状态下检验法兰的平行度和同轴度;
4)管道与机械设备最终连接时,应在联轴节上架设百分表监视设备位移;
5)大型储罐的管道与泵或其他有独立基础的设备连接,应在储罐液压(充水)试验合 格后安装,或在储罐液压(充水)试验、基础初沉降后,再进行储罐接口处法兰的连接;
2)管道与大型设备或动设备无论采用法兰连接还是焊接连接,都不应使动设备承受附 加外力;
3)管道与机械设备连接前,应在自由状态下检验法兰的平行度和同轴度;
4)管道与机械设备最终连接时,应在联轴节上架设百分表监视设备位移;
5)大型储罐的管道与泵或其他有独立基础的设备连接,应在储罐液压(充水)试验合 格后安装,或在储罐液压(充水)试验、基础初沉降后,再进行储罐接口处法兰的连接;
2. 伴热管及夹套管的安装要求
1)伴热管与主管平行安装,并应能自行排液;当一根主管需多根伴热管伴热时, 伴热管 之间的相对位置应固定;
2)不得将伴热管直接点焊在主管上;对不允许与主管直接接触的伴热管,在伴热管与 主管间应设置隔离垫;伴热管经过主管法兰、阀门时,应设置可拆卸的连接件;
3)夹套管外管经剖切后安装时,纵向焊缝设置在易检修的部位;
4)夹套管支承块的材质应与主管内管相同,支承块不得妨碍管内介质的流动。
2)不得将伴热管直接点焊在主管上;对不允许与主管直接接触的伴热管,在伴热管与 主管间应设置隔离垫;伴热管经过主管法兰、阀门时,应设置可拆卸的连接件;
3)夹套管外管经剖切后安装时,纵向焊缝设置在易检修的部位;
4)夹套管支承块的材质应与主管内管相同,支承块不得妨碍管内介质的流动。
3. 套管安装要求
1)管道焊缝不应设置在套管内;
2)穿墙套管长度不应小于墙体厚度;
3)穿越楼板的套管应高出楼面 50mm;
4)穿越屋面的套管应设置防水肩和防水帽;
5)管道与套管之间应采用不燃材料填充。
2)穿墙套管长度不应小于墙体厚度;
3)穿越楼板的套管应高出楼面 50mm;
4)穿越屋面的套管应设置防水肩和防水帽;
5)管道与套管之间应采用不燃材料填充。
4. 施工温度要求
1)采用橡胶、塑料、涂料等衬里的管道组成件,存放温度应为 5~40°C;
2)非金属管道采用电熔连接和热熔连接时,连接机具的工作环境温度应为-10~40°C,缠 绕连接时环境温度不低于 5°C,密封圈承插连接时不得使用冻硬的橡胶圈。
2)非金属管道采用电熔连接和热熔连接时,连接机具的工作环境温度应为-10~40°C,缠 绕连接时环境温度不低于 5°C,密封圈承插连接时不得使用冻硬的橡胶圈。
阀门安装要求
1. 阀门检验
1)阀门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并进行压力试验和密封试验;
2)阀门壳体压力试验和密封试验应以洁净水为介质,不锈钢阀门试验时,水中氯离子 含量不超过 25ppm;
3)阀门的壳体压力试验为阀门在 20°C 时最大允许工作压力的 1.5 倍,密封试验为阀门
在 20℃时最大允许工作压力的 1.1 倍,持续时间不少于 5min,试验温度为 5~40℃;
4)安全阀的校验应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整定压力调整和密封试验,并做好记录、 铅封、出具校验报告。
2)阀门壳体压力试验和密封试验应以洁净水为介质,不锈钢阀门试验时,水中氯离子 含量不超过 25ppm;
3)阀门的壳体压力试验为阀门在 20°C 时最大允许工作压力的 1.5 倍,密封试验为阀门
在 20℃时最大允许工作压力的 1.1 倍,持续时间不少于 5min,试验温度为 5~40℃;
4)安全阀的校验应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整定压力调整和密封试验,并做好记录、 铅封、出具校验报告。
2. 阀门安装
1)阀门安装前按设计文件核对其型号,并按介质流向确定其安装方向;检查阀门填料, 压盖螺栓应留有调节裕量;
2)当阀门与金属管道以法兰或螺纹方式连接时,阀门应在关闭状态下安装;以焊接方 式连接时,阀门应在开启状态下安装,对接焊缝底层宜采用氩弧焊;当非金属管道采用电熔 连接或热熔连接时,接头附近的阀门应处于开启状态;
3)安全阀应垂直安装,安全阀的出口管道应接向安全地点;在安全阀的进、出管道上 设置截止阀时,应加铅封,且应锁定在全开启状态。
2)当阀门与金属管道以法兰或螺纹方式连接时,阀门应在关闭状态下安装;以焊接方 式连接时,阀门应在开启状态下安装,对接焊缝底层宜采用氩弧焊;当非金属管道采用电熔 连接或热熔连接时,接头附近的阀门应处于开启状态;
3)安全阀应垂直安装,安全阀的出口管道应接向安全地点;在安全阀的进、出管道上 设置截止阀时,应加铅封,且应锁定在全开启状态。
支吊架安装要求
1)无热位移的管道,其吊杆垂直安装;有热位移的管道,吊点应设在位移的相反方向, 按位移值的 1/2 偏位安装;两根有热位移的管道不得使用同一吊杆;在热负荷运行时,及时 对支吊架进行检查调整;
2)导向支架或滑动支架的滑动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歪斜和卡涩现象;其安装位置应 从支承面中心向位移反方向偏移,偏移量应为位移值的 1/2 或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绝热层不 得妨碍其位移;
3)弹簧支吊架的弹簧应调整至冷态值,弹簧的临时固定件,应待系统安装、试压、绝 热完毕后方可拆除。
2)导向支架或滑动支架的滑动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歪斜和卡涩现象;其安装位置应 从支承面中心向位移反方向偏移,偏移量应为位移值的 1/2 或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绝热层不 得妨碍其位移;
3)弹簧支吊架的弹簧应调整至冷态值,弹簧的临时固定件,应待系统安装、试压、绝 热完毕后方可拆除。
静电接地要求
1)有静电接地要求的管道,各段管子间应导电,每对法兰或螺纹接头间电阻值超过 0.03Ω 时, 应设导线跨接,静电接地引线宜采用焊接形式;
2)有静电接地要求的不锈钢和有色金属管道,导线跨接或接地引线不得与管道直接连 接,应采用同材质连接板过渡;
3)静电接地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测试,电阻值超过规定时,应进行检查与调整。
2)有静电接地要求的不锈钢和有色金属管道,导线跨接或接地引线不得与管道直接连 接,应采用同材质连接板过渡;
3)静电接地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测试,电阻值超过规定时,应进行检查与调整。
热力管道安装要求
1. 管道敷设要求
1)热力管道通常采用架空敷设或地沟敷设;
2)为了便于排水和放气,管道安装时应设置坡度,室内管道的坡度为 0.002,室外管道 的坡度为 0.003,蒸汽管道的坡度应与介质流向相同,以避免噪声;
3)每段管道最低点设排水装置,最高点设放气装置;
4)与其他管道共架敷设的热力管道,如果常年或季节性连续供气的可不设坡度,但应 加设疏水器;
5)疏水器应安装在管道的最低点可能集结冷凝水的地方,流量孔板的前侧等容易积水 的地方。
2)为了便于排水和放气,管道安装时应设置坡度,室内管道的坡度为 0.002,室外管道 的坡度为 0.003,蒸汽管道的坡度应与介质流向相同,以避免噪声;
3)每段管道最低点设排水装置,最高点设放气装置;
4)与其他管道共架敷设的热力管道,如果常年或季节性连续供气的可不设坡度,但应 加设疏水器;
5)疏水器应安装在管道的最低点可能集结冷凝水的地方,流量孔板的前侧等容易积水 的地方。
2. 补偿器安装要求
1)如果管道输送的是热水,应在补偿器的最高点安装放气阀,最低点安装放水阀;如 果输送的是蒸汽,应在补偿器的最低点安装放水阀或疏水器。
2)两个补偿器之间及每一个补偿器的两侧应设置固定支架;
3)两个固定支架中间应设导向支架;
4)补偿器两侧的第一个支架应为活动支架,设置在距补偿器弯头弯曲起点 0.5~1m 处, 此处不得设置固定支架或导向支架。
2)两个补偿器之间及每一个补偿器的两侧应设置固定支架;
3)两个固定支架中间应设导向支架;
4)补偿器两侧的第一个支架应为活动支架,设置在距补偿器弯头弯曲起点 0.5~1m 处, 此处不得设置固定支架或导向支架。
管道工厂化预制技术
1. 管道工厂化预制的流程
首先在项目所在地或异地建立工厂或预制场地,经过管件制作、坡口加工、焊接、热处
理、检验、标记、清理、油漆和防护等工序,制造出管道产品,将预制好的管段送往现场进 行组装、焊接,形成一个整体。
理、检验、标记、清理、油漆和防护等工序,制造出管道产品,将预制好的管段送往现场进 行组装、焊接,形成一个整体。
2. 管道工厂化预制的主要技术内容
1)确定预制内容,深化设计图纸
2)制定预制工艺
3)规划预制场地
4)实施预制及质量检查
5)防护和包装
2)制定预制工艺
3)规划预制场地
4)实施预制及质量检查
5)防护和包装
工业管道系统试验
试验的类型
压力试验
检查管道系统的强度和严密性
泄露性试验
检查管道系统中的泄漏点
真空度试验
检查管道系统在规定时间内的增压率
实验前应具备的条件
1)试验范围内的管道安装质量合格;
2)试验方案已经过批准,并已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相关资料已经建设单位和有关部 门复查;
3)试验用的压力表在周检期内并已经校验合格,压力表不少于 2 块,精度不低于 1.6 级,表的满刻度值为被测最大压力的 1.5~2 倍;
4)管道上的膨胀节已设置了临时约束装置;
5)管道已按试验方案进行了加固;待试管道与无关系统已用盲板或其他隔离措施隔开; 待试管道上的安全阀、爆破片、仪表元件已拆下或加以隔离。
2)试验方案已经过批准,并已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相关资料已经建设单位和有关部 门复查;
3)试验用的压力表在周检期内并已经校验合格,压力表不少于 2 块,精度不低于 1.6 级,表的满刻度值为被测最大压力的 1.5~2 倍;
4)管道上的膨胀节已设置了临时约束装置;
5)管道已按试验方案进行了加固;待试管道与无关系统已用盲板或其他隔离措施隔开; 待试管道上的安全阀、爆破片、仪表元件已拆下或加以隔离。
压力试验的一般规定
1)压力试验宜以液体为试验介质,当管道设计压力小于等于 0.6MPa 时可采用气体,但 应采取可靠、有效的安全措施;
2)管道安装完毕,热处理和无损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压力试验;试验时划定禁区, 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3)脆性材料严禁使用气体进行试验,压力试验温度严禁接近金属材料的脆性转变温度;
4)试验过程中发现泄漏不得带压处理,消除缺陷后重新进行试验;
2)管道安装完毕,热处理和无损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压力试验;试验时划定禁区, 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3)脆性材料严禁使用气体进行试验,压力试验温度严禁接近金属材料的脆性转变温度;
4)试验过程中发现泄漏不得带压处理,消除缺陷后重新进行试验;
5)试验完毕后的相关规定
① 试验结束后及时拆除盲板、膨胀节临时约束装置;
② 压力试验完毕,不得在管道上进行修补或增添物件;当在管道上进行修补或增添物 件时,应重新进行压力试验;经设计或建设单位同意,对采取 100%射线探伤和 100%超声波 复检,并且硬度等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的小修和增添物件,可不重新进行试验;
③ 压力试验合格后,填写”管道系统压力试验和泄漏性试验记录”
② 压力试验完毕,不得在管道上进行修补或增添物件;当在管道上进行修补或增添物 件时,应重新进行压力试验;经设计或建设单位同意,对采取 100%射线探伤和 100%超声波 复检,并且硬度等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的小修和增添物件,可不重新进行试验;
③ 压力试验合格后,填写”管道系统压力试验和泄漏性试验记录”
液压试验的实施要点
1)液压试验应使用洁净水,对不锈钢管道、镍及镍合金管道,水中氯离子含量不得超
过 25ppm;注入液体时尽量排净空气,且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5℃;
2)承受内压的地上钢管道及有色金属管道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 1.5 倍,埋地钢管 道的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 1.5 倍,且不得低于 0.4MPa;
3)试验压力以最高点压力为准,缓慢升压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 10min,再将试验压 力降至设计压力,稳压 30min,检查压力表有无压降、管道所有部位有无渗漏和变形。
过 25ppm;注入液体时尽量排净空气,且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5℃;
2)承受内压的地上钢管道及有色金属管道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 1.5 倍,埋地钢管 道的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 1.5 倍,且不得低于 0.4MPa;
3)试验压力以最高点压力为准,缓慢升压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 10min,再将试验压 力降至设计压力,稳压 30min,检查压力表有无压降、管道所有部位有无渗漏和变形。
气压试验的实施要点
1)承受内压钢管道及有色金属管道的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 1.15 倍,真空管道的试 验压力应为 0.2MPa,试验前用 0.2MPa 压缩空气进行预试验;
2)试验时应装有设定压力不大于试验压力 1.1 倍的压力泄放装置;
3)试验时缓慢升压,压力升至试验压力的 50%如无异常或泄漏,继续按试验压力的 10% 逐级升压,每级稳压 3min,直至试验压力;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0min,再将压力降至设计压力,采用发泡剂检查无泄漏为合格。
2)试验时应装有设定压力不大于试验压力 1.1 倍的压力泄放装置;
3)试验时缓慢升压,压力升至试验压力的 50%如无异常或泄漏,继续按试验压力的 10% 逐级升压,每级稳压 3min,直至试验压力;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0min,再将压力降至设计压力,采用发泡剂检查无泄漏为合格。
泄露性试验的实施要点
1)输送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以及可燃介质的管道,必须进行泄漏性试验;(极高可燃)
2)泄漏性试验应在压力试验合格后进行,也可结合试车一并进行;
3)试验介质宜为空气,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
4)泄漏性试验应逐级缓慢升压,达到试验压力,停压 10min,采用涂刷中性发泡剂等 方法巡回检查阀门填料函、法兰或者螺纹连接处、放空阀、排气阀、排水阀等所有密封点无 泄漏为合格。
2)泄漏性试验应在压力试验合格后进行,也可结合试车一并进行;
3)试验介质宜为空气,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
4)泄漏性试验应逐级缓慢升压,达到试验压力,停压 10min,采用涂刷中性发泡剂等 方法巡回检查阀门填料函、法兰或者螺纹连接处、放空阀、排气阀、排水阀等所有密封点无 泄漏为合格。
真空度试验的实施要点
1)真空系统在压力试验合格后,还应按设计文件规定进行 24h 的真空度试验。
2)真空度试验按设计文件要求,对管道系统抽真空,达到设计规定的真空度后,关闭 系统,24h 后系统增压率不大于 5%。
2)真空度试验按设计文件要求,对管道系统抽真空,达到设计规定的真空度后,关闭 系统,24h 后系统增压率不大于 5%。
工业管道系统吹洗
吹洗的一般规定
1. 吹洗方案
1)吹洗介质、吹洗设备、吹洗程序、吹洗方法;
2)吹洗介质的压力、流量、速度的控制方法;
3)检查方法、合格标准;
4)安全技术措施及其他注意事项。
2)吹洗介质的压力、流量、速度的控制方法;
3)检查方法、合格标准;
4)安全技术措施及其他注意事项。
2. 吹洗方法
1)管道吹扫与清洗方法应根据对管道的使用要求、工作介质、系统回路、现场条件及 管道内表面的脏污程度确定;
2)公称直径≥600mm 的液体或气体管道采用人工清理;
3)公称直径<600mm 的液体管道采用水冲洗;
4)公称直径<600mm 的气体管道采用压缩空气吹扫;
5)蒸汽管道应采用蒸汽吹扫;
6)非热力管道不得采用蒸汽吹扫。
2)公称直径≥600mm 的液体或气体管道采用人工清理;
3)公称直径<600mm 的液体管道采用水冲洗;
4)公称直径<600mm 的气体管道采用压缩空气吹扫;
5)蒸汽管道应采用蒸汽吹扫;
6)非热力管道不得采用蒸汽吹扫。
3. 吹吸顺序:主管→支管→疏排管
4. 填写记录:管道系统吹扫与清洗检查记录,管道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水冲洗实施要点
1. 水冲洗应使用洁净水,冲洗不锈钢管道、镍及镍合金钢管道时水中氯离子含量不得 超过 25ppm;
2. 水冲洗流速不得低于 1.5m/s,冲洗压力不得超过管道的设计压力;
3. 水冲洗排放管的截面积不应小于被冲洗管道截面积的 60%,排水时不得形成负压;
4. 水冲洗应连续进行,设计无规定时,以排出口的水色和透明度与入口水目测一致为 合格,合格后及时将管内积水排净并吹干。
2. 水冲洗流速不得低于 1.5m/s,冲洗压力不得超过管道的设计压力;
3. 水冲洗排放管的截面积不应小于被冲洗管道截面积的 60%,排水时不得形成负压;
4. 水冲洗应连续进行,设计无规定时,以排出口的水色和透明度与入口水目测一致为 合格,合格后及时将管内积水排净并吹干。
空气吹扫实施要点
1. 宜利用生产装置的大型空压机或大型储气罐间断性吹扫,吹扫流速不宜小于 20m/s, 压力不大于设计压力;
2. 吹扫忌油管道时气体中不得含油,吹扫过程中,当目测排气无烟尘时,在排气口设置 贴有白布或涂刷白色涂料的木制靶板,吹扫 5min 后靶板上无铁锈、尘土、水分及其他杂物 为合格。
2. 吹扫忌油管道时气体中不得含油,吹扫过程中,当目测排气无烟尘时,在排气口设置 贴有白布或涂刷白色涂料的木制靶板,吹扫 5min 后靶板上无铁锈、尘土、水分及其他杂物 为合格。
其他吹洗实施要点
1. 蒸汽吹扫:绝热工程完成后进行,流速不小于 30m/s;按加热→冷却→再加热的顺序 循环进行,每次吹扫一根轮流吹扫。
2. 油清洗:采用循环方式清洗,每 8h 在 40~70°C 内反复升降油温 2~3 次,并及时更换 或清洗滤芯,清洗后采用滤网检查,合格后封闭或充氮气保护;
3. 化学清洗:化学清洗液的配方应经试验鉴定后再采用。
2. 油清洗:采用循环方式清洗,每 8h 在 40~70°C 内反复升降油温 2~3 次,并及时更换 或清洗滤芯,清洗后采用滤网检查,合格后封闭或充氮气保护;
3. 化学清洗:化学清洗液的配方应经试验鉴定后再采用。
大管道闭式循环冲洗技术
1. 冲洗原理
利用水在管内流动的动力和紊流的涡旋及水对杂质的浮力,迫使管内杂质在流体中悬浮、 移动,从而使杂质由流体带出管外或沉积于除污短管内。
2. 冲洗工艺
先将贮水池或贮水箱及管网内全部装满水,开启冲洗循环泵,从水池中抽水,注入管内, 再排到水池,经过过滤,再抽入管内,先脏水反复循环,再清水反复循环,最后净水反复循 环,直至经化验合格,最后放水清理除污短管内的杂物。
3. 冲洗顺序
先冲远处,后冲近处,先冲支管,再冲干管;先脏水循环冲洗,再清水循环冲洗,最后 净水循环冲洗。
静置设备及金属结构
塔器设备安装技术
塔器设备开箱检查
1. 常规检查
1)箱号、箱数及包装;
2)规格、型号及名称;
3)塔体内件及安全附件的规格、型号及数量;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
4)塔体外观质量。
2)规格、型号及名称;
3)塔体内件及安全附件的规格、型号及数量;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
4)塔体外观质量。
2. 分段到货塔器设备的验收要求
1)组装标记清晰;
2)筒体直线度、长度、筒体上接管中心方位和标高的偏差符合相关规定;
3)塔体分段处的圆度、外圆周长偏差、端口不平度、坡口质量符合相关规定;
4)裙座底板上的地脚螺栓孔中心圆直径允许偏差、相邻两孔弦长允许偏差、任意两孔 弦长允许偏差均为 2mm。
2)筒体直线度、长度、筒体上接管中心方位和标高的偏差符合相关规定;
3)塔体分段处的圆度、外圆周长偏差、端口不平度、坡口质量符合相关规定;
4)裙座底板上的地脚螺栓孔中心圆直径允许偏差、相邻两孔弦长允许偏差、任意两孔 弦长允许偏差均为 2mm。
塔器设备基础验收
1. 基础验收
基础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 75%,有沉降观测要求的,应设置沉降观测点。
2. 地脚螺栓验收
塔器设备现场安装
1. 卧式组焊程序
开箱检查→在现场组装场地搭设临时道木支墩或设置滚轮架等组装胎具→各段塔体组 对焊接成整体(上段筒体→中段筒体→下段筒体→底段筒体含裙座)→对现场施焊的环焊缝 进行无损检测→热处理→耐压试验、气密性试验→整体安装就位(基础验收、设置垫铁、整 体吊装、找正、紧固地脚螺栓、垫铁点固、二次灌浆)
2. 立式组焊程序
开箱检查→基础验收→放置垫铁→塔体的最下段(带裙座段)吊装就位、找正→吊装第 二段(由下至上排序)、找正→组焊段间环焊缝、无损检测→重复上述过程:逐段吊装直至吊 装最上段(带顶封头段)、找正、组焊段间环焊缝、无损检测→整体找正、紧固地脚螺栓、垫 铁点固及二次灌浆→内固定件和其他配件安装焊接→耐压试验、气密性试验。
3. 塔器设备产品焊接试板的制作
1)由施焊塔器的焊工,在与施焊塔器相同的条件下采用与施焊塔器相同的焊接工艺焊 接试板;
2)试板材料与塔器具有相同标准、相同牌号、相同厚度、相同热处理状态;
3)试板焊接后及时打上焊工钢印代号,经检验员外观检査合格后打上检验员钢印号;
4)塔器焊后需热处理时试板随焊缝一起进行热处理;
5)试板的检验:外观检查、无损检测;
6)试板的试验: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冲击试验,焊接产品试件的复验。
2)试板材料与塔器具有相同标准、相同牌号、相同厚度、相同热处理状态;
3)试板焊接后及时打上焊工钢印代号,经检验员外观检査合格后打上检验员钢印号;
4)塔器焊后需热处理时试板随焊缝一起进行热处理;
5)试板的检验:外观检查、无损检测;
6)试板的试验: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冲击试验,焊接产品试件的复验。
塔器设备水压试验
1)焊接、检验、热处理全部完成,基础二次灌浆达到强度要求,方案已批准、施工质 量资料齐全,开孔补强圈用 0.4~0.5MPa 的压缩空气检查焊接接头质量合格;
2)试验介质宜采用洁净淡水,奥氏体不锈钢塔器用水做试验时,水中氯离子含量不得 超过 25ppm;(水)
3)在塔器最高点与最低点且便于观察的位置各设置 1 块压力表,量程为 1.5~3 倍的试 验压力;(表)
4)充液前打开放空阀,充液后缓慢升至设计压力,确认无泄漏后升至试验压力,保压时 间不少于 30min , 然后降至试验压力的 80%,对所有焊接接头和连接部位进行检查;(顺序)
5)合格标准:无渗漏、无变形、无异常响声;对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540MPa 的钢制 塔器,放水后进行表面无损检测抽查无裂纹; (检查)
6)实验过程中,如发现泄漏、异常响声,应停止试验并卸压,查明原因处理后方可恢 复试验。
2)试验介质宜采用洁净淡水,奥氏体不锈钢塔器用水做试验时,水中氯离子含量不得 超过 25ppm;(水)
3)在塔器最高点与最低点且便于观察的位置各设置 1 块压力表,量程为 1.5~3 倍的试 验压力;(表)
4)充液前打开放空阀,充液后缓慢升至设计压力,确认无泄漏后升至试验压力,保压时 间不少于 30min , 然后降至试验压力的 80%,对所有焊接接头和连接部位进行检查;(顺序)
5)合格标准:无渗漏、无变形、无异常响声;对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540MPa 的钢制 塔器,放水后进行表面无损检测抽查无裂纹; (检查)
6)实验过程中,如发现泄漏、异常响声,应停止试验并卸压,查明原因处理后方可恢 复试验。
金属储罐的安装
外搭脚手架正装法
1)脚手架随壁板升高逐层搭设;
2)在壁板内侧挂设移动小车进行内侧施工;
3)采用吊车吊装壁板;
4)当纵向焊缝采用气电立焊、环向焊缝采用自动焊时,脚手架不得影响焊接作业。
2)在壁板内侧挂设移动小车进行内侧施工;
3)采用吊车吊装壁板;
4)当纵向焊缝采用气电立焊、环向焊缝采用自动焊时,脚手架不得影响焊接作业。
内挂脚手架正装法
1)每组对一圈壁板,就在壁板内侧沿圆周挂上一圈三脚架,在三脚架上铺设跳板,组 成环形脚手架;
2)在已安装的最上一层内侧沿圆周按规定间距在同一水平标高处挂上一圈三脚架,铺 满跳板,安装护栏;
3)搭设楼梯间或斜梯连接各圈脚手架,形成上、下通道;
4)一台储罐施工宜用 2 至 3 层脚手架,1 或 2 个楼梯间,脚手架从下至上交替使用;
5)在罐壁外侧挂设移动小车进行罐壁外侧的施工;
6)采用吊车吊装壁板。
2)在已安装的最上一层内侧沿圆周按规定间距在同一水平标高处挂上一圈三脚架,铺 满跳板,安装护栏;
3)搭设楼梯间或斜梯连接各圈脚手架,形成上、下通道;
4)一台储罐施工宜用 2 至 3 层脚手架,1 或 2 个楼梯间,脚手架从下至上交替使用;
5)在罐壁外侧挂设移动小车进行罐壁外侧的施工;
6)采用吊车吊装壁板。
水浮正装法
1)罐底板、底圈壁板、第二圈壁板施工完毕,底圈壁板与底板的大角缝组焊完毕并检 验合格后,利用这部分罐体作为水槽,在罐体内组焊浮船,检验合格后利用浮船作为内部操 作平台;
2)罐壁外侧设置移动小车或弧形吊篮,进行罐壁外侧作业;
3)采用吊车或在浮船上设置吊杆吊装壁板;
4)设置浮船导向装置;
5)向罐内充水,使浮船浮升到需要高度,逐圈组装第三圈及以上各圈壁板;
6)壁板组装前、组装过程中、组装后按设计规定进行沉降观测。
2)罐壁外侧设置移动小车或弧形吊篮,进行罐壁外侧作业;
3)采用吊车或在浮船上设置吊杆吊装壁板;
4)设置浮船导向装置;
5)向罐内充水,使浮船浮升到需要高度,逐圈组装第三圈及以上各圈壁板;
6)壁板组装前、组装过程中、组装后按设计规定进行沉降观测。
倒装法
在储罐底板铺设焊接后,先组装焊接顶层壁板及包边角钢、组装焊接罐顶,然后自上而 下依次组装焊接每层壁板,直至底层壁板。
包括:中心柱组装法、边柱倒装法、充气顶升法、水浮顶升法。
包括:中心柱组装法、边柱倒装法、充气顶升法、水浮顶升法。
金属储罐的焊接
金属储罐的焊接工艺原则
1. 罐底焊接工艺原则
中幅板焊缝→罐底边缘板对接焊缝靠边缘的 300mm 部位→罐底与罐壁板连接的角焊缝 (在底圈壁板纵焊缝焊完后施焊) →边缘板剩余对接焊缝→边缘板与中幅板之间的收缩缝。
2. 罐壁焊接工艺原则
1)先焊纵焊缝、后焊环焊缝;
2)纵焊缝采用气电立焊时,自下向上焊接;
3)环焊缝采用埋弧自动焊时,焊机均匀分布,并沿同一方向施焊。
2)纵焊缝采用气电立焊时,自下向上焊接;
3)环焊缝采用埋弧自动焊时,焊机均匀分布,并沿同一方向施焊。
3. 罐顶焊接工艺原则
1)先短后长、先内后外;
2)径向长焊缝隔缝对称施焊,并由中心向外,分段跳焊;
3)顶板与包边抗拉环、抗压环焊接时,焊工应对称分布,并沿同一方向,分段跳焊。
2)径向长焊缝隔缝对称施焊,并由中心向外,分段跳焊;
3)顶板与包边抗拉环、抗压环焊接时,焊工应对称分布,并沿同一方向,分段跳焊。
预防焊接变形的焊接技术措施
1. 底板控制焊接变形的焊接技术措施
1)边缘板采用隔缝焊接,边缘板先焊外侧 300mm 左右的焊缝,待边缘板与壁板的角焊 缝焊接后再焊接内侧;
2)中幅板焊接先焊短焊缝、后焊长焊缝,焊前将长焊缝的定位焊点全部铲开并用定位 板固定,遵循由罐中心向四周并隔缝对称施焊的原则, 分段退焊或跳焊;
3)罐底与罐壁连接的角焊缝:先焊内侧环形角焊缝,再焊外侧环形角焊缝,由数对焊 工对称均匀分布,并沿同一方向分段焊接,初层焊道采用分段退焊或跳焊。
2. 壁板控制焊接变形的焊接技术措施
1)壁板焊接时,应先焊接纵焊缝、后焊接环焊缝,环焊缝焊接时要求焊工对称分布, 沿同一方向施焊;
2)打底焊时,焊工要分段退焊或分段跳焊;
3)薄板焊接时,采用 Ø3.2 的焊条、小电流、快速焊的焊接参数,用小焊接热输入,减 少焊缝的热输入,降低焊接应力,减少焊接变形。
2)打底焊时,焊工要分段退焊或分段跳焊;
3)薄板焊接时,采用 Ø3.2 的焊条、小电流、快速焊的焊接参数,用小焊接热输入,减 少焊缝的热输入,降低焊接应力,减少焊接变形。
预防焊接变形的组装技术措施
1)储罐排版时焊缝分散、对称布置;
2)底板边缘板对接接头的间隙外小内大;
3)采用反变形法,在边缘板下方安装楔铁补偿焊缝角向收缩;
4)壁板卷制中用弧形样板检查边缘的弧度,避免壁板纵缝组对时形成尖角,可以用弧 形护板定位控制纵缝的角变形。
2)底板边缘板对接接头的间隙外小内大;
3)采用反变形法,在边缘板下方安装楔铁补偿焊缝角向收缩;
4)壁板卷制中用弧形样板检查边缘的弧度,避免壁板纵缝组对时形成尖角,可以用弧 形护板定位控制纵缝的角变形。
矫正焊接变形的技术措施
1. 机械矫正
1)采用龙门架或千斤顶对局部变形进行加压
2)采用锤击法
2)采用锤击法
2. 火焰加热矫正
金属储罐的检验试验
外观检查
1)焊缝外观检查前将熔渣、飞溅清理干净;
2)焊缝表面及热影响区不得有裂纹、气孔、夹渣、弧坑和未焊满等缺陷;
3)浮顶及内浮顶储罐罐壁内侧焊缝余高≤1mm;
4)对接焊缝的咬边深度≤0.5mm,连续长度≤100mm,两侧咬边总长度≤该焊缝总长度的 10%。
2)焊缝表面及热影响区不得有裂纹、气孔、夹渣、弧坑和未焊满等缺陷;
3)浮顶及内浮顶储罐罐壁内侧焊缝余高≤1mm;
4)对接焊缝的咬边深度≤0.5mm,连续长度≤100mm,两侧咬边总长度≤该焊缝总长度的 10%。
无损检测
1)罐壁钢板最低标准屈服强度>390MPa 时,焊接完毕 24h 后再进行无损检测;
2)罐底厚度≥10mm 的边缘板,每条对接焊缝外端 300mm 应进行射线探伤;
3)板厚>12mm 时,可采用超声波衍射时差法。
2)罐底厚度≥10mm 的边缘板,每条对接焊缝外端 300mm 应进行射线探伤;
3)板厚>12mm 时,可采用超声波衍射时差法。
真空试验
罐底焊缝应采用真空箱法进行严密性试验,试验负压值不低于 53kPa,无渗漏为合格。
充水试验
1. 试验介质:充水试验采用洁净淡水,水温不低于 5℃,对于不锈钢储罐,水中氯离子
的含量不得超过 25ppm。
2. 沉降观测:充水试验中应进行基础沉降观测,在罐壁下部圆周每隔 10m 左右设置沉 降观测点,点数宜为 4 的倍数,且不得少于 4 点。
3. 冲水放水:过程中应打开透光孔且不得使基础浸水。
的含量不得超过 25ppm。
2. 沉降观测:充水试验中应进行基础沉降观测,在罐壁下部圆周每隔 10m 左右设置沉 降观测点,点数宜为 4 的倍数,且不得少于 4 点。
3. 冲水放水:过程中应打开透光孔且不得使基础浸水。
4. 试验项目:
1)基础沉降观测
2)罐底严密性试验
3)罐壁强度及严密性试验
4)固定顶强度及严密性试验、稳定性试验
5)浮顶及内浮顶升降试验
2)罐底严密性试验
3)罐壁强度及严密性试验
4)固定顶强度及严密性试验、稳定性试验
5)浮顶及内浮顶升降试验
球形罐安装技术
球壳板检查
1. 球壳板质量证明文件
1)质量证明书:制造竣工图样、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特种设备制造监督检验证书;
2)过程技术资料:材质证明书及复验报告、材料清单、材料代用审批证明、焊接记录、 热处理报告及自动记录曲线、无损检测报告、产品焊接试件检验报告、质量计划或检验计划、 结构尺寸检查报告、产品铭牌的拓印件或复印件。
2)过程技术资料:材质证明书及复验报告、材料清单、材料代用审批证明、焊接记录、 热处理报告及自动记录曲线、无损检测报告、产品焊接试件检验报告、质量计划或检验计划、 结构尺寸检查报告、产品铭牌的拓印件或复印件。
2. 球壳板超声测厚
1)球壳板应进行超声波测厚抽查,抽查数量不得少于球壳板总数的 20%,且每带不少 于 2 块,上、下极不少于 1 块;
2)每张球壳板检测不少于 5 点,其中 4 点位于距边缘 100mm 左右的位置并包括各顶 角附近,另外 1 点位于球壳板中心附近;
3)实测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若有不合格应加倍抽查,若仍有不合格应 100%检查。
2)每张球壳板检测不少于 5 点,其中 4 点位于距边缘 100mm 左右的位置并包括各顶 角附近,另外 1 点位于球壳板中心附近;
3)实测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若有不合格应加倍抽查,若仍有不合格应 100%检查。
3. 球壳板超声探伤
1)球壳板应进行超声波检查抽查,抽查数量不得少于球壳板总数的 20%,且每带不少 于 2 块,上、下极不少于 1 块;
2)每张球壳板检查球壳板周边 100mm 范围;
3)若发现超标缺陷应加倍抽查,若仍有超标缺陷则应 100%检查。
2)每张球壳板检查球壳板周边 100mm 范围;
3)若发现超标缺陷应加倍抽查,若仍有超标缺陷则应 100%检查。
球形罐焊后热处理
1. 热处理的条件
1)整体热处理前,与球形罐受压元件连接的焊接工作全部完成,无损检测全部完成并 合格;
2)加热系统调试合格;
3)工序交接手续已办理;
4)施工方案已经批准。
2)加热系统调试合格;
3)工序交接手续已办理;
4)施工方案已经批准。
2. 热处理的要求
1)采用内燃法热处理,并控制以下参数 热处理温度、升温速度、降温速度、温差。
2)测温点要求 在球壳外表面均匀布置,相邻测温点间距小于 4.5m;在距上、下人孔与球壳板环焊缝 边缘 200mm 范围内各设 1 个测温点;每个产品焊接试件应设 1 个测温点。
3)球形罐柱脚处理及移动监测 热处理过程中应监测柱脚实际位移值及支柱垂直度,及时调整支柱使其处于垂直状态; 热处理后应测量并调整支柱垂直度和拉杆挠度。
2)测温点要求 在球壳外表面均匀布置,相邻测温点间距小于 4.5m;在距上、下人孔与球壳板环焊缝 边缘 200mm 范围内各设 1 个测温点;每个产品焊接试件应设 1 个测温点。
3)球形罐柱脚处理及移动监测 热处理过程中应监测柱脚实际位移值及支柱垂直度,及时调整支柱使其处于垂直状态; 热处理后应测量并调整支柱垂直度和拉杆挠度。
球形罐系统试验
1. 压力试验
压力试验有液压试验、气压试验及气液混合压力试验,试验过程要求无渗漏、无变形、 无异常响声。
压力试验有液压试验、气压试验及气液混合压力试验,试验过程要求无渗漏、无变形、 无异常响声。
2. 泄漏性试验
压力试验合格后进行泄漏性试验,有气密性试验、氦检漏试验、氨检漏试验、卤素检漏 试验。
气密性试验所用气体为干燥洁净的空气、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试验压力为球罐的设计 压力,要求无泄漏。
压力试验合格后进行泄漏性试验,有气密性试验、氦检漏试验、氨检漏试验、卤素检漏 试验。
气密性试验所用气体为干燥洁净的空气、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试验压力为球罐的设计 压力,要求无泄漏。
发电设备安装技术
锅炉设备安装技术
锅炉设备的组成
2)锅炉本体设备:
锅炉钢架、锅筒、汽水分离器、 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 燃烧器、烟道等主要部件;
3)锅炉辅助设备:
送引风设备、给煤制粉设备、吹灰设备、除灰排渣设备。
锅炉安装的一般程序
设备清点检查验收→基础验收及放线→设备搬运及吊装
→ 钢架梯子及平台安装→汽水分离器(或锅筒)安装
→ 炉前炉膛受热面安装→尾部竖井受热面安装→燃烧设备安装
→ 附属设备安装→热工仪表保护装置安装→单机试运转
→ 报警及联锁试验→水压试验→风压试验
→ 锅炉酸洗→锅炉吹管→热态调试与试运转
→ 钢架梯子及平台安装→汽水分离器(或锅筒)安装
→ 炉前炉膛受热面安装→尾部竖井受热面安装→燃烧设备安装
→ 附属设备安装→热工仪表保护装置安装→单机试运转
→ 报警及联锁试验→水压试验→风压试验
→ 锅炉酸洗→锅炉吹管→热态调试与试运转
锅炉受热面施工程序
设备部件清点检查→合金设备部件光谱复查
→ 通球试验及清理→联箱找正划线→管子就位对口焊接
→ 组件地面验收→组件吊装→组件高空对口焊接→组件整体找正
→ 通球试验及清理→联箱找正划线→管子就位对口焊接
→ 组件地面验收→组件吊装→组件高空对口焊接→组件整体找正
锅炉受热面吊装原则
1)先上后下,先两侧后中间;
2)先中心再逐渐向炉前、炉后、炉左、炉右进行;
3)同一层杆件的吊装顺序为立柱、垂直支撑、斜撑、横梁、小梁、水平支撑、平台、 爬梯、栏杆。
2)先中心再逐渐向炉前、炉后、炉左、炉右进行;
3)同一层杆件的吊装顺序为立柱、垂直支撑、斜撑、横梁、小梁、水平支撑、平台、 爬梯、栏杆。
锅炉热态调试与试运转
锅炉机组在整套启动以前,必须完成锅炉设备,包括锅炉辅助设备和各附属系统的:
分部试运行; 锅炉的烘炉、化学清洗;
锅炉及其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管道的吹洗;
锅炉的热工测量、控制和保护系统的调整试验。
分部试运行; 锅炉的烘炉、化学清洗;
锅炉及其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管道的吹洗;
锅炉的热工测量、控制和保护系统的调整试验。
1. 水压试验
锅炉首次点火前,应进行严密性水压试验,上水水质为合格的除盐水,试验后利用锅炉 内水的压力冲洗取样管、排污管、输水管、仪表管路;
锅炉首次点火前,应进行严密性水压试验,上水水质为合格的除盐水,试验后利用锅炉 内水的压力冲洗取样管、排污管、输水管、仪表管路;
2. 化学清洗
锅炉启动前由具有清洗资质的单位按照已批准的化学清洗方案和措施进行化学清洗,化 学清洗结束至锅炉启动时间不应超过 20d。
锅炉启动前由具有清洗资质的单位按照已批准的化学清洗方案和措施进行化学清洗,化 学清洗结束至锅炉启动时间不应超过 20d。
3. 冲洗吹洗
应对锅炉蒸汽管路进行冲洗和吹洗,吹洗范围包括:过热器、再热器、过热蒸汽管道、 减温水管系统。
应对锅炉蒸汽管路进行冲洗和吹洗,吹洗范围包括:过热器、再热器、过热蒸汽管道、 减温水管系统。
4. 锅炉试运转
1)锅炉试运行启动时应缓慢升压,尽量减小壁温差以保证分离器储水箱(锅筒)的安全工 作,同时仔细检查人孔、焊口、法兰等部件;
2)发现泄漏应及时处理,同时仔细观察联箱、分离器储水箱(锅筒)钢架支架等的热膨胀 及其位移是否正常;
3)对于 300MW 及以上机组,锅炉应连续满负荷试运行 168h,试运行完毕按规定办理 移交签证手续。
2)发现泄漏应及时处理,同时仔细观察联箱、分离器储水箱(锅筒)钢架支架等的热膨胀 及其位移是否正常;
3)对于 300MW 及以上机组,锅炉应连续满负荷试运行 168h,试运行完毕按规定办理 移交签证手续。
汽轮机安装技术
汽轮机的分类和组成
1. 汽轮机的分类
1)按工作原理划分:冲动式、反动式。
2)按热力特性划分:凝汽式、抽气式、背压式、多压式、抽汽背压式。
2)按热力特性划分:凝汽式、抽气式、背压式、多压式、抽汽背压式。
2. 汽轮机的组成
1)汽轮机主要设备包括:凝结水系统设备 、汽轮机本体设备、给水系统设备、蒸汽系 统设备、辅助设备;
2)汽轮机本体设备由静止部分和转动部分组成,静止部分包括汽缸、汽封、隔板、隔 板套、紧固件、喷嘴组、轴承;转动部分包括主轴、叶轮、动叶栅、联轴器、止推盘、机械 危急保安器、盘车器。
2)汽轮机本体设备由静止部分和转动部分组成,静止部分包括汽缸、汽封、隔板、隔 板套、紧固件、喷嘴组、轴承;转动部分包括主轴、叶轮、动叶栅、联轴器、止推盘、机械 危急保安器、盘车器。
气缸安装
1. 气缸包括低压缸、中压缸、高压缸,一般低压缸分段到货,需要在现场组合安装;中 压缸和高压缸整体到货,不需要在现场组装。
2. 低压缸组合时气缸找中心的基准可以用激光、拉钢丝、假轴、转子。
2. 低压缸组合时气缸找中心的基准可以用激光、拉钢丝、假轴、转子。
隔板安装
隔板安装找中心的方法有:激光、拉钢丝、假轴。
转子安装
1. 转子安装包括转子吊装、转子测量、转子-汽缸找中心;
2. 转子吊装:应使用由制造厂提供并具备出厂试验证书的专用横梁和吊索;
3. 转子测量:包括轴颈圆度、圆柱度的测量、转子跳动测量(径向、端面和推力盘不平 度)、转子水平度测量;
4. 转子叶片应按制造厂要求进行叶片静频率测试。
2. 转子吊装:应使用由制造厂提供并具备出厂试验证书的专用横梁和吊索;
3. 转子测量:包括轴颈圆度、圆柱度的测量、转子跳动测量(径向、端面和推力盘不平 度)、转子水平度测量;
4. 转子叶片应按制造厂要求进行叶片静频率测试。
上下气缸闭合
1)连续进行不得中断
上、下汽缸闭合也称汽轮机扣大盖,扣盖工作从下汽缸吊入第一个部件开始至上汽缸就 位且紧固螺栓为止,全程工作连续进行,不得中断。
2)进行试扣
汽轮机正式扣盖之前,应将内部零部件全部装齐后进行试扣,以便对汽缸内零部件的配
合情况全面检查,试扣前用压缩空气吹扫汽缸内各部件及其空隙,确保汽缸内清洁无杂物、 结合面光洁,各孔洞通道畅通,并将需要堵塞隔绝的部分堵死。
上、下汽缸闭合也称汽轮机扣大盖,扣盖工作从下汽缸吊入第一个部件开始至上汽缸就 位且紧固螺栓为止,全程工作连续进行,不得中断。
2)进行试扣
汽轮机正式扣盖之前,应将内部零部件全部装齐后进行试扣,以便对汽缸内零部件的配
合情况全面检查,试扣前用压缩空气吹扫汽缸内各部件及其空隙,确保汽缸内清洁无杂物、 结合面光洁,各孔洞通道畅通,并将需要堵塞隔绝的部分堵死。
凝汽器安装
凝汽器结构尺寸相当庞大,多采用通过弹簧支座坐落在凝汽器基础上的支承形式;
凝汽器组装完毕后,汽侧应进行灌水试验,灌水高度应充满整个冷却管的汽侧空间并高 出顶部冷却管 100mm,维持 24h 无渗漏。
凝汽器组装完毕后,汽侧应进行灌水试验,灌水高度应充满整个冷却管的汽侧空间并高 出顶部冷却管 100mm,维持 24h 无渗漏。
轴系对轮中心找正
1. 轴系对轮中心找正主要是对高中压对轮中心、中低压对轮中心、低压对轮中心、低压 转子-发电机转子对轮中心的找正。
2. 轴系对轮中心找正时, 首先要以低压转子为基准;
其次对轮中心找正通常以全实缸、凝汽器灌水至模拟运行状态进行调整;
再次各对轮中心找正时的开口和高低差要有预留值;
最后在各不同阶段进行多次对轮中心的复查找正。
其次对轮中心找正通常以全实缸、凝汽器灌水至模拟运行状态进行调整;
再次各对轮中心找正时的开口和高低差要有预留值;
最后在各不同阶段进行多次对轮中心的复查找正。
例如,某 600MW 机组轴系对轮中心找正要进行多次,即:
1)轴系初找;
2)凝汽器灌水至运行重量后的复找;
3)汽缸扣盖前的复找;
4)基础二次灌浆前的复找;
5)基础二次灌浆后的复找;
6)轴系联结时的复找。
除第一次初找外,所有轴系对轮中心找正都是在凝汽器灌水至运行重量的状态下进行的。
1)轴系初找;
2)凝汽器灌水至运行重量后的复找;
3)汽缸扣盖前的复找;
4)基础二次灌浆前的复找;
5)基础二次灌浆后的复找;
6)轴系联结时的复找。
除第一次初找外,所有轴系对轮中心找正都是在凝汽器灌水至运行重量的状态下进行的。
发电机安装技术
发电机的分类和组成
1. 发电机的分类
按原动机类型分类,有汽轮发电机、水轮发电机、风力发电机、柴油发电机、燃气发电机。
按原动机类型分类,有汽轮发电机、水轮发电机、风力发电机、柴油发电机、燃气发电机。
2. 发电机的组成
定子:机座、端盖、定子铁芯、定子绕组
转子:风扇、护环、中心环、转子锻件、励磁绕组
定子:机座、端盖、定子铁芯、定子绕组
转子:风扇、护环、中心环、转子锻件、励磁绕组
发电机安装程序
定子就位→定子及转子水压试验→发电机穿转子→氢冷器安装→端盖、轴承、密封瓦调 整安装→励磁机安装→对轮复找中心并连接→整体气密性试验。
发电机定子安装要求
卸车方法:液压提升装置卸车、液压顶升平移卸车。
吊装方法:液压提升装置吊装、专用吊装架吊装、行车改装系统吊装。
发电机转子安装要求
1. 发电机转子穿装前应进行单独的气密性试验,重点检查集电环下导电螺钉、中心孔 堵板的密封状况,消除泄漏后再经漏气量试验,试验压力和允许漏气量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2. 发电机转子穿装工作必须在完成机务(如支架、千斤顶、吊索等服务准备工作)、电 气与热工仪表的各项工作后 ,会同有关人员对定子和转子进行最后清扫检查,确信其内部 清洁,无任何杂物并经签证后方可进行。
3. 发电机转子穿装工作应连续完成,常用的方法有:滑道式方法、接轴的方法、用两台 跑车的方法、用后轴承座做平衡重量的方法。
新能源发电
风力发电设备的组成
风力发电设备分为陆地风力发电设备和海上风力发电设备,主要包括塔筒、机舱、轮毂、 叶片、发电机、电气设备。
风力发电设备的安装程序
施工准备→基础环、平台、变频器、电器柜安装→塔筒安装→机舱安装→发电机安装→ 叶片与轮毂组合→叶轮安装→其他部件安装→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试运行→验收。
风力发电设备的安装要求
1. 塔筒的安装
1)塔筒分多段供货,按照由下至上的吊装顺序安装;
2)塔筒结合面法兰清理打磨干净,第一节安装前在第一节塔筒下法兰外缘和内缘各涂一圈密封胶避免湿气进入塔筒内部;
3)塔筒就位紧固后塔筒法兰内侧的间隙应小于 0.5mm,否则要使用不锈钢片填充,之 后依次安装上部塔筒;
4)塔筒螺栓分别使用电动扳手、2 次液压扳手按相应的拧紧力矩分三次紧固。
2)塔筒结合面法兰清理打磨干净,第一节安装前在第一节塔筒下法兰外缘和内缘各涂一圈密封胶避免湿气进入塔筒内部;
3)塔筒就位紧固后塔筒法兰内侧的间隙应小于 0.5mm,否则要使用不锈钢片填充,之 后依次安装上部塔筒;
4)塔筒螺栓分别使用电动扳手、2 次液压扳手按相应的拧紧力矩分三次紧固。
2. 机舱和叶轮的安装
1)使用主吊机械吊装机舱就位,之后安装风速仪、风向仪支架、航空灯、额头及空冷 风机罩;
2)机舱安装、叶轮与机舱的螺栓紧固,必须使用力矩扳手、电动扳手、2 次液压扳手按 要求的拧紧力矩分四次紧固。
2)机舱安装、叶轮与机舱的螺栓紧固,必须使用力矩扳手、电动扳手、2 次液压扳手按 要求的拧紧力矩分四次紧固。
光伏发电设备的组成
光伏发电设备主要由光伏支架、光伏组件、汇流箱、逆变器、电气设备组成;
光伏支架包括跟踪式支架、固定支架、手动可调支架。
光伏支架包括跟踪式支架、固定支架、手动可调支架。
光伏发电设备的安装程序
施工准备→基础检查验收→设备检查→光伏支架安装→光伏组件安装→汇流箱安装→逆 变器安装→电气设备安装→调试验收
光伏发电设备的安装要求
1. 光伏组件的安装
光伏组件之间的接线在组串后,应测试光伏组件串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施工时严禁 接触组件串的金属带电部位。
2. 汇流箱的安装
汇流箱部件应完好且接线不松动,所有开关和熔断器均处于断开状态,汇流箱安装垂直 度偏差应小于 1.5mm。
3. 逆变器的安装
逆变器基础型钢顶部高出抹平地面 10mm 并有可靠接地。 发电设备安装技术-新能源发电
4. 设备及系统的调试
光伏设备及系统调试主要包括光伏组件串测试、逆变器调试、跟踪系统调试、二次系统 调试、其他电气设备调试。
光伏组件之间的接线在组串后,应测试光伏组件串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施工时严禁 接触组件串的金属带电部位。
2. 汇流箱的安装
汇流箱部件应完好且接线不松动,所有开关和熔断器均处于断开状态,汇流箱安装垂直 度偏差应小于 1.5mm。
3. 逆变器的安装
逆变器基础型钢顶部高出抹平地面 10mm 并有可靠接地。 发电设备安装技术-新能源发电
4. 设备及系统的调试
光伏设备及系统调试主要包括光伏组件串测试、逆变器调试、跟踪系统调试、二次系统 调试、其他电气设备调试。
自动化仪表
炉窑砌筑
建筑机电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管道
室内给水管道安装
管道连接方法
一、管道连接方法
螺纹、沟槽、法兰、焊接、卡套、热熔、承插、卡压。
螺纹、沟槽、法兰、焊接、卡套、热熔、承插、卡压。
室内给水管道施工程序及内容
1. 预留预埋
配合土建做好各种孔洞的预留、及管件的埋设。
2. 管道测量放线
利用 CAD 或 BIM 技术进行管线空间模拟、检查管道碰撞,提前发现问题,避免管道安 装时发生碰撞。
配合土建做好各种孔洞的预留、及管件的埋设。
2. 管道测量放线
利用 CAD 或 BIM 技术进行管线空间模拟、检查管道碰撞,提前发现问题,避免管道安 装时发生碰撞。
3. 管道元件检验
1)检查产品的规格、型号、外观及包装;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器具和设 备必须具有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 要求。
2)阀门检验
① 阀门安装前,应进行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试验应在每批数量中抽查 10%,且不少 于 1 个(同规格、同型号、同牌号);安装在主干管上起切断作用的闭路阀门,应逐个试验;
② 阀门的强度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 1.5 倍;严密性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 1.1 倍;
② 阀门的强度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 1.5 倍;严密性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 1.1 倍;
③ 阀门试验的最短持续时间
4. 管道支吊架安装
1)滑动支架应灵活,滑托与滑槽两侧间留有 3~5mm 间隙;
2)无热伸长管道的吊架、吊杆垂直安装;
3)有热伸长管道的吊架、吊杆向热膨胀的反方向偏移安装;
4)塑料管及复合管若采用金属支架,应在管道与支架间加设非金属垫片或套管;
5)金属管道立管管卡安装符合下列规定
楼层高度≤5m,每层安装 1 个;
楼层高度>5m,每层不少于 2 个;
管卡高度距地面应为 1.5~1.8m;
2 个以上管卡应匀称安装,同一房间管卡应安装在同一高度。
2)无热伸长管道的吊架、吊杆垂直安装;
3)有热伸长管道的吊架、吊杆向热膨胀的反方向偏移安装;
4)塑料管及复合管若采用金属支架,应在管道与支架间加设非金属垫片或套管;
5)金属管道立管管卡安装符合下列规定
楼层高度≤5m,每层安装 1 个;
楼层高度>5m,每层不少于 2 个;
管卡高度距地面应为 1.5~1.8m;
2 个以上管卡应匀称安装,同一房间管卡应安装在同一高度。
5. 管道加工预制
冲压弯头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子外径的 1.0 倍;
焊接弯头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子外径的 1.5 倍;
热弯弯头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子外径的 3.5 倍;
冷弯弯头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子外径的 4.0 倍。
焊接弯头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子外径的 1.5 倍;
热弯弯头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子外径的 3.5 倍;
冷弯弯头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子外径的 4.0 倍。
6. 给水设备安装
敞口水箱的满水试验:静置 24h 不渗漏
密闭水箱的压力试验:稳压 10min 压力不降、不渗漏
密闭水箱的压力试验:稳压 10min 压力不降、不渗漏
7. 管道及配件安装
1)管道安装一般应本着先主管后支管、先上部后下部、先里后外的原则进行安装,对 于不同材质的管道应先安装钢质管道,后安装塑料管道,当管道穿过地下室侧墙时应在室内 管道安装结束后再进行安装;
2)冷热水管道上下平行安装时热水管道在冷水管道上方,垂直安装时热水管道在冷水 管道左侧;
3)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 1m; 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最小水平净距不小于 0.5m; 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交叉敷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 0.15m; 给水管应在排水管上面,若在排水管下面,给水管应加套管,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管 径的 3 倍;
4)给水水平管道应有 2‰~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建筑管道-室内给水管道安装
5)水表应安装在便于检修、不受曝晒、污染和冻结的地方;安装螺翼式水表,表前与 阀门应有不小于 8 倍水表接口直径的直管段;
2)冷热水管道上下平行安装时热水管道在冷水管道上方,垂直安装时热水管道在冷水 管道左侧;
3)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 1m; 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最小水平净距不小于 0.5m; 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交叉敷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 0.15m; 给水管应在排水管上面,若在排水管下面,给水管应加套管,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管 径的 3 倍;
4)给水水平管道应有 2‰~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建筑管道-室内给水管道安装
5)水表应安装在便于检修、不受曝晒、污染和冻结的地方;安装螺翼式水表,表前与 阀门应有不小于 8 倍水表接口直径的直管段;
6)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应设置金属或塑料套管;
① 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顶部高出装饰地面 20mm;卫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顶部高出装 饰地面 50mm;底部与楼板底面相平;
② 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两端与饰面相平;
③ 管道的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
④ 管道与套管之间采用阻燃密实材料填充,有防水要求的还应填充防水油膏;
② 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两端与饰面相平;
③ 管道的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
④ 管道与套管之间采用阻燃密实材料填充,有防水要求的还应填充防水油膏;
8. 系统水压试验
1)室内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试验压力为工作压 力的 1.5 倍, 且不得小于 0.6MPa;
2)金属及复合管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 0.02MPa,然后降到工作压 力下检查不渗不漏;
3)塑料管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h,压力降不应大于 0.05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的 1.15 倍状态下稳压 2h,压力降不应大于 0.03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2)金属及复合管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 0.02MPa,然后降到工作压 力下检查不渗不漏;
3)塑料管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h,压力降不应大于 0.05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的 1.15 倍状态下稳压 2h,压力降不应大于 0.03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9. 防腐绝热
防腐:涂漆,多遍涂刷时在上一遍涂膜干燥后再涂第二遍。
绝热:按其用途可分为保温、保冷、加热保护。
绝热:按其用途可分为保温、保冷、加热保护。
10. 系统清洗和消毒
热水管道先冲洗底部干管,后冲洗各环路支管。
生活给水系统的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必须冲洗和消毒,并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符合要求 后方可使用。
生活给水系统的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必须冲洗和消毒,并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符合要求 后方可使用。
室内供暖管道及排水管道安装
室内供暖管道施工程序及内容
施工准备→预留预埋→管道测量放线→管道元件检验→ 支吊架制作安装→管道加工预制→管道及配件安装→ 水压试验→防腐绝热→系统冲洗→试运行和调试
1. 管道及配件安装
1)汽 、水同向流动的热水供暧管道和汽、水同向流动的蒸汽管道及凝结水管道,坡度 应为 3‰,不得小于 2‰; 汽 、水逆向流动的热水供暧管道和汽、水逆向流动的蒸汽管道,坡度不应小于 5‰; 散热器支管的坡度应为 1%,坡向应利于排气和泄水;
2)方形补偿器应水平安装,并与管道坡度一致;如其臂长方向垂直安装必须设排气装 置和泄水装置;
3)上供下回式系统的热水干管变径应顶平偏心连接, 蒸汽干管变径应底平偏心连接。
2)方形补偿器应水平安装,并与管道坡度一致;如其臂长方向垂直安装必须设排气装 置和泄水装置;
3)上供下回式系统的热水干管变径应顶平偏心连接, 蒸汽干管变径应底平偏心连接。
2. 系统水压试验
1)试验压力
① 蒸汽、热水系统,试验压力为系统顶点工作压力+0.1MPa,且系统顶点的试验压力 不小于 0.3MPa;
② 高温热水系统,试验压力为系统顶点工作压力+0.4MPa;
③ 塑料管及复合管的热水系统,试验压力为系统顶点工作压力+0.2MPa,且系统顶点 的试验压力不小于 0.4MPa。
① 蒸汽、热水系统,试验压力为系统顶点工作压力+0.1MPa,且系统顶点的试验压力 不小于 0.3MPa;
② 高温热水系统,试验压力为系统顶点工作压力+0.4MPa;
③ 塑料管及复合管的热水系统,试验压力为系统顶点工作压力+0.2MPa,且系统顶点 的试验压力不小于 0.4MPa。
2)试验过程
① 金属及复合管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 0.02MPa,然后降到工作 压力下检查不渗不漏;
② 塑料管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h,压力降不应大于 0.05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的 1.15 倍状态下稳压 2h,压力降不应大于 0.03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① 金属及复合管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 0.02MPa,然后降到工作 压力下检查不渗不漏;
② 塑料管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h,压力降不应大于 0.05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的 1.15 倍状态下稳压 2h,压力降不应大于 0.03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3. 试运行和调试
系统冲洗完毕应充水、加热,进行试运行和调试。
4. 其他要求
1)散热器在安装前做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且不小于 0.6MPa,持续 时间 2~3min,压力不降、不渗漏。
2)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安装 盘管埋地部分不应有接头,盘管隐蔽前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且 不小于 0.6MPa,稳压 1h,压力降不大于 0.05MPa 且不渗漏。
2)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安装 盘管埋地部分不应有接头,盘管隐蔽前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且 不小于 0.6MPa,稳压 1h,压力降不大于 0.05MPa 且不渗漏。
室内排水管道施工程序及内容
施工准备→预留预埋→管道测量放线→管道元件检验→ 支吊架制作安装→管道加工预制→管道及配件安装→灌水试验→防腐→通球试验
1. 管道及配件安装要求
1)室内生活污水管应按铸铁管、塑料管等不同材质及管径设置排水坡度,铸铁管的坡 度应大于塑料管的坡度;
2)排水塑料管必须按设计要求及位置装设伸缩节,伸缩节间距不大于 4m;高层建筑明 设排水塑料管应按设计要求装设阻火圈或防火套管;
3)排水通气管不得与风道或烟道连接,通气管高出屋面 300mm,且大于最大积雪厚度; 在通气管出口 4m 范围内有门窗时,通气管应高出门窗顶 600mm 或引向无门窗一侧;在经 常有人停留的平屋顶上,通气管应高出屋面 2000mm,并应根据防雷要求设置防雷装置;屋 顶有隔热层时应从隔热层板面算起;
4)医院含菌污水管道不得与其他排水管道直接连接;
5)饮食业工艺设备引出的排水管、饮用水水箱的溢流管,不得与污水管道直接连接, 并留有不小于 100mm 的隔断空间。
2)排水塑料管必须按设计要求及位置装设伸缩节,伸缩节间距不大于 4m;高层建筑明 设排水塑料管应按设计要求装设阻火圈或防火套管;
3)排水通气管不得与风道或烟道连接,通气管高出屋面 300mm,且大于最大积雪厚度; 在通气管出口 4m 范围内有门窗时,通气管应高出门窗顶 600mm 或引向无门窗一侧;在经 常有人停留的平屋顶上,通气管应高出屋面 2000mm,并应根据防雷要求设置防雷装置;屋 顶有隔热层时应从隔热层板面算起;
4)医院含菌污水管道不得与其他排水管道直接连接;
5)饮食业工艺设备引出的排水管、饮用水水箱的溢流管,不得与污水管道直接连接, 并留有不小于 100mm 的隔断空间。
2. 系统试验
1)灌水试验
① 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灌水高度不应低于底层卫生器具 的上边缘或底层地面高度,满水 15min 水面下降后,再灌满观察 5min,液面不降、管道及 接口无渗漏为合格;
② 室内雨水管道安装后应做灌水试验,灌水高度必须到每根立管上部的雨水斗,持续 时间 1h,不渗不漏。
① 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灌水高度不应低于底层卫生器具 的上边缘或底层地面高度,满水 15min 水面下降后,再灌满观察 5min,液面不降、管道及 接口无渗漏为合格;
② 室内雨水管道安装后应做灌水试验,灌水高度必须到每根立管上部的雨水斗,持续 时间 1h,不渗不漏。
2)通球试验
排水管道主立管及水平干管应做通球试验,通球球径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 2/3,通球 率必须达到 100%。
排水管道主立管及水平干管应做通球试验,通球球径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 2/3,通球 率必须达到 100%。
室外及其他管道安装
室外给水管道安装要求
1. 安装要求
1)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在不同标高平行敷设,其垂直间距在 0.5m 以内时,给水管径 ≤200mm 的,管壁水平间距不小于 1.5m,否则不小于 3m;
2)井室内管道的安装,管径≤450mm 的,井壁距法兰或承口的距离不小于 0.25m,否则 不小于 0.35m。
2)井室内管道的安装,管径≤450mm 的,井壁距法兰或承口的距离不小于 0.25m,否则 不小于 0.35m。
2. 试验要求
1)室外给水管道应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且不得小于 0.6MPa;
2)金属管试验时,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0min,压力降不大于 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 力下检查压力不变不渗漏;
3)塑料管试验时,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h,压力降不大于 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 下检查压力不变不渗漏。
2)金属管试验时,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0min,压力降不大于 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 力下检查压力不变不渗漏;
3)塑料管试验时,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h,压力降不大于 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 下检查压力不变不渗漏。
室外供热管道安装要求
1. 安装要求
架空敷设的供热管道安装高度
人行地区,不小于 2.5m;
车行地区,不小于 4.5m;
跨越铁路,距轨顶不小于 6.0m。
人行地区,不小于 2.5m;
车行地区,不小于 4.5m;
跨越铁路,距轨顶不小于 6.0m。
2. 试验要求
室外供热管道应进行压力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且不小于 0.6MPa;
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0min,压力降不大于 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下检查压力不变 不渗漏。
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0min,压力降不大于 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下检查压力不变 不渗漏。
室外排水管道安装要求
1. 安装要求
排水管道严禁无坡或倒坡;
采用承插接口时,管道和管件的承口与水流方向相反;
排水铸铁管采用水泥捻口时,油麻填塞和接口水泥应密实饱满,其接口面凹入承口边缘 且深度不大于 2mm。
采用承插接口时,管道和管件的承口与水流方向相反;
排水铸铁管采用水泥捻口时,油麻填塞和接口水泥应密实饱满,其接口面凹入承口边缘 且深度不大于 2mm。
2. 试验要求
室外排水管道应进行灌水试验和通水试验;
按排水检查井分段试验,试验水头为试验段上游管顶+1m,持续时间不少于 30min,逐 段观察。
按排水检查井分段试验,试验水头为试验段上游管顶+1m,持续时间不少于 30min,逐 段观察。
饮用水管道安装要求
1)直饮水系统涉及的材料设备必须满足饮用水卫生安全要求;
2)直饮水系统的管道应选用薄壁不锈钢管、铜管或其他符合食品级要求的优质给水塑 料管、优质钢塑复合管;开水管道选用工作温度大于 100℃的金属管道;
3)饮水器选用不锈钢、铜镀铬制品;
4)管道安装完毕,进行水压试验,不同材质的管道应分别试压,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 的 1.5 倍,且不小于 0.60MPa;
5)暗装管道在隐蔽前试压;热熔连接的管道在连接完成 24h 后试压;
6)试压合格后进行清洗消毒,消毒液可采用含 20~30mg/L 的游离氯或过氧化氢溶液, 并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2)直饮水系统的管道应选用薄壁不锈钢管、铜管或其他符合食品级要求的优质给水塑 料管、优质钢塑复合管;开水管道选用工作温度大于 100℃的金属管道;
3)饮水器选用不锈钢、铜镀铬制品;
4)管道安装完毕,进行水压试验,不同材质的管道应分别试压,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 的 1.5 倍,且不小于 0.60MPa;
5)暗装管道在隐蔽前试压;热熔连接的管道在连接完成 24h 后试压;
6)试压合格后进行清洗消毒,消毒液可采用含 20~30mg/L 的游离氯或过氧化氢溶液, 并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中水管道安装要求
1)中水给水管道应采用耐腐蚀材料;
2)中水高位水箱与生活高位水箱设在不同的房间,如只能在同一房间,净距大于 2.0m;
3)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管道、排水管道,平行埋设净距不小于 0.5m;交叉埋设净距 不小于 0.15m,且中水管道位于饮水管道下面、排水管道上面;
4)中水给水管道不得装设取水水嘴;便器冲洗采用密闭型设备和器具;绿化、浇洒、 汽车冲洗采用壁式或地下式的给水栓;
5)中水供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连接,中水管道外壁涂浅绿色标志;中水 箱、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均有“中水”标志;
第
6)中水管道不宜暗装于墙体和楼板内,如必须暗装于墙槽内时,必须在管道上有明显 且不会脱落的标志;
2)中水高位水箱与生活高位水箱设在不同的房间,如只能在同一房间,净距大于 2.0m;
3)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管道、排水管道,平行埋设净距不小于 0.5m;交叉埋设净距 不小于 0.15m,且中水管道位于饮水管道下面、排水管道上面;
4)中水给水管道不得装设取水水嘴;便器冲洗采用密闭型设备和器具;绿化、浇洒、 汽车冲洗采用壁式或地下式的给水栓;
5)中水供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连接,中水管道外壁涂浅绿色标志;中水 箱、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均有“中水”标志;
第
6)中水管道不宜暗装于墙体和楼板内,如必须暗装于墙槽内时,必须在管道上有明显 且不会脱落的标志;
高层建筑管道安装技术措施
1. 如何处理好排水管道的通气问题?
