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世界古代史
2022-08-10 13:22:32 23 举报
AI智能生成
。。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一章 人类的史前时代
一.人类起源
1.人类在自然界位置
太古代 约46亿-25亿年前
元古代 约25亿-6亿年前
古生代 约6亿-2.25亿年前
中生代 约2.25亿-7000万年前
新生代 7000万前至今
2.从猿到人过渡
3.人属的出现
二.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
1.旧石器时代
早期 约二三百万年前 大致相当于最早人属和直立人阶段
中期约二三十万年前-四万年前 早期智人
晚期 约四万年前-15000年前 晚期智人
2.采集和狩猎生活
直立人时代 原始人类就已经用木矛进行狩猎
旧石器中期 有了性别分工
旧石器晚期 利用陷阱、缝制衣物 母系氏族社会出现
3.人类向美洲和澳洲的迁徙
旧石器晚期
三.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与文明的产生
(一)农业革命
1.中石器时代
细石器的广泛使用
弓箭的发明
出现聚居的村落和始于较长时间居住的房屋
2.新石器的农业革命(约10000年前)
(1)时代特征
磨制石器的流行和陶器的使用为新石器时代的标志
母系氏族公社的全盛时期
对偶婚的出现
(2)农业
早期农耕中心
西亚、东亚、中南美洲
影响
让人类变成定居居民
男女社会地位发生变化
采集者 转化为 生产者 人口增长迅速
(3)畜牧业
在狩猎的基础上,随农业和定居的出现而产生
(二)文明的产生
1.金属的冶炼
新石器末期
子主题
2.社会大分工
3.私有制、阶级、军事民主制和国家的产生
四.史前文化
第二章 古埃及文明
一.早期埃及
(一)埃及文明的产生和早王朝时期
1.自然环境和居民
孤立性较大
上埃及(河谷地区)、下埃及(地势开阔、平坦尼罗河三角洲地区)
古埃及人特征:健壮黑皮
2.文明的产生
巴达里文化(约BC4500-BC4000)
金属农具开始使用
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动物崇拜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涅加达文化 I 时期(约BC4000-BC3500)
私有制和阶段关系的萌芽
城市萌芽的出现
父权代替母权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捏加达文化 II时期(约BC3500-BC3100)
图画文化的出现
金属冶炼技术的发明
后期出现了最早的国家 尚未形成统一的王国
3.早王朝时期 (约BC3100-BC2686)
美尼斯创建了第一王朝
第二王朝的最后一个王 哈谢海姆威 统一了上下埃及
(二)古王国时期和第一中间期
1.古王国建立
第3-6王朝(BC2686-BC2181) 金字塔时期
建都孟菲斯
2.生产发展和社会经济状况
社会
水利灌溉事业 大范围修建
进入青铜时代
经济
以物易物 海上贸易出现
王室经济、圣庙经济、官僚奴隶主经济占支配地位
王室、神庙、农村公社、官僚贵族占用土地
3.君主专制
国王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和代表,掌行政、司法、经济、军事、宗教大权
行政是最高职位是宰相(维西尔)
拉神崇拜逐渐取代鹰神荷鲁斯
4.金字塔的建立(3王朝-第二中间期)
始于 3王朝第一个国王 纳赛尔时期
4王朝第一个国王 斯涅弗鲁时期 层级金字塔—角锥体金字塔
最大金字塔 4王朝时期 胡夫金字塔
5.古王国的衰落和第一中间期
衰落
圣庙贵族权力上升 王权衰落
干旱
边境战乱
第一中间期(7-10王朝 约 BC2181-BC2040)
两个中心 中部埃及的赫拉克列奥波里 南部 底比斯
底比斯胜出 统一了埃及
(三)中王国时期和第二中间期
1.中王国的兴起
11-12王朝 约BC2040-BC1786
2.王权与地方势力的关系
3.涅杰斯
中小奴隶主阶层 统治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4.社会经济状况
农业
大规模排灌溉渠道出现
犁的出现
手工业
青铜器使用更加广泛
卧式织布机
玻璃制造业出现
城市
工商城市出现
5.中王国的衰落
劳动人民同统治阶级矛盾尖锐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6.第二中间期 13-17王朝 (约BC1786-BC1567)
期间有一次贫民奴隶大起义
(四)新王国时期 18-20王朝(约BC1567-BC1085)
1.帝国的扩张和统治
扩张:18王朝时期长达百年的侵略战争 使其成为古埃及疆土最大、国势最强盛时期
统治
设两个维西尔
上埃及和努比亚
下埃及和西亚属地
军队
出现外国雇佣兵 “沙尔丹”
战车兵出现
地方
诺马尔赫(州长)
被征服地区 设州长
2.社会经济状况
新提水装置沙杜夫
以亚麻和羊毛为原料的纺织业发达
奴隶制发展 出现“涅木虎”(中小奴隶主阶层)
3.阿蒙霍特普四世宗教改革 BC1373
4.埃及与赫梯的争霸(BC14世纪-BC13世纪初)
决定性战役 BC1300 卡迭什战役
后续:BC1283 《银板和约》
5.新王国的衰落
阿蒙霍特普四世改革失败
与赫梯战争
海上民族 两次入侵
王权与祭司集团矛盾激化
劳动人民与统治阶级矛盾尖锐
(五)后王朝时期与波斯统治时期
1.后王朝时期(21-26王朝 BC1085-BC525)
24王朝 法老波克霍利斯改革
