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孩子,12堂优秀父母养成大课
2022-04-08 17:11:15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樊登读书《新父母大学》樊登老师的视频课程。 樊登教你抓住孩子成长关键期,做不焦虑的父母 你缺的是成体系、可复制、适合自己的家教智慧 你需要的是家庭教育的“三根支柱”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先理解生命,再思考教育
培养孩子是混沌系统
混沌系统的特点就是输入端只要有微小的调整,输出端就会有巨大的改变。
天气预报
蝴蝶效应
简单体系的前提是还原论
还原论的典型特征:任何一个复杂的东西,一定都能够拆成很多部分,然后把每一个部分拼在一起,最后形成完成的产品。
用复杂科学应对混沌体系
复杂体系的电影特征,你找不出明确的因果关系。
木匠式教育 VS 园丁式教育
复杂体系靠简单手段维系
所有的简单体系的东西,都是靠复杂的手段在维系。所有的复杂体系,都是靠机器简单的逻辑在驱动的。
人类的三行代码
学会与随机性共舞
随机性是人生的朋友,而不是我们人生的敌人。
爬山算法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前提:自我疗愈
投射
你是否把孩子还当做替罪羊?
你自己过去所经历的感受,你自己过去所经历的那些痛苦,投射在当下,放在孩子身上,然后产生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行为。
不写作业的时候叫做母慈子孝,写作业的时候鸡飞狗跳。
荣格:当你的潜意识没有能够进入你的意识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命运。
孩子对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
孩子爱我们远胜过我们爱孩子。
在错误中发现孩子的萌点
情绪稳定的父母至关重要
父母要做孩子的神助攻,不能成为孩子的猪队友。
不要做浅层次的反思
有很多人对自己的经历有过反思,但是大量的人只做浅层次的反思。
应该反思怎么样能够跟你的父母不一样,而不是你怎么样比你的父母更有执行力地把你的儿子打服。
自我疗愈四步法
觉知
接纳
行动
反馈
正向反馈
以感恩回报父母的爱
从父母那儿得到爱,唯一的办法是给他感谢,而不是给他对等的爱。
三根支柱
无条件的爱
无条件的爱
无条件的爱不意味着溺爱,反过来说,溺爱其实等同于不爱。
溺爱的孩子,没有行为边界。
无条件的爱是一种很高级的爱。
无论发生什么情况,爸爸妈妈永远爱你,这件事是不会被挑战的。
日常随口的话
你再这样,爸爸不爱你了
你再这样,就...
停止威胁与交换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机
如果复印件出了错,你认为问题在哪儿,大概率是原件。
用威胁和交换的方法,10岁以前你有多么容易地搞定他,在14岁以后,你就会收获一个多么惨痛的青春期。
交换破坏无条件的爱
日常中,父亲用交换的手段会多一些,然后妈妈用威胁的手段会多一些。
孩子没有感受到无条件的爱,他所感受到的,是你让我干任何事都有一个附加条件。
威胁让孩子丧失生命力
我所做的所有的事都不是我乐意这样做,而是我被逼就范的。
当你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他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人。他要爱自己,他要爱学习,他要爱那些知识,爱社会。
有一群人爱我是没有条件的,我就算做错了事,我也敢跟我的父母分享,因为他们会包容我,然后他会跟我一块来解决问题,这才是给孩子内心当中注入生命力和能量的最重要步骤。
五种常见的错误教养
控制
我数三声:1,2,3...
后果
控制欲极强
懦弱
贿赂
别哭,八爸爸给你买糖吃
后果
人不可能永远被贿赂
他跟世界是一种交换关系,找不到内在的意义,价值归属感。
放任
哭,没事让他哭...
后果
缺乏安全感
成瘾性人格
否定孩子的感受
孩子摔跤,你说,不疼....