具备安全可靠的供水设施、适用的给排水材料、优良的施工质量,保证供排水安全通畅。
具备安全可靠的供水设施、适用的给排水材料、优良的施工质量,保证供排水安全通畅。
2. 如何对给水系统和热水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
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给水系统及热水系统中的静水压力大,为保证管道及配件不
受破坏,设计时必须对给水系统和热水系统进行合理的竖向分区并加设减压设备;泵类设备 在采购和安装时应认真核定设备的规格、型号、流量、扬程、水泵配用的电机功率。
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给水系统及热水系统中的静水压力大,为保证管道及配件不
受破坏,设计时必须对给水系统和热水系统进行合理的竖向分区并加设减压设备;泵类设备 在采购和安装时应认真核定设备的规格、型号、流量、扬程、水泵配用的电机功率。
3. 如何防止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高层建筑功能多、结构复杂、涉及人员多,一旦发生火灾,容易迅速蔓延,人员疏散及
扑救闲难,应采取可靠措施,设置安全可靠的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及室外补水系统,管道保温 及管道井、穿墙套管的封堵应使用阻燃材料;按规定进行严格验收, 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高层建筑功能多、结构复杂、涉及人员多,一旦发生火灾,容易迅速蔓延,人员疏散及
扑救闲难,应采取可靠措施,设置安全可靠的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及室外补水系统,管道保温 及管道井、穿墙套管的封堵应使用阻燃材料;按规定进行严格验收, 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4. 如何降低高层建筑内管道的振动和噪声?
高层建筑对防噪声、防振要求较高,室内管道及设备种类繁多、管线长、噪声源和振源 多,必须保证管道安装牢固、坡度合理,并采取必要的减振隔离或加设柔性连接等措施。
高层建筑对防噪声、防振要求较高,室内管道及设备种类繁多、管线长、噪声源和振源 多,必须保证管道安装牢固、坡度合理,并采取必要的减振隔离或加设柔性连接等措施。
5. 如何处理好各种管线的综合交叉?
高层建筑由于给排水、消防、空调、电气等各种管道设备繁多,因此要做好综合布置,
处理好各种管线的综合交叉,管道井要根据管道走向合理布置,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公用工 程的管道要在施工前用CAD软件或BIM技术进行三维模拟及现场测绘,避免管道交叉打架。
高层建筑由于给排水、消防、空调、电气等各种管道设备繁多,因此要做好综合布置,
处理好各种管线的综合交叉,管道井要根据管道走向合理布置,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公用工 程的管道要在施工前用CAD软件或BIM技术进行三维模拟及现场测绘,避免管道交叉打架。
6. 安装给排水及室内雨水落管道应在什么时候施工?为什么?
安装给排水及室内雨水落的管道应在结构封顶并经初沉后进行施工,如果因赶工需要同
步进行,则应先安装建筑物内的管道,待结构封顶初沉后再穿外墙做出户管道,从而避免地 下室的管道由于受到沉降的剪力而遭到破坏。
安装给排水及室内雨水落的管道应在结构封顶并经初沉后进行施工,如果因赶工需要同
步进行,则应先安装建筑物内的管道,待结构封顶初沉后再穿外墙做出户管道,从而避免地 下室的管道由于受到沉降的剪力而遭到破坏。
法规
机电工程施工相关法规与标准
机电工程施工相关标准
7. 高层建筑雨水系统应采用什么样的管材?
高层建筑的雨水系统可用镀锌焊接钢管; 超高层建筑的雨水系统应采用镀锌无缝钢管;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重力流雨水系统可用球墨铸铁管。
高层建筑的雨水系统可用镀锌焊接钢管; 超高层建筑的雨水系统应采用镀锌无缝钢管;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重力流雨水系统可用球墨铸铁管。
8. 建筑管道新技术的应用有哪些?
1)大管道闭式循环冲洗技术
2)管道工厂化预制技术
3)无负压给水设备安装技术
4)建筑中水处理技术
5)管道防结露措施
1)大管道闭式循环冲洗技术
2)管道工厂化预制技术
3)无负压给水设备安装技术
4)建筑中水处理技术
5)管道防结露措施
建筑电气
母线槽施工技术要求
母线槽的施工程序
开箱检查→支架安装→单节母线槽的绝缘测试→母线槽安装→母线槽通电前的检查→送 电验收
母线槽各工序主要工作内容
1. 支架安装
1)安装牢固无扭曲,采用金属吊架固定时,应设防晃支架;
2)配电母线槽的圆钢吊架直径不小于 8mm,照明母线槽的圆钢吊架直径不小于 6mm;
3)水平或垂直敷设的母线槽每段应设一个固定点,且每层不少于一个支架,距拐弯 0.4~0.6m 处应设支架,固定点的位置不应设在母线槽的连接处或分接处。
2)配电母线槽的圆钢吊架直径不小于 8mm,照明母线槽的圆钢吊架直径不小于 6mm;
3)水平或垂直敷设的母线槽每段应设一个固定点,且每层不少于一个支架,距拐弯 0.4~0.6m 处应设支架,固定点的位置不应设在母线槽的连接处或分接处。
2. 母线槽安装
1)母线槽直线段安装应平直,配电母线槽水平度与垂直度偏差不大于 1.5‰,全长偏差 不大于 20mm;照明母线槽水平偏差全长不大于 5mm,垂直偏差不大于 10mm;母线应与外 壳同心,允许偏差为±5mm;
2)母线槽不宜安装在水管的正下方;
3)母线槽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应设补偿装置;母线槽直线敷设长度超过 80m 时每隔 50~60m 设置伸缩节;
4)母线槽连接时的接口不应设置在穿越楼板或墙体处,垂直穿越楼板应设置与建筑物 固定的专用部件支座,其孔洞四周应设高度为 50mm 及以上的防水台,并采取防火封堵措施;
5)母线槽连接时,相邻两段母线及外壳宜对准,相序正确,连接后不应使母线及外壳 承受额外应力;连接部件的防护等级与母线槽本体的防护等级一致;
6)母线槽的连接紧固采用力矩扳手;母线槽连接的接触电阻应小于 0.1Ω;
7)每段母线槽的金属外壳之间应可靠连接,母线槽的金属外壳等外露可导电部分应与 保护导体可靠连接,且全长应有不少于 2 处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分支母线槽的金属外壳末 端也需要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
2)母线槽不宜安装在水管的正下方;
3)母线槽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应设补偿装置;母线槽直线敷设长度超过 80m 时每隔 50~60m 设置伸缩节;
4)母线槽连接时的接口不应设置在穿越楼板或墙体处,垂直穿越楼板应设置与建筑物 固定的专用部件支座,其孔洞四周应设高度为 50mm 及以上的防水台,并采取防火封堵措施;
5)母线槽连接时,相邻两段母线及外壳宜对准,相序正确,连接后不应使母线及外壳 承受额外应力;连接部件的防护等级与母线槽本体的防护等级一致;
6)母线槽的连接紧固采用力矩扳手;母线槽连接的接触电阻应小于 0.1Ω;
7)每段母线槽的金属外壳之间应可靠连接,母线槽的金属外壳等外露可导电部分应与 保护导体可靠连接,且全长应有不少于 2 处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分支母线槽的金属外壳末 端也需要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
3. 母线槽通电前的检查
1)高压母线槽应进行交流工频耐压试验,低压母线槽应进行绝缘电阻测量且不小于 0.5MΩ;
2)分接单元插入时,接地触头应先于相线触头接触,退出时,接地触头应后于相线触 头断开;
3)母线槽与配电柜、电气设备的接线相序应一致。
2)分接单元插入时,接地触头应先于相线触头接触,退出时,接地触头应后于相线触 头断开;
3)母线槽与配电柜、电气设备的接线相序应一致。
金属线槽施工技术要求
金属线槽的施工程序
测量定位→支架制作→支架安装→线槽安装→线槽接地→线槽配线→线路测试。
金属线槽各工序主要工作内容
1. 支架安装
1)钢结构构件上不得熔焊支架,且不得热加工开孔;
2)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为 1.5~3.0m,垂直安装的支架间距不大于 2m;
3)采用金属吊架时圆钢直径不小于 8mm,并有防晃支架,在分支处或端部 0.3~0.5m 处 应设固定支架。
2)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为 1.5~3.0m,垂直安装的支架间距不大于 2m;
3)采用金属吊架时圆钢直径不小于 8mm,并有防晃支架,在分支处或端部 0.3~0.5m 处 应设固定支架。
2. 线槽安装
1)线槽与水管同侧上下敷设时,宜安装在水管的上方;与热水管、蒸汽管平行上下敷 设时,应敷设在热水管、蒸汽管的下方;
2)敷设在电气竖井内穿越楼板和穿越不同防火区的线槽应有防火措施;
3)对于敷设在室外的线槽,当进入室内或配电柜时应有防水措施,线槽底部应有泄水孔。
4)敷设在电气竖井内的电缆梯架或托盘,其固定支架不应安装在固定电缆的横担上, 且每隔 3~5 层设置承重支架;
2)敷设在电气竖井内穿越楼板和穿越不同防火区的线槽应有防火措施;
3)对于敷设在室外的线槽,当进入室内或配电柜时应有防水措施,线槽底部应有泄水孔。
4)敷设在电气竖井内的电缆梯架或托盘,其固定支架不应安装在固定电缆的横担上, 且每隔 3~5 层设置承重支架;
3. 线槽接地
1)非镀锌金属线槽之间应跨接连接;
2)镀锌金属线槽之间可不跨接连接,但连接板每端应有不少于 2 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 垫圈的螺栓固定;
3)金属线槽全长不大于 30m 时,应有不少于 2 处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
4)全长大于 30m 时,每隔 20~30m 增加一个接地连接点,始端和终端均应可靠接地。
2)镀锌金属线槽之间可不跨接连接,但连接板每端应有不少于 2 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 垫圈的螺栓固定;
3)金属线槽全长不大于 30m 时,应有不少于 2 处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
4)全长大于 30m 时,每隔 20~30m 增加一个接地连接点,始端和终端均应可靠接地。
4. 线槽配线
1)同一线槽内不宜同时敷设绝缘导线和电缆;
2)同一路径无抗干扰要求的线路,可敷设于同一线槽内,但是线槽内绝缘导线总截面 不应超过槽盒内截面的 40%,且载流导体不超过 30 根;
3)控制线路和信号线路敷设于同一线槽内时,绝缘导线的总截面不应超过槽盒内截面 的 50% 。
4)分支接头处绝缘导线的总截面不应大于该点盒内截面的 75%。
2)同一路径无抗干扰要求的线路,可敷设于同一线槽内,但是线槽内绝缘导线总截面 不应超过槽盒内截面的 40%,且载流导体不超过 30 根;
3)控制线路和信号线路敷设于同一线槽内时,绝缘导线的总截面不应超过槽盒内截面 的 50% 。
4)分支接头处绝缘导线的总截面不应大于该点盒内截面的 75%。
金属导管的施工技术要求
金属导管的施工程序
测量定位→支架制作→支架安装→导管预制→导管连接→接地线跨接。
注:管内穿线施工程序
选择导线→管内穿引线→导线与引线绑扎→放护圈→穿导线→导线并头绝缘→线路检查 →绝缘测试。
选择导线→管内穿引线→导线与引线绑扎→放护圈→穿导线→导线并头绝缘→线路检查 →绝缘测试。
金属导管各工序的主要工作内容
1. 支架安装
1)钢结构构件上不得熔焊支架,且不得热加工开孔;
2)采用金属吊架时圆钢直径不小于 8mm,并有防晃支架,在距离接线盒、分支处或端 部 0.3~0.5m 处应设固定支架。
2)采用金属吊架时圆钢直径不小于 8mm,并有防晃支架,在距离接线盒、分支处或端 部 0.3~0.5m 处应设固定支架。
2. 金属导管施工要求
1)钢导管不得对口熔焊连接;镀锌钢导管或壁厚≤2mm 的钢导管不得套管熔焊连接;
2)镀锌钢导管、可弯曲金属导管、金属柔性导管不得熔焊连接;
3)暗配导管的表面埋设深度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 15mm;室外埋地 敷设的钢导管壁厚大于 2mm;镀锌钢管的镀锌层厚度不小于 63um;
2)镀锌钢导管、可弯曲金属导管、金属柔性导管不得熔焊连接;
3)暗配导管的表面埋设深度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 15mm;室外埋地 敷设的钢导管壁厚大于 2mm;镀锌钢管的镀锌层厚度不小于 63um;
法规
机电工程施工相关法规与标准
机电工程施工相关标准
4)导管弯曲半径
① 明配导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 6 倍 ,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时,其 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 4 倍;
② 埋设于混凝土内的导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 6 倍,当直埋于地下时,其弯 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 10 倍;
③ 电缆导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② 埋设于混凝土内的导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 6 倍,当直埋于地下时,其弯 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 10 倍;
③ 电缆导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5)由箱式变电所或落地式配电箱引向建筑物的导管,建筑物一侧的导管管口应设在建 筑物内。
6)导管穿越密闭或防护密闭隔墙吋,应设置预埋套管,套管两端伸出墙面的长度宜为 30~50mm, 导管穿越密闭穿墙套管的两侧应设置过线盒,并做好封堵;
7)进入配电柜 、台、箱内的导管管口,当箱底无封板时,管口应高出 柜、台、箱、 盘的基础面 50~80mm;
8)明配导管在距终端、弯头中点或柜、台、箱 、盘等边缘 150~500mm 范围内应设固 定管卡;
6)导管穿越密闭或防护密闭隔墙吋,应设置预埋套管,套管两端伸出墙面的长度宜为 30~50mm, 导管穿越密闭穿墙套管的两侧应设置过线盒,并做好封堵;
7)进入配电柜 、台、箱内的导管管口,当箱底无封板时,管口应高出 柜、台、箱、 盘的基础面 50~80mm;
8)明配导管在距终端、弯头中点或柜、台、箱 、盘等边缘 150~500mm 范围内应设固 定管卡;
3. 可弯曲金属导管及金属柔性导管施工要求
1)刚性导管经柔性导管与电气设备连接时,柔性导管的长度在动力工程中不大于 0.8m, 照明工程中不大于 1.2m;
2)可弯曲金属导管或金属柔性导管与刚性导管或电气设备连接时应采用专用接头;
3)柔性导管固定点间距应均匀且不大于 1.0m,管卡与设备、器具、弯头中点、管端等 的距离应小于 0.3m;
4)可弯曲金属导管有可能受重物压力或明显机械撞击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建筑电气-金属导管施工技术要求
2)可弯曲金属导管或金属柔性导管与刚性导管或电气设备连接时应采用专用接头;
3)柔性导管固定点间距应均匀且不大于 1.0m,管卡与设备、器具、弯头中点、管端等 的距离应小于 0.3m;
4)可弯曲金属导管有可能受重物压力或明显机械撞击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建筑电气-金属导管施工技术要求
4. 导管与保护导体连接要求
1)非镀锌钢导管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处的两端应熔焊焊接保护连接导体,保护连接 导体宜为直径不小于 6mm 的圆钢,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 6 倍;
2)镀锌钢导管、可弯曲金属导管、金属柔性导管连接处的两端宜采用专用接地卡固定 保护连接导体,保护连接导体应为截面积不小于 4mm²的铜芯软线;
3)机械连接的金属导管,当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值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要求时,连接处可 不设置保护连接导体;金属导管不应作为保护导体的接续导体;可弯曲金属导管和金属柔性 导管不应作为保护导体的接续导体。
4)金属导管与金属梯架、托盘连接时,镀锌材质的连接端宜用专用接地卡固定保护连 接导体,非镀锌材质的连接端应熔焊焊接保护连接导体。
2)镀锌钢导管、可弯曲金属导管、金属柔性导管连接处的两端宜采用专用接地卡固定 保护连接导体,保护连接导体应为截面积不小于 4mm²的铜芯软线;
3)机械连接的金属导管,当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值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要求时,连接处可 不设置保护连接导体;金属导管不应作为保护导体的接续导体;可弯曲金属导管和金属柔性 导管不应作为保护导体的接续导体。
4)金属导管与金属梯架、托盘连接时,镀锌材质的连接端宜用专用接地卡固定保护连 接导体,非镀锌材质的连接端应熔焊焊接保护连接导体。
5. 管内穿线要求
1)穿线前应清除管内积水和杂物,且在穿线前装设护线口;
2)电缆穿管保护时,导管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1.5 倍;
3)导线接头应设在专用的接线盒或器具内,不得在导管内;
4)交流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每相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
5)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不得穿入不同的金属导管内或敷设在不同的金属线槽内。
6)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入同一根导管内。
2)电缆穿管保护时,导管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1.5 倍;
3)导线接头应设在专用的接线盒或器具内,不得在导管内;
4)交流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每相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
5)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不得穿入不同的金属导管内或敷设在不同的金属线槽内。
6)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入同一根导管内。
照明系统施工技术要求
配电箱安装技术要求
箱体稳固→配管→管内穿线→导线连接→送电前检查→送电运行
1. 照明配电箱安装要求
1)箱体应为不燃材料,箱内开关动作灵活可靠;
2)安装牢固、位置正确、部件齐全,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垂直度偏差不大于 1.5‰;
3)配电箱不应安装在水管正下方;
4)箱内回路编号齐全,标识正确;
5)箱体开孔应与导管管径适配,暗装配电箱箱盖应紧贴墙面。
2)安装牢固、位置正确、部件齐全,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垂直度偏差不大于 1.5‰;
3)配电箱不应安装在水管正下方;
4)箱内回路编号齐全,标识正确;
5)箱体开孔应与导管管径适配,暗装配电箱箱盖应紧贴墙面。
2. 照明配电箱接线要求
1)照明配电箱内配线整齐、无绞接;导线连接紧密、不伤线芯、不断股,垫圈下螺丝 两侧压的导线截面相同,防松垫圈等零件齐全,同一端子上的导线连接不应多于 2 根;
2)照明配电箱内分别设置中性导体(N)和保护接地导体(PE)汇流排,汇流排上同一 端子不应连接不同回路的 N 线或 PE 线。
2)照明配电箱内分别设置中性导体(N)和保护接地导体(PE)汇流排,汇流排上同一 端子不应连接不同回路的 N 线或 PE 线。
3. 电涌保护器接线要求
电涌保护器 SPD 规格型号、安装布置、接线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地导线的位置不宜 靠近出线位置,SPD 的连接导线应平直、足够短,且不大于 0.5m。
开关安装技术要求
1)电源相线应经开关控制,然后到灯具;
2)安装位置应便于操作,开关边缘距门框宜为 0.15~0.20m,距地面宜为 1.3m;
3)易燃、易爆和特别潮湿场所的开关应分别采用防爆型、密闭型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4)安装在同一建筑物内的开关,应采用同一系列的产品,且通断位置应一致;
5)空调温控器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室内并列安装的空调温控器高度一致, 控制有序且不错位。
2)安装位置应便于操作,开关边缘距门框宜为 0.15~0.20m,距地面宜为 1.3m;
3)易燃、易爆和特别潮湿场所的开关应分别采用防爆型、密闭型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4)安装在同一建筑物内的开关,应采用同一系列的产品,且通断位置应一致;
5)空调温控器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室内并列安装的空调温控器高度一致, 控制有序且不错位。
插座安装技术要求
1)插座宜由单独回路配电,一个房间内的插座宜由同一回路配电;
2)插座距地面高度一般为 0.3m,托儿所、幼儿园及小学校的插座距地面高度不宜小于 1.8m,同一场所安装的插座高度应一致。
3)当交流与直流或不同电压等级的插座安装在同一场所时,应有明显的区别,且插座 不得互换;不间断电源插座及应急电源插座应设置标识; 潮湿房间应设防水插座。
2)插座距地面高度一般为 0.3m,托儿所、幼儿园及小学校的插座距地面高度不宜小于 1.8m,同一场所安装的插座高度应一致。
3)当交流与直流或不同电压等级的插座安装在同一场所时,应有明显的区别,且插座 不得互换;不间断电源插座及应急电源插座应设置标识; 潮湿房间应设防水插座。
4)插座接线要求
① 单相两孔插座,面对插座板,左孔(下孔)与中性线连接,右孔(上孔)与相线连 接;
② 单相三孔插座,面对插座板,左孔与中性线连接,右孔与相线连接,上孔与保护接 地线连接;
③ 三相四孔插座及三相五孔插座的上孔与保护接地线连接,保护接地线端子不得与中 性线端子连接,同一场所的三相插座,其相序应一致;
④ 保护接地线在插座之间不得串联连接;
⑤ 相线与中性线不应利用插座本体的接线端子转接供电。
② 单相三孔插座,面对插座板,左孔与中性线连接,右孔与相线连接,上孔与保护接 地线连接;
③ 三相四孔插座及三相五孔插座的上孔与保护接地线连接,保护接地线端子不得与中 性线端子连接,同一场所的三相插座,其相序应一致;
④ 保护接地线在插座之间不得串联连接;
⑤ 相线与中性线不应利用插座本体的接线端子转接供电。
灯具检查
1)内部接线应为铜芯绝缘导线,绝缘层厚度不小于 0.6mm,截面应与灯具功率相匹配 且不小于 0.5mm²;灯具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 2MΩ;
2)Ⅰ类灯具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具有专用的 PE 端子;
3)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灯具应检测蓄电池最少持续供电时间;
4)消防应急灯具应获得消防产品型式试验合格评定,且具有认证标志;
5)疏散指示标志灯具的保护罩应完整无裂纹;
6)防水灯具的防护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当对其密闭和绝缘性能有异议时,应按批抽 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室检测;
2)Ⅰ类灯具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具有专用的 PE 端子;
3)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灯具应检测蓄电池最少持续供电时间;
4)消防应急灯具应获得消防产品型式试验合格评定,且具有认证标志;
5)疏散指示标志灯具的保护罩应完整无裂纹;
6)防水灯具的防护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当对其密闭和绝缘性能有异议时,应按批抽 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室检测;
灯具安装
1)灯具固定应牢固可靠,在砌体和混凝土结构上严禁使用木榫、尼龙塞、塑料塞固定, 检查时抽查 5%且不少于 1 套;
2)吸顶或墙面上安装的灯具,灯具应紧贴饰面,且固定螺栓或螺钉不少于 2 个。
3)质量大于 10kg 的灯具,固定装置及悬吊装置应按灯具重量的 5 倍做恒定均布载荷强 度试验,持续时间不少于 15min,检查时全数检查试验记录;
2)吸顶或墙面上安装的灯具,灯具应紧贴饰面,且固定螺栓或螺钉不少于 2 个。
3)质量大于 10kg 的灯具,固定装置及悬吊装置应按灯具重量的 5 倍做恒定均布载荷强 度试验,持续时间不少于 15min,检查时全数检查试验记录;
4)悬吊式灯具安装要求
① 质量大于 3kg 的悬吊灯具,固定在螺栓或预埋吊钩上,螺栓或预埋吊钩的直径不小 于灯具挂销直径,且不应小于 6mm;
② 质量大于 0.5kg 的软线吊灯的电源线不应受力;带升降器的软线吊灯在吊线展开后, 灯具下沿高于工作台面 0.3m;
③ 采用钢管作灯具吊杆时,内径不应小于 10mm,壁厚不应小于 1.5mm;
④ 灯具与固定装置及灯具连接件采用螺纹连接的螺纹啮合扣数不应少于 5 扣。
② 质量大于 0.5kg 的软线吊灯的电源线不应受力;带升降器的软线吊灯在吊线展开后, 灯具下沿高于工作台面 0.3m;
③ 采用钢管作灯具吊杆时,内径不应小于 10mm,壁厚不应小于 1.5mm;
④ 灯具与固定装置及灯具连接件采用螺纹连接的螺纹啮合扣数不应少于 5 扣。
灯具接线
1)引向单个灯具的绝缘导线截面应与灯具功率相匹配,绝缘铜芯导线的线芯截面不应 小于 1mm²;
2)螺口灯头相线接在中间触点端子上,零线接在螺纹端子上;
3)由接线盒引至嵌入式灯具或槽灯的绝缘导线应采用柔性导管保护,不得裸露,且不 应在灯槽内明敷,柔性导管与灯具壳体应采用专用接头连接。
2)螺口灯头相线接在中间触点端子上,零线接在螺纹端子上;
3)由接线盒引至嵌入式灯具或槽灯的绝缘导线应采用柔性导管保护,不得裸露,且不 应在灯槽内明敷,柔性导管与灯具壳体应采用专用接头连接。
灯具接地
灯具按防触电保护形式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1)Ⅰ类灯具的防触电保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还需把外露可导电部分连接到保护导体上,因此Ⅰ类灯具的外壳必须采用铜芯软线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连接处设置接地标识;
2) Ⅱ类灯具的防触电保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还具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因此Ⅱ类灯具外壳不需要与保护导体连接;
3) Ⅲ类灯具的防触电保护是依靠安全特低电压,电源电压不超过交流 50V,采用隔离变压器供电,因此Ⅲ类灯具的外壳不允许与保护导体连接。
2) Ⅱ类灯具的防触电保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还具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因此Ⅱ类灯具外壳不需要与保护导体连接;
3) Ⅲ类灯具的防触电保护是依靠安全特低电压,电源电压不超过交流 50V,采用隔离变压器供电,因此Ⅲ类灯具的外壳不允许与保护导体连接。
防火防水
1)容量在 100W 及以上的灯具,引入灯具的电源应采用瓷管、矿棉等不燃材料作隔热 保护,高温部位靠近可燃物时采取隔热、散热措施;
2)水下灯具及防水灯具,引入灯具的电源应采用塑料导管保护,固定在水池上的所有 金属部件应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并设置接地标识;
3)露天灯具腔体的底部应有泄水孔,且应采取防腐防水措施;
4)庭院灯和路灯的接线盒应采用防护等级不小于 IPX5 的防水接线盒;
5)埋地灯的接线盒应采用防护等级为 IPX7 的防水接线盒。
2)水下灯具及防水灯具,引入灯具的电源应采用塑料导管保护,固定在水池上的所有 金属部件应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并设置接地标识;
3)露天灯具腔体的底部应有泄水孔,且应采取防腐防水措施;
4)庭院灯和路灯的接线盒应采用防护等级不小于 IPX5 的防水接线盒;
5)埋地灯的接线盒应采用防护等级为 IPX7 的防水接线盒。
其它灯具安装要求
1)消防应急照明线路穿管暗敷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30mm;EPS 供电的应急灯具安装完毕后,应检验最少持续供电时间;运行中温度大于 60℃的灯具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散热措施。
2)人员来往密集场所安装的落地式景观照明灯,无防栏护时,距地面高度大于 2.5m;
3)安装在烟囱上的航空障碍灯,应安装在低于烟囱口 1.5~3m 的部位且呈正三角水平排 列;屋面上设置接闪器的航空障碍灯,其接闪器与屋面接闪器可靠连接。
2)人员来往密集场所安装的落地式景观照明灯,无防栏护时,距地面高度大于 2.5m;
3)安装在烟囱上的航空障碍灯,应安装在低于烟囱口 1.5~3m 的部位且呈正三角水平排 列;屋面上设置接闪器的航空障碍灯,其接闪器与屋面接闪器可靠连接。
建筑防雷接地
建筑防雷
防雷接地装置的施工程序:
接地体→接地干线→引下线→均压环→接闪器(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网) 建筑电气-建筑防雷接地
接地体→接地干线→引下线→均压环→接闪器(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网) 建筑电气-建筑防雷接地
1. 接闪器的施工要求
1)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的安装位置应正确,焊接连接处应防腐完好;
2)接闪带和接闪线安装应平正顺直、无急弯,固定支架高度不宜小于 150mm,每个固 定支架应能承受 49N 的垂直拉力;
3)接闪带或接闪网在穿过建筑物变形缝处应有补偿措施;
4)当利用建筑物金属屋面或屋顶上旗杆、栏杆、装饰物、铁塔、女儿墙上的盖板等永 久性金属物作接闪器时,其材质及截面应符合设计要求,建筑物金属屋面板间的连接、永久 性金属物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应可靠、持久。
2)接闪带和接闪线安装应平正顺直、无急弯,固定支架高度不宜小于 150mm,每个固 定支架应能承受 49N 的垂直拉力;
3)接闪带或接闪网在穿过建筑物变形缝处应有补偿措施;
4)当利用建筑物金属屋面或屋顶上旗杆、栏杆、装饰物、铁塔、女儿墙上的盖板等永 久性金属物作接闪器时,其材质及截面应符合设计要求,建筑物金属屋面板间的连接、永久 性金属物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应可靠、持久。
2. 引下线的施工要求
1)接闪器与防雷引下线必须采用焊接或卡接器连接,防雷引下线与接地装置必须采用 焊接或螺栓连接。
2)暗敷在建筑物抹灰层内的引下线,应有卡钉分段固定;
3)明敷的引下线应平直、无急弯,并应设置专用支架固定,引下线焊接处应刷油漆防 腐;
4)要求接地的幕墙金属框架和建筑物的金属门窗,应就近与防雷引下线可靠连接,连 接处不同金属之间应采取防电化学腐蚀的措施。
2)暗敷在建筑物抹灰层内的引下线,应有卡钉分段固定;
3)明敷的引下线应平直、无急弯,并应设置专用支架固定,引下线焊接处应刷油漆防 腐;
4)要求接地的幕墙金属框架和建筑物的金属门窗,应就近与防雷引下线可靠连接,连 接处不同金属之间应采取防电化学腐蚀的措施。
建筑接地
1. 接地装置的敷设要求
1)接地装置顶面埋深不小于 0.6m,且在冻土层以下;
2)圆钢、角钢、铜管、铜棒、铜板等接地极应垂直埋入地下,间距不小于 5m;
3)人工接地体与建筑物的外墙或基础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 1m。
2)圆钢、角钢、铜管、铜棒、铜板等接地极应垂直埋入地下,间距不小于 5m;
3)人工接地体与建筑物的外墙或基础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 1m。
2. 接地装置的搭接要求
1)扁钢与扁钢搭接不小于扁钢宽度的 2 倍,且至少三面施焊;
2)圆钢与扁钢搭接不小于圆钢直径的 6 倍,且双面施焊;
3)圆钢与角钢搭接不小于圆钢直径的 6 倍,且双面施焊;
4)扁钢与钢管搭接应紧贴 3/4 钢管表面,扁钢与角钢搭接应紧贴角钢外侧两面;
2)圆钢与扁钢搭接不小于圆钢直径的 6 倍,且双面施焊;
3)圆钢与角钢搭接不小于圆钢直径的 6 倍,且双面施焊;
4)扁钢与钢管搭接应紧贴 3/4 钢管表面,扁钢与角钢搭接应紧贴角钢外侧两面;
等电位联结
1)等电位联结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或外界可导电部分的连接应可靠,采用焊接时,搭接 长度符合要求, 采用螺栓连接时,其螺栓、螺母、垫圈等应为热镀锌制品,且连接牢固;
2)等电位联结的卫生间内金属部件或零件的外界可导电部分,应设置专用接线螺栓与 等电位联结导体连接,并设置标识,连接处螺帽应紧固、防松零件齐全;
3)等电位联结导体在地下暗敷时,其导体间的连接不得采用螺栓压接。
2)等电位联结的卫生间内金属部件或零件的外界可导电部分,应设置专用接线螺栓与 等电位联结导体连接,并设置标识,连接处螺帽应紧固、防松零件齐全;
3)等电位联结导体在地下暗敷时,其导体间的连接不得采用螺栓压接。
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的处理措施
1. 换土的要求
1)掌握有关地质结构资料和地下土壤电阻率的分布,并做好记录;
2)首先开挖沟槽并将沟槽清理干净,其次在沟槽底部铺设经确认合格的低电阻率土壤, 铺设厚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最后安装接地装置;
3)接地装置连接完毕并经防腐处理后,再覆盖一层低电阻率土壤,使接地装置被低电 阻率土壤包覆。
2)首先开挖沟槽并将沟槽清理干净,其次在沟槽底部铺设经确认合格的低电阻率土壤, 铺设厚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最后安装接地装置;
3)接地装置连接完毕并经防腐处理后,再覆盖一层低电阻率土壤,使接地装置被低电 阻率土壤包覆。
2. 添加降阻剂的要求
1)降阻剂应为同一品牌产品,调制降阻剂的水应无污染和杂物;
2)开挖沟槽或钻孔垂直埋管,将沟槽清理干净,检查接地体埋入位置后灌注降阻剂;
3)降阻剂应均匀灌注于垂直接地体周围,接地装置应被降阻剂所包覆。 建
2)开挖沟槽或钻孔垂直埋管,将沟槽清理干净,检查接地体埋入位置后灌注降阻剂;
3)降阻剂应均匀灌注于垂直接地体周围,接地装置应被降阻剂所包覆。 建
3. 采用接地模块的要求
1)首先按设计位置开挖模块坑,并将地下接地干线引到模块上,检查确认后相互焊接;
2)接地模块的顶面埋深不小于 0.6m ,模块间距不小于模块长度的 3~5 倍,埋设基坑 宜为模块外形尺寸的 1.2~1.4 倍,接地模块应垂直或水平就位,并保持与原土层接触良好;
3)接地模块应集中引线,并采用干线将接地模块并联焊接成一个环路,干线的材质与 接地模块焊接点的材质相同,钢制的采用热浸镀锌材料的引出线不少于 2 处。
2)接地模块的顶面埋深不小于 0.6m ,模块间距不小于模块长度的 3~5 倍,埋设基坑 宜为模块外形尺寸的 1.2~1.4 倍,接地模块应垂直或水平就位,并保持与原土层接触良好;
3)接地模块应集中引线,并采用干线将接地模块并联焊接成一个环路,干线的材质与 接地模块焊接点的材质相同,钢制的采用热浸镀锌材料的引出线不少于 2 处。
通风空调
风管及部件的制作要求
风管制作的一般规定
1)金属风管规格以外径或外边长为准,非金属风管规格以内径或内边长为准;
2)镀锌钢板及含有各类复合保护层的钢板应采用咬口连接或铆接, 不得采用焊接连接;
3)风管的密封应以板材连接的密封为主,也可采用密封胶嵌缝的方法,密封面宜设在 风管的正压侧;
4)防火风管的本体、框架与固定材料、密封垫料等必须为不燃材料,防火风管的耐火 极限应符合系统防火设计的规定。
2)镀锌钢板及含有各类复合保护层的钢板应采用咬口连接或铆接, 不得采用焊接连接;
3)风管的密封应以板材连接的密封为主,也可采用密封胶嵌缝的方法,密封面宜设在 风管的正压侧;
4)防火风管的本体、框架与固定材料、密封垫料等必须为不燃材料,防火风管的耐火 极限应符合系统防火设计的规定。
镀锌风管制作要求
1)镀锌钢板的镀锌层厚度应符合设计及合同的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应低于 80g/m2, 镀锌钢板风管表面不得有 10%以上的花白、锌层粉化等镀锌层严重损坏的现象;
2)风管与配件的咬口缝应紧密、宽度一致,折角平直,圆弧均匀,且两端面平行;风 管表面应平整,无明显扭曲及翘角,凹凸不大于 10mm;风管板材拼接的接缝应错开,不得 有十字接缝;
3)镀锌风管板材采用咬口连接时,咬口形式有单咬口、联合角咬口、转角咬口、按扣 式咬口、立咬口,其中单咬口、联合角咬口、转角咬口适用微压、低压、中压、高压系统; 按扣式咬口适用于微压、低压、中压系统;
2)风管与配件的咬口缝应紧密、宽度一致,折角平直,圆弧均匀,且两端面平行;风 管表面应平整,无明显扭曲及翘角,凹凸不大于 10mm;风管板材拼接的接缝应错开,不得 有十字接缝;
3)镀锌风管板材采用咬口连接时,咬口形式有单咬口、联合角咬口、转角咬口、按扣 式咬口、立咬口,其中单咬口、联合角咬口、转角咬口适用微压、低压、中压、高压系统; 按扣式咬口适用于微压、低压、中压系统;
普通钢板风管制作要求
1)普通钢板风管采用焊接连接,焊缝饱满、平整,无凸瘤、夹渣、气孔、裂缝等缺陷;
2)普通钢板风管与法兰的焊缝应低于法兰的端面,除尘系统风管宜采用内侧满焊、外 侧间断焊的形式;当风管与法兰采用点焊固定连接时,焊缝应熔合良好,间距不大于 100mm;
3)焊接完毕对焊缝除渣、防腐,板材校平。
2)普通钢板风管与法兰的焊缝应低于法兰的端面,除尘系统风管宜采用内侧满焊、外 侧间断焊的形式;当风管与法兰采用点焊固定连接时,焊缝应熔合良好,间距不大于 100mm;
3)焊接完毕对焊缝除渣、防腐,板材校平。
不锈钢板风管制作要求
1)不锈钢板风管法兰采用不锈钢材质,法兰与风管采用内侧满焊、外侧点焊的形式; 加固法兰采用两侧点焊的形式与风管固定,点焊的间距不大于 150mm;
2)铆钉连接时铆钉材料与风管材质相同,防止电化学腐蚀。
2)铆钉连接时铆钉材料与风管材质相同,防止电化学腐蚀。
成品风阀制作要求
1)风阀应设有开度指示装置,并能准确反映阀片开度;手动风量调节阀的手轮或手柄 应以顺时针方向转动为关闭;
2)工作压力大于 1000Pa 的调节风阀,厂家应提供在 1.5 倍工作压力下能自由开关的强 度测试合格证书或试验报告;
3)电动、气动调节阀的驱动执行装置应动作可靠,且在最大工作压力下工作正常;密 闭阀应能严密关闭,漏风量符合设计要求。
2)工作压力大于 1000Pa 的调节风阀,厂家应提供在 1.5 倍工作压力下能自由开关的强 度测试合格证书或试验报告;
3)电动、气动调节阀的驱动执行装置应动作可靠,且在最大工作压力下工作正常;密 闭阀应能严密关闭,漏风量符合设计要求。
消声装置制作要求
1)消声器的类别、消声性能、空气阻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2)矩形消声弯管平面边长大于 800mm 时应设置吸声导流片;
3)消声器内消声材料的织物覆面层应顺气流方向搭接;
4)消声器内的织物覆面层应有保护层,保护层应采用不易锈蚀的材料,不得使用普通 铁丝网,当使用穿孔板保护时,穿孔率应大于 20%。
2)矩形消声弯管平面边长大于 800mm 时应设置吸声导流片;
3)消声器内消声材料的织物覆面层应顺气流方向搭接;
4)消声器内的织物覆面层应有保护层,保护层应采用不易锈蚀的材料,不得使用普通 铁丝网,当使用穿孔板保护时,穿孔率应大于 20%。
柔性短管制作要求
1)防排烟系统的柔性短管必须为不燃材料;
2)柔性短管的长度宜为 150~250mm;
3)柔性短管不应为异径连接管;矩形柔性短管与风管连接不得采用抱箍固定的形式;
4)柔性短管与法兰组装宜采用压板铆接连接,铆钉间距为 60~80mm。
2)柔性短管的长度宜为 150~250mm;
3)柔性短管不应为异径连接管;矩形柔性短管与风管连接不得采用抱箍固定的形式;
4)柔性短管与法兰组装宜采用压板铆接连接,铆钉间距为 60~80mm。
风管的安装要求
支吊架的安装要求
1)支吊架的间距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 金属风管水平安装时的支吊架间距,直径或边长不大于 400mm 时不大于 4m,大于 400mm 时不大于 3m;
② 薄钢板法兰风管的支吊架间距不大于 3m;
③ 螺旋风管的支吊架间距为 3.75m 或 5m;
④ 垂直安装时至少设置 2 个固定点,支架间距不大于 4m;
② 薄钢板法兰风管的支吊架间距不大于 3m;
③ 螺旋风管的支吊架间距为 3.75m 或 5m;
④ 垂直安装时至少设置 2 个固定点,支架间距不大于 4m;
2)支吊架的设置不应影响阀门、自控机构的正常动作,且不应设置在风口、检查门等 处,与风口和分支管的距离不宜小于 200mm;
3)悬吊的水平主干风管直线长度大于 20m 时,应至少设置 1 个防晃支架或防止摆动的 固定支架;
4)边长或直径大于 1250mm 的弯头或三通等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支吊架;(补充)
5)风管或空调设备使用的可调节减振支吊架,拉伸或压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不锈钢 板、铝板风管与碳素钢支架接触时应采取隔绝措施或防腐绝缘措施。
3)悬吊的水平主干风管直线长度大于 20m 时,应至少设置 1 个防晃支架或防止摆动的 固定支架;
4)边长或直径大于 1250mm 的弯头或三通等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支吊架;(补充)
5)风管或空调设备使用的可调节减振支吊架,拉伸或压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不锈钢 板、铝板风管与碳素钢支架接触时应采取隔绝措施或防腐绝缘措施。
风管安装的一般规定
1)风管穿过需要封闭的防火、防爆墙体或楼板时,必须设置厚度不小于 1.6mm 的钢制 防护套管;风管与防护套管之间,应采用不燃柔性材料封堵严密; 2)风管内严禁其他管线穿越;
3)输送含有易燃、易爆气体或安装在易燃、易爆环境的风管系统必须设置可靠的防静 电接地装置;
4)输送含有易燃、易爆气体的风管系统通过生活区或其他辅助生产房间时不得设置接口;
5)室外风管系统的拉索等金属固定件严禁与避雷针或避雷网连接; 通风空调-风管的安装要求
6)风管系统安装完毕,应按系统类别进行施工质量的外观检查,合格后进行风管系统 的严密性检验,漏风量应符合要求。
3)输送含有易燃、易爆气体或安装在易燃、易爆环境的风管系统必须设置可靠的防静 电接地装置;
4)输送含有易燃、易爆气体的风管系统通过生活区或其他辅助生产房间时不得设置接口;
5)室外风管系统的拉索等金属固定件严禁与避雷针或避雷网连接; 通风空调-风管的安装要求
6)风管系统安装完毕,应按系统类别进行施工质量的外观检查,合格后进行风管系统 的严密性检验,漏风量应符合要求。
金属风管的安装要求
1)风管安装的位置、标高、走向应符合设计要求,现场风管接口的配置应合理,不得 缩小其有效截面;
2)法兰的连接螺栓应均匀拧紧,螺母宜在同一侧;
3)风管与砖、混凝土风道的连接接口,应顺着气流方向插入,并采取密封措施;风管 穿出屋面应设置防雨装置且不渗漏;
4)外保温风管必须穿越封闭的墙体时,应加设套管;
5)风管接口的连接应严密牢固,风管法兰的垫片厚度不小于 3mm,垫片不应凸入管内 且不宜突出法兰外,垫片接口交叉长度不小于 30mm;
6)风管连接应平直,明装风管水平安装时,水平度允许偏差为3‰,总偏差不大于20mm; 垂直安装时,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为 2‰,总偏差不大于 20mm;暗装风管安装位置正确,不 应有侵占其他管线安装位置的现象。 通风空调-风管的安装要求 7)矩形薄钢板法兰风管可采用弹簧夹、弹性插条、U 形螺栓连接;连接固定的间隔不 大于 150mm,净化空调系统风管的间隔不大于 100mm,且分布均匀;当采用弹簧夹连接时, 宜正反交叉固定,且不松动。
2)法兰的连接螺栓应均匀拧紧,螺母宜在同一侧;
3)风管与砖、混凝土风道的连接接口,应顺着气流方向插入,并采取密封措施;风管 穿出屋面应设置防雨装置且不渗漏;
4)外保温风管必须穿越封闭的墙体时,应加设套管;
5)风管接口的连接应严密牢固,风管法兰的垫片厚度不小于 3mm,垫片不应凸入管内 且不宜突出法兰外,垫片接口交叉长度不小于 30mm;
6)风管连接应平直,明装风管水平安装时,水平度允许偏差为3‰,总偏差不大于20mm; 垂直安装时,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为 2‰,总偏差不大于 20mm;暗装风管安装位置正确,不 应有侵占其他管线安装位置的现象。 通风空调-风管的安装要求 7)矩形薄钢板法兰风管可采用弹簧夹、弹性插条、U 形螺栓连接;连接固定的间隔不 大于 150mm,净化空调系统风管的间隔不大于 100mm,且分布均匀;当采用弹簧夹连接时, 宜正反交叉固定,且不松动。
风管部件的安装要求
成品风阀的安装要求
1)风管部件及操作机构的安装应便于操作;
2)风阀应安装在便于操作及检修的部位,安装后手动或电动操作装置应灵活可靠,阀 板关闭应严密;
3)止回阀、定风量阀的安装方向应正确;
4)除尘系统吸入管段的调节阀,宜安装在垂直管段上;
5)斜插板风阀安装时,阀板应顺着气流方向插入;水平安装时, 阀板应向上开启;
6)排烟阀(排烟口)及手控装置(包括钢索预埋套管)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索预埋套 管弯管不应大于 2 个;
7)直径或长边尺寸大于等于 630mm 的防火阀,应设独立支吊架;
8)防火阀、排烟阀(口)的安装位置和方向应正确,位于防火分区隔墙两侧的防火阀,距 墙表面不大于 200mm。(补充)
2)风阀应安装在便于操作及检修的部位,安装后手动或电动操作装置应灵活可靠,阀 板关闭应严密;
3)止回阀、定风量阀的安装方向应正确;
4)除尘系统吸入管段的调节阀,宜安装在垂直管段上;
5)斜插板风阀安装时,阀板应顺着气流方向插入;水平安装时, 阀板应向上开启;
6)排烟阀(排烟口)及手控装置(包括钢索预埋套管)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索预埋套 管弯管不应大于 2 个;
7)直径或长边尺寸大于等于 630mm 的防火阀,应设独立支吊架;
8)防火阀、排烟阀(口)的安装位置和方向应正确,位于防火分区隔墙两侧的防火阀,距 墙表面不大于 200mm。(补充)
消声装置的安装要求
1)消声器及静压箱安装时,应设置独立的支吊架;
2)当采用回风箱作为静压箱时,回风口处应设置过滤网。
2)当采用回风箱作为静压箱时,回风口处应设置过滤网。
柔性风管的安装要求
1)松紧适度,目测平顺、不应有强制性扭曲;
2)可伸缩金属或非金属柔性风管的长度不宜大于 2m;
3)柔性风管支吊架的间距不应大于 1500mm,承托的座或箍的宽度不应小于 25mm, 两支架间风道最大允许下垂应为 100mm,且不应有死弯或塌凹。
2)可伸缩金属或非金属柔性风管的长度不宜大于 2m;
3)柔性风管支吊架的间距不应大于 1500mm,承托的座或箍的宽度不应小于 25mm, 两支架间风道最大允许下垂应为 100mm,且不应有死弯或塌凹。
末端风口的安装要求
1)风口表面应平整、不变形,调节灵活、可靠;同一厅室、房间内的相同风口的安装 高度应一致,排列应整齐;
2)明装无吊项的风口,安装位置和标高允许偏差 10mm;
3)风口水平安装,水平度允许偏差应为 3‰;
4)风口垂直安装,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为 2‰。
2)明装无吊项的风口,安装位置和标高允许偏差 10mm;
3)风口水平安装,水平度允许偏差应为 3‰;
4)风口垂直安装,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为 2‰。
空调水系统安装要求
冷冻水和冷却水管道安装要求
1)焊接连接管道对口平直度允许偏差为 1%,全长不应大于 10mm;
2)螺纹连接管道的螺纹应清洁规整,断丝或缺丝不大于螺纹全扣数的 10%,管道连接 牢固,接口处的外露螺纹应为 2~3 扣,不应有外露填料;
3)法兰连接管道的法兰面应与管道中心线垂直且同心,法兰对接平行,偏差不大于管 道外径的 1.5‰且不大于 2mm; 通风空调-空调水系统安装要求
4)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管道支吊架不得影响结构安全;管道穿越墙体或楼板处应设钢 制套管,管道接口不得置于套管内,钢制套管与墙体饰面或楼板底部平齐,上部高出楼层地 面 20~50mm,且不得将套管作为管道支撑;当穿越防火分区时,应采用不燃材料进行防火 封堵,保温管道与套管四周的缝隙,应使用不燃绝热材料填塞紧密;
5 ) 管道与水泵、制冷机组的接口应为柔性接管,且不得强行对口连接,与其连接的 管道应设置独立支架;
6)管道与设备连接处应设置独立支、吊架;当设备安装在减振基座上时,独立支架的 固定点应为减振基座; 通风空调-空调水系统安装要求
7)管道机房内总、干管的支吊架,应采用承重防晃管架,与设备连接的管道管架宜采 取减振措施;当水平支管的管架采用单杆吊架时,应在系统管道的起始点、阀门、三通、弯 头、以及长度每隔 15m 处设置承重防晃管架;
8)冷(热)水管道与支吊架之间,应设置衬垫;衬垫的承压强度应满足管道全重,且 应采用不燃与难燃硬质绝热材料或经防腐处理的木衬垫;衬垫的厚度不小于绝热层厚度,宽 度不小于支吊架支承面的宽度,衬垫的表面平整、上下两衬垫接合面空隙填实。
2)螺纹连接管道的螺纹应清洁规整,断丝或缺丝不大于螺纹全扣数的 10%,管道连接 牢固,接口处的外露螺纹应为 2~3 扣,不应有外露填料;
3)法兰连接管道的法兰面应与管道中心线垂直且同心,法兰对接平行,偏差不大于管 道外径的 1.5‰且不大于 2mm; 通风空调-空调水系统安装要求
4)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管道支吊架不得影响结构安全;管道穿越墙体或楼板处应设钢 制套管,管道接口不得置于套管内,钢制套管与墙体饰面或楼板底部平齐,上部高出楼层地 面 20~50mm,且不得将套管作为管道支撑;当穿越防火分区时,应采用不燃材料进行防火 封堵,保温管道与套管四周的缝隙,应使用不燃绝热材料填塞紧密;
5 ) 管道与水泵、制冷机组的接口应为柔性接管,且不得强行对口连接,与其连接的 管道应设置独立支架;
6)管道与设备连接处应设置独立支、吊架;当设备安装在减振基座上时,独立支架的 固定点应为减振基座; 通风空调-空调水系统安装要求
7)管道机房内总、干管的支吊架,应采用承重防晃管架,与设备连接的管道管架宜采 取减振措施;当水平支管的管架采用单杆吊架时,应在系统管道的起始点、阀门、三通、弯 头、以及长度每隔 15m 处设置承重防晃管架;
8)冷(热)水管道与支吊架之间,应设置衬垫;衬垫的承压强度应满足管道全重,且 应采用不燃与难燃硬质绝热材料或经防腐处理的木衬垫;衬垫的厚度不小于绝热层厚度,宽 度不小于支吊架支承面的宽度,衬垫的表面平整、上下两衬垫接合面空隙填实。
冷凝水管道安装要求
冷凝水排水管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管道坡度宜≥8‰且坡向出水口, 设备与排水管的连接应采用软接,并保持畅通。
阀部件安装要求
1. 阀门安装
1)阀门安装的位置、高度、进出口方向应正确,且便于操作;连接牢固紧密,启闭灵 活;成排阀门的排列应整齐美观,在同一平面上的允许偏差不大于 3mm;
2)安装在保温管道上的手动阀门的手柄不得朝下。 通风空调-空调水系统安装要求
2. 补偿器安装
1)补偿器的补偿量和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根据设计计算的补偿量进行预拉伸 或预压缩;
2)波纹管补偿器内套有焊缝的一端,水平管路上应安装在水流的流入端,垂直管路上 应安装在上端。 通风空调-空调水系统安装要求
3. 除污器和自动排气装置安装
1)冷(热)水和冷却水系统的水过滤器应安装在进入机组、水泵等设备的前端管道上, 安装方向正确,安装位置便于滤网的拆装清洗,与管道连接牢固严密;
2)闭式管路系统应在系统最高处及所有可能积聚空气的管段高点设置排气阀,在管路 最低点设排水管及排水阀。
1)阀门安装的位置、高度、进出口方向应正确,且便于操作;连接牢固紧密,启闭灵 活;成排阀门的排列应整齐美观,在同一平面上的允许偏差不大于 3mm;
2)安装在保温管道上的手动阀门的手柄不得朝下。 通风空调-空调水系统安装要求
2. 补偿器安装
1)补偿器的补偿量和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根据设计计算的补偿量进行预拉伸 或预压缩;
2)波纹管补偿器内套有焊缝的一端,水平管路上应安装在水流的流入端,垂直管路上 应安装在上端。 通风空调-空调水系统安装要求
3. 除污器和自动排气装置安装
1)冷(热)水和冷却水系统的水过滤器应安装在进入机组、水泵等设备的前端管道上, 安装方向正确,安装位置便于滤网的拆装清洗,与管道连接牢固严密;
2)闭式管路系统应在系统最高处及所有可能积聚空气的管段高点设置排气阀,在管路 最低点设排水管及排水阀。
水系统试验
1. 冷冻水和冷却水管道应进行水压试验;
1)试验压力:当工作压力≤1.0MPa 时,试验压力为系统工作压力的 1.5 倍,且不小于 0.6MPa,当工作压力大于 1.0MPa 时,试验压力为系统工作压力加 0.5MPa;
2)试验过程:系统最低点升至试验压力后,稳压 10min,压力下降不大于 0.02MPa,然 后应降至工作压力,外观检查无渗漏为合格。 对于大型高层建筑分区分层试压时,在该部位试验压力下,稳压 10min,压力不得下降, 再将压力降至该部位的工作压力,稳压 60min,压力不得下降,外观检查无渗漏为合格。 通风空调-空调水系统安装要求 塑料管在进行水压试验时,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且不小于 0.9MPa,严密性试 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15 倍。 风机盘管安装前进行水压试验时,试验压力为系统工作压力的 1.5 倍,观察时间 2min, 不渗不漏为合格。
2)试验过程:系统最低点升至试验压力后,稳压 10min,压力下降不大于 0.02MPa,然 后应降至工作压力,外观检查无渗漏为合格。 对于大型高层建筑分区分层试压时,在该部位试验压力下,稳压 10min,压力不得下降, 再将压力降至该部位的工作压力,稳压 60min,压力不得下降,外观检查无渗漏为合格。 通风空调-空调水系统安装要求 塑料管在进行水压试验时,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且不小于 0.9MPa,严密性试 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15 倍。 风机盘管安装前进行水压试验时,试验压力为系统工作压力的 1.5 倍,观察时间 2min, 不渗不漏为合格。
2. 冷凝水管道应进行通水试验;
3. 风机盘管应进行风机三速试运转及盘管水压试验。
3. 风机盘管应进行风机三速试运转及盘管水压试验。
空调设备安装要求
制冷机组安装要求
1)整体组合式制冷机组机身纵、横方向水平度允许偏差应为 1‰,当采用垫铁调整时, 应接触紧密并相对固定;
2)制冷设备或附属设备机座下减振器的安装位置应与设备重心相匹配,各减振器的压 缩量应均匀一致,且偏差不大于 2mm;
3)采用弹性减振器的制冷机组,应设置防止机组运行时水平移位的定位装置;
4)冷热源与辅助设备的安装位置应满足设备操作及维修空间要求,四周应设排水设施。
2)制冷设备或附属设备机座下减振器的安装位置应与设备重心相匹配,各减振器的压 缩量应均匀一致,且偏差不大于 2mm;
3)采用弹性减振器的制冷机组,应设置防止机组运行时水平移位的定位装置;
4)冷热源与辅助设备的安装位置应满足设备操作及维修空间要求,四周应设排水设施。
冷却塔安装要求
1)基础的位置、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为±20mm,进风侧距建筑物应大于 1m; 冷却塔部件与基座的连接应采用镀锌螺栓或不锈钢螺栓,固定牢固;
2)冷却塔安装应水平,单台冷却塔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为 2‰;多台冷却塔 安装时,排列整齐,各台开式冷却塔的水面高度应一致,高度偏差不大于 30mm;
3)冷却塔的集水盘应严密、无渗漏,进出水口的方向和位置应正确;静止分水器的布 水应均匀,转动布水器喷水口方向一致,转动灵活,水量符合设计或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
2)冷却塔安装应水平,单台冷却塔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为 2‰;多台冷却塔 安装时,排列整齐,各台开式冷却塔的水面高度应一致,高度偏差不大于 30mm;
3)冷却塔的集水盘应严密、无渗漏,进出水口的方向和位置应正确;静止分水器的布 水应均匀,转动布水器喷水口方向一致,转动灵活,水量符合设计或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
风机安装要求
1)落地安装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减振装置,并应采取防止设备水平位移的措施;
2)减振器的安装位置应正确,各组或各个减振器承受荷载的压缩量应均匀一致,偏差 应小于 2mm。
3)风机的进、出口不得承受外加的重量,相连接的风管、阀件应设置独立的支吊架。 通
2)减振器的安装位置应正确,各组或各个减振器承受荷载的压缩量应均匀一致,偏差 应小于 2mm。
3)风机的进、出口不得承受外加的重量,相连接的风管、阀件应设置独立的支吊架。 通
水泵安装要求
1)整体安装的水泵纵向水平偏差不大于 0.1‰,横向水平偏差不大于 0.2‰;组合安装 的水泵纵横向水平偏差不大于 0.05‰;
2)水泵与电机采用联轴器连接时,联轴器两轴芯的轴向倾斜不大于 0.2‰,径向位移不 大于 0.05mm。
3)减振器与水泵及水泵基础的连接应牢固平稳,接触紧密。
2)水泵与电机采用联轴器连接时,联轴器两轴芯的轴向倾斜不大于 0.2‰,径向位移不 大于 0.05mm。
3)减振器与水泵及水泵基础的连接应牢固平稳,接触紧密。
多联机设备安装要求
1. 室内机和室外机安装要求
1)安装在户外的室外机应可靠接地,并应采取防雷保护措施;室外机应安装在设计专 用平台上,并采取减振措施和防止螺栓松动的措施。
2)室外机应通风通畅,不应有短路现象,不应有异常噪声;多台机组集中安装时,不 应影响相邻机组的正常运行;
3)风管式室内机的送风口和回风口之间,不应形成气流短路,风口安装应平整,且应 与装饰线条一致。
2)室外机应通风通畅,不应有短路现象,不应有异常噪声;多台机组集中安装时,不 应影响相邻机组的正常运行;
3)风管式室内机的送风口和回风口之间,不应形成气流短路,风口安装应平整,且应 与装饰线条一致。
2. 制冷剂管道和管件安装要求
1)制冷剂管道的弯管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管道直径的 3.5 倍,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差 不大于管道直径的 0.08 倍,且不应使用焊接弯管及褶皱弯管;
2)制冷剂管道的分支管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管道直径的 1.5 倍,应按介质流向弯成 90°与 主管连接;
3)铜管切口应平整,不得有毛刺、凹凸等缺陷,切口允许倾斜偏差为管径的 1%,管子 扩口应保持同心,不得有开裂及褶皱,并有良好的密封面;
4)铜管采用承插钎焊时,承口应迎着介质流向;采用套管钎焊时,插接深度应符合规 定;采用对接焊接时,错边量不大于管子壁厚的 0.1 倍,且不大于 1mm。
2)制冷剂管道的分支管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管道直径的 1.5 倍,应按介质流向弯成 90°与 主管连接;
3)铜管切口应平整,不得有毛刺、凹凸等缺陷,切口允许倾斜偏差为管径的 1%,管子 扩口应保持同心,不得有开裂及褶皱,并有良好的密封面;
4)铜管采用承插钎焊时,承口应迎着介质流向;采用套管钎焊时,插接深度应符合规 定;采用对接焊接时,错边量不大于管子壁厚的 0.1 倍,且不大于 1mm。
太阳能设备安装要求
1. 集热器安装要求
1)集热器支架应按设计要求可靠固定在基座上或基座的预埋件上,位置准确,角度一 致,集热器安装倾角误差不大于±3°;
2)集热器与集热器之间的连接宜采用柔性连接,且密封可靠、无泄漏、无扭曲变形;
3)钢结构支架及预埋件应做防腐处理,集热器支架和金属管路系统应与建筑物防雷接 地系统可靠连接。
2)集热器与集热器之间的连接宜采用柔性连接,且密封可靠、无泄漏、无扭曲变形;
3)钢结构支架及预埋件应做防腐处理,集热器支架和金属管路系统应与建筑物防雷接 地系统可靠连接。
2. 蓄能水箱安装要求
1)蓄能水箱采用钢板焊接水箱时,水箱内外壁均应防腐处理,内壁防腐材料应卫生、 无毒,且应能承受热水的最高温度。
2)蓄能水箱和支架之间应有隔热垫,水箱应进行检漏试验,蓄能水箱的保温应在检漏 试验合格后进行。
2)蓄能水箱和支架之间应有隔热垫,水箱应进行检漏试验,蓄能水箱的保温应在检漏 试验合格后进行。
空调系统调试及节能验收
调试准备
1)通风与空调工程竣工验收的系统调试,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监理单位监督,设计单 位与建设单位参与配合;
2)系统调试前应编制调试方案,并报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系统调试由专业施工 和技术人员实施,调试结束后提供完整的调试资料和报告;
3)系统调试所用的测试仪器应在使用合格检定或校准合格有效期内,精度等级及最小 分度值应满足工程性能测定的要求。
2)系统调试前应编制调试方案,并报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系统调试由专业施工 和技术人员实施,调试结束后提供完整的调试资料和报告;
3)系统调试所用的测试仪器应在使用合格检定或校准合格有效期内,精度等级及最小 分度值应满足工程性能测定的要求。
设备单机试运转
1)冷却塔风机与冷却水系统循环试运行不应小于 2h;
2)制冷机组正常运转不应少于 8h;
2)制冷机组正常运转不应少于 8h;
系统联合试运转及调试
1)系统总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为-5%~+10%;各风口及吸风罩的风量与设计风量 允许偏差不大于 15%;
2)空调冷(热)水系统、冷却水系统的总流量与设计流量的偏差不大于 10%;
3)多台制冷机或冷却塔并联运行时,各台制冷机及冷却塔的水流量与设计流量偏差不 大于 10%;
4)变流量系统的各空气处理机组的水流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 10%;定流量 系统的各空气处理机组的水流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 15%。
2)空调冷(热)水系统、冷却水系统的总流量与设计流量的偏差不大于 10%;
3)多台制冷机或冷却塔并联运行时,各台制冷机及冷却塔的水流量与设计流量偏差不 大于 10%;
4)变流量系统的各空气处理机组的水流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 10%;定流量 系统的各空气处理机组的水流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 15%。
节能验收
1. 材料、设备见证取样复试
1)通风空调工程的绝热材料,要对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等指标进行复试,检验方 法为现场随机抽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要求同一厂家相同材质的绝热材料复验不得少于 2 次。 2)风机盘管机组要对供冷量、供热量、风量、出口静压、噪声及功率等参数进行复试, 检验方法为随机抽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要求同一厂家的风机盘管机组按数量复验 2%且 不得少于 2 台。 通
2. 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性能检测
1)室内温度的检测要求居住户每户抽测卧室或起居室 1 间,其他建筑按房间总数抽测10%;夏季不得低于设计计算温度 1℃,且不高于 2℃,冬季不得低于设计计算温度 2°C,且不高于 1°C;
2)通风与空调系统的总风量与设计允许偏差为-5%~+10%,各风口的风量与设计允许偏 差不应大于 15%;
3)空调系统的冷热水、冷却水总流量与设计允许偏差不应大于 10%,空调机组的水流 量与设计允许偏差不大于 15%。
2)通风与空调系统的总风量与设计允许偏差为-5%~+10%,各风口的风量与设计允许偏 差不应大于 15%;
3)空调系统的冷热水、冷却水总流量与设计允许偏差不应大于 10%,空调机组的水流 量与设计允许偏差不大于 15%。
净化空调系统施工技术要求
风管制作要求
1)宜采用镀锌钢板,镀锌层厚度不小于 100g/m2;
2)镀锌钢板风管的镀锌层不应有多处或 10%表面积损伤、粉化脱落等现象,咬口缝所 涂密封胶宜在正压侧;
3)风管所用的螺栓、螺母、垫圈和铆钉等材料应与管材性能相适应,不应产生电化学 腐蚀;
4)空气洁净度等级为 N1~N5 级时,风管法兰的螺栓及铆钉孔间距不大于 80mm;N6N9 级时,不大于 120mm,不得采用抽芯铆钉; 通风空调-净化空调系统施工技术要求
5)矩形风管不得使用 S 形插条及直角形插条连接;边长大于 1000mm 的净化空调系统 风管,无相应的加固措施不得使用薄钢板法兰弹簧夹连接;N1~N5 级净化空调系统的风管不 得采用按扣式咬口连接;
6)风管制作完毕应清洗,清洗剂不应对人体、管材和产品产生危害,达到清洁要求后, 对端部进行密闭封堵,并存放在清洁的房间。
2)镀锌钢板风管的镀锌层不应有多处或 10%表面积损伤、粉化脱落等现象,咬口缝所 涂密封胶宜在正压侧;
3)风管所用的螺栓、螺母、垫圈和铆钉等材料应与管材性能相适应,不应产生电化学 腐蚀;
4)空气洁净度等级为 N1~N5 级时,风管法兰的螺栓及铆钉孔间距不大于 80mm;N6N9 级时,不大于 120mm,不得采用抽芯铆钉; 通风空调-净化空调系统施工技术要求
5)矩形风管不得使用 S 形插条及直角形插条连接;边长大于 1000mm 的净化空调系统 风管,无相应的加固措施不得使用薄钢板法兰弹簧夹连接;N1~N5 级净化空调系统的风管不 得采用按扣式咬口连接;
6)风管制作完毕应清洗,清洗剂不应对人体、管材和产品产生危害,达到清洁要求后, 对端部进行密闭封堵,并存放在清洁的房间。
风管安装要求
1)净化空调系统风管及其部件的安装,应在该区域建筑门窗和地面工程施工完成,且 室内具有防尘措施的条件下进行,安装时所用的机具应清洁,人员应穿戴的工作服、手套和 工作鞋应清洁;
2)安装前风管、静压箱及其他部件的内表面应擦拭干净,且无油污和浮尘,施工停顿 或完毕时端口应封堵;
3)风管穿过洁净室吊顶、隔墙等围护结构时,应采取可靠的密封措施; 通风空调-净化空调系统施工技术要求
4)法兰垫料应采用不产尘、不易老化,且具有强度和弹性的材料,厚度为 5~8mm,不 得采用乳胶海绵,法兰垫片宜减少拼接,且不得采用直缝对接连接,不得在垫料表面涂刷涂 料,垫料不得凸出风管内壁;
5)净化空调系统进行风管严密性检验时,N1~N5 级的按高压系统风管的规定执行, N6~N9 级且工作压力小于等于 1500Pa 的按中压系统风管的规定执行。
2)安装前风管、静压箱及其他部件的内表面应擦拭干净,且无油污和浮尘,施工停顿 或完毕时端口应封堵;
3)风管穿过洁净室吊顶、隔墙等围护结构时,应采取可靠的密封措施; 通风空调-净化空调系统施工技术要求
4)法兰垫料应采用不产尘、不易老化,且具有强度和弹性的材料,厚度为 5~8mm,不 得采用乳胶海绵,法兰垫片宜减少拼接,且不得采用直缝对接连接,不得在垫料表面涂刷涂 料,垫料不得凸出风管内壁;
5)净化空调系统进行风管严密性检验时,N1~N5 级的按高压系统风管的规定执行, N6~N9 级且工作压力小于等于 1500Pa 的按中压系统风管的规定执行。
高效过滤器安装要求
1)机械密封时采用密封垫料,厚度为 6~8mm ,密封垫料应平整,安装后垫料压缩均匀,压缩率宜为 25%~30%;
2)液槽密封时,槽架水平安装且不渗漏,槽内不应有污物和水分,槽内密封液高度不
应超过槽深的 2/3,密封液熔点高于 50℃;
3)高效过滤器应在洁净室清洁,系统中末端过滤器前的所有空气过滤器应安装完毕, 且系统连续试运转 12h 以上,应在现场拆开包装并进行外观检查,合格后立即安装;
4)高效过滤器安装方向应正确,密封面严密,并按规范要求进行现场扫描检漏且应合 格。
2)液槽密封时,槽架水平安装且不渗漏,槽内不应有污物和水分,槽内密封液高度不
应超过槽深的 2/3,密封液熔点高于 50℃;
3)高效过滤器应在洁净室清洁,系统中末端过滤器前的所有空气过滤器应安装完毕, 且系统连续试运转 12h 以上,应在现场拆开包装并进行外观检查,合格后立即安装;
4)高效过滤器安装方向应正确,密封面严密,并按规范要求进行现场扫描检漏且应合 格。
洁净层流罩及风口安装要求
1. 洁净层流罩的安装
1)应设置独立的支吊架,并采取防止晃动的固定措施,且不得利用生产设备或壁板作 为支撑;
2)直接安装在吊顶上的层流罩,应采取减振措施,箱体四周与吊顶板之间密封;
3)洁净层流罩安装的水平度允许偏差为 1‰,高度允许偏差为 1mm;
4)安装后,应进行不少于 1h 的连续试运转,且运行正常。
2)直接安装在吊顶上的层流罩,应采取减振措施,箱体四周与吊顶板之间密封;
3)洁净层流罩安装的水平度允许偏差为 1‰,高度允许偏差为 1mm;
4)安装后,应进行不少于 1h 的连续试运转,且运行正常。
2. 风口的安装
1)风口安装前擦拭干净,不得有油污浮尘;
2)风口边框与建筑物顶棚或墙壁的装饰面应紧贴,接缝处采取可靠的密封措施;
3)带高效过滤器的送风口,四角应设置可调节高度的吊杆。
2)风口边框与建筑物顶棚或墙壁的装饰面应紧贴,接缝处采取可靠的密封措施;
3)带高效过滤器的送风口,四角应设置可调节高度的吊杆。
系统调试要求
1)工程竣工洁净室洁净度的检测应在空态或静态下进行,检测时,室内人员不多于 3 人,并穿着与洁净室等级相适应的洁净工作服;
2)净化空调系统的检测和调整,应在系统正常运行 24h 及以上达到稳定后进行;
3)净化空调系统运行前,应在回风和新风的吸入口处、粗效和中效过滤器的前端设置 临时无纺布过滤器; 通风空调-净化空调系统施工技术要求
