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史
2022-03-17 14:08:47 6 举报
AI智能生成
工业设计史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绪论
什么是工业设计
产生:工业设计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且实用美术与应用科学相结合。作为人类设计活动的延续和发展,他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经历了长期的酝酿阶段,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确立
工业设计一词最早出现于1919年,当时一个名叫西奈尔的设计师开设了自己的事务所,并在自己的信封上印上了这个词。
工业设计的目的:解决产品的部件之间的关系问题,解决工业产品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条件:批量生产的现代化大工业生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其设计对象是以工业化方法批量生产的产品
作用:工业设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具有刺激消费的作用。工业设计使商品与使用者之间存在一种除单纯使用功能以外的新关系
历史的由来:由于工业设计与传统设计文明的渊源关系,工业革命后,传统的设计风格被作为某种特定的文化符号,不断影响到工业设计
定义:工业设计的定义是动态发展的,在不同的国家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定义。1⃣️1964年布鲁塞尔年会,工业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行为,其目的在于决定产品的造型品质。2⃣️1980年巴黎年会就批量生产的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与视觉感觉,而赋予材料、结构、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特性
人类设计活动的三个阶段
设计的萌芽阶段-旧石器时代
原始人类制作石器时已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一定程度的标准化
手工艺设计阶段-新石器时代
陶器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开始了通过化学变化改变材料特性的创造性活动
工业设计阶段-工业革命
人类开始用机械大批量的生产各种产品
工业设计的三个阶段
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1750-1914)
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探索阶段
一战和二战之间(1915-1939)
现代工业设计形成与发展阶段
二战后(1940-至今)
工业设计与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
工业革命前的设计
设计的萌芽阶段
设计的定义
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生存设计
在危急条件下,由生存的愿望和能力就会产生出生存设计,这种设计的质量决定了设计者的生与死,因而常常是很成功的设计。无论是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所使用的飞镖,还是格陵兰人所用的兽皮筏都是这样。
手工艺设计阶段
手工艺设计阶段的特点
中国手工艺设计
陶器(原始社会)
陶器的发明是氏族社会形成后的一项重要成就,是通过火的应用,使泥土改变其内在性质,这是改变天然物的开端。通过化学变化把自然材料变成人工材料
表面加工方法:压模 、施加陶衣,进行彩绘 、压印
彩陶:
指一种绘有黑红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陶器。多用手工捏制,然后打磨绘色,再入窑烧制。造型优美,装饰精巧。
卷唇圜底盆
最为经典,这种陶盆造型简洁优美,又非常实用,与现代的盆器很相似。卷唇的边缘即可增加强度,也方便了使用,隆起的圜底则使盆能在土坑中放置平稳。通常饰有鱼形花纹,是半坡彩陶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小口尖底瓶
用于汲水和存水。之所以为尖底,是由于这种瓶是固定于土坑中使用的。瓶的两耳位置适当,可用绳系住,口部也结有一根绳,以利提起时掌握重心,便于倒水和汲水,还能控制倒水量,因此使用功能很好。同时在瓶体上绘以各种图案,使实用与美观统一于一体。
青铜器(商周)
陶范法
根据泥模制成内范,浇注后得到与泥模一样的制品
失蜡法
用蜡制成器形,然后用泥填充和加固,待干后再倒入铜液,蜡受热后融成液体流出,原来有蜡处即形成铸造物。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花纹精细,表面光滑,精度很高。
商周时代的铜器多为礼器,形制精美,花纹繁密而厚重,多用细密的花纹为底,衬托高浮雕的主要纹饰。
纹饰:云纹 雷纹 饕餮纹 蝉纹 圆圈纹等
虹管灯
利用虹管将灯烟吸入盛水的灯座,使之溶于水中,以防止室内空气污染,这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在设计中已有科学的环保意识,照明的方向还可以调节—汉代长信宫灯
漆器(汉代)
明确的分工:制作漆胎灰底的素工 、在漆胎上涂漆的髹工、做彩绘的画工等11类工种。这就使漆器能以较大规模进行批量的手工生产。
从实用出发,考虑到使用方便、放置的容积以及图案多样化的统一,富于装饰性。
汉代漆器的设计已经有了系列化的概念,如食器、酒器很多是成套设计的。
漆器的包装设计也颇具匠心,如多子盒、亦称多件盒。往往有九子、十一子之多,即在一个大圆盒中容纳不同形状的小盒,既节省空间又美观协调。如长沙出土的双层九子漆奁(脱胎漆器),奁是盛梳妆用品的。
西汉的云纹漆鼎、长沙出土的双层九子漆奁
宋瓷
商代出现原始的瓷器,在宋代达到鼎盛。
宋瓷特点:1⃣️宋瓷造型优美,器皿的比例尺度恰当,使人感到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因此设计上达到了十分完美的程度。2⃣️在设计上崇尚自然,宋瓷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在造型和装饰上多采用自然的题材。3⃣️宋代陶瓷工艺还利用釉在烧制过程中的“窑变”现象所产生的不规则色彩和裂纹作瓷器的自然装饰,而不附加任何别的装饰,显得朴素大方,很具特色。4⃣️宋瓷在设计上的另一特点是印花工艺的广泛应用。采用印花工艺,可以批量生产图案完全一致的产品,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宋代影青执壶、明代宣德一束莲纹大盘
明代家具
种类:1⃣️椅凳类2⃣️几案类3⃣️床榻类4⃣️台架类5⃣️屏座类
特色:1⃣️注意材料质地,多用硬质树种,所以又称硬木家具。2⃣️充分体现木材的自然纹理和色泽,不加油漆。3⃣️注意家具造型,采用木构架的结构,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很相似。(主要特色)4⃣️边框则多用卷口,以表现曲线的变化,形成直线和曲线的对比。
明代家具发展的原因:1⃣️园林建筑的兴起(主要原因)2⃣️木材丰富。3⃣️木工工具的发展。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简、厚、精、雅
简:造型洗练,不繁琐,不堆砌,落落大方
厚:形象浑厚,具有庄穆、质朴的效果
精:做工精细,一线一面,曲直转折,严谨准确,一丝不苟
雅:风格曲雅,令人耐看,不落俗套,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
明代家具取得高度艺术成就的因素:1⃣️注意意境美2⃣️注意材料美3⃣️注意结构美4⃣️注意工艺美
清代家具
清代家具在造型与结构上仍然继承了明代的传统,但同时又存在繁琐堆砌,格调低下的情况。木家具的装饰和雕刻大量增多,并利用玉石、陶瓷、法郎、贝壳等做成镶嵌,这反而破坏了家具的整体形象、比例和色调的统一和谐。这种趋势到清代后期更为明显,使产品往往流于庸俗和匠气,在艺术上缺乏较高美学境界。清代绘画式装饰占有主导地位,这种装饰手法无论在产品使用功能的结合方面,还是与器物的协调上,都有很大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宫廷工艺更是矫饰造作,雕琢过分。这不仅对我国后世的设计,而且对充满妖媚柔靡贵族趣味的西方洛可可设计风格的产生有一定影响。清代特别是晚清的装饰设计,总体上说是格调不高,这正是王权衰退走向没落的一种反应。
国外(欧洲)手工艺设计
古埃及的设计
金字塔、阿蒙神庙、赫特菲尔斯女王随葬的床和椅、法老王座
古希腊
三大柱式
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克柱式
科林斯柱式
家具
克里斯姆斯靠椅
建筑
帕提农神庙(多立克柱式)
古罗马
建筑:1⃣️万神庙2⃣️巨大的雕像3⃣️凯旋门4⃣️斗兽场
五大柱式
罗马家具
庞贝出土的三角鼎
欧洲中世纪的设计(14–15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萌芽之前,欧洲的封建时期)
背景
分支主题
教会不仅统治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控制人们生活的一切方面(基督教),由于教会宣扬禁欲,鼓吹清教徒般的生活方式,各种生活用品的制作都是很朴素甚至是简陋的。
中世纪的手工生产中也存在着高度的标准化。许多英制度量单位在这一时期就已经固定下来。
哥特式教堂
特点:1⃣️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2⃣️尖拱取代了罗马式圆拱3⃣️宽大的窗子上饰有彩色玻璃宗教画4⃣️广泛的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
这种建筑符合教会的要求,高耸的塔尖把人们的目光引向虚渺的天空,使人忘却现实而幻想于来世。
杰出代表: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
哥特式家具
有意追求哥特式建筑的神秘效果。最常见的手法是在家具上饰以尖拱和高塔尖的形象,并着意强调垂直向上的线条。
文艺复兴后的设计
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三杰
达芬奇
设计了飞行器,并绘制了飞行器的结构原理图,但因为条件所限,未能建造。
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
浪漫时期
巴洛克
16–17世纪交替的时期
意大利
原意为畸形的珍珠,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这种风格一反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庄严、含蓄、均衡而追求豪华、浮夸和矫揉造作的表面效果,它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这种设计风格集中体现于天主教的教堂上,并影响到了家具和室内设计。1⃣️巴洛克式设计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形式。其建筑设计常采用断裂山花或套叠山花,有意使一些建筑物局部不完整;在构图上节奏不规则的跳跃。在装饰上,巴洛克式喜欢用大量的壁画和雕刻,璀璨缤纷,富丽堂皇,富有生命力和动感。2⃣️巴洛克式家具:最主要的特征是用扭曲的腿部来代替方木或旋木的腿。这种形式打破了历史上家具的稳定感,使人产生家具各部分都处于运动之中的错觉,带有夸张效果的运动感,后来的巴洛克式家具上出现了宏大的涡形装饰,比扭曲的柱腿更为强烈,在运动中表现出一种热情和奔放的激情。此外,巴洛克式家具强调家具本身的整体性和流动性,追求大的和谐韵律效果,舒适性也较强。
圣彼得堡大教堂(旋转的柱子)
洛可可
18世纪路易十五时代
法国
原意指岩石和贝壳的意思。主要体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和家具等设计领域。其基本的特征是纤细、轻巧的妇女体态的造型,华丽和繁琐的装饰,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装饰的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最喜欢用的是千变万化地舒展着、纠缠着的草叶,此外还有蚌壳、蔷薇和棕榈。洛可可式的色彩十分娇艳,如嫩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多用金色。从发展根源上说,洛可可式风格是巴洛克式风格的延续,同时也是中国清式设计风格严重浸染的结果,所以在法国,洛可可又称中国装饰。 在洛可可式家具中,17世纪那种粗大扭曲的腿部不见了,代之以纤细弯曲的尖腿。洛可可式家具多用平面的贝壳镶嵌和沥粉镀金,这些手法完全是从中国学来的。这一时期家具的油漆成为重要的工艺手法,一种是中国式的黑漆上面有镀金纹样,另一种是纯白或浅色底上有镀金纹样,两者同样都显得华贵、高雅。
1750-1914年的工业设计
(酝酿和探索阶段)
18世纪的设计与商业
市场扩展对其设计的需要
经济
1⃣️18世纪下半叶,中产阶层崛起,新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2⃣️海外贸易的增长
3⃣️英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文化
1⃣️人们为了提高自己身份,模仿贵族的喜好,特别是中产阶级,新型的暴发户,渴望用消费“情趣高雅”的商品来表现他们的财富,显示其社会地位和艺术趣味
2⃣️社会底层的人们也亦步亦趋
3⃣️18世纪时市场开发和广告宣传作为竞争的手段开始兴起
把文化引入工业是工业设计的开端,它标志着简单工作的手工艺人逐渐从经济中消失。
劳动分工与设计专业的出现
1⃣️随着市场的扩大,劳动分工成为批量生产的一个重要特点
1、现代工业技术落后,交通不发达,大多数商品的生产只是满足地方上的要求,人们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由于技术和经济的限制,手工艺人只能按照古代相传的形式来制造必需品,手工生产活动常常是以行会的形式组织起来的。
2⃣️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机器生产出现了,许多技术性的工作由大量未受过传统手工艺训练的工人来承担。由于机器重复生产的准确性,进行大批量的重复生产,这就使得在机械化的工业中,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进一步分开。生产过程也标准化了。
18世纪的设计风格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和设计史上指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形式。新古典追求古典风格和简洁、典雅、节制的品质以及“高贵的纯朴和壮穆的宏伟”。1⃣️在建筑上追求建筑物体形的单纯、独立和完整,细节的朴实,形式的符合结构逻辑,并且减少纯装饰性的构件,显示了人们对于理性的向往。大体上在法国是以罗马样式为主,而在英国、德国则是希腊式样较多。2⃣️产品上,其特点是放弃了洛可可式风格过分矫饰的曲线和华丽的装饰,追求合理的结构和简洁的形式,构件和细部装饰喜用古典建筑式的部件。优秀的设计师,他们擅长于设计朴素、实用的形式,加上适度的装饰细节,以防止单调。
新古典座钟、乔治二世的衣橱、18世纪末的英国新古典书柜。
代表人物
谢拉顿
新古典家具大师,他的椅子设计重点装饰放置于靠背上,变化很多,但椅腿却很少有曲线装饰,表现出单纯的结构感。
1⃣️1791年《家具制造师与包衬师图集》2⃣️1802年《家具辞典》—家具设计的百科全书。
维德伍德
浪漫主义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艺术领域的另一主要艺术思潮,在设计上也有一定的反映。浪漫主义始源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一开始就带有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与大工业生产的情绪,它回避现实,向往中世纪的世界观,崇尚传统的文化艺术。浪漫主义在主张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的同时,用中世纪艺术的自然形式来对抗机器产品。浪漫主义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特别是东方的情调。局限性:由于浪漫主义反对工业化生产,也就无法解决工业条件下的设计问题,并且对后来反对机械化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90年生产的纺车、英国18世纪晚期的胡椒磨、18世纪制作的“新宇宙”显微镜。
代表人物
切普代尔
1754年出版了样本图集《绅士与家具指南》
保尔顿
切普代尔与18世纪的家具业
出身木匠世家,于1753年在伦敦开设了自己的产品展厅就此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1754年出版了样本图集《绅士与家具指南》作为公司的广告宣传。这本书中的家具插图包括了从古典式、洛可可式、中国式到哥特式的各种风格,显示了这家公司吸引潜在顾客的花样与技巧,为新兴的商人阶层提供了使其能炫耀自己的财富和情趣的饰品。
切普代尔有名的风格之一是出自中国的所谓的“中国式”,在1750–1760年间成为女性闺房中极为时髦的式样。1700年后,新古典成了统治地位的风格,十分讲究合适的比例以及严格的视觉效果。切普代尔的家具有自己的一贯手法,16把切普代尔生产的椅子所有的靠背均不同。但椅腿则都遵循一种基本形式,前腿是直的,后腿略为向外弯曲,其中有5把支持椅腿的木撑也是按照同样的方式布置的,其余的变化很小。
维德伍德与陶瓷工业
维德伍德在将以家庭手工业生产为基础、产品十分粗糙的陶业转变成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的巨大转变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的的成功首先应取决于他的商业眼光。他有意识地将生产分为两个部分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要。一部分是为上流阶层生产的极富艺术性的装饰产品,另一部分是大量生产的实用品。前者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功,使维德伍德作为当时陶瓷生产领域杰出人物而获得国际声誉。针对国内不同阶层及国际上不同国家,维德伍德采用了不同的营销技巧,并精心组织生产不同风格的产品以适应不同的市场。
他在陶瓷工艺上进行了多种技术革新,18世纪中叶,英国陶瓷工艺上有两大革新:一是通过洗的方法及改善陶泥混合比使陶更加洁白,使之接近于瓷器;二是在模具中重复浇筑泥浆的成型方法。为了扩大生产规模,他在工厂中使用了机械化的设备,并实行劳动分工。这些革新对设计过程产生重大影响,重复浇模的准确性,使产品形态不再由操作工人负责,生产的质量完全取决于原型的设计,因此熟练的模型师和设计师很受重视。
维德伍德的产品是与新古典主义相联系的。新古典主义不只是影响设计风格,也寓意着一次意味深长的理性变化,是与正在兴起的理性主义思潮齐头并进的,即设计依赖于一系列的原理、规则和方法。
