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读书笔记
2022-04-25 07:06:34 2 举报
AI智能生成
被罗辑思维评为十位“全国最会学习的人之一”、“得到”最受欢迎的说书人成甲,为你解开学习迷思,讲授“学习的方法”,帮助你将零碎的知识体系打造为高效的知识管理体系,让所学知识真正变成你的资产,让学习成为你财富积累的过程!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自序·引言
学习和努力的三个目标
解释问题
解决问题
预测问题
知识管理
通过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提高我们改变认知或行动的速度。
知识管理三个维度
数据管理
信息收集
信息管理
更好地理解、消化和应用获得的知识点
底层规律
认知深度
学习变成了一个生长和创造的过程。
知识
那些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
临界知识
能够更广泛、更普遍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或定律。
通过正确的训练,我们能够洞察一些规律;而通过对这些规律的应用,我们甚至能够预测与控制未来,进而创造惊人的结果!
本书核心:如何发现和应用“临界知识”。
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美团·王兴
知识管理的核心: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认知深度
有深度的认知能力: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
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
我们一直把时间花在想办法提升“技术效率”上,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认知效率”。
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能够让我们认清楚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那我们就是在提升认知效率。
哪些知识值得学?
斜杆是提升认知深度的结果,而不是追求多元的结果
斜杆青年应该更加深入探索,而不是简单追求多元的结果。
多元的经历如果不能帮助我们提升认知深度,从长期来看,那也是低效的。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
我们每个人用到的执行能力:时间管理、资料保存、商务礼仪,沟通谈判等
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
我们选定的专业方向:跨学科的思考,解决问题
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
掌握临界知识,认知事物更加底层的结构与规律。
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低水平勤奋陷阱
“听过了无数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今天能从书中看到的价值,过去看不到;过去在书中看到的东西,今天基本记不得。
读书方法升级
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
通过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网,我们便能够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对同一个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加深我们的理解和认识。
放慢速度,让读书事半功倍
读书笔记
不仅仅摘记名言,更多的是启发,思考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从读书到发现“临界知识”
读书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发现临界知识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的两个心态
绿灯思维
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效能。
固定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
习惯性防卫
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和他干!
为什么会有习惯性防卫?
“基本归因偏差”:别人的问题都是别人的错,自己的问题都是外部因素影响。
习惯性防卫的根源是惧怕暴露出我们想法背后的思维。暴露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一种威胁,因为我们害怕别人会发现它的错误。-《第五项修炼》
如何减少习惯性防卫的不利影响?绿灯思维
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
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
积极地考虑新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
接受新观点与自己传统认知不一样的地方,通过接触新观点和知识快速成长。
以慢为快
快是结果,不是原因。
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
“结硬寨,打呆仗”(曾国藩,湘军方针)
打通“知识阻塞”,各个击破,实现融会贯通
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
二八原则
赶着快的人,选择的是同一条路;有勇气慢下来的人,很少,反而在快速成长的路上不拥挤。
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学习的本质什么?
学习临界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深度思考的过程。
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我们所有决策都是在自己的假设下做出的。
反思: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
真正快速学习,先放慢,练内功。内功的基础,便是反思。
反思不是总结,至少两者侧重点非常不同。
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
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
我们总把我们的假设当做事实。
反思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发现知识误区:跳跃性假设
“跳跃性假设”:跳开理性思考的环节做出的假设。
事实->大脑解读->假设->行为
“人就像录音机一样,一按按钮就播放。”-西奥迪尼《影响力》
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通过联想和联结,将生活中其他经历和经验串联起来,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过往经历的办法,
能够将自己分散的生活经验进行重新组织,从而产生新的知识。
能够将自己分散的生活经验进行重新组织,从而产生新的知识。
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富兰克林:十三个德行修炼
设定标准,每天反思
每日反思对标,其实是一个“打卡”的过程
每天反思对标同样的内容,是一个自我催眠的过程
“对标-对表-对照”,让反思更加精细和易于比较。
训练反思能力的三个方法
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持续地从日常工作、他人经历和书籍案例中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
有能力通过反思让自己处于持续的改进状态
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如果我们只有经验,没有反思,我们的经验可能让自己在错误的假设下越走越远......