2.波斯统治时期(BC525-BC404 BC341-BC332 27-31王朝)
(六)古埃及文明终结之后的埃及
1.马其顿人的征服与托勒密王朝
BC323
BC305-BC30
2.罗马人的统治
BC30-AD395
3.拜占庭帝国的统治
395-641
4.阿拉伯帝国的征服与埃及阿拉伯化
641—1517
5.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1517-1914
6.1922 成为独立国家
二.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
(一)宗教崇拜
多神崇拜
全国崇拜的主神和王权保护神因政治斗争时有变化
(二)墓葬习俗
阿斯塔巴
金字塔
三.古埃及文化
(一)象形文字
(二)古埃及文学
(三)科学、建筑与艺术
1.科学
太阳历
若干数学草纸文献
外科医术发达
2.建筑
卡尔纳克、卢克索尔神庙
3.艺术
浮雕、圆雕
中王国时期《纸草丛中的猫》 新王国时期《三个女音乐家》
第三章 古代西亚诸文明
一.苏美尔-阿卡德文明
(一)苏美尔文明
1.苏美尔早期文明
埃利都 欧贝德时期(约BC4300-BC3500)
乌鲁克时期(约BC3500-BC3100)
捷姆迭特 那色时期(约3100-BC2800)
2.苏美尔城邦的政治与社会状况
政治制度
政治机构有城邦首领、贵族会议、公民大会
社会状况
土地:神庙土地、公社土地、私人土地
居民构成:奴隶主贵族、公社成员、依附民
3.城邦争霸和乌鲁卡吉那改革
早王朝末期
南方同盟(拉伽什除外) 以乌尔和乌鲁克为霸主
北方同盟 基什为霸主
乌鲁卡基那改革(BC2378-BC2371)
为缓和阶级矛盾而实行的一系列改革
内容
废除向祭祀收重税
把神庙地产归还神庙
改革军事制度
减轻平民负担
失败
(二)阿卡德王国(BC2371-BC2191)
1.阿卡德王国的统一
2.阿卡德王国的衰落
纳辛姆 辛统治时期(BC2291-BC2255)势力再度扩张
BC2191 被库提人灭国
(三)乌尔第三王朝(BC2113-BC2006)
1.《乌尔纳姆法典》
世界上已知最早法典
2.社会经济情况
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白银成为商品价值公认尺度
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
3.衰亡
埃兰、阿摩利人不断侵袭,被埃兰人所灭
二.巴比伦文明
(一)古巴比伦王国(BC1894-BC1595)
1.汉谟拉比的统治(BC1792-BC1750)
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王权与神权趋于统一
建立常备军,国王直接掌控
把神庙经济纳入王室经济
2.《汉谟拉比法典》
(二)加喜特王国(BC1530-BC1157)
(三)新巴比伦王国(BC626-BC538)
1.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统治(BC605-BC562)
BC586 "巴比伦之囚“
空中花园
2.灭亡
祭司权力上升 被波斯所灭
三.苏美尔 巴比伦文化
1.文字
楔形文字
2.文学
《吉尔伽美什史诗》
《咏正直受难者的诗》
《主人与奴隶的对话》
3.科学知识
能区分行星与恒星
采用10进位和60进位计数法
4.建筑与雕刻
塔庙 乌尔大塔庙
四.亚述文明
(一)早期亚述与中期亚述
BC3000年代末至2000年代中叶
BC15世纪-BC10世纪
(二)亚述帝国(BC10世纪-BC605)
铁器时代的第一个帝国
(三)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改革
将大区改为小行省
把军队分成若干专门兵种
强迫移民
(四)亚述帝国灭亡
五.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
(一)赫梯
1.古王国时期的赫梯与铁列平改革
开始与塔巴尔纳统治时期
BC16世纪后期
2.新王国时期的赫梯(BC15世纪末-BC13世纪中叶)
与埃及争霸
《银版条约》BC1283
《赫梯法典》
BC13世纪末 被海上民族肢解,BC8世纪被亚述帝国所灭
3.海上民族 BC13世纪-BC12世纪从海上入侵埃及、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等地的一个成分驳杂的民族集团
(二)腓尼基
1.概况
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名称
BC6世纪被波斯帝国兼并
2.政治经济
各城邦政治体制发展不平衡
殖民活动开始与BC1000年代 著名殖民地 迦太基
3,腓尼基字母
(三)以色列
士师时代(BC1230-BC1020)
统一王国时代
南北分治时代
犹太与以色列
衰亡
BC63罗马共和国灭犹太王国
135 犹太人反罗被镇压 流散于世界各地
六.埃兰、米底、吕底亚
(一)埃兰王国
BC3000年代中期 埃兰人原始公社解体 形成奴隶制国家
BC640 被亚述所灭
BC550 成为波斯帝国的一部分
(二)米底王国
BC2000年代来到伊朗高原
BC7世纪初建立国家
BC546 为波斯所灭
BC550 成为波斯帝国的一部分
(三)吕西亚王国
BC1000年代初建国
BC670 麦尔牟纳德开始统治 定都萨狄斯
七.波斯帝国
(一)波斯的兴起(BC6世纪中叶)
(二)高墨达暴动与大流士改革
高墨达暴动 BC522
大流士改革
划分五大军区
建立驿道制度
全国分诺干行省
奉琐罗亚斯教为国教
(三)经济、文化与宗教
经济
发展极端不平衡性和复杂性
波斯本部经济迅速发展
文化
