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
2022-04-15 15:24:11 14 举报
AI智能生成
高效梳理思路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班主任工作的概述
班主任的概念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与建设者,也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力
职权影响力 ——教师的地位、权力
个性影响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个性特征
班主任工作的任务
首要任务:组建良好的班集体
中心任务: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1.了解与研究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2.组织与培养优秀的班集体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3.生活指导、学习指导;生活管理、学习活动管理
4.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5.建立学生档案
6.组织各种教育活动
7.操行评定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工作计划包括学期计划、周计划或月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
总结:全面总结、专题总结
9.个别教育工作
先进生教育
中等生教育
后进生教育
10.班会活动的组织
类型:主题班会(主要形式)、常规班会、生活班会
11.教育机智
原则:教育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冷处理原则、有效性原则
措施:1)冷静客观面对;2)机智慧果断应对;3)客观公正处理;4)善于总结引导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1)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班主任工作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现教育任务和教学目标的保障
2)班主任是班级内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班主任工作保障了班级内各项工作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
3)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是学生健康、全面成长的提供了保障
4)班主任是协调各任课老师的纽带,是班级间交流的纽带,在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各教育力量起着桥梁的作用
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
班级
概念:班级是把年龄、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按照固定人数编制在一起的基本教育单位
班级一词提出者:埃拉斯莫斯
班级组织的发展
班集体
概念:是依据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与及教育规范建立起来的,以共同的学习活动与直接性人际关系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班集体的特征
共同的奋斗目标
一定的组织机构,有力的领导集体
共同的生活准则,健全的规章制度
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谐、向上的人际关系
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有利于学生形成群体意识
有利于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
有利于训练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初步松散建立阶段 ——>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标志正确的舆论,班级体内洋溢着和谐、平等、上进的氛围)
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方向与动力
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基本条件
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重要标志
班级管理
概念: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是根据教育目的与教学任务,班主任与各任课老师协同班级成员对班级内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实现教育目的的组织活动过程
功能
有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基本功能
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主要功能
有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重要功能
目的
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内容
班级组织建设
班级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是班级教学管理的核心)
班级制度管理
班级活动管理
班级管理模式
班级常规管理
班级平行管理 ——马卡连柯
班级民主管理
班级目标管理 ——德鲁克
班队活动、少先队活动
班队活动
概念:是指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者的指导下,班级学生或少先队成员共同参与,在学科教学以外的时间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
设计原则
教育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
计划性原则
途径
1)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2)注意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3)注意与班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4)注意与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相结合;
5)注意与节假日、纪念日相结合;
方法(小学班队活动的组织形式)
确立班级活动的主题——>制定班级活动的计划——>实施班级活动——>班级活动的总结
少先队活动
概念:指根据组织目标及一定的社会需要和少年儿童的特点进行的有机会、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是少先队组织领导的,以队员为主体的群众性活动。
特点:1)教育性;2)自主性;3)组织性;4)趣味性;5)实践性;6)创造性;
课外、校外活动和家、校、社联系
课外、校外活动
概念:指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之外的,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内容
1)学科活动——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2)社会实践活动;3)文体活动;4)科技活动;课外阅读活动;等
意义
1.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活动知识;
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3.是学校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
4.是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特点:
1)自愿性;2)自主性;3)灵活性;4)广泛性;5)实践性
组织形式:
群众性活动
小组活动 ——基本组织形式 (特点: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
个别活动
课外、校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1)目的一致;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促学生成长的教育,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2)课外校外活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家、校、社联系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与补充
社会教育:学校、家庭教育以外的社区、文化团体等给予青少年、儿童影响的教育
家庭、社会、学校的关系
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可以通过与家长取的联系,建立通讯联络、定期开展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等途径加强学校与家庭额联系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