维德伍德的装饰用品不少是用一些特殊的矿物质烧制的,特别适于模仿古典的硬石雕刻。其中最有名的是1790年生产的“波特兰”花瓶,维德伍德最大的成就之一是于1763年开始生产的一种乳白色日用陶器,后来被英王乔治三世的妻子夏洛特王后赐予“王后”牌陶器的称号。这种陶器是革命性的,开辟了现代陶瓷生产的新纪元,迄今仍是维德伍德陶瓷公司的重要产品。“王后”牌陶器把高质量与低廉的价格结合起来,并由于容易翻模成型,使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成为可能到了19世纪中叶,“王后”牌陶器的形式大部分变得非常朴素,反映了材料自身及其生产工艺的特色,达到了维德伍德优美而简洁的理想。“王后”牌陶器的优点之一是它能用在不同的地方,既能置于优雅的茶几上,也可用于厨房。
维德伍德陶瓷的特点:1⃣️做工非常细腻2⃣️图案设计非常丰富,既有传统的细花图案,又有许多现代的图案融入3⃣️光泽度鲜亮4⃣️手感好
保尔顿及其小五金工业
英国小五金商业化的重要人物
伯明翰的小五金产品种类很多:金属钮扣、扣环、表链、墨水台、别针、牙签和灶台等。
保尔顿于1759年继承父业之后,决心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他引进了机械化为主的大规模生产,用蒸汽机取代水动力之后,使工厂可以建在基本条件较好的地方。这种革命性的新技术的作用十分巨大,它使得新的批量生产方式迅速发展起来
保尔顿的设计方法是迎合市场的流行趣味。时尚与这些产品有极大的关系,目前时尚的特点是采用流行的优雅装饰,而不是擅自创造新的装饰。在他的产品中既有仿洛可可式风格的花瓶,也有新古典风格的影响,商业上的机遇和新古典时尚的结合是特别幸运的,因为新古典崇尚几何的简洁性,古典花纹图案的重复使用有助于大批量生产。
保尔顿和维德伍德的比较
不同点:基本的差别在于他们批量生产的类型不同。保尔顿的工厂是为趣味变换很快的时尚市场生产的装饰品,而维德伍德所生产的产品则必须将美学形式与实用和耐久的要求相协调。这两类有着不同的设计含义的消费品范畴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扩大。
相同点:1⃣️尽管美学价值是重要的,但它从属于商业上的考虑,支配产品的准则是“他们能否销出”。2⃣️两者的设计都源于厂外与生产过程无关的艺术家、建筑师以及包含图案、花纹的出版物。共同因素不是机械化,而是生产的商业化。
机械化与设计
随着各种专门机器的不断出现,以及生产中劳动分工的不断加强,设计与制造过程不可避免的分离开了(设计分工出现的原因)由于标准化和可互换性零件在美国发展起来,设计过程从此便于生产完全分开了(工业设计的特点)
英国的纺织工业
18世纪中叶,英国首先开始了机械化生产。英国的机械化首先开始于纺织业—纺纱工厂是纺织业中最早机械化的部门。1769年阿克莱特的水力纺纱机开创了革命性的变革。1770年哈格瑞夫斯发明了珍妮多轴纺纱机。1780年后,克洛普顿发明了“骡子”纺纱机。 纺织业机械化的第二个阶段是织布机的出现。首先是飞梭。到了19世纪上半叶,机动织布机开始投入使用。但是,对设计活动影响最大的是19世纪20年代由法国引入英国的杰柯德织布机。 滚轮印花技术(花布印染)最早出现于1783年,直到1830年之后才得到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一种高度机械化的行业,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师逐渐为一批默默无闻的专业人员所代替,这些人有的专事“绘画”,有的“制版”,有的从事“印制”工作。(设计师的出现)
特点:1⃣️手工艺人逐渐被没有传统技艺的工人替代2⃣️市场化影响巨大,设计受到机械化生产的限制3⃣️传统设计于机械化生产的新老市场并存。
技术与设计
土木工程师 柯本
《机车工程与铁路机械化》论文中表明了一种毫不含糊的实用主义。他藐视美学的主题,不应在形式和比例上玩弄花哨,而应专注于最佳的机械方式。
德国建筑师散帕尔
建立了一种新的美学理论,即接受工业化不可避免的事实,又正式艺术与工业的关系。1852年出版《科学、工业与艺术》的小册子,主要基于他对于前一年举行的“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的印象。在那次博览会上,许多工业产品的设计都极为繁琐。他认为这个问题是与科学和技术进步想联系的,并且意识到了当时艺术与工业相分离的状况。他提出,过去的遗产,特别是手工艺的传统,在有可能创造出一门新艺术之前必须清除干净。这种新艺术应建立在接受和采用机械化的基础上。他坚信,社会各方面都会由此发生重大变化。
散帕尔理论:是以实用艺术及其技术的历史为基础的,风格不是时代各种特有形式的融合,而是在设计一种产品时基本构思的艺术升华。产品的基本形式主要受到材料及其加工工艺的限制,同时也受到“许多在产品本身之外,而又对其设计起着重要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域、气候、时间、习俗以及设计作品服务对象的地位等,装饰作为这些影响的表现,是一种综合的因素。
布鲁内尔
19世纪初,机床设计的演变,对于研究技术革新与设计的关系以及早期功能主义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布鲁内尔为普茨茅斯皇家船厂大批量制造滑轮设计了一系列机床,这是机床设计的一个里程碑。为了适应流行趣味,布鲁内尔在他的机床中使用了一种最简洁的柱式—塔斯干柱式。
怀特沃斯(标准化)
怀特沃斯的设计则采用通过整体而稳重的箱式底座来达到精确加工的目的,这同时也改变了机床的外形与其各部分的比例。它采用了标准化的方法来制造机床,达到很高的质量水准,并成为世界性的通用标准。现代机床稳重、质朴和严格的功能性特点,正是源于怀特沃斯的设计。
机车
自行车
家用品
玻璃工业
新型材料
赛璐珞
新发明
美国的制造体系与设计
特点:标准化产品的大批量生产,产品零件具有可互换性;在一系列简化了的机械操作中使用大功率机械装置等,这就是所谓的“美国制造体系”。这种体系并不限于生产方法,而且也影响到生产的组织和协调、工艺特点、商品的市场开发以及产品的类型和形式等,因而也影响到设计。美国制造体系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怀特尼被称为“美国制造体系之父”
军火商霍尔特别强调和发展了可互换性,即着重解决精确度量和生产中的准确性这两个关键问题。 简化型来复枪是其典型。
柯尔特是这一代美国革新家的典型。“海军”型左轮手枪是其典型的产品,机件简化到了最低极限,其可互换部件的精密度使其成为沿袭多年的手枪的标准形式。
欧美之间的差别:欧美之间的差别不仅在于制造体系上,这种差别还有更为广泛的反映,即存在于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观念上。欧洲人的态度是基于手工艺传统,产品的价值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美学上都取决于它所体现出来的技艺,而美国方式则基于工业方法,强调面向各阶层人们的大批量生产和产品的实用性。美国设计师以一种比欧洲更为实用的方式发展起来的。
缝纫机
霍维发明了一种在针尖上引线的缝纫机,并利用两根针在布料下形成交织的针缝,使机械缝纫机成为现实
后来胜家改良了霍维的设计,通过将缝纫运行方向置于垂直轴线上,从而为缝纫机确定了基本的形式。1851年生产的第一台胜家缝纫机是一台朴素而实用的机器,略显粗糙。但胜家很快注意到了外观的重要性,他将机械部分包容于一个紧凑的喷漆金属壳中,并饰以卷草花纹。机身和脚踏驱动装置也饰有模版喷绘的卷涡状和方格状纹样,使其能为居家环境和家庭主妇们所接受。
打字机
另一种极大地改变了工作模式的机械是打字机,1873年肖勒斯与格里顿制成了一台打字机,1874年雷明顿公司开始批量生产这种打字机。
美国早期的汽车设计
汽车的发展充满了功能性与象征性设计之间的相互作用。
汽车是由卡尔·本茨于1885年发明的,但这实际上只是一台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三轮汽车
1886年戴姆勒制成了四轮汽车,看上去像一辆两轮马车的变种
19世纪的重要发明中,汽车是最姗姗来迟的一种。原因:1⃣️人们关于公路运输的概念被牢牢的禁锢在马拉车辆的模式之中(观念)2⃣️内燃机与蒸汽机之间的竞争,后者自20世纪初以来就为人们所熟悉,蒸汽机车不断在铁路轨道上行驶,人们还试图让他在公路上一显身手。
汽车工业的真正革命是从亨利·福特的T型车和流水装配线作业开始的。1908年福特推出了T型小汽车—这种汽车简洁、结实而且便于修理,并去掉了一切不必要的修饰。为降低成本,增加产量,1914年采用流水装配线作业,大量生产可互换性的部件。
标准化与合理化
美国制造体系的演化表明,为了进行批量生产,产品就必须标准化,即部件的尺寸设计应该精密并严格一致
怀特沃斯:创立了一种标准化的螺丝、螺钉、螺母测量体系,力图使这种混乱局面秩序化。怀特沃斯的体系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公认具有高度的手工艺水平,以达到必要的精确度,而史那斯体系则能由普通工人用自动机床准确而低成本地进行大批量生产。
为了将大规模生产的基本原理,即让互换性有效的用于国家一级的企业层次上,就必须建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第一台标准化机车出现于1877年,从此以后,不仅每种型号的机车都是批量生产的,在制造和运营成本上都有可观的效益。而且各种型号的机车都尽可能使用标准化零件,因此增加了互换性。机车的设计较为实用,显露出许多部件和控制机构,而且由于标准化零部件,在形式上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统一。标准化的优点很快为许多大的工业企业所认识,特别是几家19世纪后期出现的生产电气产品的公司,如西门子公司及德国通用电气公司等
例子:贝伦斯(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位工业设计师)
1909电水壶:对于材料、色彩和细节的精心处理颇具匠心,在外观形式上,这些电水壶与其他厂家的产品并无两样,但贝伦斯的水壶设计是以标准化零件为基础的,用这些零件可以灵活的装配成80余种水壶。
到了20世纪初,标准化的概念已经在各个地方稳固建立起来,并设立了许多制定和推广标准化的机构,力图在国家层次上建立技术测量的基本标准和连接标准,以保证互换性。如1902年英国工程师标准协会,即后来的英国标准协会的成立。1916年德国标准化协会发起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广泛的标准化运动。美国标准化协会成立于1918年。
随着大公司的进一步扩大,逐渐吞并了小企业,因而在整个行业实行标准化的压力减轻了。随着汽车工业合并到了少数几家大公司,相互间产生了激烈的市场竞争,销量下降迫使福特改变初衷,尝试将技术标准化与汽车形式上的多样化结合起来,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家具方面:18世纪末的家具工业经历了一场技术革新,各种木工机械大量出现,并产生了各种新型材料,完全改变了家具生产的性质,一些国家还制定了尺寸和质量的标准,并在家具生产中广泛采用了一种标准单位—模数。传统家具是分件制作的,而模数的引入则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标准化的和灵活的家具系统—组合家具系统
纸张的模数化始于德国,后来成了国际标准的基础。这种模数系统大大方便了装订和印刷,并减少了浪费。
标准化和合理化意义:工业生产的标准化和合理化是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他对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标准化是现代工业设计的基础,他是设计完全摆脱了手工艺设计的传统。而生产过程所要求的标准化和市场所要求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困扰工业设计师的难题之一。
设计改革
设计改革运动发生和发展的原因:1⃣️由于对粗制滥造的机制产品的反感2⃣️设计上的折衷主义所带来的风格上的混乱。
折衷主义:所谓折衷主义就是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而不拘泥于某种特定风格,所以也被称为“集仿主义”。
设计改革的评价:制造商们并没有意识到机器实际上已经将一个全新的概念引入到设计之中,他们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样一个信条,即艺术是某种可以从市场上买来并应用到工业上的东西。制造商们在追求新奇中总是从过去程式化的设计中抄袭,其结果就是由于不加区别地运用装饰而产生的风格与功能之间的巨大鸿沟。
设计理论
19世纪30年代,英国议会指定了一个专门委员会,并特别强调对工业人口进行艺术教育。试图找到“在民众中扩大艺术知识和设计原则的影响的最佳方法”,并特别强调对工业人口进行艺术教育。
在皇家学院的倡议下,成立了第一所设计学院,后来改成皇家艺术学院。一些具有远见的批评家把这看成是新的机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认为美术必须向工业靠拢。
19世纪30年代,一些人反对一味沉溺于未来的憧憬,主张重新评价过去时代的贡献。他们竭力推崇中世纪文化及其相关的天主教艺术,宣扬哥特式作为一种国家风格和一种统一的审美情趣。
早期:以艺术教育带动低级的实用艺术,以美学影响工业发展失败的原因。
代表人物
帕金
对于19世纪前期哥特式复兴有重要的影响。对帕金来说,哥特式的复兴代表了一种具有精神基础的设计活动,这种精神基础在一个价值观迅速改变的社会中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他的这些思想使他成为了后来工艺美术运动的先行者。 帕金在19世纪首先将设计原则具体化,他坚信设计基本上是一种道德活动,设计者的态度通过其作品而转移到了别人身上。帕金反对那种“纯美”的观点。他认为设计应适于使其实现的材料,设计者的技巧在于结构的具体化与表达,每个时代应有其自然形成的风格来表现其生活。他主张自然的装饰应该程序化并加以几何化的处理,以加强其表现形式。
柯尔
他改革了英国邮政系统,负责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并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圣诞卡。1845年,柯尔的茶壶设计获奖,这种茶壶形态臃肿,其装饰介于自然主义与文艺复兴式样之间,这说明柯尔本人的设计并不是革命性的。柯尔等人对帕金的“设计原则”推崇备至,同时又强调设计的商业意识,试图使设计更直接地与工业结合。1849年,柯尔创办了《设计杂志》,在一份早期的《设计杂志》中,编者写道,设计有两重性,首先,所设计的东西应该严格满足其实用性,其次是美化或装饰这种实用性。“装饰不能被认为是简单的叠加,而应有其自己的必要性。”
“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
时间地点: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国际工业博览会,由于博览会是在“水晶宫”展览馆中举行的,故称之为“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
园艺家帕克斯顿的“水晶宫”设计方案。在整座建筑中只用了铁、木、玻璃三种材料。其外形为一简单的阶梯形长方体,并有一个垂直的拱顶,各面只显出铁架与玻璃,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完全体现了工业生产的机械特色。
“水晶宫”是20世纪现代建筑的先声,是指向未来的一个标志,是世界上第一座用金属和玻璃建造起来的大型建筑,并采用了重复生产的标准预制单元构件。但“水晶宫”中展出的内容却与其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各国选送的展品大多数是机制产品,展品中有各种各样的历史式样,反映出一种普遍的为装饰而装饰的热情,模式任何基本的设计原则,其滥用装饰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为市场生产的商品。
目的:1⃣️为了炫耀英国工业革命后的伟大成就2⃣️试图改善公众的审美情趣,以制止对于就有风格无节制地模仿。
影响:1⃣️一方面较全面地展示了欧洲和美国工业发展的成就2⃣️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工业设计中的各种问题,反面刺激了设计改革
失败原因:1⃣️在这次展览中也有一些设计简朴的产品,其中多为机械产品,如美国送展的农机和军械等。2⃣️这些产品朴实无华,真实地反映了机器生产的特点和既定的功能。但从整体上来说,这次展览在美学上是失败的。
结果:1⃣️致力于设计改革的人士中兴起了分析新的美学原则的活动以指导设计。这一活动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物是威尔士建筑师琼斯于1856年出版的《装饰的句法》一书。2⃣️在柯尔的主持下,创建了一所教育机构来满足英国设计界的需要,这就是亨利·柯尔博物馆。
意义:1⃣️这个本身就是机器制品,机器成了风格的塑造者,表现了工业生产的机器本性。2⃣️没有多余的装饰,预示着设计简洁性和功能性研究的新领域,从多方面突破传统建筑观念,建筑尺度和材料是传统形式美学则失效,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3⃣️技术作为新建筑和新产品材料的直接来源,非建筑师也可以成为建筑风格的革命者。
拉斯金、莫里斯与工艺美术运动
对水晶宫的批评:对中世纪的社会和艺术非常崇拜,对于博览会毫无节制的过度设计甚为反感。他们将粗制滥造的原因归罪于机械化批量生产,因而极力指责工业及其产品。他们的思想基本上是基于对手工艺文化的怀旧感和对机器的否定,而不是基于努力去认识和改善现有的局面。
拉斯金
英国著名艺术家和艺术批评家
主要著作:《现代画家》《建筑的七盏明灯》《威尼斯之石》
设计思想(工艺美术运动准则):1⃣️师承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而不是盲目的抄袭旧有的样式。2⃣️使用传统的自然材料,反对使用钢铁、玻璃等工业材料。3⃣️忠实于材料本身的特点,反映材料的真实质感。 拉斯金完全否定工业产品可以具有美学价值的可能性,他的观点概括了英国社会和知识分子僵化、刻板的特点。
莫里斯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现代设计之父” 、拉斯金思想的直接传人
斯坦顿住宅、“红房子”、“苏塞克斯”椅
设计思想:1⃣️进一步提出设计的民主思想,他反复强调设计的两个原则,即:❶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的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❷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这两个原则都在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中得到发扬光大。2⃣️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工业化机械生产,认为手工制品永远比机械产品更容易做到艺术化。3⃣️在产品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古典主义复兴,主张艺术家和技术家团结协作的创造活动;追求“真实的艺术”复兴旧时代风格。
设计风格:主张哥特式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功能良好;推崇自然,采用大量卷草、花卉、鸟类为装饰主体。
评价:1⃣️严格的来看,莫里斯并不是一个现代设计的奠基人:因为他探索的重点恰恰否定现代设计赖以生存的中心—工业化和机械化生产。2⃣️他认为只有哥特式、中世纪的建筑、家具、用品、书籍、地毯等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其他的设计风格如果不是丑陋的,也是矫揉造作的,因此应该否定、推翻。3⃣️对于他来说,无论是古典风格还是现代风格,都不足取,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中世纪的、哥特式的、自然主义这三个来源。4⃣️他强调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但是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于他来说,依然是采用手工艺的方式,采用简单的哥特式和自然主义的装饰,因而,他的这个局限使他不可能成为真正现代设计的奠基人。