男子汉,不哭
后果
忽略别人感受
以消极的后果进行惩罚
不好好吃饭,就不许看电视。
后果
我有了特权,我也惩罚别人
学会按下暂停键
当你一不小心就想着要去威胁和交换时,按下暂停键,先别着急,先把情绪平缓一下。
让妈妈休息一分钟,让爸爸思考一下。
给孩子建立边界
把孩子当作承认对待
学习本身就是奖励
学习本身是一件非常美好、充满乐趣的事。
温柔但是有边界
爱的最高境界叫温柔,但是有边界。
我的态度是温柔的,我的语气是尊重的,我们俩之间是心照不宣的。
我们是相互爱着对方的,但是有些事不能做,这个叫做边界。
两种极端类型
严厉型:有规矩,没自由
父母是警察,孩子是犯人
骄纵型:有自由,没规矩
孩子是皇帝,父母是侍奉的太监
父母是孩子的“导游”
有规矩,有自由
孩子既能感受到自己的独立的、自由的、有选择权,同时又能够知道有些边界,有些规矩。
父母修炼之情绪稳定
踢猫效应:如果一个社会里边,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弱者身上,然后不断地传递下去的话,最终受伤害的是整个社会。
情绪稳定意味着你不容易被激怒。所以,不要轻易地被孩子激怒。
所有的痛苦和麻烦当中,都蕴含着学习和进步的机会,这是孩子带给你的一个很重要的礼物。
稳定情绪的方法
觉知:感受当下的情绪,照顾当下的情绪,接受当下的情绪。
把自己情绪管好,可以选择离开,按下暂停键,然后思考如何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孩子的四种常见问题
过度的寻求关注
故意捣蛋、破坏,寻求关注
权力争夺
妈妈说,不允许,孩子说,我就要。
报复行为
我故意的,我就是为了让你生气,让你难堪。
自暴自弃
一边打游戏,一边抱怨自己
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用倾听,识别对方的情绪:展开良好的倾听,然后能够识别对方此刻的情绪
利用启发式问题:调动对方思考,而不是让对方难堪
跟孩子好好说话的技巧:一致性表达,心口要一致
不要诅咒,辱骂
往情感账户里存钱
她和你之间一定会发生一些摩擦和碰撞,在那个时候才有东西可以取,才有坚实的基础。
在孩子做对一件事的时候,更多地看到他做这件事情时,对的动机、出发点和过程,而不是仅仅表扬他的结果。
温柔但有边界:承担逻辑后果
相关:逻辑后果和做的事之间有联系,不能平白无故惩罚他。
尊重:共同遵守规则
合理:逻辑后果要合理
预先告知:提前要告知,达成一致
不吼不叫的沟通
吼叫
安慰:你并不孤独,这个世界上喜欢吼叫的家长实在是太多了。
一个人越是自我批评得厉害,自我改正的动力就会越弱,所以,不要过分地自责。
有时候一些吼叫其实是必须的。
面对危险,我们需要通过吼叫的方法来提醒孩子。
体育比赛,加油呐喊。
父母吼叫的原因分析
父母压力
当一个人压力过大的时候,所有事物都容易使他愤怒,他体会不要眼前的美好,体会不到那里边的烟火气。
触发器效应
对某些事特别敏感,发现童年经历的影响
吼叫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焦虑
孩子特别容易自我归因
孩子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
激素水平过高,他控制不了自己
暴力升级,破坏亲子关系
父母停止吼叫的方法
戴上气质眼镜
理解、接受每个生命的不同,这样你的情绪就更容易得到舒缓。
自我觉知
先把谈话的氛围调节好,再去谈内容。
自我同情
不要终极自我批评,是劫难,而不是排斥
ABCDE疗法
提问(Ask)
我此刻的状态怎么样?我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为什么会生气?问问题能够让自己安静。
呼吸(Breathe)
腹式呼吸,让自己情绪平静。
冷静(Calm)
做决定(Decision)
如何沟通?
同理心(Empathy)
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以下,站在理解自己的角度思考一下。
4C沟通法
沟通、选择、结果、联结
沟通是为了提供更多的选择,取得一个双赢的结果,产生更好的亲情联结。
向孩子真诚的道歉
真诚,不要找借口,表达衷心的感谢
价值感
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里讲过:一个人一生中努力寻找的两种感觉,一个是归属感,一个是价值感。
归属感
无条件的爱
价值感
如果一个人缺乏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他会觉得自己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被别人逼迫的,他没有任何选择的空间。
《活出生命的意义》:人这一生中,最重要且永远无法被剥夺掉的自由,那就是——选择的空间。
学会“选择”是获得自由的基础
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他的行为模式是从刺激到选择,再到反应的,而一个不具备积极心态的人,是从刺激直接到反应。
当一个具备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他的行为就不容易被他人的行为所决定。
为孩子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那将是我们能够给到孩子最好的礼物。
缺乏自尊的表现
保护栏行为
当一个人缺乏安全感的时候,会给自己建起特别多的保护栏,把自己牢牢地保护在自己的世界里,心想:你们谁也别想欺负我!