西亚楔形文字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建筑规模巨大 吸收许多外族风格
宗教
琐罗亚斯德教
(四)西波冲突
1.米利都起义 BC500
2.希波战争 BC492-449
3.于斯巴达开战 科林斯战争 BC395-387
BC330 被亚历山大所灭
(五)波斯帝国灭亡后的西亚
1.塞琉古王国(BC305-BC64 被罗马所灭)
2.帕提亚帝国(BC3世纪中期-AD226 被萨珊波斯所灭)
3.波斯萨珊王朝 (224-625 被阿拉伯所灭)
第四章 古代印度文明
一.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一)哈拉巴文化的发现 (BC2300-BC1750)
(二)哈拉巴文化
二.吠陀文明、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
(一)吠陀和雅利安人
1.早期吠陀(BC1500-BC900 《梨俱吠陀》)
经济生活
畜牧业为主
农业为主
社会生活
军事民主制
私有制逐渐发生
2.后期吠陀(BC900-BC600 《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
经济
铁器有了一定推广
劳动分工有了发展
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形成
国家的发生
(二)婆罗门教
1.形成
2.基本教义
梵天是宇宙的创造者
业力轮回理论
行为规范“达摩”
3.主要经典
四部《吠陀》 以及解释它的《梵书》《森林书》《奥义书》
(三)种姓制度
1.瓦尔那制的产生与发展
2.瓦尔那制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四个等级
特点
等级世袭,地位固定不变
职业世袭
种族内婚制
各种姓宗教地位不平等
3.瓦尔那制的变化
4.阇提
印度中古时期的种姓制度 职业世袭
三.印度的列国时期
(一)列国时代 (BC6世纪-BC4世纪)
政治制度
君主国和共和国并存
社会经济状况
铁器普遍开始使用
社会明显分化
种姓制度成为了一种奴隶制度发展的障碍物
(二)摩揭陀的兴起与难陀王朝
BC6世纪中叶开始兴起
BC364-BC324
(三)反婆罗门教思潮的兴起
1.斫婆迦派(顺世论派)
代表人物:阿耆多
观点
唯物主义
反对轮回说。主张人的意识和身体不能分开
否认《吠陀》权威
2.阿什斐迦派
代表人物:摩迦黎
观点
主张彻底宿命论
认为每个生命单子都必须反复再生84000次
否认人的一切能动作用
(四)耆那教
1.兴起
BC6世纪 筏马大摩那
BC3世纪初 《十二支》
2.基本教义
正智 正确学习并理解耆那教的经典和教义
正信 信仰该教的经典和教义
正行 正确实行该教的教义与戒律
(五)早期佛教(BC6世纪-BC273)
1.兴起 乔达摩悉达多
2.基本教义(四谛)
苦谛 认为人生一切皆苦
集谛 说明人生多苦的原因
灭谛 消灭痛苦、欲望、苦因的真理
道谛 为实现佛教理论所该遵循的手段和方法
四.孔雀帝国(BC324-BC187)与佛教的传播
(一)孔雀帝国的建立
BC324 旃陀罗笈多
宾头沙罗继续征服 (BC300-BC273)
阿育王时期(BC273-BC236) 成为古代南亚统治地区最广的一个王朝
(二)帝国的制度
政治
君专
贵族咨询会议
分省统治
经济
土地私有制发展缓慢
奴隶制发展达到顶点
(三)阿育王宣扬圣法
征服羯陵伽后,结束了武力扩张
(四)佛教的传播
1.佛教的分裂
BC376分裂成“大众部”和“上座部”
2.大乘佛教
3.大乘与小乘的教义
4.传播途径
(五)巽伽王朝、甘化王朝和贵霜帝国
1.巽伽王朝(BC187-BC151)
2.甘华王朝(BC75-BC30)
3.贵霜帝国(30-375)
五.古代印度文化
1.文字
BC3000年代 创造了文字
BC1000年初期 婆罗谜文、卢文、梵文、巴利文
2.文学
史诗 《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佛教文学 《佛本生经》
法典 《摩奴法典》
政事 《政事论》
寓言和童话《五卷书》和《嘉言集》
3.数学 发明了印度数字
4.艺术
石窟艺术
窣堵坡
健陀罗文化的佛像雕刻
第五章 古代希腊文明
一.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二)克里特文明
古王宫时期(BC2000-BC1700)
新王宫时期(BC1700-BC1400)
(三)迈锡尼文明
BC1600-BC1200
(四)荷马时代(BC1100-BC800)
二.希腊的城邦制度
(一)古风时代(BC8世纪-BC6世纪)
古风时代前期又称赫西奥德时期
(二)城邦的形成与特点
(三)希腊的海外殖民
特点
原因
(四)早期僭主政治
(五)斯巴达城邦及其强盛
1.来库古改革(BC825-BC800)
实行双王制,职位世袭
组成新的部落和选区
2.美塞尼亚战争和制度的强化
第一次美塞尼亚战争BC740-BC720
第二次 BC640-BC620
3.政治制度和社会风尚
(六)雅典的兴起
1.体秀斯改革(BC9-8世纪)
建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
三级制
2.雅典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BC7-BC6世纪)
3.梭伦改革(BC594)
颁布《解负令》
按土地收入的财产等级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之前的三级制
设立新的政权机构
最重要是四百人会议
4.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BC541-BC510)