4)单向流洁净室系统的系统总风量的允许偏差应为 0~10%,各风口风量允许偏差应为 0~15%;
5)单向流洁净室系统的室内截面平均风速的偏差为 0~10%,且截面风速不均匀度不大 于 0.25;
6)相邻不同级别洁净室之间和洁净室与非洁净室之间的静压差不应小于 5Pa,洁净室 与室外的静压差不应小于 10Pa;
2)净化空调系统的检测和调整,应在系统正常运行 24h 及以上达到稳定后进行;
3)净化空调系统运行前,应在回风和新风的吸入口处、粗效和中效过滤器的前端设置 临时无纺布过滤器; 通风空调-净化空调系统施工技术要求
4)单向流洁净室系统的系统总风量的允许偏差应为 0~10%,各风口风量允许偏差应为 0~15%;
5)单向流洁净室系统的室内截面平均风速的偏差为 0~10%,且截面风速不均匀度不大 于 0.25;
6)相邻不同级别洁净室之间和洁净室与非洁净室之间的静压差不应小于 5Pa,洁净室 与室外的静压差不应小于 10Pa;
建筑智能化
电梯工程
消防工程
项目管理
招投标管理
资格预审
基本资格审查
专业资格审查
施工经历
人员状况
施工方案
财务状况
不平等投标
差别信息
不同标准
限定、指定专利
限定组织形式
设定不适应资格条件
特定行业业绩
评标委员会的组成
5人以上单数
技术、经济专家不少于2/3
废标及其确认
未实质响应
未签字盖章密封
弄虚作假违法
低于成本
不符合资格条件
投两个以上报价
未提交保证金
存在厉害关系
联合体资质
合同管理
专业工程分包合同的范围
总承包约定或业主指定
不属于主体工程
专业性较强
不得转包
专业工程分包合同相关主体的责任和义务
总承包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提供证件、批件和资料,提供施工场地
提供场地和通道
提供合同约定的设备设施
图纸会审,图纸交底
现场管理协调
分包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履行并承担合同责任义务
服从指令
不得越过发包人与业主监理联系
专业工程分包合同的履行与管理
总包全过程管理:施工准备,进场施工,工序交验,竣工验收,工程保修,技术、质量、安全、进度、工程款支付等方面
总包及时检查、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体系,安全保证措施,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统计报表,工程款支付申请,隐蔽工程验收报告,竣工交验报告等文件资料,提出审核意见并批复。
分包事先通知总包组织预验收
加强管理,不得违约
合同风险防范
防范要点
规范合同行为,诚信守法
国际机电工程项目合同风险
合同变更及施工索赔
索赔起因
对方违约
合同错误
合同变更
不可抗力
索赔的分类
目的
工期索赔
费用索赔
性质
延期
加速
变更
终止
不可预见
不可抗力
承包人可以提起索赔的事件
因发包人违反合同
因工程变更
因监理工程师
发包人提出赶工
发包人延误支付
对合同外项目检验,检验合格
非承包人原因
物价上涨,法规变化
索赔成立的前提条件
造成损失
不属于自己责任
及时提出
设备采购管理
设备采购的方式
招标采购
大宗设备
询价采购
价值小,专门化
直接采购
设备采购的中心任务
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收尾阶段
供货商的选择
资格预审
资质证书
技术装备
供货业绩
财务资金状况
经营管理状态
质保体系
生产负荷
运输条件
货物来源及质量
执行合同的信誉
设备采购文件及设备采购评审
设备采购文件
技术文件
控制经理,设计经理向采购经理提交
商务文件
标准通用文件修改
设备采购评审
设备监造
设备监造大纲的编制依据
供货合同
图纸,规格书,技术协议
质量规范和工艺文件
国家法规,规章,技术标准
设备监造大纲的内容
制定计划及管理措施
明确监造单位
明确监造过程
明确资格人员现场监造
明确技术要点,验收要求
监督点的设置及监督
停工待检点
重要工序,隐蔽工程。关键试验验收点,不可重复的试验验收点
现场见证点
提前通知
文件见证点
审查文件
质量证明
方案计划
试验记录
人员资质
设备验收
设备验收的内容
核对验证,外观检查,技术资料验收
运转调试检验
按制造厂书面规范进行
按规定加油润滑
相关配套辅助设备正常
记录数据形成报告
设备施工现场验收要求
组织,参加
出厂设备按合同,监造大纲,设计,图纸,材料清册,国家标准法规
进场设备结合实际按规定
包装物
开箱检查,设备存放
进口设备报关通关商检合格
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类型
施工组织总设计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方案
专业工程施工方案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编制内容
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概况,编制依据
施工部署,施工准备,施工方法
主要管理计划,资源配置计划,施工进度计划
现场平面布置
施工方案
工程概况,编制依据
施工安排,施工准备,施工方法,施工工艺
资源配置计划,施工进度计划
安全技术措施,质量管理措施
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交底内容
工程开工前: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员→向施工作业人员
工程施工前:施工方案编制人员→施工作业人员
分部分项工程和专项工程
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特殊环境,特种作业
施工组织设计交底
组织机构及分工,工程特点及难点
施工工艺及方法
进度计划安排,安全技术措施,质量管理措施
施工方案交底
施工程序和顺序
施工工艺和方法,要领
安全技术措施,质量管理措施
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审核批准
严格执行编制,审核,审批程序
坚持“谁负责实施,谁组织编制”原则
施工组织总设计→施工总承包单位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
审核批准
总设计:总承包技术负责人→监理
单位工程: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
专项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
工程设计,施工方法,施工环境,资源配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变更需原程序审批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核批准
有总包总包编制
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总包技术负责人及分包共同审核
危险性较大
非常规10KN
起重进行安装
起重机械安装拆卸
超规模危大工程组织不少于5名的专家论证
非常规100KN
大于300KN,200M
施工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占用面积少,布局合理
区域划分,临时设置不相互干扰
合理组织运输,减少2次搬运
充分利用已有建筑物
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分开设置
人力资源管理
特种作业人员的要求
特种作业人员的种类
电工
金属焊接切割
起重
企业内机动车
登高架设
压力容器作业
爆破
放射线
资格要求
安全学习,实际操作
考试合格
取得证书
管理要求
持证上岗(6月)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要求
压力焊接
无损检测
I级
操作记录整理
II级
编制程序,操作评定签发
III级
编制工艺,审核解释仲裁
劳动管理
劳动管理:劳动力
管理关键:合理安排,正确使用
使用关键:提高效率,调动积极性
劳动保护
保护措施
环境管理
优化配置劳动力的依据
种类及数量
进度计划
劳动力资源供应环境
优化配置劳动力的方法
充分利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原则→种类数量
进度计划→时间安排
进行劳动力资源的平衡优化,同时考虑劳动力来源,最终形成劳动力优化配置计划
材料管理
进场验收
材料进场验收
进料计划,送料凭证,质量保证书或产品合格证对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要求复检的材料应有取样送检证明报告
按质量验收规范和计量检测规定进行
品种,规格,型号,质量,数量,证件
做好记录,办好验收手续
不符合材料,拒绝接受
库存管理
建立台账,专人管理,定期盘点
标识清楚,分类存放,安全防护
领发、使用和回收
领发要求
建立台账,限额领料,定额发料,超限额用料在用料前填写限额领料单,注明超耗原因,经签发批准后实施
使用要求
统一管理,防止丢失,合理用料,施工时随用随清,确保工完料净脚下清
回收要求
剩余材料及时办理退料手续并在限额领料单中登记扣除
危险物资管理要求
危险品远离人员密集区域,设专人管理,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性质不明包装不符合规定拒收
防雨,防水,防腐,防热,防潮,防冻,防爆,防有害气体泄露
专用库场区,有明显标识。配备安全消防设施和应急器材
材料管理方法的应用
ABC分类
储存理论
经济存储量
经济采购量
安全存储量,订购点
价值工程
明确降低成本的对象,改进设计和研究材料待用
工程设备和施工机械管理
工程设备运输要求
沿道路作业
对道路地下管线设施进行检查,测量,计算
沿途桥梁作业
按桥梁设计负荷,使用年限及当时状况。进行检测,计算,并采取修复和加固措施
现场道路作业
两侧用大石填充盖钢板,作业区内设钢板,沿途障碍物拆除搬离
工程设备追溯要求
对设备做出唯一性标识
追踪情况,发现问题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建立设备跟踪单
规格型号批号数量厂家
质量证明,性能试验
经手人,负责人
设备资料归档分类存放
编制档案号
建立台账
施工机械管理要求
安装验收,保证性能状态完好,资料齐全准确。特种设备报检
专机专人负责制,机长负责制,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养规程。研究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防止机械设备带病运转和超负荷运转
解体进场的大型机械,必须先试吊同等条件下的最重设备重量,经相关负责人确认合格
大型流动式起重机吊装前,需对道路场地障碍物清理,地基进行夯实
起重机械安全保护装置要齐全灵敏可靠,严禁带故障作业,检查保养时必须停止作业。
起重100T及以上(进口特大起重机)需针对本机性能专门培训
施工机械使用的相关制度
定人,定机,定岗位职责
使用保养制度
严格操作制度
安全操作规程
施工技术与信息化管理
技术交底管理
技术交底
设计交底
设计变更交底
施工组织设计交底
施工方案交底
技术交底主要包括
施工工艺
施工方法
技术要求
质量要求
安全要求及其它要求
技术交底的重点:
吊装
焊接
设备基础埋件
隐蔽工程
管道清洗试验试压
调试,试运行
安全技术交底要点
大件物品的起重运输
高空作业
地下作业
大型设备的试运行及其他高风险作业
技术交底应分层展开,直至交底到施工操作人员;作业前进行,书面交底资料,签字形成记录,竣工后归档
设计变更管理
小型设计变更
项目部设计变更申请单→项目部技术管理部门→现场设计,建设(监理)单位代表签字
一般设计变更
项目部设计变更申请单→项目部技术管理部门→建设(监理)→设计单位→设计变更通知单→建设(监理)
重大设计变更
项目部总工→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变更通知书,附有预算变更单→建设监理施工会签
施工技术档案管理
汇编,经建设监理单位验收合格→运行单位
移交技术档案管理部门
机电工程新技术
协调管理
内部协调管理的分类
进度计划安排的协调
人员和施工机具配备,设备材料进场时机,机电安装工艺规律,工程实体现状
作业:把制约作用转化成和谐有序相互创造的施工条件,使进度计划安排衔接合理,紧凑可行
资源分配供给的协调
符合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行动态调度,合理有序供给,发挥资金效益
质量管理的协调
安全管理的协调
作业面安排的协调
做好临时设施共同使用,共用机具的移交,已完工程成品保护措施
搭接作业开始搭接作业时间,搭接的初始部位,作业完成后现场的清理工作
资料形成的协调
内部协调管理的形式
例行管理协调会
建立协调调度室或设立调度员
项目经理或授权其他领导人指令
项目部对分包单位的协调管理
协调管理的范围
参考“合同管理”
协调管理的原则
参考“合同管理”
协调管理的重点
进度计划安排,临时设施布置
甲供物资分配,资金使用调拨
质量安全制度制定,重大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处理
竣工验收考核,竣工结算编制,工程资料移交
外部协调管理
建设监理,材料设备,检验检测试验,机械及场地出租单位
设计单位,水电气热单位,交通,通信,排污垃圾处理
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公安消防,环保
行政公安,医疗,房东,居民
进度计划的表达方法
机电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表示方法
横道图
网络图
影响机电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因数
单位
物资
资金
技术
环境
风险
自身
施工进度计划调整的方法、内容、原则
调整方法
改变衔接关系
缩短持续时间
调整的内容
施工内容,工程量,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工作关系,资源供应
调整的原则
关键工作,压缩潜力,赶工费最低
赢得值法
赢得值法的三个基本参数
已完工工程预算费用
BCWP=已完工程量*预算单价
Budgeted cost for work performed
已完工程实际费用
ACWP=已完工程量*实际单价
Actual cost for performed
计划工程预算费用
BCWS=计划工程量*预算单价
Budgeted cost for work scheduled
赢得值法的四个评价指标
费用偏差
CV=BCWP-ACWP
CV<0超支
进度偏差
SV=BCWP-BCWS
SV<0延误
费用绩效指数
CPI=BCWP/ACWP
进度绩效指数
SPI=BCWP/BCWS
风险及应急预案
风险控制要点
应急预案分类
综合应急预案
总纲
专项应急预案
方案
电梯配备管理人员,落实责任人,配备专业工具及24小时通讯
制定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现场处置方案
措施
应急预案培训
熟悉内容
熟悉防护用品使用维护
明确任务,行动措施
熟知报警
懂得紧急逃生
知会预案修正变动
应急预案演练
项目部级演练,企业级演练,配合政府联合演练
应急报警
书面及事故快报→企业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1h,境外8h)→应急指挥中心
→政府安监,消防,卫生,环保及上级公司,通知外援单位
→政府安监,消防,卫生,环保及上级公司,通知外援单位
发生新的情况及时补报
职业健康
职业健康法律规定
职业病分类及危害因素
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实施
企业→安全许可证
特种作业→上岗作业资格
现场人员劳保着装
辐射人员培训考核和身体检测,剂量监测
放射性妥善保管,防治意外照射
进入转动设备切断电源专人监护
高处钢板边铺边固定
容器内气刨听力保护
酸碱及其容易专库存放
配电箱和开关箱二级保护
一机一闸一保护
手持工具漏电保护15mA,0.1s
TN-S金属外壳必须保护接零
保护接零重复接地并且不大于10Ω,工作零线不得重复接地
保护零线不得接入保护电器及隔离电器
行灯照明不大于36v,潮湿不大于24v,特别受限不大于12v
职业病事故报告
本单位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时间,地点,可能发生的原因,已采取的措施和发展趋势,发病情况,死亡人数
安全
安全生产组织
项目部项目经理担任组长,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总包:5000W不少于1,5000W-1亿2人,1亿元以上3人。并且按专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分包50人以下1人,50-200人2人,200人以上3人。不得少于施工人数千分之5
作业班组设置兼职安全巡查员
安全生产责任制
项目经理
全面负责,第一责任人
严格执行,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负责建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人员,完善制度
组织制订目标,管理计划并贯彻落实
组织并参加安全生产检查,落实隐患整改,编制应急预案并演练
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配合事故调查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现场巡视督察,并做好记录
及时向项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项目经理报告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
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安全生产事故等级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
现场人员立即→本单位负责人→1小时内→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紧急情况可直接报告
环境
法律法规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要求
焊接
防风,防雨
烟尘,焊条,渣皮对空气土壤照成污染
容器试压
警戒线
空气泄压噪声,消声器
排放污水对土壤的污染
环境保护技术要点
扬尘
车辆密封,洗车设施
道路,场地硬化
土方作业洒水
材料覆盖,粉末封闭
预制硼砂除锈封闭厂房
拆除爆破,扬尘控制计划
不得现场燃烧废弃物
水污染
不同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
污水排放水质检测,提供检测报告
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保护地下水环境
危化品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
土壤保护
裸土及时覆盖
污水处理设施不堵塞
油漆,粉尘污染及时清理
有毒有害废弃物交有资质单位处理
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
绿色施工要点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能与资源利用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绿色施工管理,环境保护
绿色施工评价
评价体系
评价阶段
地基与基础工程,结构工程,装饰工程,机电安装工程
评价要素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能与资源利用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环境保护
评价指标
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
评价等级
不合格,合格,优良
评价频次
自评价每月,每阶段均不少于1次
评价组织
施工批次评价
施工单位组织
施工阶段评价
监理单位组织
绿色施工评价
建设单位组织
评价程序
批次评价→阶段评价→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竣工前申请
质量预控及质量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典型工序的质量控制环节
质量预控方案
工序名称,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质量预控措施
文字表达形式
表格表达形式
排列图法
排列图
A(0-80%)
B(80-90%)
C(90-100%)
因果分析图法
因果分析图
对策表
施工质量检验
施工质量检验的分类
施工过程质量检验
自检
互检
专检
质量验收检验
施工单位申请。建设监理组织
质量监督检验
监督管理部门
施工质量三检制
施工人员自我检验,防止不合格品进入下道工序
同组施工人员,本组质检员互相检查,是对自检的复核和确认
质检员检验,用以弥补自检,互检的不足
程序:现场负责人组织自检→项目经理部组织互检→施工员报质检员专检
不合格品处理
不合格品处理程序
发现:标识隔离,已发及时追回。
联系供货单位更换退货
业主提供通知业主监理
已经半成品成品,组织评审,提出处置措施
实施处置措施
不合格品处理方法
返修
返工
不做处理
降级使用
报废处理
施工质量验收
检验批,分部分项单位
检验批
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专业质检员,专业工长
分项工程
自检合格→建设单位专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专业技术质量负责人
分部工程
分项合格→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报验申请→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总监)组织→施工,监理设计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
单位工程
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报验申请→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项目负责人
隐蔽工程
48小时书面通知
验收内容,隐蔽方式,验收时间和验收地点
专项验收
消防,安全,环保,防雷,节能,档案,规划
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
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划分
质量问题的调查处理
质量问题调查处理程序
发现问题→调查→分析原因→
评审处置→
制度措施→组织实施→检查验收→
提交整改结果
评审处置→
制度措施→组织实施→检查验收→
提交整改结果
质量问题处理
根据范围原因性质影响程度→处置方案
返工→明确方法,时间,人员,质量要求→按原质量验收规范进行验收
返修→经建设监理代表批准,并商定接受标准
报废处理→拆除方案→拆除范围,方法,防护措施,人员要求。制度质量预防措施
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
工程质量事故
报告
调查
处理
特种设备事故
报告
启动事故应急预案
调查
特别重大
国务院
重大
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较大
省
一般
地级市
处理
一般30%
较大40%
重大60%
试运行管理
单体试运行前必须具备的条件
考核单台设备机械性能,检验设备的制造,安装质量和设备性能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单体试运行责任分工已明确
施工单位组织实施,总承包协调验收,建设单位配合和验收
有关分项工程验收合格
设备及附属装置管线,安装完毕并验收合格
施工过程资料齐全有效
产品合格证或复验报告
施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和各种检验试验合格文件
与单机试运行有关的电气和仪表调校合格资料
资源条件满足要求
试运行所需动力,介质,材料,机具,检测仪器等符合要求
润滑,液压,冷却,水,气,汽和电力系统符合调试要求
安全设施和安全防护装置设置完善
试运行方案已经批准
试运行组织已经建立,人员培训考试合格,熟悉方案操作流程,能正确操作,记录表格齐全
周围环境清扫干净,不应有粉尘和噪声
压缩机的试运转要求
空负荷试运转
检查盘车装置处于启动所要求的位置
电动压缩机运行,5min,30min,120min以上
润滑油压不低于0。1mpa,润滑油温度不高于70°
各运动部件无异响,各紧固件无松动
空气负荷试运转
额定压力1/4时1h。2/4,3/4时2h。额定压力下3h
润滑油压不低于0.1mpa,温度不高于70°。氧气压缩机不高于60°
检查曲轴箱应停机15min后打开
联动试运行前应具备的条件
主要考核联动机组或整条生产线的电气联锁,检验设备全部性能和制造安装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设计要求。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
质量验收合格
中间交接已经完成
四查三定问题整改销项完毕,遗留尾项处理完毕
查设计漏项,未完工程,质量隐患
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
影响投料的设计变更项目已施工完
现场清洁,施工用临时设施已全部拆除,无杂物,无障碍
单体试运行合格
工艺系统试验合格
管理要求已完善
资源条件满足要求
准备工作已完成
负荷试运行应达到的标准
生产装置连续运行,生产出合格产品,一次投料负荷试运行成功
负荷试运行的主要控制点正点到达
不发生重大设备事故,操作事故,人身事故,火灾爆炸事故
环保设施做到“三同时”不污染环境
负荷试运行不得超过试车预算,经济效益好
保修与回访
工程保修的责任范围
造成损失承担赔偿,总分包连带责任
施工单位负责维修,责任方承担相应费用
工程保修的期限
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擅自使用已转移占有为竣工日期
设备安装2年
供热,供冷,两个供暖期,供冷期
总分包约定
工程保修书的内容
工程概况,设备使用管理要求
保修范围,保修内容,保修期限,保修说明,
保修单位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保修情况记录(空白)
保修单位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保修情况记录(空白)
工程保修的程序
工程检查修理
口头或书面通知
尽快派人检查,做出鉴定,提出修理方案,组织人员进行修理
工程保修验收
“保修记录”做好记录,经建设单位验收签认
回访计划的内容
回访工程的名称,保修期限
回访保修业务的主管部门
回访保修的执行单位
回访对象,回访时间,回访内容
回访的方式
季节性回访
冬季回访锅炉供暖
夏季回访通风空调制冷
技术性回访
了解所采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技术性能和使用效果,
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补救和解决,便于总结经验,获取科学依据,
不断改进完善,为进一步推广创造条件
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补救和解决,便于总结经验,获取科学依据,
不断改进完善,为进一步推广创造条件
保修期满前的回访
回访的要求
人员: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经营等有关方面人员
认真实施,做好记录,必要时写出回访纪要
保修内迅速处理,保修外协商处理
机电
工业
机械设备安装技术
机械设备基础种类及验收要求
设备基础的种类及应用
素混凝土基础
钢筋混凝土基础
垫层基础
浅基础
扩展基础
独立基础、联合基础
深基础
桩基础
沉井基础
设备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要求
1.设备基础混凝土强度的验收要求
1)基础施工单位应提供设备基础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主要检查验收其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
养护及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养护及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重要的设备基础应用重锤做预压强度试验,应预压合格并有预压沉降详细记录。如大型锻
压设备、汽轮发电机组、大型油罐。
压设备、汽轮发电机组、大型油罐。
2.设备基础位置和尺寸的验收要求:(2014案例)
(1)机械设备安装前,应按规范允许偏差对设备基础的位置和尺寸进行复检。
(2)设备基础的位置和尺寸的主要检查的主要项目有:基础的坐标位置;不同平面的标高;平
面外形尺寸;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凹槽尺寸;平面的水平度;基础的垂直度;预埋地脚螺栓的标高
和中心距;预埋地脚螺栓孔的中心位置、深度和孔壁垂直度;预埋活动地脚螺栓锚板的标高、中心位
置、带槽锚板和带螺纹锚板的平整度等。
面外形尺寸;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凹槽尺寸;平面的水平度;基础的垂直度;预埋地脚螺栓的标高
和中心距;预埋地脚螺栓孔的中心位置、深度和孔壁垂直度;预埋活动地脚螺栓锚板的标高、中心位
置、带槽锚板和带螺纹锚板的平整度等。
4.预埋地脚螺栓的验收要求:
(1)预埋地脚螺栓的位置、标高及露出基础的长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2)地脚螺栓的螺母和垫圈配套,预埋地脚螺栓的螺纹和螺母保护完好。
(3)T形头地脚螺栓与基础板应按规格配套使用,埋设T形头地脚螺栓基础板应牢固、平正,地
脚螺栓光杆部分和基础板应刷防锈漆。
脚螺栓光杆部分和基础板应刷防锈漆。
(4)安装胀锚地脚螺栓的基础混凝土强度不得小于10MPa,基础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有裂缝的
部位不得使用胀锚地脚螺栓。
部位不得使用胀锚地脚螺栓。
机械设备安装程序
机械设备安装的一般程序
开箱检查→基础测量放线→基础检查验收→垫铁设置→吊装就位→安装精度调整与检测→设备
固定与灌浆→设备装配→润滑与设备加油→试运转
固定与灌浆→设备装配→润滑与设备加油→试运转
机械设备安装主要工序内容
1.设备开箱检查
根据设备装箱清单和随机技术文件对设备及其部件按名称、规格和型号逐一清点、登记和检查,
其中的重要零部件还需按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形成检验记录。
其中的重要零部件还需按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形成检验记录。
2.基础测量放线(06单、10多)
依据工艺布置图并依据相关建筑物轴线、边缘线、标高线,划定设备安装的基准线和基准点。所
有设备安装的平面位置和标高,应以确定的基准线和基准点为基准进行测量。生产线的纵、横向中心
线以及主要设备的中心线应埋设永久性中心线标板,主要设备旁应埋设永久性标高基准点,使安装施
工和生产维修均有可靠的依据
有设备安装的平面位置和标高,应以确定的基准线和基准点为基准进行测量。生产线的纵、横向中心
线以及主要设备的中心线应埋设永久性中心线标板,主要设备旁应埋设永久性标高基准点,使安装施
工和生产维修均有可靠的依据
3.基础检查验收
4.垫铁设置
设置垫铁的作用
一是找正调平机械设备,通过调整垫铁的厚度,可使设备安装达到设计或规范
要求的标高和水平度
要求的标高和水平度
二是能把设备重量、工作载荷和拧紧地脚螺栓产生的预紧力通过垫铁均匀地传
递到基础。
递到基础。
5.吊装就位:
特殊作业场所、大型或超大型设备的吊装运输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拟利用建筑结构作为起
吊、搬运设备承力点时,应对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进行核算,并经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同意方可利用
吊、搬运设备承力点时,应对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进行核算,并经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同意方可利用
6.安装精度调整与检测:
精度调整与检测是机械设备安装工程中关键的一环,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安装质量。
(1)精度调整应根据设备技术文件或规范要求的精度等级,调整设备自身和相互位置状态,例
如设备的中心位置、水平度、垂直度、平行度等。
如设备的中心位置、水平度、垂直度、平行度等。
(2)精度检测是检测设备、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误差,如垂直度、平行度、同轴度等。
7.设备固定与灌浆:
(1)除少数可移动机械设备外,绝大部分机械设备需固定在设备基础上,尤其对于重型、高速、
振动大的机械设备,如果不固定牢固,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
振动大的机械设备,如果不固定牢固,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
子主题
(2)对于解体设备应先将底座就位固定后,再进行上部设备部件的组装。
3)设备灌浆分为一次灌浆和二次灌浆。一次灌浆是在设备粗找正后,对地脚螺栓孔进行的灌
浆。二次灌浆是在设备精找正后,对设备底座和基础间进行的灌浆。
浆。二次灌浆是在设备精找正后,对设备底座和基础间进行的灌浆。
8.设备装配
对于解体机械设备和超过防锈保存期的整体机械设备,应进行拆卸、清洗与装配。
(1)熟悉装配图、技术说明、零部件结构和配合要求,确定装配或拆卸程序和方法。
2)对装配件配合尺寸、相关精度、配合面、滑动面进行复查和清洗干净,如齿轮啮合、滑动
轴承的侧间隙、顶间隙等。
轴承的侧间隙、顶间隙等。
3)清洗零部件并涂润滑油(脂),并按标记及装配顺序进行装配。一般装配程序是:组合件
的装配→部件的装配→总装配
的装配→部件的装配→总装配
机械设备安装的方法
机械设备安装的分类
1.整体式安装:
1.整体式安装:对于体积和重量不大的设备,现有的运输条件可以将其整体运输到安装施工现场,
直接将其安装到设计指定的位置。整体安装的关键在于设备的定位位置精度和各设备间相互位置精度
的保证。
直接将其安装到设计指定的位置。整体安装的关键在于设备的定位位置精度和各设备间相互位置精度
的保证。
2.解体式安装:
2.解体式安装:在安装施工现场重新按设计、制造要求进行装配和安装。解体式安装不仅要保证
设备的定位位置精度和各设备间相互位置精度,还必须再现制造、装配的精度,要达到制造厂的标准,
保证其安装精度要求是高的。
设备的定位位置精度和各设备间相互位置精度,还必须再现制造、装配的精度,要达到制造厂的标准,
保证其安装精度要求是高的。
3.模块化安装
3.模块化安装是指对某些大型、复杂的设备,重新按设备的设计、制造要求,设计成模块,除保
证组装的精度外,还要保证其安装精度要求,同时达到制造厂的标准。
证组装的精度外,还要保证其安装精度要求,同时达到制造厂的标准。
机械设备典型零部件的安装
典型零部件安装是机械设备安装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轮系装配及变速器安装、联轴器安
装、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安装、轴和套热(冷)装配、液压元件安装、气压元件安装、液压润滑管
路安装等。
装、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安装、轴和套热(冷)装配、液压元件安装、气压元件安装、液压润滑管
路安装等。
(二)联轴器装配要求
(三)轴承装配要求
1.滑动轴承装配
1)瓦背与轴承座孔的接触要求、上下轴瓦中分面的接合情况、轴瓦内孔与轴颈的接触点数,
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规定。对于厚壁轴瓦,在未拧紧螺栓时,用0.05mm塞尺从外侧检查上下轴瓦接
合面,任何部位塞入深度应不大于接合面宽度的1/3;对于薄壁轴瓦,在装配后,在中分面处用0.02mm
塞尺检查,不应塞入。薄壁轴瓦的接触面不宜研刮。
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规定。对于厚壁轴瓦,在未拧紧螺栓时,用0.05mm塞尺从外侧检查上下轴瓦接
合面,任何部位塞入深度应不大于接合面宽度的1/3;对于薄壁轴瓦,在装配后,在中分面处用0.02mm
塞尺检查,不应塞入。薄壁轴瓦的接触面不宜研刮。
2)轴颈与轴瓦的侧间隙可用塞尺检查,单侧间隙应为顶间隙的 1/2~1/3。轴颈与轴瓦的顶间
隙可用压铅法检查,铅丝直径不宜大于顶间隙的3倍;顶间隙计算值应符合《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
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2009的规定。
隙可用压铅法检查,铅丝直径不宜大于顶间隙的3倍;顶间隙计算值应符合《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
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2009的规定。
2.滚动轴承装配
1)装配方法有压装法和温差法两种。采用压装法装配时,压入力应通过专用工具或在固定圈
上垫以软金属棒、金属套传递,不得通过轴承的滚动体和保持架传递压入力;采用温差法装配时,应
均匀地改变轴承的温度,轴承的加热温度不应高于120℃,冷却温度不应低于-80℃。
上垫以软金属棒、金属套传递,不得通过轴承的滚动体和保持架传递压入力;采用温差法装配时,应
均匀地改变轴承的温度,轴承的加热温度不应高于120℃,冷却温度不应低于-80℃。
2)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在对称于中心线120°范围内、与轴承盖孔在对称于中心线90°范围
内应均匀接触,且用0.03mm的塞尺检查时,塞尺不得塞入轴承外圈宽度的1/3。
内应均匀接触,且用0.03mm的塞尺检查时,塞尺不得塞入轴承外圈宽度的1/3。
3)轴承装配后应转动灵活。采用润滑脂的轴承,应在轴承1/2空腔内加注规定的润滑脂;采
用稀油润滑的轴承,不应加注润滑脂。
用稀油润滑的轴承,不应加注润滑脂。
机械设备固定方式
设备在基础的固定方式主要是采用地脚螺栓连接,通过调整垫铁将设备找正找平,然后灌浆将设
备固定在设备基础
备固定在设备基础
一)地脚螺栓
地脚螺栓一般可分为固定地脚螺栓、活动地脚螺栓、胀锚地脚螺栓和粘接地脚螺栓。
地脚螺栓一般可分为固定地脚螺栓、活动地脚螺栓、胀锚地脚螺栓和粘接地脚螺栓。
1.固定地脚螺栓(短地脚螺栓),它与基础浇灌在一起,用来固定没有强烈振动和冲击的设备。
2.活动地脚螺栓(长地脚螺栓),是一种可拆卸的地脚螺栓,用于固定工作时有强烈振动和冲击
3.部分静置的简单设备或辅助设备有时采用胀锚地脚螺栓的连接方式。
胀锚地脚螺栓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胀锚地脚螺栓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1)胀锚地脚螺栓中心到基础边缘的距离不小于 7倍的胀锚地脚螺栓直径;
(2)安装胀锚地脚螺栓的基础强度不得小于 10MPa;
(3)钻孔处不得有裂缝,钻孔时应防止钻头与基础中的钢筋、埋管等相碰;
子主题
(4)钻孔直径和深度应与胀锚地脚螺栓相匹配。
机械设备安装新技术应用
机械设备安装的精度控制要求
机械设备安装精度
设备安装精度是指安装过程中为保证整套装置正确联动所需的各独立设备之间的位置精度;单台
设备通过合理的安装工艺和调整方法能够重现的制造精度;整台(套)设备在使用中的运行精度。
设备通过合理的安装工艺和调整方法能够重现的制造精度;整台(套)设备在使用中的运行精度。
影响设备安装精度的因素
(一)设备基础
设备基础对安装精度的影响主要是强度、沉降和抗振性能。
设备基础对安装精度的影响主要是强度、沉降和抗振性能。
(二)垫铁埋设
对安装精度的影响主要是承载面积和接触情况。垫铁承受载荷的有效面积不够,或垫铁与基础、
垫铁之间、垫铁与设备之间接触不好,会引起安装偏差发生变化。
对安装精度的影响主要是承载面积和接触情况。垫铁承受载荷的有效面积不够,或垫铁与基础、
垫铁之间、垫铁与设备之间接触不好,会引起安装偏差发生变化。
(三)设备灌浆
对安装精度的影响主要是强度和密实度。地脚螺栓预留孔一次灌浆、基础与设备之间和二次灌浆
强度不够、不密实,会造成地脚螺栓和垫铁松动引起安装偏差发生变化。
对安装精度的影响主要是强度和密实度。地脚螺栓预留孔一次灌浆、基础与设备之间和二次灌浆
强度不够、不密实,会造成地脚螺栓和垫铁松动引起安装偏差发生变化。
(四)地脚螺栓
地脚螺栓对安装精度的影响主要是紧固力和垂直度。
地脚螺栓对安装精度的影响主要是紧固力和垂直度。
(五)设备制造
设备制造对安装精度的影响主要是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
设备制造对安装精度的影响主要是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
1.设备制造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对安装精度直接产生影响。
2.解体设备的装配精度将直接影响设备的运行质量,包括各运动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精度,配合
面之间的配合精度和接触质量。
面之间的配合精度和接触质量。
3.设备基准件的安装精度包括标高差、水平度、铅垂度、直线度、平行度等,将直接影响设备各
部件间的相互位置精度和相对运动精度。
部件间的相互位置精度和相对运动精度。
(六)测量误差
测量过程包括测量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四个要素。
安装精度的控制方法
1.主要形状误差、位置误差的检测方法及其误差评定
(1)形状误差是指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主要形状误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
度、圆柱度等。
度、圆柱度等。
(2)位置误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的变动全量。主要位置误差有平行度、垂直度、
倾斜度、同轴度、对称度等。
倾斜度、同轴度、对称度等。
电气工程安装技术
配电装置安装与调试技术
配电装置的现场检查
配电装置到达现场后,应及时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应按照供货合同、技术标准、设计要求和制
造厂的有关规定进行
造厂的有关规定进行
(1)包装及密封应良好,设备和部件的型号、规格、柜体几何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备件的供
应范围和数量应符合合同要求。柜体应有便于起吊的吊环
应范围和数量应符合合同要求。柜体应有便于起吊的吊环
(2)柜内电器及元部件、绝缘瓷瓶齐全,无损伤和裂纹等缺陷。接地线应符合有关技术要求。
3)柜内设备的布置应安全合理,保证开关柜检修方便。柜内设备与盘面要保持安全距离。
4)配电装置具有机械、电气防误操作的联锁装置。机械联锁装置不允许采用钢丝。
5)配电装置内母线应按国标要求标明相序色,并且相序排列一致。
6)技术文件应齐全,所有的电器设备和元件均应有合格证,关键部件应有产品制造许可证的
复印件,其证号应清晰。
复印件,其证号应清晰。
配电装置柜体的安装要求
一)安装的基本要求
1.基础型钢的安装垂直度、水平度允许偏差,位置偏差及不平行度,基础型钢顶部平面,应符合
规定。基础型钢的接地应不少于两处。
规定。基础型钢的接地应不少于两处。
2.柜体的接地应牢固、可靠,以确保安全。装有电器的可开启的柜门应以裸铜软线与金属柜体可
靠连接。
靠连接。
3.将柜体按编号顺序分别安装在基础型钢上,再找平找正。
4.柜体安装完毕后,每台柜体均应单独与基础型钢做接地保护连接,以保证柜体的接地牢固良好。
5.安装完毕后,还应全面复测一次,并做好柜体的安装记录。(10单)
配电装置实验及调整要求
4.配电装置的主要整定内容(18单)
(1)过电流保护整定:电流元件整定和时间元件整定。
(2)过负荷告警整定:过负荷电流元件整定和时间元件整定。
(3)三相一次重合闸整定:重合闸延时整定和重合闸同期角整定。
(4)零序过电流保护整定:电流元件整定、时间元件整定和方向元件整定。
(5)过电压保护整定:过电压范围整定和过电压保护时间整定。
(2)过负荷告警整定:过负荷电流元件整定和时间元件整定。
(3)三相一次重合闸整定:重合闸延时整定和重合闸同期角整定。
(4)零序过电流保护整定:电流元件整定、时间元件整定和方向元件整定。
(5)过电压保护整定:过电压范围整定和过电压保护时间整定。
配电装置送电运行验收
电机安装与调试技术
变压器安装技术
(一)开箱检查
1.按设备清单、施工图纸及设备技术文件核对变压器规格型号应与设计相符,附件与备件齐全无
损坏。
2.变压器无机械损伤及变形,油漆完好、无锈蚀。
3.油箱密封应良好,带油运输的变压器,油枕油位应正常,油液应无渗漏。
4.绝缘瓷件及环氧树脂铸件无损伤、缺陷及裂纹。
5.充氮气或充干燥空气运输的变压器,应有压力监视和补充装置,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正压,气
体压力应为0.01〜0.03MPa。(12案例)
损坏。
2.变压器无机械损伤及变形,油漆完好、无锈蚀。
3.油箱密封应良好,带油运输的变压器,油枕油位应正常,油液应无渗漏。
4.绝缘瓷件及环氧树脂铸件无损伤、缺陷及裂纹。
5.充氮气或充干燥空气运输的变压器,应有压力监视和补充装置,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正压,气
体压力应为0.01〜0.03MPa。(12案例)
(六)变压器的交接试验
1.绝缘油试验或SF6气体试验
1)绝缘油的试验类别、试验项目及试验标准应符合相关规定。
(2)SF气体绝缘的变压器应进行SF气体含水量检验及检漏。SF气体含水量不宜大于250PPm,
变压器应无明显泄漏点。
(2)SF气体绝缘的变压器应进行SF气体含水量检验及检漏。SF气体含水量不宜大于250PPm,
变压器应无明显泄漏点。
2.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
1)变压器的直流电阻与同温下产品出厂实测数值比较,相应变化不应大于2%。
(2)1600kVA及以下三相变压器,各相绕组相互间的差别不应大于4%;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
间各绕组相互间差别不应大于 2%;
(3)1600kVA以上变压器,各相绕组相互间差别不应大于2%;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相互
间差别不应大于1%。
(2)1600kVA及以下三相变压器,各相绕组相互间的差别不应大于4%;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
间各绕组相互间差别不应大于 2%;
(3)1600kVA以上变压器,各相绕组相互间差别不应大于2%;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相互
间差别不应大于1%。
3.检查所有分接的电压比
(1)电压等级在35kV以下,电压比小于3的变压器电压比允许偏差应为±1%;
(2)其他所有变压器额定分接下电压比允许偏差不应超过±0.5%;
(3)其他分接的电压比应在变压器阻抗电压值(%)的1/10以内,且允许偏差应为±1%。
(2)其他所有变压器额定分接下电压比允许偏差不应超过±0.5%;
(3)其他分接的电压比应在变压器阻抗电压值(%)的1/10以内,且允许偏差应为±1%。
4.检查变压器的三相接线组别
可以采用直流感应法或交流电压法分别检测出变压器三相绕组的极性和连接组别;检查变压器的
三相接线组别。
三相接线组别。
5.测量铁心及夹件的绝缘电阻
1)在变压器所有安装工作结束后应进行铁心对地、有外引接地线的夹件对地及铁心对夹件的
绝缘电阻测量。
(2)变压器上有专用铁心接地线引出套管时,应在注油前后测量其对外壳的绝缘电阻。
(3)采用2500V兆欧表测量,持续时间应为1min,应无闪络及击穿现象。
绝缘电阻测量。
(2)变压器上有专用铁心接地线引出套管时,应在注油前后测量其对外壳的绝缘电阻。
(3)采用2500V兆欧表测量,持续时间应为1min,应无闪络及击穿现象。
6.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
用2500V摇表测量各相高压绕组对外壳的绝缘电阻值,用500V摇表测量低压各相绕组对外壳的
绝缘电阻值。测量完后,将高、低压绕组进行放电处理。
绝缘电阻值。测量完后,将高、低压绕组进行放电处理。
7.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
(1)电力变压器新装注油以后,大容量变压器必须经过静置12h才能进行耐压试验。对10kV以
下小容量的变压器,一般静置5h以上才能进行耐压试验。
(2)变压器交流耐压试验不但对绕组,对其他高低耐压元件都可进行。进行耐压试验前,必须
将试验元件用摇表检查绝缘状况。
下小容量的变压器,一般静置5h以上才能进行耐压试验。
(2)变压器交流耐压试验不但对绕组,对其他高低耐压元件都可进行。进行耐压试验前,必须
将试验元件用摇表检查绝缘状况。
8.额定电压下的冲击合闸试验
(1)在额定电压下对变压器的冲击合闸试验,应进行5次,每次间隔时间宜为5min,应无异常
现象,其中750kV变压器在额定电压下,第—次冲击合闸后的带电运行时间不应少于30min,其后每
次合闸后带电运行时间可逐次缩短,但不应少于5min;
(2)冲击合闸宜在变压器高压侧进行,对中性点接地的电力系统试验时变压器中性点应接地。
现象,其中750kV变压器在额定电压下,第—次冲击合闸后的带电运行时间不应少于30min,其后每
次合闸后带电运行时间可逐次缩短,但不应少于5min;
(2)冲击合闸宜在变压器高压侧进行,对中性点接地的电力系统试验时变压器中性点应接地。
9.检查相位
检查变压器的相位,应与电网相位一致。
(八)送电试运行(14案例)
1.变压器第一次投入时,可全压冲击合闸,冲击合闸宜由高压侧投入。
2.变压器应进行5次空载全压冲击合闸,应无异常情况;第一次受电后,持续时间不应少于10min;
全电压冲击合闸时,励磁涌流不应引起保护装置的误动作。
3.油浸变压器带电后,检查油系统所有焊缝和连接面不应有渗油现象。
4.变压器并联运行前,应核对好相位。
5.变压器试运行要注意冲击电流、空载电流、一、二次电压、温度,并做好试运行记录。
6.变压器空载运行24h,无异常情况,方可投入负荷运行。
2.变压器应进行5次空载全压冲击合闸,应无异常情况;第一次受电后,持续时间不应少于10min;
全电压冲击合闸时,励磁涌流不应引起保护装置的误动作。
3.油浸变压器带电后,检查油系统所有焊缝和连接面不应有渗油现象。
4.变压器并联运行前,应核对好相位。
5.变压器试运行要注意冲击电流、空载电流、一、二次电压、温度,并做好试运行记录。
6.变压器空载运行24h,无异常情况,方可投入负荷运行。
电动机的安装技术
(一)电动机安装前的检查
1.开箱检查
2.抽芯检查:
(1)电动机出厂期限超过制造厂保证期限;若制造厂无保证期限,出厂日期已超过1年;
(2)经外观检查或电气试验,质量可疑时。
(2)经外观检查或电气试验,质量可疑时。
3.电动机的干燥:
2)干燥方法:
1)外部加热干燥法:
2)电流加热干燥法
(3)电动机干燥时注意事项
1)在干燥前应根据电机受潮情况制定烘干方法及有关技术措施。
2)烘干温度缓慢上升,一般每小时的温升控制在5~8℃。
3)干燥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在规定范围内,干燥最高允许温度应按绝缘材料的等级来确定,一
般铁芯和绕组的最高温度应控制在70~80℃。
4)干燥时不允许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应用酒精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或温差热电偶。
2)烘干温度缓慢上升,一般每小时的温升控制在5~8℃。
3)干燥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在规定范围内,干燥最高允许温度应按绝缘材料的等级来确定,一
般铁芯和绕组的最高温度应控制在70~80℃。
4)干燥时不允许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应用酒精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或温差热电偶。
二、电动机安装
1.安装时应在电动机与基础之间衬垫一层质地坚硬的木板或硬塑胶等防振物。
2.地脚螺栓上均要套用弹簧垫圈,拧紧螺母时要按对角交错次序拧紧。
3.应调整电动机的水平度,一般用水平仪进行测量。
4.电动机垫片一般不超过三块,垫片与基础面接触应严密,电机底座安装完毕后进行二次灌浆
2.地脚螺栓上均要套用弹簧垫圈,拧紧螺母时要按对角交错次序拧紧。
3.应调整电动机的水平度,一般用水平仪进行测量。
4.电动机垫片一般不超过三块,垫片与基础面接触应严密,电机底座安装完毕后进行二次灌浆
输配电线路的施工技术
架空线路施工程序及内容
架空线路施工的一般程序:
线路测量→
基础施工→
杆塔组立→
放线架线→
线路连接→
竣工验收检查
基础施工→
杆塔组立→
放线架线→
线路连接→
竣工验收检查
(五)导线连接要求:
1.每根导线在每一个档距内只准有一个接头,但在跨越公路、河流、铁路、重要建筑物、电力线
和通信线等处,要求导线和避雷线均不得有接头。(10单、16案)
2.不同材料、不同截面或不同捻回方向的导线连接,只能在杆上跳线内连接。
3.接头处的机械强度不低于导线自身强度的90%,电阻不超过同长导线电阻的1.2倍。
4.耐张杆、分支杆等处的跳连线,可以采用T形线架和并沟为线夹连接。
5.架空线的压接方法,可分为钳压连接、液压连接和爆压连接。
和通信线等处,要求导线和避雷线均不得有接头。(10单、16案)
2.不同材料、不同截面或不同捻回方向的导线连接,只能在杆上跳线内连接。
3.接头处的机械强度不低于导线自身强度的90%,电阻不超过同长导线电阻的1.2倍。
4.耐张杆、分支杆等处的跳连线,可以采用T形线架和并沟为线夹连接。
5.架空线的压接方法,可分为钳压连接、液压连接和爆压连接。
(六)线路试验
1.测量绝缘子和线路的绝缘电阻
(1)悬式绝缘子和支柱绝缘子的绝缘电阻测量
1)每片悬式绝缘子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300MΩ;
2)35kV及以下的支柱绝缘子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500MΩ;
3)采用2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子的绝缘电阻值,可按同批产品数量的10%抽查;
4)棒式绝缘子不进行此项试验。
2)35kV及以下的支柱绝缘子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500MΩ;
3)采用2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子的绝缘电阻值,可按同批产品数量的10%抽查;
4)棒式绝缘子不进行此项试验。
(2)悬式绝缘子和支柱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
1)35kV及以下的支柱绝缘子,可在母线安装完毕后一起进行试验,试验电压应符合高压电气设
备绝缘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标准的规定;
2)35kV多元件支柱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值应符合规定,测量并记录线路绝缘电阻值。
备绝缘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标准的规定;
2)35kV多元件支柱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值应符合规定,测量并记录线路绝缘电阻值。
2.测量35kV以上线路的工频参数可根据继电保护、过电压等专业的要求进行。
3.检查线路各相两侧的相位应一致。
4.冲击合闸试验
在额定电压下对空载线路的冲击合闸试验,应进行3次。
5.测量杆塔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的规定。
6.导线接头测试
1)电压降法:正常的导线接头两端的电压降,一般不超过同样长度导线的电压降的1.2倍。
(2)温度法:红外线测温仪,可距被测点一定距离外进行测温,通过导线接头温度的测量,来
检验接头的连接质量。
(2)温度法:红外线测温仪,可距被测点一定距离外进行测温,通过导线接头温度的测量,来
检验接头的连接质量。
电缆线路的敷设
(一)室外电缆线路敷设要求
2.排管电缆敷设要求(16多)
1)电缆排管可用钢管、塑料管、陶瓷管、石棉水泥管或混凝土管,但管内必须光滑;
2)按需要的孔数将管子排成一定形式,管子接头要错开,并用水泥浇成一个整体,一般分为2、
4、6、8、10、12、14、16孔等形式;
3)孔径一般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1.5倍,敷设电力电缆的排管孔径应不小于100mm,控制电缆
孔径应不小于75mm;
4)埋入地下排管顶部至地面的距离,人行道上应不小于 500mm;一般地区应不小于700mm;
5)在直线距离超过100m、排管转弯和分支处都要设置排管电缆井;排管通向井坑应有不小于0.1%
的坡度,以便管内的水流入井坑内;
6)敷设在排管内的电缆,应采用铠装电缆
2)按需要的孔数将管子排成一定形式,管子接头要错开,并用水泥浇成一个整体,一般分为2、
4、6、8、10、12、14、16孔等形式;
3)孔径一般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1.5倍,敷设电力电缆的排管孔径应不小于100mm,控制电缆
孔径应不小于75mm;
4)埋入地下排管顶部至地面的距离,人行道上应不小于 500mm;一般地区应不小于700mm;
5)在直线距离超过100m、排管转弯和分支处都要设置排管电缆井;排管通向井坑应有不小于0.1%
的坡度,以便管内的水流入井坑内;
6)敷设在排管内的电缆,应采用铠装电缆
3.电缆沟或隧道内电缆敷设的要求
(1)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应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2)控制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宜超过1层;桥架上不宜超过3层。
(3)高低压电力电缆、强电与弱电控制电缆应按顺序分层配置,一般情况宜由上而下配置。
(4)交流三芯电力电缆,在普通支吊架上不宜超过一层,桥架上不宜超过2层。
(5)交流单芯电力电缆,应布置在同侧支架上,当按紧贴的正三角形排列时,应每隔1m用绑带
扎牢。
(6)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清除杂物,盖好盖板。必要时还应将盖板缝隙密封。
(2)控制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宜超过1层;桥架上不宜超过3层。
(3)高低压电力电缆、强电与弱电控制电缆应按顺序分层配置,一般情况宜由上而下配置。
(4)交流三芯电力电缆,在普通支吊架上不宜超过一层,桥架上不宜超过2层。
(5)交流单芯电力电缆,应布置在同侧支架上,当按紧贴的正三角形排列时,应每隔1m用绑带
扎牢。
(6)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清除杂物,盖好盖板。必要时还应将盖板缝隙密封。
防雷与接地装置的安装要求
防雷措施
不同电压等级输电线路,避雷线的设置
(1)500kV及以上送电线路,应全线装设双避雷线,且输电线路愈高,保护角愈小(有时小于
20°)。在山区高雷区,甚至可以采用负保护角。
(2)220~330kV线路,同样应全线装设双避雷线,一般杆塔上避雷线对导线的保护角为20°~
30°。
(3)110kV线路,一般沿全线装设避雷线,在雷电特别强烈地区采用双避雷线。在少雷区或运行
经验证明雷电活动轻微的地区,可不沿线架设避雷线,但杆塔仍应随基地接地。
20°)。在山区高雷区,甚至可以采用负保护角。
(2)220~330kV线路,同样应全线装设双避雷线,一般杆塔上避雷线对导线的保护角为20°~
30°。
(3)110kV线路,一般沿全线装设避雷线,在雷电特别强烈地区采用双避雷线。在少雷区或运行
经验证明雷电活动轻微的地区,可不沿线架设避雷线,但杆塔仍应随基地接地。
避雷线保护角
避雷线又名架空地线,它可用于保护狭长设施,如峡谷中的水电站及架空输电线路。避雷线通常
采用截面不小于 35的镀锌钢绞线。避雷线的保护范围通常以避雷线和外侧导线间连线与垂直线的夹
角,即保护角表示。保护角越小,保护越可靠。
采用截面不小于 35的镀锌钢绞线。避雷线的保护范围通常以避雷线和外侧导线间连线与垂直线的夹
角,即保护角表示。保护角越小,保护越可靠。
防雷装置安装要求
接地装置的安装要求
1.金属接地极的安装
1.金属接地极的安装
(1)采用镀锌角钢、镀锌钢管、铜棒或铜板等金属材料,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通过现场加工
制作而成
(1)采用镀锌角钢、镀锌钢管、铜棒或铜板等金属材料,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通过现场加工
制作而成
(2)接地极分垂直地极和水平地极两种。制作接地极应符合规定,安装时应符合设计位置的要
求。
(3)挖接地线沟时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沟的中心线与建筑物的基础或构筑物的基础距离不小
于2m,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与重复接地之间距离不小于3m。
(二)接地线的敷设要求
求。
(3)挖接地线沟时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沟的中心线与建筑物的基础或构筑物的基础距离不小
于2m,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与重复接地之间距离不小于3m。
(二)接地线的敷设要求
(二)接地线的敷设要求
1.室外接地线的安装
(1)室外接地干线与支线一般安装在沟内。安装前应按设计规定的位置先挖沟,沟的深度不得
小于0.6m,宽度0.5m,然后将扁钢埋入。
(2)接地干线与接地极的连接、接地极与接地干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接地干线与支线末端应
露出地面0.5m以上。
小于0.6m,宽度0.5m,然后将扁钢埋入。
(2)接地干线与接地极的连接、接地极与接地干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接地干线与支线末端应
露出地面0.5m以上。
2.室内接地线的安装
明线安装的接地线大多是纵横敷设在墙壁上,或敷设在母线或电缆桥架的支架上。设备连接支线
需经过地面时应埋设在混凝土内。
需经过地面时应埋设在混凝土内。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接地要求
防静电接地装置的要求
管道工程施工技术
静置设备及金属结构安装技术
发电设备安装技术
自动化仪表工程安装技术
防腐蚀工程施工技术
绝热工程施工技术
炉窑砌筑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
建筑管道工程施工技术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
电梯工程施工技术
消防工程施工技术
材料及技术
机电工程常用材料
常用金属材料的类型及应用
黑色金属材料
碳素结构钢Q195、Q215、Q235、Q275
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易于成形和焊接,一般不再进行热处理,
能够满足一般工程构建的要求,所以使用极为广泛
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易于成形和焊接,一般不再进行热处理,
能够满足一般工程构建的要求,所以使用极为广泛
型钢
钢筋
钢丝
钢绞线
圆钢
低合金结构钢Q345、390、420、460、500、550、620、690
高强度、高韧性、良好的冷成型和焊接性能,
低的冷脆转变温度和良好的耐腐蚀等综合力学性能
高强度、高韧性、良好的冷成型和焊接性能,
低的冷脆转变温度和良好的耐腐蚀等综合力学性能
桥梁,钢结构
锅炉汽包,压力容器
压力管道,船舶
车辆,重轨,轻轨
铸钢及铸铁
主要用于制造形状复杂,需要一定强度,塑性和韧性的零件。
主要用于制造形状复杂,需要一定强度,塑性和韧性的零件。
铸钢
吊车齿轮-合金铸钢
轧钢机架-碳素铸钢
铸铁
灰铸铁
普通罩壳、阀壳
球墨铸铁
蠕墨铸铁
汽车发动机凸轮轴
孕育铸铁
液压泵壳体
可锻铸铁
特殊性能低合金高强度钢
耐候钢
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主要使用于桥梁、建筑、塔架、车辆等钢结构的制造中。
耐热钢
具有良好的抗蠕变、抗断裂和抗氧化的能力,以及必要的韧性。
比如在加热炉、锅炉、燃气汽轮机等高温装置中的零件就是使用的耐热钢。
比如在加热炉、锅炉、燃气汽轮机等高温装置中的零件就是使用的耐热钢。
耐磨钢
常用于承受严重磨损和强烈冲击的零件。
例如,车辆履带、挖掘机铲斗、破碎机颚板、轨道及分道叉、吊车轨道等。
例如,车辆履带、挖掘机铲斗、破碎机颚板、轨道及分道叉、吊车轨道等。
低合金高强度钢
石油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的管线钢,
要求采用高强度、高韧性、优良的加工性、焊接性和抗腐蚀性等综合性能的低合金高强度钢。
要求采用高强度、高韧性、优良的加工性、焊接性和抗腐蚀性等综合性能的低合金高强度钢。
钢材的类型及应用
型钢
圆钢、方钢、扁钢、H型钢、工字钢、T型钢、角钢、槽钢、钢轨等。
电站立柱-H型钢
炉膛刚性梁-工字钢
板材
厚板、中厚板、薄板
热轧板、冷轧板(薄板)
普通碳素钢板、低合金结构钢板、不锈钢板、镀锌钢薄板
管材
普通无缝钢管
螺旋缝钢管
焊接钢管
无缝不锈钢管
高压无缝钢管
钢制品
焊材
管件
阀门
有色金属的类型及应用
重金属
铜及铜合金
纯铜(紫铜)
工业纯铜密度为8.96g/cm3,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以及优良的焊接性能,纯铜强度不高,
硬度较低,塑性好。主要用作导体、制造抗磁性干扰的仪器和仪表零件。
硬度较低,塑性好。主要用作导体、制造抗磁性干扰的仪器和仪表零件。
黄铜(锌)
机电设备冷凝器、散热器、热交换器、空调器等常用黄铜制造
青铜(锡)
锡青铜广泛应用于轴承、轴套等耐磨零件和弹簧等弹性元件,以及抗蚀、抗磁零件等
白铜(镍)
白铜主要用于制造船舶仪器零件、化工机械零件及医疗器械等
锌及锌合金
纯锌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较好的耐腐蚀性。
锌合金-分为变形锌合金、铸造锌合金、热镀锌合金。
镍及镍合金
纯镍是银白色的金属,强度较高,塑性好,导热性差,电阻大。
镍表面在有机介质溶液中会形成钝化膜保护层而有极强的耐腐蚀性,特别是耐海水腐蚀能力突出。
镍表面在有机介质溶液中会形成钝化膜保护层而有极强的耐腐蚀性,特别是耐海水腐蚀能力突出。
镍合金是在镍中加入铜、铬、钼等而形成的,耐高温,耐酸碱腐蚀。
轻金属
铝及铝合金
纯铝的密度只有2.7g/cm,仅为铁的1/3。铝的导电性好,其磁化率极低,接近于非铁磁性材料。
铝合金分为变形铝合金、铸造铝合金。
镁及镁合金
纯镁强度不高,室温塑性低,耐腐蚀性差,易氧化,可用作还原剂。
镁合金可分为变形镁合金、铸造镁合金。
钛及钛合金
纯钛的强度低,但比强度高,塑性及低温韧性好,耐腐蚀性好。
在纯钛中加入合金元素对其性能进行改善和强化形成钛合金,其强度、耐热性、耐腐蚀性可得到很大提高
常用金属复合材料的类型及应用
金属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分类
按用途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与功能复合材料。
按增强材料形态可分为纤维增强、颗粒增强和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按金属基体可分为铝基、钛基、镍基、镁基、耐热金属基等复合材料。
按增强材料可分为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石棉纤维、金属丝等。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特点及用途
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尺寸稳定性、耐热性等主要性能特点。
用于制造各种航天、航空、汽车、电子、先进武器系统等高性能结构件。
用于制造各种航天、航空、汽车、电子、先进武器系统等高性能结构件。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分类及用途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分类。包括钛钢、铝钢、铜钢、钛不锈钢、镍不锈钢、不锈钢碳钢等复合材料。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特点。可根据需要,制造不同材质的复合材料,
具有耐腐蚀、耐高温、耐磨损、导热导电性好、阻尼减震、电磁屏蔽,且制造成本低等特点。
具有耐腐蚀、耐高温、耐磨损、导热导电性好、阻尼减震、电磁屏蔽,且制造成本低等特点。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用途。用于石油化工、航天、食品、医药、造船,电力、机械等行业,
如压力容器、储罐、航天、航空零部件等。
如压力容器、储罐、航天、航空零部件等。
金属与非金属复合材料的特点及用途
钢塑复合管的特点及用途。它既有钢管的强度和刚度,又有塑料管的耐化学腐蚀、无污染、不混生细菌、
内壁光滑、不积垢、水阻小、施工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建筑、通讯、电力和地下输气管道等领域。
内壁光滑、不积垢、水阻小、施工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建筑、通讯、电力和地下输气管道等领域。
铝塑复合管的特点及用途。有与金属管材相当的强度、具有电屏蔽和磁屏蔽作用、
隔热保温性好、重量轻,寿命长、施工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工业等机电工程中。
隔热保温性好、重量轻,寿命长、施工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工业等机电工程中。
常用非金属材料的类型和应用
硅酸盐材料的类型及应用
水泥
保温棉
砌筑材料
陶瓷