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正常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主要任务则是威廉·莫里斯。他们主张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同时也受到刚刚引入欧洲的日本艺术的影响,他们的目的是诚实的艺术,主要是回复手工艺传统。他们的设计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纺织品、墙纸、家具和其他的用品上。他们反对机器美学,主张为少数人设计少数的产品。
其特点有: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3⃣️提倡哥特式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4⃣️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5⃣️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根源是当时艺术家们无法理解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企图逃避现实,退隐到他们理想化的中世纪、哥特时期。运动否定大工业与机械生产,反对机器美学,导致他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要风格,从意识形态上说这场运动是消极的。但是它的产生却给后来的设计家提供了设计风格参考,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尝试典范,影响遍及美国和欧洲等地区,对后来的“新艺术”运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设计原则:1⃣️设计大众化: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万人服务的,而不是少数人的活动。2⃣️团队协作:设计工作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的劳动。
目的:为了抵制工业化对传统建筑、传统手工业的威胁,复兴哥特式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和恢复手工艺。
重要人物
沃赛
阿什比
进步性(贡献):首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另外,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强调“师承自然”、忠实于材料和适应使用目的,从而创造出了一些朴素而适用的作品。
局限:他将手工艺推向了工业化的对立面,这无疑是违背历史潮流发展的,由此使英国设计走了弯路,英国是最早工业化和最早意识到设计重要性的国家,但却未能最先建立起现代工业设计体系,原因正在于此。
德莱赛
十九世纪英国
设计主张:关于装饰问题,德莱塞反对直接模仿自然。对他来说,植物形态必须规范化才是对设计师有用的。德莱赛潜心研究植物学的不单单是形态和图案的源泉,用他的话来说,植物表现出了“合理的目的性”或者说“适应性”。
成就:1862年起,德来赛作为自由开业的设计师在事业上成就辉煌。同年,发表了第一部设计著作《装饰设计的艺术》1871年他自豪地声称“装饰是一门优雅的艺术”1880年德来赛投身于一项新的事业—艺术家具同盟。德来赛实现自己理想的阵地—林托浦艺术陶瓷公司。
设计特点:德来赛从各种历史的源泉中寻找灵感,在不同文化中吸取养料。他的设计反映了许多地区的不同风格,由于他的作品常常具有“杂而不纯的”因素,以致有人即将他视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他最富有创造力的设计作品是金属制品,德来赛是率先以合理方式分析形式与功能之间关系的设计师之一。
镶银玻璃水具、《装饰设计的艺术》、电镀茶壶
芝加哥学派
19世纪70年代,正当欧洲的设计师在为设计中的艺术与技术,伦理与美学以及装饰与功能的关系困惑时,在美国的建筑界兴起了一个重要的流派—芝加哥学派。这个学派突出了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使之符合新时代工业化的精神。
沙利文
芝加哥学派的中坚人物和理论家。最先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成为现代设计运动最有影响力的信条之一。
他于1899年设计的芝加哥施莱辛格—马耶百货公司大厦完全体现了他的建筑理论,达到了19世纪高层建筑设计的高峰。
莱特
吸收和发展了沙利文“形式追随功能”的思想,力图形成一个建筑学上的有机整体概念,即建筑的功能、结构、适当的装饰以及建筑的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一种适于现代的艺术表现,并十分强调建筑艺术的整体性,是建筑的每一个细小的部分都与整体相协调。
流水别墅、钢管家具
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是流行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一种建筑、美术及实用艺术的风格,显示了欧洲文化基本的统一性,同时也表明了各种思潮的不断演化与相互融汇。新艺术在时间上发生于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在设计发展史上也标志着是由古典传统走向现代运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转折与过渡,影响十分深远。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是在比利时
背景:新艺术运动潜在的动机是彻底与19世纪下半叶的西方艺术界流行的两种趋势决裂。1⃣️首先,新艺术运动是与先前的历史风格决裂。必须打破旧时代的束缚,抛弃旧有风格的元素,创造出具有青春活力的现代感的新风格出来。2⃣️新艺术又拒绝了西方艺术的另一趋势—自然主义。新艺术的拥护者热衷于表现华美、精致的装饰而这正是自然主义者们为追求日常生活的真实而抛弃了的特点。3⃣️新艺术最典型的纹样都是从自然草木中抽象出来的,多是流动的形态和蜿蜒交织的线条,充满了内在活力。
特点:新艺术运动十分强调整体艺术环境,即人类视觉环境中的任何人为因素都应精心设计,以获得和谐一致的总体艺术效果。新艺术反对任何艺术和设计领域的划分和等级差别,认为不存在大艺术和小艺术,也无实用艺术与纯艺术之分。艺术家们决不应该只是致力于创造单件的“艺术品”,而应该创造出一种为社会生活提供适当环境的综合艺术。
从根本上来说,新艺术并不反对工业化。新艺术的理想是为尽可能广泛的公众提供一种充满现代感的优雅,因此,工业化是不可避免的。新艺术的中心人物宾就认为“机器在大众趣味的发展中将起重要作用。”
新艺术的本质:仍是一场装饰运动,但它用抽象的自然花纹与曲线,脱掉了守旧、折衷的外衣,是现代设计简化和净化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评价:1⃣️从意识形态角度来看,新艺术运动是知识分子中的部分精英在工业化来势汹汹、过分装饰的贵族风格泛滥双重前提下的一次不成功的改革设计的企图。但该运动中产生的大量产品、建筑、室内、纺织品、工业美术品等等,则为90世纪伊始的设计开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新阶段,成为传统设计于现代设计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2⃣️准确的说,新艺术是一场运动,而不是一种风格,这场运动在欧洲各国产生的背景虽然相似,但所体现的风格却是各不相同的。如果认为新艺术是一个统一的装饰和艺术风格,那就根本不可能廓清其真正面貌。
新艺术运动的起源:
1⃣️社会因素:自普法战争之后,欧洲政治和经济形势稳定,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这就需要一种新的、非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2⃣️在文化上:所谓“整体艺术”的哲学思想在艺术家中甚为流行,他们致力于将视觉艺术的各个方面,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平面设计及手工艺设计与自然形式融为一体。
3⃣️在技术上:设计师对于探索铸铁等新的结构材料有很高的热情。
4⃣️艺术家主观因素:新艺术正反映了他们对于历史主义的厌恶和新世纪需要一种新风格与之为伍的心态。
各国家
比利时
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这是欧洲大陆工业化最早的国家之一。
比利时新艺术运动最富代表性的人物有两位,即:霍尔塔和威尔德
霍尔塔是一位建筑师,他在建筑与室内设计中喜用葡萄蔓般相互缠绕和螺旋扭曲的线条,这种起伏有力的线条成了比利时新艺术的代表性特征,被称为“比利时线条”或“鞭线”。这些线条的起伏,常常是与结构或构造相联系的。霍尔塔于1893年设计的布鲁塞尔塔塞尔住宅成了新艺术风格的经典作品。
威尔德—比利时人威尔德后来去了德国,并一度成为德国新艺术运动的领袖,这一运动导致了1907年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成立。1908年,威尔德出任德国魏玛市立工艺学校校长,这所学校是后来包豪斯的直接前身,他还以积极的理论家和雄辩家著称,被人称为大陆的莫里斯。
法国
宾:法国新艺术最重要的人物是宾,原是德国人,1871年定居巴黎。宾是一位热衷于日本艺术的商人、出版家和设计师,东方文化崇尚自然的思想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95年12月,他在巴黎开设了一家名为“新艺术之家”的艺术商号,并以此为基地资助几位志趣相投的艺术家从事家具与室内设计工作。这些设计多采用植物弯曲回卷的线条,不久遂成风气,新艺术由此得名。
吉马德:吉马德最有影响的作品是他为巴黎地铁所作的设计,这些设计赋予了新艺术最有名的戏称—“地铁风格”。“地铁风格”与“比利时线条”颇为相似,所有地铁入口的栏杆、灯柱和护栏全都采用了欺负卷曲的植物纹样。吉马德与1908年设计的咖啡几也是一件典型的新艺术设计作品
盖勒:他在《根据自然装饰现代家具》一文中指出,自然应是设计师的灵感之源,并提出家具设计的主题应与产品的功能性一致。他将新艺术的准则应用到了彩饰玻璃花瓶的设计上,在花瓶表面饰以花卉或昆虫。
西班牙
戈地
著名作品:圣家大教堂、居里公园、米拉公寓
设计风格:仿生、哥特式、曲线风格、奇幻彩绘瓷砖、混凝土
设计理念:他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之中去。他吸引了东方的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结构的特点,并结合自然形式,精心研究着他独创的塑性建筑。
德国
“青年风格”:在德国,新艺术称为“青年风格”,得名于《青春》杂志。“青春风格”组织的活动中心设在慕尼黑。这是新艺术转向功能主义的一个重要步骤。正当新艺术在比利时、法国和西班牙以应用抽象的自然形态为特色,向着富于装饰的自由曲线发展时,在“青春风格”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作品中,蜿蜒的曲线因素第一次受到节制,并逐步转变成几何因素的形式构图。
雷迈斯克米德是“青春风格”的重要人物,他于1900年设计的餐具标志着一种对于传统形式的突破,一种对于餐具及其使用方式的重新思考,迄今仍不失其优异的设计质量。
贝伦斯也是“青春风格”的代表人物,他早期的平面设计受日本水印木刻的影响,喜爱荷花、蝴蝶等象征美的自然形象,但后来逐渐趋于抽象的几何形式,标志着德国的新艺术开始走向理性。贝伦斯于1901年设计的餐盘完全采用了几何形式的构图。
麦金托什与维也纳分离派
麦金托什:英国格拉斯哥一位建筑师和设计师。他在英国19世纪后期的设计中独树一帜,并对奥地利的设计改革运动维也纳“分离派”产生了重要影响。麦金托什创立了“道格拉斯四人”设计组。1897–1899年间,麦金托什设计了格拉斯哥艺术学校大楼及其主要房间的全部家具及室内陈设,麦金托什的主调则是一种高直、清瘦的茎状垂直线条,能体现出植物生长垂直向上的活力。
虽然麦金托什和维也纳“分离派”成员在很多方面都与新艺术运动相呼应,不少设计史家也将他们划入新艺术的范畴。但与别的新艺术派流相比,他们的设计更接近于现代主义。“青春风格”几何因素的形式构图,在他们手中进一步简化成了直线和方格。这预示着机器美学的出现。
维也纳分离派
1⃣️是由一群先锋派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组成的团体,成立于1897年,是当时席卷欧洲的无数设计改革运动的组织之一。其代表人物是霍夫曼、莫瑟和奥布里奇。
2⃣️运动的口号:“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自由”。
在新艺术运动影响下,奥地利形成了以维也纳艺术学院教授瓦格纳为首的维也纳学派。瓦格纳在工业时代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新的设计观点,他指出,新结构、新材料必将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并反对重演历史式样。1897年,他们创立了分离派,宣称要与过去的传统决裂。
代表人物
霍夫曼:霍夫曼本人的设计风格深受麦金托什的影响,喜欢规整的垂直构图,并逐渐演变成了方格网的形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并由此获得了“棋盘霍夫曼”的雅称。他为维也纳生产同盟所设计的大量金属制品、家具和珠宝都采用了正方形网格的构图。
卢斯:在设计上更为激进。他最大的影响力来自他一些杂志上发表的有关设计的论文,其中最有名的论文为《装饰即罪恶》,发表于1908年,这是一篇反传统、反折衷主义的檄文,振动巨极大。这篇论文的焦点是认为装饰表现了文化的堕落,现代文明社会应以无装饰的形式来表现。卢斯还认为,建筑学不仅是建筑行业的工作,也是社会文化的具体体现。卢斯把装饰完全排除在他的建筑和设计之外,因而显得朴素而略为呆板。
对分离派的评价:维也纳分离派虽然把艺术、优秀设计于生活密切联系,但在实际设计中,这种目标有很大的距离。主要表现在:1⃣️在工业生产极端发达的社会大背景下,没有关系工业生产中艺术的问题,以及艺术与机器生产的关系问题。2⃣️设计材料和工艺昂贵,无法大众化。3⃣️对间接和抽象形式的追求在本质上没有摆脱“新艺术”运动的风格,没有真正把设计形式与功能结合起来。
德意志制造联盟
工业设计真正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突破,来自于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制造联盟。这是一个积极推进工业设计的舆论集团,由一群热心设计教育与宣扬的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企业家和政治家组成。制造联盟每年在德国不同的城市举行会议,并在全国各地成立了地方组织。德意志制造联盟于1934年解散,后又于1947年重新建立。
目标:“通过艺术、工业与手工业的合作,用教育、宣传及对有关问题采取联合行动的方式来提高工业劳动的地位。”联盟表明了对于工业的肯定和支持态度。
宗旨:1⃣️提倡艺术、工业、手工业结合2⃣️主张通过教育把不同设计结合3⃣️强调走非官方的路线4⃣️大力宣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化工业5⃣️坚决反对任何装饰6⃣️主张标准化、批量化生产。
代表人物
穆特休斯
最大贡献的人物。不断地报告英国建筑的情况以及在手工艺及工业设计方面的进展对英国的住宅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写成了三卷本的著作《英国住宅》
理论思想:1⃣️强调客观主义、机器风格、标准化。
2⃣️主张设计艺术应追求目的,讲究实用功能,讲究成本核算,宣传功能主义。
威尔德
诺曼
贝伦斯
在联盟的设计师中,最著名的事贝伦斯。1893年成为慕尼黑“青春风格”组织的成员。1907年贝伦斯受聘担任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艺术顾问,创造了现代企业形象设计(CI设计)的先河。1909年他设计的AEG的透平机制造车间与机械车间,其造型简洁,摈弃了任何附加的装饰,被称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贝伦斯的多数产品都是非常朴素而实用的,并且正确体现了产品的功能、加工工艺和所用的材料。从他于1908年设计的电风扇和1910年设计的电钟上看不到任何伪装与牵强,使机器即使在居家环境中也能以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我,而不再借助于过去的风格,贝伦斯十分强调产品设计的重要性。设计的直觉方面对他来说是很关键的,也反映了他对产品市场效果的关注。
主要贡献:1⃣️在产品设计上大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以标准化为基础,实现了批量化生产。2⃣️他为通用公司进行了一系列设计,已包含了现代企业形象策划的理念。3⃣️在建筑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形式,创造性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为现代建筑树立了典范。4⃣️德国现代主义的兴起与贝伦斯的设计实践分不开,他的设计事务所培养了格罗披乌斯、米斯、柯布西埃等现代主义重要人物,为现代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科隆论战
1914年,在德意志制造联盟举办的工业艺术和建筑展览会上爆发了一场重大论战。这也是现代主义设计艺术与传统手工艺理论上最后一次交锋。争论的双方是对产品标准化持否定态度的威尔德和认为工业设计应遵循科学原理、应进行标准化设计的穆特休斯。
事实证明,设计标准化和机械化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穆特休斯的观点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这场论战也为德国艺术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德意志制造联盟在实践中实现了这一主张。
德意志制造联盟把底特律的美国福特汽车流水线引入到德国,使流水生产线和标准化进入德国工业设计
作用及影响:1⃣️德意志制造联盟影响和培养了一代新人,如后来在现代主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设计师格罗披乌斯、米斯、柯布西埃等。2⃣️在德国国内,工业同盟首创了工业设计的活跃局面,奠定了德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基础,确立了工业设计的基本理念,真正预示了设计艺术新时代的来临。3⃣️从世界意义上来讲,德意志制造联盟影响了英国、瑞典、丹麦等许多国家,在1911–1915年相继成立了类似的组织,是工业设计在欧洲各地开展起来。
1915–1939年的工业设计
(一战到二战之间、形成与发展时期)
工业、技术与设计
美国的工业设计
1⃣️商品生产的原则是大批量,而不是供给给以满足个性化要求为基础的产品。高投资、大批量生产和大众消费这三位一体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模式,并成为20世纪初年美国消费类产品生产厂家的共同准则。市场的时尚意识逐渐兴起,多样化的需求出现。