5.克里斯提尼改革(BC508-BC507)
主要内容
组成五百人会议
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实行陶片放逐法
影响
三.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
(一)古典时代(BC5-BC4世纪中叶)
(二)希波战争(BC492-BC449)
1.爆发原因
波斯对小亚希腊人的压迫以及因此引发的反抗和雅典诸邦的干预
波斯的侵略野心
2.导火线
BC500 小亚的米利都发动爱奥尼亚诸邦起义反抗波斯
3.两阶段
BC492-BC479 波斯进攻阶段
BC479-BC449 希腊反攻和相持阶段
4.重要战役
BC 490马拉松战役
BC480温泉关之战 萨拉米湾海战
BC479 萨拉提亚战役
5.影响
(三)伯罗奔尼撒同盟与提洛同盟
(四)伯罗奔尼撒战争(BC431-BC404)
BC431-BC421 相持阶段
BC415-BC404
(五)城邦危机
战争对农业的破坏
奴隶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自由民内部贫富分化的加剧与公民兵制的破坏
阶级矛盾加剧
城邦间争霸战争
四.雅典民主政治
(一)雅典民主政治发展
BC487 执政官由抽签产生
BC457 第三等级可担任执政官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伯里克利时代” BC443-BC429)
所有官职向公民开放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贵族会议丧失了一切政治权利
为担任公职和参与政治活动的公民群众发给工资和补贴
(三)雅典的积极意义与局限
(四)BC5世纪希腊的社会经济状况
1.奴隶制类型
斯巴达型 以农业为主 工商业不发达
雅典或开俄斯型 以农业为基础 工商业较发达
2.农业中使用奴隶情况
斯巴达的国有奴隶制
贵族田产中使用的奴隶
自耕农或小农私有和使用的奴隶
3.经济特点
奴隶使用普遍 以小规模为主
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以第三等级为首
奴隶劳动使用商品生产的比重较大
希腊各邦一般不以本邦居民为奴。使用的奴隶是外邦人或蛮族人
五.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式时代
(一)马其顿的兴起与科林斯会议
1.BC6世纪下半叶完成统一
2.腓力二世改革(BC359-BC336)
3.BC338在喀罗尼亚战胜希腊联军
4.BC337 科林斯会议 成立“希腊联盟”
(二)亚历山大帝国的兴衰
BC333击败大流士三世军队
BC332进入埃及 建立亚历山大里亚城
BC331再次击败波斯
BC327进入印度西北部
BC325回到巴比伦
(三)希腊化时代(BC323-BC30)
继业者战争(BC323-BC301)
托勒密王朝(BC305-BC300)
塞琉古王国和帕加马王国
BC305-BC64
BC281-BC133
马其顿安提柯王朝(BC306-BC168)
六.古代希腊的宗教和文化
(一)希腊的宗教与神话
多神崇拜
神人同形同性论
(二)早期希腊文化
风格
后期几何形风格(BC800-BC720)
东方化风格(BC720-BC630)
古朴风格(BC630-BC500)
哲学
米利都学派 唯物论
毕达哥拉斯学派 认为数是万物之本
艺术
雕刻绘画迈入现实主义
多利亚柱式和爱奥尼亚柱式
(三)希腊古典文化(BC5-BC4世纪)
1.古典哲学
唯物主义
恩培多克勒 朴素反映论
阿那克萨哥拉斯 物质可分之说
德谟克里特 原子论
唯心主义
苏格拉底 认为美德基于知识
柏拉图 理念论
亚里士多德 逻辑学,形而上学
2.自然科学
天文
恩培多克勒 解释了日食的形成规律
阿那克萨哥拉斯 解释了月食的形成规律
欧多克索斯 尝试构想宇宙的几何模型
数学
希波克拉底
致力于化圆为方之类问题的解决
美尼克穆斯
圆锥曲线的研究
地理
欧多克索斯 开科学的地图学先河
医学
希波克拉底
3.史学
希罗多德
《历史》
修昔底德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色诺芬
《远征记》
4.文学艺术
文学
埃斯库罗斯 《背缚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勒斯 《俄狄浦斯王》
欧里庇德斯 《美狄亚》
阿里斯多芬《阿卡奈人》
艺术
菲迪亚斯 宙斯像
米隆 《掷铁饼者像》
波吕克利特 《持矛者像》
(四)希腊化时期的文化(BC334-BC30)
1.哲学
斯多亚派
芝诺
兼有唯物论和唯心因素
伊壁鸠鲁派
伊比鸠鲁
坚持唯物主义 提倡快乐主义
犬儒学派
安提斯梯尼
坚持个人自由,消极对待生活
怀疑主义派
皮洛
一切不可知,“肯定”是得不到的,“你不妨享受目前,因为未来无从把握”
2.文学艺术
文学
科普诗 阿拉图斯《太空万象》
喜剧 米南德 菲利门
田园诗 提奥克里图斯
艺术
三大雕塑中心:亚历山大里亚、帕加马、罗得斯岛
3.史学
4.科学
天文地理
亚里斯托库斯 “太阳中心说”
厄拉托斯梯尼 主张“地图说” 实测子午线
波赛东尼厄斯 《论海洋》,提五带的划分
数学物理医学
欧几里得 《几何原本》
阿基米德 发现杠杆原理
昔罗菲洛斯和厄拉西斯托拉图斯 共同发现神经系统
提奥弗拉斯《植物的本原》
卡利马库斯 《希腊图书总目》
5.宗教
混合主义 向一神教发展的趋向
宗教仪式与观念的结合
流行对命运之神的崇拜
第六章 古代罗马文明
一.罗马共和国制度和罗马的扩张
(一)伊达拉里亚文明与罗马城起源