具体行为
喜欢抱怨
抱怨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
工作狂
他必须得通过某种外在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他才能感受到那么一丝丝安慰。
成瘾性行为
自我保护
过度的自我批评或者特别喜欢挑别人毛病
自卑和自大通常都是在一个人身上成对出现的
降低自尊的两种行为
家长总对孩子道德品行的批评
家庭当中有太多的禁止行为
过度的情绪性
认知扭曲的九种表现
感情用事
全凭情绪,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控制错觉
只要我足够努力,我一定能够掌控我的命运
喜欢推理别人、喜欢猜测
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
过度自责
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
只关注负面的信息
喜欢给自己和别人贴标签
喜欢过度总结
帮助孩子建立自尊的几个方法
自尊的实质,让孩子学会自我同情,孩子得先学会爱他自己,才会爱别人。
小的时候,要让孩子更容易“做对事”
改变自我批评的方式
我真笨-》我现在认为我真笨
解离
语言和实质分开
日常性的肯定
肯定孩子
放飞气球法
帮助孩子建立自尊的“四步法”
世界上没有一定“应该”的事
相信人的价值是平均分配的
学会去认知价值,很多价值一直存在,只是我们没有感知而已。
用同情的目光来审视自我
好的价值观具备几个特点
灵活性
内化的
符合实际
提升你的生活质量
用情感引导塑造行为
通过情感类词汇建立“情感引导”
教育的最佳时机
发生在当孩子做对了一件事的时候,而不是做错事的时候。
表扬他,并且告诉他“为什么”
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其实是我们跟孩子建立联结、建立爱的最佳时机。
一次表扬,胜过一百次批评
良性的反馈
孩子知道了什么是对的,他容易去做正确的事
他的自尊水平得到提高,他获得了价值感
他感受到父母爱他,又进一步的增加了无条件的爱
情感引导方法使用的三个难点
你根本看不到孩子的优点
对孩子的做错的事特别敏感,而对孩子做对的事理所当然
每天至少发现三个闪光点,而且要跟他讲,要表扬他
我们不会说“为什么”
关注过程,动机,而不是结果
表扬玩了之后,不要说“但是”
表扬背后不要附带大量的条件
提高孩子的社会能力
直升机父母:父母像直升机一样悬停在我的头顶上方,父母永远罩着,这孩子出现任何问题,父母都会出现。
“直升机父母”的密集型教育
天天盯着,陪着,花很大的力气帮孩子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阿德勒的两个重要观点
克服自卑最有效的方法:让你的价值和整个社会的价值融为一体
人这一辈子是靠自卑作为动力推动我们前进的。
人从小所受的教育中,最重要的成分是合作
学会识别并体会他人的情感
让孩子能够学会观察和体谅他人的感受
在互动中教会孩子识别情感
很多孩子的情感被忽视,他长大以后,慢慢的会忽视别人的情感
孩子学东西考的是反馈
教孩子学会“连词”(批判性思维)
“是”“不是”
“和”“或”
“一些”“全部”
“因为”“所以”
“之前”“之后”
情感引导五步法
先提问,搞清楚事实
问孩子感受,让他们能够体会到自己的感受
号召一块儿来动脑经
让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
表扬,并且告诉他“为什么”
激发孩子的价值感
帮助孩子了解自我的现状
建立自我责任
终身成长
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态度
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果你能够用一条规则归纳和总结所有的规律,那就不需要其他条。
越简单的规则越接近真相
所有判断孩子未来发展的条件中,那一项条件最重要?
