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孩子这样学习会上瘾》图解
2022-05-05 09:10:32 29 举报
《原来孩子这样学习会上瘾》图解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ARCS模型
注意力(Attention)
在游戏中学习
方法
改名法
把数学、物理、化学等称为“猜谜游戏”,把语文、历史、地理等文科称为“知识竞赛”,其实,学习的内容是完全没有改变的。给孩子出题的方式也模仿电视节目中猜谜游戏或知识竞赛的方式,孩子保证玩得不亦乐乎,同时也学到了该学的知识。
孩子还没学完,就让他停下来
>> 越是在不合时宜的时候叫停孩子的学习,越能激发孩子“遗憾”“可惜”的心理,从而越想继续学习。
>> 与已经完成的任务相比,尚未完成的任务更吸引人
>> 细分时间,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 对低龄段的孩子来说,他们持续做一件事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只有“年龄+1分钟”左右。对小学高年级的孩子来说,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也就15~30分钟。所以,我建议以10~20分钟为标准进行切换。
>> 如果不让孩子把该学的学完,您自己心里就会很不舒服,所以,平时才会一直教育孩子:“把这一章学完再去玩。”等孩子按照您的要求学完了,您的心里也就舒服了。
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学习
将作业游戏化
(1)新鲜的刺激;
(2)需要完成的任务;
(3)不会太简单,也不会太难,难度适中;
(4)快速出结果
实战:把无聊的练习变成掷骰子游戏
将孩子的成长数值化,陪孩子玩一场自我教育游戏
在自我教育游戏中,一定不能让孩子的努力白费
给学习设置一个升级的规则。任何努力,都值得鼓励,都应该反映在升级系统中,让孩子有持续下去的动力
对于孩子的积极行为,要加分,并记录下来
>> 在孩子眼中,与“不想输”相比,他们“更想赢”
>> 给孩子的行为评分,让他们自己战胜自己
>> 把孩子积极的行为作为评价的对象
>> 为行为评分,可以将所有行为都纳入游戏中来。重点评价孩子的积极行为,赞美积极行为,可减少不良行为。
用简单的智力教具和孩子一起玩耍
多带孩子去科学馆、博物馆“游玩”
活用视频网站,帮孩子学习
告诉孩子“不要轻易做历年真题集”,孩子反而想去试试
巧用学习App,让孩子边玩边学习
理由(Reason)
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价值”
外部动机-指自己的行动是在外部(他人或环境)的报酬、命令下所做出的
并不长久
内部动机-是指自己所做的行为完全是自愿、自律性的,是出于兴趣而做的
让孩子自己选择,能够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给六个“动力引擎”点火
报酬志向……把学习作为获得报酬的手段(想受到表扬,不想被批评)
●不要批评,要赞美●放弃成果主义,奉行行动主义●孩子有了好的表现,马上表扬●表扬要具有一贯性●让孩子自己设定报酬
自尊志向……出于自尊心或竞争欲而学习(想赢,不想输)
●和水平接近的竞争对手相互切磋●为了让胜负清晰可见,要将分数可视化
关系志向……被别人带动,一起学习(因为大家都在努力学习,希望好朋友能看得起我)
●共享目的、目标,营造团队整体感●想让孩子做某事,家长自己先以身作则,养成在客厅读书的习惯
实用志向……对未来的工作、生活有用,所以努力学习(为了现在或将来的实际好处而学习)
●给孩子讲述,或者让孩子自行思考,当前学习的内容在现实中的用处●给孩子讲述自己当年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如今在工作、生活中的用处
训练志向……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学习(想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博学)
●不要过分纠结于和他人的比较,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的成长上●用长期的视角观察成绩的变化,让孩子对自己进行评价●积极面对失败,把失败当作“吸取教训的好机会”
充实志向……学习本身让人感觉充实、快乐(学习使我快乐,我喜欢学习)
●去那些可以开心学习的场所学习●想各种办法让学习变得有趣●其他志向点燃后,也许孩子就能发现学习的快乐之处
目标,让孩子自己设定