高分子材料的类型及应用
塑料
热塑性塑料:是以热塑性树脂为主体成分,加工塑化成型后具有链状的线状分子结构,受热
后又软化,可以反复塑制成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
后又软化,可以反复塑制成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
热固性塑料是以热固性树脂为主体成分,加工固化成型后具有网状体型的结构,受热后不再
软化,强热下发生分解破坏,不可以反复成型。这类塑料如酚醛塑料、环氧塑料等。
软化,强热下发生分解破坏,不可以反复成型。这类塑料如酚醛塑料、环氧塑料等。
塑料制品:聚氯乙烯、聚乙烯、聚四氟乙烯等,用于建筑管道、电线导管、化工耐腐蚀零件
及热交换器等。
及热交换器等。
非金属材料的应用
酚醛复合板材 不适用高压及洁净空调、酸碱性环境和防排烟系统
适用中、低压空调系统及潮湿环境
聚氨酯复合板材 不适用酸碱性环境和防排烟系统
适用低、中、高压洁净空调系统及潮湿环境
玻璃纤维复合板材 不适用洁净空调、酸碱性环境和防排烟系统以及相对湿度90%以上的系统
适用中压以下的空调系统
硬聚氯乙烯板材
适用洁净室含酸碱的排风系统
无机玻璃钢板材
非金属管材的应用
无机非金属管材
混凝土管
排水管
自应力混凝土管
输水管
预应力混凝土管
输水管
钢筋混凝土管
排水管和井管
有机及复合管材
聚乙烯塑料管:无毒,可用于输送生活用水。常使用的低密度聚乙烯水管(简称塑料自来水管)
的规格,这种管材的外径与焊接钢管基本一致。
的规格,这种管材的外径与焊接钢管基本一致。
ABS工程塑料管:耐腐蚀、耐温及耐冲击性能均优于聚氯乙烯管,它由热塑性丙烯腈丁二烯一
苯乙烯三元共聚体粘料经注射、挤压成型加工制成,使用温度为-20~70℃,压力等级分为B、C、D三
级。
苯乙烯三元共聚体粘料经注射、挤压成型加工制成,使用温度为-20~70℃,压力等级分为B、C、D三
级。
聚丙烯管(PP管):丙烯管材系聚丙烯树脂经挤出成型而得,用于流体输送。按压力分为Ⅰ、
Ⅱ、Ⅲ型,其常温下的工作压力为:Ⅰ型为0.4MPa、Ⅱ型为0.6MPa、Ⅲ型为0.8MPa。
Ⅱ、Ⅲ型,其常温下的工作压力为:Ⅰ型为0.4MPa、Ⅱ型为0.6MPa、Ⅲ型为0.8MPa。
硬聚氯乙烯排水管及管件:硬聚氯乙烯排水管及管件用于建筑工程排水,在耐化学性和耐热性
能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此种管材也可用于工业排水系统。
能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此种管材也可用于工业排水系统。
常用电气材料的类型及应用
电线的类型及应用
电缆的类型及应用
绝缘材料的类型及应用
绝缘漆:
绝缘胶
气体介质绝缘材料
4.液体绝缘材料
5.云母制品
6.层压制品
机电工程常用工程设备
通用设备的分类和性能
泵的分类和性能
1.泵的分类
1)按照泵设备安装工程类别划分
可分为:离心式泵、旋涡泵、电动往复泵、柱塞泵、蒸汽往复泵、计量泵、螺杆泵、齿轮油泵、
真空泵、屏蔽泵、简易移动潜水泵等。其中离心泵效率高,结构简单,适用范畴最广。
可分为:离心式泵、旋涡泵、电动往复泵、柱塞泵、蒸汽往复泵、计量泵、螺杆泵、齿轮油泵、
真空泵、屏蔽泵、简易移动潜水泵等。其中离心泵效率高,结构简单,适用范畴最广。
2)根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可分为:容积式泵、叶轮式泵。
1)容积式泵。靠工作部件的运动造成工作容积周期性地增大和缩小而吸排物料,并靠工作部件的
挤压而直接使物料的压力能增加。根据运动部件运动方式的不同分为往复泵和回转泵两类,往复泵有活
塞泵、柱塞泵和隔膜泵等。
挤压而直接使物料的压力能增加。根据运动部件运动方式的不同分为往复泵和回转泵两类,往复泵有活
塞泵、柱塞泵和隔膜泵等。
2)叶轮式泵。叶轮式泵是靠叶轮带动液体高速回转而把机械能传递给所输送的物料。根据泵的叶
轮和流道结构特点的不同,叶轮式分为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和旋涡泵等。
轮和流道结构特点的不同,叶轮式分为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和旋涡泵等。
一、泵的分类和性能
泵的性能参数:主要有流量和扬程,有轴功率、转速、效率和必需汽蚀余量。【15案】
例如,一幢30层的高层建筑,其消防水泵的扬程应在130m以上。
泵的性能参数:主要有流量和扬程,有轴功率、转速、效率和必需汽蚀余量。【15案】
例如,一幢30层的高层建筑,其消防水泵的扬程应在130m以上。
二、风机的分类和性能
1.风机的分类
风机按气体在旋转叶轮内部流动方向分为离心式、轴流式、混流式;
按结构形式分为单级风机、多级风机;
按照排气压强的不同分为通风机、鼓风机、压气机。
风机按气体在旋转叶轮内部流动方向分为离心式、轴流式、混流式;
按结构形式分为单级风机、多级风机;
按照排气压强的不同分为通风机、鼓风机、压气机。
2.风机的性能
风机的性能参数:主要有流量、压力、功率、效率和转速,另外,噪声和振动的大小也是风机
的指标。
风机的性能参数:主要有流量、压力、功率、效率和转速,另外,噪声和振动的大小也是风机
的指标。
三、压缩机的分类和性能
(一)压缩机的分类
1.按照压缩气体方式分类
容积式压缩机和动力式压缩机两大类。
(1)容积式压缩机按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可分往往复式(活塞式、膜式)压缩机和回转式(滑片
式、螺杆式、转子式)压缩机。
(2)动力式压缩机可分轴流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和混流式压缩机。
容积式压缩机和动力式压缩机两大类。
(1)容积式压缩机按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可分往往复式(活塞式、膜式)压缩机和回转式(滑片
式、螺杆式、转子式)压缩机。
(2)动力式压缩机可分轴流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和混流式压缩机。
2.按压缩次数可分类单级压缩机、两级压缩机、多级压缩机。
3.按汽缸的布置方式可分为:W形压缩机、扇形压缩机、M形压缩机、H形压缩机。
(二)压缩机的性能参数包括容积、流量、吸气压力、排气压力、工作效率、输入功率、输出功率、
性能系数、噪声等。
性能系数、噪声等。
四、输送设备的分类和性能
1.输送设备的分类
1)具有挠性牵引件的输送设备,如有带式输送机、链板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埋刮板输送机、小
车输送机、悬挂输送机、斗式提升机等。
车输送机、悬挂输送机、斗式提升机等。
2)无挠性牵引件的输送设备,如有螺旋输送机、滚柱输送机、气力输送机等。
专用设备的分类和性能
一、电力设备的分类和性能
(一)火力发电设备
火力发电一般是指利用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来加热水,使水变成过热蒸气,再推动汽轮发
电机组来发电的发电方式的总称。
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作为燃料的统称为火力发电,以生物质作为燃料的称为生物质发电,
以城市垃圾作为燃料的称为垃圾发电,以工业余热作为热源的称为余热发电。
火力发电一般是指利用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来加热水,使水变成过热蒸气,再推动汽轮发
电机组来发电的发电方式的总称。
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作为燃料的统称为火力发电,以生物质作为燃料的称为生物质发电,
以城市垃圾作为燃料的称为垃圾发电,以工业余热作为热源的称为余热发电。
锅炉分类
①承压蒸汽锅炉:设计正常水位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且额定蒸汽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
压)的锅炉。
压)的锅炉。
②承压热水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 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 0.1MW的锅
炉。
炉。
③有机热载体锅炉: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锅炉。包括有机热载体气相炉、有机热载体液
相炉。
相炉。
2)锅炉的性能及主要参数
1)锅炉的性能:对外输出热介质并提供热能。
2)主要参数
①蒸发量②压力③温度④锅炉受热面蒸发率⑤受热面发热率⑥锅炉热效率⑦钢材消耗率⑧锅炉可
靠性
①蒸发量②压力③温度④锅炉受热面蒸发率⑤受热面发热率⑥锅炉热效率⑦钢材消耗率⑧锅炉可
靠性
2.汽轮机
1)汽轮机的性能
功率(MW)、主汽压力(MPa)、主汽温度(℃)、进气量(t/h)、排气压力(MPa),汽耗(kg/kw·h)、
转速(r/min)等。
功率(MW)、主汽压力(MPa)、主汽温度(℃)、进气量(t/h)、排气压力(MPa),汽耗(kg/kw·h)、
转速(r/min)等。
(二)核能发电设备
核岛设备、常规岛设备、辅助系统设备。
(三)风力发电设备
1.风力发电设备的分类
1)按安装场地分为:陆上和海上。
(2)按叶片数量分为:单叶片、双叶片、三叶片和多叶片。
目前安装最多的是三叶片风电机组。
目前安装最多的是三叶片风电机组。
3)按驱动方式分为:直驱式和双馈式。
1)直驱式风电机组:直驱式机组没有齿轮箱,叶轮直接带动发电机转子旋转。相对双馈机组
少了齿轮箱,降低了风机机械故障率。直驱机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强、效率高、维护成本低等优
点。
少了齿轮箱,降低了风机机械故障率。直驱机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强、效率高、维护成本低等优
点。
2)双馈式风电机组:双馈式机组是在叶轮与发电机之间增加了变速箱,避免了发电机直接与
叶轮直接连接而增加叶片的冲击载荷,并且将其直接传递到发电机上,降低了发电机的故障率。
叶轮直接连接而增加叶片的冲击载荷,并且将其直接传递到发电机上,降低了发电机的故障率。
4)按风叶的可调性分为:定桨距风电机组和变桨距风电机组
1)定桨距风电机组:桨叶与轮毂固定连接,桨叶的迎风角度不随风速变化。
2)变桨距风电机组:桨叶可在轮毂上自由转动,通过改变桨距角实现风电机组从风中吸收的功率。
2.风力发电机组的组成
(1)直驱式风电机组:主要由塔筒(支撑塔)、机舱总成、发电机、叶轮总成、测风系统、电控
系统和防雷保护系统组成。
系统和防雷保护系统组成。
2)双馈式风电机组:主要由塔筒、机舱、叶轮组成。机舱内集成了发电机系统、齿轮变速系统、
制动系统、偏航系统、冷却系统等。
制动系统、偏航系统、冷却系统等。
(四)光伏发电设备
1.光伏发电系统的分类
1)独立光伏发电系统
独立光伏发电也叫离网光伏发电。若要为交流负载供电,还需要配置交流逆变器。
独立光伏发电也叫离网光伏发电。若要为交流负载供电,还需要配置交流逆变器。
2)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并网光伏发电就是太阳能组件产生的直流电经过并网逆变器转换成符合电网要求的交流电之后直
接接入公共电网。
并网光伏发电就是太阳能组件产生的直流电经过并网逆变器转换成符合电网要求的交流电之后直
接接入公共电网。
1)按是否具备调度性分为:带蓄电池的和不带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
2)按规模分为:集中式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和分散式小型并网光伏电站。
(3)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又称分散式发电或分布式供能,是指在用户现场或靠近用电现场配置较小的
光伏发电供电系统,以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支持现存配电网的经济运行,或者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的
要求。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又称分散式发电或分布式供能,是指在用户现场或靠近用电现场配置较小的
光伏发电供电系统,以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支持现存配电网的经济运行,或者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的
要求。
2.光伏发电系统的性能
1)光伏发电的特点
1)光伏发电的优点:无资源枯竭危险,能源质量高。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排放。
2)光伏发电的缺点:要占用巨大面积。能源受季节、昼夜及阴晴等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大。相
对于火力发电,发电机会成本高。光伏板制的制造过程不环保。
对于火力发电,发电机会成本高。光伏板制的制造过程不环保。
二、石油化工设备的分类和性能
(一)静置设备的分类
(1)按设计压力分:
常压设备:P<0.1MPa;
低压设备:0.1MPa≤P<1.6MPa;
中压设备:1.6MPa≤P<10MPa;
高压设备:10MPa≤P<100MPa;
超高压设备:P≥100MPa;
P<0时,为真空设备。
常压设备:P<0.1MPa;
低压设备:0.1MPa≤P<1.6MPa;
中压设备:1.6MPa≤P<10MPa;
高压设备:10MPa≤P<100MPa;
超高压设备:P≥100MPa;
P<0时,为真空设备。
(2)按制造所需材料分:金属和非金属。
(3)按设备在工艺中作用原理分:容器、反应器、塔设备、换热器、储罐等。
(1)容器
①按特特设备目录可分为:固定式压力容器、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和氧仓。
②按承受压力的等级分为:低压容器、中压容器、高压容器和超高压容器。
③按盛装介质分为:非易燃、无毒;易燃或有毒;剧毒。
④按工艺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分为:反应容器、换热容器、分离容器、贮运容器。
电气设备的分类和性能
一、电动机的分类和性能
1.电动机的分类
按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电动机分为直流电动机、交流同步电动机和交流异步电动机。
按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电动机分为直流电动机、交流同步电动机和交流异步电动机。
2.电动机的性能
(1)直流电动机常用于拖动对调速要求较高的生产机械。它具有较大的启动转矩和良好的启动、
制动性能,以及易于在较宽范围内实现平滑调速的特点;其缺点是:结构复杂,价格高。
制动性能,以及易于在较宽范围内实现平滑调速的特点;其缺点是:结构复杂,价格高。
2)同步电动机具有:转速和电源频率保持严格同步的特性,即只要电源频率保持恒定,同步电
动机的转速就绝对不变
动机的转速就绝对不变
3)异步电动机性能
异步电动机是现代生产和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电动机。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价格低廉、
运行可靠、使用维护方便、坚固耐用、重量轻等优点。
但其启动性和调速性能较差;与同步电动机相比,其功率因数不高。
异步电动机是现代生产和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电动机。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价格低廉、
运行可靠、使用维护方便、坚固耐用、重量轻等优点。
但其启动性和调速性能较差;与同步电动机相比,其功率因数不高。
二、变压器的分类和性能
1.变压器的分类
变压器是输送交流电时所使用的一种变换电压和变换电流的设备。
(1)按用途分类,可分为:电力变压器、电炉变压器、整流变压器、工频试验变压器、矿用变压
器、电抗器、调压变压器、互感器、其他特种变压器。
(1)按用途分类,可分为:电力变压器、电炉变压器、整流变压器、工频试验变压器、矿用变压
器、电抗器、调压变压器、互感器、其他特种变压器。
按冷却介质
油浸式变压器
干式变压器
充气式变压器
按冷却方式分
自冷(含干式、油浸式)变压器
蒸发冷却(氟化物)变压器
2.变压器的性能(13多选)
变压器的性能由多种参数决定,其主要包括:工作频率、额定功率、额定电压、电压比、效率、
空载电流、空载损耗、绝缘电阻。
空载电流、空载损耗、绝缘电阻。
电气设备的分类和性能
工程测量技术
机电工程测量的方法
一、工程测量的作用和内容
(一)施工测量的作用(18单选)
1.机电工程测量包括对设备及钢构的变形监测、沉降观测,设备安装划线、定位、找正测量,
工程竣工测量等,以保证将设计的各类设备的位置正确地测设到地面上,作为施工的依据。
2.工程测量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从基础划线、标高测量到设备安装的全过程,都需要进行
工程测量,以使其各部分的尺寸、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1.机电工程测量包括对设备及钢构的变形监测、沉降观测,设备安装划线、定位、找正测量,
工程竣工测量等,以保证将设计的各类设备的位置正确地测设到地面上,作为施工的依据。
2.工程测量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从基础划线、标高测量到设备安装的全过程,都需要进行
工程测量,以使其各部分的尺寸、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二)机电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
1.基础检查、验收。
2.每道施工工序完工之后,都要通过测量检查工程各部位的实际位置及高程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
合。
3.变形观测。测定已安装设备在平面和高程方面产生的位移和沉降,收集整理各种变化资料,作为
鉴定工程质量和验证工程设计、施工是否合理的依据。
4.交工验收检测。
2.每道施工工序完工之后,都要通过测量检查工程各部位的实际位置及高程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
合。
3.变形观测。测定已安装设备在平面和高程方面产生的位移和沉降,收集整理各种变化资料,作为
鉴定工程质量和验证工程设计、施工是否合理的依据。
4.交工验收检测。
三、工程测量的原则和要求
工程测量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
四、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一)水准测量原理
高差法
仪高法
(二)基准线测量原理
五、工程测量的程序
确定永久基准点,设置基础纵横中心线,设置标高基准点,设置沉降观测点,安装过程测量控制,实测记录
六、机电工程中常见的工程测量
二)连续生产设备安装的测量
中心标板(①配合土建埋设;②基础养护期满埋设);根据施工图,按建筑物的定位轴线来测定机
械设备的纵、横中心线并标注在中心标板上,作为设备安装的基准线。设备安装平面基准线不少于纵、
横两条。
械设备的纵、横中心线并标注在中心标板上,作为设备安装的基准线。设备安装平面基准线不少于纵、
横两条。
2.安装标高基准点的测设:
标高基准点应埋设在靠近设备基础边缘便于测量处,不允许埋设在设备底板下面的基础表面。
例如简单的标高基准点一般作为独立设备安装的基准点;预埋标高基准点主要用于连续生产线
上的设备在安装时使用。
标高基准点应埋设在靠近设备基础边缘便于测量处,不允许埋设在设备底板下面的基础表面。
例如简单的标高基准点一般作为独立设备安装的基准点;预埋标高基准点主要用于连续生产线
上的设备在安装时使用。
3.连续生产设备只能共用一条纵向基准线和一个预埋标高基准点。(2018新增
(三)管线工程的测量
(1)管线中心定位的测量方法:
管线的起点、终点及转折点称为管道的主点。其位置已在设计时确定,管线中心定位就是将主
点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去,并用木桩或混凝土标定。
管线的起点、终点及转折点称为管道的主点。其位置已在设计时确定,管线中心定位就是将主
点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去,并用木桩或混凝土标定。
(2)管线高程控制的测量方法
为了便于管线施工时引测高程及管线纵、横断面测量,应按管线敷设临时水准点。
水准点一般都选在旧建筑物墙角、台阶和基岩等处。如无适当的地物,应提前埋设临时标桩作
为水准点。
为了便于管线施工时引测高程及管线纵、横断面测量,应按管线敷设临时水准点。
水准点一般都选在旧建筑物墙角、台阶和基岩等处。如无适当的地物,应提前埋设临时标桩作
为水准点。
3)地下管线工程测量
地下管线工程测量必须在回填前,测量出起、止点,窨井(窨井是用在管道的转弯,分支,跌
落,等处,以便于检查,疏通用的井,学名叫检查井)的坐标和管顶标高,并根据测量资料编绘竣
工平面图和纵断面图。
地下管线工程测量必须在回填前,测量出起、止点,窨井(窨井是用在管道的转弯,分支,跌
落,等处,以便于检查,疏通用的井,学名叫检查井)的坐标和管顶标高,并根据测量资料编绘竣
工平面图和纵断面图。
四)长距离输电线路钢塔架(铁塔)基础施工测量
1.长距离输电线路定位并经检查后,可根据起、止点和转折点及沿途障碍物的实际情况,测设
钢塔架基础中心桩,其直线投点允许偏差和基础之间的距离丈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中心桩测定
后,一般采用十字线法或平行基线法进行控制,即在中心桩位置沿中线和中线垂直方向打四个定位
桩或在中心桩一侧测设一条与中心线相平行的轴线,控制桩应根据中心桩测定,其允许偏差应符合
规定。
钢塔架基础中心桩,其直线投点允许偏差和基础之间的距离丈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中心桩测定
后,一般采用十字线法或平行基线法进行控制,即在中心桩位置沿中线和中线垂直方向打四个定位
桩或在中心桩一侧测设一条与中心线相平行的轴线,控制桩应根据中心桩测定,其允许偏差应符合
规定。
2.当采用钢尺量距时,其丈量长度不宜大于80m;同时,不宜小于20m。
3.考虑架空送电线路钢塔之间的弧垂综合误差不应超过确定的裕度值,一段架空送电线路,其
测量视距长度,不宜超过400m
测量视距长度,不宜超过400m
4.大跨越档距测量。在大跨越档距之间,通常采用电磁波测距法或解析法测量。
电磁波测距electromagneticdistancemeasurement
电磁波测距electromagneticdistancemeasurement
测量的要求
一、水准测量法的主要技术要求
1.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一个测区及其周围至少应有3个水准
点。水准点之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 1~3km,工厂区宜小于1km。
点。水准点之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 1~3km,工厂区宜小于1km。
2.水准观测应在标石埋设稳定后进行,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当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
别比较,其较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应取三次结果的平均数。
别比较,其较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应取三次结果的平均数。
3.设备安装过程中,测量时应注意点
最好使用一个水准点作为高程起算点。当厂房较大时,可以增设水准点,但其观测精度应提高。
二、施工过程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
最好使用一个水准点作为高程起算点。当厂房较大时,可以增设水准点,但其观测精度应提高。
二、施工过程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
二、施工过程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
1.建筑物及设备安装的控制测量,应按设计要求布设,点位应选择在通视良好、利于长期保存的地
方。主要设备中心线端点,应埋设混凝土固定标桩。
方。主要设备中心线端点,应埋设混凝土固定标桩。
2.设备安装时高程控制的水准点,可由厂区给定的标高基准点,引测至稳固的建筑物或主要设备的
基础上。引测的精度,不应低于原水准的等级要求。
基础上。引测的精度,不应低于原水准的等级要求。
工程测量仪器的应用
光学经纬仪
测量纵、横轴线(中
心线)以及垂直度的
控制测量
心线)以及垂直度的
控制测量
全站仪
采用红外线自动数
字显示距离,进行水
平距离测量
字显示距离,进行水
平距离测量
光学水准仪
高程控制测量的仪
器
器
起重技术
起重机械的分类、使用范围及基本参数
(一)起重机械的分类
桥架型
梁式,桥式,门式,半门式
臂架型
门坐起重机,半门坐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铁路起重机,桅杆起重机,悬臂式起重机
桅杆式起重机
1—桅杆;2—缆风绳;3—滑轮组;4—导向轮;5—跑绳;6—卷扬机;7—地锚
1—桅杆;2—缆风绳;3—滑轮组;4—导向轮;5—跑绳;6—卷扬机;7—地锚
缆索式
缆索起重机,门式缆索起重机
二)常用起重机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流动式起重机:适用于单件重量大的大、中型设备、构件的吊装。作业周期短。
2.塔式起重机:适用于在某一范围内数量多,而每一单件重量较小的设备、构件的吊装,作业
周期长
周期长
3.桅杆式起重机:主要适用于某些特重、特高和场地受到特殊限制的吊装。
三)流动式起重机选用的基本参数【17案例】
主要有吊装载荷、额定起重量、最大幅度、最大起升高度等,这些参数是制定吊装技术方案的
重要依据。
重要依据。
1.吊装载荷
吊装载荷包括:
(1)被吊物(设备或构件)在吊装状态下的重量;
(2)吊、索具重量(流动式起重机一般还应包括吊钩重量和从臂架头部垂下至吊钩的起升钢丝绳
重量)。
例如,履带起重机的吊装载荷为被吊设备(包括加固、吊耳等)和吊索(绳扣)重量、吊钩滑轮组
重量和从臂架头部垂下的起升钢丝绳重量的总和。
吊装载荷包括:
(1)被吊物(设备或构件)在吊装状态下的重量;
(2)吊、索具重量(流动式起重机一般还应包括吊钩重量和从臂架头部垂下至吊钩的起升钢丝绳
重量)。
例如,履带起重机的吊装载荷为被吊设备(包括加固、吊耳等)和吊索(绳扣)重量、吊钩滑轮组
重量和从臂架头部垂下的起升钢丝绳重量的总和。
2.吊装载荷计算
(1)动载荷系数。起重机在吊装重物的运动过程中对起吊索具附加载荷而计入的系数,称为动载
系数。在起重吊装工艺程计算中,一般取动载荷系数k1=1.1。
(2)不均衡载荷系数。多台起重机或多套滑轮组等共同抬吊一个重物时,由于起重机械之间的相
互运动可能产生作用于起重机械、重物和吊索上的附加载荷,或者由于工作不同步的因素,各分支往往
不能完全按设定比例承担载荷。称为不均衡载荷系数。一般取不均衡载荷系数K2=1.1~1.25。
(3)吊装计算载荷。在起重工程的设计中,多台起重机联合起吊设备,吊装载荷与动载系数、不
平衡载荷系数乘积,就是吊装计算载荷(也称计算载荷)计算载荷的一般公式为:
Qj=k1·k2·Q(1H412021-1)(13案例)
式中:Qj——计算载荷;
Q——吊装载荷
(1)动载荷系数。起重机在吊装重物的运动过程中对起吊索具附加载荷而计入的系数,称为动载
系数。在起重吊装工艺程计算中,一般取动载荷系数k1=1.1。
(2)不均衡载荷系数。多台起重机或多套滑轮组等共同抬吊一个重物时,由于起重机械之间的相
互运动可能产生作用于起重机械、重物和吊索上的附加载荷,或者由于工作不同步的因素,各分支往往
不能完全按设定比例承担载荷。称为不均衡载荷系数。一般取不均衡载荷系数K2=1.1~1.25。
(3)吊装计算载荷。在起重工程的设计中,多台起重机联合起吊设备,吊装载荷与动载系数、不
平衡载荷系数乘积,就是吊装计算载荷(也称计算载荷)计算载荷的一般公式为:
Qj=k1·k2·Q(1H412021-1)(13案例)
式中:Qj——计算载荷;
Q——吊装载荷
3.流动式起重机额定起重量
在一定的回转半径和臂长条件下,起重机能安全起吊的重量。额定起重量应大于计算载荷。
采用双机抬吊时,宜选用同类型或性能相近的起重机,负载分配应合理,单机载荷不得超过额定起
重量的80%。
在一定的回转半径和臂长条件下,起重机能安全起吊的重量。额定起重量应大于计算载荷。
采用双机抬吊时,宜选用同类型或性能相近的起重机,负载分配应合理,单机载荷不得超过额定起
重量的80%。
4.最大幅度
起重机的最大吊装回转半径,即额定起重量条件下的吊装回转半径。
起重机的最大吊装回转半径,即额定起重量条件下的吊装回转半径。
5.最大起升高度
起重机最大起升高度如图所示。
H>h1+h2+h3+h4
式中:H——起重机吊钩最大起升高度(m);
h1——设备高度(m);
h2——索具高度(包括钢丝绳、平衡梁、卸扣等的综合高度)(m);
h3——设备吊装到位后底部高出地脚螺栓的高度(m);
h4——基础和地脚螺栓高(m)。
起重机最大起升高度如图所示。
H>h1+h2+h3+h4
式中:H——起重机吊钩最大起升高度(m);
h1——设备高度(m);
h2——索具高度(包括钢丝绳、平衡梁、卸扣等的综合高度)(m);
h3——设备吊装到位后底部高出地脚螺栓的高度(m);
h4——基础和地脚螺栓高(m)。
流动式起重机的选用
一)流动式起重机的使用特点
1.汽车式起重机。具有较大的机动性,其行走速度快,不可在360°范围内进行吊装作业,其
吊装区域受到限制
吊装区域受到限制
2.履带式起重机。一般大吨位起重机较多采用,其对地基的要求相对较低,但行走速度较慢,
转移场地需要用平板拖车运输。较大的履带起重机,转移场地时需拆卸、运输、安装。
转移场地需要用平板拖车运输。较大的履带起重机,转移场地时需拆卸、运输、安装。
3.轮胎式起重机。起重机装于专用底盘上,其行走机构为轮胎,吊装作业的支撑为支腿,其特
点介于前两者之间,近年来用得较少。
点介于前两者之间,近年来用得较少。
二)流动式起重机的特性曲线
反映流动式起重机的起重能力随臂长、幅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三)流动式起重机的选用步骤
1)根据被吊设备或构件的就位位置、现场具体情况等确定起重机的站车位置,再确定作业
半径;(定幅度)。
半径;(定幅度)。
(2)根据被吊设备或构件的就位高度、设备外形尺寸、吊索高度、战车位置和作业半径,依
据起重机的起重特性曲线,确定其臂长;(定臂长)
据起重机的起重特性曲线,确定其臂长;(定臂长)
3)根据上述已确定的作业半径(回转半径)、臂长,依据起重机的起重性能表,确定起重
机的额定起重量;(额定起重量)
机的额定起重量;(额定起重量)
(4)如果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大于计算载荷,则起重机选择合格,否则重新选择;
(5)计算吊臂与设备(平衡梁)之间的安全距离,若符合规范要求,则选择合格,否则重选。
四)流动式起重机站位的地基处理(
①流动式起重机必须在水平坚硬地面上进行吊装作业。
②吊车的工作位置(包括吊装站位置和行走路线)的地基应进行处理。
③处理后的地面应做耐压力测试,地面耐压力应满足吊车对地基的要求,在复杂地基上吊装重
型设备,应请专业人员对地基处理进行专门设计。
型设备,应请专业人员对地基处理进行专门设计。
④吊装前必须对地基验收。
吊具种类与选用要求
一、钢丝绳
起重吊装作业常用钢丝绳为多个绳股围绕一根绳芯捻制而成的多股钢丝绳。
(二)钢丝绳的规格:钢丝绳是由高碳钢丝制成。钢丝绳的规格较多,起重吊装常用6×19+FC(IWR)、
6×37+FC(IWR)、6×61+FC(IWR)三种规格的钢丝绳。其中6代表钢丝绳的股数,19(37、61)代
表每股中的钢丝数,“+”后面为绳股中间的绳芯,其中 FC为纤维芯、IWR为钢芯。
(二)钢丝绳的规格:钢丝绳是由高碳钢丝制成。钢丝绳的规格较多,起重吊装常用6×19+FC(IWR)、
6×37+FC(IWR)、6×61+FC(IWR)三种规格的钢丝绳。其中6代表钢丝绳的股数,19(37、61)代
表每股中的钢丝数,“+”后面为绳股中间的绳芯,其中 FC为纤维芯、IWR为钢芯。
三)钢丝绳的直径:在同等直径下,6×19钢丝绳中的钢丝直径较大,强度较高,但柔性差,
常用作缆风绳。6×61钢丝绳中的钢丝最细,柔性好,但强度较低,常用来做吊索。6×37钢丝绳
的性能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后两种规格钢丝绳常用作穿过滑轮组牵引运行的跑绳和吊索
常用作缆风绳。6×61钢丝绳中的钢丝最细,柔性好,但强度较低,常用来做吊索。6×37钢丝绳
的性能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后两种规格钢丝绳常用作穿过滑轮组牵引运行的跑绳和吊索
四)吊索(俗称千斤绳或绳扣):用于连接起重机吊钩和被吊装设备。例如,《重要用途钢
丝绳》GB8918—2006标准中6×37S+FC(IWR)钢丝绳为点线接触型,绳股为1+6+15+15结构,
直径范围为20~60mm,性能较好,在大型吊装中使用最为普遍。若采用2个以上吊点起吊时,每点
的吊索与水平线的夹角不宜小于60°
丝绳》GB8918—2006标准中6×37S+FC(IWR)钢丝绳为点线接触型,绳股为1+6+15+15结构,
直径范围为20~60mm,性能较好,在大型吊装中使用最为普遍。若采用2个以上吊点起吊时,每点
的吊索与水平线的夹角不宜小于60°
(五)安全系数:钢丝绳安全系数为标准规定的钢丝绳在使用中允许承受拉力的储备拉力,即钢丝
绳在使用中破断的安全裕度。(16单)
绳在使用中破断的安全裕度。(16单)
《石油化工大型设备吊装工程规范》GB50798-2012对钢丝绳的使用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作拖拉绳时,应大于或等于3.5。
(2)作卷扬机走绳时,应大于或等于5。
(3)作捆绑绳扣使用时,应大于或等于6。
(4)作系挂绳扣时,应大于或等于5。
(5)作载人吊篮时,应大于或等于14。
(1)作拖拉绳时,应大于或等于3.5。
(2)作卷扬机走绳时,应大于或等于5。
(3)作捆绑绳扣使用时,应大于或等于6。
(4)作系挂绳扣时,应大于或等于5。
(5)作载人吊篮时,应大于或等于14。
二、起重滑车
一)滑轮组的规格、型号
(二)滑轮组的穿绕方法
(1)根据滑轮组的门数确定其穿绕方法,常用的穿绕方法有:顺穿、花穿和双跑头顺穿。一
般3门及以下宜采用顺穿;4~6门宜采用花穿;7门以上,宜采用双跑头顺穿
般3门及以下宜采用顺穿;4~6门宜采用花穿;7门以上,宜采用双跑头顺穿
2)穿绕滑轮组时,必须考虑动、定滑轮承受跑绳拉力的均匀;穿绕方法不正确,会引起滑
轮组倾斜而发生事故
轮组倾斜而发生事故
三、卷扬机
卷扬机的基本参数
(1)额定牵引拉力:国家标准《建筑卷扬机》GB/T1955—2008列出的标准系列,额定拉力从
0.5t到50t(5〜500kN)的慢速卷扬机(额定速度小于20m/min)共有20种规格。
0.5t到50t(5〜500kN)的慢速卷扬机(额定速度小于20m/min)共有20种规格。
(2)工作速度:即卷筒卷入钢丝绳的速度。
(3)容绳量:即卷扬机的卷筒允许容纳的钢丝绳工作长度的最大值。每台卷扬机的铭牌上都
标有对某种直径钢丝绳的容绳量,选择时必须注意,如果实际使用的钢丝绳的直径与铭牌上标明的
直径不同,还必须进行容绳量校核。
标有对某种直径钢丝绳的容绳量,选择时必须注意,如果实际使用的钢丝绳的直径与铭牌上标明的
直径不同,还必须进行容绳量校核。
四、平衡梁
平衡梁作用
①保持被吊设备的平衡,避免吊索损坏设备。
②缩短吊索的高度,减小动滑轮的起吊高度。
③减少设备起吊时所承受的水平压力,避免损坏设备。
④多机抬吊时,合理分配或平衡各吊点的荷载。
②缩短吊索的高度,减小动滑轮的起吊高度。
③减少设备起吊时所承受的水平压力,避免损坏设备。
④多机抬吊时,合理分配或平衡各吊点的荷载。
平衡梁形式
①管式平衡梁;②钢板平衡梁;③槽钢型平衡梁;④桁架式平衡梁;⑤滑轮式平衡梁;⑥支撑式平衡梁
五、液压提升装置
在大型设备和结构的吊装作业中,常用的液压装置主要由液压泵站、穿心式液压提升器(液压千斤
顶)、钢绞线和控制器组成。
顶)、钢绞线和控制器组成。
吊装方案与吊装方法
一、常用吊装方法
塔式起重机吊
装
装
桥式起重机吊
装
装
汽车起重吊装
履带起重机吊装
直升机吊装
桅杆系统吊装
缆索系统吊装
液压提升
利用构筑物吊装
坡道法提升:通过搭设坡道,利用卷扬机、滑轮组等吊具将设备牵引并提升到基础上就位
非常规起重设备:扒杆吊装大型设备(塔器、构件等)利用滚杠装卸移动设备、利用已有的建筑物吊装
设备。
设备。
四、吊装方案的管理
3.专项施工方案
(1)施工单位应当在危大工程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2)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并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查
签字、加盖执业印章后方可实施。
签字、加盖执业印章后方可实施。
3)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论证前专项施工方案应当通过施工单
位审核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查。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论证前专项施工方案应当通过施工单
位审核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查。
二)起重吊装危大工程范围
危大工程
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
起重吊装工程。
危大工程
(2)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
(3)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
起重吊装工程。
危大工程
(2)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
(3)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
(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
的起重吊装工程。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
(2)起重量300kN及以上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或搭设总高度200m
及以上,或搭设基础标高在200m及以上的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
的起重吊装工程。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
(2)起重量300kN及以上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或搭设总高度200m
及以上,或搭设基础标高在200m及以上的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
吊装的稳定性要求
一、起重吊装作业稳定性的作用及内容
1.起重机械的稳定性
起重机在额定工作参数情况下的稳定或桅杆自身结构的稳定。
起重机在额定工作参数情况下的稳定或桅杆自身结构的稳定。
2.吊装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多机吊装的同步、协调;大型设备多吊点、多机种的吊装指挥及协调;桅杆吊装的稳定
系统(缆风绳、地锚)。
例如:多机吊装的同步、协调;大型设备多吊点、多机种的吊装指挥及协调;桅杆吊装的稳定
系统(缆风绳、地锚)。
3.吊装设备或构件的稳定性
又可称为整体稳定性(如:细长塔类设备、薄壁设备、屋盖、网架),吊装部件或单元的稳定
性。
又可称为整体稳定性(如:细长塔类设备、薄壁设备、屋盖、网架),吊装部件或单元的稳定
性。
二、起重吊装作业失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起重机械失稳
主要原因:超载、支腿不稳定、机械故障、桅杆偏心过大等。
预防措施为:严禁超载;严格机械检查;打好支腿并用道木和钢板垫实基础,确保支腿稳定
主要原因:超载、支腿不稳定、机械故障、桅杆偏心过大等。
预防措施为:严禁超载;严格机械检查;打好支腿并用道木和钢板垫实基础,确保支腿稳定
二)吊装系统的失稳
主要原因:多机吊装不同步,不同起重能力的多机吊装荷载分配不均;多动作、多岗位指挥协调失
误,桅杆系统缆风绳、地锚失稳。
预防措施:尽量采用同机型吊车、同吊装能力的吊车,并通过主、副指挥来实现多机吊装同步;集
群千斤顶或卷扬机通过计算机控制来实现多吊点同步;制定周密指挥和操作程序进行演练达到指挥协调
一致;缆风绳和地锚严格按吊装方案和工艺计算设置,设置完成后进行检查并做记录。
主要原因:多机吊装不同步,不同起重能力的多机吊装荷载分配不均;多动作、多岗位指挥协调失
误,桅杆系统缆风绳、地锚失稳。
预防措施:尽量采用同机型吊车、同吊装能力的吊车,并通过主、副指挥来实现多机吊装同步;集
群千斤顶或卷扬机通过计算机控制来实现多吊点同步;制定周密指挥和操作程序进行演练达到指挥协调
一致;缆风绳和地锚严格按吊装方案和工艺计算设置,设置完成后进行检查并做记录。
三)吊装设备或构件失稳
主要原因:设计与吊装时受力不一致,设备或构件的刚度偏小。
预防措施:对细长、大面积设备或构件采用多吊点吊装;薄壁设备进行加固加强;对型钢结构、网
架结构的薄弱部位或杆件进行加固或加大截面。
主要原因:设计与吊装时受力不一致,设备或构件的刚度偏小。
预防措施:对细长、大面积设备或构件采用多吊点吊装;薄壁设备进行加固加强;对型钢结构、网
架结构的薄弱部位或杆件进行加固或加大截面。
三、桅杆的稳定性
一)缆风绳的设置要求
1.直立单桅杆顶部缆风绳的设置宜为6根至8根,对倾斜吊装的桅杆应加设后背主缆风绳,后背主
缆风绳的设置数量不应少于2根。
缆风绳的设置数量不应少于2根。
2.缆风绳与地面的夹角宜为30°,最大不得超过45°。
3.直立单桅杆各相邻缆风绳之间的水平夹角不得大于60°。
4.缆风绳应设置防止滑车受力后产生扭转的设施。
5.需要移动的桅杆应设置备用缆风绳。
二)地锚的种类和要求
全埋式地锚
可以承受较大的拉力,适合于重型吊装
活动式地锚
承受的力不大,重复利用率高,适合于改、扩建工程
利用已有建筑物作为地锚
必须获得建筑物设计单位的书面认可,使用时应对基础、柱子的棱角进行保护
焊接
焊接材料与设备选用要求
①焊接材料
一)焊条分类、型号及选用
1.焊条分类
1)按药皮成分可分为:不定型、氧化钛型、钛钙型、氧化铁型、低氢钾型、低氢钠型、纤
维类型、石墨型、钛铁矿型、盐基型十大类。
维类型、石墨型、钛铁矿型、盐基型十大类。
3)按熔渣碱性分:碱性焊条(又称作低氢型焊条)和酸性焊条。两者工艺性能有较明显差
异
异
3.焊条的选用
1)基本要求
1)焊接材料的选用设计有规定时应按设计文件要求选用。
2)设计无规定时应在满足结构安全、可靠使用的前提下,以改善作业条件和提高技术经济效益为
原则,综合考虑以下因素:钢材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焊缝金属性能,钢结构特点(板厚、接头形式)
和受力状态,工艺性,焊接位置和施焊条件(室内、野外、空间大小),焊接工作量(焊缝长度、焊缝
当量)。
原则,综合考虑以下因素:钢材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焊缝金属性能,钢结构特点(板厚、接头形式)
和受力状态,工艺性,焊接位置和施焊条件(室内、野外、空间大小),焊接工作量(焊缝长度、焊缝
当量)。
2)选用原则
1)焊缝金属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匹配原则
对GB/T13304-2008《钢分类》规定的非合金钢和低合金钢,通常要求焊缝金属与母材等强度,应
选用熔敷金属抗拉强度等于或稍高于母材的焊条。对于合金钢要求焊缝金属合金成分与母材相同或接
近。在焊接结构刚性大、接头应力高、焊缝易产生裂纹的不利情况下,应考虑选用比母材强度低的焊条。
对GB/T13304-2008《钢分类》规定的非合金钢和低合金钢,通常要求焊缝金属与母材等强度,应
选用熔敷金属抗拉强度等于或稍高于母材的焊条。对于合金钢要求焊缝金属合金成分与母材相同或接
近。在焊接结构刚性大、接头应力高、焊缝易产生裂纹的不利情况下,应考虑选用比母材强度低的焊条。
2)保证焊接构件的使用性能和工作条件原则
3)满足焊接结构特点及受力条件原则
4)具有焊接工艺可操作性原则
5)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原则
五)焊接材料复验
1.钢结构的焊接材料复验
下列情况之一时,钢结构所用焊接材料应按到货批次进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的一、二级焊缝。
(2)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的一级焊缝。
(3)大跨度的一级焊缝。
4)重级工作制吊车梁结构中的一级焊缝。
(5)设计要求。
(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的一、二级焊缝。
(2)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的一级焊缝。
(3)大跨度的一级焊缝。
4)重级工作制吊车梁结构中的一级焊缝。
(5)设计要求。
2.特种设备的焊接材料复验
(1)球罐用的焊条和药芯焊丝应按批号进行扩散氢复验。
(2)工业管道用的焊条、焊丝、焊剂库存超过期限,应经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焊接材料质
量证明书或合格证书上应注明库存的期限,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酸性焊接材料及防潮包装密封良好的低氢型焊接材料的规定期限一般为 2年;
2)石墨型焊接材料及其他焊接材料的规定期限为 1年。
(2)工业管道用的焊条、焊丝、焊剂库存超过期限,应经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焊接材料质
量证明书或合格证书上应注明库存的期限,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酸性焊接材料及防潮包装密封良好的低氢型焊接材料的规定期限一般为 2年;
2)石墨型焊接材料及其他焊接材料的规定期限为 1年。
②焊接设备
一)焊接设备分类
1.焊条电弧焊设备
2.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设备
3.CO2气体保护焊设备
4.埋弧焊设备
5.电渣焊设备
电渣焊是利用电流通过液体熔渣所产生的电阻热进行焊接能方法。适用于垂直位置的厚板
(30mm-400mm)的拼接焊接,且无角形变。
(30mm-400mm)的拼接焊接,且无角形变。
6.螺柱焊设备
7.气电立焊设备
在焊接原理方面,类似于普通熔化极气体保护焊,而在焊缝成形和机械系统方面又类似于电渣焊。
焊接的板材厚度在 12~80mm最适宜。如大于80mm时,难获得充分良好的保护效果,导致焊缝中产
生气孔,熔深不均匀和未焊透。
焊接的板材厚度在 12~80mm最适宜。如大于80mm时,难获得充分良好的保护效果,导致焊缝中产
生气孔,熔深不均匀和未焊透。
焊接方法与焊接工艺评定
①常用焊接方法及特点
②焊接工艺评定
一)焊接工艺评定的定义及作用
1.焊接工艺评定的定义
焊接工艺评定是指为验证所拟定的焊接工艺正确性而进行的试验过程及结果评价。对拟定的焊
接工艺规程(WPS)进行评价的报告称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
焊接工艺评定是指为验证所拟定的焊接工艺正确性而进行的试验过程及结果评价。对拟定的焊
接工艺规程(WPS)进行评价的报告称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
2.焊接工艺评定作用
1)验证施焊单位能力
焊接工艺评定验证施焊单位拟定焊接工艺的正确性,并评定施焊单位在限制条件下,焊接成合
格接头的能力
焊接工艺评定验证施焊单位拟定焊接工艺的正确性,并评定施焊单位在限制条件下,焊接成合
格接头的能力
2)编制焊接工艺规程的依据
工程产品施焊前,应依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焊接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焊工施焊和焊后热处
理工作,一个焊接工艺规程可以依据一个或多个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一个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可
用于编制多个焊接工艺规程
工程产品施焊前,应依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焊接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焊工施焊和焊后热处
理工作,一个焊接工艺规程可以依据一个或多个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一个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可
用于编制多个焊接工艺规程
③焊接工艺规程
1.编制要求
1)WPS(焊接工艺规程)必须由单位自行编制,不得沿用其它企业的 WPS,也不得委托其他
单位编制。
单位编制。
2)编制WPS应以PQR(焊接工艺评定报告)为依据。
3)当某个焊接工艺评定因素的变化超出标准规定的评定范围时,均需要重新编制 WPS,并
应有相对应的PQR作为支撑性文件。
应有相对应的PQR作为支撑性文件。
4)WPS应由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相当实践经验的焊接技术人员编制。
2.审核
应由本单位焊接技术负责人批准 WPS。WPS经过审批后方可用于指导焊接作业和焊后热处理工
作。
作。
3.焊前技术交底
焊接作业前,应由焊接技术人员向焊工发放相应的WPS并进行技术交底。
④焊接工艺技术
一)焊接作业人员要求
2.焊工
2)技能要求
1)从事钢结构焊接的焊工,应按所从事钢结构的钢材种类、焊接节点形式、焊接方法、焊接
位置等要求进行技术资格考试。取得钢结构焊接合格证;
位置等要求进行技术资格考试。取得钢结构焊接合格证;
2)从事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的焊工,应取得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印制的《特种设
备作业人员证》(承压焊或结构焊)。
备作业人员证》(承压焊或结构焊)。
3)运用焊接或者热切割方法对材料进行加工的作业(不含《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
有关作业)的焊工,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国家安监总局统一印制的《特种
作业操作证》。
有关作业)的焊工,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国家安监总局统一印制的《特种
作业操作证》。
二)焊接技术管理要求
1.技术交底
包括:焊接工程特点、WPS内容、焊接质量检验计划、进度要求等。
包括:焊接工程特点、WPS内容、焊接质量检验计划、进度要求等。
2.超次返修
焊缝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宜超过2次。如超过2次,返修前应编制超次返修技术方案,并经施工
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焊缝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宜超过2次。如超过2次,返修前应编制超次返修技术方案,并经施工
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3.焊接场所
1)自然环境
焊接场所的风速;焊接电弧 1m范围的相对湿度;雨、雪天气不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且无有效安
全可靠的防护措施时,禁止焊接。
焊接场所的风速;焊接电弧 1m范围的相对湿度;雨、雪天气不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且无有效安
全可靠的防护措施时,禁止焊接。
2)作业场地
不锈钢、有色金属焊接应设置专用场地,并保持清洁、干燥、无污染,不得与黑色金属等其他产品
混杂;配置专用组焊工装。
不锈钢、有色金属焊接应设置专用场地,并保持清洁、干燥、无污染,不得与黑色金属等其他产品
混杂;配置专用组焊工装。
(三)特殊材料焊接工艺措施
1.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
(1)产生延迟裂纹的原因
产生延迟裂纹与焊缝含扩散氢、接头所承受的拉应力以及由材料淬硬倾向决定的金属塑性储备有
关,是三个因素中的某一因素与其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发生在低合金高强钢中,包括:Q345R、
18MnMoNbR、13MnMoNbR和日本的CF-62系列钢等。
关,是三个因素中的某一因素与其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发生在低合金高强钢中,包括:Q345R、
18MnMoNbR、13MnMoNbR和日本的CF-62系列钢等。
(2)防止产生延迟裂纹的措施
1)应采取焊条烘干、减少应力、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措施外,尽量严格执行焊后热消氢处理的
工艺,必要时打磨焊缝余高。
工艺,必要时打磨焊缝余高。
2)对容易产生焊接延迟裂纹的钢材,焊后应及时进行热处理。当不能及时进行热处理时,应在焊
后立即均匀加热至 200~350℃,并保温缓冷。
后立即均匀加热至 200~350℃,并保温缓冷。
2.有再热裂纹倾向的材料
(2)防止产生再热裂纹的方法:
1)预热:预热温度为200~450℃。若焊后能及时后热,可适当降低预热温度。例如,18MnMoNb钢
焊后,立即进行 180℃热处理2h,预热温度可降低至180℃。
焊后,立即进行 180℃热处理2h,预热温度可降低至180℃。
2)应用低强度焊缝,使焊缝强度低于母材以增高其塑性变形能力。
3)减少焊接应力,合理地安排焊接顺序、减少余高、避免咬边及根部未焊透等缺陷以减少焊
接应力。
接应力。
3.抗硫化氢腐蚀钢
20HIC材质焊接工艺评定时,母材和焊接材料化学成分、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除应符
合《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GB9948—2013表6中20号钢的规定及其附录B的下列要求:
合《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GB9948—2013表6中20号钢的规定及其附录B的下列要求:
(1)焊接接头布氏硬度不大于190HBW。
(2)焊缝咬边深度不得大于0.4mm。
焊接应力与焊接变形
①降低焊接应力的措施
焊接接头工艺设计
1.焊缝的布置应尽可能分散
2.焊缝的位置应尽可能对称布置
3.焊缝应尽量避开最大应力和应力集中的位置
4.焊缝应尽量避开机械加工表面
5.焊缝位置应便于焊接操作
一、降低焊接应力的措施
1.设计措施
(1)尽量减少焊缝的数量和尺寸,可减小变形量,同时降低焊接应力。
(2)防止焊缝过于集中,从而避免焊接应力峰值叠加。
(3)将容器的接管口设计成翻边式,少用承插式。
2.工艺措施
(1)采用较小的焊接线能量,减小焊缝热塑变的范围,从而降低焊接应力。
(2)合理安排装配焊接顺序,使焊缝有自由收缩的余地,降低焊接中的残余应力。
(3)层间进行锤击,使金属晶粒间的应力得以释放,从而降低焊接应力。
(4)焊接高强钢时,选用塑性较好的焊条。
(5)采用整体预热。
(6)降低焊缝中的含氢量及焊后进行消氢处理,减小氢致集中应力。
(7)采用热处理的方法:整体高温回火:局部高温回火或温差拉伸法(低温消除应力法,伴
随焊缝两侧的加热同时加水冷)。
随焊缝两侧的加热同时加水冷)。
②焊接变形的危害性及预防焊接变形的措施
(一)焊接变形的分类
焊接变形可以区分为在焊接热过程中发生的瞬态热变形和室温条件下的残余变形。
就残余变形而言,又可分为焊件的面内变形和面外变形
焊接变形可以区分为在焊接热过程中发生的瞬态热变形和室温条件下的残余变形。
就残余变形而言,又可分为焊件的面内变形和面外变形
1.面内变形:可分为焊缝纵向收缩变形、横向收缩变形和焊缝回转变形
2.面外变形:可分为角变形、弯曲变形、扭曲变形、失稳波浪变形。
(二)焊接变形的危害
降低装配质量;影响外观质量,降低承载力;增加矫正工序,提高制造成本。
降低装配质量;影响外观质量,降低承载力;增加矫正工序,提高制造成本。
(三)预防焊接变形的措施
1.进行合理的焊接结构设计:
1)合理安排焊缝位置。焊缝尽量以构件截面的中性轴对称;焊缝不宜过于集中。
2)合理选择焊缝尺寸和形状。在保证结构有足够承载力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较小的焊缝
尺寸,同时选用对称的坡口。
尺寸,同时选用对称的坡口。
3)尽可能减少焊缝数量,减小焊缝长度。
2.采取合理的装配工艺措施
(1)预留收缩余量法:为了防止焊件焊接以后发生尺寸缩短,可以通过计算,将预计发生缩
短的尺寸在焊前预留出来。例如:储罐底板排版直径,宜按设计直径放大0.1%∽0.15%。
短的尺寸在焊前预留出来。例如:储罐底板排版直径,宜按设计直径放大0.1%∽0.15%。
(2)反变形法:先将焊件向焊接变形相反的方向进行人为的变形。
(3)刚性固定法:适用于较小的焊件,在焊接施工中应用较多,对角变形和波浪变形有显著的效
果。为了防止薄板焊接时的变形,常在焊缝两侧加型钢、压铁或楔子压紧固定。
果。为了防止薄板焊接时的变形,常在焊缝两侧加型钢、压铁或楔子压紧固定。
(4)合理选择装配程序:对于大型焊接结构,适当地分成几个部件,分别进行装配焊接,然后再
拼焊成整体。例如储罐底板焊接可以先焊短焊缝,再焊长焊缝。
拼焊成整体。例如储罐底板焊接可以先焊短焊缝,再焊长焊缝。
3.采取合理的焊接工艺措施
(1)合理的焊接方法。尽量用气体保护焊等热源集中的焊接方法。不宜用焊条电弧焊,特别不宜
选用气焊。
选用气焊。
(2)合理的焊接线能量。尽量减小焊接线能量的输入能有效地减小变形。
(3)合理的焊接顺序和方向
焊接质量检验方法
①焊接检验方法分类
1.破坏检验
力学性能试验(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试验、断裂性试验、疲劳试验)、弯
曲试验、化学分析试验(化学成分分析、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焊条扩散氢含量测试)、金相试验
(宏观组织、微观组织)、焊接性试验、焊缝电镜。
曲试验、化学分析试验(化学成分分析、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焊条扩散氢含量测试)、金相试验
(宏观组织、微观组织)、焊接性试验、焊缝电镜。
2.非破坏性检验
常用的非破坏性检验包括:外观检验、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磁粉检测、超
声检测、射线检测)、耐压试验和泄漏试验
声检测、射线检测)、耐压试验和泄漏试验
②焊接过程质量检验
一)焊接前检验
1.母材和焊材
2.零部件主要结构尺寸
3.组对质量
4.坡口清理检查
5.焊接前的确认
2.零部件主要结构尺寸
3.组对质量
4.坡口清理检查
5.焊接前的确认
(三)焊缝检验
1.外观检验
1)焊缝表面
2)焊缝表面不允许存在的缺陷包括:裂纹、未焊透、未熔合、表面气孔、外露夹渣、未焊满。
允许存在的其他缺陷情况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例如:咬边、角焊缝厚度不足、角焊缝焊脚不
对称等。
2)焊缝表面不允许存在的缺陷包括:裂纹、未焊透、未熔合、表面气孔、外露夹渣、未焊满。
允许存在的其他缺陷情况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例如:咬边、角焊缝厚度不足、角焊缝焊脚不
对称等。
2)几何尺寸
容器焊接后应检查几何尺寸,包括:同一端面最大内直径与最小内径之差、椭圆度、矩形容器
截面上最大边长与最小边长之差、焊接接头棱角度(环向和轴向)等。
容器焊接后应检查几何尺寸,包括:同一端面最大内直径与最小内径之差、椭圆度、矩形容器
截面上最大边长与最小边长之差、焊接接头棱角度(环向和轴向)等。
常见的焊接缺陷
裂纹,气孔,夹渣,未熔合
咬边,焊瘤,烧穿和下榻,错边和角变形,焊缝尺寸不合要求
2.无损检测
(1)焊接工程常用无损检测方法及代号
射线检测(RT),常用检测设备和器材:可以使用两种射线源:X射线和r射线。
探伤原理(1000纳米=1微米=0.001毫米)
x射线和γ射线都是电磁波,它们的波长很短(x射线为0.001-0.1nm ,γ射线为
0.0003-0.1nm),能透过不透明的物体(包括金属),并能使胶片感光。将感光后的胶片显影后,
能看到材料内部结构和缺陷相对应黑度不同的图像,从而观察材料内部缺陷的方法称作射线照相探
伤法。
x射线和γ射线都是电磁波,它们的波长很短(x射线为0.001-0.1nm ,γ射线为
0.0003-0.1nm),能透过不透明的物体(包括金属),并能使胶片感光。将感光后的胶片显影后,
能看到材料内部结构和缺陷相对应黑度不同的图像,从而观察材料内部缺陷的方法称作射线照相探
伤法。
超声检测(UT),常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检测仪和衍射时差法超声波检测仪(称TOFD)
超声波探伤是利用超声波(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波)能传入金属材料的深处,并在不同介质的界
面上能发生反射的特点来检查焊缝缺陷的一种方法。超声波探伤常使用的频率为2-5MHZ。当遇到缺陷和
工件底面时,就反射到探头
面上能发生反射的特点来检查焊缝缺陷的一种方法。超声波探伤常使用的频率为2-5MHZ。当遇到缺陷和
工件底面时,就反射到探头
imeOfFlightDiffraction(TOFD)超声波衍射时差法,是一种依靠从待检试件内部结构(主要是
指缺陷)的“端角”和“端点”处得到的衍射能量来检测缺陷的方法,用于缺陷的检测、定量和定位。
TOFD技术首先是一种检测方法,但能满足这种检测方法要求的仪器却迟迟未能问世。
指缺陷)的“端角”和“端点”处得到的衍射能量来检测缺陷的方法,用于缺陷的检测、定量和定位。
TOFD技术首先是一种检测方法,但能满足这种检测方法要求的仪器却迟迟未能问世。
磁粉检测(MT),常用检测设备和器材:磁粉探伤机。
磁粉探伤是对铁磁性焊件露在表面或接近表面的缺陷进行无损探伤的方法。磁粉探伤是利用被
磁化了的焊件在缺陷处产生漏磁来发现缺陷的。
磁化了的焊件在缺陷处产生漏磁来发现缺陷的。
渗透检测(RT),渗透检测剂。
1)着色探伤
着色探伤是渗透法表面探伤的一种成本低、使用方便的无损探伤方法。
探伤过程是把焊件表面清理并干燥之后,喷涂一层有强烈色彩的渗透液,待渗入缺陷一定时间
后,把表面多余渗透液清除掉。再喷涂上显像剂,它把渗入缺陷内的渗透液吸附出来,在显像剂层
上显示出彩色的缺陷图像。
着色探伤是渗透法表面探伤的一种成本低、使用方便的无损探伤方法。
探伤过程是把焊件表面清理并干燥之后,喷涂一层有强烈色彩的渗透液,待渗入缺陷一定时间
后,把表面多余渗透液清除掉。再喷涂上显像剂,它把渗入缺陷内的渗透液吸附出来,在显像剂层
上显示出彩色的缺陷图像。
2)荧光探伤
荧光探伤是利用紫外线照射某些荧光物质产生荧光的特性来进行无损检测焊件表面缺陷的一种方
法。
探伤时,先在焊件表面涂上渗透性很强的荧光渗透液,停留10min后,除净表面多余的荧光渗透液,
待干后,在工件表面撒上一层氧化镁粉(显像剂),振动一下使粉层均匀,显像 5min左右,缺陷处的
氧化镁粉被荧光渗透液浸湿,吹掉工件表面多余的氧化镁粉,在暗室的紫外线灯下观察,留在缺陷处的
荧光物质发出荧光,显现缺陷的轮廓。
荧光探伤是利用紫外线照射某些荧光物质产生荧光的特性来进行无损检测焊件表面缺陷的一种方
法。
探伤时,先在焊件表面涂上渗透性很强的荧光渗透液,停留10min后,除净表面多余的荧光渗透液,
待干后,在工件表面撒上一层氧化镁粉(显像剂),振动一下使粉层均匀,显像 5min左右,缺陷处的
氧化镁粉被荧光渗透液浸湿,吹掉工件表面多余的氧化镁粉,在暗室的紫外线灯下观察,留在缺陷处的
荧光物质发出荧光,显现缺陷的轮廓。
目视检测,常用照明光源、反光镜和低倍放大镜等
3.其他检验
1)硬度检验
工业管道的焊接接头,热处理后应测量硬度值,焊接接头硬度测量区域应包括焊缝和热影响区
工业管道的焊接接头,热处理后应测量硬度值,焊接接头硬度测量区域应包括焊缝和热影响区
(2)腐蚀试验
要求做耐腐蚀性能检验的容器或者受压元件,应按设计文件制备耐腐蚀试验试件并进行检验与
评定。
要求做耐腐蚀性能检验的容器或者受压元件,应按设计文件制备耐腐蚀试验试件并进行检验与
评定。
(3)金相试验
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应与母材一致,母材奥氏体含量均为:40%~60%。
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应与母材一致,母材奥氏体含量均为:40%~60%。
(四)耐压试验和泄漏试验
1.管道试验
2.容器试验
管理
机电工程施工管理的程序及任务
机电工程项目施工招投标管理
机电工程施工合同管理
机电工程设备采购管理
机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机电工程施工资源管理
机电工程施工协调管理
机电工程施工进度管理
机电工程施工成本管理
机电工程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管理
机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机电工程试运行管理
机电工程竣工验收管理
机电工程保修与回访管理
法规
机电工程施工相关法规与标准
机电工程施工相关标准
机电2备
材料及技术
机电工程常用材料
常用金属材料的类型及应用
黑色金属材料
碳素结构钢Q195、Q215、Q235、Q275
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易于成形和焊接,一般不再进行热处理,
能够满足一般工程构建的要求,所以使用极为广泛
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易于成形和焊接,一般不再进行热处理,
能够满足一般工程构建的要求,所以使用极为广泛
型钢
钢筋
钢丝
钢绞线
圆钢
低合金结构钢Q345、390、420、460、500、550、620、690
高强度、高韧性、良好的冷成型和焊接性能,
低的冷脆转变温度和良好的耐腐蚀等综合力学性能
高强度、高韧性、良好的冷成型和焊接性能,
低的冷脆转变温度和良好的耐腐蚀等综合力学性能
桥梁,钢结构
锅炉汽包,压力容器
压力管道,船舶
车辆,重轨,轻轨
铸钢及铸铁
主要用于制造形状复杂,需要一定强度,塑性和韧性的零件。
主要用于制造形状复杂,需要一定强度,塑性和韧性的零件。
铸钢
吊车齿轮-合金铸钢
轧钢机架-碳素铸钢
铸铁
灰铸铁
普通罩壳、阀壳
球墨铸铁
蠕墨铸铁
汽车发动机凸轮轴
孕育铸铁
液压泵壳体
可锻铸铁
特殊性能低合金高强度钢
耐候钢
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主要使用于桥梁、建筑、塔架、车辆等钢结构的制造中。
耐热钢
具有良好的抗蠕变、抗断裂和抗氧化的能力,以及必要的韧性。
比如在加热炉、锅炉、燃气汽轮机等高温装置中的零件就是使用的耐热钢。
比如在加热炉、锅炉、燃气汽轮机等高温装置中的零件就是使用的耐热钢。
耐磨钢
常用于承受严重磨损和强烈冲击的零件。
例如,车辆履带、挖掘机铲斗、破碎机颚板、轨道及分道叉、吊车轨道等。
例如,车辆履带、挖掘机铲斗、破碎机颚板、轨道及分道叉、吊车轨道等。
低合金高强度钢
石油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的管线钢,
要求采用高强度、高韧性、优良的加工性、焊接性和抗腐蚀性等综合性能的低合金高强度钢。
要求采用高强度、高韧性、优良的加工性、焊接性和抗腐蚀性等综合性能的低合金高强度钢。
钢材的类型及应用
型钢
圆钢、方钢、扁钢、H型钢、工字钢、T型钢、角钢、槽钢、钢轨等。
电站立柱-H型钢
炉膛刚性梁-工字钢
板材
厚板、中厚板、薄板
热轧板、冷轧板(薄板)
普通碳素钢板、低合金结构钢板、不锈钢板、镀锌钢薄板
管材
普通无缝钢管
螺旋缝钢管
焊接钢管
无缝不锈钢管
高压无缝钢管
钢制品
焊材
管件
阀门
有色金属的类型及应用
重金属
铜及铜合金
纯铜(紫铜)
工业纯铜密度为8.96g/cm3,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以及优良的焊接性能,纯铜强度不高,
硬度较低,塑性好。主要用作导体、制造抗磁性干扰的仪器和仪表零件。
硬度较低,塑性好。主要用作导体、制造抗磁性干扰的仪器和仪表零件。
黄铜(锌)
机电设备冷凝器、散热器、热交换器、空调器等常用黄铜制造
青铜(锡)
锡青铜广泛应用于轴承、轴套等耐磨零件和弹簧等弹性元件,以及抗蚀、抗磁零件等
白铜(镍)
白铜主要用于制造船舶仪器零件、化工机械零件及医疗器械等
锌及锌合金
纯锌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较好的耐腐蚀性。
锌合金-分为变形锌合金、铸造锌合金、热镀锌合金。
镍及镍合金
纯镍是银白色的金属,强度较高,塑性好,导热性差,电阻大。
镍表面在有机介质溶液中会形成钝化膜保护层而有极强的耐腐蚀性,特别是耐海水腐蚀能力突出。
镍表面在有机介质溶液中会形成钝化膜保护层而有极强的耐腐蚀性,特别是耐海水腐蚀能力突出。
镍合金是在镍中加入铜、铬、钼等而形成的,耐高温,耐酸碱腐蚀。
轻金属
铝及铝合金
纯铝的密度只有2.7g/cm,仅为铁的1/3。铝的导电性好,其磁化率极低,接近于非铁磁性材料。
铝合金分为变形铝合金、铸造铝合金。
镁及镁合金
纯镁强度不高,室温塑性低,耐腐蚀性差,易氧化,可用作还原剂。
镁合金可分为变形镁合金、铸造镁合金。
钛及钛合金
纯钛的强度低,但比强度高,塑性及低温韧性好,耐腐蚀性好。
在纯钛中加入合金元素对其性能进行改善和强化形成钛合金,其强度、耐热性、耐腐蚀性可得到很大提高
常用金属复合材料的类型及应用
金属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分类
按用途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与功能复合材料。
按增强材料形态可分为纤维增强、颗粒增强和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按金属基体可分为铝基、钛基、镍基、镁基、耐热金属基等复合材料。
按增强材料可分为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石棉纤维、金属丝等。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特点及用途
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尺寸稳定性、耐热性等主要性能特点。