教育的根本定义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经验的解读方式。
人之所以会改变,是因为他得到了反馈。
我们的判断来源于经验,而有效的经验来源于对判断的反思。
培养记反思日记的习惯
自定义最适合自己的日记方式
持续反思带来隐形竞争力
相信反思日记的作用,如果有问题,那一定在自己身上,还有就是记录的时间不够。
写日记能持续,是因为获得了正反馈。
每天坚持反思、从生活经历中不断改进自己的人,增长曲线就陡得多。
以教为学
教别人,不仅是输出
教别人,就会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
教别人的过程,是一个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
教别人之后,别人提出疑问、质疑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识。
教别人,一次全面提升自己相关知识领域的学习深度的机会
大量查阅资料、购买书籍
主动查询不同的观点和不支持自己结论的反面案例
刻意练习
心理表征:指我们的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对应的心理结构。
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认知方式,就是心理表征的差别。
元认知:指对我们思考过程的思考。
元认知与临界知识的关系
元认知是思考的过程
临界知识是思考的工具
刻意练习,就是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过程。
刻意练习最关键的不是掌握具体的临界知识,而是要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
有意识地应用更高级的心理表征解决问题,提升元认知能力。
有意识地应用更高级的心理表征解决问题,提升元认知能力。
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
记录
你只是在看,并没有观察。同理,你只是在写,并没有记录。-福尔摩斯
如实地记录过程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
价值
丰富的材料拿来吸取教训,加速成长。
记录的时间跨度越长,就越可能让自己看到更深层的规律。
主动思考,挖掘看不见的关系
记录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是一个挖掘看得见事情背后看不见的关系的过程。
定期回顾
回顾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周/月度回顾——审视问题解决思路
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激发灵感
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付费购买
提升效率两个方向
想办法提升自己学习内容的质量并增加数量。
增加有效学习的时间。
提升学习内容的质量之“买书”
买书不是为了看完书,而是为了更快速地寻找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探索如何消除知识阻塞。
增加有效学习的时间之“买时间”
金钱换时间
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为什么临界知识能四两拨千斤?
两个假设
很多时候,复杂的世界是由简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
面对复杂的问题,要从简单的、基本的原则入手。-稻盛和夫
我们要真正认识这个世界,就必须理解并掌握重要学科的基本规律,并把它们当做基本的思维模型来处理问题。-查理·芒格
复杂系统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累加,而是各因素相互影响的动态系统。
从短期看,学习临界知识的进步速度未必是最快的,但是从长期看,用临界知识学习和思考是效率最高的。
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
临界知识的来源
硬学科,可信度比较高、适用性比较广: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
软科学,谨慎,多考虑适用条件: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
寻找对我们有用的、适用范围广的可靠知识
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
重要书籍,寻找最重要的原理和知识。
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
基础、本质、核心
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寻找问题的第一性原理
马斯克用第一性原理思考
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天赋与学习临界知识的关系
在做你喜欢的事情的过程中,寻找事物背后的规律。
找到自己真正的“热爱”
努力寻找天赋
找不到天赋,兴趣凑
天赋不是神奇,是理所应当
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知行合一
刻意练习
在不同的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借助外部资源掌握临界知识
以输出为前提的输入
刻意练习掌握临界知识
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练习
大量地持续练习
临界知识与预见性认知
应激性反应与单因果思考方式
结构性反应与系统化思考方式
结构性反应,是指我们在做选择时,不仅要根据接触到的现象做出反应,还要思考导致这个现象的系统结构是什么。
系统化思考,将问题背后的推动因素纳入整体进行思考。
解释问题的三个层次
现象层次
技术规律层次
底层规律层次
用临界知识构建自己的“能力圈”
每个人都有能力圈
能力圈,是由你真正擅长并懂得的知识组成的,而且在这些领域里,你要比 90% 的人都做得好。
要配得上自己的欲望
重要决策一定是在能力圈内做出。切记!
做狙击手,而非敢死队
狙击手是利用自己的优势,瞄准指定的方向,一招制胜。
敢死队是最勇敢无畏的工作者,但是胜负难料。
核心临界知识及其应用(构建自己的核心临界知识,思维模型)
复利效应
“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爱因斯坦
复利的本质
做事情 A,会导致结果 B,而结果 B 又会加强 A,不断循环。
数学的本质是表达的艺术
数学是在我们并不完美的生活基础上,一种抽象的完美的表达方式。
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而言,数学应是一个思考工具,表达工具,而不是计算工具。
复利效应可以导致幂律分布
在幂律分布的世界里,怎样才能成为那靠前的 20% 呢?