>> 强加给孩子一个目标,他不会产生挑战的冲动
>> 要让孩子自己制定目标。
>> 我们给孩子的不应该是“目标”,而是“信息”
>> 要想让孩子自己设定合适的目标,我们首先应该帮他们弥补认识不足的问题。
>> 职业体验和参观中学、大学,都是激发孩子动力的好方法
>> 父母只管不断给孩子提供有用的信息,静静等待目标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 为了不让孩子淡忘了自己的目标,我们应该经常制造一些让他们想起目标的机会
>> 要让孩子自己制定目标。
>> 我们给孩子的不应该是“目标”,而是“信息”
>> 要想让孩子自己设定合适的目标,我们首先应该帮他们弥补认识不足的问题。
>> 职业体验和参观中学、大学,都是激发孩子动力的好方法
>> 父母只管不断给孩子提供有用的信息,静静等待目标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 为了不让孩子淡忘了自己的目标,我们应该经常制造一些让他们想起目标的机会
提高孩子思考能力,需要父母具备高明的提问技巧
复述+回答”“复述+提问”,是亲子对话中父母最理想的谈话方式
提问技巧(1):5W1H(What)询问具体情况。你在做什么?今天有什么好事情?(Why)询问原因。你为什么这样认为?(How)询问程度。你现在的心情怎样?今天你给自己打几分?(When)询问时间。什么时间学习?(Where)询问地点。在哪里玩了?(Who)询问人。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和谁一起玩耍了?提问技巧(2):使用温柔的语言“你为什么没考好?”→“没考好的原因你思考过吗?”“你为什么要做那种事?”→“希望你告诉我那么做的目的,你是觉得那么做能带来什么好处吗?”提问技巧(3):询问主观意见背后的原因“小A头脑聪明。”→“你觉得为什么大家都说小A头脑聪明?”
自信(Confidence)
超一流人才与二流人才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练习量”的不同。唯一例外的只有体育界,因为遗传的身体因素在某些项目中确实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后天努力比先天才能更重要
帮孩子寻找考试失败的原因
>> 能够找出“原因”的话,就可以降低失败的概率,提高成功的概率。
>> 如果找到的原因是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那也没有意义
>> 要帮孩子得到最好的结果,就要让他们知道具体该怎么做。为此,我们可以通过连续提问的形式,一步步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得出答案。
建立“只要做就能做成”的信念
自信的两个来源
自我效力感
积累成功体验
最有效
只有那种“几乎拼尽全力才取得的成功”,才能增加孩子的自我效力感
通过让孩子想象自己考上理想学校的情形,想象父母亲朋为自己庆祝的场景,让他们体验一次疑似的成功经验,从而在头脑中建立“我能行”的自信
营造一个宽松的家庭氛围,对结果的要求不应太苛刻,允许孩子失败
难度逐步升级
当孩子认真努力之后依然没能成功的时候,我们不用去安慰他们,而是为他们提供改进努力方法的必要信息。即使我们要传递的信息对孩子来说可能有些“逆耳”,也要相信孩子有接受“忠言”的气度。
我们应该给孩子提出具体的反馈意见,以帮助他们进行改进
看见别人的成功
说服(包括别人的说服和鼓励,以及自己对自己的说服)
自我肯定感
当感觉努力和结果毫无关系时,孩子容易产生无力感
满足感(Satisfaction)
表扬也好,批评也罢,一定要“及时”并且“毫不含糊”
第一个要点,表扬或批评,不要注重“结果”,而应针对“行为”
第二个要点,不管表扬还是批评,给孩子的反馈一定要“及时”
第三个要点是,对于孩子的同一种行为,我们的应对态度要前后一致
不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要表扬孩子自身的进步
表扬必须发自内心
万万做不得的五种奖励方法
与目标相反的奖励
过大的奖励
奖励的门槛太高
奖励的次数太少
不必要的奖励
让奖励见效的两个窍门
加入随机性
让孩子给自己设定奖励
欢迎加入“最佳主义”的队伍
如果孩子也具有强烈完美主义性格的话,他们往往会因害怕失败而不愿去挑战。不用说难题了,就连中等难度的问题他们也不敢去挑战,因为他们担心中等难度的问题自己做不对的话,会丢面子。所以只会“拣软柿子捏”,做那些最简单的问题
与完美主义相对的应该是“最佳主义”。最佳主义所追求的是,面对孩子的现状(成绩、行为等),父母要始终做到冷静应对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