1.意大利的自然环境和居民
2.伊达拉里亚文明
BC8世纪-BC5世纪
3.罗马城的起源
相传由埃涅阿斯的后代罗慕路斯与BC753建立
(二)王政时代与塞尔维乌斯改革
1.王政时代(BC753-BC510)
前四王时期(BC8-BC7世纪)
王政后期 塔里文王朝(BC6世纪)
2.塞尔维乌斯改革
建立新的地域部落
根据财产多寡把居民分为5个等级
创设森都利亚大会,作为新的公民大会
(三)早期罗马共和国
1.共和国的建立(BC510)
2.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3.早期政治军事制度
政治制度
紧急情况由执政官任命独裁官
监察官
执法官
执政官
保民官
会议
元老院
实际为罗马最高行政和监督机构
森都利亚大会
拥有战争和其他立法权
平民会议
逐渐成为最主要的立法机构
军事制度
共和初期 沿袭公民兵制和重装步兵方阵制
分为两个军团
BC4世纪改革 实行军饷制
最高司令是执政官 军团指挥官是军事保民官
(四)罗马的扩张
1.对意大利的征服及其政策
征服
对伊达拉里亚人的征服(BC477-BC396)
三次维爱战争,基本控制了台伯河北岸地区
对意大利中部地区的征服(BC343-BC290)
三次萨莫奈战争和一次拉丁战争
对意大利南部地区的征服(BC280-BC272)
政策
2.罗马在地中海的扩张和统治
(1)布匿战争与罗马在西地中海的扩张
第一次布匿战争(BC264-BC241) 占领了西西里岛、撒丁岛和科西嘉岛
第二次(BC218-BC201)基本征服西地中海地区,迦太基沦为其属国
第三次(BC149_BC136)灭亡迦太基,在其废墟上设“阿非利加”行省
(2)马其顿战争与罗马在东地中海的扩张
第一次马其顿战争(BC215-BC204)未获结果
第二次(BC200-BC197)马其顿放弃本土以外全部领土,交出舰队
BC192-BC188与塞琉古进行战争 塞琉古沦为其属国
第三次(BC171-BC168)灭亡马其顿安提柯王朝
BC132-BC129 镇压阿里斯东尼克起义 罗马基本控制了东地中海地区
3.扩张战争对罗马社会的影响
奴隶制经济有所发展
大土地所有制明显增长
金融高利贷资本和商业资本有了巨大的增加
骑士阶层兴起并发展
4.罗马行省制度与奴隶制的发展
罗马行省制度
在被征服地区建立行省 至BC2世纪30年代前后 共设9个行省
在行省中各个城市地位不一
对行省课征赋税,一般沿袭该地区以前统治者的旧制
在行省通常实行包税制
奴隶制发展
奴隶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逐渐发展成为罗马社会的主要矛盾
(五)晚期罗马共和国
1.西西里奴隶起义
BC137-BC132
BC104-BC101
2.格拉古兄弟改革
BC133 提比略-格拉古就任保民官 开始改革
BC123盖约-格拉古
改革目的
改革影响
3.马略军事改革
主要内容
以募兵制代替公民兵制
明确兵役期限最高为16年
规定军饷和复员优待制度
改革军队编制
统一武器装备
影响
4.同盟者战争(BC91-BC88)
具有民主运动的性质
影响
5.苏拉独裁(BC83-BC79)
6.斯巴达克起义(BC73-BC71)
7.前三头同盟与凯撒独裁
(1)前三头同盟
BC60 庞培、凯撒和克拉苏三人组成秘密军事同盟
BC53 克拉苏死于帕提亚战争
BC49-BC45 罗马内战 凯撒胜
(2)凯撒独裁(BC46-BC44)
改组元老院
增加高级官职数目
改善行省管理制度,提高各城市自治权,改进行省的税收制度
扩大授予罗马公民权的范围
在意大利和行省建立至少二十个殖民地,安置老兵和贫民10万人
8.后三头同盟与共和国的覆灭
BC43 安东尼、雷必达、屋大维
BC36屋大维剥夺雷必达兵权
BC30安东尼自刎 托勒密王朝灭亡
BC27 元老院赠给屋大维“奥古斯都”的称号,正式确立元首制,标志罗帝时代开始
二.元首政治与早期罗马帝国
(一)元首制的建立与屋大维的内外政策
元首制
披着共和外衣的帝制,实质上是隐蔽的君主制·
屋大维的国内政策
重新整顿和调整社会等级
行省政策
军事改革
屋大维的对外政策
和平和武力两种方式
(二)早期罗马帝国的统治
1.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统治(14-68)
2.弗拉维王朝的统治(69-96)
3.安敦尼王朝的统治(96-192)
96-180“五贤帝时代”
图拉真时期(98-117) 115罗帝版图达到最大
(三)早期罗马帝国的经济
1.农业与手工业
(1)农业
(2)手工业
2.商业和城市
3.隶农制的发展
最早于BC2世纪的意大利出现
1-2世纪逐渐盛行
3世纪 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中世纪农奴的先驱
三.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一)基督教的兴起
一世纪中叶 ,原始基督教具有反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斗争精神
(二)基督教的发展与传播
2世纪中叶开始 平等博爱、敌视富人的精神逐渐消失
保罗派吸收其他教派思想
3世纪危机中,基督教进一步发展演变
(三)基督教的国教化
313 君士坦丁、李基尼乌斯 颁布《米兰敕令》正式承认基督教合法地位
325 尼西亚大会 基督教有了统一的教义和组织
392 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四.罗马帝国的危机
(一)罗马3世纪危机
1.背景
奴隶制经济衰落
社会矛盾尖锐
瘟疫、疾病大流行
2.表现
经济危机
政治混乱
社会矛盾激化
3.影响
元首制被放弃,君主制确立
经济向隶农制转化
基督教大大发展