2⃣️样式设计:美国汽车工业似乎为两个相矛盾的需求所困扰,一方面,对于廉价的追求需要采用标准化的大批量生产;另一方面,对于新奇的追求又要求很快地改变型号以保持消费者的兴趣。正是这种双重压力孕育了所谓的“样式设计”,即经常性地改变汽车的外部风格以强调美学外观,这样就产生了“走马灯”式的“新”型号,而技术零件的生产则可以保持相对稳定。
福特汽车
通用汽车公司
欧洲的工业与设计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手工艺与设计
包括北欧五国,即:丹麦、瑞典、芬兰、挪威和冰岛
北欧手工艺特点:1⃣️对传统材料和生产技术的尊重。2⃣️将简洁与实用的设计思想与工业的效率和功能主义融为一体。使手工艺传统严谨而实际的特点与新的工业理性主义并行不悖,因而创造了自己鲜明的特色。3⃣️简化、创新,进而走向功能主义同时又充满人情味的现代美学。4⃣️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并不是在追求美国式的高技术和批量生产方式中形成的,而是积极探索传统生产方式与美学上的革新相结合的结果。这一点在西方发展史中是与众不同的。
新材料与现代设计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新材料的发展和特点
1⃣️金属:新材料最早的突破是在金属上,轧钢逐渐取代了铸铁和其他类型的钢材生产,铝、镁等轻金属也日益普及。
2⃣️金属表面镀鉻:即是一种防锈措施,也是将批量生产的消费品转变成一种装饰品的手段,后来镀鉻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设计之中。
3⃣️无缝钢管:无缝钢管的出现对家具设计产生了最富戏剧性的影响,这种材料质量轻、强度大,并且有强烈的现代感
4⃣️机制木材:如胶合板、层积木等新型材料的出现也激励着设计师探索新形势
5⃣️塑料:19世纪发展起来的,最早出现的材料是赛璐珞。因其便宜且容易成型,逐渐取代了部分金属,广泛应用于技术产品的外壳材料。塑料不只是一种廉价的代用品,其本身的潜力也是巨大的,由此使塑料成了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并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与设计
电力的广泛应用
照明—灯具的设计;各种家用电器如电水壶、电烤箱、电炉、电热器等就已问世,电冰箱、吸尘器、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欧美工业化国家实现了家庭的电气化
设计视点转向
汽车、飞机等
新的家用电器同样也成了“摩登时代”的象征。改变了原有纯技术和功能的外观或沿袭的传统式样—西门子的电吹风、收音机的演变。
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
美术革命
美术革命特征:20世纪初,美术界产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革命性活动。尽管这场运动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表现,侧重点也不一样,但它却具有一些共同的国际特征,如“为艺术而艺术”的信条受到了广泛的抨击,强调艺术的社会作用等。这意味着对于个性的扬弃,而试图在这一种客观的,甚至科学的基础上来创造和理解艺术。这种趋势显示了理想主义哲学传统的影响,渴求一种能体现飞速变化的外部世界精神实质的理想形式,这就导致了抽象的,特别是几何的形式,象征着现代性的机器美学应运而生。
立体主义
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基本原则是用几何图形(圆柱体、圆锥体、立方体、球体等)来描绘客观世界。立体主义的创始人给立体主义下了定义:“把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只是作为一系列各种不同的平面、表面的一定分割来理解,这就是立体主义。”这种对于艺术的理解不依靠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观察,而是取决于艺术家们所提供的解析。
代表人物:毕加索。1⃣️在1909–1913年间的解析立体主义阶段,对自然的题材进行了抽象;2⃣️综合立体主义阶段趋向于几何化。
未来主义
是第一次大战前首先出现于意大利的一个文学艺术思想流派,它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大加赞赏,对未来充满希望。1909年,意大利作家马里内蒂在“未来主义宣言”中宣扬工厂、机器、火车、飞机等的威力,赞美现代大城市,对现代城市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和节奏表示欣喜。未来主义否定传统的艺术规律,宣称要创造一种全新的未来主义,并提出把机器和工业作为现代艺术偶像和主题。在绘画作品中,未来主义者试图表现现代生活的活力,即都市中人群的运动及汽车、火车的高速飞驰等,他们还将一下普通的批量产品作为描绘的主题。未来主义对于机器的崇拜确立了他在现代美学中的核心地位,并在其失去势头之后很久仍然影响着画家们。对于未来主义者而言,机器既是抽象的基础,也能用于比喻。勒加于20世纪20年代所作的一幅画《机械的要素》和德普罗20世纪30年代所作的《钢与透平》中的机械构图,就分别体现了这两个方面。
代表作:勒加1920s《机械的要素》、德普罗1930s《钢与透平》、墨菲1922《剃须刀》、席勒1929《上甲板》
表现主义
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后德国画家也在章法、技巧、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逐渐形成了派别,后来发展到音乐、电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
特点:表现主义强调反传统,不满于社会现状,要求改革,要求“革命”。在创作上,他们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进而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其诗歌的主题多为厌恶都市的喧嚣,或暴露大城市的混乱、堕落和罪恶,充满了隐逸的伤感情绪或是对“普遍的人性”的宣扬。它的特点是不注重细节的描写,只追求强有力地表现主观精神和内心激情。
代表人物:奥地利的特拉克尔和德国的海姆、贝恩等。
风格派
定义:是活跃于1917–1931年间以荷兰为中心的一场国际艺术运动。风格派艺术从立体主义走向了完全抽象,他对于20世纪的现代艺术、建筑学和设计产生了持久的影响。风格派是一场松散的运动,没有具体的组织形式。他的一些主要成员彼此接触不多,甚至从未谋面,但他们有相似的美学观念。风格派艺术家们主要通过1917年在莱顿城创建的名为《风格》的月刊交流各自的理想,风格派由此而得名。风格派的主要成员还有画家蒙德里安、建筑师奥德和建筑师兼设计师里特维尔德等人。风格派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即绝对抽象的原则,也就是说艺术应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而是基于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宇宙的法则—和谐。这种对于和谐的追求是风格派恒定的目标。
风格特征:1⃣️绝对抽象原则,也就是说艺术应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而用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宇宙的法则—和谐
2⃣️风格派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纯粹抽象,艺术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艺术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是简化物。
3⃣️研究基本元素的组合,达到形式美的变化与统一。
4⃣️艺术家对非对称性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运用。
5⃣️造型上,反复运用几何结构,色彩上,仅用三原色色块以及非色彩的黑、白、灰色。
6⃣️追求的是将这些线条、块面、色彩等相互冲突的因素构成一幅均衡而和比例的画面,作为生活普遍和谐的一种象征,一种将和谐推广到整个视觉环境的手段。
7⃣️风格派的作品虽然没有可理解的主题,常冠以“构图第x号”之类的名称。但这些作品有其深层次的内涵与意义,他们体现了大多数欧洲人民渴望和谐与平衡的心态。
代表人物
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的绘画典型的体现了风格派的视觉语言。他认为,绘画是由线条和颜色构成的,所以线条和色彩是绘画的本质,应该允许独立存在。只有用最简单的几何形式和最纯粹的色彩组成的构图才是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绘画。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仅用三原色色块以及非色彩的黑、白、灰色。对风格派的艺术家而言,这些基本要素是整个视觉现实的基础,他们追求的是将这些线条、块面、色彩等相互冲突的因素构成一幅均衡而合比例的画面,作为生活普遍和谐的一种象征,一种将和谐推广到整个视觉环境的手段。风格派艺术家把几何形式与机器生产等同起来,追求那种在机器产品中的精确。风格派的作品虽然没有可理解的主题,常冠以“构图第x号”之类的名称。但这些作品有其深层次的内涵与意义,他们体现了大多数欧洲人民渴望和谐与平衡的心态。蒙德里安认为,只要普遍的和谐还未成生活中的现实,那么绘画就能提供一种暂时的代替。
里特维尔德
设计理念:他的风格派艺术由平面推广到了三维空间,通过实用简洁的基本形式和三原色创造出了优美而功能性的建筑与家具,以一种实用的方式体现了风格派的艺术原则。1918年加入风格派。他一生设计了大量家具,其中红蓝椅无疑是20世纪艺术史中最富创造性和最重要的作品。这几件作品以其完美和简洁的物质形态反映了风格派运动的哲学,并向人们表示,抽象的原理可以产生出满意的作品。
代表作品
红蓝椅
乌得勒支住宅
杜斯柏格
“风格派”的理论奠基人,《风格》杂志的编辑者,著名画家、设计师、诗人和美学评论家
杜斯柏格认为可以把“风格派”的原则进一步推广到当时的艺术运动中去,使他成为一种大风格。20年代末期,杜斯柏格开始主张“少风格”,他希望能够找寻到更加简单、更加国际的术语来建立国际风格的基础。他日益深入到减少主义的简单几何结构、没有色彩的中性色彩计划,全力研究新的国际主义。
影响及意义
1⃣️“风格派”对于世界现代主义的风格形成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它简单的几何形式,中性色彩为主的几何色彩,以及立体主义造型和理性主义特征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国际主义风格的标准符号。
2⃣️对“风格派”的兴趣是因为它提供了所谓了经典现代主义的重要基础之一,80年代对于经典现代主义的复兴和修正主义热潮,导致对他的兴趣再次兴起,人们对于他导致的设计和艺术上的循环方式和一再复兴现象非常感兴趣。应该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一成不变的“风格派”风格,真正的“风格派”是变化的、进步的,他的精神是改革和开拓,他的目的是未来,它的宗旨是集体与个人、时代与个体、统一与分散、机械与唯美的统一的努力。
构成派与俄罗斯先锋艺术
构成派: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俄罗斯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的影响下,积极探索工业时代的语言,他们颂扬机器的特征,提倡用工业精神来改造社会生活,认为艺术表现不应该依赖于油画颜料、画布、大理石等传统材料,而应取决于塑料、钢铁、玻璃等现代材料,艺术的形式也应是抽象的几何形式。在俄罗斯先锋派艺术中,对于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工业设计影响最大的事构成派,构成派艺术家利用变现新材料本身特点的空间结构形式作为绘画及雕塑的主题。他们的作品,特别是雕塑很像工程结构物,因此被称为构成主义。1920年,有两位前苏联艺术家发表了《生产宣言》,奠定了构成主义的理论基础。在政治上,构成派试图把对传统的抛弃以及对技术的热情与共产主义的理想联系起来;在艺术上则以抽象的雕塑结构来探索材料的效能,并将产品、建筑、文化联系起来,强调根据与工业化世界的关系来定义“艺术家”。这样,构成主义就与绘画、雕塑等传统美术相脱离,而走向了实用主义“设计”范畴。
俄国构成主义的现代设计风格是:1⃣️收到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风格的影响;2⃣️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朴素无华的无产阶级特征;3⃣️版面编排采用杂乱无章的方法,表示与传统的、典雅的古典方式决裂;4⃣️探索摆脱传统之后的单纯结构和功能。
代表人物
雕塑家塔特林
第三国际纪念塔
塔特林越来越关注与工程技术和“功能”的重要性,他曾写道:“一种将纯艺术形式与实用功能统一起来的机会已经到来。”
阿瓦托夫
1922年,一位主要的理论家阿瓦托夫提出了一个关于工业设计产品的详尽观点。他声称,生产工程师的工作与艺术家的工作相似。工程师们也是“事物的发现者、材料的组织者、形式的创造者”。阿瓦托夫认为,艺术家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经验,因而可以代替生产的工程师。这种“工程师—艺术家”的工作具有两重性,即设计工业实验性产品,也设计批量和系列生产的产品。他这种强调个别工程师—艺术家决定性综合作用的观点收到了塔拉布金的批评,塔拉布金是合理化的积极鼓吹者。他的原则多源于马来维奇的经济法则。
结果:先锋派艺术被“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所取代,新古典再度复兴,构成派很快就销声匿迹了,前苏联先锋派艺术的实际成果不多。这一方面是由于前苏联工业客观条件所限,无法为革新的理想提供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是由于先锋派一直未能将其乌托邦式的理想与设计和他们的时代结合起来。
构成派和风格派的比较:1⃣️无论是构成派还是风格派都热衷于几何形体以及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它们在志趣上和做法上都无重要区别,实际上两派的成员也一起活动了。2⃣️从艺术上讲,两派都是抽象的,反现实主义的,但它们在造型和构图的视觉效果方面进行的试验和研究是有价值的。对于现代建筑及工业设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走向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产生的条件和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条件都已成熟,工业和科学技术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大众市场已发育健全,同时艺术上的变革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趣味,这为新的更富于时代气息的美学铺平了道路。现代建筑的兴起更是为设计上的现代主义起了极大地推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先前分散的各种设计改革思潮终于融汇到了一起,形成了意义深远的现代主义,并标志着现代主义设计的开端。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首先起源于对机器的承认,机器既是以批量生产方式产生理性的现代设计的源泉,其本身也是一种进步的象征。现代主义的关键因素是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需要注意的是,现代主义并不是功能主义,也不等于理性主义,它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
现代主义首先是在德国兴起的,后来在法国、奥地利、意大利等国中也发展起来。最早是在建筑界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风格是以机器隐喻为基础的,即所谓的“机器美学”,也就是用净化了的几何形式来象征机器的效率和理性,反映工业时代的本质特点。
(功能主义)在最简单的意义上功能主义认为一件物品或建筑物的美和价值是取决于他对于其目的的适应性。功能主义最有影响的口号是“形式追随功能”强调功能对于形式的决定作用。
(理性主义):理性主义是以严格的理性思考取代感性冲动,以科学的、客观的分析为基础来进行设计,尽可能减少设计中的个人意识,从而提高产品的效率和经济性。
现代主义主张创造新的的形式,反对袭用传统的样式和附加的装饰。从而突破了历史主义和折衷主义的框框,为发挥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功能在造型上的潜力开辟了道路。
现代主义主张设计应注重以计算和功能为基础的工程技术,而非唯美主义。
对几何形态的追求,往往形成了新的形式主义,这在现代主义的早期是难以避免的,另外,现代主义强调批量生产,大众消费的观念却被忽略了,与市场的联系较少。由于过分强调简洁与标准化,消费者多样性选择的权利被剥夺,这也妨碍了现代主义在实际上的发展。
典例
1919年格罗披乌斯担任了“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校长。
1920年柯布西埃创办《新精神》杂志,鼓吹创造新建筑,其1923年出版的《走向新建筑》一书成了机器美学的经典之作
柯布西埃与机器美学
柯布西埃
对现代美学作出最大的建筑师、设计师是柯布西埃,勒·柯布西埃是法国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杰出代表,机器美学的奠基人。
设计理念:1⃣️强调机械的美,特别钟意飞机、汽车、轮船等现代机械的设计。2⃣️认为现代人类生活中经过设计的环境其实都是机器。他认为:住宅是供人们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们阅读的机器。3⃣️强调以数学计算和几何计算为设计的出发点,强调科学性、理性。他是第一个提倡把立体主义艺术形式引入设计的人。
主要贡献:1⃣️建筑五要素:❶底层架空❷屋顶花园❸自由平面❹自由立面❺横向长窗。
2⃣️城市规划设计思想是勒·柯布西埃又一重要贡献,其核心内容是功能性和多元化的组合。
代表作品:萨伏伊别墅、朗香教堂(后现代隐喻,塑性建筑)、马赛公寓(表现主义手法等)。 1923年,柯布西埃出版了反映其现代主义思想理论的重要论文集《走向新建筑》,代表了他的总体设计思想。书中大力宣扬机械的美,提出“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著名论点,使其成为机器美学理论的奠基人。
机器美学
机器美学:柯布西埃对于机器的颂扬在理论上的反应就是“机器美学”。机器美学追求机器造型中的简洁、秩序和几何形式以及机器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理性和逻辑性,以产生一种标准化的、纯而又纯的模式。其视觉表现一般是以简单立方体及其变化为基础的,强调直线、空间、比例、体积等要素,并抛弃一切附加的装饰。在机器美学被实际应用到机器本身之前,首先在建筑和一些实用艺术品上得到体现。在这里,对于机器的兴趣不如说是对于简单、抽象形式的兴趣。柯布西埃最有影响,也是最受非议的一句名言就是“住房是居住的机器”。他主张用机器的理性精神来创造一种满足人类使用要求、功能完美的“居住机器”,并大力提倡工业化的建筑体系。
格罗披乌斯与包豪斯
格罗披乌斯