用于制造各种航天、航空、汽车、电子、先进武器系统等高性能结构件。
用于制造各种航天、航空、汽车、电子、先进武器系统等高性能结构件。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分类及用途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分类。包括钛钢、铝钢、铜钢、钛不锈钢、镍不锈钢、不锈钢碳钢等复合材料。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特点。可根据需要,制造不同材质的复合材料,
具有耐腐蚀、耐高温、耐磨损、导热导电性好、阻尼减震、电磁屏蔽,且制造成本低等特点。
具有耐腐蚀、耐高温、耐磨损、导热导电性好、阻尼减震、电磁屏蔽,且制造成本低等特点。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用途。用于石油化工、航天、食品、医药、造船,电力、机械等行业,
如压力容器、储罐、航天、航空零部件等。
如压力容器、储罐、航天、航空零部件等。
金属与非金属复合材料的特点及用途
钢塑复合管的特点及用途。它既有钢管的强度和刚度,又有塑料管的耐化学腐蚀、无污染、不混生细菌、
内壁光滑、不积垢、水阻小、施工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建筑、通讯、电力和地下输气管道等领域。
内壁光滑、不积垢、水阻小、施工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建筑、通讯、电力和地下输气管道等领域。
铝塑复合管的特点及用途。有与金属管材相当的强度、具有电屏蔽和磁屏蔽作用、
隔热保温性好、重量轻,寿命长、施工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工业等机电工程中。
隔热保温性好、重量轻,寿命长、施工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工业等机电工程中。
常用非金属材料的类型和应用
硅酸盐材料的类型及应用
水泥
保温棉
砌筑材料
陶瓷
高分子材料的类型及应用
塑料
热塑性塑料:是以热塑性树脂为主体成分,加工塑化成型后具有链状的线状分子结构,受热
后又软化,可以反复塑制成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
后又软化,可以反复塑制成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
热固性塑料是以热固性树脂为主体成分,加工固化成型后具有网状体型的结构,受热后不再
软化,强热下发生分解破坏,不可以反复成型。这类塑料如酚醛塑料、环氧塑料等。
软化,强热下发生分解破坏,不可以反复成型。这类塑料如酚醛塑料、环氧塑料等。
塑料制品:聚氯乙烯、聚乙烯、聚四氟乙烯等,用于建筑管道、电线导管、化工耐腐蚀零件
及热交换器等。
及热交换器等。
非金属材料的应用
酚醛复合板材 不适用高压及洁净空调、酸碱性环境和防排烟系统
适用中、低压空调系统及潮湿环境
聚氨酯复合板材 不适用酸碱性环境和防排烟系统
适用低、中、高压洁净空调系统及潮湿环境
玻璃纤维复合板材 不适用洁净空调、酸碱性环境和防排烟系统以及相对湿度90%以上的系统
适用中压以下的空调系统
硬聚氯乙烯板材
适用洁净室含酸碱的排风系统
无机玻璃钢板材
非金属管材的应用
无机非金属管材
混凝土管
排水管
自应力混凝土管
输水管
预应力混凝土管
输水管
钢筋混凝土管
排水管和井管
有机及复合管材
聚乙烯塑料管:无毒,可用于输送生活用水。常使用的低密度聚乙烯水管(简称塑料自来水管)
的规格,这种管材的外径与焊接钢管基本一致。
的规格,这种管材的外径与焊接钢管基本一致。
ABS工程塑料管:耐腐蚀、耐温及耐冲击性能均优于聚氯乙烯管,它由热塑性丙烯腈丁二烯一
苯乙烯三元共聚体粘料经注射、挤压成型加工制成,使用温度为-20~70℃,压力等级分为B、C、D三
级。
苯乙烯三元共聚体粘料经注射、挤压成型加工制成,使用温度为-20~70℃,压力等级分为B、C、D三
级。
聚丙烯管(PP管):丙烯管材系聚丙烯树脂经挤出成型而得,用于流体输送。按压力分为Ⅰ、
Ⅱ、Ⅲ型,其常温下的工作压力为:Ⅰ型为0.4MPa、Ⅱ型为0.6MPa、Ⅲ型为0.8MPa。
Ⅱ、Ⅲ型,其常温下的工作压力为:Ⅰ型为0.4MPa、Ⅱ型为0.6MPa、Ⅲ型为0.8MPa。
硬聚氯乙烯排水管及管件:硬聚氯乙烯排水管及管件用于建筑工程排水,在耐化学性和耐热性
能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此种管材也可用于工业排水系统。
能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此种管材也可用于工业排水系统。
常用电气材料的类型及应用
电线的类型及应用
电缆的类型及应用
绝缘材料的类型及应用
绝缘漆:
绝缘胶
气体介质绝缘材料
4.液体绝缘材料
5.云母制品
6.层压制品
机电工程常用工程设备
通用设备的分类和性能
泵的分类和性能
1.泵的分类
1)按照泵设备安装工程类别划分
可分为:离心式泵、旋涡泵、电动往复泵、柱塞泵、蒸汽往复泵、计量泵、螺杆泵、齿轮油泵、
真空泵、屏蔽泵、简易移动潜水泵等。其中离心泵效率高,结构简单,适用范畴最广。
可分为:离心式泵、旋涡泵、电动往复泵、柱塞泵、蒸汽往复泵、计量泵、螺杆泵、齿轮油泵、
真空泵、屏蔽泵、简易移动潜水泵等。其中离心泵效率高,结构简单,适用范畴最广。
2)根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可分为:容积式泵、叶轮式泵。
1)容积式泵。靠工作部件的运动造成工作容积周期性地增大和缩小而吸排物料,并靠工作部件的
挤压而直接使物料的压力能增加。根据运动部件运动方式的不同分为往复泵和回转泵两类,往复泵有活
塞泵、柱塞泵和隔膜泵等。
挤压而直接使物料的压力能增加。根据运动部件运动方式的不同分为往复泵和回转泵两类,往复泵有活
塞泵、柱塞泵和隔膜泵等。
2)叶轮式泵。叶轮式泵是靠叶轮带动液体高速回转而把机械能传递给所输送的物料。根据泵的叶
轮和流道结构特点的不同,叶轮式分为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和旋涡泵等。
轮和流道结构特点的不同,叶轮式分为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和旋涡泵等。
一、泵的分类和性能
泵的性能参数:主要有流量和扬程,有轴功率、转速、效率和必需汽蚀余量。【15案】
例如,一幢30层的高层建筑,其消防水泵的扬程应在130m以上。
泵的性能参数:主要有流量和扬程,有轴功率、转速、效率和必需汽蚀余量。【15案】
例如,一幢30层的高层建筑,其消防水泵的扬程应在130m以上。
二、风机的分类和性能
1.风机的分类
风机按气体在旋转叶轮内部流动方向分为离心式、轴流式、混流式;
按结构形式分为单级风机、多级风机;
按照排气压强的不同分为通风机、鼓风机、压气机。
风机按气体在旋转叶轮内部流动方向分为离心式、轴流式、混流式;
按结构形式分为单级风机、多级风机;
按照排气压强的不同分为通风机、鼓风机、压气机。
2.风机的性能
风机的性能参数:主要有流量、压力、功率、效率和转速,另外,噪声和振动的大小也是风机
的指标。
风机的性能参数:主要有流量、压力、功率、效率和转速,另外,噪声和振动的大小也是风机
的指标。
三、压缩机的分类和性能
(一)压缩机的分类
1.按照压缩气体方式分类
容积式压缩机和动力式压缩机两大类。
(1)容积式压缩机按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可分往往复式(活塞式、膜式)压缩机和回转式(滑片
式、螺杆式、转子式)压缩机。
(2)动力式压缩机可分轴流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和混流式压缩机。
容积式压缩机和动力式压缩机两大类。
(1)容积式压缩机按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可分往往复式(活塞式、膜式)压缩机和回转式(滑片
式、螺杆式、转子式)压缩机。
(2)动力式压缩机可分轴流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和混流式压缩机。
2.按压缩次数可分类单级压缩机、两级压缩机、多级压缩机。
3.按汽缸的布置方式可分为:W形压缩机、扇形压缩机、M形压缩机、H形压缩机。
(二)压缩机的性能参数包括容积、流量、吸气压力、排气压力、工作效率、输入功率、输出功率、
性能系数、噪声等。
性能系数、噪声等。
四、输送设备的分类和性能
1.输送设备的分类
1)具有挠性牵引件的输送设备,如有带式输送机、链板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埋刮板输送机、小
车输送机、悬挂输送机、斗式提升机等。
车输送机、悬挂输送机、斗式提升机等。
2)无挠性牵引件的输送设备,如有螺旋输送机、滚柱输送机、气力输送机等。
专用设备的分类和性能
一、电力设备的分类和性能
(一)火力发电设备
火力发电一般是指利用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来加热水,使水变成过热蒸气,再推动汽轮发
电机组来发电的发电方式的总称。
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作为燃料的统称为火力发电,以生物质作为燃料的称为生物质发电,
以城市垃圾作为燃料的称为垃圾发电,以工业余热作为热源的称为余热发电。
火力发电一般是指利用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来加热水,使水变成过热蒸气,再推动汽轮发
电机组来发电的发电方式的总称。
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作为燃料的统称为火力发电,以生物质作为燃料的称为生物质发电,
以城市垃圾作为燃料的称为垃圾发电,以工业余热作为热源的称为余热发电。
锅炉分类
①承压蒸汽锅炉:设计正常水位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且额定蒸汽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
压)的锅炉。
压)的锅炉。
②承压热水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 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 0.1MW的锅
炉。
炉。
③有机热载体锅炉: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锅炉。包括有机热载体气相炉、有机热载体液
相炉。
相炉。
2)锅炉的性能及主要参数
1)锅炉的性能:对外输出热介质并提供热能。
2)主要参数
①蒸发量②压力③温度④锅炉受热面蒸发率⑤受热面发热率⑥锅炉热效率⑦钢材消耗率⑧锅炉可
靠性
①蒸发量②压力③温度④锅炉受热面蒸发率⑤受热面发热率⑥锅炉热效率⑦钢材消耗率⑧锅炉可
靠性
2.汽轮机
1)汽轮机的性能
功率(MW)、主汽压力(MPa)、主汽温度(℃)、进气量(t/h)、排气压力(MPa),汽耗(kg/kw·h)、
转速(r/min)等。
功率(MW)、主汽压力(MPa)、主汽温度(℃)、进气量(t/h)、排气压力(MPa),汽耗(kg/kw·h)、
转速(r/min)等。
(二)核能发电设备
核岛设备、常规岛设备、辅助系统设备。
(三)风力发电设备
1.风力发电设备的分类
1)按安装场地分为:陆上和海上。
(2)按叶片数量分为:单叶片、双叶片、三叶片和多叶片。
目前安装最多的是三叶片风电机组。
目前安装最多的是三叶片风电机组。
3)按驱动方式分为:直驱式和双馈式。
1)直驱式风电机组:直驱式机组没有齿轮箱,叶轮直接带动发电机转子旋转。相对双馈机组
少了齿轮箱,降低了风机机械故障率。直驱机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强、效率高、维护成本低等优
点。
少了齿轮箱,降低了风机机械故障率。直驱机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强、效率高、维护成本低等优
点。
2)双馈式风电机组:双馈式机组是在叶轮与发电机之间增加了变速箱,避免了发电机直接与
叶轮直接连接而增加叶片的冲击载荷,并且将其直接传递到发电机上,降低了发电机的故障率。
叶轮直接连接而增加叶片的冲击载荷,并且将其直接传递到发电机上,降低了发电机的故障率。
4)按风叶的可调性分为:定桨距风电机组和变桨距风电机组
1)定桨距风电机组:桨叶与轮毂固定连接,桨叶的迎风角度不随风速变化。
2)变桨距风电机组:桨叶可在轮毂上自由转动,通过改变桨距角实现风电机组从风中吸收的功率。
2.风力发电机组的组成
(1)直驱式风电机组:主要由塔筒(支撑塔)、机舱总成、发电机、叶轮总成、测风系统、电控
系统和防雷保护系统组成。
系统和防雷保护系统组成。
2)双馈式风电机组:主要由塔筒、机舱、叶轮组成。机舱内集成了发电机系统、齿轮变速系统、
制动系统、偏航系统、冷却系统等。
制动系统、偏航系统、冷却系统等。
(四)光伏发电设备
1.光伏发电系统的分类
1)独立光伏发电系统
独立光伏发电也叫离网光伏发电。若要为交流负载供电,还需要配置交流逆变器。
独立光伏发电也叫离网光伏发电。若要为交流负载供电,还需要配置交流逆变器。
2)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并网光伏发电就是太阳能组件产生的直流电经过并网逆变器转换成符合电网要求的交流电之后直
接接入公共电网。
并网光伏发电就是太阳能组件产生的直流电经过并网逆变器转换成符合电网要求的交流电之后直
接接入公共电网。
1)按是否具备调度性分为:带蓄电池的和不带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
2)按规模分为:集中式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和分散式小型并网光伏电站。
(3)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又称分散式发电或分布式供能,是指在用户现场或靠近用电现场配置较小的
光伏发电供电系统,以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支持现存配电网的经济运行,或者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的
要求。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又称分散式发电或分布式供能,是指在用户现场或靠近用电现场配置较小的
光伏发电供电系统,以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支持现存配电网的经济运行,或者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的
要求。
2.光伏发电系统的性能
1)光伏发电的特点
1)光伏发电的优点:无资源枯竭危险,能源质量高。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排放。
2)光伏发电的缺点:要占用巨大面积。能源受季节、昼夜及阴晴等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大。相
对于火力发电,发电机会成本高。光伏板制的制造过程不环保。
对于火力发电,发电机会成本高。光伏板制的制造过程不环保。
二、石油化工设备的分类和性能
(一)静置设备的分类
(1)按设计压力分:
常压设备:P<0.1MPa;
低压设备:0.1MPa≤P<1.6MPa;
中压设备:1.6MPa≤P<10MPa;
高压设备:10MPa≤P<100MPa;
超高压设备:P≥100MPa;
P<0时,为真空设备。
常压设备:P<0.1MPa;
低压设备:0.1MPa≤P<1.6MPa;
中压设备:1.6MPa≤P<10MPa;
高压设备:10MPa≤P<100MPa;
超高压设备:P≥100MPa;
P<0时,为真空设备。
(2)按制造所需材料分:金属和非金属。
(3)按设备在工艺中作用原理分:容器、反应器、塔设备、换热器、储罐等。
(1)容器
①按特特设备目录可分为:固定式压力容器、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和氧仓。
②按承受压力的等级分为:低压容器、中压容器、高压容器和超高压容器。
③按盛装介质分为:非易燃、无毒;易燃或有毒;剧毒。
④按工艺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分为:反应容器、换热容器、分离容器、贮运容器。
电气设备的分类和性能
一、电动机的分类和性能
1.电动机的分类
按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电动机分为直流电动机、交流同步电动机和交流异步电动机。
按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电动机分为直流电动机、交流同步电动机和交流异步电动机。
2.电动机的性能
(1)直流电动机常用于拖动对调速要求较高的生产机械。它具有较大的启动转矩和良好的启动、
制动性能,以及易于在较宽范围内实现平滑调速的特点;其缺点是:结构复杂,价格高。
制动性能,以及易于在较宽范围内实现平滑调速的特点;其缺点是:结构复杂,价格高。
2)同步电动机具有:转速和电源频率保持严格同步的特性,即只要电源频率保持恒定,同步电
动机的转速就绝对不变
动机的转速就绝对不变
3)异步电动机性能
异步电动机是现代生产和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电动机。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价格低廉、
运行可靠、使用维护方便、坚固耐用、重量轻等优点。
但其启动性和调速性能较差;与同步电动机相比,其功率因数不高。
异步电动机是现代生产和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电动机。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价格低廉、
运行可靠、使用维护方便、坚固耐用、重量轻等优点。
但其启动性和调速性能较差;与同步电动机相比,其功率因数不高。
二、变压器的分类和性能
1.变压器的分类
变压器是输送交流电时所使用的一种变换电压和变换电流的设备。
(1)按用途分类,可分为:电力变压器、电炉变压器、整流变压器、工频试验变压器、矿用变压
器、电抗器、调压变压器、互感器、其他特种变压器。
(1)按用途分类,可分为:电力变压器、电炉变压器、整流变压器、工频试验变压器、矿用变压
器、电抗器、调压变压器、互感器、其他特种变压器。
按冷却介质
油浸式变压器
干式变压器
充气式变压器
按冷却方式分
自冷(含干式、油浸式)变压器
蒸发冷却(氟化物)变压器
2.变压器的性能(13多选)
变压器的性能由多种参数决定,其主要包括:工作频率、额定功率、额定电压、电压比、效率、
空载电流、空载损耗、绝缘电阻。
空载电流、空载损耗、绝缘电阻。
电气设备的分类和性能
工程测量技术
机电工程测量的方法
一、工程测量的作用和内容
(一)施工测量的作用(18单选)
1.机电工程测量包括对设备及钢构的变形监测、沉降观测,设备安装划线、定位、找正测量,
工程竣工测量等,以保证将设计的各类设备的位置正确地测设到地面上,作为施工的依据。
2.工程测量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从基础划线、标高测量到设备安装的全过程,都需要进行
工程测量,以使其各部分的尺寸、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1.机电工程测量包括对设备及钢构的变形监测、沉降观测,设备安装划线、定位、找正测量,
工程竣工测量等,以保证将设计的各类设备的位置正确地测设到地面上,作为施工的依据。
2.工程测量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从基础划线、标高测量到设备安装的全过程,都需要进行
工程测量,以使其各部分的尺寸、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二)机电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
1.基础检查、验收。
2.每道施工工序完工之后,都要通过测量检查工程各部位的实际位置及高程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
合。
3.变形观测。测定已安装设备在平面和高程方面产生的位移和沉降,收集整理各种变化资料,作为
鉴定工程质量和验证工程设计、施工是否合理的依据。
4.交工验收检测。
2.每道施工工序完工之后,都要通过测量检查工程各部位的实际位置及高程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
合。
3.变形观测。测定已安装设备在平面和高程方面产生的位移和沉降,收集整理各种变化资料,作为
鉴定工程质量和验证工程设计、施工是否合理的依据。
4.交工验收检测。
三、工程测量的原则和要求
工程测量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
四、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一)水准测量原理
高差法
仪高法
(二)基准线测量原理
五、工程测量的程序
确定永久基准点,设置基础纵横中心线,设置标高基准点,设置沉降观测点,安装过程测量控制,实测记录
六、机电工程中常见的工程测量
二)连续生产设备安装的测量
中心标板(①配合土建埋设;②基础养护期满埋设);根据施工图,按建筑物的定位轴线来测定机
械设备的纵、横中心线并标注在中心标板上,作为设备安装的基准线。设备安装平面基准线不少于纵、
横两条。
械设备的纵、横中心线并标注在中心标板上,作为设备安装的基准线。设备安装平面基准线不少于纵、
横两条。
2.安装标高基准点的测设:
标高基准点应埋设在靠近设备基础边缘便于测量处,不允许埋设在设备底板下面的基础表面。
例如简单的标高基准点一般作为独立设备安装的基准点;预埋标高基准点主要用于连续生产线
上的设备在安装时使用。
标高基准点应埋设在靠近设备基础边缘便于测量处,不允许埋设在设备底板下面的基础表面。
例如简单的标高基准点一般作为独立设备安装的基准点;预埋标高基准点主要用于连续生产线
上的设备在安装时使用。
3.连续生产设备只能共用一条纵向基准线和一个预埋标高基准点。(2018新增
(三)管线工程的测量
(1)管线中心定位的测量方法:
管线的起点、终点及转折点称为管道的主点。其位置已在设计时确定,管线中心定位就是将主
点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去,并用木桩或混凝土标定。
管线的起点、终点及转折点称为管道的主点。其位置已在设计时确定,管线中心定位就是将主
点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去,并用木桩或混凝土标定。
(2)管线高程控制的测量方法
为了便于管线施工时引测高程及管线纵、横断面测量,应按管线敷设临时水准点。
水准点一般都选在旧建筑物墙角、台阶和基岩等处。如无适当的地物,应提前埋设临时标桩作
为水准点。
为了便于管线施工时引测高程及管线纵、横断面测量,应按管线敷设临时水准点。
水准点一般都选在旧建筑物墙角、台阶和基岩等处。如无适当的地物,应提前埋设临时标桩作
为水准点。
3)地下管线工程测量
地下管线工程测量必须在回填前,测量出起、止点,窨井(窨井是用在管道的转弯,分支,跌
落,等处,以便于检查,疏通用的井,学名叫检查井)的坐标和管顶标高,并根据测量资料编绘竣
工平面图和纵断面图。
地下管线工程测量必须在回填前,测量出起、止点,窨井(窨井是用在管道的转弯,分支,跌
落,等处,以便于检查,疏通用的井,学名叫检查井)的坐标和管顶标高,并根据测量资料编绘竣
工平面图和纵断面图。
四)长距离输电线路钢塔架(铁塔)基础施工测量
1.长距离输电线路定位并经检查后,可根据起、止点和转折点及沿途障碍物的实际情况,测设
钢塔架基础中心桩,其直线投点允许偏差和基础之间的距离丈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中心桩测定
后,一般采用十字线法或平行基线法进行控制,即在中心桩位置沿中线和中线垂直方向打四个定位
桩或在中心桩一侧测设一条与中心线相平行的轴线,控制桩应根据中心桩测定,其允许偏差应符合
规定。
钢塔架基础中心桩,其直线投点允许偏差和基础之间的距离丈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中心桩测定
后,一般采用十字线法或平行基线法进行控制,即在中心桩位置沿中线和中线垂直方向打四个定位
桩或在中心桩一侧测设一条与中心线相平行的轴线,控制桩应根据中心桩测定,其允许偏差应符合
规定。
2.当采用钢尺量距时,其丈量长度不宜大于80m;同时,不宜小于20m。
3.考虑架空送电线路钢塔之间的弧垂综合误差不应超过确定的裕度值,一段架空送电线路,其
测量视距长度,不宜超过400m
测量视距长度,不宜超过400m
4.大跨越档距测量。在大跨越档距之间,通常采用电磁波测距法或解析法测量。
电磁波测距electromagneticdistancemeasurement
电磁波测距electromagneticdistancemeasurement
测量的要求
一、水准测量法的主要技术要求
1.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一个测区及其周围至少应有3个水准
点。水准点之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 1~3km,工厂区宜小于1km。
点。水准点之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 1~3km,工厂区宜小于1km。
2.水准观测应在标石埋设稳定后进行,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当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
别比较,其较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应取三次结果的平均数。
别比较,其较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应取三次结果的平均数。
3.设备安装过程中,测量时应注意点
最好使用一个水准点作为高程起算点。当厂房较大时,可以增设水准点,但其观测精度应提高。
二、施工过程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
最好使用一个水准点作为高程起算点。当厂房较大时,可以增设水准点,但其观测精度应提高。
二、施工过程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
二、施工过程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
1.建筑物及设备安装的控制测量,应按设计要求布设,点位应选择在通视良好、利于长期保存的地
方。主要设备中心线端点,应埋设混凝土固定标桩。
方。主要设备中心线端点,应埋设混凝土固定标桩。
2.设备安装时高程控制的水准点,可由厂区给定的标高基准点,引测至稳固的建筑物或主要设备的
基础上。引测的精度,不应低于原水准的等级要求。
基础上。引测的精度,不应低于原水准的等级要求。
工程测量仪器的应用
光学经纬仪
测量纵、横轴线(中
心线)以及垂直度的
控制测量
心线)以及垂直度的
控制测量
全站仪
采用红外线自动数
字显示距离,进行水
平距离测量
字显示距离,进行水
平距离测量
光学水准仪
高程控制测量的仪
器
器
起重技术
起重机械的分类、使用范围及基本参数
(一)起重机械的分类
桥架型
梁式,桥式,门式,半门式
臂架型
门坐起重机,半门坐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铁路起重机,桅杆起重机,悬臂式起重机
桅杆式起重机
1—桅杆;2—缆风绳;3—滑轮组;4—导向轮;5—跑绳;6—卷扬机;7—地锚
1—桅杆;2—缆风绳;3—滑轮组;4—导向轮;5—跑绳;6—卷扬机;7—地锚
缆索式
缆索起重机,门式缆索起重机
二)常用起重机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流动式起重机:适用于单件重量大的大、中型设备、构件的吊装。作业周期短。
2.塔式起重机:适用于在某一范围内数量多,而每一单件重量较小的设备、构件的吊装,作业
周期长
周期长
3.桅杆式起重机:主要适用于某些特重、特高和场地受到特殊限制的吊装。
三)流动式起重机选用的基本参数【17案例】
主要有吊装载荷、额定起重量、最大幅度、最大起升高度等,这些参数是制定吊装技术方案的
重要依据。
重要依据。
1.吊装载荷
吊装载荷包括:
(1)被吊物(设备或构件)在吊装状态下的重量;
(2)吊、索具重量(流动式起重机一般还应包括吊钩重量和从臂架头部垂下至吊钩的起升钢丝绳
重量)。
例如,履带起重机的吊装载荷为被吊设备(包括加固、吊耳等)和吊索(绳扣)重量、吊钩滑轮组
重量和从臂架头部垂下的起升钢丝绳重量的总和。
吊装载荷包括:
(1)被吊物(设备或构件)在吊装状态下的重量;
(2)吊、索具重量(流动式起重机一般还应包括吊钩重量和从臂架头部垂下至吊钩的起升钢丝绳
重量)。
例如,履带起重机的吊装载荷为被吊设备(包括加固、吊耳等)和吊索(绳扣)重量、吊钩滑轮组
重量和从臂架头部垂下的起升钢丝绳重量的总和。
2.吊装载荷计算
(1)动载荷系数。起重机在吊装重物的运动过程中对起吊索具附加载荷而计入的系数,称为动载
系数。在起重吊装工艺程计算中,一般取动载荷系数k1=1.1。
(2)不均衡载荷系数。多台起重机或多套滑轮组等共同抬吊一个重物时,由于起重机械之间的相
互运动可能产生作用于起重机械、重物和吊索上的附加载荷,或者由于工作不同步的因素,各分支往往
不能完全按设定比例承担载荷。称为不均衡载荷系数。一般取不均衡载荷系数K2=1.1~1.25。
(3)吊装计算载荷。在起重工程的设计中,多台起重机联合起吊设备,吊装载荷与动载系数、不
平衡载荷系数乘积,就是吊装计算载荷(也称计算载荷)计算载荷的一般公式为:
Qj=k1·k2·Q(1H412021-1)(13案例)
式中:Qj——计算载荷;
Q——吊装载荷
(1)动载荷系数。起重机在吊装重物的运动过程中对起吊索具附加载荷而计入的系数,称为动载
系数。在起重吊装工艺程计算中,一般取动载荷系数k1=1.1。
(2)不均衡载荷系数。多台起重机或多套滑轮组等共同抬吊一个重物时,由于起重机械之间的相
互运动可能产生作用于起重机械、重物和吊索上的附加载荷,或者由于工作不同步的因素,各分支往往
不能完全按设定比例承担载荷。称为不均衡载荷系数。一般取不均衡载荷系数K2=1.1~1.25。
(3)吊装计算载荷。在起重工程的设计中,多台起重机联合起吊设备,吊装载荷与动载系数、不
平衡载荷系数乘积,就是吊装计算载荷(也称计算载荷)计算载荷的一般公式为:
Qj=k1·k2·Q(1H412021-1)(13案例)
式中:Qj——计算载荷;
Q——吊装载荷
3.流动式起重机额定起重量
在一定的回转半径和臂长条件下,起重机能安全起吊的重量。额定起重量应大于计算载荷。
采用双机抬吊时,宜选用同类型或性能相近的起重机,负载分配应合理,单机载荷不得超过额定起
重量的80%。
在一定的回转半径和臂长条件下,起重机能安全起吊的重量。额定起重量应大于计算载荷。
采用双机抬吊时,宜选用同类型或性能相近的起重机,负载分配应合理,单机载荷不得超过额定起
重量的80%。
4.最大幅度
起重机的最大吊装回转半径,即额定起重量条件下的吊装回转半径。
起重机的最大吊装回转半径,即额定起重量条件下的吊装回转半径。
5.最大起升高度
起重机最大起升高度如图所示。
H>h1+h2+h3+h4
式中:H——起重机吊钩最大起升高度(m);
h1——设备高度(m);
h2——索具高度(包括钢丝绳、平衡梁、卸扣等的综合高度)(m);
h3——设备吊装到位后底部高出地脚螺栓的高度(m);
h4——基础和地脚螺栓高(m)。
起重机最大起升高度如图所示。
H>h1+h2+h3+h4
式中:H——起重机吊钩最大起升高度(m);
h1——设备高度(m);
h2——索具高度(包括钢丝绳、平衡梁、卸扣等的综合高度)(m);
h3——设备吊装到位后底部高出地脚螺栓的高度(m);
h4——基础和地脚螺栓高(m)。
流动式起重机的选用
一)流动式起重机的使用特点
1.汽车式起重机。具有较大的机动性,其行走速度快,不可在360°范围内进行吊装作业,其
吊装区域受到限制
吊装区域受到限制
2.履带式起重机。一般大吨位起重机较多采用,其对地基的要求相对较低,但行走速度较慢,
转移场地需要用平板拖车运输。较大的履带起重机,转移场地时需拆卸、运输、安装。
转移场地需要用平板拖车运输。较大的履带起重机,转移场地时需拆卸、运输、安装。
3.轮胎式起重机。起重机装于专用底盘上,其行走机构为轮胎,吊装作业的支撑为支腿,其特
点介于前两者之间,近年来用得较少。
点介于前两者之间,近年来用得较少。
二)流动式起重机的特性曲线
反映流动式起重机的起重能力随臂长、幅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三)流动式起重机的选用步骤
1)根据被吊设备或构件的就位位置、现场具体情况等确定起重机的站车位置,再确定作业
半径;(定幅度)。
半径;(定幅度)。
(2)根据被吊设备或构件的就位高度、设备外形尺寸、吊索高度、战车位置和作业半径,依
据起重机的起重特性曲线,确定其臂长;(定臂长)
据起重机的起重特性曲线,确定其臂长;(定臂长)
3)根据上述已确定的作业半径(回转半径)、臂长,依据起重机的起重性能表,确定起重
机的额定起重量;(额定起重量)
机的额定起重量;(额定起重量)
(4)如果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大于计算载荷,则起重机选择合格,否则重新选择;
(5)计算吊臂与设备(平衡梁)之间的安全距离,若符合规范要求,则选择合格,否则重选。
四)流动式起重机站位的地基处理(
①流动式起重机必须在水平坚硬地面上进行吊装作业。
②吊车的工作位置(包括吊装站位置和行走路线)的地基应进行处理。
③处理后的地面应做耐压力测试,地面耐压力应满足吊车对地基的要求,在复杂地基上吊装重
型设备,应请专业人员对地基处理进行专门设计。
型设备,应请专业人员对地基处理进行专门设计。
④吊装前必须对地基验收。
吊具种类与选用要求
一、钢丝绳
起重吊装作业常用钢丝绳为多个绳股围绕一根绳芯捻制而成的多股钢丝绳。
(二)钢丝绳的规格:钢丝绳是由高碳钢丝制成。钢丝绳的规格较多,起重吊装常用6×19+FC(IWR)、
6×37+FC(IWR)、6×61+FC(IWR)三种规格的钢丝绳。其中6代表钢丝绳的股数,19(37、61)代
表每股中的钢丝数,“+”后面为绳股中间的绳芯,其中 FC为纤维芯、IWR为钢芯。
(二)钢丝绳的规格:钢丝绳是由高碳钢丝制成。钢丝绳的规格较多,起重吊装常用6×19+FC(IWR)、
6×37+FC(IWR)、6×61+FC(IWR)三种规格的钢丝绳。其中6代表钢丝绳的股数,19(37、61)代
表每股中的钢丝数,“+”后面为绳股中间的绳芯,其中 FC为纤维芯、IWR为钢芯。
三)钢丝绳的直径:在同等直径下,6×19钢丝绳中的钢丝直径较大,强度较高,但柔性差,
常用作缆风绳。6×61钢丝绳中的钢丝最细,柔性好,但强度较低,常用来做吊索。6×37钢丝绳
的性能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后两种规格钢丝绳常用作穿过滑轮组牵引运行的跑绳和吊索
常用作缆风绳。6×61钢丝绳中的钢丝最细,柔性好,但强度较低,常用来做吊索。6×37钢丝绳
的性能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后两种规格钢丝绳常用作穿过滑轮组牵引运行的跑绳和吊索
四)吊索(俗称千斤绳或绳扣):用于连接起重机吊钩和被吊装设备。例如,《重要用途钢
丝绳》GB8918—2006标准中6×37S+FC(IWR)钢丝绳为点线接触型,绳股为1+6+15+15结构,
直径范围为20~60mm,性能较好,在大型吊装中使用最为普遍。若采用2个以上吊点起吊时,每点
的吊索与水平线的夹角不宜小于60°
丝绳》GB8918—2006标准中6×37S+FC(IWR)钢丝绳为点线接触型,绳股为1+6+15+15结构,
直径范围为20~60mm,性能较好,在大型吊装中使用最为普遍。若采用2个以上吊点起吊时,每点
的吊索与水平线的夹角不宜小于60°
(五)安全系数:钢丝绳安全系数为标准规定的钢丝绳在使用中允许承受拉力的储备拉力,即钢丝
绳在使用中破断的安全裕度。(16单)
绳在使用中破断的安全裕度。(16单)
《石油化工大型设备吊装工程规范》GB50798-2012对钢丝绳的使用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作拖拉绳时,应大于或等于3.5。
(2)作卷扬机走绳时,应大于或等于5。
(3)作捆绑绳扣使用时,应大于或等于6。
(4)作系挂绳扣时,应大于或等于5。
(5)作载人吊篮时,应大于或等于14。
(1)作拖拉绳时,应大于或等于3.5。
(2)作卷扬机走绳时,应大于或等于5。
(3)作捆绑绳扣使用时,应大于或等于6。
(4)作系挂绳扣时,应大于或等于5。
(5)作载人吊篮时,应大于或等于14。
二、起重滑车
一)滑轮组的规格、型号
(二)滑轮组的穿绕方法
(1)根据滑轮组的门数确定其穿绕方法,常用的穿绕方法有:顺穿、花穿和双跑头顺穿。一
般3门及以下宜采用顺穿;4~6门宜采用花穿;7门以上,宜采用双跑头顺穿
般3门及以下宜采用顺穿;4~6门宜采用花穿;7门以上,宜采用双跑头顺穿
2)穿绕滑轮组时,必须考虑动、定滑轮承受跑绳拉力的均匀;穿绕方法不正确,会引起滑
轮组倾斜而发生事故
轮组倾斜而发生事故
三、卷扬机
卷扬机的基本参数
(1)额定牵引拉力:国家标准《建筑卷扬机》GB/T1955—2008列出的标准系列,额定拉力从
0.5t到50t(5〜500kN)的慢速卷扬机(额定速度小于20m/min)共有20种规格。
0.5t到50t(5〜500kN)的慢速卷扬机(额定速度小于20m/min)共有20种规格。
(2)工作速度:即卷筒卷入钢丝绳的速度。
(3)容绳量:即卷扬机的卷筒允许容纳的钢丝绳工作长度的最大值。每台卷扬机的铭牌上都
标有对某种直径钢丝绳的容绳量,选择时必须注意,如果实际使用的钢丝绳的直径与铭牌上标明的
直径不同,还必须进行容绳量校核。
标有对某种直径钢丝绳的容绳量,选择时必须注意,如果实际使用的钢丝绳的直径与铭牌上标明的
直径不同,还必须进行容绳量校核。
四、平衡梁
平衡梁作用
①保持被吊设备的平衡,避免吊索损坏设备。
②缩短吊索的高度,减小动滑轮的起吊高度。
③减少设备起吊时所承受的水平压力,避免损坏设备。
④多机抬吊时,合理分配或平衡各吊点的荷载。
②缩短吊索的高度,减小动滑轮的起吊高度。
③减少设备起吊时所承受的水平压力,避免损坏设备。
④多机抬吊时,合理分配或平衡各吊点的荷载。
平衡梁形式
①管式平衡梁;②钢板平衡梁;③槽钢型平衡梁;④桁架式平衡梁;⑤滑轮式平衡梁;⑥支撑式平衡梁
五、液压提升装置
在大型设备和结构的吊装作业中,常用的液压装置主要由液压泵站、穿心式液压提升器(液压千斤
顶)、钢绞线和控制器组成。
顶)、钢绞线和控制器组成。
吊装方案与吊装方法
一、常用吊装方法
塔式起重机吊装
桥式起重机吊装
汽车起重吊装
履带起重机吊装
直升机吊装
桅杆系统吊装
缆索系统吊装
液压提升
利用构筑物吊装
坡道法提升:通过搭设坡道,利用卷扬机、滑轮组等吊具将设备牵引并提升到基础上就位
非常规起重设备:扒杆吊装大型设备(塔器、构件等)利用滚杠装卸移动设备、利用已有的建筑物吊装设备。
四、吊装方案的管理
3.专项施工方案
(1)施工单位应当在危大工程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2)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并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查
签字、加盖执业印章后方可实施。
签字、加盖执业印章后方可实施。
3)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论证前专项施工方案应当通过施工单
位审核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查。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论证前专项施工方案应当通过施工单
位审核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查。
二)起重吊装危大工程范围
危大工程
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
(2)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
(3)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
(2)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
(3)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
(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
(2)起重量300kN及以上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或搭设总高度200m及以上,或搭设基础标高在200m及以上的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
(2)起重量300kN及以上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或搭设总高度200m及以上,或搭设基础标高在200m及以上的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
吊装的稳定性要求
一、起重吊装作业稳定性的作用及内容
1.起重机械的稳定性
起重机在额定工作参数情况下的稳定或桅杆自身结构的稳定。
起重机在额定工作参数情况下的稳定或桅杆自身结构的稳定。
2.吊装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多机吊装的同步、协调;大型设备多吊点、多机种的吊装指挥及协调;桅杆吊装的稳定系统(缆风绳、地锚)。
例如:多机吊装的同步、协调;大型设备多吊点、多机种的吊装指挥及协调;桅杆吊装的稳定系统(缆风绳、地锚)。
3.吊装设备或构件的稳定性
又可称为整体稳定性(如:细长塔类设备、薄壁设备、屋盖、网架),吊装部件或单元的稳定性。
又可称为整体稳定性(如:细长塔类设备、薄壁设备、屋盖、网架),吊装部件或单元的稳定性。
二、起重吊装作业失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起重机械失稳
主要原因:超载、支腿不稳定、机械故障、桅杆偏心过大等。
预防措施为:严禁超载;严格机械检查;打好支腿并用道木和钢板垫实基础,确保支腿稳定
主要原因:超载、支腿不稳定、机械故障、桅杆偏心过大等。
预防措施为:严禁超载;严格机械检查;打好支腿并用道木和钢板垫实基础,确保支腿稳定
二)吊装系统的失稳
主要原因:多机吊装不同步,不同起重能力的多机吊装荷载分配不均;多动作、多岗位指挥协调失误,桅杆系统缆风绳、地锚失稳。
预防措施:尽量采用同机型吊车、同吊装能力的吊车,并通过主、副指挥来实现多机吊装同步;集群千斤顶或卷扬机通过计算机控制来实现多吊点同步;制定周密指挥和操作程序进行演练达到指挥协调一致;缆风绳和地锚严格按吊装方案和工艺计算设置,设置完成后进行检查并做记录。
主要原因:多机吊装不同步,不同起重能力的多机吊装荷载分配不均;多动作、多岗位指挥协调失误,桅杆系统缆风绳、地锚失稳。
预防措施:尽量采用同机型吊车、同吊装能力的吊车,并通过主、副指挥来实现多机吊装同步;集群千斤顶或卷扬机通过计算机控制来实现多吊点同步;制定周密指挥和操作程序进行演练达到指挥协调一致;缆风绳和地锚严格按吊装方案和工艺计算设置,设置完成后进行检查并做记录。
三)吊装设备或构件失稳
主要原因:设计与吊装时受力不一致,设备或构件的刚度偏小。
预防措施:对细长、大面积设备或构件采用多吊点吊装;薄壁设备进行加固加强;对型钢结构、网架结构的薄弱部位或杆件进行加固或加大截面。
主要原因:设计与吊装时受力不一致,设备或构件的刚度偏小。
预防措施:对细长、大面积设备或构件采用多吊点吊装;薄壁设备进行加固加强;对型钢结构、网架结构的薄弱部位或杆件进行加固或加大截面。
三、桅杆的稳定性
一)缆风绳的设置要求
1.直立单桅杆顶部缆风绳的设置宜为6根至8根,对倾斜吊装的桅杆应加设后背主缆风绳,后背主
缆风绳的设置数量不应少于2根。
缆风绳的设置数量不应少于2根。
2.缆风绳与地面的夹角宜为30°,最大不得超过45°。
3.直立单桅杆各相邻缆风绳之间的水平夹角不得大于60°。
4.缆风绳应设置防止滑车受力后产生扭转的设施。
5.需要移动的桅杆应设置备用缆风绳。
二)地锚的种类和要求
全埋式地锚
可以承受较大的拉力,适合于重型吊装
活动式地锚
承受的力不大,重复利用率高,适合于改、扩建工程
利用已有建筑物作为地锚
必须获得建筑物设计单位的书面认可,使用时应对基础、柱子的棱角进行保护
焊接
焊接材料与设备选用要求
①焊接材料
一)焊条分类、型号及选用
1.焊条分类
1)按药皮成分可分为:不定型、氧化钛型、钛钙型、氧化铁型、低氢钾型、低氢钠型、纤
维类型、石墨型、钛铁矿型、盐基型十大类。
维类型、石墨型、钛铁矿型、盐基型十大类。
3)按熔渣碱性分:碱性焊条(又称作低氢型焊条)和酸性焊条。两者工艺性能有较明显差
异
异
3.焊条的选用
1)基本要求
1)焊接材料的选用设计有规定时应按设计文件要求选用。
2)设计无规定时应在满足结构安全、可靠使用的前提下,以改善作业条件和提高技术经济效益为
原则,综合考虑以下因素:钢材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焊缝金属性能,钢结构特点(板厚、接头形式)
和受力状态,工艺性,焊接位置和施焊条件(室内、野外、空间大小),焊接工作量(焊缝长度、焊缝
当量)。
原则,综合考虑以下因素:钢材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焊缝金属性能,钢结构特点(板厚、接头形式)
和受力状态,工艺性,焊接位置和施焊条件(室内、野外、空间大小),焊接工作量(焊缝长度、焊缝
当量)。
2)选用原则
1)焊缝金属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匹配原则
对GB/T13304-2008《钢分类》规定的非合金钢和低合金钢,通常要求焊缝金属与母材等强度,应
选用熔敷金属抗拉强度等于或稍高于母材的焊条。对于合金钢要求焊缝金属合金成分与母材相同或接
近。在焊接结构刚性大、接头应力高、焊缝易产生裂纹的不利情况下,应考虑选用比母材强度低的焊条。
对GB/T13304-2008《钢分类》规定的非合金钢和低合金钢,通常要求焊缝金属与母材等强度,应
选用熔敷金属抗拉强度等于或稍高于母材的焊条。对于合金钢要求焊缝金属合金成分与母材相同或接
近。在焊接结构刚性大、接头应力高、焊缝易产生裂纹的不利情况下,应考虑选用比母材强度低的焊条。
2)保证焊接构件的使用性能和工作条件原则
3)满足焊接结构特点及受力条件原则
4)具有焊接工艺可操作性原则
5)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原则
五)焊接材料复验
1.钢结构的焊接材料复验
下列情况之一时,钢结构所用焊接材料应按到货批次进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的一、二级焊缝。
(2)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的一级焊缝。
(3)大跨度的一级焊缝。
4)重级工作制吊车梁结构中的一级焊缝。
(5)设计要求。
(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的一、二级焊缝。
(2)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的一级焊缝。
(3)大跨度的一级焊缝。
4)重级工作制吊车梁结构中的一级焊缝。
(5)设计要求。
2.特种设备的焊接材料复验
(1)球罐用的焊条和药芯焊丝应按批号进行扩散氢复验。
(2)工业管道用的焊条、焊丝、焊剂库存超过期限,应经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焊接材料质
量证明书或合格证书上应注明库存的期限,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酸性焊接材料及防潮包装密封良好的低氢型焊接材料的规定期限一般为 2年;
2)石墨型焊接材料及其他焊接材料的规定期限为 1年。
(2)工业管道用的焊条、焊丝、焊剂库存超过期限,应经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焊接材料质
量证明书或合格证书上应注明库存的期限,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酸性焊接材料及防潮包装密封良好的低氢型焊接材料的规定期限一般为 2年;
2)石墨型焊接材料及其他焊接材料的规定期限为 1年。
②焊接设备
一)焊接设备分类
1.焊条电弧焊设备
2.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设备
3.CO2气体保护焊设备
4.埋弧焊设备
5.电渣焊设备
电渣焊是利用电流通过液体熔渣所产生的电阻热进行焊接能方法。适用于垂直位置的厚板
(30mm-400mm)的拼接焊接,且无角形变。
(30mm-400mm)的拼接焊接,且无角形变。
6.螺柱焊设备
7.气电立焊设备
在焊接原理方面,类似于普通熔化极气体保护焊,而在焊缝成形和机械系统方面又类似于电渣焊。
焊接的板材厚度在 12~80mm最适宜。如大于80mm时,难获得充分良好的保护效果,导致焊缝中产
生气孔,熔深不均匀和未焊透。
焊接的板材厚度在 12~80mm最适宜。如大于80mm时,难获得充分良好的保护效果,导致焊缝中产
生气孔,熔深不均匀和未焊透。
焊接方法与焊接工艺评定
①常用焊接方法及特点
②焊接工艺评定
一)焊接工艺评定的定义及作用
1.焊接工艺评定的定义
焊接工艺评定是指为验证所拟定的焊接工艺正确性而进行的试验过程及结果评价。对拟定的焊
接工艺规程(WPS)进行评价的报告称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
焊接工艺评定是指为验证所拟定的焊接工艺正确性而进行的试验过程及结果评价。对拟定的焊
接工艺规程(WPS)进行评价的报告称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
2.焊接工艺评定作用
1)验证施焊单位能力
焊接工艺评定验证施焊单位拟定焊接工艺的正确性,并评定施焊单位在限制条件下,焊接成合
格接头的能力
焊接工艺评定验证施焊单位拟定焊接工艺的正确性,并评定施焊单位在限制条件下,焊接成合
格接头的能力
2)编制焊接工艺规程的依据
工程产品施焊前,应依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焊接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焊工施焊和焊后热处
理工作,一个焊接工艺规程可以依据一个或多个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一个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可
用于编制多个焊接工艺规程
工程产品施焊前,应依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焊接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焊工施焊和焊后热处
理工作,一个焊接工艺规程可以依据一个或多个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一个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可
用于编制多个焊接工艺规程
③焊接工艺规程
1.编制要求
1)WPS(焊接工艺规程)必须由单位自行编制,不得沿用其它企业的 WPS,也不得委托其他
单位编制。
单位编制。
2)编制WPS应以PQR(焊接工艺评定报告)为依据。
3)当某个焊接工艺评定因素的变化超出标准规定的评定范围时,均需要重新编制 WPS,并
应有相对应的PQR作为支撑性文件。
应有相对应的PQR作为支撑性文件。
4)WPS应由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相当实践经验的焊接技术人员编制。
2.审核
应由本单位焊接技术负责人批准 WPS。WPS经过审批后方可用于指导焊接作业和焊后热处理工
作。
作。
3.焊前技术交底
焊接作业前,应由焊接技术人员向焊工发放相应的WPS并进行技术交底。
④焊接工艺技术
一)焊接作业人员要求
2.焊工
2)技能要求
1)从事钢结构焊接的焊工,应按所从事钢结构的钢材种类、焊接节点形式、焊接方法、焊接
位置等要求进行技术资格考试。取得钢结构焊接合格证;
位置等要求进行技术资格考试。取得钢结构焊接合格证;
2)从事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的焊工,应取得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印制的《特种设
备作业人员证》(承压焊或结构焊)。
备作业人员证》(承压焊或结构焊)。
3)运用焊接或者热切割方法对材料进行加工的作业(不含《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
有关作业)的焊工,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国家安监总局统一印制的《特种
作业操作证》。
有关作业)的焊工,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国家安监总局统一印制的《特种
作业操作证》。
二)焊接技术管理要求
1.技术交底
包括:焊接工程特点、WPS内容、焊接质量检验计划、进度要求等。
包括:焊接工程特点、WPS内容、焊接质量检验计划、进度要求等。
2.超次返修
焊缝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宜超过2次。如超过2次,返修前应编制超次返修技术方案,并经施工
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焊缝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宜超过2次。如超过2次,返修前应编制超次返修技术方案,并经施工
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3.焊接场所
1)自然环境
焊接场所的风速;焊接电弧 1m范围的相对湿度;雨、雪天气不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且无有效安
全可靠的防护措施时,禁止焊接。
焊接场所的风速;焊接电弧 1m范围的相对湿度;雨、雪天气不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且无有效安
全可靠的防护措施时,禁止焊接。
2)作业场地
不锈钢、有色金属焊接应设置专用场地,并保持清洁、干燥、无污染,不得与黑色金属等其他产品
混杂;配置专用组焊工装。
不锈钢、有色金属焊接应设置专用场地,并保持清洁、干燥、无污染,不得与黑色金属等其他产品
混杂;配置专用组焊工装。
(三)特殊材料焊接工艺措施
1.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
(1)产生延迟裂纹的原因
产生延迟裂纹与焊缝含扩散氢、接头所承受的拉应力以及由材料淬硬倾向决定的金属塑性储备有
关,是三个因素中的某一因素与其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发生在低合金高强钢中,包括:Q345R、
18MnMoNbR、13MnMoNbR和日本的CF-62系列钢等。
关,是三个因素中的某一因素与其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发生在低合金高强钢中,包括:Q345R、
18MnMoNbR、13MnMoNbR和日本的CF-62系列钢等。
(2)防止产生延迟裂纹的措施
1)应采取焊条烘干、减少应力、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措施外,尽量严格执行焊后热消氢处理的
工艺,必要时打磨焊缝余高。
工艺,必要时打磨焊缝余高。
2)对容易产生焊接延迟裂纹的钢材,焊后应及时进行热处理。当不能及时进行热处理时,应在焊
后立即均匀加热至 200~350℃,并保温缓冷。
后立即均匀加热至 200~350℃,并保温缓冷。
2.有再热裂纹倾向的材料
(2)防止产生再热裂纹的方法:
1)预热:预热温度为200~450℃。若焊后能及时后热,可适当降低预热温度。例如,18MnMoNb钢
焊后,立即进行 180℃热处理2h,预热温度可降低至180℃。
焊后,立即进行 180℃热处理2h,预热温度可降低至180℃。
2)应用低强度焊缝,使焊缝强度低于母材以增高其塑性变形能力。
3)减少焊接应力,合理地安排焊接顺序、减少余高、避免咬边及根部未焊透等缺陷以减少焊
接应力。
接应力。
3.抗硫化氢腐蚀钢
20HIC材质焊接工艺评定时,母材和焊接材料化学成分、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除应符
合《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GB9948—2013表6中20号钢的规定及其附录B的下列要求:
合《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GB9948—2013表6中20号钢的规定及其附录B的下列要求:
(1)焊接接头布氏硬度不大于190HBW。
(2)焊缝咬边深度不得大于0.4mm。
焊接应力与焊接变形
①降低焊接应力的措施
焊接接头工艺设计
1.焊缝的布置应尽可能分散
2.焊缝的位置应尽可能对称布置
3.焊缝应尽量避开最大应力和应力集中的位置
4.焊缝应尽量避开机械加工表面
5.焊缝位置应便于焊接操作
一、降低焊接应力的措施
1.设计措施
(1)尽量减少焊缝的数量和尺寸,可减小变形量,同时降低焊接应力。
(2)防止焊缝过于集中,从而避免焊接应力峰值叠加。
(3)将容器的接管口设计成翻边式,少用承插式。
2.工艺措施
(1)采用较小的焊接线能量,减小焊缝热塑变的范围,从而降低焊接应力。
(2)合理安排装配焊接顺序,使焊缝有自由收缩的余地,降低焊接中的残余应力。
(3)层间进行锤击,使金属晶粒间的应力得以释放,从而降低焊接应力。
(4)焊接高强钢时,选用塑性较好的焊条。
(5)采用整体预热。
(6)降低焊缝中的含氢量及焊后进行消氢处理,减小氢致集中应力。
(7)采用热处理的方法:整体高温回火:局部高温回火或温差拉伸法(低温消除应力法,伴
随焊缝两侧的加热同时加水冷)。
随焊缝两侧的加热同时加水冷)。
②焊接变形的危害性及预防焊接变形的措施
(一)焊接变形的分类
焊接变形可以区分为在焊接热过程中发生的瞬态热变形和室温条件下的残余变形。
就残余变形而言,又可分为焊件的面内变形和面外变形
焊接变形可以区分为在焊接热过程中发生的瞬态热变形和室温条件下的残余变形。
就残余变形而言,又可分为焊件的面内变形和面外变形
1.面内变形:可分为焊缝纵向收缩变形、横向收缩变形和焊缝回转变形
2.面外变形:可分为角变形、弯曲变形、扭曲变形、失稳波浪变形。
(二)焊接变形的危害
降低装配质量;影响外观质量,降低承载力;增加矫正工序,提高制造成本。
降低装配质量;影响外观质量,降低承载力;增加矫正工序,提高制造成本。
(三)预防焊接变形的措施
1.进行合理的焊接结构设计:
1)合理安排焊缝位置。焊缝尽量以构件截面的中性轴对称;焊缝不宜过于集中。
2)合理选择焊缝尺寸和形状。在保证结构有足够承载力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较小的焊缝
尺寸,同时选用对称的坡口。
尺寸,同时选用对称的坡口。
3)尽可能减少焊缝数量,减小焊缝长度。
2.采取合理的装配工艺措施
(1)预留收缩余量法:为了防止焊件焊接以后发生尺寸缩短,可以通过计算,将预计发生缩
短的尺寸在焊前预留出来。例如:储罐底板排版直径,宜按设计直径放大0.1%∽0.15%。
短的尺寸在焊前预留出来。例如:储罐底板排版直径,宜按设计直径放大0.1%∽0.15%。
(2)反变形法:先将焊件向焊接变形相反的方向进行人为的变形。
(3)刚性固定法:适用于较小的焊件,在焊接施工中应用较多,对角变形和波浪变形有显著的效
果。为了防止薄板焊接时的变形,常在焊缝两侧加型钢、压铁或楔子压紧固定。
果。为了防止薄板焊接时的变形,常在焊缝两侧加型钢、压铁或楔子压紧固定。
(4)合理选择装配程序:对于大型焊接结构,适当地分成几个部件,分别进行装配焊接,然后再
拼焊成整体。例如储罐底板焊接可以先焊短焊缝,再焊长焊缝。
拼焊成整体。例如储罐底板焊接可以先焊短焊缝,再焊长焊缝。
3.采取合理的焊接工艺措施
(1)合理的焊接方法。尽量用气体保护焊等热源集中的焊接方法。不宜用焊条电弧焊,特别不宜
选用气焊。
选用气焊。
(2)合理的焊接线能量。尽量减小焊接线能量的输入能有效地减小变形。
(3)合理的焊接顺序和方向
焊接质量检验方法
①焊接检验方法分类
1.破坏检验
力学性能试验(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试验、断裂性试验、疲劳试验)、弯
曲试验、化学分析试验(化学成分分析、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焊条扩散氢含量测试)、金相试验
(宏观组织、微观组织)、焊接性试验、焊缝电镜。
曲试验、化学分析试验(化学成分分析、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焊条扩散氢含量测试)、金相试验
(宏观组织、微观组织)、焊接性试验、焊缝电镜。
2.非破坏性检验
常用的非破坏性检验包括:外观检验、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磁粉检测、超
声检测、射线检测)、耐压试验和泄漏试验
声检测、射线检测)、耐压试验和泄漏试验
②焊接过程质量检验
一)焊接前检验
1.母材和焊材
2.零部件主要结构尺寸
3.组对质量
4.坡口清理检查
5.焊接前的确认
2.零部件主要结构尺寸
3.组对质量
4.坡口清理检查
5.焊接前的确认
(三)焊缝检验
1.外观检验
1)焊缝表面
2)焊缝表面不允许存在的缺陷包括:裂纹、未焊透、未熔合、表面气孔、外露夹渣、未焊满。
允许存在的其他缺陷情况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例如:咬边、角焊缝厚度不足、角焊缝焊脚不
对称等。
2)焊缝表面不允许存在的缺陷包括:裂纹、未焊透、未熔合、表面气孔、外露夹渣、未焊满。
允许存在的其他缺陷情况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例如:咬边、角焊缝厚度不足、角焊缝焊脚不
对称等。
2)几何尺寸
容器焊接后应检查几何尺寸,包括:同一端面最大内直径与最小内径之差、椭圆度、矩形容器
截面上最大边长与最小边长之差、焊接接头棱角度(环向和轴向)等。
容器焊接后应检查几何尺寸,包括:同一端面最大内直径与最小内径之差、椭圆度、矩形容器
截面上最大边长与最小边长之差、焊接接头棱角度(环向和轴向)等。
常见的焊接缺陷
裂纹,气孔,夹渣,未熔合
咬边,焊瘤,烧穿和下榻,错边和角变形,焊缝尺寸不合要求
2.无损检测
(1)焊接工程常用无损检测方法及代号
射线检测(RT),常用检测设备和器材:可以使用两种射线源:X射线和r射线。
探伤原理(1000纳米=1微米=0.001毫米)
x射线和γ射线都是电磁波,它们的波长很短(x射线为0.001-0.1nm ,γ射线为
0.0003-0.1nm),能透过不透明的物体(包括金属),并能使胶片感光。将感光后的胶片显影后,
能看到材料内部结构和缺陷相对应黑度不同的图像,从而观察材料内部缺陷的方法称作射线照相探
伤法。
x射线和γ射线都是电磁波,它们的波长很短(x射线为0.001-0.1nm ,γ射线为
0.0003-0.1nm),能透过不透明的物体(包括金属),并能使胶片感光。将感光后的胶片显影后,
能看到材料内部结构和缺陷相对应黑度不同的图像,从而观察材料内部缺陷的方法称作射线照相探
伤法。
超声检测(UT),常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检测仪和衍射时差法超声波检测仪(称TOFD)
超声波探伤是利用超声波(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波)能传入金属材料的深处,并在不同介质的界
面上能发生反射的特点来检查焊缝缺陷的一种方法。超声波探伤常使用的频率为2-5MHZ。当遇到缺陷和
工件底面时,就反射到探头
面上能发生反射的特点来检查焊缝缺陷的一种方法。超声波探伤常使用的频率为2-5MHZ。当遇到缺陷和
工件底面时,就反射到探头
imeOfFlightDiffraction(TOFD)超声波衍射时差法,是一种依靠从待检试件内部结构(主要是
指缺陷)的“端角”和“端点”处得到的衍射能量来检测缺陷的方法,用于缺陷的检测、定量和定位。
TOFD技术首先是一种检测方法,但能满足这种检测方法要求的仪器却迟迟未能问世。
指缺陷)的“端角”和“端点”处得到的衍射能量来检测缺陷的方法,用于缺陷的检测、定量和定位。
TOFD技术首先是一种检测方法,但能满足这种检测方法要求的仪器却迟迟未能问世。
磁粉检测(MT),常用检测设备和器材:磁粉探伤机。
磁粉探伤是对铁磁性焊件露在表面或接近表面的缺陷进行无损探伤的方法。磁粉探伤是利用被
磁化了的焊件在缺陷处产生漏磁来发现缺陷的。
磁化了的焊件在缺陷处产生漏磁来发现缺陷的。
渗透检测(RT),渗透检测剂。
1)着色探伤
着色探伤是渗透法表面探伤的一种成本低、使用方便的无损探伤方法。
探伤过程是把焊件表面清理并干燥之后,喷涂一层有强烈色彩的渗透液,待渗入缺陷一定时间
后,把表面多余渗透液清除掉。再喷涂上显像剂,它把渗入缺陷内的渗透液吸附出来,在显像剂层
上显示出彩色的缺陷图像。
着色探伤是渗透法表面探伤的一种成本低、使用方便的无损探伤方法。
探伤过程是把焊件表面清理并干燥之后,喷涂一层有强烈色彩的渗透液,待渗入缺陷一定时间
后,把表面多余渗透液清除掉。再喷涂上显像剂,它把渗入缺陷内的渗透液吸附出来,在显像剂层
上显示出彩色的缺陷图像。
2)荧光探伤
荧光探伤是利用紫外线照射某些荧光物质产生荧光的特性来进行无损检测焊件表面缺陷的一种方
法。
探伤时,先在焊件表面涂上渗透性很强的荧光渗透液,停留10min后,除净表面多余的荧光渗透液,
待干后,在工件表面撒上一层氧化镁粉(显像剂),振动一下使粉层均匀,显像 5min左右,缺陷处的
氧化镁粉被荧光渗透液浸湿,吹掉工件表面多余的氧化镁粉,在暗室的紫外线灯下观察,留在缺陷处的
荧光物质发出荧光,显现缺陷的轮廓。
荧光探伤是利用紫外线照射某些荧光物质产生荧光的特性来进行无损检测焊件表面缺陷的一种方
法。
探伤时,先在焊件表面涂上渗透性很强的荧光渗透液,停留10min后,除净表面多余的荧光渗透液,
待干后,在工件表面撒上一层氧化镁粉(显像剂),振动一下使粉层均匀,显像 5min左右,缺陷处的
氧化镁粉被荧光渗透液浸湿,吹掉工件表面多余的氧化镁粉,在暗室的紫外线灯下观察,留在缺陷处的
荧光物质发出荧光,显现缺陷的轮廓。
目视检测,常用照明光源、反光镜和低倍放大镜等
3.其他检验
1)硬度检验
工业管道的焊接接头,热处理后应测量硬度值,焊接接头硬度测量区域应包括焊缝和热影响区
工业管道的焊接接头,热处理后应测量硬度值,焊接接头硬度测量区域应包括焊缝和热影响区
(2)腐蚀试验
要求做耐腐蚀性能检验的容器或者受压元件,应按设计文件制备耐腐蚀试验试件并进行检验与
评定。
要求做耐腐蚀性能检验的容器或者受压元件,应按设计文件制备耐腐蚀试验试件并进行检验与
评定。
(3)金相试验
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应与母材一致,母材奥氏体含量均为:40%~60%。
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应与母材一致,母材奥氏体含量均为:40%~60%。
(四)耐压试验和泄漏试验
1.管道试验
2.容器试验
工业机电工程安装技术
机械设备安装技术
设备基础
设备基础的种类
材料组成
素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垫层基础
埋置深度
浅基础(扩展基础、联合基础、独立基础) 深基础(桩基础、沉井基础)
结构形式
大块式基础、箱式基础、框架式基础
使用功能
减震基础、绝热层基础
设备基础的应用
1)垫层基础:适用于使用后允许产生沉降的结构,如大型储罐;
2)联合基础:适用于底面积受到限制、地基承载力较低、对允许振动线位移控制较严 格的大型动力设备,如轧机;
3)桩基础:适用于需要减少基础振幅、减弱基础振动或控制基础沉降和沉降速率的精 密、大型设备,如透平压缩机、汽轮发电机组;
4)框架基础:适用于作为电机、压缩机等设备的基础。
设备基础的验收
1. 设备基础的验收内容
设备安装前,首先应对设备基础的混凝土强度、基础位置、几何尺寸、预埋地脚螺栓等 进行验收。
2. 设备基础混凝土强度的验收要求
1)基础施工单位应提供设备基础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主要检查验收其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养护及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如果对设备基础的强度有怀疑,可请有检测资质的工程检测单位,采用回弹法或钻 芯法对基础强度进行复测。
3)大型油罐、大型锻压设备、汽轮发电机组等重要的设备基础应用重锤做预压强度试 验,预压合格并有预压沉降详细记录。
2)如果对设备基础的强度有怀疑,可请有检测资质的工程检测单位,采用回弹法或钻 芯法对基础强度进行复测。
3)大型油罐、大型锻压设备、汽轮发电机组等重要的设备基础应用重锤做预压强度试 验,预压合格并有预压沉降详细记录。
3. 预埋地脚螺栓的验收要求
1)地脚螺栓的螺母和垫圈配套使用,螺母和螺纹保护完好;
2)T 形头地脚螺栓与基础板配套使用,T 形头地脚螺栓基础板埋设应牢固、平正,地脚 螺栓光杆部分和基础板应刷防锈漆;
3)胀锚地脚螺栓中心到基础边缘的距离不小于 7 倍的胀锚地脚螺栓直径;基础强度不 得小于 10MPa;钻孔处不得有裂纹,钻孔时应防止钻头与基础中的钢筋埋管相碰,钻孔直径 和深度应与地脚螺栓相匹配;
4)预埋地脚螺栓的位置、标高、露出基础的长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5)预留地脚螺栓孔的中心线位置、深度、孔壁垂直度应符合要求。
2)T 形头地脚螺栓与基础板配套使用,T 形头地脚螺栓基础板埋设应牢固、平正,地脚 螺栓光杆部分和基础板应刷防锈漆;
3)胀锚地脚螺栓中心到基础边缘的距离不小于 7 倍的胀锚地脚螺栓直径;基础强度不 得小于 10MPa;钻孔处不得有裂纹,钻孔时应防止钻头与基础中的钢筋埋管相碰,钻孔直径 和深度应与地脚螺栓相匹配;
4)预埋地脚螺栓的位置、标高、露出基础的长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5)预留地脚螺栓孔的中心线位置、深度、孔壁垂直度应符合要求。
设备安装的程序
设备安装的一般程序
开箱检查→基础测量放线→基础检查验收→垫铁设置→吊装就位→安装精度调整与检测 →设备固定与灌浆→设备装配→润滑与设备加油→试运转
各工序主要工作内容
1. 开箱检查
机械设备开箱时,应有建设单位人员参加,并按下列项目进行检查和记录:
1)箱号、箱数及包装;
2)名称、规格、型号;
3)随机技术文件及专用工具;
4)机械设备有无缺损件,表面有无损坏和锈蚀;
注:重要的零部件还应按质量标准对质量进行检验。
1)箱号、箱数及包装;
2)名称、规格、型号;
3)随机技术文件及专用工具;
4)机械设备有无缺损件,表面有无损坏和锈蚀;
注:重要的零部件还应按质量标准对质量进行检验。
2. 基础测量放线
1)在设备安装定位时,主要依据平面基准线和标高基准点,因此在机械设备就位前, 应按工艺布置图并依据相关建筑物的轴线、边缘线、标高线,划定设备安装的基准线和基准 点,并据此测量设备的平面安装位置和标高;
2)生产线的纵横中心线和主要设备的中心线应埋设永久性中心线标板,并在主要设备 旁埋设永久性标高基准点,作为安装和维修的依据;