加速军队蛮族化
各行省欲分裂
(二)罗帝后期的政治
1.塞维鲁王朝(193-235)
2.253—268 "三十僭主"
3.伊利里亚王朝(268-283)
4.戴克里先的统治
政治
改元首为君王
四帝共治
缩小行省规模
经济
税制改革
币制和物价改革
军事
分为边防军和巡防军
宗教
以崇拜朱庇特为其统治的思想支柱,对基督教采取高压政策
5.君士坦丁的统治
废除四帝共治
划分四大行政区
行省中军政分开,军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330,迁都至君士坦丁堡
6.罗马帝国分裂 395
(三)人民起义
1.巴高达起义
2.阿哥尼斯特起义
3.西哥特人起义
(四)蛮族入侵
西哥特人
汪达尔人
匈奴人
(五)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476被日耳曼雇佣军所灭
五.古代罗马文化
(一)共和国时期的文化
1.宗教
多神教
祖先崇拜
2.文学
诗人
安德罗尼库斯
尼维阿斯和埃涅乌斯
翻译了多部希腊悲剧和喜剧,还创作了罗马的历史剧和杂体诗
戏剧
悲剧
阿克齐乌斯
喜剧
普罗塔斯《孪生兄弟》《一坛黄金》
泰罗提斯《婆母》《两兄弟》
拉丁散文的开创者
加图《创始记》《农业志》
西塞罗
其文体被誉为拉丁文学的典范
3.史学
法比乌斯-皮克托
《罗马史》
加图
《创始记》
波里比阴
《通史》
撒路斯提乌斯
《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
凯撒
《高卢战记》《内战记》
4.哲学
折中主义
西塞罗《论神的本性》《论友谊》
唯物主义
卢克莱修《物性论》继承和发展了“原子论”
5.法律
公民法
万民法
(二)帝国时期的文化
1.自然科学
老普林尼《自然史》
克鲁麦拉《论农业》
斯特拉波《地理学》
托勒密《天文学大全》
盖伦《解剖过程》
2.哲学
新斯多亚学派
辛尼加《道德论集》
马尔库斯-奥勒留《沉思录》
逻各斯学说
斐洛
新柏拉图主义
普罗提诺斯
唯物主义
琉善《神的对话》
3.文学
三大诗人
维吉尔《牧歌》《埃涅阿斯记》
贺拉西《颂歌》《诗简》
奥维德《变形记》
讽刺小说家
佩特洛尼乌斯《撒提里康》
阿普列优斯《金驴记》
4.史学
李维 《建城以来的历史》
塔西佗《编年史》《历史》《日耳曼尼亚志》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苏维托尼乌斯《罗马十二凯撒传》
阿庇安《罗马史》
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
5.法学
帝国初期 拉比奥和卡皮托为屋大维整理罗马法
2世纪 盖约《法学阶段》
3世纪末和4世纪初《格里哥里安法典》和《赫尔格尼·法典》
提奥多西二世时,颁布了《提奥多西法典》
查士丁尼时,颁布了《国法大全》
6.建筑艺术
普遍采用石拱结构
万神殿、大圆形竞技场
第七章 中世纪的西欧
一.欧亚民族大迁徙与法兰克王国
(一)欧亚民族大迁徙
1.亚欧大陆农耕世界的形成
2.亚洲民族大迁移及其后果
(1)亚洲东部游牧民族的分布
(2)亚洲民族大迁徙的开始
(3)匈奴西迁
(4)3至5世纪北方游牧民族的南迁
(5)白匈奴和阿瓦尔人的迁徙
3.欧洲民族大迁徙及其后果
(1)罗马周边蛮族
(2)古日耳曼人社会
(3)西哥特人大迁徙与西哥特帝国
(4)汪达尔人迁徙和汪达尔王国
(5)勃艮第人迁徙和勃艮第王国
(6)东哥特人迁徙和东哥特王国
(7)伦巴德人迁徙和伦巴德王国
4.日耳曼人大迁徙的意义
加速了民族融合
为西欧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也起到了解放者作用
引起生产关系的大变化
(二)法兰克王国
1.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克洛维于481建立墨洛温王朝(481-751)
2.《萨利克法典》和法兰克人的社会状况
3.法兰克封建化的开端和采邑改革
土地私有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宫相查理马特实行封臣制和采邑制(以服军役为条件终身领有土地)
4.加洛林王朝和丕平献土
751-911
754,756 两次献土,奠定了教皇宫的基础
5.查理曼帝国的强盛和帝国封建制度的发展
768-814
施政
设立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
常驻亚琛,直接处理政务
注重立法,奖励文化教育
将赐予大贵族的司法行政权发展为“特恩权”
6.查理曼帝国的分裂和法兰克封建国家的完成
843《凡尔登条约》奠定了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疆域的基础
877《克尔西敕令》规定了领土世袭的合法化
9世纪后期 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制度最终确立
二.西欧的封建制度
(一)封君封臣制
11世纪时 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
君对臣义务:“保护”和“维持”
臣对君义务:“效忠”“帮助”“劝告”
(二)骑士制度
封君封臣所奉行的一整套道德规范和培养后代的制度
骑士的品格应是忠诚和勇敢
过于理想化,却是维系封君封臣制度所需要的
(三)封建庄园与农奴制
9-13世纪兴盛时期 14-15世纪逐渐衰亡
典型的庄园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
农奴制和庄园制互为表里,构成西欧农村社会的基石
三.西欧主要国家的君主制度