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现代设计师、建筑师,德国工业同盟的主要成员。1907–1910年在贝伦斯事务所工作,1914年接替威尔德担任魏玛工艺学校校长,1919年创立包豪斯,代表作—法古斯鞋楦厂、包豪斯校舍。1910年,格罗披乌斯与青年建筑师迈耶合伙在柏林开设建筑事务所,并于次年合作设计了法古斯工厂。法古斯工厂是格罗披乌斯早期的一个重要成就,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先进的一座工业建筑,是欧洲第一座真正玻璃结构的建筑。而包豪斯校舍,则被认为是成功实现功能要求与形式完美统一的经典之作。
设计理念:1⃣️主张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统一。2⃣️注重全面提高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系统化设计。3⃣️强调功能、技术与经济效益。4⃣️强调批量化、机械化、标准化、大众化。5⃣️将理性主义与功能主义相结合。6⃣️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色彩和社会主义特征,强调为大众服务。7⃣️担心随着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传统手工业的优秀特点会被消失,因此主张:建立艺术家、工业家和技术人员的合作关系,以此改善大工业的非人格化,提高设计水平。8⃣️强调“社团”和“集体”的重要性。认为包豪斯应当是一个“微型理想国”,一个非政治化的社区。9⃣️主张包豪斯要加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作业同时也能是企业的项目和产品。
代表作品:法古斯鞋楦厂、包豪斯校舍、哈佛大学研究中心等。
法古斯鞋楦厂设计特征:1⃣️非对称性构图2⃣️形体空间布局自由,按照功能分区。3⃣️墙面整洁无装饰。4⃣️平屋顶、无挑檐。5⃣️大面积玻璃幕墙,采光良好。
包豪斯校舍:1⃣️形体空间和布局自由,按照功能分区,根据不同的功能选择不同的结构形式。2⃣️实验工厂采用混凝土框架和悬挑楼板,外观采用玻璃幕墙,利用采光。3⃣️造型上采用非对称相对比统一的手法,多个没有任何装饰的立方体,错落有致、别具特色。包豪斯德绍校舍被认为是成功实现功能要求与形式美完美统一的经典之作。
包豪斯
包豪斯是1919年在魏玛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教育、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1933年被德国法西斯关闭。其创始人是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设计理论家格罗披乌斯。包豪斯的建立和发展是拉斯金、莫里斯及后来德国工业同盟以来的优秀设计思想与20世纪欧洲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他的出现对现代设计理论、现代设计教育和实践,以及后来的设计美学思想,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包豪斯经过设计实践,形成了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因素的正确设计观念,其设计思想核心为:坚持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进行。这些观点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包豪斯的历史虽然比较短暂,但在设计史上的作用是重要的,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设计教学方法和体系,重视科学技术和艺术在课程中的结合,给后来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包豪斯遵循的设计思想和实践观点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理性主义的设计原则,开创了面向现代化工业的设计。包豪斯是工业设计史、现代建筑史、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确立的标志,是现代设计的摇篮。由于所处的历史时期的原因,包豪斯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于人的心理需求重视不够,缺少对人的情感的关注。
特点(教育思想):1⃣️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2⃣️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用手工艺的技巧创作高质量的产品,并能供给工厂大批量生产。3⃣️强调基础训练,从现代抽象绘画和雕塑发展而来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基础课成了包豪斯对现代工业设计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4⃣️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并重。5⃣️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包豪斯现代设计艺术思想/基本观点:1⃣️主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2⃣️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3⃣️认为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这三个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4⃣️学校目标:❶打破艺术界线❷提高手工艺人的地位,使其与艺术家平起平坐
包豪斯教学体系:包豪斯的教学体系主要是根据格罗披乌斯的主张建立起来的。他坚决反对艺术与技术的分离,主张艺术家与建筑家、技术工人应该充分结合,抛弃纯理论知识和单纯书本的教学方法,主张艺术与技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制度。
包豪斯教学体系的建立分为两个阶段,即魏玛时期和德绍时期。魏玛时期是包豪斯教育体系的创建期,教学上采用“双轨制教学制度”,每一门课程都是由一位“造型教师”(形式导师)担任基础课教学和一位“技术教师”(工作室导师)共同教授,使学生共同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
1925年,包豪斯迁到德绍之后,自己培养的技术与艺术兼备的学生加入了教学阵营,原来的“双轨制”教学技术宣告结束,成熟的教学体系逐渐形成。
包豪斯主要课程:包豪斯对设计教育最大的贡献是基础课,他最先是由伊顿创立的。由匈牙利艺术家纳吉接替发展的。纳吉强调形式和色彩的客观分析,注意点、线、面的关系。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地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这些就为工业设计教育奠定了三大构成的基础,同时也意味着包豪斯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向理性主义。另一方面,构成主义所倡导的抽象几何形式,又使包豪斯在设计上走向了另一种形式主义的道路。这种变化也反映了格罗披乌斯的新发展。
观察课(自然与材料的研究)、绘画课(几何研究、结构练习、制图与模型制作)、构成课(体积、色彩的研究和设计)
代表人物
格罗披乌斯
汉斯·迈耶:包豪斯的第二任校长。1925–1928年,他负责包豪斯的印刷设计体系,设计了大量的广告路牌、促销广告、标志等。他的字体设计别具一格,一般采用非常简单的字体,他创造的无饰线体成为世界字体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版面设计用非对称式,明显受到“风格派”的影响。
米斯·凡·德罗:著名建筑师,1928年提出了“少就是多”。包豪斯第三任校长,代表作:巴塞罗那椅、魏森霍夫椅。1929年他设计了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这座建筑本身和他为其设计的巴塞罗那椅成了现代建筑和设计的里程碑。
布劳耶:负责家具车间,代表作—钢管椅
约翰·伊顿:瑞士画家。他的教学有两个方面特别重要:1⃣️强调色彩、材料、肌理研究,特别是平面或立体形式研究2⃣️通过对绘画的分析,找出视觉的规律,特别是韵律和结构规律,培养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敏感性。约翰·伊顿还是最早把色彩体系引入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教育家之一,但他的宗教和神秘主义色彩给包豪斯教学带来了负面作用。
瓦西里·康定斯基
康定斯基是现代抽象艺术理论和实践的奠基人。他对包豪斯的基础课主要贡献体现在“分析绘画”和“色彩与形体的理论研究”两个方面。
代表作:《点·线·面》、《论艺术精神问题》《关于形式的问题》等都是抽象主义艺术理论的经典之作。
莫霍里·纳吉
把包豪斯注重艺术、手工艺转变到强调理性思维、技术知识的教育上。
包豪斯发展的三个阶段
1919–1925
魏玛时期
格罗披乌斯
理想主义
双轨制教学
初创和奠定基础的时期
格罗披乌斯任校长,抱着“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思想,担负起培养20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使命。
1925–1932
德绍时期
汉斯·迈耶
共产主义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理想得到实践,取得累累硕果的时期
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绩。
1932–1933
柏林时期
米斯·凡德罗
实用主义
以建筑为中心
在纳粹的统治下渴望争取得一线生机的时期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主要三大贡献
1⃣️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
2⃣️体现了现代设计运动的思想和实践,真正形成了理性主义的设计原则。
3⃣️形成了一个共同工作的设计家组织。
包豪斯的成果和影响
成果及影响:1⃣️奠定了现代教育的结构基础,目前世界上各个设计教育单位,乃至艺术教育院校通行的“基础课”,即为包豪斯首创。2⃣️开始来采用现代材料的、以批量生产为目的、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工业产品设计教育,奠定了现代主义的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面貌,迄今依然对工业产品设计有深刻的影响。3⃣️对平面设计的功能化探索和现代主义设计面貌的教育,也依然成为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个主要的和重要的起源。4⃣️广泛采用工作室体制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动手制作的过程,完全改变以往那种只绘画,不动手制作的陈旧教育方式。5⃣️开始建立了与企业界、工业界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体验工业生产与设计的关联,开始迈出了现代设计与工业密切联系的第一步。6⃣️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艺术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为后来的工业设计科学体系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包豪斯从事的设计实践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开创了面向现代化工业的设计方法,填补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艺与工业之间的鸿沟。
包豪斯对设计教育的影响:1⃣️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艺术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认清“技术知识”可以传授,而“创作能力”只能启发的事实。给后来的工业设计科学体系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2⃣️包豪斯从事的设计实践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填补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业与工业间的鸿沟。3⃣️包豪斯设计教育造就了德国的设计风格:高度的理性化和严谨的功能化4⃣️一直被称为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也最具有争议的艺术院校,在当时它是乌托邦思想和精神的中心。他创建了现代设计的教育理念,取得了在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无可辩驳的卓越成就。包豪斯的历程就是现代设计诞生的历程,也是在艺术和机械技术这两个相去甚远的门类间搭建桥梁的历程。
包豪斯设计教育的局限:1⃣️过度重视构成主义理论,强调形式的简约,忽视了人对产品的心理需求,形式机械、呆板。2⃣️包豪斯抨击旧的艺术形式,排斥各民族的历史;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国际主义风格。3⃣️产品设计还停步在传统产品设计上,对富含技术的现代汽车、家电等相关设计的产品少有探讨。4⃣️未处理好工业和传统工艺直接的关系,对时代技术条件、机械化批量生产的方式和经济概念趋向抽象的美学追求,很少从实际生活需要进行考察。
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出现于德国和奥地利的艺术流派,主张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主义的主观感受和体验,鼓吹用艺术来改造世界,用奇特、夸张的形体来表现时代精神。
20世纪20–30年代的流行风格
艺术装饰风格
艺术装饰风格是20世纪20–30年代主要的流行风格,它生动地体现了这一时期巴黎的豪华与奢侈。艺术装饰风格以其富丽和新奇的现代感著称。它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单一的风格,而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统治装饰艺术的总称,包括了装饰艺术的各个领域,如家具、珠宝、绘画、图案、书籍装帧、玻璃和陶瓷等,并对工业设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艺术装饰风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艺术运动。
20世纪30年代,艺术装饰风格已成了大众趣味的一个标志。1925年举行的“国际现代装饰与工业艺术博览会”,艺术装饰风格的名称即由此而来。正是在这次博览会上,柯布西埃展示了他的“新精神馆”,在一派奢侈之风中以其清新朴素而独树一帜。
艺术装饰的特点:西利埃在《艺术装饰风格》一书中写道:“艺术装饰风格是一种明确的现代风格,发展于20世纪20年代,在30年代达到顶峰。他从各种源泉中获取了灵感,包括新艺术较为严谨的方面、立体主义和俄国芭蕾、美洲印第安艺术以及包豪斯。与新古典一样,它是一种规范化的风格不同于洛可可和新艺术。它趋于几何又不强调对称,趋于直线又不囿于直线,并满足机器生产和塑料、钢筋混凝土、玻璃一类新材料的要求。他最终的目标是通过使艺术家们掌握手工艺和使设计师适应批量生产的需要,来结束艺术与工业之间的旧有的冲突,和艺术家与手工艺人之间旧有的势力差别。
艺术装饰风格在美国的发展:在美国,艺术装饰风格被好莱坞发展成一种以迷人、豪华、夸张为特色的所谓“爵士摩登”。并为批量生产所采用,涉及20世纪30年代早期从建筑到日常生活用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逃避经济大萧条的一剂良方。尽管艺术装饰带有现代主义理论不相宜的商业气息,与先前设计中的矫揉造作之风并无本质的区别,但市场表明它作为象征现代化生活的风格被消费者接受了。大规模的生产和新材料的应用使它成为百姓力所能及并广为流行,直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才逐渐被另一种现代流行风格—流线型所取代。
流线型风格
1⃣️空气动力学名词,描述表面光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这种形状能减少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的风阻。2⃣️在工业设计中,它成为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造型语言,成为一种时尚的汽车美学,并影响到家用产品领域,是20世纪30–40年代最流行的产品风格。3⃣️任何有关流行风格的讨论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商业化,以及他们和消费者之间在心理学上的联系。4⃣️实质:流线型的实质上是一种外在的“样式设计”,它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人对设计的态度,即把产品的外观造型作为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寻找一种迎合大众趣味的风格,流线型由此应运而生。流线型在感情上的价值超过了他在功能上的质量。在艺术上,流线型与未来主义和象征主义一脉相承,他用象征性的表现手法赞颂了“速度”之类体现工业时代精神的概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流线型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现代风格。
在产品上的应用(代表作)
美国建筑师和设计师富勒于1933年—1934年设计的“戴马克松”小汽车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
1934年,奥地利人列德文克所设计的塔特拉V8-81型汽车就采用了流线型形式,并加上了一个尾鳍,这被认为是20世纪30年代最杰出的汽车之一。
最具代表性的是由德国设计师波尔舍1936–1937年设计的酷似甲壳虫的大众牌汽车,1945年投产
美国克莱斯勒公司主任工程师布里尔设计生产的“气流”型小汽车。
赫勒尔(美)于1936年设计的“流线型订书机”号称“世界上最美的订书机”
子主题 5
优缺点
优点:与空气动力学相关,能够提高运动速度、降低耗能。
缺点:被作为世界式样广泛应用,导致纯粹的形式主义,商业上的失败。
流线型设计式样的发展虽然是与空气动力学密切相关的,但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纯粹的审美形式追求,以至于这种“流线型”风格设计成了一种狂热。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在美国这种流畅的设计形式从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发展到了吸尘器、电冰箱、收音机等家用电器上。