触发临界点
影响复利效果的两大因素
利率
执行次数
用复利的思路思考生活
扩展人脉的关键,首先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变得对他人有帮助;其次才是别人知道自己的价值。
概率论
生活是一个各项条件随机发生的概率分布
过去的每一件事情的结果,是众多可能的结果之一。
未来要发生的事情,也将有无数种可能的结果。
概率的分类
频次概率
计算一件事情发生的频次占结果总数的百分比。
主观概率
对事情的判断、预测,“猜”
信息质量,我们掌握的事实与细节越多,主观概率的推测就越准确。
受到个人认知偏见和心理误判的影响。
决策树理论与外部视角
计算每个事情可能的“期望值”
“外部视角”减少主观判断的偏差
把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做这个世界中一系列类似问题中的一个,以此为基础计算概率。
利用决策树分析,并不是让我们每件事情都作对,而是让我们每次的行动处在最高赔率上。
为大概率坚持,为小概率备份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概率思想
大概率坚持
如果我们在大概率事件上持续投入,大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极大增加。
小概率备份
冗余备份、安全备份,防止小概率事件给我们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生活中,为“小概率事件必然发生”做准备。
概率不是固定值,而是动态值
贝叶斯定理:对于一件事情,我们可以先估计一个概率,然后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根据新的信息和反馈来调整原先的估计,,从而得到更准确的概率判断。
黄金思维圈
迅速看透问题本质的利器
抓住 WHY 的本质,激发 HOW 的创意
思维方式成就一个人
询问自己一个又一个“为什么”,你就能更好地思考问题。-查理·芒格
通过问一个又一个“为什么”,你开始获得普世的智慧,有更深刻的洞察力。
进化论
与鬼共舞
进化论中的一个概念
一个物种在适应过去的环境时,会形成一种行为 A;当环境发生变化不需要行为 A 了,可物种仍然会延续过去的做法,就像与鬼魂共舞一样。
海龟宝宝趋光性
拥抱变化
如果你在那些已经不适用的地方遵守规则的话,你就死定了。-索罗斯
位置比努力重要
人脉中心,就是那些处于信息中心的点。
死于“知道”得太多
积极的惰性:看起来更努力地尝试,本质上仍然因循守旧。
每个人有两套理论
声称的理论
实行的理论
破局
祈祷自己拥有冒险的基因
精益创业,最小成本试错
模仿领先者的行动
构建信息优势,让自己及时看到环境的变化。
系统思考
思考“关系”,而非“人和事物”
系统思考两个假设
系统结构决定部分的行为
系统不是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而是回路网络关系
系统反馈的秘密
系统的关键常常被时滞带来的假象隐藏起来。
找到关键解
系统关键解:指一个系统中的特定位置——对其施加一个小小的变化,就能导致系统行为发生显著的变化。
培养系统思考的能力
系统思考是一种与我们直觉思考不同的思考方式。它是整体地、动态地、连续地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
线索
关注“关系”而非“事物”
分析系统结构,也可以从历史情况入手
独立思考,快速试错,观察系统结果
系统关键解有时在信息制高点
二八法则
一个人赚的钱 12.5% 来自知识, 87.5% 来自关系。
人脉的价值
情感、提供情感慰藉
信息,提供信息情报
能力,分享资源能力
人际关系的“结构洞”
结构洞,指两个关系人之间的非重复关系。
在你的朋友圈中尽可能多地增加“非重复关系人”
人脉蜂窝:从串联到并联
把你的非重复关系人、你的重要弱关系,主动地建立成强关系。
真正的人脉应该是促成连接,促成信息交流的。
人脉价值:分享资源和能力
自我暴露,和别人分享你的的一些小秘密,分享一些不会在公开场合谈论的话题。
做一个给予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安全空间
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作,或在极端情况下,为了不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所做的准备。
预防小概率事件的备份系统
那些偶然的、意外的小概率事件,往往造成致命的后果。
构建反脆弱的安全空间
冗余备份
对系统发生极端情况时,有备份来抵御严重影响
完整备份
关键节点备份
解决方案备份-Plan B
精简
减少风险的决策,提高成功率,减少甚至消除极端情况的发生。
反脆弱
提升系统反脆弱性,增强系统对极端事件的应对能力。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