(一)英法王权的加强和议会君主制的形成
(1)英国
1.“七国时代”及其统一后的英国
5世纪中叶-9世纪初“七国时代”
829 维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王国
879阿尔弗雷德与丹麦人签订了《威德摩尔和约》
2.诺曼征服和英国王权的加强
1066威廉建立了诺曼王朝(1066-1154)
1086《末日审判书》
亨利二世开创了安茹王朝(1154-1399)
3.大宪章和议会的起源
《自由大宪章》
1215 6.15
规定大封建主所属封臣之间的财产纠纷应由封建主自己来处理,国王法庭不得干涉
不经教会和封建主同意,国王不得征收额外协助金和盾牌钱
主要精神是维护封君封臣制,维护封建贵族特权
议会的起源
1258 征税大起义 改革纲领《牛津条例》
1265 西门召集国会 开骑士和市民参加的先例
1295“模仿国会”被认为英国国会的开始
爱德华三世时期(1327-1377)议会形成上下两院
(2)法国
1.加佩王朝(987-1328)和法国王权的加强
路易六世时期(1108-1137)开始,保护教会利益,支持公社运动
路易九世时期(1226-1279)大力推行司法改革,实行“国王四十日”
腓力四世时期(1285-1314)开始向教会征税
1307-1377 阿维农之囚
2.三级会议
1302年开始
等级
高级教士
世俗贵族
富裕市民
咨议性质突出
(二)英法百年战争和红白玫瑰战争
1.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
1337-1360 《布勒丁尼和约》法国把加来港和西南部地区割让给英国
1369-1380 法国收回大部分失地,英军只保留一些沿海据点
1415-1453 英又占领北部半个法国,终被法国军民驱逐,后只控制加来港
2.红白玫瑰战争(1455-1485)
都铎家族的亨利七世开创了都铎王朝(1485-1603)
3.扎克雷起义和瓦特-泰勒起义
1358 法国农民起义
1381 英国农民起义
(三)中世纪德意志
1.奥托一世和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的建立
2.皇权与教权的斗争
11世纪中叶 克吕尼派修士强调教皇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1075 教皇格林高利七世召开宗教会议,规定世俗国王不得有主教授职权
1122《沃尔姆斯宗教协定》皇帝的神职授予权大为削弱
3.皇权与诸侯
腓特烈二世时期(1211-1250)确立了德意志的割据状态
1356《黄金诏书》标志着德意志分裂割据的合法化
4.中小封建主城市
(四)意大利的分裂割据
1254霍亨斯陶芬王朝完结后 北意大利实际上脱离了帝国,出现一些城市共和国
中部意大利主要是教皇领地
南意大利在14-15世纪是法国和西班牙争夺的对象
(五)西班牙统一国家的形成
1.穆斯林西班牙(8世纪-15世纪末)
西班牙倭马亚王朝(756-1031)
11世纪 出现20多个小王国
2.基督教国家的兴起与反攻
北部 1037形成卡斯提王国 ;西部 11世纪葡萄牙兴起,12世纪成为王国;东北部 12世纪形成阿拉冈王国
再征服运动
1479 卡斯提和阿拉冈合并,形成统一的西班牙王国;1492攻陷格拉纳达
(六)十字军东征(1091-1291)
1.背景
西欧封建主对商品和货币的需求越来越大
西欧社会危机严重
罗马教廷和西欧教会的怂恿
西欧商人的支持
11世纪 近东各国政治形势的变化
2.经过
第一次 1096-1099 1099攻陷耶路撒冷
第四次1202-1204 占领君堡
1291 穆斯林攻占阿克,耶路撒冷王国灭亡
3.影响
对东方
浩劫
对西方
打破了拜占庭和阿拉伯商人在东方贸易的垄断地位
对西欧的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大大降低了教会的威信,教皇权力走向衰落
四.中世纪的城市和大学
(一)城市的兴起
来源
幸存的罗马城市
新兴的日耳曼城市
类型
满足地方市场需要而生产的中小城市
主要生产和经营某种专业产品的城市
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业城市
(二)城市争取自治权的斗争(11-13世纪)
经过长期斗争,西欧城市大多摆脱了封建主的直接控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自治权
自治城市享有行政、司法、财政和军事大权
英 王权较强,城市从未取得自治权
(三)手工业行会
行会的存在是和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商业经济
市集
两大贸易区
(五)城市同盟(13-15世纪)
士瓦同盟(北方莱茵河流域)
莱茵同盟(南方莱茵河流域)
汉萨同盟(波罗的海沿岸)
(六)城市兴起的影响
经济
冲击自然经济,13世纪起 劳役和实物地租逐渐被货币地租取代
政治
13-14世纪英法先后形成议会制;王权的强化,逐渐形成以强大王权为基础的民族国家
思想
世俗文化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条件
(七)黑死病(14世纪)及其影响
给欧洲人口带来巨大破坏
劳动力严重短缺,雇工工资因此上升
对农奴制瓦解起到促进作用
资产阶级地位上升
虐犹思想逐渐发展为大规模屠犹运动
教会威信下降
推动了教育和卫生防疫制度发展
(八)中世纪的大学
12世纪初 出现世界上第一所分系科的高级学校-波伦亚大学
特权
有权设立特别法庭,实行自治
师生可免赋税及兵役
有权罢课和迁校
管理形式
由学生主管校务或由教师主管教务
五.中世纪基督教的盛衰
(一)欧洲的基督教化