影响:1⃣️流线型作为一种风格是独特的,它主要源于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的条件而不是美学理论。新时代需要新形式、新的象征,与现代主义刻板的几何形式语言相比,流线型的有机形态毕竟易于理解和接受,这也是它的已广为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2⃣️流线型对工业设计,尤其是对那些与空气动力学密切相关的设计领域起了积极影响是无可置疑的,而把它当作是一种纯粹的设计样式,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必然导致纯粹的形式主义,或者导致商业上的失败。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流线型设计式样逐渐走向理性和科学,更加注重流线型的功能属性,而单纯的审美造型逐渐淡化,作为20世纪30年代曾风靡美国的审美样式逐渐消失。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指的是20世纪30–50年代流行于国际的一种设计风格,以丹麦、瑞典、芬兰、挪威等北欧国家的设计为代表。这种风格与艺术装饰风格、流线型风格等追求时髦和商业价值的形式主义不同,它不是一种流行的时尚,而是以特定文化背景为基础的设计态度的一贯体现。这些国家的具体条件不尽相同,因而在设计上也有所差异,形成了“典现代风格”、“丹麦现代风格”流派。但总体来说,斯堪迪达维亚国家的设计风格有着强烈的共性,它体现对于传统的尊重,在形式与功能上的一致和对于自然材料的欣赏等。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是一种现代风格,它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美学。
发展历程:1⃣️1930年斯德哥尔摩博览会,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将德国包豪斯严谨的功能主义与本土手工艺传统中的人文主义融汇在一起。2⃣️1939年纽约博览会,确立了以“瑞典现代风格”作为国际性概念的地位。3⃣️20世纪50年代,朴素而有机的形态及自然的色彩和质感在国际上大受欢迎。4⃣️在1954年米兰三年一度的国际设计展览中,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展示出了全新的面貌,这些国家的设计组织在战后实行了一种合作政策,它们的第一项主要成就是名为“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展览。
代表人物
汉宁森
设计了许多新型的PH灯,特别是他设计的PH-5吊灯和PH洋蓟吊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至今畅销不衰。
维纳
子主题 1
他对家居的材料、质感、结构和工艺有深入的了解,维纳最有名的设计是1949年设计的一把名为“椅”的扶手椅,它使得维纳的设计走向世界,并成为丹麦家具的经典之作。 维纳的设计极少有生硬的棱角,转角处一般都处理成圆滑的曲线,给人以亲近之感,“椅”的设计也是如此。“椅”原是为有腰疾的人设计的,因而坐上去十分舒适。他那抒情而流畅的线条、精致的细部处理和高雅质朴的造型,又使他具有雕塑般的质量。这种椅迄今仍大受欢迎,成为世界上被模仿的最多的设计作品之一。
雅各布森
“蚁”椅、“天鹅”椅、“蛋”椅、筒系列餐具
他将刻板的功能主义转变成了精炼而雅致的形式,这正是丹麦设计的一个特色。雅各布森的作品十分强调细节的推敲,以达到整体的完美。他把家具、陈设、地板、墙饰、照明灯具和门窗等的细部看成与建筑总体和外观设计一样重要。
20世纪50年代设计了三种经典的椅子,1952年为诺沃公司设计的“蚁”椅,1958年为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旅馆设计的“天鹅”椅和“蛋”椅,这三种椅子均是热压胶合板整体成型的,具有雕塑般的美感。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丹麦的工业设计中开始反映出立体主义艺术和所谓“硬边艺术”的影响,在产品设计中强调简洁、有力的形式,并使用工业化的材料。雅各布森设计的筒系列餐具就是其代表作。不锈钢的材质、简洁的外形和精湛的制作工艺使产品富于高雅的现代感。雅各布森在60年代的另一设计是沃拉系列卫生间用具。该系列以一个能调节水流和水温的龙头为中心,能与其他功能的配件相连接,满足一个现代家庭供水系统的全部需要。整个系列的形式统一为圆柱体,非常简洁、明快。
丹麦
汉宁森
丹麦的设计具有很高的设计声誉,以科学安排光线分布及研究室内建筑的融合而著称。丹麦20–30年代最著名的灯具设计师保罗·汉宁森,1925年他设计的PH灯具在巴黎国际博览会上一举成功,或博览会金奖,被认为是该届博览会上唯一堪与柯布西埃“新精神馆”相媲美的优秀作品,并获得金牌。
PH灯具的重要特征:1⃣️所有的光线必须经过一次反射才能达到工作面,以获得柔和、均匀的照明效果,并避免清晰的阴影;2⃣️无论从任何角度均不能看到光源,以免炫光刺激眼睛3⃣️对白织灯光谱进行补偿、以获得适宜的光色;4⃣️减弱灯罩边沿的亮度,并允许部分光线溢出,以防止灯具与黑暗背景形成过大反差,造成眼睛不适。PH灯具的优美造型正是这些特点的直接反映。
克兰特
克兰特并不标榜自己是功能主义者,但他早期对于设计的研究关注与标准化、模数结构和实际功能要求,而不是风格上的自我表现。 他十分尊重材料本身的特点和手工艺传统,并善于吸收不同文化和不同历史阶段的精华。他设计的椅子能满足用户在实用上和美学上的需要。通过采用不上油漆的暖色木材,不着色的皮革和素色织物,他创造了一种接近自然的设计语汇,成了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重要特点。
芬兰
阿尔瓦·阿尔托
20世纪30年代芬兰最有影响力的设计界人物。他以用工业化生产方法来制造低成本但设计精良的家具而著称。特别有创见的是他利用薄而坚硬但又能热弯成形的胶合板来生产轻巧、舒适、紧凑的现代家具,他于1928年设计的扶手椅是采用胶合板和弯木制成的,轻巧而适用,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点,即优美雅致又毫不牺牲其舒适性。阿尔托的其他家具设计也具有同样的特性。
实际上,斯堪的纳维亚的功能主义可以在阿尔托的作品中看得最清楚,他所爱好的有机材料不仅是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温馨、人文的情调,而且也有助于降低成本,因为木材在芬兰是取之不尽的。阿尔托也长于玻璃制品的设计,他在1937年设计的花瓶采用了有机形态的造型,其创作灵感来自于他的祖国的湖泊边界线。他的设计还在英国、美国有较大的影响,这推动了国际家具设计的“软”趋势,并预示着20世纪50年代的“有机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瑞典
瑞典的家具设计最为发达,是最早发明弯木技术、生产弯木技术家具的国家。热点家具设计形式简单、颜色淡雅、强调功能;运用木材和纺织品或胶合板,被称为“几何形家具风格”。
卡尔·马姆斯登被公认为瑞典“现代设计之父”。
马特逊喜欢用压弯成形的层级木来生产曲线形家具,这种家具轻巧而富于弹性,提高了家具的舒适性,同时又便于批量生产。对于舒适性的追求也影响到了材料的选择,纤维织条和藤、竹之类自然而柔软的材料被广泛应用。
职业工业设计师的出现
美国工业设计的职业化
有计划的废止制度
是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斯隆和设计师厄尔提出的汽车设计新模式,他们主张在设计新的汽车式样的时候必须有计划的考虑以后几年之间不断地更换部分设计,基本造成一种制度形成有计划的式样老化过程,称为有计划的废止制度。这是一种通过不断改变设计样式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的过程,其目的是促使消费者为追求新的式样潮流,而放弃旧式样、改换新式样的积极市场促销方式。这种方式是非常典型的美国市场竞争的产物。尽管这种设计体系不被设计推崇,并不断遭到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抨击,却已经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美国的工业生根,同时也影响到世界各国,现在似乎没有可能把厄尔创造的这种体系推翻。
主要特征:1⃣️功能性废止—是新产品具有更多、更新的功能,从而代替老产品。2⃣️款式性废止—不断推出新的流行风格样式和款式,致使原来的产品过时而遭消费者丢弃。3⃣️质量性废止—在设计和生产中预先限定使用寿命,使其在一定时间后无法再使用。
有计划废止制度的影响:美国现代设计对世界设计的最重大的贡献就是发展了工业设计,并且把它职业化,完成了现代设计的商业化。“有计划的废止制度”导致了一种极其有害的、用毕即弃的即时消费主义浪潮,造成了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在设计上产生了一种只讲式样、不讲功能的形式主义设计的恶习,偏离了现代设计功能主义的轨道,但是,它不仅深深地影响了战后美国的工业设计,而且对当今的设计界也有巨大的影响。
厄尔
在一批职业设计师中,不少是受雇于大企业的主场设计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设计师厄尔就是其中一个代表。设计师厄尔与1919年发明了一种泥塑模型设计车身的标准技术,是汽车车身设计可以更加自由。
提革
是最早开业的工业设计师之一。他原是一位成功的平面设计艺术家,经营过广告业,并享有促进高质量产品销售的声誉。提革的目标一直是为其业主增加利益,但又不以过多损害美学上的完整为代价,并以省略和简化的方式来改善产品的形象。提革以美学形式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使他与柯达公司建立了终身的业务关系。
提革的设计项目有:1⃣️1927年即为柯达相机设计包装2⃣️1928年成功的为柯达公司设计出大众型新相机-“柯达·名利牌”采用金属条带和黑色条带相x间作相机,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受到市场的追捧。3⃣️1936年为柯达公司设计了世界上最早的便携式相机—“班腾”相机,将功能部件压缩到基本的地步,成为现代35毫米相机的前身。该相机既有装饰效果,又考虑到了工艺加工及结构功能的要求,设计简练,精巧而使用舒适,是艺术风格和功能技术相结合的成功之作。4⃣️20世纪30年代,美国波音707客机的内部设计。其设计造型简洁,结构合理,考虑与人体结构关系,是最早考虑人体工学在设计中的应用的设计师。5⃣️1940年,出版设计专著《今日设计—机械时代的设计程序》,最早形成并出版现代工业产品开发的程序和方法。6⃣️1996年的柯达小型手持式相机设计简练,操作方便,其外壳上的水平金属条纹似乎仅仅是装饰性的,但实际上他们凸于铸模成型的机壳之上是为了限制涂漆的面积,以减少了开裂和脱皮之虞。
罗维
是第一代自由设计师中最负盛名的。他是第一位上《生活》周刊封面的设计师。
1⃣️罗维的第一个工业设计是1929年为吉斯特纳公司重新设计的速印机。罗威将改善外观于提高操作效率及减少清洁面积结合起来,使原来油腻、零乱的机器变成了一种时髦的流线型产品,影响至今。2⃣️罗维于1935年设计的“可的斯波特”牌电冰箱提供了一个对于销售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范例。3⃣️运输工具的设计,在20世纪30年代设计了各种汽车、火车和轮船,影响很大。他也是流线型风格的积极倡导者,在这一时期所作的大多数设计都带有明显的流线型风格。4⃣️农用拖拉机的设计,1940年,罗维重新设计了“法玛尔”农用拖拉机。
MAYA原则:即“创新但又可以接受”。他战后初期的一些设计还带有商业性设计的特性。1948年设计的可口可乐零售机就采用了流线型,该产品一度成为流行于世界各地的美国文化的象征。同年,罗维设计了微型按钮电视机,他简化了早期型号的控制键,采用了一种更适于家庭环境的机身,其标识清晰,外观也很简洁,这说明罗维已开始脱离流线型风格。1963年,罗维设计的“皮特尼·鲍斯”邮件计价打戳机完全采用了简洁的块面组合,标志着其设计风格的巨大转变。
盖茨
1⃣️他的设计非常具有理想主义色彩。他是流线型设计艺术风格的倡导者,他虽不是流线型运动的发起人,但他广泛采用流线型风格进行设计,促进了这种风格的普及和发展。他对美国汽车外形设计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盖茨是美国第一代工业设计师中在设计秩序上最为清晰和标准的。2⃣️他确定的工业程序是:❶确定产品所要求的精确性能❷研究厂家所采用的生产方式和设备❸把设计计划控制在经费预算内❹向专家请教材料的使用❺了解与研究竞争现状❻对这类产品的消费现状进行一次周密的市场调查❼将设计师自己的设想绘制成了工业预想图。盖茨的这套设计程序,体现了许多现代工业设计的原则,奠定了现代工业设计程序、方法的基础。 盖茨的主张:不要因为顾客的要求而在设计上随波逐流,以致对技术的限度屈服。
代表作品:1⃣️1932年,盖茨为标准煤器设备公司设计的煤气灶具。2⃣️他设计了全流线型的海轮。3⃣️他于1939年设计的双层公共汽车也是流线型的。
德雷夫斯
1⃣️德雷夫斯对人机学很感兴趣,他的著作《为人民而设计》开创了关注于这一学科的传统。2⃣️他于1929年开设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其最具有影响的设计之一是他为贝尔电话公司设计的电话机。3⃣️他认为仅凭臆想的外观设计是行不通的,因而坚持与贝尔的工程师合作,“从内到外”的进行设计。4⃣️1935年,德雷夫斯为胡佛吸尘器公司设计了一种新型吸尘器,同样取得了成功。德雷夫斯的设计把电动机包容在了一个简洁的外壳中,与圆滑的吸尘罩水平相接,两者浑然一体。5⃣️德雷夫斯成功的核心在于他对于人的关注,他认为适应与人的机器才是最有效率的机器。6⃣️他于1961年出版的《人的度量》一书中,这本书帮助建立了作为设计师基本工具的人机学体系。
赖特
美国家具工业是职业设计师的一个重要训练基地,最有才华的是拉瑟尔·赖特。他的“美国现代风格”系列家具由康兰巴尔公司从1935年起开始生产,这套家具采用结实的漂白枫木,包括了各种配套的品种。通过采用朴素、方正的体型以及带有装饰意味的大半径倒角、粗壮有力的把手而获得整体感。赖特为理查德的公司设计了一系列铝制厨房用品和餐具、铅制灯具以及各种陶瓷餐具等,这些产品通通冠以“美国现代风格”的标签,其特点是不加装饰的形态、强调质量和所用材料的精细加工。
欧洲的工业设计师
华根菲尔德
参与批量生产的最有名的德国设计师之一是华根菲尔德。他设计了著名的镀鉻钢管台灯,迄今仍有生产。
1⃣️华根菲尔德反对自我中心的设计观念,他声称工业设计中的设计是一种协作的活动,与艺术家的工作毫无共同之处。2⃣️他否认把功能作为形式的决定性因素,认为功能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良好设计的先决条件。3⃣️它主要的作品都是压模玻璃器皿,如供餐馆、酒家所用的酒杯、商业上使用的瓶、罐、家用器皿以及采用模数系列的厨房容器和盘子等。所有这些产品都没有装饰,而是强调简洁的线条和微妙的体型变化,有克制地探索了玻璃可塑的特性。
克尔斯汀
也是德国工业设计的一位重要先驱。他在设计和教学中追求将美学形式的考虑和商业与技术方面的因素统一起来。1⃣️他在1939年出版的《活的形式》一书中指出“设计师应创造简单而价廉的物品,而不应该夸张,使这些产品能随处买到,…能成批在手工艺工场和大批量生产的工厂中制造。2⃣️他认为机器应该是简单的,以使得它们能直接为不了解机械的人所理解,从而防止错误的操作。3⃣️1928年“人民的收音机”
庞蒂
在意大利,设计领域中最活跃、最富有才干的建筑师是庞蒂。1928年,他成为设计杂志《多姆斯》的编辑,通过这份杂志,他发展了一种“真实形式”的概念,即抛弃所有传统形式,根据功能来重新塑造形态,以获得“真实形式”,采用这种设计方法可以避免一成不变的僵化风格。
英国工业美术协会
皮克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对促进英国设计做出很大贡献的人物是皮克。皮克长期从事工业设计及其普及与宣传工作,曾任设计与工业协会主席。它主要的成就之一是对伦敦的公共交通系统进行整体设计。车厢色彩也有明确区分,如公共汽车用红色、电车用绿色等。
1940年至当代的设计
(二战后,工业设计与工业生产和科学与技术的进步紧密结合)
战后重建与设计
战后初期,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现实和重建的需要。对于厂家和设计师而言,有两种象征重建的方式:一种是技术性的,一种是艺术性的。
战后再设计的基本理论探讨中,也发展了两种不同的设计观,一种是所谓的“价值创新”理论,另一种是所谓的“合适设计”理论。
1⃣️“价值创新”理论着眼于设计的商业价值,强调通过设计为产品创造新的附加价值,促使消费,增加生产价值,“有计划的废止制度”为其典型体现。
2⃣️“合适价值”理论着眼于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强调设计应该适合于人们的实际需要,反对使设计沦为浪费资源和能源的媒介。英美等国设计机构所推崇的“优良设计”为其反映。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现代主义的发展
现代主义的核心:20世纪40–5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设计主流是在包豪斯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其核心是功能主义,强调实用物品的美应由其实用性和对于材料、结构的真实体现来确定。与战前空想的现代主义不同,战后的现代主义已深入到了广泛的工业生产领域,体现在许多工业产品上。现代主义设计是以批量销售的市场为前提的,因而十分强调标准化,要求将不同类型的行为和传统转换为固定的统一模式,并依赖于一个庞大而均匀的国际市场。随着经济的复兴,现代主义也开始脱离战前刻板、几何化的模式,并与战后新技术、新材料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成熟的工业设计美学,由现代主义走向“当代主义”。现代设计在战后的发展集中体现于美国和英国。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现代主义设计仍具有浓厚的道德色彩,认为追求时尚和商品废止制都是不道德的形式,只有简洁而诚实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
优良设计
现代主义在战后的发展集中体现于美国和英国。并冠以“优良设计”名称。所谓“优良设计”,工业设计协会有如下的见解“只有那些最大限度地利用宝贵的劳动力和原材料的设计才是优良设计”。形式与功能完美结合,并揭示一种实用的、简洁的、易于感受的美的设计。
1940年,美国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为工业设计提出了一系列“新”标准,即产品的设计要适合于它的目的性、适应于所用的材料、适应于生产工艺,形式要服从功能等。这种美学标准在20世纪40年代大受推崇,并作为该馆组织的第二批“实用物品”展览的选择标准。这些实用物品被誉为“优良设计”。“优良设计”展览把现代设计介绍给了美国各地的百货商店和家用品商店、报社、杂志社、建筑师、设计师乃至家庭经济学教师都认为这种新颖、激动人心的风格是居家环境的最佳设计。
经格罗披乌斯推荐,著名设计师诺伊斯被任命为工业设计部第一任主任。他和他的继任者小考夫曼都竭力推崇“优良设计”,并把它作为反抗流线型一类纯商业性设计的武器。
诚实设计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现代主义设计仍具有浓厚的道德色彩,认为追求时尚和商品废止制都是不道德的形式,只有简洁而诚实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这种设计不玩花招,没有假造的古董光泽,也没有适于材料本身处理以外的表面修饰。这种设计哲学实际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思想的延续。