终身成长的心态
两种心态
令人烦恼的“固定型心态”
固定型心态的人强调结果、忽视过程,静态的看待世界。
固定型心态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做一件事,那就是:证明自己。
成长型心态,是生活中所看到的所有美德背后的美德
一个成长型人格的人,他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变化的、发展的,是不断在动态中产生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的。
你不需要向别人证明你的价值,因为每个人的价值是均等的,大家是平等的,你唯一要做的事情是超越你自己,一次又一次做更好的自己。
“成长型人格”的表现
谦虚
练习,进步
培养孩子的成长型心态,父母需要注意些什么
停止对于天才式思维的夸赞
好棒! 你真了不起! 你太聪明了!
关于天才、天赋
夸他的动机、过程,而非结果。
学到了什么?从这件事情当中能够总结些什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改变?
刻意练习
培养终生成长心态四步法
接受
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固定型人格
观察
仔细地去想原因
思维方式
命名
解离
不要给自己贴标签
教育
专注成长,帮助孩子确认自身的价值
培养成长型人格
用进废退的神经元连接
三岁以前,决定这个孩子未来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时间段
《父母的语言》
语言的引导决定着孩子的学习力
父母的语言决定着孩子大脑当中神经元连接的丰富程度以及连接的方向,这是我们社会非常宝贵的一个资源。
父母的语言就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孩子真正的起跑线,是你的认知,是父母有没有在不断的学习、不断改变,愿不愿意为了孩子去读一些书,这个才是真正最重要的,你们的家,才是孩子最重要的“学区房”。
父母语言的3T+1T原则
Tune in
共情关注
Talk more
充分交流
Take turns
轮流谈话
Turn it off
把收集关掉
父母在跟孩子说话时的技巧
善用夸奖,夸奖孩子做事的过程和动机,而不是简单夸奖他的结果
孩子做错事,父母要及时指出来,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的边界在哪儿
和很小的孩子说话时,要多用名词,少用代词
多提开放式问题
塑造逆商
千层思考
做自己父母的“加强版”
“挫折教育”不是人为制造挫折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教孩子如何去面对和解决挫折,而不是用挫折来教育孩子。
挫折与失败是必然经历的过程
ACT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t therapy)
正确地理解逆境,知道逆境是我们学习任何一个东西必然经历的过程。
放弃者、扎营者与攀登者
关于爬山的人生隐喻
放弃者
永远不会爬山、呆在一个非常舒适的、没有什么挑战的地方过他的日子
扎营者
愿意爬山,他爬到半山腰,觉得不错,山腰的景色已经很好了,上边还有那么多的雪,还要走上很长的山路,算了,然后安营扎寨。
攀登者
他们到扎营者的地方,觉得不错,挺好的,然后继续往上走,坚持要爬到更高的地方。
攀登者四条岔路
习得性无助
我不行,我不能
打鸡血
严重透支,不能持续
技术等待
等待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逆商
沟通
提问而非说教
LEAD
倾听(Listen)
探究(Exploration)
分析(Analyze)
行动(Do)
如何应对孩子的叛逆(青春期)
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问题多?
关于欲望的那一部分大脑发育得差不多,但是控制欲望的那部分大脑并没有发展成熟。
孩子带来的不是麻烦而是机会
在青春期以前,你对孩子的方法有多么简单粗暴,在青春期以后,你就会经历一个多么痛苦的过程。
孩子比你想象的更需要你
从管制员到教练的转变
如果你一直不放手,那孩子就永远长不大。
青春期的四种“管教陷阱”
舒适陷阱
家长不想操太多的心,老想舒服着,不想面临挑战
认可陷阱
特别希望所有人都说自己好
控制陷阱
抓住孩子不放手,盯死孩子
成就陷阱
对孩子提出特别高的期望
青春期不同阶段孩子的心态
11-12岁
“谁喜欢我”
12-14岁
“我是谁”
14-15岁
“我属于哪个阶段”
15-16岁
孩子很容易做出各种叛逆的行为
16-17岁
“我如何才能够变得更重要”
17-18岁
“我将来做些什么?我的理想是什么?我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青春期孩子家长最重要的功课
保证交流时间
安排出相处的专属时间
不要轻易变卦
让相处的时间变得有趣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心理准备
需要与孩子充分交流的关键性问题
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教会孩子怎么样正确地看待错误
跟孩子谈论一些毁灭性的失败
谈论有关性的话题
改善和孩子的交流方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