3)汽轮发电机组、透平压缩机组等重要、重型或特殊设备需要设置沉降观测点,用于 监视和分析设备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基础沉降情况。
2)生产线的纵横中心线和主要设备的中心线应埋设永久性中心线标板,并在主要设备 旁埋设永久性标高基准点,作为安装和维修的依据;
3)汽轮发电机组、透平压缩机组等重要、重型或特殊设备需要设置沉降观测点,用于 监视和分析设备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基础沉降情况。
3. 基础检查验收
详见“机械设备安装技术-设备基础”。
4. 垫铁设置
垫铁的作用
1:找正调平机械设备 垫铁的作用
2:把力均匀地传递到基础 垫铁施工方法:坐浆法、压浆法
1:找正调平机械设备 垫铁的作用
2:把力均匀地传递到基础 垫铁施工方法:坐浆法、压浆法
5. 吊装就位
详见“起重技术”,主要涉及流动式起重机的选用、吊装方法的选择、吊装方案的审批、吊装作业失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6. 安装精度调整与检测
精度调整与检测是机械设备安装关键的一环,直接影响设备的安装质量;
精度调整:调整设备的位置状态 精度检测:检测设备的位置误差
精度调整:调整设备的位置状态 精度检测:检测设备的位置误差
7. 设备固定于灌浆
设备与基础的固定主要采用地脚螺栓连接,通过调整垫铁将设备找正调平,然后通过灌 浆将设备固定在设备基础上。
设备灌浆分为一次灌浆和二次灌浆;一次灌浆是在设备粗找正后,对地脚螺栓孔进行的 灌浆;二次灌浆是在设备精找正后,对设备底座和基础间进行的灌浆。
设备灌浆分为一次灌浆和二次灌浆;一次灌浆是在设备粗找正后,对地脚螺栓孔进行的 灌浆;二次灌浆是在设备精找正后,对设备底座和基础间进行的灌浆。
8. 设备装配
装配顺序:组合件装配→部件装配→总装配。
9. 润滑与设备加油
润滑与设备加油是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10. 试运转
设备试运转是综合检验设备制造和设备安装质量的重要环节。
设备安装的方法
设备安装的分类
整体式安装
设备定位位置精度、各设备间相互位置精度
解体式安装
设备定位位置精度、各设备间相互位置精度 再现设备制造精度、再现设备装配精度
模块化安装
典型零部件的安装要求
1. 齿轮的装配要求
1)用 0.05mm 塞尺检查齿轮基准面端面与轴肩或定位套端面的靠紧贴合程度且不应塞 入,基准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应符合传动要求;
2)用压铅法检查齿轮啮合间隙,沿齿宽方向至少均匀放置 2 根铅丝,铅丝直径不宜超 过间隙的 3 倍 ,铅丝长度不应小于 5 个齿距;
3)用着色法检查传动齿轮啮合的接触斑点,并符合下列要求:
① 应将颜色涂在小齿轮上,在轻微制动下,用小齿轮驱动大齿轮,使大齿轮转动 3~4 转;
② 圆柱齿轮和涡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侧面中部;圆锥齿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 侧面中部并接近小端;齿顶和齿端棱边不应有接触;
③ 可逆转的齿轮副,齿的两面均应检查。
圆柱齿轮和涡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侧面中部;圆锥齿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侧面 中部并接近小端;齿顶和齿端棱边不应有接触;
② 圆柱齿轮和涡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侧面中部;圆锥齿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 侧面中部并接近小端;齿顶和齿端棱边不应有接触;
③ 可逆转的齿轮副,齿的两面均应检查。
圆柱齿轮和涡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侧面中部;圆锥齿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侧面 中部并接近小端;齿顶和齿端棱边不应有接触;
4)相互啮合的圆柱齿轮副的轴向错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齿宽 B≤ 100mm 时,轴向错位≤5%·B; 齿宽 B>100mm 时,轴向错位≤5mm;
齿宽 B≤ 100mm 时,轴向错位≤5%·B; 齿宽 B>100mm 时,轴向错位≤5mm;
2. 联轴器的装配要求
1) 将两个半联轴器暂时连接,在圆周上画出对准线或装设专用工具,测量工具可采用 塞尺测量、塞尺+专用工具测量、百分表+专用工具测量;
2)注意:测量端面间隙时,应将两轴的轴向相对施加适当的推力,消除轴向窜动的间隙后, 再测量其端面间隙。
3) 将两个半联轴器一起转动,每转 90°测量一次,并记录 5 个位置的径向位移测量值, 和位于同一直径两端测点的轴向测量值。
3. 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的装配要求
1)滑动轴承的装配要求
① 瓦背与轴承座孔的接触要求、上下轴瓦中分面的接合情况、轴瓦内孔与轴颈的接触 点数,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规定;
② 上下轴瓦的接合面应接触良好 对于厚壁轴瓦,在未拧紧螺栓时,用 0.05mm 塞尺从外侧检查上下轴瓦接合面,塞入深 度不应大于接合面宽度的⅓;
对于薄壁轴瓦,在装配后,在中分面处用 0.02mm 塞尺检査,不应塞入。
对于薄壁轴瓦,在装配后,在中分面处用 0.02mm 塞尺检査,不应塞入。
③ 轴颈与轴瓦的间隙应符合要求 顶间隙,用压铅法检查,铅丝直径不宜大于顶间隙的 3 倍; 侧间隙,用塞尺检查,单侧间隙应为顶间隙的½〜⅓ 。
2)滚动轴承的装配要求
① 滚动轴承的装配方法有压装法、温差法;
② 采用压装法,压入力应通过专用工具或在固定圈上垫以软金属棒、金属套传递,不 得通过轴承的滚动体和保持架传递;
③ 采用温差法,应均匀地改变轴承的温度,轴承的加热温度不应高于 120°C, 冷却温 度不应低于-80°C;
④ 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在对称中心线 120°范围内、与轴承盖孔在对称中心线 90°范围 内应均匀接触,且用 0.03mm 塞尺检査时,塞尺不得塞入轴承外圈宽度的 1/3;
⑤ 轴承装配后应转动灵活,采用润滑脂润滑的轴承,应在轴承½空腔内加注润滑脂; 采用稀油润滑的轴承,不应加注润滑脂。
② 采用压装法,压入力应通过专用工具或在固定圈上垫以软金属棒、金属套传递,不 得通过轴承的滚动体和保持架传递;
③ 采用温差法,应均匀地改变轴承的温度,轴承的加热温度不应高于 120°C, 冷却温 度不应低于-80°C;
④ 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在对称中心线 120°范围内、与轴承盖孔在对称中心线 90°范围 内应均匀接触,且用 0.03mm 塞尺检査时,塞尺不得塞入轴承外圈宽度的 1/3;
⑤ 轴承装配后应转动灵活,采用润滑脂润滑的轴承,应在轴承½空腔内加注润滑脂; 采用稀油润滑的轴承,不应加注润滑脂。
机械设备的固定方式
设备与基础的固定主要采用地脚螺栓连接,通过调整垫铁将设备找正调平,然后通过灌 浆将设备固定在设备基础上。
机械设备安装新技术
测量:激光对中技术、激光检测技术
起重:计算机控制液压提升技术、无线遥控液压提升技术
安装:设备模块化集成技术
起重:计算机控制液压提升技术、无线遥控液压提升技术
安装:设备模块化集成技术
设备安装的精度
设备安装精度的概念
设备安装精度是指安装过程中为保证整套装置正确联动所需的各独立设备之间的位置
精度;
单台设备通过合理的安装工艺和调整方法能够重现的制造精度;
设备在使用中的运行 精度。
精度;
单台设备通过合理的安装工艺和调整方法能够重现的制造精度;
设备在使用中的运行 精度。
影响设备安装精度的因素
设备基础
强度、沉降、抗振性能
垫铁埋设
承载面积、接触质量
设备灌浆
强度、密实度
地脚螺栓
紧固力、垂直度
设备制造
加工精度、装配精度
测量因素
仪器精度、基准精度
环境因素
基础温度变形、设备温度变形、恶劣环境场所
提高安装精度的方法
应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着手,尤其要强调人的作用,应选派具有相应技术水平
和责任心的人员去从事相应的安装工作,有适当、先进、可行的施工工艺,配备完好适当的
施工机械和与安装精度要求相适应的测量器具,在适宜的环境下操作,才能提高安装质量, 保证安装精度。
注:从……着手,尤其要强调……的作用,选派具有……的人员从事安装工作,有先进 可行的……,配备完好的……,并在适宜的环境下操作。
和责任心的人员去从事相应的安装工作,有适当、先进、可行的施工工艺,配备完好适当的
施工机械和与安装精度要求相适应的测量器具,在适宜的环境下操作,才能提高安装质量, 保证安装精度。
注:从……着手,尤其要强调……的作用,选派具有……的人员从事安装工作,有先进 可行的……,配备完好的……,并在适宜的环境下操作。
设备安装偏差方向的控制
1. 设备安装偏差方向的控制原则:
1)有利于抵消设备附属件安装后重量的影响;(重力)
2)有利于抵消设备运转时产生的作用力的影响;(作用力)
3)有利于抵消零部件磨损的影响; (磨损)
4)有利于抵消摩擦面间油膜的影响。 (油膜)
2)有利于抵消设备运转时产生的作用力的影响;(作用力)
3)有利于抵消零部件磨损的影响; (磨损)
4)有利于抵消摩擦面间油膜的影响。 (油膜)
2. 补偿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偏差
例如,汽轮机、干燥机在运行中的温度比与之连接的发电机、鼓风机、电动机高,在对这
类机组的联轴器装配定心时要考虑温度的影响,从而使运行中温度变化引起的偏差得到补偿。
调整两轴心径向位移时,运行中温度高的一端要低于温度低的一端;
调整两轴线倾斜时,上部间隙小于下部间隙;
调整两端面间隙时选择较大值。
类机组的联轴器装配定心时要考虑温度的影响,从而使运行中温度变化引起的偏差得到补偿。
调整两轴心径向位移时,运行中温度高的一端要低于温度低的一端;
调整两轴线倾斜时,上部间隙小于下部间隙;
调整两端面间隙时选择较大值。
电器工程安装技术
变压器的安装技术
变压器的开箱检查
1)规格型号、随机文件、附件备件、外观质量;
2)油箱密封应良好,带油运输的变压器,油枕油位应正常,且油液无渗漏;
3)充氮气或干燥空气运输的变压器,应有压力监视和补充装置,运输过程中保持正压, 气体压力应为 0.01~0.03MPa。
2)油箱密封应良好,带油运输的变压器,油枕油位应正常,且油液无渗漏;
3)充氮气或干燥空气运输的变压器,应有压力监视和补充装置,运输过程中保持正压, 气体压力应为 0.01~0.03MPa。
变压器的二次搬运
1)变压器搬运时,应将高低压绝缘瓷瓶进行保护;
2)变压器二次搬运可采用滚杠滚动及卷扬机拖运;利用机械牵引时,着力点应在变压 器重心以下,运输倾斜角不得超过 15° ;
3)变压器吊装时,钢丝绳必须挂在油箱的吊钩上,顶盖上的吊环仅作吊芯检查使用, 严禁使用此吊环吊装整台变压器;
4)用千斤顶顶升大型变压器时,应将千斤顶放在油箱千斤顶支架部位。
2)变压器二次搬运可采用滚杠滚动及卷扬机拖运;利用机械牵引时,着力点应在变压 器重心以下,运输倾斜角不得超过 15° ;
3)变压器吊装时,钢丝绳必须挂在油箱的吊钩上,顶盖上的吊环仅作吊芯检查使用, 严禁使用此吊环吊装整台变压器;
4)用千斤顶顶升大型变压器时,应将千斤顶放在油箱千斤顶支架部位。
变压器的安装接线
1)变压器器身检查完毕后,必须用合格的变压器油进行冲洗,并清洗油箱底部,不得 遗留杂物;
2)变压器的安装就位可以采用吊车直接吊装就位;
3)装有气体继电器的变压器顶盖,沿气体继电器的气流方向应有 1.0%~1.5%的升高坡度;
4)变压器的低压侧中性点必须直接与接地装置引出的接地干线连接;变压器箱体、支 架或外壳均应接地,且有标识;
5)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回路中,靠近变压器的位置,做一个可拆卸的连接点。
2)变压器的安装就位可以采用吊车直接吊装就位;
3)装有气体继电器的变压器顶盖,沿气体继电器的气流方向应有 1.0%~1.5%的升高坡度;
4)变压器的低压侧中性点必须直接与接地装置引出的接地干线连接;变压器箱体、支 架或外壳均应接地,且有标识;
5)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回路中,靠近变压器的位置,做一个可拆卸的连接点。
变压器的交接试验
1. 变压器绝缘油试验;
SF6 气体绝缘的变压器,应进行 SF6 气体含水量的检验及检漏,含水量不大于 250ppm, 且无明显泄漏点。
2. 铁芯及夹件的绝缘电阻测量;
测量铁芯对地,夹件对地,铁芯对夹件的绝缘电阻; 使用 2500V 兆欧表,持续时间 1min,无闪络,无击穿。
3. 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测量(计算吸收比);
高压绕组对外壳的绝缘电阻用 2500V 兆欧表测量,测量完毕放电;
低压绕组对外壳的绝缘电阻用 500V 兆欧表测量,测量完毕放电; 吸收比=R60/R15
低压绕组对外壳的绝缘电阻用 500V 兆欧表测量,测量完毕放电; 吸收比=R60/R15
4. 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测量;
变压器直流电阻与出厂测量值比较,变化≤2%;
≤1600kVA 的变压器,各相绕组相互间差别≤4%,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別≤2%;
>1600kVA 的变压器,各相绕组相互间差别≤2% ; 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别≤1%; (大型减半)
≤1600kVA 的变压器,各相绕组相互间差别≤4%,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別≤2%;
>1600kVA 的变压器,各相绕组相互间差别≤2% ; 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别≤1%; (大型减半)
5. 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额定电压冲击合闸试验;
耐压试验前,大容量变压器静置 12h,小容量变压器静置 5h,并用摇表检查试验元件的 绝缘状况;
6. 检查相位、电压比、三相绕组的极性和连接组别。
变压器的送电试运行
1)变压器第一次投入可全压冲击合闸,且由高压侧投入;
2)变压器应进行 5 次空载全压冲击合阐且无异常情况,每次间隔时间 5min,第一次受 电后,持续时间不少于 10min;全压冲击合闸吋,励磁涌流不应引起保护装置的误动作;750kV 变压器第一次冲击合闸后的带电运行时间不少于 30min,其后可逐次缩短,但不少于 5min。
3)变压器试运行要记录一二次侧电压、冲击电流、空载电流、温度;
4)变压器空载运行 24h 无异常情况,方可投入负荷运行。
2)变压器应进行 5 次空载全压冲击合阐且无异常情况,每次间隔时间 5min,第一次受 电后,持续时间不少于 10min;全压冲击合闸吋,励磁涌流不应引起保护装置的误动作;750kV 变压器第一次冲击合闸后的带电运行时间不少于 30min,其后可逐次缩短,但不少于 5min。
3)变压器试运行要记录一二次侧电压、冲击电流、空载电流、温度;
4)变压器空载运行 24h 无异常情况,方可投入负荷运行。
配电柜安装技术
配电柜的开箱检查
检查包装密封、规格型号、几何尺寸、备品备件、外观质量、内部接线、随机文件。
1)包装密封良好,规格型号、几何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备品备件的供应范围和数量符合合同要求;且柜体应有便于起吊的吊环;
2)柜内电器、元部件、绝缘瓷瓶等均应齐全、无损伤、无裂纹;
3)柜内设备布置安全合理,保证检修方便,且与盘面保持安全距离;
4)配电装置具有防误操作的机械联锁和电气联锁,且机械联锁不允许采用钢丝;
5)配电装置内母线应标明相序颜色,且相序排列一致;接地线符合技术要求;
6)所有电器设备和元件均应有合格证,关键部件应有产品制造许可证的复印件,且证 号清晰。
1)包装密封良好,规格型号、几何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备品备件的供应范围和数量符合合同要求;且柜体应有便于起吊的吊环;
2)柜内电器、元部件、绝缘瓷瓶等均应齐全、无损伤、无裂纹;
3)柜内设备布置安全合理,保证检修方便,且与盘面保持安全距离;
4)配电装置具有防误操作的机械联锁和电气联锁,且机械联锁不允许采用钢丝;
5)配电装置内母线应标明相序颜色,且相序排列一致;接地线符合技术要求;
6)所有电器设备和元件均应有合格证,关键部件应有产品制造许可证的复印件,且证 号清晰。
配电柜的现场安装
1)基础型钢安装偏差符合规定,基础型钢的接地不少于两处;
2)配电柜接地应牢固可靠,每台柜体均应单独与基础型钢做接地连接,装有电器的可 开启的门应以裸铜软线与金属柜体可靠连接;
3)配电柜安装时应按编号顺序分别安装在基础型钢上,再找平找正;柜体安装垂直度 允许偏差不应大于 1.5‰,相互间接缝不应大于 2mm,成列盘面偏差不应大于 5mm;
4)配电柜安装完毕后,还应全面复测一次,并做好柜体安装记录。
2)配电柜接地应牢固可靠,每台柜体均应单独与基础型钢做接地连接,装有电器的可 开启的门应以裸铜软线与金属柜体可靠连接;
3)配电柜安装时应按编号顺序分别安装在基础型钢上,再找平找正;柜体安装垂直度 允许偏差不应大于 1.5‰,相互间接缝不应大于 2mm,成列盘面偏差不应大于 5mm;
4)配电柜安装完毕后,还应全面复测一次,并做好柜体安装记录。
配电柜的高压试验
1)高压试验的主体
当地供电部门许可的试验单位。
2)高压试验的内容
绝缘试验,主回路电阻测量和温升试验,短时耐受电流和峰值耐受电流试验;
机械、操作振动试验,关合关断能力试验,内部故障试验;
SF6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的漏气率及含水率检查,防护等级检查。
机械、操作振动试验,关合关断能力试验,内部故障试验;
SF6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的漏气率及含水率检查,防护等级检查。
配电柜的整定调整
过负荷报警整定
过负荷电流元件、时间元件
过电流保护整定
电流元件、时间元件
零序过电流保护整定
电流元件、时间元件、方向元件
过电压保护整定
过电压范围、过电压保护时间
三相一次重合闸整定
重合闸延时、重合闸同期角
配电柜的送电试运行
1)做好送电前的准备工作和送电前的检查,并由供电部门检查合格后送电;
2)合高压柜开关,检查高压电是否正常;合变压器开关,检查变压器是否有电;合低 压柜开关,检查低压电是否正常,分别合其他配电柜的开关;
3)配电柜空载运行 24h , 无异常现象,办理验收手续,交建设单位使用;同时提交技术资料,包括施工图纸、施工记录、产品合格证说明书、试验报告单。
2)合高压柜开关,检查高压电是否正常;合变压器开关,检查变压器是否有电;合低 压柜开关,检查低压电是否正常,分别合其他配电柜的开关;
3)配电柜空载运行 24h , 无异常现象,办理验收手续,交建设单位使用;同时提交技术资料,包括施工图纸、施工记录、产品合格证说明书、试验报告单。
电动机安装技术
电动机的干燥处理
1. 电动机的干燥标准
1)用 1000V 及以下摇表测量,1kV 及以下电动机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 1MΩ/kV;
2)用 2500V 摇表测量,大于 1kV 的电动机,定子绕组绝缘电值不低于 1MΩ/kV,转子 绕组绝缘电阻值不低于 0.5MΩ/kV,且吸收比不小于 1.3。
2)用 2500V 摇表测量,大于 1kV 的电动机,定子绕组绝缘电值不低于 1MΩ/kV,转子 绕组绝缘电阻值不低于 0.5MΩ/kV,且吸收比不小于 1.3。
2. 电动机的干燥方法及注意事项
1)电动机的干燥可采用外部加热干燥法、电流加热干燥法;
2)烘干温度缓慢上升,每小时温升 5~8°C;铁芯和绕组最高烘干温度为 70~80℃;
3)干燥时严禁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应使用酒精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温差热电偶;
4)定时测定并记录干燥电源的电压电流、绕组绝缘电阻、绕组温度、环境温度,测定 时断开电源,以免发生危险;
5)当电动机绝缘电阻达到要求,在同一温度下经 5h 稳定不变认定干燥完毕。
2)烘干温度缓慢上升,每小时温升 5~8°C;铁芯和绕组最高烘干温度为 70~80℃;
3)干燥时严禁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应使用酒精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温差热电偶;
4)定时测定并记录干燥电源的电压电流、绕组绝缘电阻、绕组温度、环境温度,测定 时断开电源,以免发生危险;
5)当电动机绝缘电阻达到要求,在同一温度下经 5h 稳定不变认定干燥完毕。
电动机的安装接线
1)电动机与设备基础间附加木板或硬塑胶等防振垫片,且不超过 3 块;
2)地脚螺栓的紧固按对角交错次序拧紧;
3)可用水平仪测量电动机安装的水平度;
4)电动机的接线可采用星形连接(Y)或三角形连接(△);
5)在爆炸危险环境内,可采用柔性钢导管将电缆引入防爆电动机,且电缆引入装置或 设备进线口应密封良好。
2)地脚螺栓的紧固按对角交错次序拧紧;
3)可用水平仪测量电动机安装的水平度;
4)电动机的接线可采用星形连接(Y)或三角形连接(△);
5)在爆炸危险环境内,可采用柔性钢导管将电缆引入防爆电动机,且电缆引入装置或 设备进线口应密封良好。
电动机的试运行检查
1. 试运行前的检查
1)检查电动机安装是否牢固,地脚螺栓是否拧紧;
2)检查电动机与传动机械的联轴器是否安装良好;
3)检查电动机电源开关、启动设备、控制装置是否合适,熔丝选择是否合格,热继电 器调整是否适当,短路脱扣器和热脱扣器整定是否正确;
4)电动机的保护接地线必须连接可靠, 铜芯接地线截面不小于 4mm2;
5)用 500V 兆欧表测量电动机绕组的绝缘电阻,380V 异步电动机不低于 0.5MΩ;
6)通电检查电动机的转向是否正确,不正确时,在电源侧或电动机接线盒侧任意对调 两根电源线即可;
7)对于绕线型电动机还应检查滑环和电刷;
2)检查电动机与传动机械的联轴器是否安装良好;
3)检查电动机电源开关、启动设备、控制装置是否合适,熔丝选择是否合格,热继电 器调整是否适当,短路脱扣器和热脱扣器整定是否正确;
4)电动机的保护接地线必须连接可靠, 铜芯接地线截面不小于 4mm2;
5)用 500V 兆欧表测量电动机绕组的绝缘电阻,380V 异步电动机不低于 0.5MΩ;
6)通电检查电动机的转向是否正确,不正确时,在电源侧或电动机接线盒侧任意对调 两根电源线即可;
7)对于绕线型电动机还应检查滑环和电刷;
2. 试运行中的检查
1)电动机第一次启动空载运行 2h,并记录空载电流;
2)电动机的转向符合要求且无杂声;
3)换向器、滑环及电刷的工作正常;
4)振动不应超过标准规定值;
5)温度不应过热;
6)滑动轴承温升和滚动轴承温升不应超过规定值。
2)电动机的转向符合要求且无杂声;
3)换向器、滑环及电刷的工作正常;
4)振动不应超过标准规定值;
5)温度不应过热;
6)滑动轴承温升和滚动轴承温升不应超过规定值。
电力架空线路施工技术
施工程序
线路测量→基础施工→杆塔组立→放线架线→导线连接→线路试验→竣工验收
放线架线
1. 线盘架设
放线时,将轴杠两端放在托架上,调整放线架,使其两端一样高,并使线盘脱离地面。
2. 放线要求
1)放铝线或钢芯铝线时,应在每根电杆的横担上预挂 3 只开口滑轮,待导线拉至每根 电杆处,用绳子将导线提起,嵌入滑轮,继续拖拉导线,使其沿滑轮移动;
2)导线应一根一根地放,线盘处应有经验的人员看守,负责检查导线质量;
3)放线时应有可靠的联络信号,沿途有人看护导线,使其不受损伤、不打环扣。
2)导线应一根一根地放,线盘处应有经验的人员看守,负责检查导线质量;
3)放线时应有可靠的联络信号,沿途有人看护导线,使其不受损伤、不打环扣。
导线连接
1)每根导线在每一个档距内只准有 1 个接头,但在跨越公路、河流、铁路、重要建筑 物、电力线和通信线等处,导线和避雷线均不得有接头;
2)接头处的机械强度不低于导线自身强度的 90%,电阻不超过同长度导线电阻的 1.2 倍;
3)不同材料、不同截面、不同捻回方向的导线,只能在杆上跳线内连接;
4)架空导线的压接方法有钳压连接、液压连接、爆压连接;
5)耐张杆、分支杆等处的跳线连接,可采用 T 形线架和并沟线夹连接。
2)接头处的机械强度不低于导线自身强度的 90%,电阻不超过同长度导线电阻的 1.2 倍;
3)不同材料、不同截面、不同捻回方向的导线,只能在杆上跳线内连接;
4)架空导线的压接方法有钳压连接、液压连接、爆压连接;
5)耐张杆、分支杆等处的跳线连接,可采用 T 形线架和并沟线夹连接。
线路试验
1)检查线路各相两侧的相位应一致
2)测量绝缘子的绝缘电阻值并进行交流耐压试验
3)测量线路的绝缘电阻值并进行冲击合闸试验(三次)
4)测量 35kV 以上线路的工频参数
5)测量杆塔的接地电阻值
6)采用红外线测温仪或电压降法测量导线的接头质量
2)测量绝缘子的绝缘电阻值并进行交流耐压试验
3)测量线路的绝缘电阻值并进行冲击合闸试验(三次)
4)测量 35kV 以上线路的工频参数
5)测量杆塔的接地电阻值
6)采用红外线测温仪或电压降法测量导线的接头质量
防雷措施
1. 架设接闪线→保护输电线路不受雷击
2. 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快速将雷电流泄入地下
3. 增加绝缘子串的片数→加强绝缘防止绝缘子串有闪络
4. 装设管型接闪器或放电间隙→限制雷击过电压
5. 装设自动重合闸→预防雷击造成断路器跳闸停电
6. 采用消弧圈接地→使单相雷击的接地故障电流能被消弧圈所熄弧, 从而消除故障
2. 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快速将雷电流泄入地下
3. 增加绝缘子串的片数→加强绝缘防止绝缘子串有闪络
4. 装设管型接闪器或放电间隙→限制雷击过电压
5. 装设自动重合闸→预防雷击造成断路器跳闸停电
6. 采用消弧圈接地→使单相雷击的接地故障电流能被消弧圈所熄弧, 从而消除故障
电力电缆线路施工技术
直埋电缆的敷设要求
1)直埋电缆埋深不应小于 0.7m,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 1.0m;
2)直埋电缆一般使用铠装电缆,铠装电缆金属外皮两端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 10Ω;
3)电缆敷设后,上面铺 100mm 厚的软土或细沙,再盖上混凝土保护板,覆盖宽度超过 电缆两侧以外各 50mm;
4)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 50~100m、电缆接头、转弯、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 方位标志或标桩;
5)电缆中间接头下面应垫以混凝土基础板,长度要伸出接头保护盒两端 600~700mm;
6)电缆引入建筑物、隧道时,要穿管保护;
7)电缆互相交叉、与非热力管道交叉、穿越公路等,都要穿管保护,保护管长度超出 交叉点 1m,交叉净距不小于 250mm,保护管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1.5 倍 ;
8)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
2)直埋电缆一般使用铠装电缆,铠装电缆金属外皮两端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 10Ω;
3)电缆敷设后,上面铺 100mm 厚的软土或细沙,再盖上混凝土保护板,覆盖宽度超过 电缆两侧以外各 50mm;
4)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 50~100m、电缆接头、转弯、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 方位标志或标桩;
5)电缆中间接头下面应垫以混凝土基础板,长度要伸出接头保护盒两端 600~700mm;
6)电缆引入建筑物、隧道时,要穿管保护;
7)电缆互相交叉、与非热力管道交叉、穿越公路等,都要穿管保护,保护管长度超出 交叉点 1m,交叉净距不小于 250mm,保护管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1.5 倍 ;
8)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
排管电缆的敷设要求
1)电缆排管可用钢管、塑料管、陶瓷管、石棉水泥管或混凝土管,但管内必须光滑;
2)排管孔径一般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1.5 倍,敷设电力电缆的排管孔径不小于 100mm, 控制电缆排管孔径不小于 75mm;
3)埋入地下排管顶部至地面的距离,人行道不小于 500mm;—般地区不小于 700mm;
4)在直线距离超过 100m、排管转弯和分支处设置排管电缆井,排管通向井坑应有不小 于 0.1%的坡度;
5)敷设在排管内的电缆,应采用铠装电缆。
2)排管孔径一般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1.5 倍,敷设电力电缆的排管孔径不小于 100mm, 控制电缆排管孔径不小于 75mm;
3)埋入地下排管顶部至地面的距离,人行道不小于 500mm;—般地区不小于 700mm;
4)在直线距离超过 100m、排管转弯和分支处设置排管电缆井,排管通向井坑应有不小 于 0.1%的坡度;
5)敷设在排管内的电缆,应采用铠装电缆。
电缆沟或隧道内电缆敷设要求
1)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应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2)高低压电力电缆、强弱电控制电缆由上到下分层配置;
3)电力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超过 1 层,在桥架上不超过 2 层;
4)控制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超过 1 层,在桥架上不超过 3 层;
5)交流单芯电力电缆,应布置在同一侧支架上,当按紧贴的正三角形排列时,应每隔 1m 用绑带扎牢。
2)高低压电力电缆、强弱电控制电缆由上到下分层配置;
3)电力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超过 1 层,在桥架上不超过 2 层;
4)控制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超过 1 层,在桥架上不超过 3 层;
5)交流单芯电力电缆,应布置在同一侧支架上,当按紧贴的正三角形排列时,应每隔 1m 用绑带扎牢。
电缆本地敷设要求
1. 敷设前的检查
1)充油电缆的油压不低于 0.15MPa,接头无漏油;
2)电缆放线架应放置稳妥,钢轴的强度和长度应与电缆盘的重量和宽度相匹配;
3)敷设前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以减少接头;
4)6kV 以上的电缆应做交流耐压试验和直流泄漏试验;1kV 以下的电缆用兆欧表测量绝 缘电阻。
2)电缆放线架应放置稳妥,钢轴的强度和长度应与电缆盘的重量和宽度相匹配;
3)敷设前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以减少接头;
4)6kV 以上的电缆应做交流耐压试验和直流泄漏试验;1kV 以下的电缆用兆欧表测量绝 缘电阻。
2. 电缆施放要求
1)电缆应从电缆盘上端拉出施放;
2)人工施放:每隔 1.5~2m 放置一个滑轮,电缆从电缆盘上端拉出后放在滑轮上,再用 绳子扣住向前拖拉,不得把电缆放在地上拖拉;
3)机械牵引:缓慢前进,速度不超过 15m/min,牵引头加装钢丝套;长度 300m 以内 的大截面电缆可直接绑住电缆芯牵引;充油电缆总拉力不应超过 27kN;
4)穿入管内的电缆应符合要求,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
2)人工施放:每隔 1.5~2m 放置一个滑轮,电缆从电缆盘上端拉出后放在滑轮上,再用 绳子扣住向前拖拉,不得把电缆放在地上拖拉;
3)机械牵引:缓慢前进,速度不超过 15m/min,牵引头加装钢丝套;长度 300m 以内 的大截面电缆可直接绑住电缆芯牵引;充油电缆总拉力不应超过 27kN;
4)穿入管内的电缆应符合要求,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
3. 电缆接头的布置
并列敷设电缆的中间接头位置相互错开;
明敷电缆的中间接头应用托板托置固定。
明敷电缆的中间接头应用托板托置固定。
4. 电缆标牌的装设
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且应写明电缆规格型号、起讫地点,并联使用的电缆还应有 顺序号。(防腐)
绝缘电阻测量和直流耐压试验
1. 绝缘电阻测量
1)1kV 及以上的电缆可用 2500V 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
2 ) 电缆线路绝缘电阻测量前,用导线将电缆对地短路放电,当接地线路较长或绝缘性 能良好时,放电时间不少于 1min;
3 ) 测量完毕或需要再次测量时,应将电缆再次接地放电;
4 ) 每次测量都需记录环境温湿度、绝缘电阻表电压等级及其他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
2 ) 电缆线路绝缘电阻测量前,用导线将电缆对地短路放电,当接地线路较长或绝缘性 能良好时,放电时间不少于 1min;
3 ) 测量完毕或需要再次测量时,应将电缆再次接地放电;
4 ) 每次测量都需记录环境温湿度、绝缘电阻表电压等级及其他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
2. 直流耐压试验
进行直流耐压试验的同时,用接在高压侧的微安表测量泄漏电流,三相泄漏电流最大不 对称系数不大于 2;
对于 10kV 及以上的电缆,若泄漏电流小于 20uA,其三相泄漏电流最大 不对称系数不作规定。
对于 10kV 及以上的电缆,若泄漏电流小于 20uA,其三相泄漏电流最大 不对称系数不作规定。
防雷接地
防雷装置的安装要求
1. 接闪器的安装要求
1)排气式接闪器的安装,应避免其排出的气体引起相间或对地闪络,不能喷及其他电 气设备;
2)氧化锌接闪器的接地线应采用不小于 16mm²的软铜线,安装时要注意接闪器上端带 电部分与电器柜体外壳或柜内其他设备的安全距离;
3)管型接闪器与被保护设备的连接线长度不得大于 4m, 安装时应避免各接闪器排出的 电离气体相交而造成短路
2)氧化锌接闪器的接地线应采用不小于 16mm²的软铜线,安装时要注意接闪器上端带 电部分与电器柜体外壳或柜内其他设备的安全距离;
3)管型接闪器与被保护设备的连接线长度不得大于 4m, 安装时应避免各接闪器排出的 电离气体相交而造成短路
2. 接闪器的试验要求
1)测量接闪器的绝缘电阻;
2)测量接闪器的泄漏电流,磁吹接闪器的交流电导电流,金属氧化物接闪器的持续电流;
3)测量金属氧化物接闪器的工频参考电压或直流参考电压,测量 FS 型阀式接闪器的工 频放电电压。
2)测量接闪器的泄漏电流,磁吹接闪器的交流电导电流,金属氧化物接闪器的持续电流;
3)测量金属氧化物接闪器的工频参考电压或直流参考电压,测量 FS 型阀式接闪器的工 频放电电压。
接地装置的安装要求
1. 接地极的安装
1)金属接地极:采用镀锌角钢、镀锌钢管、铜棒、铜排,有垂直接地极和水平接地极;
2)接地模块:采用导电能力优越的非金属材料,顶面埋深不小于 0.6m,间距不小于模 块长度的 3~5 倍。
2)接地模块:采用导电能力优越的非金属材料,顶面埋深不小于 0.6m,间距不小于模 块长度的 3~5 倍。
2. 接地线的安装
1)室外接地干线与接地支线一般在沟内,沟深不小于 0.6m,沟宽不小于 0.5m,沟的中 心线与构筑物的基础的距离不小于 2m;
2)接地支线与接地干线的连接、接地干线与接地极的连接均应采用焊接,接地线末端 露出地面 0.5m 以上。
注:室内接地线可沿墙壁或桥架支架明敷,与设备连接的接地支线需经过地面时应埋在 混凝土内。
2)接地支线与接地干线的连接、接地干线与接地极的连接均应采用焊接,接地线末端 露出地面 0.5m 以上。
注:室内接地线可沿墙壁或桥架支架明敷,与设备连接的接地支线需经过地面时应埋在 混凝土内。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接地要求
1. 爆炸气体环境电气设备的接地要求
1)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可靠接地;
2) 1 区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及 2 区内除照明灯具以外的电气设备,应采用专门的接地线;
3)接地干线在爆炸危险区域内不同的方向应有不少于 2 处与接地体连接;
4)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与独立的避雷针的接地装置应分开设置,与建筑物上的避雷针 的接地装置可合并设置。(距离 3m)
2) 1 区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及 2 区内除照明灯具以外的电气设备,应采用专门的接地线;
3)接地干线在爆炸危险区域内不同的方向应有不少于 2 处与接地体连接;
4)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与独立的避雷针的接地装置应分开设置,与建筑物上的避雷针 的接地装置可合并设置。(距离 3m)
2. 爆炸粉尘环境电气设备的接地要求
1)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可靠接地;
2)10 区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应有专门的接地线;11 区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可利用有可 靠电气连接的金属管线或金属构件作接地线,但不得利用输送爆炸危险物质的管道;
3)接地干线在爆炸危险区域内不同的方向应有不少于 2 处与接地体连接;
2)10 区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应有专门的接地线;11 区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可利用有可 靠电气连接的金属管线或金属构件作接地线,但不得利用输送爆炸危险物质的管道;
3)接地干线在爆炸危险区域内不同的方向应有不少于 2 处与接地体连接;
3. 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设备的接地要求
1)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可靠接地;
2)接地干线有不少于 2 处与接地体连接。
2)接地干线有不少于 2 处与接地体连接。
防静电的接地要求
1. 防静电的接地装置可以与防感应雷和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共同设置;
2. 设备、机组、储罐、管道等的防静电接地线,应单独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相连,除并 列管道外不得互相串联接地;
3. 防静电接地线与设备的连接采用螺栓连接,连接螺栓不小于 M10,有防松装置并涂 以电力复合脂;
4. 容量为 50m3 及以上的储罐,其接地点数量不少于 2 处,间距不大于 30m。
2. 设备、机组、储罐、管道等的防静电接地线,应单独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相连,除并 列管道外不得互相串联接地;
3. 防静电接地线与设备的连接采用螺栓连接,连接螺栓不小于 M10,有防松装置并涂 以电力复合脂;
4. 容量为 50m3 及以上的储罐,其接地点数量不少于 2 处,间距不大于 30m。
管道工程施工技术
工业管道的分类与施工程序
工业金属管道的分类
GC1
① 输送极度危害介质、高度危害气体介质、工作温度高于其标准沸点的 高度危害液体介质管道(极高危害)
② 输送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且 P≥4.0MPa
③ 输送流体介质且 P≥10.0MPa,或 P≥4.0MPa 且 T≥400℃
② 输送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且 P≥4.0MPa
③ 输送流体介质且 P≥10.0MPa,或 P≥4.0MPa 且 T≥400℃
GC2
GC3
无毒、非可燃流体、P≤1.0MPa 且-20℃<T≤185℃
工业金属管道的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测量定位→支架制作安装→管道预制安装→仪表安装→试压清洗→防腐保温 →调试及试运行→交工验收
工业金属管道施工前应具备的条件
1. 金属管道安装的施工单位应取得相应的施工资质,并在资质许可范围内从事管道施 工,应取得的资质包括工程建设施工资质、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资质;
2. 施工单位在压力管道施工前,必须向工程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 理书面告知,在施工过程中要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并接受监督检验 单位的监督检验。
2. 施工单位在压力管道施工前,必须向工程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 理书面告知,在施工过程中要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并接受监督检验 单位的监督检验。
工程交接验收的资料
1. 工程技术文件
1)元件的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和复检、试验报告;
2)材料代用单;
3)管道轴测图,应标明准确焊接工艺信息,如焊工代号、焊缝编号、焊缝位置、补焊 位置、无损检测的焊缝位置、热处理的焊缝位置、硬度检测的焊缝位置、无损检测方法;
4)设计修改文件、竣工图。
2)材料代用单;
3)管道轴测图,应标明准确焊接工艺信息,如焊工代号、焊缝编号、焊缝位置、补焊 位置、无损检测的焊缝位置、热处理的焊缝位置、硬度检测的焊缝位置、无损检测方法;
4)设计修改文件、竣工图。
2. 施工检查记录
3. 施工试验报告
1)安全阀校验报告;硬度检测报告、光谱分析及其他理化试验报告;
2)磁粉检测报告,渗透检测报告,射线检测报告,超声检测报告;
3)管道热处理报告。
2)磁粉检测报告,渗透检测报告,射线检测报告,超声检测报告;
3)管道热处理报告。
工业管道的施工技术要求
管道安装前的检验
1)使用前核对管道元件及材料的材质、规格、型号、数量、标识、进行外观质量检查 和几何尺寸检查,并检查产品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
2)不锈钢、铬钼合金钢、镍及镍合金钢、钛及钛合金的管道组成件,应采用光谱分析 的方法对材质进行复查;材质为不锈钢、有色金属的管道元件和材料,在运输和储存期间不 得与碳素钢、低合金钢接触。
3)GC1 级管道的管子及管件在使用前进行磁粉或渗透无损抽样检测,要求检验批同炉 批号、同规格型号、同时到货。
4)经磁粉或渗透检测发现的表面缺陷应进行修磨,修磨后的实际壁厚不得小于管子名 义壁厚的 90%,且不得小于设计壁厚。
2)不锈钢、铬钼合金钢、镍及镍合金钢、钛及钛合金的管道组成件,应采用光谱分析 的方法对材质进行复查;材质为不锈钢、有色金属的管道元件和材料,在运输和储存期间不 得与碳素钢、低合金钢接触。
3)GC1 级管道的管子及管件在使用前进行磁粉或渗透无损抽样检测,要求检验批同炉 批号、同规格型号、同时到货。
4)经磁粉或渗透检测发现的表面缺陷应进行修磨,修磨后的实际壁厚不得小于管子名 义壁厚的 90%,且不得小于设计壁厚。
管道敷设及连接要求
1. 管道与设备的连接要求
1)管道连接时, 不得采用强力对口,端面的间隙、偏差、错口或不同心等缺陷不得采用 加热管子、加偏垫等方法消除;管道安装合格后不得承受设计以外的附加载荷;
2)管道与大型设备或动设备无论采用法兰连接还是焊接连接,都不应使动设备承受附 加外力;
3)管道与机械设备连接前,应在自由状态下检验法兰的平行度和同轴度;
4)管道与机械设备最终连接时,应在联轴节上架设百分表监视设备位移;
5)大型储罐的管道与泵或其他有独立基础的设备连接,应在储罐液压(充水)试验合 格后安装,或在储罐液压(充水)试验、基础初沉降后,再进行储罐接口处法兰的连接;
2)管道与大型设备或动设备无论采用法兰连接还是焊接连接,都不应使动设备承受附 加外力;
3)管道与机械设备连接前,应在自由状态下检验法兰的平行度和同轴度;
4)管道与机械设备最终连接时,应在联轴节上架设百分表监视设备位移;
5)大型储罐的管道与泵或其他有独立基础的设备连接,应在储罐液压(充水)试验合 格后安装,或在储罐液压(充水)试验、基础初沉降后,再进行储罐接口处法兰的连接;
2. 伴热管及夹套管的安装要求
1)伴热管与主管平行安装,并应能自行排液;当一根主管需多根伴热管伴热时, 伴热管 之间的相对位置应固定;
2)不得将伴热管直接点焊在主管上;对不允许与主管直接接触的伴热管,在伴热管与 主管间应设置隔离垫;伴热管经过主管法兰、阀门时,应设置可拆卸的连接件;
3)夹套管外管经剖切后安装时,纵向焊缝设置在易检修的部位;
4)夹套管支承块的材质应与主管内管相同,支承块不得妨碍管内介质的流动。
2)不得将伴热管直接点焊在主管上;对不允许与主管直接接触的伴热管,在伴热管与 主管间应设置隔离垫;伴热管经过主管法兰、阀门时,应设置可拆卸的连接件;
3)夹套管外管经剖切后安装时,纵向焊缝设置在易检修的部位;
4)夹套管支承块的材质应与主管内管相同,支承块不得妨碍管内介质的流动。
3. 套管安装要求
1)管道焊缝不应设置在套管内;
2)穿墙套管长度不应小于墙体厚度;
3)穿越楼板的套管应高出楼面 50mm;
4)穿越屋面的套管应设置防水肩和防水帽;
5)管道与套管之间应采用不燃材料填充。
2)穿墙套管长度不应小于墙体厚度;
3)穿越楼板的套管应高出楼面 50mm;
4)穿越屋面的套管应设置防水肩和防水帽;
5)管道与套管之间应采用不燃材料填充。
4. 施工温度要求
1)采用橡胶、塑料、涂料等衬里的管道组成件,存放温度应为 5~40°C;
2)非金属管道采用电熔连接和热熔连接时,连接机具的工作环境温度应为-10~40°C,缠 绕连接时环境温度不低于 5°C,密封圈承插连接时不得使用冻硬的橡胶圈。
2)非金属管道采用电熔连接和热熔连接时,连接机具的工作环境温度应为-10~40°C,缠 绕连接时环境温度不低于 5°C,密封圈承插连接时不得使用冻硬的橡胶圈。
阀门安装要求
1. 阀门检验
1)阀门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并进行压力试验和密封试验;
2)阀门壳体压力试验和密封试验应以洁净水为介质,不锈钢阀门试验时,水中氯离子 含量不超过 25ppm;
3)阀门的壳体压力试验为阀门在 20°C 时最大允许工作压力的 1.5 倍,密封试验为阀门
在 20℃时最大允许工作压力的 1.1 倍,持续时间不少于 5min,试验温度为 5~40℃;
4)安全阀的校验应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整定压力调整和密封试验,并做好记录、 铅封、出具校验报告。
2)阀门壳体压力试验和密封试验应以洁净水为介质,不锈钢阀门试验时,水中氯离子 含量不超过 25ppm;
3)阀门的壳体压力试验为阀门在 20°C 时最大允许工作压力的 1.5 倍,密封试验为阀门
在 20℃时最大允许工作压力的 1.1 倍,持续时间不少于 5min,试验温度为 5~40℃;
4)安全阀的校验应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整定压力调整和密封试验,并做好记录、 铅封、出具校验报告。
2. 阀门安装
1)阀门安装前按设计文件核对其型号,并按介质流向确定其安装方向;检查阀门填料, 压盖螺栓应留有调节裕量;
2)当阀门与金属管道以法兰或螺纹方式连接时,阀门应在关闭状态下安装;以焊接方 式连接时,阀门应在开启状态下安装,对接焊缝底层宜采用氩弧焊;当非金属管道采用电熔 连接或热熔连接时,接头附近的阀门应处于开启状态;
3)安全阀应垂直安装,安全阀的出口管道应接向安全地点;在安全阀的进、出管道上 设置截止阀时,应加铅封,且应锁定在全开启状态。
2)当阀门与金属管道以法兰或螺纹方式连接时,阀门应在关闭状态下安装;以焊接方 式连接时,阀门应在开启状态下安装,对接焊缝底层宜采用氩弧焊;当非金属管道采用电熔 连接或热熔连接时,接头附近的阀门应处于开启状态;
3)安全阀应垂直安装,安全阀的出口管道应接向安全地点;在安全阀的进、出管道上 设置截止阀时,应加铅封,且应锁定在全开启状态。
支吊架安装要求
1)无热位移的管道,其吊杆垂直安装;有热位移的管道,吊点应设在位移的相反方向, 按位移值的 1/2 偏位安装;两根有热位移的管道不得使用同一吊杆;在热负荷运行时,及时 对支吊架进行检查调整;
2)导向支架或滑动支架的滑动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歪斜和卡涩现象;其安装位置应 从支承面中心向位移反方向偏移,偏移量应为位移值的 1/2 或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绝热层不 得妨碍其位移;
3)弹簧支吊架的弹簧应调整至冷态值,弹簧的临时固定件,应待系统安装、试压、绝 热完毕后方可拆除。
2)导向支架或滑动支架的滑动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歪斜和卡涩现象;其安装位置应 从支承面中心向位移反方向偏移,偏移量应为位移值的 1/2 或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绝热层不 得妨碍其位移;
3)弹簧支吊架的弹簧应调整至冷态值,弹簧的临时固定件,应待系统安装、试压、绝 热完毕后方可拆除。
静电接地要求
1)有静电接地要求的管道,各段管子间应导电,每对法兰或螺纹接头间电阻值超过 0.03Ω 时, 应设导线跨接,静电接地引线宜采用焊接形式;
2)有静电接地要求的不锈钢和有色金属管道,导线跨接或接地引线不得与管道直接连 接,应采用同材质连接板过渡;
3)静电接地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测试,电阻值超过规定时,应进行检查与调整。
2)有静电接地要求的不锈钢和有色金属管道,导线跨接或接地引线不得与管道直接连 接,应采用同材质连接板过渡;
3)静电接地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测试,电阻值超过规定时,应进行检查与调整。
热力管道安装要求
1. 管道敷设要求
1)热力管道通常采用架空敷设或地沟敷设;
2)为了便于排水和放气,管道安装时应设置坡度,室内管道的坡度为 0.002,室外管道 的坡度为 0.003,蒸汽管道的坡度应与介质流向相同,以避免噪声;
3)每段管道最低点设排水装置,最高点设放气装置;
4)与其他管道共架敷设的热力管道,如果常年或季节性连续供气的可不设坡度,但应 加设疏水器;
5)疏水器应安装在管道的最低点可能集结冷凝水的地方,流量孔板的前侧等容易积水 的地方。
2)为了便于排水和放气,管道安装时应设置坡度,室内管道的坡度为 0.002,室外管道 的坡度为 0.003,蒸汽管道的坡度应与介质流向相同,以避免噪声;
3)每段管道最低点设排水装置,最高点设放气装置;
4)与其他管道共架敷设的热力管道,如果常年或季节性连续供气的可不设坡度,但应 加设疏水器;
5)疏水器应安装在管道的最低点可能集结冷凝水的地方,流量孔板的前侧等容易积水 的地方。
2. 补偿器安装要求
1)如果管道输送的是热水,应在补偿器的最高点安装放气阀,最低点安装放水阀;如 果输送的是蒸汽,应在补偿器的最低点安装放水阀或疏水器。
2)两个补偿器之间及每一个补偿器的两侧应设置固定支架;
3)两个固定支架中间应设导向支架;
4)补偿器两侧的第一个支架应为活动支架,设置在距补偿器弯头弯曲起点 0.5~1m 处, 此处不得设置固定支架或导向支架。
2)两个补偿器之间及每一个补偿器的两侧应设置固定支架;
3)两个固定支架中间应设导向支架;
4)补偿器两侧的第一个支架应为活动支架,设置在距补偿器弯头弯曲起点 0.5~1m 处, 此处不得设置固定支架或导向支架。
管道工厂化预制技术
1. 管道工厂化预制的流程
首先在项目所在地或异地建立工厂或预制场地,经过管件制作、坡口加工、焊接、热处
理、检验、标记、清理、油漆和防护等工序,制造出管道产品,将预制好的管段送往现场进 行组装、焊接,形成一个整体。
理、检验、标记、清理、油漆和防护等工序,制造出管道产品,将预制好的管段送往现场进 行组装、焊接,形成一个整体。
2. 管道工厂化预制的主要技术内容
1)确定预制内容,深化设计图纸
2)制定预制工艺
3)规划预制场地
4)实施预制及质量检查
5)防护和包装
2)制定预制工艺
3)规划预制场地
4)实施预制及质量检查
5)防护和包装
工业管道系统试验
试验的类型
压力试验
检查管道系统的强度和严密性
泄露性试验
检查管道系统中的泄漏点
真空度试验
检查管道系统在规定时间内的增压率
实验前应具备的条件
1)试验范围内的管道安装质量合格;
2)试验方案已经过批准,并已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相关资料已经建设单位和有关部 门复查;
3)试验用的压力表在周检期内并已经校验合格,压力表不少于 2 块,精度不低于 1.6 级,表的满刻度值为被测最大压力的 1.5~2 倍;
4)管道上的膨胀节已设置了临时约束装置;
5)管道已按试验方案进行了加固;待试管道与无关系统已用盲板或其他隔离措施隔开; 待试管道上的安全阀、爆破片、仪表元件已拆下或加以隔离。
2)试验方案已经过批准,并已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相关资料已经建设单位和有关部 门复查;
3)试验用的压力表在周检期内并已经校验合格,压力表不少于 2 块,精度不低于 1.6 级,表的满刻度值为被测最大压力的 1.5~2 倍;
4)管道上的膨胀节已设置了临时约束装置;
5)管道已按试验方案进行了加固;待试管道与无关系统已用盲板或其他隔离措施隔开; 待试管道上的安全阀、爆破片、仪表元件已拆下或加以隔离。
压力试验的一般规定
1)压力试验宜以液体为试验介质,当管道设计压力小于等于 0.6MPa 时可采用气体,但 应采取可靠、有效的安全措施;
2)管道安装完毕,热处理和无损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压力试验;试验时划定禁区, 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3)脆性材料严禁使用气体进行试验,压力试验温度严禁接近金属材料的脆性转变温度;
4)试验过程中发现泄漏不得带压处理,消除缺陷后重新进行试验;
2)管道安装完毕,热处理和无损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压力试验;试验时划定禁区, 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3)脆性材料严禁使用气体进行试验,压力试验温度严禁接近金属材料的脆性转变温度;
4)试验过程中发现泄漏不得带压处理,消除缺陷后重新进行试验;
5)试验完毕后的相关规定
① 试验结束后及时拆除盲板、膨胀节临时约束装置;
② 压力试验完毕,不得在管道上进行修补或增添物件;当在管道上进行修补或增添物 件时,应重新进行压力试验;经设计或建设单位同意,对采取 100%射线探伤和 100%超声波 复检,并且硬度等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的小修和增添物件,可不重新进行试验;
③ 压力试验合格后,填写”管道系统压力试验和泄漏性试验记录”
② 压力试验完毕,不得在管道上进行修补或增添物件;当在管道上进行修补或增添物 件时,应重新进行压力试验;经设计或建设单位同意,对采取 100%射线探伤和 100%超声波 复检,并且硬度等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的小修和增添物件,可不重新进行试验;
③ 压力试验合格后,填写”管道系统压力试验和泄漏性试验记录”
液压试验的实施要点
1)液压试验应使用洁净水,对不锈钢管道、镍及镍合金管道,水中氯离子含量不得超
过 25ppm;注入液体时尽量排净空气,且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5℃;
2)承受内压的地上钢管道及有色金属管道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 1.5 倍,埋地钢管 道的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 1.5 倍,且不得低于 0.4MPa;
3)试验压力以最高点压力为准,缓慢升压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 10min,再将试验压 力降至设计压力,稳压 30min,检查压力表有无压降、管道所有部位有无渗漏和变形。
过 25ppm;注入液体时尽量排净空气,且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5℃;
2)承受内压的地上钢管道及有色金属管道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 1.5 倍,埋地钢管 道的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 1.5 倍,且不得低于 0.4MPa;
3)试验压力以最高点压力为准,缓慢升压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 10min,再将试验压 力降至设计压力,稳压 30min,检查压力表有无压降、管道所有部位有无渗漏和变形。
气压试验的实施要点
1)承受内压钢管道及有色金属管道的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 1.15 倍,真空管道的试 验压力应为 0.2MPa,试验前用 0.2MPa 压缩空气进行预试验;
2)试验时应装有设定压力不大于试验压力 1.1 倍的压力泄放装置;
3)试验时缓慢升压,压力升至试验压力的 50%如无异常或泄漏,继续按试验压力的 10% 逐级升压,每级稳压 3min,直至试验压力;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0min,再将压力降至设计压力,采用发泡剂检查无泄漏为合格。
2)试验时应装有设定压力不大于试验压力 1.1 倍的压力泄放装置;
3)试验时缓慢升压,压力升至试验压力的 50%如无异常或泄漏,继续按试验压力的 10% 逐级升压,每级稳压 3min,直至试验压力;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0min,再将压力降至设计压力,采用发泡剂检查无泄漏为合格。
泄露性试验的实施要点
1)输送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以及可燃介质的管道,必须进行泄漏性试验;(极高可燃)
2)泄漏性试验应在压力试验合格后进行,也可结合试车一并进行;
3)试验介质宜为空气,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
4)泄漏性试验应逐级缓慢升压,达到试验压力,停压 10min,采用涂刷中性发泡剂等 方法巡回检查阀门填料函、法兰或者螺纹连接处、放空阀、排气阀、排水阀等所有密封点无 泄漏为合格。
2)泄漏性试验应在压力试验合格后进行,也可结合试车一并进行;
3)试验介质宜为空气,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
4)泄漏性试验应逐级缓慢升压,达到试验压力,停压 10min,采用涂刷中性发泡剂等 方法巡回检查阀门填料函、法兰或者螺纹连接处、放空阀、排气阀、排水阀等所有密封点无 泄漏为合格。
真空度试验的实施要点
1)真空系统在压力试验合格后,还应按设计文件规定进行 24h 的真空度试验。
2)真空度试验按设计文件要求,对管道系统抽真空,达到设计规定的真空度后,关闭 系统,24h 后系统增压率不大于 5%。
2)真空度试验按设计文件要求,对管道系统抽真空,达到设计规定的真空度后,关闭 系统,24h 后系统增压率不大于 5%。
工业管道系统吹洗
吹洗的一般规定
1. 吹洗方案
1)吹洗介质、吹洗设备、吹洗程序、吹洗方法;
2)吹洗介质的压力、流量、速度的控制方法;
3)检查方法、合格标准;
4)安全技术措施及其他注意事项。
2)吹洗介质的压力、流量、速度的控制方法;
3)检查方法、合格标准;
4)安全技术措施及其他注意事项。
2. 吹洗方法
1)管道吹扫与清洗方法应根据对管道的使用要求、工作介质、系统回路、现场条件及 管道内表面的脏污程度确定;
2)公称直径≥600mm 的液体或气体管道采用人工清理;
3)公称直径<600mm 的液体管道采用水冲洗;
4)公称直径<600mm 的气体管道采用压缩空气吹扫;
5)蒸汽管道应采用蒸汽吹扫;
6)非热力管道不得采用蒸汽吹扫。
2)公称直径≥600mm 的液体或气体管道采用人工清理;
3)公称直径<600mm 的液体管道采用水冲洗;
4)公称直径<600mm 的气体管道采用压缩空气吹扫;
5)蒸汽管道应采用蒸汽吹扫;
6)非热力管道不得采用蒸汽吹扫。
3. 吹吸顺序:主管→支管→疏排管
4. 填写记录:管道系统吹扫与清洗检查记录,管道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水冲洗实施要点
1. 水冲洗应使用洁净水,冲洗不锈钢管道、镍及镍合金钢管道时水中氯离子含量不得 超过 25ppm;
2. 水冲洗流速不得低于 1.5m/s,冲洗压力不得超过管道的设计压力;
3. 水冲洗排放管的截面积不应小于被冲洗管道截面积的 60%,排水时不得形成负压;
4. 水冲洗应连续进行,设计无规定时,以排出口的水色和透明度与入口水目测一致为 合格,合格后及时将管内积水排净并吹干。
2. 水冲洗流速不得低于 1.5m/s,冲洗压力不得超过管道的设计压力;
3. 水冲洗排放管的截面积不应小于被冲洗管道截面积的 60%,排水时不得形成负压;
4. 水冲洗应连续进行,设计无规定时,以排出口的水色和透明度与入口水目测一致为 合格,合格后及时将管内积水排净并吹干。
空气吹扫实施要点
1. 宜利用生产装置的大型空压机或大型储气罐间断性吹扫,吹扫流速不宜小于 20m/s, 压力不大于设计压力;
2. 吹扫忌油管道时气体中不得含油,吹扫过程中,当目测排气无烟尘时,在排气口设置 贴有白布或涂刷白色涂料的木制靶板,吹扫 5min 后靶板上无铁锈、尘土、水分及其他杂物 为合格。
2. 吹扫忌油管道时气体中不得含油,吹扫过程中,当目测排气无烟尘时,在排气口设置 贴有白布或涂刷白色涂料的木制靶板,吹扫 5min 后靶板上无铁锈、尘土、水分及其他杂物 为合格。
其他吹洗实施要点
1. 蒸汽吹扫:绝热工程完成后进行,流速不小于 30m/s;按加热→冷却→再加热的顺序 循环进行,每次吹扫一根轮流吹扫。
2. 油清洗:采用循环方式清洗,每 8h 在 40~70°C 内反复升降油温 2~3 次,并及时更换 或清洗滤芯,清洗后采用滤网检查,合格后封闭或充氮气保护;
3. 化学清洗:化学清洗液的配方应经试验鉴定后再采用。
2. 油清洗:采用循环方式清洗,每 8h 在 40~70°C 内反复升降油温 2~3 次,并及时更换 或清洗滤芯,清洗后采用滤网检查,合格后封闭或充氮气保护;
3. 化学清洗:化学清洗液的配方应经试验鉴定后再采用。
大管道闭式循环冲洗技术
1. 冲洗原理
利用水在管内流动的动力和紊流的涡旋及水对杂质的浮力,迫使管内杂质在流体中悬浮、 移动,从而使杂质由流体带出管外或沉积于除污短管内。
2. 冲洗工艺
先将贮水池或贮水箱及管网内全部装满水,开启冲洗循环泵,从水池中抽水,注入管内, 再排到水池,经过过滤,再抽入管内,先脏水反复循环,再清水反复循环,最后净水反复循 环,直至经化验合格,最后放水清理除污短管内的杂物。
3. 冲洗顺序
先冲远处,后冲近处,先冲支管,再冲干管;先脏水循环冲洗,再清水循环冲洗,最后 净水循环冲洗。
静置设备及金属结构
塔器设备安装技术
塔器设备开箱检查
1. 常规检查
1)箱号、箱数及包装;
2)规格、型号及名称;
3)塔体内件及安全附件的规格、型号及数量;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
4)塔体外观质量。
2)规格、型号及名称;
3)塔体内件及安全附件的规格、型号及数量;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
4)塔体外观质量。
2. 分段到货塔器设备的验收要求
1)组装标记清晰;
2)筒体直线度、长度、筒体上接管中心方位和标高的偏差符合相关规定;
3)塔体分段处的圆度、外圆周长偏差、端口不平度、坡口质量符合相关规定;
4)裙座底板上的地脚螺栓孔中心圆直径允许偏差、相邻两孔弦长允许偏差、任意两孔 弦长允许偏差均为 2mm。
2)筒体直线度、长度、筒体上接管中心方位和标高的偏差符合相关规定;
3)塔体分段处的圆度、外圆周长偏差、端口不平度、坡口质量符合相关规定;
4)裙座底板上的地脚螺栓孔中心圆直径允许偏差、相邻两孔弦长允许偏差、任意两孔 弦长允许偏差均为 2mm。
塔器设备基础验收
1. 基础验收
基础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 75%,有沉降观测要求的,应设置沉降观测点。
2. 地脚螺栓验收
塔器设备现场安装
1. 卧式组焊程序
开箱检查→在现场组装场地搭设临时道木支墩或设置滚轮架等组装胎具→各段塔体组 对焊接成整体(上段筒体→中段筒体→下段筒体→底段筒体含裙座)→对现场施焊的环焊缝 进行无损检测→热处理→耐压试验、气密性试验→整体安装就位(基础验收、设置垫铁、整 体吊装、找正、紧固地脚螺栓、垫铁点固、二次灌浆)
2. 立式组焊程序
开箱检查→基础验收→放置垫铁→塔体的最下段(带裙座段)吊装就位、找正→吊装第 二段(由下至上排序)、找正→组焊段间环焊缝、无损检测→重复上述过程:逐段吊装直至吊 装最上段(带顶封头段)、找正、组焊段间环焊缝、无损检测→整体找正、紧固地脚螺栓、垫 铁点固及二次灌浆→内固定件和其他配件安装焊接→耐压试验、气密性试验。
3. 塔器设备产品焊接试板的制作
1)由施焊塔器的焊工,在与施焊塔器相同的条件下采用与施焊塔器相同的焊接工艺焊 接试板;
2)试板材料与塔器具有相同标准、相同牌号、相同厚度、相同热处理状态;
3)试板焊接后及时打上焊工钢印代号,经检验员外观检査合格后打上检验员钢印号;
4)塔器焊后需热处理时试板随焊缝一起进行热处理;
5)试板的检验:外观检查、无损检测;
6)试板的试验: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冲击试验,焊接产品试件的复验。
2)试板材料与塔器具有相同标准、相同牌号、相同厚度、相同热处理状态;
3)试板焊接后及时打上焊工钢印代号,经检验员外观检査合格后打上检验员钢印号;
4)塔器焊后需热处理时试板随焊缝一起进行热处理;
5)试板的检验:外观检查、无损检测;
6)试板的试验: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冲击试验,焊接产品试件的复验。
塔器设备水压试验
1)焊接、检验、热处理全部完成,基础二次灌浆达到强度要求,方案已批准、施工质 量资料齐全,开孔补强圈用 0.4~0.5MPa 的压缩空气检查焊接接头质量合格;
2)试验介质宜采用洁净淡水,奥氏体不锈钢塔器用水做试验时,水中氯离子含量不得 超过 25ppm;(水)
3)在塔器最高点与最低点且便于观察的位置各设置 1 块压力表,量程为 1.5~3 倍的试 验压力;(表)
4)充液前打开放空阀,充液后缓慢升至设计压力,确认无泄漏后升至试验压力,保压时 间不少于 30min , 然后降至试验压力的 80%,对所有焊接接头和连接部位进行检查;(顺序)
5)合格标准:无渗漏、无变形、无异常响声;对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540MPa 的钢制 塔器,放水后进行表面无损检测抽查无裂纹; (检查)
6)实验过程中,如发现泄漏、异常响声,应停止试验并卸压,查明原因处理后方可恢 复试验。
2)试验介质宜采用洁净淡水,奥氏体不锈钢塔器用水做试验时,水中氯离子含量不得 超过 25ppm;(水)
3)在塔器最高点与最低点且便于观察的位置各设置 1 块压力表,量程为 1.5~3 倍的试 验压力;(表)
4)充液前打开放空阀,充液后缓慢升至设计压力,确认无泄漏后升至试验压力,保压时 间不少于 30min , 然后降至试验压力的 80%,对所有焊接接头和连接部位进行检查;(顺序)
5)合格标准:无渗漏、无变形、无异常响声;对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540MPa 的钢制 塔器,放水后进行表面无损检测抽查无裂纹; (检查)
6)实验过程中,如发现泄漏、异常响声,应停止试验并卸压,查明原因处理后方可恢 复试验。
金属储罐的安装
外搭脚手架正装法
1)脚手架随壁板升高逐层搭设;
2)在壁板内侧挂设移动小车进行内侧施工;
3)采用吊车吊装壁板;
4)当纵向焊缝采用气电立焊、环向焊缝采用自动焊时,脚手架不得影响焊接作业。
2)在壁板内侧挂设移动小车进行内侧施工;
3)采用吊车吊装壁板;
4)当纵向焊缝采用气电立焊、环向焊缝采用自动焊时,脚手架不得影响焊接作业。
内挂脚手架正装法
1)每组对一圈壁板,就在壁板内侧沿圆周挂上一圈三脚架,在三脚架上铺设跳板,组 成环形脚手架;
2)在已安装的最上一层内侧沿圆周按规定间距在同一水平标高处挂上一圈三脚架,铺 满跳板,安装护栏;
3)搭设楼梯间或斜梯连接各圈脚手架,形成上、下通道;
4)一台储罐施工宜用 2 至 3 层脚手架,1 或 2 个楼梯间,脚手架从下至上交替使用;
5)在罐壁外侧挂设移动小车进行罐壁外侧的施工;
6)采用吊车吊装壁板。
2)在已安装的最上一层内侧沿圆周按规定间距在同一水平标高处挂上一圈三脚架,铺 满跳板,安装护栏;
3)搭设楼梯间或斜梯连接各圈脚手架,形成上、下通道;
4)一台储罐施工宜用 2 至 3 层脚手架,1 或 2 个楼梯间,脚手架从下至上交替使用;
5)在罐壁外侧挂设移动小车进行罐壁外侧的施工;
6)采用吊车吊装壁板。
水浮正装法
1)罐底板、底圈壁板、第二圈壁板施工完毕,底圈壁板与底板的大角缝组焊完毕并检 验合格后,利用这部分罐体作为水槽,在罐体内组焊浮船,检验合格后利用浮船作为内部操 作平台;
2)罐壁外侧设置移动小车或弧形吊篮,进行罐壁外侧作业;
3)采用吊车或在浮船上设置吊杆吊装壁板;
4)设置浮船导向装置;
5)向罐内充水,使浮船浮升到需要高度,逐圈组装第三圈及以上各圈壁板;
6)壁板组装前、组装过程中、组装后按设计规定进行沉降观测。
2)罐壁外侧设置移动小车或弧形吊篮,进行罐壁外侧作业;
3)采用吊车或在浮船上设置吊杆吊装壁板;
4)设置浮船导向装置;
5)向罐内充水,使浮船浮升到需要高度,逐圈组装第三圈及以上各圈壁板;
6)壁板组装前、组装过程中、组装后按设计规定进行沉降观测。
倒装法
在储罐底板铺设焊接后,先组装焊接顶层壁板及包边角钢、组装焊接罐顶,然后自上而 下依次组装焊接每层壁板,直至底层壁板。
包括:中心柱组装法、边柱倒装法、充气顶升法、水浮顶升法。
包括:中心柱组装法、边柱倒装法、充气顶升法、水浮顶升法。
金属储罐的焊接
金属储罐的焊接工艺原则
1. 罐底焊接工艺原则
中幅板焊缝→罐底边缘板对接焊缝靠边缘的 300mm 部位→罐底与罐壁板连接的角焊缝 (在底圈壁板纵焊缝焊完后施焊) →边缘板剩余对接焊缝→边缘板与中幅板之间的收缩缝。
2. 罐壁焊接工艺原则
1)先焊纵焊缝、后焊环焊缝;
2)纵焊缝采用气电立焊时,自下向上焊接;
3)环焊缝采用埋弧自动焊时,焊机均匀分布,并沿同一方向施焊。
2)纵焊缝采用气电立焊时,自下向上焊接;
3)环焊缝采用埋弧自动焊时,焊机均匀分布,并沿同一方向施焊。
3. 罐顶焊接工艺原则
1)先短后长、先内后外;
2)径向长焊缝隔缝对称施焊,并由中心向外,分段跳焊;
3)顶板与包边抗拉环、抗压环焊接时,焊工应对称分布,并沿同一方向,分段跳焊。