美国现代主义的商业性设计:就是把设计完全看作一种商业竞争的手段,设计改型不考虑产品的功能因素或内部结构,只追求视觉上的新奇与刺激。这种设计观与包豪斯直接由使用、材料和生产过程确定形式的原则是背道而驰的
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伊姆斯和沙里宁,伊姆斯和沙里宁都由于在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设计竞赛中获奖而崭露头角。1940年伊姆斯与沙里宁在该馆举办的“家庭装修中的有机设计”竞赛中获首奖。1946年,该馆专门为伊姆斯举办了他的胶合板家具展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46年伊姆斯设计了餐椅,1956年设计了安乐椅和配套的垫脚凳。
沙里宁与有机现代主义
诺尔集团:是由美国著名设计师汉斯·诺尔等人组成的工业设计集团,主要从事家具设计和室内设计。现代主义大师米斯对诺尔集团的影响非常大。1948年诺尔夫妇获得生产米斯的“巴塞罗那椅”的专利。此外,诺尔集团还生产了米斯的布诺尔椅子以及其他一些欧洲设计师的椅子。
诺尔集团的发展与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的设计艺术教育是分不开的,他的成员汉斯·诺尔、沙里宁等都是该校的毕业生,学员被称为“美国现代家居设计的摇篮”。
沙里宁
沙里宁对诺尔集团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是美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和家具设计师,是美国战后设计师的杰出代表。
风格特征:他的家具设计常常体现出“有机”的自由形态,而不是刻板、冰冷的几何形,这标志着现代主义的发展是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联系在一起的,被称为“有机现代主义”
代表作品:“胎”椅和“郁金香”椅
英国现代主义的发展
代表作品
伊斯戈尼斯设计的莫里斯牌大众型小汽车。这辆车的设计是从大众化、实用化的原则出发,小巧而紧凑,但同时又考虑到英国国民普遍存在的追求表面高贵的心理,使其成为英国第一种可以在国际市场上与德国“大众”牌汽车媲美的小汽车,他生产了十年之久。1959年,伊斯戈尼斯设计了另一型号的莫里斯小型轿车,外观干净利落,被认为是战后英国工业设计的杰作。
代表人物
雷斯
1945年他就利用飞机残骸制成的再生铝设计了一把靠背和其他一些家具,这把椅子在1951年的米兰国际工业设计展览中获得金奖。1951年,他利用钢条和胶合板设计了著名的“羚羊”椅,这把椅子的造型轻巧而有动感,既可用于室外,也可放置在居室。
罗宾·戴
戴森
美国的商业性设计
有计划的废止制度
代表人物
厄尔
罗维
20世纪50年代美国现代设计
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美国商业性设计走向衰落,工业设计更加紧密地与行为学、经济学、生态学、人机工程学、材料科学及心理学等现代学科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一门以科学为基础的独立完整的学科,并开始由产品设计扩展到企业的视觉识别计划。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工业设计师积极参与政府和国家的设计工作,同时向尖端科学领域发展,工业设计的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罗维的设计实践就说明了这一点。20世纪70年代中期,罗维还参加了英国、法国合作研制的“协和”式超音速民航机的设计工作。这些都标志着工业设计发展到了新水平。
意大利的风格与个性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设计的发展被人称为“现代文艺复兴”,对整个设计界产生了巨大冲击。意大利设计是一种一致性的设计文化,他融会于产品、服装、汽车、办公用品、家具等诸多的设计领域。这种设计文化是根植于意大利悠久而丰富多彩的艺术传统之中的,并反映了意大利民族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总体来说,意大利设计的特点是由于形式上的创新而产生的特有的风格与个性。
意大利设计
奥利维蒂公司:意大利的优秀设计—奥利维蒂公司的设计。该公司是一家生产办公机器的厂家。但从国际的角度来说,“意大利设计”作为一种代表特殊风格的专有名词出现,并建立起世界性的声誉是在1945年之后,即意大利人称之为“重建”的时期。
产生背景:战后初期的意大利深受美国设计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受到所谓的“优良设计”的功能主义设计的影响;另一方面,美国的商业性设计,特别是流线型设计也对意大利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设计师们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通过借鉴与自己的传统进行综合,创造出了完全意大利式的设计。在意大利,设计的特点在于生产与文化之间的协调关系。
意大利设计的中心是米兰
这个城市的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经济条件孕育了深厚的物质文化。米兰有一个开明的实业阶层,他们对设计的革新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米兰理工学院培养了大批的建筑师-设计师。这些都促进了以建筑为基础的设计文化的发展。
米兰还有一个常设的展览机构,即三年一度的国际工业设计展览。米兰三年一度展览影响很大,它既可吸收世界各国的设计精华,也有助于传播意大利的设计文化。另外,在意大利的汽车城都灵,菲亚特汽车公司生产出了一系列优美的小汽车,这对于将意大利的艺术传统与工业时代的精神相结合,起了重要作用。到20世纪40年代末,意大利以发展出了一种以改进了的流线型为特色的风格。
在1951–1957年间,意大利设计风格已牢固得建立起来了。20世纪50年代,许多设计师与特定的厂家结合,产生了工业与艺术富有生命力的联姻。1936年,尼佐里为尼奇缝纫机公司设计了“米里拉”牌缝纫机,机身线条光滑、形态优美,被誉为战后意大利重建时期典型的工业设计产品。1935年,庞蒂为意大利理想标准公司设计了一系列陶瓷卫生用具,包括一件坐式便器。
20世纪50年代意大利设计的视觉特征是所谓当代“有机”雕塑,这种视觉特征与新的金属和塑料生产技术相结合,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美学。
意大利在商业性家具生产中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方面的成功,是由于小规模的工业。
柯伦波
可拆卸牌桌
意大利灯具
萨帕
工作台灯
可以以任何角度定位,使用十分方便灵活,体现了一种实用与美学的平衡,成为国际性的经典设计。
索特萨斯
20世纪60年代以来意大利设计的明星是索特萨斯,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与奥利维蒂公司长期合作,为该公司设计了大量的办公机器与办公家具。索特萨斯的设计思想受到印度和东方哲学的影响。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他的设计从严格的功能主义转变到了更为人性化和色彩斑斓的设计,并强调设计环境效应。1969年他为奥利维蒂公司设计的“情人节”打字机采用了大红的塑料机壳和提箱,同一年他还推出了系统45型秘书椅,色彩艳丽、造型别致。即是是一些高精尖的办公机器,索特萨斯也把它们装扮得颇有情趣。
意大利的汽车车身设计
平尼法里那设计公司和意大利设计公司是最有代表性的。平尼法里那公司最有影响的设计是法拉利牌系列赛车。法拉利赛车的设计将意大利车身造型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每一个细节都焕发出速度与豪华气息,体现出意大利汽车文化独有的浪漫主义与激情的特征。
联邦德国的技术与分析
背景:德国工业设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有坚实的基础,而德意志制造联盟促进艺术与工业结合的理想和包豪斯的的机器美学仍影响着战后的工业设计。随着经济的复兴,联邦德国成了世界上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之一,并发展了一种以强调技术表现为特征的工业设计风格。
乌尔姆设计学院
1953年成立,其纲领是是设计直接服务于工业。瑞士籍画家、建筑师、设计师比尔设计了学院的校舍并担任了第一任校长。
设计原则:学院以理性主义设计,科学技术为基础,倡导系统设计原则,培养了一批新一代的设计师。其设计艺术思想被德国重要的家电公司博朗公司广泛实施,把设计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形成了所谓的“博朗原则”,即秩序的法则、和谐的法则和经济的法则。在乌尔姆设计理念的影响下,德国产品渐渐以理性、可靠、高品质、功能化的特点闻名于世。
教育思想和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把现代设计完全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培养科学性的现代设计师,提高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等的总体水平,为德国的工业发展服务。
乌尔姆设计学院的首任院长是包豪斯的学生比尔,他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包豪斯的理论学说,教学中注重探讨产品的形式和功能、技术之间的关系;设计中强调“形式服从功能”。到1957年,由马尔多纳多接任院长,他认为设计是理性的、科学的、技术的,于是完全抛弃了艺术课程,代之以各种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的课程,其基础课程也注重学生理性视觉思维的培养,从而发展成为理工型的设计教育典范。
影响意义:1⃣️乌尔姆设计学院是战后德国理性主义技术美学思想的核心,是战后对德国工业设计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教学机构,其影响不亚于包豪斯。学院在继承包豪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了功能主义美学思想,建立了高度理性的系统设计理论,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设计人才和设计方案,是战后“新功能主义”的代表。2⃣️乌尔姆设计学院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拥有了以理工类学科为依托的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理工型和以艺术为依托的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艺术型这两大类型体系。乌尔姆设计学院在设计理论方面最大的贡献是系统设计原则,该理论的提出为德国工业设计史建立了新的里程碑。3⃣️乌尔姆设计学院将工业设计完全建立于科学技术之上,成为设计上一个很大的观念上的转折,开创了对现代设计理性、科学研究的开端,导致了设计的系统化、模糊化、多学科、交叉化的发展,对设计理论化风格的形成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其在教学改革中发展起来的包括字体、图形、色彩计划、图表、电子显示终端等全新视觉系统,成为世界各国效仿的模式。4⃣️乌尔姆设计学院对德国和世界工业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形成的教育体系,教育思想和设计观念,至今仍是德国设计理论教学和设计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系统化设计:基本概念是以系统思维为基础的,目的在于给予纷乱的世界以秩序,将客观事物置于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并通过系统设计使标准化生产与多样化的选择结合起来,以满足不同的需要。系统设计不仅要求功能上的连续性,而且要求有简便的和可组合的基本形态,这就加强了设计中几何化,特别是直角化的趋势。
乌尔姆精神和独特贡献:1⃣️在设计思想方面,确立以理性和社会性优先为原则,反对为美的造型而去设计物品,因此,乌尔姆倡导的功能主义比包豪斯更具理性色彩。2⃣️在教学方面,乌尔姆确立的理性和社会性优先地原则是通过相关课程得到实现的。3⃣️乌尔姆设计学院的设计教育是一种现代性的、开放式的教育,他为现代设计教育建立了一个坐标。与当时通行的强调感性的设计造型教育不同,乌尔姆强调的是理性、科学性和现代性,其课程的一半是关于新的科学知识、方法,包括人文学科的内容。
博朗公司
科拉尼
日本的传统文化与高技术
高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平衡是日本现代设计的一个特色。
恢复期的日本工业设计
随着工业的恢复和发展,工业舍的发展首先是从学习和借鉴欧美设计开始的,1947年,日本举办了“美国生活文化展览”1951年,由日本政府邀请,美国政府派遣著名设计师罗维来日本讲授工业设计,并且为日本设计师亲自示范工业设计的程序和方法。罗维的讲学,对日本工业设计是一次重大的促进。1952年,日本工业设计协会成立,并举行了战后日本第一次工业设计展览—新日本工业设计展。整两件事是日本工业设计发展史的里程碑。恢复期的日本工业设计尚处于萌芽阶段,优秀设计作品不多。但是日本的许多产品仍是工程师设计的,比较粗糙,如索尼公司生产的“G”型磁带录音机在技术上是相当先进的,但其外观看上去像台原型机。
成长期的日本工业设计
1953年日本电视台开始播送电视节目,使电视机需要量大增;日本的汽车工业也在同期发展起来,摩托车从1958年开始流行;随着家庭电气化的到来,各种家用电器也迅速普及。从1957年起,日本各大百货公司接受日本工业设计协会的建议,纷纷向市民普及工业设计知识。日本政府于1958年在通产省内设立了工业设计课,主管工业设计,并于同年制定公布了出口产品的设计标准法规,积极扶持设计的发展。日本的工业设计从模仿欧美产品着手,以求打开国际市场,这就使日本的不少产品都具有明显的模仿痕迹。如本田公司20世纪50年代的摩托车显然脱胎于意大利“维斯柏”轻型摩托车。夏普公司于1960年制造的彩色电视机就深受美国商业性设计的影响,采用了镀鉻的控制键盘。
发展期的日本工业设计(20世纪60年代后)
1⃣️从1961年起日本工业进入了发展阶段,工业设计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模仿逐渐走向创造自己的特色,从而成了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设计大国之一。日本十分注意引进和消化先进的科学技术。20世纪60年代初,不少日本产品在技术上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例如夏普公司于1962年在日本率先生产了微波炉。这在当时是一种十分先进的炊具,但设计制作都比较简陋,特别是外壳上直露的螺钉,使人感觉细节上欠考虑。随着新技术的普及,仅靠技术上的新奇已无法生存。这就迫使日本的生产厂家更加重视工业设计,相继建立了自己的设计部门,以改善产品的形象。这大大促进了日本高技术产业中设计的发展。2⃣️1973h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在日本举行了一次展览,使日本设计师看到了博朗公司的产品。他们吸取了这些产品的风格特点,并且在新型的电子产品设计中发展了一种高技术风格,即强调技术魅力的象征表现。3⃣️日本的汽车、摩托车是从仿制起家的,但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方法,大量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并且十分强调技术和生产的因素,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4⃣️照相机是典型的日本产品,由于将先进的电子技术和传统的照相技术相结合,几乎独占了国际家用照相机的市场。由日本GK工业设计研究所于1982年设计的奥林巴斯XA型照相机是日本小型相机设计的代表作。日本的大型公司多实行终身雇佣制,并且十分注重合作精神。
日本GK工业设计研究所
索尼公司
日本设计特点(双轨制)
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日本设计在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中采用了所谓的“双轨制”。一方面在服装、家具、室内设计、手工艺等设计领域系统的研究系统,以求保持传统风格的延续性;另一方面在高技术的设计领域则按照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设计。这些设计在形式上与传统没有直接联系,但设计的基本思维还是受到传统美学观念的影响,如小型化、多功能及对细节的关注等。通过这种“双轨制”,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发扬光大,并产生了一些优秀的作品,1956年,柳宗里设计的“蝴蝶”凳就是一例。设计师将功能主义和传统工艺两方面的影响融于这只模压成型的胶合板凳之中。尽管这种形式在日本家用品设计中并无先例,但它使人联想到传统日本建筑的优美形态,对木纹的强调也反映了日本传统对自然材料的偏爱。进入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80年代后期,由于受到意大利设计的影响,日本家用电器产品的设计开始转向所谓的“生活型”,即强调色彩和外观上的趣味性,以满足人们的个性需求。针对年轻人市场的电器产品一改先前冷漠的黑色面孔,以斑斓的色彩显示青春的活力。松下电器公司的一些家用电器设计也在造型和色彩上进行了大胆探索,把高技术与高情趣结合起来。
我国台湾地区及韩国的工业设计
公司识别计划
公司识别计划是把企业作为设计对象进行整体设计,建立起企业明确的识别特征,全面地、正确的体现出企业的视觉形象。
公司识别计划的内容: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标志、广告、包装、文书等视觉传达设计的全部企业设计。通过所有视觉因素的系统化和秩序化,创造出企业独具特色的风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较系统地建立起公司识别的大公司之一是意大利的奥利维蒂公司。 他在公司识别方面的成功对于战后识别计划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包豪斯现代设计理论传入意大利后,奥利维蒂公司意识到了平面设计对公司的重要性。对公司的广告、招贴、宣传手册进行了统一设计,使其具有现代感。同时改变了公司的产品设计政策。
IBM公司识别计划:著名平面设计师兰德为IBM重新设计了标志。接着诺伊斯被聘为设计部主任,着手对IBM公司的设计进行全面改造和统一管理。诺伊斯首先推行了产品外形的标准化、系列化。公司抛弃了那种每年改型的商业性竞争的设计战略,强调设计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公司的打字机、计算机等产品的外形全部统一,形成了IBM风格。这种风格突出了尖锐的棱角和以立方体为基础的几何形,外观整体划一。在色彩上则采用素洁的冷色。通过这些设计因素体现出商业界的冷漠、秩序和效率,获得了有个性的造型特征。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一些设计师就开始对人体各部位的尺寸、动作范围和功能进行了研究,使人的生理尺度与日常使用的物品尺寸协调起来,从而设计出更宜人、更有效率的产品。
又称人体工程学、人机工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在研究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闲时,怎样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它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宗旨是研究人与人造产品之间的协调关系,为设计提供依据,为设计提出人—机关系依据的有两门学科:人机工学和心理学,特别是消费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在60、70年代有相当显著的发展,对于设计的起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人机工程学的中心是解决人机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其中包括:1⃣️人造的产品、设备、设施、环境的设计与改造;2⃣️对于人类工作和活动过程的设计;3⃣️对于服务的设计;4⃣️对人类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合适程度的评估。
人机工程学的目的:1⃣️提高人类工作和活动的效应和效率;2⃣️保证和提高人类追求的某些价值,比如卫生、安全、满足等等。
工业化时代的人机工程学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机械时代2⃣️技术革命时期3⃣️为人的思维的设计阶段。
通用设计: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门新兴的学科,通用设计。所谓通用设计就是使所设计的产品和设施,能为不同行为能力的人共同使用。例如老年人和小孩儿都可以使用的电话亭,健康人和残疾人士都可以通行的坡道等等,避免专为某一类人士所做的特殊设计可能带来的歧视,体现出真正的人文关怀。
新技术及新材料与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这对工业设计的演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材料
1947年晶体管的发明标志着电子技术的革命。因此,“形式追随功能”的信条在电子时代就没有真正的意义了。
二战后,新型塑料多样化的鲜明色彩和成形工艺上的灵活性,使许多产品呈现出新颖的形式和颜色。20世纪60年代曾被称为“塑料的时代”。
利用新材料的设计师
贝里尼
扎努索
潘顿
走向多元化
后现代主义
理性主义
在设计的多元化潮流中,以设计科学为基础的理性主义占着主导地位。它强调的是一项集体的活动,强调对设计过程的理性分析,而不追求任何表面的个人风格,因而体现出一种“无名性”的设计特征。这种设计观念实际上是现代主义的延续和发展。但它与早期现代主义不同,并不着意于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上,而是试图为设计确定一种科学的、系统的理论,即所谓用设计科学来指导设计,从而减少设计中的主观意识。设计科学实际上是几门学科的综合,它涉及心理学、生理学、人机工程学、医学、工业工程等,体现了对技术因素的重视和对消费者更加自觉的关心。
无名性设计
随着技术越来越复杂,要求设计越来越专业化,产品设计师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有很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设计队伍。国际上一些大公司大多建立了自己的设计部门,设计一般都是按一定程序以集体合作的形式完成的,这样,个人风格就难以体现于产品的最终形式上。另外,随着设计管理的发展,许多企业都建立了长期的设计政策,要求企业的产品必须纳入公司设计管理的框架之内,以保持设计的连续性,这些都推动了“无名性设计的发展。60年代以来,以“无名性”为特征的理性主义设计为国际上一些引导潮流的大公司所采用,如荷兰的飞利浦公司、日本的索尼公司、德国的博朗公司。对于这些大公司而言,“无名性”设计更适用于批量生产的物品,一些设计学校也开始强调协同工作,以适应工业和市场的“无名性”局面。与此同时,一些先前以设计明星为号召力的设计公司逐步让位于那些强调团队意识,为企业提供整合设计方案的设计公司。
新现代主义风格、视幻主义与硬边技术
20世纪50年代,以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为代表的“有机现代主义”流行一时,当进入60年代后,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一种复兴20世纪20-30年代的现代主义、追求几何形式构图和机器风格的所谓的“新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的出现受到流行的视幻艺术(OP艺术)的影响
视幻艺术是一种利用人们的视错觉来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的平面设计艺术,它源于包豪斯艺术家阿尔伯斯的实验研究。视幻艺术强调黑白的几何形式构图,在20世纪60年代的商标、广告、装饰等设计领域盛行。在产品设计上,视幻艺术的影响是所谓的“硬边艺术”,多采用圆柱体、立方体等简单的几何形状,选材上广泛应用不锈钢、镀铬金属、玻璃等工业材料,表面处理偏爱材料本身的质感。
丹麦设计师雅各布森于1967年设计的“筒系列”不锈钢器皿就是“硬边艺术”的典型。20世纪50年代当代主义在居家环境中体现出来的非正规化、人情味和轻巧、灵活等特点已不适宜于商业办公的要求,从而促成了新现代主义的兴盛。新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与包豪斯有相似之处,他在家具设计中喜欢采用镀铬钢管,在形态上强调机械化与几何化。这一风格早在英国流行。在家具设计方面,OMK是新现代主义的典型代表。广泛使用钢管和其他工业材料,突出体现金属材料的冷漠感。在欧美其他国家,新现代主义也时兴一阵。较为正规、严谨的新现代主义作品不少出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师之手。
丹麦设计师克雅霍尔姆设计的钢片椅
1969年,阿基佐姆设计了“米斯”椅(模仿巴塞罗那椅)
高技术风格
高技术风格不仅在技术中采用高新技术,而且在美学上鼓吹表现新技术,高技术风格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这种美学直接反映了当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高技术”风格的发展是与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高科技迅速发展分不开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影响了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还强烈影响了人们的思想。“高技术”风格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与“机器美学”最早体现在建筑设计上一样,“高技术”风格也最先在建筑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对工业设计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最为轰动的作品就是1976年在巴黎建成的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设计者是意大利建筑师皮阿诺和英国建筑师罗杰斯。
“高技术”风格在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上的主要特征是直接利用那些为工厂、实验室生产的产品或材料来象征高度发达的工业技术。由美国纽约莫萨设计小组设计的高架床就是由市售的铝合金管及连接件组合而成的,看上去像建筑工地的脚手架。法国设计师伯提耶设计的儿童手工桌椅则采用粗壮的钢管结构,并装上了拖拉机的坐垫,具有高度工业化的特色。
风格特征:强调惊喜的技术结构,讲究现代工业材料和工业加工技术的运用,把现代主义设计的技术成分提炼出来,加以夸张处理,形成一种符号的效果,赋予工业构造、机械部件以美学价值,达到具有工业化象征性的特点。
评价及影响:“高技术”风格在20世纪60-70年代曾风行一时,并一直波及到20世纪80年代初。但是“高技术”风格由于过度重视技术和时代的体现,把装饰压到了最低限度,因而显得冷漠而缺乏人情味,常常招致非议。与此同时,另一些设计师正致力于创造出更富有表现力和更有趣味的设计语言来取代纯技术的体现,把“高技术”“高情趣”结合起来。在这方面最早的讯号是“波普”艺术运动。
波普风格
又称流行风格,它代表着20世纪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与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波普”是一场广泛的艺术运动,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图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因此,波普风格主要体现于与年轻人有关的生活用品或活动方面。从设计上来说,波普风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一致性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的混杂。他追求大众化的、通俗的趣味,反对现代主义自命不凡的清高。在设计中强调新奇与独特,并大胆采用艳俗的色彩。波普设计在20世纪60年代的设计界引起强烈震动,并对后来的后现代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波普风格的中心是英国,波普设计十分强调灵活性与可消费性,即产品的寿命应该是短暂的,以适应多变的社会、文化条件,就像此起彼伏的流行歌曲一样。
宗旨:追求新颖、追求古怪、追求稀奇,“波普”设计风格的特征变化无常难以确定统一的风格,可以说是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折衷主义的特点,他被认为是一个形式主义的设计风格。
代表人物及作品
1964年英国设计师穆多什设计了一种“用后即弃”的儿童椅,它是用纸板折叠而成的,表面饰以图案,十分新奇。与此同时,纸质的耳环、手镯甚至纸质的服装都流行于一时。
克拉克在同一年设计了一系列一时性的波普消费品,包括钟、杯盘、手套及小饰物等,克拉克将英联邦的米字旗图案用到了所有的产品上,而不管其功能如何。设计的重点是表面图案,并强调暂时感和幽默感。
波普风格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形式。如美国电话公司就采用了美国最流行的米老鼠形象来设计电话机。意大利的波普设计则体现出软雕塑的特点,家具的设计在体型上含混不清,并通过视觉上与别的物品的联想来强调其非功能性,如把沙发设计成嘴唇状,或者做成一只大手套的样式。
评价及影响:“波普”基本上是一场自发的运动,他没有系统的理论来指导设计,也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手段来填平个性自由与批量生产之间的鸿沟。许多波普设计出自年轻人之手,也只有追求新奇的年轻人乐意一试。但新奇一过,它们也就被抛弃了。这也许正是波普设计的目标之一。波普设计的本质是形式主义的,他违背了工业生产中的经济法则、人机工程学原理等工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因而昙花一现便销声匿迹了。但是波普设计的影响是广泛的,特别是在利用色彩和表现形式方面为设计领域吹进了一股新鲜空气,由此刺激了这方面的探索。
后现代主义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产物。他发端于建筑设计并影响到其他设计领域,在设计宗旨、风格等方面向现代主义设计提出挑战。现代主义设计风格q长期以单调、沉闷、冷漠的形式充斥城市。随着经济发展,形式单调的产品已不能适应多元化市场的需求和商业竞争,后现代主义设计应运而生。60年代末以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为代表,提出主宰设计风格的不是权威,而是市场。后现代主义反对“少即多”的设计原则,并提出“少则烦”的观点,认为设计不仅要实现功能要求,还必须使形式表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他们提出“复兴都市历史拼合”理论,认为新时期的设计应以新材料、新技术克服单一化的技术特征,要表现出与自然和原有的历史传统面貌融为一体的都市面貌。其设计风格的总体特征是重视形式、强调装饰,企图把良好的功能、科学的结构和古希腊罗马样式、哥特样式等各种经典样式的装饰细节相结合,追求独特艺术韵味和设计个性。因此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常常显得生动活泼,同时又呈现出繁琐甚至拼凑和大杂烩的面貌。后现代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有文丘里设计的“文丘里住宅”、格里夫斯设计的波特兰公共服务中心大厦等。
风格特征:1⃣️反对设计形式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这与现代主义所追求的与工业社会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和集中化等高效率、高技术原则相一致的做法是有明显区别的。2⃣️反对理性主义、关注人性。现代主义强调功能—结构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强调理性主义,而后现代主义则与后现代工业社会相一致,倾向于幽默,满足人性的本能需要。“功能”已不再被视为产品设计的第一要素,主张以“游戏的心态”来处理作品。3⃣️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的历史,注重产品的人文含义,主张新旧糅合,主张兼容并蓄。正因为如此,所以后现代主义设计大量创造性的运用符号语言,按照产品的实际功能定向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历史的文脉关系,对产品进行解构、组合和调整,创造了许多丰富、复杂、多元的产品形态。4⃣️关注设计作品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设计的后果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后现代主义设计者看来,设计的人性化、幽默化和自由化的最终持续实现,是于产品的使用环境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任何设计必须适应环境,而不能改变环境,所以绿色环保设计被后现代主义设计者视为最基本的法则之一。
代表人物
罗伯特·文丘里
美国著名建筑师,“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真正奠基人,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代表之一。1966年,他将自己50年代以来的研究心得写成专著《建筑中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他针对米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就是多”提出了“少令人生厌”。鼓吹一种杂乱的、复杂的、含混的、折衷的、象征主义和历史主义建筑。
穆尔
于1975–1978年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名作。
查尔斯·詹克斯
1977年出版了《后现代建筑的语言》一书,明确的提出了后现代的概念,并为后现代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后现代主义的发言人斯特恩把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归结为三点即:文脉主义、引喻主义和装饰主义。
孟菲斯集团
后现代主义在设计界最有影响的组织是意大利一个名为“孟菲斯”的设计集团。“孟菲斯”成立于1980年12月,由著名设计师索特萨斯和7名年轻设计师组成。索特萨斯认为,设计就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因而设计没有确定性,只有可能性;没有永恒,只有瞬间。这样,“孟菲斯”开创了一种无视一切模式和突破所有清规戒律的开放性设计思想,从而刺激了丰富多彩的意大利新潮设计。
风格特征:“孟菲斯”对功能有自己的全新解释,即功能不是绝对的,是有生命的、发展的,他是产品与生活之间一种可能的关系。这样功能的含义就不只是物质上的,也是文化上的、精神上的。产品不仅要有使用价值,更要表达一种特定的文化内涵,是设计成为某一文化系统的隐喻或符号。“孟菲斯”的设计都要尽力去变现各种富于个性的文化意义,表带了从天真、滑稽直到怪诞、离奇等不同的情趣,也派生出关于材料、装饰及色彩等方面的一系列新观念。
评价及影响:“孟菲斯”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试验性的,多为博物馆的藏品。但它们已对工业设计和理论界产生了具体的影响,给人以新的启迪。许多有关色彩、装饰和表现语言已为意大利设计的产品所采用,使意大利的设计在20世纪80年代获得了更高的声誉。“孟菲斯”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反响,日本的“生活型”设计就是一例。1988年,索特萨斯宣布孟菲斯结束。
1981年,索特萨斯设计的一件博古架是孟菲斯设计的典型。
反设计
“孟菲斯”的设计不少是家具一类的家用产品,其材料大多是纤维、塑料一类廉价材料,表面饰有抽象的图案,而且布满产品整个表面。设色上常常故意打破配色的常规,喜欢用艳俗的色彩。这些设计与现代主义“优良设计”的趣味大相径庭,因而又被称为“反设计”
解构主义
20世纪80年代,一种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的所谓解构主义哲学开始被一些理论家和设计师所认识和接受。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探索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他的理论核心是对于结构本身的反感,认为符号本省已经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为重要。
解构主义是从构成主义的字眼中演化出来的,解构主义和构成主义在视觉元素上也有些相似之处,两者都试图强调设计的结构要素。不过构成主义强调的是结构完整性、统一性,个体的构建都是为总体的结构服务的;而解构主义则认为个体构件本身就是重要的,因而对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
解构主义是对正统原则、正统秩序的批判与否定。解构主义不仅否定了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而且也对古典的美学原则如和谐、统一、完美等提出了挑战。在这一点上,解构主义与意大利16–17世纪转折时期的巴洛克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巴洛克正是以突破庄严、含蓄、均衡等古典艺术的常规,强调或夸张建筑的部件为其特色。
绿色设计
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工业设计
美国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欧洲及日本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自由主题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