2)径向长焊缝隔缝对称施焊,并由中心向外,分段跳焊;
3)顶板与包边抗拉环、抗压环焊接时,焊工应对称分布,并沿同一方向,分段跳焊。
预防焊接变形的焊接技术措施
1. 底板控制焊接变形的焊接技术措施
1)边缘板采用隔缝焊接,边缘板先焊外侧 300mm 左右的焊缝,待边缘板与壁板的角焊 缝焊接后再焊接内侧;
2)中幅板焊接先焊短焊缝、后焊长焊缝,焊前将长焊缝的定位焊点全部铲开并用定位 板固定,遵循由罐中心向四周并隔缝对称施焊的原则, 分段退焊或跳焊;
3)罐底与罐壁连接的角焊缝:先焊内侧环形角焊缝,再焊外侧环形角焊缝,由数对焊 工对称均匀分布,并沿同一方向分段焊接,初层焊道采用分段退焊或跳焊。
2. 壁板控制焊接变形的焊接技术措施
1)壁板焊接时,应先焊接纵焊缝、后焊接环焊缝,环焊缝焊接时要求焊工对称分布, 沿同一方向施焊;
2)打底焊时,焊工要分段退焊或分段跳焊;
3)薄板焊接时,采用 Ø3.2 的焊条、小电流、快速焊的焊接参数,用小焊接热输入,减 少焊缝的热输入,降低焊接应力,减少焊接变形。
2)打底焊时,焊工要分段退焊或分段跳焊;
3)薄板焊接时,采用 Ø3.2 的焊条、小电流、快速焊的焊接参数,用小焊接热输入,减 少焊缝的热输入,降低焊接应力,减少焊接变形。
预防焊接变形的组装技术措施
1)储罐排版时焊缝分散、对称布置;
2)底板边缘板对接接头的间隙外小内大;
3)采用反变形法,在边缘板下方安装楔铁补偿焊缝角向收缩;
4)壁板卷制中用弧形样板检查边缘的弧度,避免壁板纵缝组对时形成尖角,可以用弧 形护板定位控制纵缝的角变形。
2)底板边缘板对接接头的间隙外小内大;
3)采用反变形法,在边缘板下方安装楔铁补偿焊缝角向收缩;
4)壁板卷制中用弧形样板检查边缘的弧度,避免壁板纵缝组对时形成尖角,可以用弧 形护板定位控制纵缝的角变形。
矫正焊接变形的技术措施
1. 机械矫正
1)采用龙门架或千斤顶对局部变形进行加压
2)采用锤击法
2)采用锤击法
2. 火焰加热矫正
金属储罐的检验试验
外观检查
1)焊缝外观检查前将熔渣、飞溅清理干净;
2)焊缝表面及热影响区不得有裂纹、气孔、夹渣、弧坑和未焊满等缺陷;
3)浮顶及内浮顶储罐罐壁内侧焊缝余高≤1mm;
4)对接焊缝的咬边深度≤0.5mm,连续长度≤100mm,两侧咬边总长度≤该焊缝总长度的 10%。
2)焊缝表面及热影响区不得有裂纹、气孔、夹渣、弧坑和未焊满等缺陷;
3)浮顶及内浮顶储罐罐壁内侧焊缝余高≤1mm;
4)对接焊缝的咬边深度≤0.5mm,连续长度≤100mm,两侧咬边总长度≤该焊缝总长度的 10%。
无损检测
1)罐壁钢板最低标准屈服强度>390MPa 时,焊接完毕 24h 后再进行无损检测;
2)罐底厚度≥10mm 的边缘板,每条对接焊缝外端 300mm 应进行射线探伤;
3)板厚>12mm 时,可采用超声波衍射时差法。
2)罐底厚度≥10mm 的边缘板,每条对接焊缝外端 300mm 应进行射线探伤;
3)板厚>12mm 时,可采用超声波衍射时差法。
真空试验
罐底焊缝应采用真空箱法进行严密性试验,试验负压值不低于 53kPa,无渗漏为合格。
充水试验
1. 试验介质:充水试验采用洁净淡水,水温不低于 5℃,对于不锈钢储罐,水中氯离子
的含量不得超过 25ppm。
2. 沉降观测:充水试验中应进行基础沉降观测,在罐壁下部圆周每隔 10m 左右设置沉 降观测点,点数宜为 4 的倍数,且不得少于 4 点。
3. 冲水放水:过程中应打开透光孔且不得使基础浸水。
的含量不得超过 25ppm。
2. 沉降观测:充水试验中应进行基础沉降观测,在罐壁下部圆周每隔 10m 左右设置沉 降观测点,点数宜为 4 的倍数,且不得少于 4 点。
3. 冲水放水:过程中应打开透光孔且不得使基础浸水。
4. 试验项目:
1)基础沉降观测
2)罐底严密性试验
3)罐壁强度及严密性试验
4)固定顶强度及严密性试验、稳定性试验
5)浮顶及内浮顶升降试验
2)罐底严密性试验
3)罐壁强度及严密性试验
4)固定顶强度及严密性试验、稳定性试验
5)浮顶及内浮顶升降试验
球形罐安装技术
球壳板检查
1. 球壳板质量证明文件
1)质量证明书:制造竣工图样、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特种设备制造监督检验证书;
2)过程技术资料:材质证明书及复验报告、材料清单、材料代用审批证明、焊接记录、 热处理报告及自动记录曲线、无损检测报告、产品焊接试件检验报告、质量计划或检验计划、 结构尺寸检查报告、产品铭牌的拓印件或复印件。
2)过程技术资料:材质证明书及复验报告、材料清单、材料代用审批证明、焊接记录、 热处理报告及自动记录曲线、无损检测报告、产品焊接试件检验报告、质量计划或检验计划、 结构尺寸检查报告、产品铭牌的拓印件或复印件。
2. 球壳板超声测厚
1)球壳板应进行超声波测厚抽查,抽查数量不得少于球壳板总数的 20%,且每带不少 于 2 块,上、下极不少于 1 块;
2)每张球壳板检测不少于 5 点,其中 4 点位于距边缘 100mm 左右的位置并包括各顶 角附近,另外 1 点位于球壳板中心附近;
3)实测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若有不合格应加倍抽查,若仍有不合格应 100%检查。
2)每张球壳板检测不少于 5 点,其中 4 点位于距边缘 100mm 左右的位置并包括各顶 角附近,另外 1 点位于球壳板中心附近;
3)实测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若有不合格应加倍抽查,若仍有不合格应 100%检查。
3. 球壳板超声探伤
1)球壳板应进行超声波检查抽查,抽查数量不得少于球壳板总数的 20%,且每带不少 于 2 块,上、下极不少于 1 块;
2)每张球壳板检查球壳板周边 100mm 范围;
3)若发现超标缺陷应加倍抽查,若仍有超标缺陷则应 100%检查。
2)每张球壳板检查球壳板周边 100mm 范围;
3)若发现超标缺陷应加倍抽查,若仍有超标缺陷则应 100%检查。
球形罐焊后热处理
1. 热处理的条件
1)整体热处理前,与球形罐受压元件连接的焊接工作全部完成,无损检测全部完成并 合格;
2)加热系统调试合格;
3)工序交接手续已办理;
4)施工方案已经批准。
2)加热系统调试合格;
3)工序交接手续已办理;
4)施工方案已经批准。
2. 热处理的要求
1)采用内燃法热处理,并控制以下参数 热处理温度、升温速度、降温速度、温差。
2)测温点要求 在球壳外表面均匀布置,相邻测温点间距小于 4.5m;在距上、下人孔与球壳板环焊缝 边缘 200mm 范围内各设 1 个测温点;每个产品焊接试件应设 1 个测温点。
3)球形罐柱脚处理及移动监测 热处理过程中应监测柱脚实际位移值及支柱垂直度,及时调整支柱使其处于垂直状态; 热处理后应测量并调整支柱垂直度和拉杆挠度。
2)测温点要求 在球壳外表面均匀布置,相邻测温点间距小于 4.5m;在距上、下人孔与球壳板环焊缝 边缘 200mm 范围内各设 1 个测温点;每个产品焊接试件应设 1 个测温点。
3)球形罐柱脚处理及移动监测 热处理过程中应监测柱脚实际位移值及支柱垂直度,及时调整支柱使其处于垂直状态; 热处理后应测量并调整支柱垂直度和拉杆挠度。
球形罐系统试验
1. 压力试验
压力试验有液压试验、气压试验及气液混合压力试验,试验过程要求无渗漏、无变形、 无异常响声。
压力试验有液压试验、气压试验及气液混合压力试验,试验过程要求无渗漏、无变形、 无异常响声。
2. 泄漏性试验
压力试验合格后进行泄漏性试验,有气密性试验、氦检漏试验、氨检漏试验、卤素检漏 试验。
气密性试验所用气体为干燥洁净的空气、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试验压力为球罐的设计 压力,要求无泄漏。
压力试验合格后进行泄漏性试验,有气密性试验、氦检漏试验、氨检漏试验、卤素检漏 试验。
气密性试验所用气体为干燥洁净的空气、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试验压力为球罐的设计 压力,要求无泄漏。
发电设备安装技术
锅炉设备安装技术
锅炉设备的组成
2)锅炉本体设备:
锅炉钢架、锅筒、汽水分离器、 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 燃烧器、烟道等主要部件;
3)锅炉辅助设备:
送引风设备、给煤制粉设备、吹灰设备、除灰排渣设备。
锅炉安装的一般程序
设备清点检查验收→基础验收及放线→设备搬运及吊装
→ 钢架梯子及平台安装→汽水分离器(或锅筒)安装
→ 炉前炉膛受热面安装→尾部竖井受热面安装→燃烧设备安装
→ 附属设备安装→热工仪表保护装置安装→单机试运转
→ 报警及联锁试验→水压试验→风压试验
→ 锅炉酸洗→锅炉吹管→热态调试与试运转
→ 钢架梯子及平台安装→汽水分离器(或锅筒)安装
→ 炉前炉膛受热面安装→尾部竖井受热面安装→燃烧设备安装
→ 附属设备安装→热工仪表保护装置安装→单机试运转
→ 报警及联锁试验→水压试验→风压试验
→ 锅炉酸洗→锅炉吹管→热态调试与试运转
锅炉受热面施工程序
设备部件清点检查→合金设备部件光谱复查
→ 通球试验及清理→联箱找正划线→管子就位对口焊接
→ 组件地面验收→组件吊装→组件高空对口焊接→组件整体找正
→ 通球试验及清理→联箱找正划线→管子就位对口焊接
→ 组件地面验收→组件吊装→组件高空对口焊接→组件整体找正
锅炉受热面吊装原则
1)先上后下,先两侧后中间;
2)先中心再逐渐向炉前、炉后、炉左、炉右进行;
3)同一层杆件的吊装顺序为立柱、垂直支撑、斜撑、横梁、小梁、水平支撑、平台、 爬梯、栏杆。
2)先中心再逐渐向炉前、炉后、炉左、炉右进行;
3)同一层杆件的吊装顺序为立柱、垂直支撑、斜撑、横梁、小梁、水平支撑、平台、 爬梯、栏杆。
锅炉热态调试与试运转
锅炉机组在整套启动以前,必须完成锅炉设备,包括锅炉辅助设备和各附属系统的:
分部试运行; 锅炉的烘炉、化学清洗;
锅炉及其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管道的吹洗;
锅炉的热工测量、控制和保护系统的调整试验。
分部试运行; 锅炉的烘炉、化学清洗;
锅炉及其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管道的吹洗;
锅炉的热工测量、控制和保护系统的调整试验。
1. 水压试验
锅炉首次点火前,应进行严密性水压试验,上水水质为合格的除盐水,试验后利用锅炉 内水的压力冲洗取样管、排污管、输水管、仪表管路;
锅炉首次点火前,应进行严密性水压试验,上水水质为合格的除盐水,试验后利用锅炉 内水的压力冲洗取样管、排污管、输水管、仪表管路;
2. 化学清洗
锅炉启动前由具有清洗资质的单位按照已批准的化学清洗方案和措施进行化学清洗,化 学清洗结束至锅炉启动时间不应超过 20d。
锅炉启动前由具有清洗资质的单位按照已批准的化学清洗方案和措施进行化学清洗,化 学清洗结束至锅炉启动时间不应超过 20d。
3. 冲洗吹洗
应对锅炉蒸汽管路进行冲洗和吹洗,吹洗范围包括:过热器、再热器、过热蒸汽管道、 减温水管系统。
应对锅炉蒸汽管路进行冲洗和吹洗,吹洗范围包括:过热器、再热器、过热蒸汽管道、 减温水管系统。
4. 锅炉试运转
1)锅炉试运行启动时应缓慢升压,尽量减小壁温差以保证分离器储水箱(锅筒)的安全工 作,同时仔细检查人孔、焊口、法兰等部件;
2)发现泄漏应及时处理,同时仔细观察联箱、分离器储水箱(锅筒)钢架支架等的热膨胀 及其位移是否正常;
3)对于 300MW 及以上机组,锅炉应连续满负荷试运行 168h,试运行完毕按规定办理 移交签证手续。
2)发现泄漏应及时处理,同时仔细观察联箱、分离器储水箱(锅筒)钢架支架等的热膨胀 及其位移是否正常;
3)对于 300MW 及以上机组,锅炉应连续满负荷试运行 168h,试运行完毕按规定办理 移交签证手续。
汽轮机安装技术
汽轮机的分类和组成
1. 汽轮机的分类
1)按工作原理划分:冲动式、反动式。
2)按热力特性划分:凝汽式、抽气式、背压式、多压式、抽汽背压式。
2)按热力特性划分:凝汽式、抽气式、背压式、多压式、抽汽背压式。
2. 汽轮机的组成
1)汽轮机主要设备包括:凝结水系统设备 、汽轮机本体设备、给水系统设备、蒸汽系 统设备、辅助设备;
2)汽轮机本体设备由静止部分和转动部分组成,静止部分包括汽缸、汽封、隔板、隔 板套、紧固件、喷嘴组、轴承;转动部分包括主轴、叶轮、动叶栅、联轴器、止推盘、机械 危急保安器、盘车器。
2)汽轮机本体设备由静止部分和转动部分组成,静止部分包括汽缸、汽封、隔板、隔 板套、紧固件、喷嘴组、轴承;转动部分包括主轴、叶轮、动叶栅、联轴器、止推盘、机械 危急保安器、盘车器。
气缸安装
1. 气缸包括低压缸、中压缸、高压缸,一般低压缸分段到货,需要在现场组合安装;中 压缸和高压缸整体到货,不需要在现场组装。
2. 低压缸组合时气缸找中心的基准可以用激光、拉钢丝、假轴、转子。
2. 低压缸组合时气缸找中心的基准可以用激光、拉钢丝、假轴、转子。
隔板安装
隔板安装找中心的方法有:激光、拉钢丝、假轴。
转子安装
1. 转子安装包括转子吊装、转子测量、转子-汽缸找中心;
2. 转子吊装:应使用由制造厂提供并具备出厂试验证书的专用横梁和吊索;
3. 转子测量:包括轴颈圆度、圆柱度的测量、转子跳动测量(径向、端面和推力盘不平 度)、转子水平度测量;
4. 转子叶片应按制造厂要求进行叶片静频率测试。
2. 转子吊装:应使用由制造厂提供并具备出厂试验证书的专用横梁和吊索;
3. 转子测量:包括轴颈圆度、圆柱度的测量、转子跳动测量(径向、端面和推力盘不平 度)、转子水平度测量;
4. 转子叶片应按制造厂要求进行叶片静频率测试。
上下气缸闭合
1)连续进行不得中断
上、下汽缸闭合也称汽轮机扣大盖,扣盖工作从下汽缸吊入第一个部件开始至上汽缸就 位且紧固螺栓为止,全程工作连续进行,不得中断。
2)进行试扣
汽轮机正式扣盖之前,应将内部零部件全部装齐后进行试扣,以便对汽缸内零部件的配
合情况全面检查,试扣前用压缩空气吹扫汽缸内各部件及其空隙,确保汽缸内清洁无杂物、 结合面光洁,各孔洞通道畅通,并将需要堵塞隔绝的部分堵死。
上、下汽缸闭合也称汽轮机扣大盖,扣盖工作从下汽缸吊入第一个部件开始至上汽缸就 位且紧固螺栓为止,全程工作连续进行,不得中断。
2)进行试扣
汽轮机正式扣盖之前,应将内部零部件全部装齐后进行试扣,以便对汽缸内零部件的配
合情况全面检查,试扣前用压缩空气吹扫汽缸内各部件及其空隙,确保汽缸内清洁无杂物、 结合面光洁,各孔洞通道畅通,并将需要堵塞隔绝的部分堵死。
凝汽器安装
凝汽器结构尺寸相当庞大,多采用通过弹簧支座坐落在凝汽器基础上的支承形式;
凝汽器组装完毕后,汽侧应进行灌水试验,灌水高度应充满整个冷却管的汽侧空间并高 出顶部冷却管 100mm,维持 24h 无渗漏。
凝汽器组装完毕后,汽侧应进行灌水试验,灌水高度应充满整个冷却管的汽侧空间并高 出顶部冷却管 100mm,维持 24h 无渗漏。
轴系对轮中心找正
1. 轴系对轮中心找正主要是对高中压对轮中心、中低压对轮中心、低压对轮中心、低压 转子-发电机转子对轮中心的找正。
2. 轴系对轮中心找正时, 首先要以低压转子为基准;
其次对轮中心找正通常以全实缸、凝汽器灌水至模拟运行状态进行调整;
再次各对轮中心找正时的开口和高低差要有预留值;
最后在各不同阶段进行多次对轮中心的复查找正。
其次对轮中心找正通常以全实缸、凝汽器灌水至模拟运行状态进行调整;
再次各对轮中心找正时的开口和高低差要有预留值;
最后在各不同阶段进行多次对轮中心的复查找正。
例如,某 600MW 机组轴系对轮中心找正要进行多次,即:
1)轴系初找;
2)凝汽器灌水至运行重量后的复找;
3)汽缸扣盖前的复找;
4)基础二次灌浆前的复找;
5)基础二次灌浆后的复找;
6)轴系联结时的复找。
除第一次初找外,所有轴系对轮中心找正都是在凝汽器灌水至运行重量的状态下进行的。
1)轴系初找;
2)凝汽器灌水至运行重量后的复找;
3)汽缸扣盖前的复找;
4)基础二次灌浆前的复找;
5)基础二次灌浆后的复找;
6)轴系联结时的复找。
除第一次初找外,所有轴系对轮中心找正都是在凝汽器灌水至运行重量的状态下进行的。
发电机安装技术
发电机的分类和组成
1. 发电机的分类
按原动机类型分类,有汽轮发电机、水轮发电机、风力发电机、柴油发电机、燃气发电机。
按原动机类型分类,有汽轮发电机、水轮发电机、风力发电机、柴油发电机、燃气发电机。
2. 发电机的组成
定子:机座、端盖、定子铁芯、定子绕组
转子:风扇、护环、中心环、转子锻件、励磁绕组
定子:机座、端盖、定子铁芯、定子绕组
转子:风扇、护环、中心环、转子锻件、励磁绕组
发电机安装程序
定子就位→定子及转子水压试验→发电机穿转子→氢冷器安装→端盖、轴承、密封瓦调 整安装→励磁机安装→对轮复找中心并连接→整体气密性试验。
发电机定子安装要求
卸车方法:液压提升装置卸车、液压顶升平移卸车。
吊装方法:液压提升装置吊装、专用吊装架吊装、行车改装系统吊装。
发电机转子安装要求
1. 发电机转子穿装前应进行单独的气密性试验,重点检查集电环下导电螺钉、中心孔 堵板的密封状况,消除泄漏后再经漏气量试验,试验压力和允许漏气量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2. 发电机转子穿装工作必须在完成机务(如支架、千斤顶、吊索等服务准备工作)、电 气与热工仪表的各项工作后 ,会同有关人员对定子和转子进行最后清扫检查,确信其内部 清洁,无任何杂物并经签证后方可进行。
3. 发电机转子穿装工作应连续完成,常用的方法有:滑道式方法、接轴的方法、用两台 跑车的方法、用后轴承座做平衡重量的方法。
新能源发电
风力发电设备的组成
风力发电设备分为陆地风力发电设备和海上风力发电设备,主要包括塔筒、机舱、轮毂、 叶片、发电机、电气设备。
风力发电设备的安装程序
施工准备→基础环、平台、变频器、电器柜安装→塔筒安装→机舱安装→发电机安装→ 叶片与轮毂组合→叶轮安装→其他部件安装→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试运行→验收。
风力发电设备的安装要求
1. 塔筒的安装
1)塔筒分多段供货,按照由下至上的吊装顺序安装;
2)塔筒结合面法兰清理打磨干净,第一节安装前在第一节塔筒下法兰外缘和内缘各涂一圈密封胶避免湿气进入塔筒内部;
3)塔筒就位紧固后塔筒法兰内侧的间隙应小于 0.5mm,否则要使用不锈钢片填充,之 后依次安装上部塔筒;
4)塔筒螺栓分别使用电动扳手、2 次液压扳手按相应的拧紧力矩分三次紧固。
2)塔筒结合面法兰清理打磨干净,第一节安装前在第一节塔筒下法兰外缘和内缘各涂一圈密封胶避免湿气进入塔筒内部;
3)塔筒就位紧固后塔筒法兰内侧的间隙应小于 0.5mm,否则要使用不锈钢片填充,之 后依次安装上部塔筒;
4)塔筒螺栓分别使用电动扳手、2 次液压扳手按相应的拧紧力矩分三次紧固。
2. 机舱和叶轮的安装
1)使用主吊机械吊装机舱就位,之后安装风速仪、风向仪支架、航空灯、额头及空冷 风机罩;
2)机舱安装、叶轮与机舱的螺栓紧固,必须使用力矩扳手、电动扳手、2 次液压扳手按 要求的拧紧力矩分四次紧固。
2)机舱安装、叶轮与机舱的螺栓紧固,必须使用力矩扳手、电动扳手、2 次液压扳手按 要求的拧紧力矩分四次紧固。
光伏发电设备的组成
光伏发电设备主要由光伏支架、光伏组件、汇流箱、逆变器、电气设备组成;
光伏支架包括跟踪式支架、固定支架、手动可调支架。
光伏支架包括跟踪式支架、固定支架、手动可调支架。
光伏发电设备的安装程序
施工准备→基础检查验收→设备检查→光伏支架安装→光伏组件安装→汇流箱安装→逆 变器安装→电气设备安装→调试验收
光伏发电设备的安装要求
1. 光伏组件的安装
光伏组件之间的接线在组串后,应测试光伏组件串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施工时严禁 接触组件串的金属带电部位。
2. 汇流箱的安装
汇流箱部件应完好且接线不松动,所有开关和熔断器均处于断开状态,汇流箱安装垂直 度偏差应小于 1.5mm。
3. 逆变器的安装
逆变器基础型钢顶部高出抹平地面 10mm 并有可靠接地。 发电设备安装技术-新能源发电
4. 设备及系统的调试
光伏设备及系统调试主要包括光伏组件串测试、逆变器调试、跟踪系统调试、二次系统 调试、其他电气设备调试。
光伏组件之间的接线在组串后,应测试光伏组件串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施工时严禁 接触组件串的金属带电部位。
2. 汇流箱的安装
汇流箱部件应完好且接线不松动,所有开关和熔断器均处于断开状态,汇流箱安装垂直 度偏差应小于 1.5mm。
3. 逆变器的安装
逆变器基础型钢顶部高出抹平地面 10mm 并有可靠接地。 发电设备安装技术-新能源发电
4. 设备及系统的调试
光伏设备及系统调试主要包括光伏组件串测试、逆变器调试、跟踪系统调试、二次系统 调试、其他电气设备调试。
自动化仪表
炉窑砌筑
建筑机电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管道
室内给水管道安装
管道连接方法
一、管道连接方法
螺纹、沟槽、法兰、焊接、卡套、热熔、承插、卡压。
螺纹、沟槽、法兰、焊接、卡套、热熔、承插、卡压。
室内给水管道施工程序及内容
1. 预留预埋
配合土建做好各种孔洞的预留、及管件的埋设。
2. 管道测量放线
利用 CAD 或 BIM 技术进行管线空间模拟、检查管道碰撞,提前发现问题,避免管道安 装时发生碰撞。
配合土建做好各种孔洞的预留、及管件的埋设。
2. 管道测量放线
利用 CAD 或 BIM 技术进行管线空间模拟、检查管道碰撞,提前发现问题,避免管道安 装时发生碰撞。
3. 管道元件检验
1)检查产品的规格、型号、外观及包装;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器具和设 备必须具有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 要求。
2)阀门检验
① 阀门安装前,应进行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试验应在每批数量中抽查 10%,且不少 于 1 个(同规格、同型号、同牌号);安装在主干管上起切断作用的闭路阀门,应逐个试验;
② 阀门的强度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 1.5 倍;严密性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 1.1 倍;
② 阀门的强度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 1.5 倍;严密性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 1.1 倍;
③ 阀门试验的最短持续时间
4. 管道支吊架安装
1)滑动支架应灵活,滑托与滑槽两侧间留有 3~5mm 间隙;
2)无热伸长管道的吊架、吊杆垂直安装;
3)有热伸长管道的吊架、吊杆向热膨胀的反方向偏移安装;
4)塑料管及复合管若采用金属支架,应在管道与支架间加设非金属垫片或套管;
5)金属管道立管管卡安装符合下列规定
楼层高度≤5m,每层安装 1 个;
楼层高度>5m,每层不少于 2 个;
管卡高度距地面应为 1.5~1.8m;
2 个以上管卡应匀称安装,同一房间管卡应安装在同一高度。
2)无热伸长管道的吊架、吊杆垂直安装;
3)有热伸长管道的吊架、吊杆向热膨胀的反方向偏移安装;
4)塑料管及复合管若采用金属支架,应在管道与支架间加设非金属垫片或套管;
5)金属管道立管管卡安装符合下列规定
楼层高度≤5m,每层安装 1 个;
楼层高度>5m,每层不少于 2 个;
管卡高度距地面应为 1.5~1.8m;
2 个以上管卡应匀称安装,同一房间管卡应安装在同一高度。
5. 管道加工预制
冲压弯头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子外径的 1.0 倍;
焊接弯头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子外径的 1.5 倍;
热弯弯头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子外径的 3.5 倍;
冷弯弯头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子外径的 4.0 倍。
焊接弯头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子外径的 1.5 倍;
热弯弯头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子外径的 3.5 倍;
冷弯弯头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子外径的 4.0 倍。
6. 给水设备安装
敞口水箱的满水试验:静置 24h 不渗漏
密闭水箱的压力试验:稳压 10min 压力不降、不渗漏
密闭水箱的压力试验:稳压 10min 压力不降、不渗漏
7. 管道及配件安装
1)管道安装一般应本着先主管后支管、先上部后下部、先里后外的原则进行安装,对 于不同材质的管道应先安装钢质管道,后安装塑料管道,当管道穿过地下室侧墙时应在室内 管道安装结束后再进行安装;
2)冷热水管道上下平行安装时热水管道在冷水管道上方,垂直安装时热水管道在冷水 管道左侧;
3)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 1m; 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最小水平净距不小于 0.5m; 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交叉敷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 0.15m; 给水管应在排水管上面,若在排水管下面,给水管应加套管,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管 径的 3 倍;
4)给水水平管道应有 2‰~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建筑管道-室内给水管道安装
5)水表应安装在便于检修、不受曝晒、污染和冻结的地方;安装螺翼式水表,表前与 阀门应有不小于 8 倍水表接口直径的直管段;
2)冷热水管道上下平行安装时热水管道在冷水管道上方,垂直安装时热水管道在冷水 管道左侧;
3)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 1m; 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最小水平净距不小于 0.5m; 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交叉敷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 0.15m; 给水管应在排水管上面,若在排水管下面,给水管应加套管,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管 径的 3 倍;
4)给水水平管道应有 2‰~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建筑管道-室内给水管道安装
5)水表应安装在便于检修、不受曝晒、污染和冻结的地方;安装螺翼式水表,表前与 阀门应有不小于 8 倍水表接口直径的直管段;
6)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应设置金属或塑料套管;
① 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顶部高出装饰地面 20mm;卫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顶部高出装 饰地面 50mm;底部与楼板底面相平;
② 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两端与饰面相平;
③ 管道的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
④ 管道与套管之间采用阻燃密实材料填充,有防水要求的还应填充防水油膏;
② 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两端与饰面相平;
③ 管道的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
④ 管道与套管之间采用阻燃密实材料填充,有防水要求的还应填充防水油膏;
8. 系统水压试验
1)室内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试验压力为工作压 力的 1.5 倍, 且不得小于 0.6MPa;
2)金属及复合管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 0.02MPa,然后降到工作压 力下检查不渗不漏;
3)塑料管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h,压力降不应大于 0.05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的 1.15 倍状态下稳压 2h,压力降不应大于 0.03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2)金属及复合管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 0.02MPa,然后降到工作压 力下检查不渗不漏;
3)塑料管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h,压力降不应大于 0.05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的 1.15 倍状态下稳压 2h,压力降不应大于 0.03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9. 防腐绝热
防腐:涂漆,多遍涂刷时在上一遍涂膜干燥后再涂第二遍。
绝热:按其用途可分为保温、保冷、加热保护。
绝热:按其用途可分为保温、保冷、加热保护。
10. 系统清洗和消毒
热水管道先冲洗底部干管,后冲洗各环路支管。
生活给水系统的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必须冲洗和消毒,并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符合要求 后方可使用。
生活给水系统的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必须冲洗和消毒,并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符合要求 后方可使用。
室内供暖管道及排水管道安装
室内供暖管道施工程序及内容
施工准备→预留预埋→管道测量放线→管道元件检验→ 支吊架制作安装→管道加工预制→管道及配件安装→ 水压试验→防腐绝热→系统冲洗→试运行和调试
1. 管道及配件安装
1)汽 、水同向流动的热水供暧管道和汽、水同向流动的蒸汽管道及凝结水管道,坡度 应为 3‰,不得小于 2‰; 汽 、水逆向流动的热水供暧管道和汽、水逆向流动的蒸汽管道,坡度不应小于 5‰; 散热器支管的坡度应为 1%,坡向应利于排气和泄水;
2)方形补偿器应水平安装,并与管道坡度一致;如其臂长方向垂直安装必须设排气装 置和泄水装置;
3)上供下回式系统的热水干管变径应顶平偏心连接, 蒸汽干管变径应底平偏心连接。
2)方形补偿器应水平安装,并与管道坡度一致;如其臂长方向垂直安装必须设排气装 置和泄水装置;
3)上供下回式系统的热水干管变径应顶平偏心连接, 蒸汽干管变径应底平偏心连接。
2. 系统水压试验
1)试验压力
① 蒸汽、热水系统,试验压力为系统顶点工作压力+0.1MPa,且系统顶点的试验压力 不小于 0.3MPa;
② 高温热水系统,试验压力为系统顶点工作压力+0.4MPa;
③ 塑料管及复合管的热水系统,试验压力为系统顶点工作压力+0.2MPa,且系统顶点 的试验压力不小于 0.4MPa。
① 蒸汽、热水系统,试验压力为系统顶点工作压力+0.1MPa,且系统顶点的试验压力 不小于 0.3MPa;
② 高温热水系统,试验压力为系统顶点工作压力+0.4MPa;
③ 塑料管及复合管的热水系统,试验压力为系统顶点工作压力+0.2MPa,且系统顶点 的试验压力不小于 0.4MPa。
2)试验过程
① 金属及复合管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 0.02MPa,然后降到工作 压力下检查不渗不漏;
② 塑料管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h,压力降不应大于 0.05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的 1.15 倍状态下稳压 2h,压力降不应大于 0.03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① 金属及复合管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 0.02MPa,然后降到工作 压力下检查不渗不漏;
② 塑料管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h,压力降不应大于 0.05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的 1.15 倍状态下稳压 2h,压力降不应大于 0.03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3. 试运行和调试
系统冲洗完毕应充水、加热,进行试运行和调试。
4. 其他要求
1)散热器在安装前做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且不小于 0.6MPa,持续 时间 2~3min,压力不降、不渗漏。
2)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安装 盘管埋地部分不应有接头,盘管隐蔽前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且 不小于 0.6MPa,稳压 1h,压力降不大于 0.05MPa 且不渗漏。
2)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安装 盘管埋地部分不应有接头,盘管隐蔽前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且 不小于 0.6MPa,稳压 1h,压力降不大于 0.05MPa 且不渗漏。
室内排水管道施工程序及内容
施工准备→预留预埋→管道测量放线→管道元件检验→ 支吊架制作安装→管道加工预制→管道及配件安装→灌水试验→防腐→通球试验
1. 管道及配件安装要求
1)室内生活污水管应按铸铁管、塑料管等不同材质及管径设置排水坡度,铸铁管的坡 度应大于塑料管的坡度;
2)排水塑料管必须按设计要求及位置装设伸缩节,伸缩节间距不大于 4m;高层建筑明 设排水塑料管应按设计要求装设阻火圈或防火套管;
3)排水通气管不得与风道或烟道连接,通气管高出屋面 300mm,且大于最大积雪厚度; 在通气管出口 4m 范围内有门窗时,通气管应高出门窗顶 600mm 或引向无门窗一侧;在经 常有人停留的平屋顶上,通气管应高出屋面 2000mm,并应根据防雷要求设置防雷装置;屋 顶有隔热层时应从隔热层板面算起;
4)医院含菌污水管道不得与其他排水管道直接连接;
5)饮食业工艺设备引出的排水管、饮用水水箱的溢流管,不得与污水管道直接连接, 并留有不小于 100mm 的隔断空间。
2)排水塑料管必须按设计要求及位置装设伸缩节,伸缩节间距不大于 4m;高层建筑明 设排水塑料管应按设计要求装设阻火圈或防火套管;
3)排水通气管不得与风道或烟道连接,通气管高出屋面 300mm,且大于最大积雪厚度; 在通气管出口 4m 范围内有门窗时,通气管应高出门窗顶 600mm 或引向无门窗一侧;在经 常有人停留的平屋顶上,通气管应高出屋面 2000mm,并应根据防雷要求设置防雷装置;屋 顶有隔热层时应从隔热层板面算起;
4)医院含菌污水管道不得与其他排水管道直接连接;
5)饮食业工艺设备引出的排水管、饮用水水箱的溢流管,不得与污水管道直接连接, 并留有不小于 100mm 的隔断空间。
2. 系统试验
1)灌水试验
① 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灌水高度不应低于底层卫生器具 的上边缘或底层地面高度,满水 15min 水面下降后,再灌满观察 5min,液面不降、管道及 接口无渗漏为合格;
② 室内雨水管道安装后应做灌水试验,灌水高度必须到每根立管上部的雨水斗,持续 时间 1h,不渗不漏。
① 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灌水高度不应低于底层卫生器具 的上边缘或底层地面高度,满水 15min 水面下降后,再灌满观察 5min,液面不降、管道及 接口无渗漏为合格;
② 室内雨水管道安装后应做灌水试验,灌水高度必须到每根立管上部的雨水斗,持续 时间 1h,不渗不漏。
2)通球试验
排水管道主立管及水平干管应做通球试验,通球球径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 2/3,通球 率必须达到 100%。
排水管道主立管及水平干管应做通球试验,通球球径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 2/3,通球 率必须达到 100%。
室外及其他管道安装
室外给水管道安装要求
1. 安装要求
1)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在不同标高平行敷设,其垂直间距在 0.5m 以内时,给水管径 ≤200mm 的,管壁水平间距不小于 1.5m,否则不小于 3m;
2)井室内管道的安装,管径≤450mm 的,井壁距法兰或承口的距离不小于 0.25m,否则 不小于 0.35m。
2)井室内管道的安装,管径≤450mm 的,井壁距法兰或承口的距离不小于 0.25m,否则 不小于 0.35m。
2. 试验要求
1)室外给水管道应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且不得小于 0.6MPa;
2)金属管试验时,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0min,压力降不大于 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 力下检查压力不变不渗漏;
3)塑料管试验时,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h,压力降不大于 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 下检查压力不变不渗漏。
2)金属管试验时,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0min,压力降不大于 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 力下检查压力不变不渗漏;
3)塑料管试验时,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h,压力降不大于 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 下检查压力不变不渗漏。
室外供热管道安装要求
1. 安装要求
架空敷设的供热管道安装高度
人行地区,不小于 2.5m;
车行地区,不小于 4.5m;
跨越铁路,距轨顶不小于 6.0m。
人行地区,不小于 2.5m;
车行地区,不小于 4.5m;
跨越铁路,距轨顶不小于 6.0m。
2. 试验要求
室外供热管道应进行压力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且不小于 0.6MPa;
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0min,压力降不大于 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下检查压力不变 不渗漏。
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0min,压力降不大于 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下检查压力不变 不渗漏。
室外排水管道安装要求
1. 安装要求
排水管道严禁无坡或倒坡;
采用承插接口时,管道和管件的承口与水流方向相反;
排水铸铁管采用水泥捻口时,油麻填塞和接口水泥应密实饱满,其接口面凹入承口边缘 且深度不大于 2mm。
采用承插接口时,管道和管件的承口与水流方向相反;
排水铸铁管采用水泥捻口时,油麻填塞和接口水泥应密实饱满,其接口面凹入承口边缘 且深度不大于 2mm。
2. 试验要求
室外排水管道应进行灌水试验和通水试验;
按排水检查井分段试验,试验水头为试验段上游管顶+1m,持续时间不少于 30min,逐 段观察。
按排水检查井分段试验,试验水头为试验段上游管顶+1m,持续时间不少于 30min,逐 段观察。
饮用水管道安装要求
1)直饮水系统涉及的材料设备必须满足饮用水卫生安全要求;
2)直饮水系统的管道应选用薄壁不锈钢管、铜管或其他符合食品级要求的优质给水塑 料管、优质钢塑复合管;开水管道选用工作温度大于 100℃的金属管道;
3)饮水器选用不锈钢、铜镀铬制品;
4)管道安装完毕,进行水压试验,不同材质的管道应分别试压,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 的 1.5 倍,且不小于 0.60MPa;
5)暗装管道在隐蔽前试压;热熔连接的管道在连接完成 24h 后试压;
6)试压合格后进行清洗消毒,消毒液可采用含 20~30mg/L 的游离氯或过氧化氢溶液, 并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2)直饮水系统的管道应选用薄壁不锈钢管、铜管或其他符合食品级要求的优质给水塑 料管、优质钢塑复合管;开水管道选用工作温度大于 100℃的金属管道;
3)饮水器选用不锈钢、铜镀铬制品;
4)管道安装完毕,进行水压试验,不同材质的管道应分别试压,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 的 1.5 倍,且不小于 0.60MPa;
5)暗装管道在隐蔽前试压;热熔连接的管道在连接完成 24h 后试压;
6)试压合格后进行清洗消毒,消毒液可采用含 20~30mg/L 的游离氯或过氧化氢溶液, 并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中水管道安装要求
1)中水给水管道应采用耐腐蚀材料;
2)中水高位水箱与生活高位水箱设在不同的房间,如只能在同一房间,净距大于 2.0m;
3)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管道、排水管道,平行埋设净距不小于 0.5m;交叉埋设净距 不小于 0.15m,且中水管道位于饮水管道下面、排水管道上面;
4)中水给水管道不得装设取水水嘴;便器冲洗采用密闭型设备和器具;绿化、浇洒、 汽车冲洗采用壁式或地下式的给水栓;
5)中水供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连接,中水管道外壁涂浅绿色标志;中水 箱、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均有“中水”标志;
第
6)中水管道不宜暗装于墙体和楼板内,如必须暗装于墙槽内时,必须在管道上有明显 且不会脱落的标志;
2)中水高位水箱与生活高位水箱设在不同的房间,如只能在同一房间,净距大于 2.0m;
3)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管道、排水管道,平行埋设净距不小于 0.5m;交叉埋设净距 不小于 0.15m,且中水管道位于饮水管道下面、排水管道上面;
4)中水给水管道不得装设取水水嘴;便器冲洗采用密闭型设备和器具;绿化、浇洒、 汽车冲洗采用壁式或地下式的给水栓;
5)中水供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连接,中水管道外壁涂浅绿色标志;中水 箱、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均有“中水”标志;
第
6)中水管道不宜暗装于墙体和楼板内,如必须暗装于墙槽内时,必须在管道上有明显 且不会脱落的标志;
高层建筑管道安装技术措施
1. 如何处理好排水管道的通气问题?
具备安全可靠的供水设施、适用的给排水材料、优良的施工质量,保证供排水安全通畅。
具备安全可靠的供水设施、适用的给排水材料、优良的施工质量,保证供排水安全通畅。
2. 如何对给水系统和热水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
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给水系统及热水系统中的静水压力大,为保证管道及配件不
受破坏,设计时必须对给水系统和热水系统进行合理的竖向分区并加设减压设备;泵类设备 在采购和安装时应认真核定设备的规格、型号、流量、扬程、水泵配用的电机功率。
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给水系统及热水系统中的静水压力大,为保证管道及配件不
受破坏,设计时必须对给水系统和热水系统进行合理的竖向分区并加设减压设备;泵类设备 在采购和安装时应认真核定设备的规格、型号、流量、扬程、水泵配用的电机功率。
3. 如何防止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高层建筑功能多、结构复杂、涉及人员多,一旦发生火灾,容易迅速蔓延,人员疏散及
扑救闲难,应采取可靠措施,设置安全可靠的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及室外补水系统,管道保温 及管道井、穿墙套管的封堵应使用阻燃材料;按规定进行严格验收, 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高层建筑功能多、结构复杂、涉及人员多,一旦发生火灾,容易迅速蔓延,人员疏散及
扑救闲难,应采取可靠措施,设置安全可靠的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及室外补水系统,管道保温 及管道井、穿墙套管的封堵应使用阻燃材料;按规定进行严格验收, 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4. 如何降低高层建筑内管道的振动和噪声?
高层建筑对防噪声、防振要求较高,室内管道及设备种类繁多、管线长、噪声源和振源 多,必须保证管道安装牢固、坡度合理,并采取必要的减振隔离或加设柔性连接等措施。
高层建筑对防噪声、防振要求较高,室内管道及设备种类繁多、管线长、噪声源和振源 多,必须保证管道安装牢固、坡度合理,并采取必要的减振隔离或加设柔性连接等措施。
5. 如何处理好各种管线的综合交叉?
高层建筑由于给排水、消防、空调、电气等各种管道设备繁多,因此要做好综合布置,
处理好各种管线的综合交叉,管道井要根据管道走向合理布置,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公用工 程的管道要在施工前用CAD软件或BIM技术进行三维模拟及现场测绘,避免管道交叉打架。
高层建筑由于给排水、消防、空调、电气等各种管道设备繁多,因此要做好综合布置,
处理好各种管线的综合交叉,管道井要根据管道走向合理布置,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公用工 程的管道要在施工前用CAD软件或BIM技术进行三维模拟及现场测绘,避免管道交叉打架。
6. 安装给排水及室内雨水落管道应在什么时候施工?为什么?
安装给排水及室内雨水落的管道应在结构封顶并经初沉后进行施工,如果因赶工需要同
步进行,则应先安装建筑物内的管道,待结构封顶初沉后再穿外墙做出户管道,从而避免地 下室的管道由于受到沉降的剪力而遭到破坏。
安装给排水及室内雨水落的管道应在结构封顶并经初沉后进行施工,如果因赶工需要同
步进行,则应先安装建筑物内的管道,待结构封顶初沉后再穿外墙做出户管道,从而避免地 下室的管道由于受到沉降的剪力而遭到破坏。
法规
机电工程施工相关法规与标准
机电工程施工相关标准
7. 高层建筑雨水系统应采用什么样的管材?
高层建筑的雨水系统可用镀锌焊接钢管; 超高层建筑的雨水系统应采用镀锌无缝钢管;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重力流雨水系统可用球墨铸铁管。
高层建筑的雨水系统可用镀锌焊接钢管; 超高层建筑的雨水系统应采用镀锌无缝钢管;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重力流雨水系统可用球墨铸铁管。
8. 建筑管道新技术的应用有哪些?
1)大管道闭式循环冲洗技术
2)管道工厂化预制技术
3)无负压给水设备安装技术
4)建筑中水处理技术
5)管道防结露措施
1)大管道闭式循环冲洗技术
2)管道工厂化预制技术
3)无负压给水设备安装技术
4)建筑中水处理技术
5)管道防结露措施
建筑电气
母线槽施工技术要求
母线槽的施工程序
开箱检查→支架安装→单节母线槽的绝缘测试→母线槽安装→母线槽通电前的检查→送 电验收
母线槽各工序主要工作内容
1. 支架安装
1)安装牢固无扭曲,采用金属吊架固定时,应设防晃支架;
2)配电母线槽的圆钢吊架直径不小于 8mm,照明母线槽的圆钢吊架直径不小于 6mm;
3)水平或垂直敷设的母线槽每段应设一个固定点,且每层不少于一个支架,距拐弯 0.4~0.6m 处应设支架,固定点的位置不应设在母线槽的连接处或分接处。
2)配电母线槽的圆钢吊架直径不小于 8mm,照明母线槽的圆钢吊架直径不小于 6mm;
3)水平或垂直敷设的母线槽每段应设一个固定点,且每层不少于一个支架,距拐弯 0.4~0.6m 处应设支架,固定点的位置不应设在母线槽的连接处或分接处。
2. 母线槽安装
1)母线槽直线段安装应平直,配电母线槽水平度与垂直度偏差不大于 1.5‰,全长偏差 不大于 20mm;照明母线槽水平偏差全长不大于 5mm,垂直偏差不大于 10mm;母线应与外 壳同心,允许偏差为±5mm;
2)母线槽不宜安装在水管的正下方;
3)母线槽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应设补偿装置;母线槽直线敷设长度超过 80m 时每隔 50~60m 设置伸缩节;
4)母线槽连接时的接口不应设置在穿越楼板或墙体处,垂直穿越楼板应设置与建筑物 固定的专用部件支座,其孔洞四周应设高度为 50mm 及以上的防水台,并采取防火封堵措施;
5)母线槽连接时,相邻两段母线及外壳宜对准,相序正确,连接后不应使母线及外壳 承受额外应力;连接部件的防护等级与母线槽本体的防护等级一致;
6)母线槽的连接紧固采用力矩扳手;母线槽连接的接触电阻应小于 0.1Ω;
7)每段母线槽的金属外壳之间应可靠连接,母线槽的金属外壳等外露可导电部分应与 保护导体可靠连接,且全长应有不少于 2 处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分支母线槽的金属外壳末 端也需要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
2)母线槽不宜安装在水管的正下方;
3)母线槽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应设补偿装置;母线槽直线敷设长度超过 80m 时每隔 50~60m 设置伸缩节;
4)母线槽连接时的接口不应设置在穿越楼板或墙体处,垂直穿越楼板应设置与建筑物 固定的专用部件支座,其孔洞四周应设高度为 50mm 及以上的防水台,并采取防火封堵措施;
5)母线槽连接时,相邻两段母线及外壳宜对准,相序正确,连接后不应使母线及外壳 承受额外应力;连接部件的防护等级与母线槽本体的防护等级一致;
6)母线槽的连接紧固采用力矩扳手;母线槽连接的接触电阻应小于 0.1Ω;
7)每段母线槽的金属外壳之间应可靠连接,母线槽的金属外壳等外露可导电部分应与 保护导体可靠连接,且全长应有不少于 2 处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分支母线槽的金属外壳末 端也需要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
3. 母线槽通电前的检查
1)高压母线槽应进行交流工频耐压试验,低压母线槽应进行绝缘电阻测量且不小于 0.5MΩ;
2)分接单元插入时,接地触头应先于相线触头接触,退出时,接地触头应后于相线触 头断开;
3)母线槽与配电柜、电气设备的接线相序应一致。
2)分接单元插入时,接地触头应先于相线触头接触,退出时,接地触头应后于相线触 头断开;
3)母线槽与配电柜、电气设备的接线相序应一致。
金属线槽施工技术要求
金属线槽的施工程序
测量定位→支架制作→支架安装→线槽安装→线槽接地→线槽配线→线路测试。
金属线槽各工序主要工作内容
1. 支架安装
1)钢结构构件上不得熔焊支架,且不得热加工开孔;
2)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为 1.5~3.0m,垂直安装的支架间距不大于 2m;
3)采用金属吊架时圆钢直径不小于 8mm,并有防晃支架,在分支处或端部 0.3~0.5m 处 应设固定支架。
2)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为 1.5~3.0m,垂直安装的支架间距不大于 2m;
3)采用金属吊架时圆钢直径不小于 8mm,并有防晃支架,在分支处或端部 0.3~0.5m 处 应设固定支架。
2. 线槽安装
1)线槽与水管同侧上下敷设时,宜安装在水管的上方;与热水管、蒸汽管平行上下敷 设时,应敷设在热水管、蒸汽管的下方;
2)敷设在电气竖井内穿越楼板和穿越不同防火区的线槽应有防火措施;
3)对于敷设在室外的线槽,当进入室内或配电柜时应有防水措施,线槽底部应有泄水孔。
4)敷设在电气竖井内的电缆梯架或托盘,其固定支架不应安装在固定电缆的横担上, 且每隔 3~5 层设置承重支架;
2)敷设在电气竖井内穿越楼板和穿越不同防火区的线槽应有防火措施;
3)对于敷设在室外的线槽,当进入室内或配电柜时应有防水措施,线槽底部应有泄水孔。
4)敷设在电气竖井内的电缆梯架或托盘,其固定支架不应安装在固定电缆的横担上, 且每隔 3~5 层设置承重支架;
3. 线槽接地
1)非镀锌金属线槽之间应跨接连接;
2)镀锌金属线槽之间可不跨接连接,但连接板每端应有不少于 2 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 垫圈的螺栓固定;
3)金属线槽全长不大于 30m 时,应有不少于 2 处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
4)全长大于 30m 时,每隔 20~30m 增加一个接地连接点,始端和终端均应可靠接地。
2)镀锌金属线槽之间可不跨接连接,但连接板每端应有不少于 2 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 垫圈的螺栓固定;
3)金属线槽全长不大于 30m 时,应有不少于 2 处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
4)全长大于 30m 时,每隔 20~30m 增加一个接地连接点,始端和终端均应可靠接地。
4. 线槽配线
1)同一线槽内不宜同时敷设绝缘导线和电缆;
2)同一路径无抗干扰要求的线路,可敷设于同一线槽内,但是线槽内绝缘导线总截面 不应超过槽盒内截面的 40%,且载流导体不超过 30 根;
3)控制线路和信号线路敷设于同一线槽内时,绝缘导线的总截面不应超过槽盒内截面 的 50% 。
4)分支接头处绝缘导线的总截面不应大于该点盒内截面的 75%。
2)同一路径无抗干扰要求的线路,可敷设于同一线槽内,但是线槽内绝缘导线总截面 不应超过槽盒内截面的 40%,且载流导体不超过 30 根;
3)控制线路和信号线路敷设于同一线槽内时,绝缘导线的总截面不应超过槽盒内截面 的 50% 。
4)分支接头处绝缘导线的总截面不应大于该点盒内截面的 75%。
金属导管的施工技术要求
金属导管的施工程序
测量定位→支架制作→支架安装→导管预制→导管连接→接地线跨接。
注:管内穿线施工程序
选择导线→管内穿引线→导线与引线绑扎→放护圈→穿导线→导线并头绝缘→线路检查 →绝缘测试。
选择导线→管内穿引线→导线与引线绑扎→放护圈→穿导线→导线并头绝缘→线路检查 →绝缘测试。
金属导管各工序的主要工作内容
1. 支架安装
1)钢结构构件上不得熔焊支架,且不得热加工开孔;
2)采用金属吊架时圆钢直径不小于 8mm,并有防晃支架,在距离接线盒、分支处或端 部 0.3~0.5m 处应设固定支架。
2)采用金属吊架时圆钢直径不小于 8mm,并有防晃支架,在距离接线盒、分支处或端 部 0.3~0.5m 处应设固定支架。
2. 金属导管施工要求
1)钢导管不得对口熔焊连接;镀锌钢导管或壁厚≤2mm 的钢导管不得套管熔焊连接;
2)镀锌钢导管、可弯曲金属导管、金属柔性导管不得熔焊连接;
3)暗配导管的表面埋设深度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 15mm;室外埋地 敷设的钢导管壁厚大于 2mm;镀锌钢管的镀锌层厚度不小于 63um;
2)镀锌钢导管、可弯曲金属导管、金属柔性导管不得熔焊连接;
3)暗配导管的表面埋设深度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 15mm;室外埋地 敷设的钢导管壁厚大于 2mm;镀锌钢管的镀锌层厚度不小于 63um;
法规
机电工程施工相关法规与标准
机电工程施工相关标准
4)导管弯曲半径
① 明配导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 6 倍 ,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时,其 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 4 倍;
② 埋设于混凝土内的导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 6 倍,当直埋于地下时,其弯 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 10 倍;
③ 电缆导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② 埋设于混凝土内的导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 6 倍,当直埋于地下时,其弯 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 10 倍;
③ 电缆导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5)由箱式变电所或落地式配电箱引向建筑物的导管,建筑物一侧的导管管口应设在建 筑物内。
6)导管穿越密闭或防护密闭隔墙吋,应设置预埋套管,套管两端伸出墙面的长度宜为 30~50mm, 导管穿越密闭穿墙套管的两侧应设置过线盒,并做好封堵;
7)进入配电柜 、台、箱内的导管管口,当箱底无封板时,管口应高出 柜、台、箱、 盘的基础面 50~80mm;
8)明配导管在距终端、弯头中点或柜、台、箱 、盘等边缘 150~500mm 范围内应设固 定管卡;
6)导管穿越密闭或防护密闭隔墙吋,应设置预埋套管,套管两端伸出墙面的长度宜为 30~50mm, 导管穿越密闭穿墙套管的两侧应设置过线盒,并做好封堵;
7)进入配电柜 、台、箱内的导管管口,当箱底无封板时,管口应高出 柜、台、箱、 盘的基础面 50~80mm;
8)明配导管在距终端、弯头中点或柜、台、箱 、盘等边缘 150~500mm 范围内应设固 定管卡;
3. 可弯曲金属导管及金属柔性导管施工要求
1)刚性导管经柔性导管与电气设备连接时,柔性导管的长度在动力工程中不大于 0.8m, 照明工程中不大于 1.2m;
2)可弯曲金属导管或金属柔性导管与刚性导管或电气设备连接时应采用专用接头;
3)柔性导管固定点间距应均匀且不大于 1.0m,管卡与设备、器具、弯头中点、管端等 的距离应小于 0.3m;
4)可弯曲金属导管有可能受重物压力或明显机械撞击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建筑电气-金属导管施工技术要求
2)可弯曲金属导管或金属柔性导管与刚性导管或电气设备连接时应采用专用接头;
3)柔性导管固定点间距应均匀且不大于 1.0m,管卡与设备、器具、弯头中点、管端等 的距离应小于 0.3m;
4)可弯曲金属导管有可能受重物压力或明显机械撞击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建筑电气-金属导管施工技术要求
4. 导管与保护导体连接要求
1)非镀锌钢导管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处的两端应熔焊焊接保护连接导体,保护连接 导体宜为直径不小于 6mm 的圆钢,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 6 倍;
2)镀锌钢导管、可弯曲金属导管、金属柔性导管连接处的两端宜采用专用接地卡固定 保护连接导体,保护连接导体应为截面积不小于 4mm²的铜芯软线;
3)机械连接的金属导管,当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值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要求时,连接处可 不设置保护连接导体;金属导管不应作为保护导体的接续导体;可弯曲金属导管和金属柔性 导管不应作为保护导体的接续导体。
4)金属导管与金属梯架、托盘连接时,镀锌材质的连接端宜用专用接地卡固定保护连 接导体,非镀锌材质的连接端应熔焊焊接保护连接导体。
2)镀锌钢导管、可弯曲金属导管、金属柔性导管连接处的两端宜采用专用接地卡固定 保护连接导体,保护连接导体应为截面积不小于 4mm²的铜芯软线;
3)机械连接的金属导管,当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值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要求时,连接处可 不设置保护连接导体;金属导管不应作为保护导体的接续导体;可弯曲金属导管和金属柔性 导管不应作为保护导体的接续导体。
4)金属导管与金属梯架、托盘连接时,镀锌材质的连接端宜用专用接地卡固定保护连 接导体,非镀锌材质的连接端应熔焊焊接保护连接导体。
5. 管内穿线要求
1)穿线前应清除管内积水和杂物,且在穿线前装设护线口;
2)电缆穿管保护时,导管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1.5 倍;
3)导线接头应设在专用的接线盒或器具内,不得在导管内;
4)交流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每相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
5)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不得穿入不同的金属导管内或敷设在不同的金属线槽内。
6)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入同一根导管内。
2)电缆穿管保护时,导管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1.5 倍;
3)导线接头应设在专用的接线盒或器具内,不得在导管内;
4)交流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每相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
5)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不得穿入不同的金属导管内或敷设在不同的金属线槽内。
6)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入同一根导管内。
照明系统施工技术要求
配电箱安装技术要求
箱体稳固→配管→管内穿线→导线连接→送电前检查→送电运行
1. 照明配电箱安装要求
1)箱体应为不燃材料,箱内开关动作灵活可靠;
2)安装牢固、位置正确、部件齐全,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垂直度偏差不大于 1.5‰;
3)配电箱不应安装在水管正下方;
4)箱内回路编号齐全,标识正确;
5)箱体开孔应与导管管径适配,暗装配电箱箱盖应紧贴墙面。
2)安装牢固、位置正确、部件齐全,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垂直度偏差不大于 1.5‰;
3)配电箱不应安装在水管正下方;
4)箱内回路编号齐全,标识正确;
5)箱体开孔应与导管管径适配,暗装配电箱箱盖应紧贴墙面。
2. 照明配电箱接线要求
1)照明配电箱内配线整齐、无绞接;导线连接紧密、不伤线芯、不断股,垫圈下螺丝 两侧压的导线截面相同,防松垫圈等零件齐全,同一端子上的导线连接不应多于 2 根;
2)照明配电箱内分别设置中性导体(N)和保护接地导体(PE)汇流排,汇流排上同一 端子不应连接不同回路的 N 线或 PE 线。
2)照明配电箱内分别设置中性导体(N)和保护接地导体(PE)汇流排,汇流排上同一 端子不应连接不同回路的 N 线或 PE 线。
3. 电涌保护器接线要求
电涌保护器 SPD 规格型号、安装布置、接线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地导线的位置不宜 靠近出线位置,SPD 的连接导线应平直、足够短,且不大于 0.5m。
开关安装技术要求
1)电源相线应经开关控制,然后到灯具;
2)安装位置应便于操作,开关边缘距门框宜为 0.15~0.20m,距地面宜为 1.3m;
3)易燃、易爆和特别潮湿场所的开关应分别采用防爆型、密闭型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4)安装在同一建筑物内的开关,应采用同一系列的产品,且通断位置应一致;
5)空调温控器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室内并列安装的空调温控器高度一致, 控制有序且不错位。
2)安装位置应便于操作,开关边缘距门框宜为 0.15~0.20m,距地面宜为 1.3m;
3)易燃、易爆和特别潮湿场所的开关应分别采用防爆型、密闭型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4)安装在同一建筑物内的开关,应采用同一系列的产品,且通断位置应一致;
5)空调温控器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室内并列安装的空调温控器高度一致, 控制有序且不错位。
插座安装技术要求
1)插座宜由单独回路配电,一个房间内的插座宜由同一回路配电;
2)插座距地面高度一般为 0.3m,托儿所、幼儿园及小学校的插座距地面高度不宜小于 1.8m,同一场所安装的插座高度应一致。
3)当交流与直流或不同电压等级的插座安装在同一场所时,应有明显的区别,且插座 不得互换;不间断电源插座及应急电源插座应设置标识; 潮湿房间应设防水插座。
2)插座距地面高度一般为 0.3m,托儿所、幼儿园及小学校的插座距地面高度不宜小于 1.8m,同一场所安装的插座高度应一致。
3)当交流与直流或不同电压等级的插座安装在同一场所时,应有明显的区别,且插座 不得互换;不间断电源插座及应急电源插座应设置标识; 潮湿房间应设防水插座。
4)插座接线要求
① 单相两孔插座,面对插座板,左孔(下孔)与中性线连接,右孔(上孔)与相线连 接;
② 单相三孔插座,面对插座板,左孔与中性线连接,右孔与相线连接,上孔与保护接 地线连接;
③ 三相四孔插座及三相五孔插座的上孔与保护接地线连接,保护接地线端子不得与中 性线端子连接,同一场所的三相插座,其相序应一致;
④ 保护接地线在插座之间不得串联连接;
⑤ 相线与中性线不应利用插座本体的接线端子转接供电。
② 单相三孔插座,面对插座板,左孔与中性线连接,右孔与相线连接,上孔与保护接 地线连接;
③ 三相四孔插座及三相五孔插座的上孔与保护接地线连接,保护接地线端子不得与中 性线端子连接,同一场所的三相插座,其相序应一致;
④ 保护接地线在插座之间不得串联连接;
⑤ 相线与中性线不应利用插座本体的接线端子转接供电。
灯具检查
1)内部接线应为铜芯绝缘导线,绝缘层厚度不小于 0.6mm,截面应与灯具功率相匹配 且不小于 0.5mm²;灯具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 2MΩ;
2)Ⅰ类灯具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具有专用的 PE 端子;
3)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灯具应检测蓄电池最少持续供电时间;
4)消防应急灯具应获得消防产品型式试验合格评定,且具有认证标志;
5)疏散指示标志灯具的保护罩应完整无裂纹;
6)防水灯具的防护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当对其密闭和绝缘性能有异议时,应按批抽 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室检测;
2)Ⅰ类灯具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具有专用的 PE 端子;
3)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灯具应检测蓄电池最少持续供电时间;
4)消防应急灯具应获得消防产品型式试验合格评定,且具有认证标志;
5)疏散指示标志灯具的保护罩应完整无裂纹;
6)防水灯具的防护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当对其密闭和绝缘性能有异议时,应按批抽 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室检测;
灯具安装
1)灯具固定应牢固可靠,在砌体和混凝土结构上严禁使用木榫、尼龙塞、塑料塞固定, 检查时抽查 5%且不少于 1 套;
2)吸顶或墙面上安装的灯具,灯具应紧贴饰面,且固定螺栓或螺钉不少于 2 个。
3)质量大于 10kg 的灯具,固定装置及悬吊装置应按灯具重量的 5 倍做恒定均布载荷强 度试验,持续时间不少于 15min,检查时全数检查试验记录;
2)吸顶或墙面上安装的灯具,灯具应紧贴饰面,且固定螺栓或螺钉不少于 2 个。
3)质量大于 10kg 的灯具,固定装置及悬吊装置应按灯具重量的 5 倍做恒定均布载荷强 度试验,持续时间不少于 15min,检查时全数检查试验记录;
4)悬吊式灯具安装要求
① 质量大于 3kg 的悬吊灯具,固定在螺栓或预埋吊钩上,螺栓或预埋吊钩的直径不小 于灯具挂销直径,且不应小于 6mm;
② 质量大于 0.5kg 的软线吊灯的电源线不应受力;带升降器的软线吊灯在吊线展开后, 灯具下沿高于工作台面 0.3m;
③ 采用钢管作灯具吊杆时,内径不应小于 10mm,壁厚不应小于 1.5mm;
④ 灯具与固定装置及灯具连接件采用螺纹连接的螺纹啮合扣数不应少于 5 扣。
② 质量大于 0.5kg 的软线吊灯的电源线不应受力;带升降器的软线吊灯在吊线展开后, 灯具下沿高于工作台面 0.3m;
③ 采用钢管作灯具吊杆时,内径不应小于 10mm,壁厚不应小于 1.5mm;
④ 灯具与固定装置及灯具连接件采用螺纹连接的螺纹啮合扣数不应少于 5 扣。
灯具接线
1)引向单个灯具的绝缘导线截面应与灯具功率相匹配,绝缘铜芯导线的线芯截面不应 小于 1mm²;
2)螺口灯头相线接在中间触点端子上,零线接在螺纹端子上;
3)由接线盒引至嵌入式灯具或槽灯的绝缘导线应采用柔性导管保护,不得裸露,且不 应在灯槽内明敷,柔性导管与灯具壳体应采用专用接头连接。
2)螺口灯头相线接在中间触点端子上,零线接在螺纹端子上;
3)由接线盒引至嵌入式灯具或槽灯的绝缘导线应采用柔性导管保护,不得裸露,且不 应在灯槽内明敷,柔性导管与灯具壳体应采用专用接头连接。
灯具接地
灯具按防触电保护形式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1)Ⅰ类灯具的防触电保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还需把外露可导电部分连接到保护导体上,因此Ⅰ类灯具的外壳必须采用铜芯软线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连接处设置接地标识;
2) Ⅱ类灯具的防触电保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还具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因此Ⅱ类灯具外壳不需要与保护导体连接;
3) Ⅲ类灯具的防触电保护是依靠安全特低电压,电源电压不超过交流 50V,采用隔离变压器供电,因此Ⅲ类灯具的外壳不允许与保护导体连接。
2) Ⅱ类灯具的防触电保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还具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因此Ⅱ类灯具外壳不需要与保护导体连接;
3) Ⅲ类灯具的防触电保护是依靠安全特低电压,电源电压不超过交流 50V,采用隔离变压器供电,因此Ⅲ类灯具的外壳不允许与保护导体连接。
防火防水
1)容量在 100W 及以上的灯具,引入灯具的电源应采用瓷管、矿棉等不燃材料作隔热 保护,高温部位靠近可燃物时采取隔热、散热措施;
2)水下灯具及防水灯具,引入灯具的电源应采用塑料导管保护,固定在水池上的所有 金属部件应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并设置接地标识;
3)露天灯具腔体的底部应有泄水孔,且应采取防腐防水措施;
4)庭院灯和路灯的接线盒应采用防护等级不小于 IPX5 的防水接线盒;
5)埋地灯的接线盒应采用防护等级为 IPX7 的防水接线盒。
2)水下灯具及防水灯具,引入灯具的电源应采用塑料导管保护,固定在水池上的所有 金属部件应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并设置接地标识;
3)露天灯具腔体的底部应有泄水孔,且应采取防腐防水措施;
4)庭院灯和路灯的接线盒应采用防护等级不小于 IPX5 的防水接线盒;
5)埋地灯的接线盒应采用防护等级为 IPX7 的防水接线盒。
其它灯具安装要求
1)消防应急照明线路穿管暗敷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30mm;EPS 供电的应急灯具安装完毕后,应检验最少持续供电时间;运行中温度大于 60℃的灯具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散热措施。
2)人员来往密集场所安装的落地式景观照明灯,无防栏护时,距地面高度大于 2.5m;
3)安装在烟囱上的航空障碍灯,应安装在低于烟囱口 1.5~3m 的部位且呈正三角水平排 列;屋面上设置接闪器的航空障碍灯,其接闪器与屋面接闪器可靠连接。
2)人员来往密集场所安装的落地式景观照明灯,无防栏护时,距地面高度大于 2.5m;
3)安装在烟囱上的航空障碍灯,应安装在低于烟囱口 1.5~3m 的部位且呈正三角水平排 列;屋面上设置接闪器的航空障碍灯,其接闪器与屋面接闪器可靠连接。
建筑防雷接地
建筑防雷
防雷接地装置的施工程序:
接地体→接地干线→引下线→均压环→接闪器(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网) 建筑电气-建筑防雷接地
接地体→接地干线→引下线→均压环→接闪器(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网) 建筑电气-建筑防雷接地
1. 接闪器的施工要求
1)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的安装位置应正确,焊接连接处应防腐完好;
2)接闪带和接闪线安装应平正顺直、无急弯,固定支架高度不宜小于 150mm,每个固 定支架应能承受 49N 的垂直拉力;
3)接闪带或接闪网在穿过建筑物变形缝处应有补偿措施;
4)当利用建筑物金属屋面或屋顶上旗杆、栏杆、装饰物、铁塔、女儿墙上的盖板等永 久性金属物作接闪器时,其材质及截面应符合设计要求,建筑物金属屋面板间的连接、永久 性金属物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应可靠、持久。
2)接闪带和接闪线安装应平正顺直、无急弯,固定支架高度不宜小于 150mm,每个固 定支架应能承受 49N 的垂直拉力;
3)接闪带或接闪网在穿过建筑物变形缝处应有补偿措施;
4)当利用建筑物金属屋面或屋顶上旗杆、栏杆、装饰物、铁塔、女儿墙上的盖板等永 久性金属物作接闪器时,其材质及截面应符合设计要求,建筑物金属屋面板间的连接、永久 性金属物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应可靠、持久。
2. 引下线的施工要求
1)接闪器与防雷引下线必须采用焊接或卡接器连接,防雷引下线与接地装置必须采用 焊接或螺栓连接。
2)暗敷在建筑物抹灰层内的引下线,应有卡钉分段固定;
3)明敷的引下线应平直、无急弯,并应设置专用支架固定,引下线焊接处应刷油漆防 腐;
4)要求接地的幕墙金属框架和建筑物的金属门窗,应就近与防雷引下线可靠连接,连 接处不同金属之间应采取防电化学腐蚀的措施。
2)暗敷在建筑物抹灰层内的引下线,应有卡钉分段固定;
3)明敷的引下线应平直、无急弯,并应设置专用支架固定,引下线焊接处应刷油漆防 腐;
4)要求接地的幕墙金属框架和建筑物的金属门窗,应就近与防雷引下线可靠连接,连 接处不同金属之间应采取防电化学腐蚀的措施。
建筑接地
1. 接地装置的敷设要求
1)接地装置顶面埋深不小于 0.6m,且在冻土层以下;
2)圆钢、角钢、铜管、铜棒、铜板等接地极应垂直埋入地下,间距不小于 5m;
3)人工接地体与建筑物的外墙或基础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 1m。
2)圆钢、角钢、铜管、铜棒、铜板等接地极应垂直埋入地下,间距不小于 5m;
3)人工接地体与建筑物的外墙或基础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 1m。
2. 接地装置的搭接要求
1)扁钢与扁钢搭接不小于扁钢宽度的 2 倍,且至少三面施焊;
2)圆钢与扁钢搭接不小于圆钢直径的 6 倍,且双面施焊;
3)圆钢与角钢搭接不小于圆钢直径的 6 倍,且双面施焊;
4)扁钢与钢管搭接应紧贴 3/4 钢管表面,扁钢与角钢搭接应紧贴角钢外侧两面;
2)圆钢与扁钢搭接不小于圆钢直径的 6 倍,且双面施焊;
3)圆钢与角钢搭接不小于圆钢直径的 6 倍,且双面施焊;
4)扁钢与钢管搭接应紧贴 3/4 钢管表面,扁钢与角钢搭接应紧贴角钢外侧两面;
等电位联结
1)等电位联结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或外界可导电部分的连接应可靠,采用焊接时,搭接 长度符合要求, 采用螺栓连接时,其螺栓、螺母、垫圈等应为热镀锌制品,且连接牢固;
2)等电位联结的卫生间内金属部件或零件的外界可导电部分,应设置专用接线螺栓与 等电位联结导体连接,并设置标识,连接处螺帽应紧固、防松零件齐全;
3)等电位联结导体在地下暗敷时,其导体间的连接不得采用螺栓压接。
2)等电位联结的卫生间内金属部件或零件的外界可导电部分,应设置专用接线螺栓与 等电位联结导体连接,并设置标识,连接处螺帽应紧固、防松零件齐全;
3)等电位联结导体在地下暗敷时,其导体间的连接不得采用螺栓压接。
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的处理措施
1. 换土的要求
1)掌握有关地质结构资料和地下土壤电阻率的分布,并做好记录;
2)首先开挖沟槽并将沟槽清理干净,其次在沟槽底部铺设经确认合格的低电阻率土壤, 铺设厚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最后安装接地装置;
3)接地装置连接完毕并经防腐处理后,再覆盖一层低电阻率土壤,使接地装置被低电 阻率土壤包覆。
2)首先开挖沟槽并将沟槽清理干净,其次在沟槽底部铺设经确认合格的低电阻率土壤, 铺设厚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最后安装接地装置;
3)接地装置连接完毕并经防腐处理后,再覆盖一层低电阻率土壤,使接地装置被低电 阻率土壤包覆。
2. 添加降阻剂的要求
1)降阻剂应为同一品牌产品,调制降阻剂的水应无污染和杂物;
2)开挖沟槽或钻孔垂直埋管,将沟槽清理干净,检查接地体埋入位置后灌注降阻剂;
3)降阻剂应均匀灌注于垂直接地体周围,接地装置应被降阻剂所包覆。 建
2)开挖沟槽或钻孔垂直埋管,将沟槽清理干净,检查接地体埋入位置后灌注降阻剂;
3)降阻剂应均匀灌注于垂直接地体周围,接地装置应被降阻剂所包覆。 建
3. 采用接地模块的要求
1)首先按设计位置开挖模块坑,并将地下接地干线引到模块上,检查确认后相互焊接;
2)接地模块的顶面埋深不小于 0.6m ,模块间距不小于模块长度的 3~5 倍,埋设基坑 宜为模块外形尺寸的 1.2~1.4 倍,接地模块应垂直或水平就位,并保持与原土层接触良好;
3)接地模块应集中引线,并采用干线将接地模块并联焊接成一个环路,干线的材质与 接地模块焊接点的材质相同,钢制的采用热浸镀锌材料的引出线不少于 2 处。
2)接地模块的顶面埋深不小于 0.6m ,模块间距不小于模块长度的 3~5 倍,埋设基坑 宜为模块外形尺寸的 1.2~1.4 倍,接地模块应垂直或水平就位,并保持与原土层接触良好;
3)接地模块应集中引线,并采用干线将接地模块并联焊接成一个环路,干线的材质与 接地模块焊接点的材质相同,钢制的采用热浸镀锌材料的引出线不少于 2 处。
通风空调
风管及部件的制作要求
风管制作的一般规定
1)金属风管规格以外径或外边长为准,非金属风管规格以内径或内边长为准;
2)镀锌钢板及含有各类复合保护层的钢板应采用咬口连接或铆接, 不得采用焊接连接;
3)风管的密封应以板材连接的密封为主,也可采用密封胶嵌缝的方法,密封面宜设在 风管的正压侧;
4)防火风管的本体、框架与固定材料、密封垫料等必须为不燃材料,防火风管的耐火 极限应符合系统防火设计的规定。
2)镀锌钢板及含有各类复合保护层的钢板应采用咬口连接或铆接, 不得采用焊接连接;
3)风管的密封应以板材连接的密封为主,也可采用密封胶嵌缝的方法,密封面宜设在 风管的正压侧;
4)防火风管的本体、框架与固定材料、密封垫料等必须为不燃材料,防火风管的耐火 极限应符合系统防火设计的规定。
镀锌风管制作要求
1)镀锌钢板的镀锌层厚度应符合设计及合同的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应低于 80g/m2, 镀锌钢板风管表面不得有 10%以上的花白、锌层粉化等镀锌层严重损坏的现象;
2)风管与配件的咬口缝应紧密、宽度一致,折角平直,圆弧均匀,且两端面平行;风 管表面应平整,无明显扭曲及翘角,凹凸不大于 10mm;风管板材拼接的接缝应错开,不得 有十字接缝;
3)镀锌风管板材采用咬口连接时,咬口形式有单咬口、联合角咬口、转角咬口、按扣 式咬口、立咬口,其中单咬口、联合角咬口、转角咬口适用微压、低压、中压、高压系统; 按扣式咬口适用于微压、低压、中压系统;
2)风管与配件的咬口缝应紧密、宽度一致,折角平直,圆弧均匀,且两端面平行;风 管表面应平整,无明显扭曲及翘角,凹凸不大于 10mm;风管板材拼接的接缝应错开,不得 有十字接缝;
3)镀锌风管板材采用咬口连接时,咬口形式有单咬口、联合角咬口、转角咬口、按扣 式咬口、立咬口,其中单咬口、联合角咬口、转角咬口适用微压、低压、中压、高压系统; 按扣式咬口适用于微压、低压、中压系统;
普通钢板风管制作要求
1)普通钢板风管采用焊接连接,焊缝饱满、平整,无凸瘤、夹渣、气孔、裂缝等缺陷;
2)普通钢板风管与法兰的焊缝应低于法兰的端面,除尘系统风管宜采用内侧满焊、外 侧间断焊的形式;当风管与法兰采用点焊固定连接时,焊缝应熔合良好,间距不大于 100mm;
3)焊接完毕对焊缝除渣、防腐,板材校平。
2)普通钢板风管与法兰的焊缝应低于法兰的端面,除尘系统风管宜采用内侧满焊、外 侧间断焊的形式;当风管与法兰采用点焊固定连接时,焊缝应熔合良好,间距不大于 100mm;
3)焊接完毕对焊缝除渣、防腐,板材校平。
不锈钢板风管制作要求
1)不锈钢板风管法兰采用不锈钢材质,法兰与风管采用内侧满焊、外侧点焊的形式; 加固法兰采用两侧点焊的形式与风管固定,点焊的间距不大于 150mm;
2)铆钉连接时铆钉材料与风管材质相同,防止电化学腐蚀。
2)铆钉连接时铆钉材料与风管材质相同,防止电化学腐蚀。
成品风阀制作要求
1)风阀应设有开度指示装置,并能准确反映阀片开度;手动风量调节阀的手轮或手柄 应以顺时针方向转动为关闭;
2)工作压力大于 1000Pa 的调节风阀,厂家应提供在 1.5 倍工作压力下能自由开关的强 度测试合格证书或试验报告;
3)电动、气动调节阀的驱动执行装置应动作可靠,且在最大工作压力下工作正常;密 闭阀应能严密关闭,漏风量符合设计要求。
2)工作压力大于 1000Pa 的调节风阀,厂家应提供在 1.5 倍工作压力下能自由开关的强 度测试合格证书或试验报告;
3)电动、气动调节阀的驱动执行装置应动作可靠,且在最大工作压力下工作正常;密 闭阀应能严密关闭,漏风量符合设计要求。
消声装置制作要求
1)消声器的类别、消声性能、空气阻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2)矩形消声弯管平面边长大于 800mm 时应设置吸声导流片;
3)消声器内消声材料的织物覆面层应顺气流方向搭接;
4)消声器内的织物覆面层应有保护层,保护层应采用不易锈蚀的材料,不得使用普通 铁丝网,当使用穿孔板保护时,穿孔率应大于 20%。
2)矩形消声弯管平面边长大于 800mm 时应设置吸声导流片;
3)消声器内消声材料的织物覆面层应顺气流方向搭接;
4)消声器内的织物覆面层应有保护层,保护层应采用不易锈蚀的材料,不得使用普通 铁丝网,当使用穿孔板保护时,穿孔率应大于 20%。
柔性短管制作要求
1)防排烟系统的柔性短管必须为不燃材料;
2)柔性短管的长度宜为 150~250mm;
3)柔性短管不应为异径连接管;矩形柔性短管与风管连接不得采用抱箍固定的形式;
4)柔性短管与法兰组装宜采用压板铆接连接,铆钉间距为 60~80mm。
2)柔性短管的长度宜为 150~250mm;
3)柔性短管不应为异径连接管;矩形柔性短管与风管连接不得采用抱箍固定的形式;
4)柔性短管与法兰组装宜采用压板铆接连接,铆钉间距为 60~80mm。
风管的安装要求
支吊架的安装要求
1)支吊架的间距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 金属风管水平安装时的支吊架间距,直径或边长不大于 400mm 时不大于 4m,大于 400mm 时不大于 3m;
② 薄钢板法兰风管的支吊架间距不大于 3m;
③ 螺旋风管的支吊架间距为 3.75m 或 5m;
④ 垂直安装时至少设置 2 个固定点,支架间距不大于 4m;
② 薄钢板法兰风管的支吊架间距不大于 3m;
③ 螺旋风管的支吊架间距为 3.75m 或 5m;
④ 垂直安装时至少设置 2 个固定点,支架间距不大于 4m;
2)支吊架的设置不应影响阀门、自控机构的正常动作,且不应设置在风口、检查门等 处,与风口和分支管的距离不宜小于 200mm;
3)悬吊的水平主干风管直线长度大于 20m 时,应至少设置 1 个防晃支架或防止摆动的 固定支架;
4)边长或直径大于 1250mm 的弯头或三通等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支吊架;(补充)
5)风管或空调设备使用的可调节减振支吊架,拉伸或压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不锈钢 板、铝板风管与碳素钢支架接触时应采取隔绝措施或防腐绝缘措施。
3)悬吊的水平主干风管直线长度大于 20m 时,应至少设置 1 个防晃支架或防止摆动的 固定支架;
4)边长或直径大于 1250mm 的弯头或三通等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支吊架;(补充)
5)风管或空调设备使用的可调节减振支吊架,拉伸或压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不锈钢 板、铝板风管与碳素钢支架接触时应采取隔绝措施或防腐绝缘措施。
风管安装的一般规定
1)风管穿过需要封闭的防火、防爆墙体或楼板时,必须设置厚度不小于 1.6mm 的钢制 防护套管;风管与防护套管之间,应采用不燃柔性材料封堵严密; 2)风管内严禁其他管线穿越;
3)输送含有易燃、易爆气体或安装在易燃、易爆环境的风管系统必须设置可靠的防静 电接地装置;
4)输送含有易燃、易爆气体的风管系统通过生活区或其他辅助生产房间时不得设置接口;
5)室外风管系统的拉索等金属固定件严禁与避雷针或避雷网连接; 通风空调-风管的安装要求
6)风管系统安装完毕,应按系统类别进行施工质量的外观检查,合格后进行风管系统 的严密性检验,漏风量应符合要求。
3)输送含有易燃、易爆气体或安装在易燃、易爆环境的风管系统必须设置可靠的防静 电接地装置;
4)输送含有易燃、易爆气体的风管系统通过生活区或其他辅助生产房间时不得设置接口;
5)室外风管系统的拉索等金属固定件严禁与避雷针或避雷网连接; 通风空调-风管的安装要求
6)风管系统安装完毕,应按系统类别进行施工质量的外观检查,合格后进行风管系统 的严密性检验,漏风量应符合要求。
金属风管的安装要求
1)风管安装的位置、标高、走向应符合设计要求,现场风管接口的配置应合理,不得 缩小其有效截面;
2)法兰的连接螺栓应均匀拧紧,螺母宜在同一侧;
3)风管与砖、混凝土风道的连接接口,应顺着气流方向插入,并采取密封措施;风管 穿出屋面应设置防雨装置且不渗漏;
4)外保温风管必须穿越封闭的墙体时,应加设套管;
5)风管接口的连接应严密牢固,风管法兰的垫片厚度不小于 3mm,垫片不应凸入管内 且不宜突出法兰外,垫片接口交叉长度不小于 30mm;
6)风管连接应平直,明装风管水平安装时,水平度允许偏差为3‰,总偏差不大于20mm; 垂直安装时,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为 2‰,总偏差不大于 20mm;暗装风管安装位置正确,不 应有侵占其他管线安装位置的现象。 通风空调-风管的安装要求 7)矩形薄钢板法兰风管可采用弹簧夹、弹性插条、U 形螺栓连接;连接固定的间隔不 大于 150mm,净化空调系统风管的间隔不大于 100mm,且分布均匀;当采用弹簧夹连接时, 宜正反交叉固定,且不松动。
2)法兰的连接螺栓应均匀拧紧,螺母宜在同一侧;
3)风管与砖、混凝土风道的连接接口,应顺着气流方向插入,并采取密封措施;风管 穿出屋面应设置防雨装置且不渗漏;
4)外保温风管必须穿越封闭的墙体时,应加设套管;
5)风管接口的连接应严密牢固,风管法兰的垫片厚度不小于 3mm,垫片不应凸入管内 且不宜突出法兰外,垫片接口交叉长度不小于 30mm;
6)风管连接应平直,明装风管水平安装时,水平度允许偏差为3‰,总偏差不大于20mm; 垂直安装时,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为 2‰,总偏差不大于 20mm;暗装风管安装位置正确,不 应有侵占其他管线安装位置的现象。 通风空调-风管的安装要求 7)矩形薄钢板法兰风管可采用弹簧夹、弹性插条、U 形螺栓连接;连接固定的间隔不 大于 150mm,净化空调系统风管的间隔不大于 100mm,且分布均匀;当采用弹簧夹连接时, 宜正反交叉固定,且不松动。
风管部件的安装要求
成品风阀的安装要求
1)风管部件及操作机构的安装应便于操作;
2)风阀应安装在便于操作及检修的部位,安装后手动或电动操作装置应灵活可靠,阀 板关闭应严密;
3)止回阀、定风量阀的安装方向应正确;
4)除尘系统吸入管段的调节阀,宜安装在垂直管段上;
5)斜插板风阀安装时,阀板应顺着气流方向插入;水平安装时, 阀板应向上开启;
6)排烟阀(排烟口)及手控装置(包括钢索预埋套管)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索预埋套 管弯管不应大于 2 个;
7)直径或长边尺寸大于等于 630mm 的防火阀,应设独立支吊架;
8)防火阀、排烟阀(口)的安装位置和方向应正确,位于防火分区隔墙两侧的防火阀,距 墙表面不大于 200mm。(补充)
2)风阀应安装在便于操作及检修的部位,安装后手动或电动操作装置应灵活可靠,阀 板关闭应严密;
3)止回阀、定风量阀的安装方向应正确;
4)除尘系统吸入管段的调节阀,宜安装在垂直管段上;
5)斜插板风阀安装时,阀板应顺着气流方向插入;水平安装时, 阀板应向上开启;
6)排烟阀(排烟口)及手控装置(包括钢索预埋套管)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索预埋套 管弯管不应大于 2 个;
7)直径或长边尺寸大于等于 630mm 的防火阀,应设独立支吊架;
8)防火阀、排烟阀(口)的安装位置和方向应正确,位于防火分区隔墙两侧的防火阀,距 墙表面不大于 200mm。(补充)
消声装置的安装要求
1)消声器及静压箱安装时,应设置独立的支吊架;
2)当采用回风箱作为静压箱时,回风口处应设置过滤网。
2)当采用回风箱作为静压箱时,回风口处应设置过滤网。
柔性风管的安装要求
1)松紧适度,目测平顺、不应有强制性扭曲;
2)可伸缩金属或非金属柔性风管的长度不宜大于 2m;
3)柔性风管支吊架的间距不应大于 1500mm,承托的座或箍的宽度不应小于 25mm, 两支架间风道最大允许下垂应为 100mm,且不应有死弯或塌凹。
2)可伸缩金属或非金属柔性风管的长度不宜大于 2m;
3)柔性风管支吊架的间距不应大于 1500mm,承托的座或箍的宽度不应小于 25mm, 两支架间风道最大允许下垂应为 100mm,且不应有死弯或塌凹。
末端风口的安装要求
1)风口表面应平整、不变形,调节灵活、可靠;同一厅室、房间内的相同风口的安装 高度应一致,排列应整齐;
2)明装无吊项的风口,安装位置和标高允许偏差 10mm;
3)风口水平安装,水平度允许偏差应为 3‰;
4)风口垂直安装,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为 2‰。
2)明装无吊项的风口,安装位置和标高允许偏差 10mm;
3)风口水平安装,水平度允许偏差应为 3‰;
4)风口垂直安装,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为 2‰。
空调水系统安装要求
冷冻水和冷却水管道安装要求
1)焊接连接管道对口平直度允许偏差为 1%,全长不应大于 10mm;
2)螺纹连接管道的螺纹应清洁规整,断丝或缺丝不大于螺纹全扣数的 10%,管道连接 牢固,接口处的外露螺纹应为 2~3 扣,不应有外露填料;
3)法兰连接管道的法兰面应与管道中心线垂直且同心,法兰对接平行,偏差不大于管 道外径的 1.5‰且不大于 2mm; 通风空调-空调水系统安装要求
4)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管道支吊架不得影响结构安全;管道穿越墙体或楼板处应设钢 制套管,管道接口不得置于套管内,钢制套管与墙体饰面或楼板底部平齐,上部高出楼层地 面 20~50mm,且不得将套管作为管道支撑;当穿越防火分区时,应采用不燃材料进行防火 封堵,保温管道与套管四周的缝隙,应使用不燃绝热材料填塞紧密;
5 ) 管道与水泵、制冷机组的接口应为柔性接管,且不得强行对口连接,与其连接的 管道应设置独立支架;
6)管道与设备连接处应设置独立支、吊架;当设备安装在减振基座上时,独立支架的 固定点应为减振基座; 通风空调-空调水系统安装要求
7)管道机房内总、干管的支吊架,应采用承重防晃管架,与设备连接的管道管架宜采 取减振措施;当水平支管的管架采用单杆吊架时,应在系统管道的起始点、阀门、三通、弯 头、以及长度每隔 15m 处设置承重防晃管架;
8)冷(热)水管道与支吊架之间,应设置衬垫;衬垫的承压强度应满足管道全重,且 应采用不燃与难燃硬质绝热材料或经防腐处理的木衬垫;衬垫的厚度不小于绝热层厚度,宽 度不小于支吊架支承面的宽度,衬垫的表面平整、上下两衬垫接合面空隙填实。
2)螺纹连接管道的螺纹应清洁规整,断丝或缺丝不大于螺纹全扣数的 10%,管道连接 牢固,接口处的外露螺纹应为 2~3 扣,不应有外露填料;
3)法兰连接管道的法兰面应与管道中心线垂直且同心,法兰对接平行,偏差不大于管 道外径的 1.5‰且不大于 2mm; 通风空调-空调水系统安装要求
4)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管道支吊架不得影响结构安全;管道穿越墙体或楼板处应设钢 制套管,管道接口不得置于套管内,钢制套管与墙体饰面或楼板底部平齐,上部高出楼层地 面 20~50mm,且不得将套管作为管道支撑;当穿越防火分区时,应采用不燃材料进行防火 封堵,保温管道与套管四周的缝隙,应使用不燃绝热材料填塞紧密;
5 ) 管道与水泵、制冷机组的接口应为柔性接管,且不得强行对口连接,与其连接的 管道应设置独立支架;
6)管道与设备连接处应设置独立支、吊架;当设备安装在减振基座上时,独立支架的 固定点应为减振基座; 通风空调-空调水系统安装要求
7)管道机房内总、干管的支吊架,应采用承重防晃管架,与设备连接的管道管架宜采 取减振措施;当水平支管的管架采用单杆吊架时,应在系统管道的起始点、阀门、三通、弯 头、以及长度每隔 15m 处设置承重防晃管架;
8)冷(热)水管道与支吊架之间,应设置衬垫;衬垫的承压强度应满足管道全重,且 应采用不燃与难燃硬质绝热材料或经防腐处理的木衬垫;衬垫的厚度不小于绝热层厚度,宽 度不小于支吊架支承面的宽度,衬垫的表面平整、上下两衬垫接合面空隙填实。
冷凝水管道安装要求
冷凝水排水管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管道坡度宜≥8‰且坡向出水口, 设备与排水管的连接应采用软接,并保持畅通。
阀部件安装要求
1. 阀门安装
1)阀门安装的位置、高度、进出口方向应正确,且便于操作;连接牢固紧密,启闭灵 活;成排阀门的排列应整齐美观,在同一平面上的允许偏差不大于 3mm;
2)安装在保温管道上的手动阀门的手柄不得朝下。 通风空调-空调水系统安装要求
2. 补偿器安装
1)补偿器的补偿量和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根据设计计算的补偿量进行预拉伸 或预压缩;
2)波纹管补偿器内套有焊缝的一端,水平管路上应安装在水流的流入端,垂直管路上 应安装在上端。 通风空调-空调水系统安装要求
3. 除污器和自动排气装置安装
1)冷(热)水和冷却水系统的水过滤器应安装在进入机组、水泵等设备的前端管道上, 安装方向正确,安装位置便于滤网的拆装清洗,与管道连接牢固严密;
2)闭式管路系统应在系统最高处及所有可能积聚空气的管段高点设置排气阀,在管路 最低点设排水管及排水阀。
1)阀门安装的位置、高度、进出口方向应正确,且便于操作;连接牢固紧密,启闭灵 活;成排阀门的排列应整齐美观,在同一平面上的允许偏差不大于 3mm;
2)安装在保温管道上的手动阀门的手柄不得朝下。 通风空调-空调水系统安装要求
2. 补偿器安装
1)补偿器的补偿量和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根据设计计算的补偿量进行预拉伸 或预压缩;
2)波纹管补偿器内套有焊缝的一端,水平管路上应安装在水流的流入端,垂直管路上 应安装在上端。 通风空调-空调水系统安装要求
3. 除污器和自动排气装置安装
1)冷(热)水和冷却水系统的水过滤器应安装在进入机组、水泵等设备的前端管道上, 安装方向正确,安装位置便于滤网的拆装清洗,与管道连接牢固严密;
2)闭式管路系统应在系统最高处及所有可能积聚空气的管段高点设置排气阀,在管路 最低点设排水管及排水阀。
水系统试验
1. 冷冻水和冷却水管道应进行水压试验;
1)试验压力:当工作压力≤1.0MPa 时,试验压力为系统工作压力的 1.5 倍,且不小于 0.6MPa,当工作压力大于 1.0MPa 时,试验压力为系统工作压力加 0.5MPa;
2)试验过程:系统最低点升至试验压力后,稳压 10min,压力下降不大于 0.02MPa,然 后应降至工作压力,外观检查无渗漏为合格。 对于大型高层建筑分区分层试压时,在该部位试验压力下,稳压 10min,压力不得下降, 再将压力降至该部位的工作压力,稳压 60min,压力不得下降,外观检查无渗漏为合格。 通风空调-空调水系统安装要求 塑料管在进行水压试验时,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且不小于 0.9MPa,严密性试 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15 倍。 风机盘管安装前进行水压试验时,试验压力为系统工作压力的 1.5 倍,观察时间 2min, 不渗不漏为合格。
2)试验过程:系统最低点升至试验压力后,稳压 10min,压力下降不大于 0.02MPa,然 后应降至工作压力,外观检查无渗漏为合格。 对于大型高层建筑分区分层试压时,在该部位试验压力下,稳压 10min,压力不得下降, 再将压力降至该部位的工作压力,稳压 60min,压力不得下降,外观检查无渗漏为合格。 通风空调-空调水系统安装要求 塑料管在进行水压试验时,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且不小于 0.9MPa,严密性试 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15 倍。 风机盘管安装前进行水压试验时,试验压力为系统工作压力的 1.5 倍,观察时间 2min, 不渗不漏为合格。
2. 冷凝水管道应进行通水试验;
3. 风机盘管应进行风机三速试运转及盘管水压试验。
3. 风机盘管应进行风机三速试运转及盘管水压试验。
空调设备安装要求
制冷机组安装要求
1)整体组合式制冷机组机身纵、横方向水平度允许偏差应为 1‰,当采用垫铁调整时, 应接触紧密并相对固定;
2)制冷设备或附属设备机座下减振器的安装位置应与设备重心相匹配,各减振器的压 缩量应均匀一致,且偏差不大于 2mm;
3)采用弹性减振器的制冷机组,应设置防止机组运行时水平移位的定位装置;
4)冷热源与辅助设备的安装位置应满足设备操作及维修空间要求,四周应设排水设施。
2)制冷设备或附属设备机座下减振器的安装位置应与设备重心相匹配,各减振器的压 缩量应均匀一致,且偏差不大于 2mm;
3)采用弹性减振器的制冷机组,应设置防止机组运行时水平移位的定位装置;
4)冷热源与辅助设备的安装位置应满足设备操作及维修空间要求,四周应设排水设施。
冷却塔安装要求
1)基础的位置、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为±20mm,进风侧距建筑物应大于 1m; 冷却塔部件与基座的连接应采用镀锌螺栓或不锈钢螺栓,固定牢固;
2)冷却塔安装应水平,单台冷却塔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为 2‰;多台冷却塔 安装时,排列整齐,各台开式冷却塔的水面高度应一致,高度偏差不大于 30mm;
3)冷却塔的集水盘应严密、无渗漏,进出水口的方向和位置应正确;静止分水器的布 水应均匀,转动布水器喷水口方向一致,转动灵活,水量符合设计或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
2)冷却塔安装应水平,单台冷却塔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为 2‰;多台冷却塔 安装时,排列整齐,各台开式冷却塔的水面高度应一致,高度偏差不大于 30mm;
3)冷却塔的集水盘应严密、无渗漏,进出水口的方向和位置应正确;静止分水器的布 水应均匀,转动布水器喷水口方向一致,转动灵活,水量符合设计或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
风机安装要求
1)落地安装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减振装置,并应采取防止设备水平位移的措施;
2)减振器的安装位置应正确,各组或各个减振器承受荷载的压缩量应均匀一致,偏差 应小于 2mm。
3)风机的进、出口不得承受外加的重量,相连接的风管、阀件应设置独立的支吊架。 通
2)减振器的安装位置应正确,各组或各个减振器承受荷载的压缩量应均匀一致,偏差 应小于 2mm。
3)风机的进、出口不得承受外加的重量,相连接的风管、阀件应设置独立的支吊架。 通
水泵安装要求
1)整体安装的水泵纵向水平偏差不大于 0.1‰,横向水平偏差不大于 0.2‰;组合安装 的水泵纵横向水平偏差不大于 0.05‰;
2)水泵与电机采用联轴器连接时,联轴器两轴芯的轴向倾斜不大于 0.2‰,径向位移不 大于 0.05mm。
3)减振器与水泵及水泵基础的连接应牢固平稳,接触紧密。
2)水泵与电机采用联轴器连接时,联轴器两轴芯的轴向倾斜不大于 0.2‰,径向位移不 大于 0.05mm。
3)减振器与水泵及水泵基础的连接应牢固平稳,接触紧密。
多联机设备安装要求
1. 室内机和室外机安装要求
1)安装在户外的室外机应可靠接地,并应采取防雷保护措施;室外机应安装在设计专 用平台上,并采取减振措施和防止螺栓松动的措施。
2)室外机应通风通畅,不应有短路现象,不应有异常噪声;多台机组集中安装时,不 应影响相邻机组的正常运行;
3)风管式室内机的送风口和回风口之间,不应形成气流短路,风口安装应平整,且应 与装饰线条一致。
2)室外机应通风通畅,不应有短路现象,不应有异常噪声;多台机组集中安装时,不 应影响相邻机组的正常运行;
3)风管式室内机的送风口和回风口之间,不应形成气流短路,风口安装应平整,且应 与装饰线条一致。
2. 制冷剂管道和管件安装要求
1)制冷剂管道的弯管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管道直径的 3.5 倍,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差 不大于管道直径的 0.08 倍,且不应使用焊接弯管及褶皱弯管;
2)制冷剂管道的分支管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管道直径的 1.5 倍,应按介质流向弯成 90°与 主管连接;
3)铜管切口应平整,不得有毛刺、凹凸等缺陷,切口允许倾斜偏差为管径的 1%,管子 扩口应保持同心,不得有开裂及褶皱,并有良好的密封面;
4)铜管采用承插钎焊时,承口应迎着介质流向;采用套管钎焊时,插接深度应符合规 定;采用对接焊接时,错边量不大于管子壁厚的 0.1 倍,且不大于 1mm。
2)制冷剂管道的分支管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管道直径的 1.5 倍,应按介质流向弯成 90°与 主管连接;
3)铜管切口应平整,不得有毛刺、凹凸等缺陷,切口允许倾斜偏差为管径的 1%,管子 扩口应保持同心,不得有开裂及褶皱,并有良好的密封面;
4)铜管采用承插钎焊时,承口应迎着介质流向;采用套管钎焊时,插接深度应符合规 定;采用对接焊接时,错边量不大于管子壁厚的 0.1 倍,且不大于 1mm。
太阳能设备安装要求
1. 集热器安装要求
1)集热器支架应按设计要求可靠固定在基座上或基座的预埋件上,位置准确,角度一 致,集热器安装倾角误差不大于±3°;
2)集热器与集热器之间的连接宜采用柔性连接,且密封可靠、无泄漏、无扭曲变形;
3)钢结构支架及预埋件应做防腐处理,集热器支架和金属管路系统应与建筑物防雷接 地系统可靠连接。
2)集热器与集热器之间的连接宜采用柔性连接,且密封可靠、无泄漏、无扭曲变形;
3)钢结构支架及预埋件应做防腐处理,集热器支架和金属管路系统应与建筑物防雷接 地系统可靠连接。
2. 蓄能水箱安装要求
1)蓄能水箱采用钢板焊接水箱时,水箱内外壁均应防腐处理,内壁防腐材料应卫生、 无毒,且应能承受热水的最高温度。
2)蓄能水箱和支架之间应有隔热垫,水箱应进行检漏试验,蓄能水箱的保温应在检漏 试验合格后进行。
2)蓄能水箱和支架之间应有隔热垫,水箱应进行检漏试验,蓄能水箱的保温应在检漏 试验合格后进行。
空调系统调试及节能验收
调试准备
1)通风与空调工程竣工验收的系统调试,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监理单位监督,设计单 位与建设单位参与配合;
2)系统调试前应编制调试方案,并报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系统调试由专业施工 和技术人员实施,调试结束后提供完整的调试资料和报告;
3)系统调试所用的测试仪器应在使用合格检定或校准合格有效期内,精度等级及最小 分度值应满足工程性能测定的要求。
2)系统调试前应编制调试方案,并报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系统调试由专业施工 和技术人员实施,调试结束后提供完整的调试资料和报告;
3)系统调试所用的测试仪器应在使用合格检定或校准合格有效期内,精度等级及最小 分度值应满足工程性能测定的要求。
设备单机试运转
1)冷却塔风机与冷却水系统循环试运行不应小于 2h;
2)制冷机组正常运转不应少于 8h;
2)制冷机组正常运转不应少于 8h;
系统联合试运转及调试
1)系统总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为-5%~+10%;各风口及吸风罩的风量与设计风量 允许偏差不大于 15%;
2)空调冷(热)水系统、冷却水系统的总流量与设计流量的偏差不大于 10%;
3)多台制冷机或冷却塔并联运行时,各台制冷机及冷却塔的水流量与设计流量偏差不 大于 10%;
4)变流量系统的各空气处理机组的水流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 10%;定流量 系统的各空气处理机组的水流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 15%。
2)空调冷(热)水系统、冷却水系统的总流量与设计流量的偏差不大于 10%;
3)多台制冷机或冷却塔并联运行时,各台制冷机及冷却塔的水流量与设计流量偏差不 大于 10%;
4)变流量系统的各空气处理机组的水流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 10%;定流量 系统的各空气处理机组的水流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 15%。
节能验收
1. 材料、设备见证取样复试
1)通风空调工程的绝热材料,要对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等指标进行复试,检验方 法为现场随机抽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要求同一厂家相同材质的绝热材料复验不得少于 2 次。 2)风机盘管机组要对供冷量、供热量、风量、出口静压、噪声及功率等参数进行复试, 检验方法为随机抽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要求同一厂家的风机盘管机组按数量复验 2%且 不得少于 2 台。 通
2. 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性能检测
1)室内温度的检测要求居住户每户抽测卧室或起居室 1 间,其他建筑按房间总数抽测10%;夏季不得低于设计计算温度 1℃,且不高于 2℃,冬季不得低于设计计算温度 2°C,且不高于 1°C;
2)通风与空调系统的总风量与设计允许偏差为-5%~+10%,各风口的风量与设计允许偏 差不应大于 15%;
3)空调系统的冷热水、冷却水总流量与设计允许偏差不应大于 10%,空调机组的水流 量与设计允许偏差不大于 15%。
2)通风与空调系统的总风量与设计允许偏差为-5%~+10%,各风口的风量与设计允许偏 差不应大于 15%;
3)空调系统的冷热水、冷却水总流量与设计允许偏差不应大于 10%,空调机组的水流 量与设计允许偏差不大于 15%。
净化空调系统施工技术要求
风管制作要求
1)宜采用镀锌钢板,镀锌层厚度不小于 100g/m2;
2)镀锌钢板风管的镀锌层不应有多处或 10%表面积损伤、粉化脱落等现象,咬口缝所 涂密封胶宜在正压侧;
3)风管所用的螺栓、螺母、垫圈和铆钉等材料应与管材性能相适应,不应产生电化学 腐蚀;
4)空气洁净度等级为 N1~N5 级时,风管法兰的螺栓及铆钉孔间距不大于 80mm;N6N9 级时,不大于 120mm,不得采用抽芯铆钉; 通风空调-净化空调系统施工技术要求
5)矩形风管不得使用 S 形插条及直角形插条连接;边长大于 1000mm 的净化空调系统 风管,无相应的加固措施不得使用薄钢板法兰弹簧夹连接;N1~N5 级净化空调系统的风管不 得采用按扣式咬口连接;
6)风管制作完毕应清洗,清洗剂不应对人体、管材和产品产生危害,达到清洁要求后, 对端部进行密闭封堵,并存放在清洁的房间。
2)镀锌钢板风管的镀锌层不应有多处或 10%表面积损伤、粉化脱落等现象,咬口缝所 涂密封胶宜在正压侧;
3)风管所用的螺栓、螺母、垫圈和铆钉等材料应与管材性能相适应,不应产生电化学 腐蚀;
4)空气洁净度等级为 N1~N5 级时,风管法兰的螺栓及铆钉孔间距不大于 80mm;N6N9 级时,不大于 120mm,不得采用抽芯铆钉; 通风空调-净化空调系统施工技术要求
5)矩形风管不得使用 S 形插条及直角形插条连接;边长大于 1000mm 的净化空调系统 风管,无相应的加固措施不得使用薄钢板法兰弹簧夹连接;N1~N5 级净化空调系统的风管不 得采用按扣式咬口连接;
6)风管制作完毕应清洗,清洗剂不应对人体、管材和产品产生危害,达到清洁要求后, 对端部进行密闭封堵,并存放在清洁的房间。
风管安装要求
1)净化空调系统风管及其部件的安装,应在该区域建筑门窗和地面工程施工完成,且 室内具有防尘措施的条件下进行,安装时所用的机具应清洁,人员应穿戴的工作服、手套和 工作鞋应清洁;
2)安装前风管、静压箱及其他部件的内表面应擦拭干净,且无油污和浮尘,施工停顿 或完毕时端口应封堵;
3)风管穿过洁净室吊顶、隔墙等围护结构时,应采取可靠的密封措施; 通风空调-净化空调系统施工技术要求
4)法兰垫料应采用不产尘、不易老化,且具有强度和弹性的材料,厚度为 5~8mm,不 得采用乳胶海绵,法兰垫片宜减少拼接,且不得采用直缝对接连接,不得在垫料表面涂刷涂 料,垫料不得凸出风管内壁;
5)净化空调系统进行风管严密性检验时,N1~N5 级的按高压系统风管的规定执行, N6~N9 级且工作压力小于等于 1500Pa 的按中压系统风管的规定执行。
2)安装前风管、静压箱及其他部件的内表面应擦拭干净,且无油污和浮尘,施工停顿 或完毕时端口应封堵;
3)风管穿过洁净室吊顶、隔墙等围护结构时,应采取可靠的密封措施; 通风空调-净化空调系统施工技术要求
4)法兰垫料应采用不产尘、不易老化,且具有强度和弹性的材料,厚度为 5~8mm,不 得采用乳胶海绵,法兰垫片宜减少拼接,且不得采用直缝对接连接,不得在垫料表面涂刷涂 料,垫料不得凸出风管内壁;
5)净化空调系统进行风管严密性检验时,N1~N5 级的按高压系统风管的规定执行, N6~N9 级且工作压力小于等于 1500Pa 的按中压系统风管的规定执行。
高效过滤器安装要求
1)机械密封时采用密封垫料,厚度为 6~8mm ,密封垫料应平整,安装后垫料压缩均匀,压缩率宜为 25%~30%;
2)液槽密封时,槽架水平安装且不渗漏,槽内不应有污物和水分,槽内密封液高度不
应超过槽深的 2/3,密封液熔点高于 50℃;
3)高效过滤器应在洁净室清洁,系统中末端过滤器前的所有空气过滤器应安装完毕, 且系统连续试运转 12h 以上,应在现场拆开包装并进行外观检查,合格后立即安装;
4)高效过滤器安装方向应正确,密封面严密,并按规范要求进行现场扫描检漏且应合 格。
2)液槽密封时,槽架水平安装且不渗漏,槽内不应有污物和水分,槽内密封液高度不
应超过槽深的 2/3,密封液熔点高于 50℃;
3)高效过滤器应在洁净室清洁,系统中末端过滤器前的所有空气过滤器应安装完毕, 且系统连续试运转 12h 以上,应在现场拆开包装并进行外观检查,合格后立即安装;
4)高效过滤器安装方向应正确,密封面严密,并按规范要求进行现场扫描检漏且应合 格。
洁净层流罩及风口安装要求
1. 洁净层流罩的安装
1)应设置独立的支吊架,并采取防止晃动的固定措施,且不得利用生产设备或壁板作 为支撑;
2)直接安装在吊顶上的层流罩,应采取减振措施,箱体四周与吊顶板之间密封;
3)洁净层流罩安装的水平度允许偏差为 1‰,高度允许偏差为 1mm;
4)安装后,应进行不少于 1h 的连续试运转,且运行正常。
2)直接安装在吊顶上的层流罩,应采取减振措施,箱体四周与吊顶板之间密封;
3)洁净层流罩安装的水平度允许偏差为 1‰,高度允许偏差为 1mm;
4)安装后,应进行不少于 1h 的连续试运转,且运行正常。
2. 风口的安装
1)风口安装前擦拭干净,不得有油污浮尘;
2)风口边框与建筑物顶棚或墙壁的装饰面应紧贴,接缝处采取可靠的密封措施;
3)带高效过滤器的送风口,四角应设置可调节高度的吊杆。
2)风口边框与建筑物顶棚或墙壁的装饰面应紧贴,接缝处采取可靠的密封措施;
3)带高效过滤器的送风口,四角应设置可调节高度的吊杆。
系统调试要求
1)工程竣工洁净室洁净度的检测应在空态或静态下进行,检测时,室内人员不多于 3 人,并穿着与洁净室等级相适应的洁净工作服;
2)净化空调系统的检测和调整,应在系统正常运行 24h 及以上达到稳定后进行;
3)净化空调系统运行前,应在回风和新风的吸入口处、粗效和中效过滤器的前端设置 临时无纺布过滤器; 通风空调-净化空调系统施工技术要求
4)单向流洁净室系统的系统总风量的允许偏差应为 0~10%,各风口风量允许偏差应为 0~15%;
5)单向流洁净室系统的室内截面平均风速的偏差为 0~10%,且截面风速不均匀度不大 于 0.25;
6)相邻不同级别洁净室之间和洁净室与非洁净室之间的静压差不应小于 5Pa,洁净室 与室外的静压差不应小于 10Pa;
2)净化空调系统的检测和调整,应在系统正常运行 24h 及以上达到稳定后进行;
3)净化空调系统运行前,应在回风和新风的吸入口处、粗效和中效过滤器的前端设置 临时无纺布过滤器; 通风空调-净化空调系统施工技术要求
4)单向流洁净室系统的系统总风量的允许偏差应为 0~10%,各风口风量允许偏差应为 0~15%;
5)单向流洁净室系统的室内截面平均风速的偏差为 0~10%,且截面风速不均匀度不大 于 0.25;
6)相邻不同级别洁净室之间和洁净室与非洁净室之间的静压差不应小于 5Pa,洁净室 与室外的静压差不应小于 10Pa;
建筑智能化
电梯工程
消防工程
项目管理
招投标管理
资格预审
基本资格审查
专业资格审查
施工经历
人员状况
施工方案
财务状况
不平等投标
差别信息
不同标准
限定、指定专利
限定组织形式
设定不适应资格条件
特定行业业绩
评标委员会的组成
5人以上单数
技术、经济专家不少于2/3
废标及其确认
未实质响应
未签字盖章密封
弄虚作假违法
低于成本
不符合资格条件
投两个以上报价
未提交保证金
存在厉害关系
联合体资质
合同管理
专业工程分包合同的范围
总承包约定或业主指定
不属于主体工程
专业性较强
不得转包
专业工程分包合同相关主体的责任和义务
总承包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提供证件、批件和资料,提供施工场地
提供场地和通道
提供合同约定的设备设施
图纸会审,图纸交底
现场管理协调
分包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履行并承担合同责任义务
服从指令
不得越过发包人与业主监理联系
专业工程分包合同的履行与管理
总包全过程管理:施工准备,进场施工,工序交验,竣工验收,工程保修,技术、质量、安全、进度、工程款支付等方面
总包及时检查、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体系,安全保证措施,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统计报表,工程款支付申请,隐蔽工程验收报告,竣工交验报告等文件资料,提出审核意见并批复。
分包事先通知总包组织预验收
加强管理,不得违约
合同风险防范
防范要点
规范合同行为,诚信守法
国际机电工程项目合同风险
合同变更及施工索赔
索赔起因
对方违约
合同错误
合同变更
不可抗力
索赔的分类
目的
工期索赔
费用索赔
性质
延期
加速
变更
终止
不可预见
不可抗力
承包人可以提起索赔的事件
因发包人违反合同
因工程变更
因监理工程师
发包人提出赶工
发包人延误支付
对合同外项目检验,检验合格
非承包人原因
物价上涨,法规变化
索赔成立的前提条件
造成损失
不属于自己责任
及时提出
设备采购管理
设备采购的方式
招标采购
大宗设备
询价采购
价值小,专门化
直接采购
设备采购的中心任务
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收尾阶段
供货商的选择
资格预审
资质证书
技术装备
供货业绩
财务资金状况
经营管理状态
质保体系
生产负荷
运输条件
货物来源及质量
执行合同的信誉
设备采购文件及设备采购评审
设备采购文件
技术文件
控制经理,设计经理向采购经理提交
商务文件
标准通用文件修改
设备采购评审
设备监造
设备监造大纲的编制依据
供货合同
图纸,规格书,技术协议
质量规范和工艺文件
国家法规,规章,技术标准
设备监造大纲的内容
制定计划及管理措施
明确监造单位
明确监造过程
明确资格人员现场监造
明确技术要点,验收要求
监督点的设置及监督
停工待检点
重要工序,隐蔽工程。关键试验验收点,不可重复的试验验收点
现场见证点
提前通知
文件见证点
审查文件
质量证明
方案计划
试验记录
人员资质
设备验收
设备验收的内容
核对验证,外观检查,技术资料验收
运转调试检验
按制造厂书面规范进行
按规定加油润滑
相关配套辅助设备正常
记录数据形成报告
设备施工现场验收要求
组织,参加
出厂设备按合同,监造大纲,设计,图纸,材料清册,国家标准法规
进场设备结合实际按规定
包装物
开箱检查,设备存放
进口设备报关通关商检合格
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类型
施工组织总设计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方案
专业工程施工方案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编制内容
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概况,编制依据
施工部署,施工准备,施工方法
主要管理计划,资源配置计划,施工进度计划
现场平面布置
施工方案
工程概况,编制依据
施工安排,施工准备,施工方法,施工工艺
资源配置计划,施工进度计划
安全技术措施,质量管理措施
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交底内容
工程开工前: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员→向施工作业人员
工程施工前:施工方案编制人员→施工作业人员
分部分项工程和专项工程
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特殊环境,特种作业
施工组织设计交底
组织机构及分工,工程特点及难点
施工工艺及方法
进度计划安排,安全技术措施,质量管理措施
施工方案交底
施工程序和顺序
施工工艺和方法,要领
安全技术措施,质量管理措施
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审核批准
严格执行编制,审核,审批程序
坚持“谁负责实施,谁组织编制”原则
施工组织总设计→施工总承包单位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
审核批准
总设计:总承包技术负责人→监理
单位工程: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
专项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
工程设计,施工方法,施工环境,资源配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变更需原程序审批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核批准
有总包总包编制
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总包技术负责人及分包共同审核
危险性较大
非常规10KN
起重进行安装
起重机械安装拆卸
超规模危大工程组织不少于5名的专家论证
非常规100KN
大于300KN,200M
施工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占用面积少,布局合理
区域划分,临时设置不相互干扰
合理组织运输,减少2次搬运
充分利用已有建筑物
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分开设置
人力资源管理
特种作业人员的要求
特种作业人员的种类
电工
金属焊接切割
起重
企业内机动车
登高架设
压力容器作业
爆破
放射线
资格要求
安全学习,实际操作
考试合格
取得证书
管理要求
持证上岗(6月)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要求
压力焊接
无损检测
I级
操作记录整理
II级
编制程序,操作评定签发
III级
编制工艺,审核解释仲裁
劳动管理
劳动管理:劳动力
管理关键:合理安排,正确使用
使用关键:提高效率,调动积极性
劳动保护
保护措施
环境管理
优化配置劳动力的依据
种类及数量
进度计划
劳动力资源供应环境
优化配置劳动力的方法
充分利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原则→种类数量
进度计划→时间安排
进行劳动力资源的平衡优化,同时考虑劳动力来源,最终形成劳动力优化配置计划
材料管理
进场验收
材料进场验收
进料计划,送料凭证,质量保证书或产品合格证对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要求复检的材料应有取样送检证明报告
按质量验收规范和计量检测规定进行
品种,规格,型号,质量,数量,证件
做好记录,办好验收手续
不符合材料,拒绝接受
库存管理
建立台账,专人管理,定期盘点
标识清楚,分类存放,安全防护
领发、使用和回收
领发要求
建立台账,限额领料,定额发料,超限额用料在用料前填写限额领料单,注明超耗原因,经签发批准后实施
使用要求
统一管理,防止丢失,合理用料,施工时随用随清,确保工完料净脚下清
回收要求
剩余材料及时办理退料手续并在限额领料单中登记扣除
危险物资管理要求
危险品远离人员密集区域,设专人管理,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性质不明包装不符合规定拒收
防雨,防水,防腐,防热,防潮,防冻,防爆,防有害气体泄露
专用库场区,有明显标识。配备安全消防设施和应急器材
材料管理方法的应用
ABC分类
储存理论
经济存储量
经济采购量
安全存储量,订购点
价值工程
明确降低成本的对象,改进设计和研究材料待用
工程设备和施工机械管理
工程设备运输要求
沿道路作业
对道路地下管线设施进行检查,测量,计算
沿途桥梁作业
按桥梁设计负荷,使用年限及当时状况。进行检测,计算,并采取修复和加固措施
现场道路作业
两侧用大石填充盖钢板,作业区内设钢板,沿途障碍物拆除搬离
工程设备追溯要求
对设备做出唯一性标识
追踪情况,发现问题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建立设备跟踪单
规格型号批号数量厂家
质量证明,性能试验
经手人,负责人
设备资料归档分类存放
编制档案号
建立台账
施工机械管理要求
安装验收,保证性能状态完好,资料齐全准确。特种设备报检
专机专人负责制,机长负责制,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养规程。研究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防止机械设备带病运转和超负荷运转
解体进场的大型机械,必须先试吊同等条件下的最重设备重量,经相关负责人确认合格
大型流动式起重机吊装前,需对道路场地障碍物清理,地基进行夯实
起重机械安全保护装置要齐全灵敏可靠,严禁带故障作业,检查保养时必须停止作业。
起重100T及以上(进口特大起重机)需针对本机性能专门培训
施工机械使用的相关制度
定人,定机,定岗位职责
使用保养制度
严格操作制度
安全操作规程
施工技术与信息化管理
技术交底管理
技术交底
设计交底
设计变更交底
施工组织设计交底
施工方案交底
技术交底主要包括
施工工艺
施工方法
技术要求
质量要求
安全要求及其它要求
技术交底的重点:
吊装
焊接
设备基础埋件
隐蔽工程
管道清洗试验试压
调试,试运行
安全技术交底要点
大件物品的起重运输
高空作业
地下作业
大型设备的试运行及其他高风险作业
技术交底应分层展开,直至交底到施工操作人员;作业前进行,书面交底资料,签字形成记录,竣工后归档
设计变更管理
小型设计变更
项目部设计变更申请单→项目部技术管理部门→现场设计,建设(监理)单位代表签字
一般设计变更
项目部设计变更申请单→项目部技术管理部门→建设(监理)→设计单位→设计变更通知单→建设(监理)
重大设计变更
项目部总工→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变更通知书,附有预算变更单→建设监理施工会签
施工技术档案管理
汇编,经建设监理单位验收合格→运行单位
移交技术档案管理部门
机电工程新技术
协调管理
内部协调管理的分类
进度计划安排的协调
人员和施工机具配备,设备材料进场时机,机电安装工艺规律,工程实体现状
作业:把制约作用转化成和谐有序相互创造的施工条件,使进度计划安排衔接合理,紧凑可行
资源分配供给的协调
符合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行动态调度,合理有序供给,发挥资金效益
质量管理的协调
安全管理的协调
作业面安排的协调
做好临时设施共同使用,共用机具的移交,已完工程成品保护措施
搭接作业开始搭接作业时间,搭接的初始部位,作业完成后现场的清理工作
资料形成的协调
内部协调管理的形式
例行管理协调会
建立协调调度室或设立调度员
项目经理或授权其他领导人指令
项目部对分包单位的协调管理
协调管理的范围
参考“合同管理”
协调管理的原则
参考“合同管理”
协调管理的重点
进度计划安排,临时设施布置
甲供物资分配,资金使用调拨
质量安全制度制定,重大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处理
竣工验收考核,竣工结算编制,工程资料移交
外部协调管理
建设监理,材料设备,检验检测试验,机械及场地出租单位
设计单位,水电气热单位,交通,通信,排污垃圾处理
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公安消防,环保
行政公安,医疗,房东,居民
进度计划的表达方法
机电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表示方法
横道图
网络图
影响机电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因数
单位
物资
资金
技术
环境
风险
自身
施工进度计划调整的方法、内容、原则
调整方法
改变衔接关系
缩短持续时间
调整的内容
施工内容,工程量,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工作关系,资源供应
调整的原则
关键工作,压缩潜力,赶工费最低
赢得值法
赢得值法的三个基本参数
已完工工程预算费用
BCWP=已完工程量*预算单价
Budgeted cost for work performed
已完工程实际费用
ACWP=已完工程量*实际单价
Actual cost for performed
计划工程预算费用
BCWS=计划工程量*预算单价
Budgeted cost for work scheduled
赢得值法的四个评价指标
费用偏差
CV=BCWP-ACWP
CV<0超支
进度偏差
SV=BCWP-BCWS
SV<0延误
费用绩效指数
CPI=BCWP/ACWP
进度绩效指数
SPI=BCWP/BCWS
风险及应急预案
风险控制要点
应急预案分类
综合应急预案
总纲
专项应急预案
方案
电梯配备管理人员,落实责任人,配备专业工具及24小时通讯
制定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现场处置方案
措施
应急预案培训
熟悉内容
熟悉防护用品使用维护
明确任务,行动措施
熟知报警
懂得紧急逃生
知会预案修正变动
应急预案演练
项目部级演练,企业级演练,配合政府联合演练
应急报警
书面及事故快报→企业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1h,境外8h)→应急指挥中心
→政府安监,消防,卫生,环保及上级公司,通知外援单位
→政府安监,消防,卫生,环保及上级公司,通知外援单位
发生新的情况及时补报
职业健康
职业健康法律规定
职业病分类及危害因素
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实施
企业→安全许可证
特种作业→上岗作业资格
现场人员劳保着装
辐射人员培训考核和身体检测,剂量监测
放射性妥善保管,防治意外照射
进入转动设备切断电源专人监护
高处钢板边铺边固定
容器内气刨听力保护
酸碱及其容易专库存放
配电箱和开关箱二级保护
一机一闸一保护
手持工具漏电保护15mA,0.1s
TN-S金属外壳必须保护接零
保护接零重复接地并且不大于10Ω,工作零线不得重复接地
保护零线不得接入保护电器及隔离电器
行灯照明不大于36v,潮湿不大于24v,特别受限不大于12v
职业病事故报告
本单位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时间,地点,可能发生的原因,已采取的措施和发展趋势,发病情况,死亡人数
安全
安全生产组织
项目部项目经理担任组长,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总包:5000W不少于1,5000W-1亿2人,1亿元以上3人。并且按专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分包50人以下1人,50-200人2人,200人以上3人。不得少于施工人数千分之5
作业班组设置兼职安全巡查员
安全生产责任制
项目经理
全面负责,第一责任人
严格执行,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负责建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人员,完善制度
组织制订目标,管理计划并贯彻落实
组织并参加安全生产检查,落实隐患整改,编制应急预案并演练
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配合事故调查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现场巡视督察,并做好记录
及时向项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项目经理报告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
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安全生产事故等级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
现场人员立即→本单位负责人→1小时内→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紧急情况可直接报告
环境
法律法规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要求
焊接
防风,防雨
烟尘,焊条,渣皮对空气土壤照成污染
容器试压
警戒线
空气泄压噪声,消声器
排放污水对土壤的污染
环境保护技术要点
扬尘
车辆密封,洗车设施
道路,场地硬化
土方作业洒水
材料覆盖,粉末封闭
预制硼砂除锈封闭厂房
拆除爆破,扬尘控制计划
不得现场燃烧废弃物
水污染
不同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
污水排放水质检测,提供检测报告
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保护地下水环境
危化品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
土壤保护
裸土及时覆盖
污水处理设施不堵塞
油漆,粉尘污染及时清理
有毒有害废弃物交有资质单位处理
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
绿色施工要点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能与资源利用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绿色施工管理,环境保护
绿色施工评价
评价体系
评价阶段
地基与基础工程,结构工程,装饰工程,机电安装工程
评价要素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能与资源利用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环境保护
评价指标
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
评价等级
不合格,合格,优良
评价频次
自评价每月,每阶段均不少于1次
评价组织
施工批次评价
施工单位组织
施工阶段评价
监理单位组织
绿色施工评价
建设单位组织
评价程序
批次评价→阶段评价→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竣工前申请
质量预控及质量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典型工序的质量控制环节
质量预控方案
工序名称,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质量预控措施
文字表达形式
表格表达形式
排列图法
排列图
A(0-80%)
B(80-90%)
C(90-100%)
因果分析图法
因果分析图
对策表
施工质量检验
施工质量检验的分类
施工过程质量检验
自检
互检
专检
质量验收检验
施工单位申请。建设监理组织
质量监督检验
监督管理部门
施工质量三检制
施工人员自我检验,防止不合格品进入下道工序
同组施工人员,本组质检员互相检查,是对自检的复核和确认
质检员检验,用以弥补自检,互检的不足
程序:现场负责人组织自检→项目经理部组织互检→施工员报质检员专检
不合格品处理
不合格品处理程序
发现:标识隔离,已发及时追回。
联系供货单位更换退货
业主提供通知业主监理
已经半成品成品,组织评审,提出处置措施
实施处置措施
不合格品处理方法
返修
返工
不做处理
降级使用
报废处理
施工质量验收
检验批,分部分项单位
检验批
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专业质检员,专业工长
分项工程
自检合格→建设单位专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专业技术质量负责人
分部工程
分项合格→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报验申请→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总监)组织→施工,监理设计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
单位工程
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报验申请→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项目负责人
隐蔽工程
48小时书面通知
验收内容,隐蔽方式,验收时间和验收地点
专项验收
消防,安全,环保,防雷,节能,档案,规划
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
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划分
质量问题的调查处理
质量问题调查处理程序
发现问题→调查→分析原因→
评审处置→
制度措施→组织实施→检查验收→
提交整改结果
评审处置→
制度措施→组织实施→检查验收→
提交整改结果
质量问题处理
根据范围原因性质影响程度→处置方案
返工→明确方法,时间,人员,质量要求→按原质量验收规范进行验收
返修→经建设监理代表批准,并商定接受标准
报废处理→拆除方案→拆除范围,方法,防护措施,人员要求。制度质量预防措施
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
工程质量事故
报告
调查
处理
特种设备事故
报告
启动事故应急预案
调查
特别重大
国务院
重大
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较大
省
一般
地级市
处理
一般30%
较大40%
重大60%
试运行管理
单体试运行前必须具备的条件
考核单台设备机械性能,检验设备的制造,安装质量和设备性能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单体试运行责任分工已明确
施工单位组织实施,总承包协调验收,建设单位配合和验收
有关分项工程验收合格
设备及附属装置管线,安装完毕并验收合格
施工过程资料齐全有效
产品合格证或复验报告
施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和各种检验试验合格文件
与单机试运行有关的电气和仪表调校合格资料
资源条件满足要求
试运行所需动力,介质,材料,机具,检测仪器等符合要求
润滑,液压,冷却,水,气,汽和电力系统符合调试要求
安全设施和安全防护装置设置完善
试运行方案已经批准
试运行组织已经建立,人员培训考试合格,熟悉方案操作流程,能正确操作,记录表格齐全
周围环境清扫干净,不应有粉尘和噪声
压缩机的试运转要求
空负荷试运转
检查盘车装置处于启动所要求的位置
电动压缩机运行,5min,30min,120min以上
润滑油压不低于0。1mpa,润滑油温度不高于70°
各运动部件无异响,各紧固件无松动
空气负荷试运转
额定压力1/4时1h。2/4,3/4时2h。额定压力下3h
润滑油压不低于0.1mpa,温度不高于70°。氧气压缩机不高于60°
检查曲轴箱应停机15min后打开
联动试运行前应具备的条件
主要考核联动机组或整条生产线的电气联锁,检验设备全部性能和制造安装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设计要求。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
质量验收合格
中间交接已经完成
四查三定问题整改销项完毕,遗留尾项处理完毕
查设计漏项,未完工程,质量隐患
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
影响投料的设计变更项目已施工完
现场清洁,施工用临时设施已全部拆除,无杂物,无障碍
单体试运行合格
工艺系统试验合格
管理要求已完善
资源条件满足要求
准备工作已完成
负荷试运行应达到的标准
生产装置连续运行,生产出合格产品,一次投料负荷试运行成功
负荷试运行的主要控制点正点到达
不发生重大设备事故,操作事故,人身事故,火灾爆炸事故
环保设施做到“三同时”不污染环境
负荷试运行不得超过试车预算,经济效益好
保修与回访
工程保修的责任范围
造成损失承担赔偿,总分包连带责任
施工单位负责维修,责任方承担相应费用
工程保修的期限
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擅自使用已转移占有为竣工日期
设备安装2年
供热,供冷,两个供暖期,供冷期
总分包约定
工程保修书的内容
工程概况,设备使用管理要求
保修范围,保修内容,保修期限,保修说明,
保修单位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保修情况记录(空白)
保修单位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保修情况记录(空白)
工程保修的程序
工程检查修理
口头或书面通知
尽快派人检查,做出鉴定,提出修理方案,组织人员进行修理
工程保修验收
“保修记录”做好记录,经建设单位验收签认
回访计划的内容
回访工程的名称,保修期限
回访保修业务的主管部门
回访保修的执行单位
回访对象,回访时间,回访内容
回访的方式
季节性回访
冬季回访锅炉供暖
夏季回访通风空调制冷
技术性回访
了解所采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技术性能和使用效果,
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补救和解决,便于总结经验,获取科学依据,
不断改进完善,为进一步推广创造条件
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补救和解决,便于总结经验,获取科学依据,
不断改进完善,为进一步推广创造条件
保修期满前的回访
回访的要求
人员: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经营等有关方面人员
认真实施,做好记录,必要时写出回访纪要
保修内迅速处理,保修外协商处理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