查理曼帝国解体后 西法兰克和意大利已基本基督化
中欧和北欧 10-11世纪
东欧 9-10世纪
(二)东西教会大分裂
形成初期 形成东西两派
东派 重神学理论和神秘主义
西派 重伦理化、法律化和讲求实际
西罗灭
1054正式分裂
(三)西欧教会的统治
1.罗马天主教的信仰
三位一体
原罪论
2.教阶制和修院
3.圣礼与十一税
(四)格里高利改革与教权的加强
(五)异端运动
1.阿尔比派(12世纪-13世纪流行)
2.使徒兄弟派(1260-1307)
(六)中世纪教会的衰落
阿维农之囚 1307-1377
1378-1317 四十年分裂
六.中世纪西欧文化
(一)七艺
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二)教父哲学
安布罗斯《论神职人员的使命》《论信德》
杰罗姆 翻译拉丁文本《圣经》
奥古斯丁 《忏悔录》《论上帝之城》《三位一体论》 奠定了中世纪神学的基础
(三)经院哲学
产生于11世纪 ,13世纪达到顶峰 ,14世纪开始衰落
代表人物
彼得-阿贝拉德(1079-1142)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创立“宇宙秩序论”
(四)哥特式教堂
12-13世纪西欧艺术主要的表现形式
(五)拉丁语
中古西欧正规书面语言
(六)文学
1.宗教文学
《耶稣受难记》《亚当的故事》《愚人书》
2.世俗文学
英雄史诗
英《贝奥武甫》;法《罗兰之歌》;德《尼伯龙根之歌》
骑士文学
《破晓歌》
城市文学
《列那狐》《玫瑰传奇》
(七)12世纪文艺复兴
1927 美国学者霍默-哈斯金斯提出
11世纪产生 12世纪极盛 14世纪衰落
第八章 伊斯兰文明
一.伊斯兰教的兴起
(一)伊斯兰教产生前的阿拉伯社会
(二)伊斯兰教产生及其基本教义
1.产生
穆罕默德 610创立
2.宗教信仰
信仰安拉是唯一的神
信仰默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信天使
信《古兰经》是安拉的启示
信宇宙间一切事物皆为安拉前定
信“死后复活”即“末日审判”
3.宗教义务
念功
拜功
斋功
课功
朝功
(三)阿拉伯半岛统一国家的形成
622 前往麦地那
624 白德尔激战
630进驻麦加
二.阿拉伯帝国
(一)初期四位哈里发及其扩张
阿布-伯克尔(632-634) 占领加沙地区
欧麦尔(634-644) 占领叙利亚、灭波斯、纳埃及
奥斯曼(644-656)征服利比亚等地区
阿里(656-661)
(二)倭马亚王朝(661-750)及其扩张
1.建立
穆阿维叶 661
2.扩张
711 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
732 被法兰克王国击败,基本结束了大规模征服运动
到8世纪前半叶,阿拉伯帝国正式形成
3.统治制度
哈里发集行政、军事、宗教大权于一身
地方分9省(后5省)
以伊斯兰为国教,阿拉伯语为通用语
(三)阿拔斯王朝(750-1258)及其统治
1.建立
阿拔斯 750
2.统治制度
3.社会矛盾
巴贝克起义(816-837)
黑奴起义(869-883)
卡尔马特派起义
(四)阿拉伯帝国的衰亡
1055 塞尔柱突厥人入侵巴格达,哈里发政权被解除
1258 蒙古西征,政权彻底瓦解
三.新兴的伊斯兰教诸国
1.后倭马亚王朝(756-1492)
阿卜杜勒-拉赫曼
2.图伦王朝和伊赫希德王朝
(868-905)艾哈迈德-图伦
(935-969)穆罕默德-土厄吉
4.法蒂玛王朝(909-1171)
阿布-阿卜杜拉
5.阿尤布王朝和马木路克王朝
(1171-1250) 萨拉丁
(1250-1517)
6.塞尔柱帝国(1037-1194)
图赫里勒-贝格
四.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
(一)伊斯兰教的发展
1.什叶派与逊尼派
2.伊斯兰教的其他派别
哈瓦立吉派
3.苏菲主义
4.四大教法学派
哈乃斐学派
马立克学派
沙斐仪学派
罕百里学派
(二)阿拉伯文化的主要成就
1.翻译运动(8世纪中期-10世纪末期)
2.天文学和数学
天文
花刺子密 《天文表》成为东西方各种天文表的蓝本
白塔尼 《萨比天文表》
数学
花刺子密 《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欧麦尔-海雅木 发展了代数学
艾卜-瓦法 发明了正割与余割
将印度数字在全世界流转开来
3.医学
拉齐斯 《医学集成》《精神疗法》《天花和麻疹》
阿维森纳 《医典》 “医中之王”
4.文学与艺术
文学
《天方夜谭》
散文作家 查希兹和哈利利,《动物书》和《麦噶麻特》
艺术
清真寺
5.历史和地理
历史
泰伯里 《历代先知与帝王史》《古兰经注》
马苏迪 《黄金草原》
伊本-艾西尔 《历史大全》
地理
花刺字密 《地形学》
胡尔达兹贝 《道程及郡国志》
麦格迪西 《各地知识的最佳分类》
雅古特 《地名词典》
6.哲学
早期著名哲学家
金迪、法拉比、阿维森纳等
各派主要分歧
关于“神启”在伊斯兰教义中的地位以及它与理性的关系问题
(三)阿拉伯文化的历史意义
在中世纪文化史上居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为欧洲 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五.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一)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
1299 奥斯曼一世建国
(二)扩张
(三)政治经济制度
苏丹首相制
等级制
土地制度
米勒特制
(四)前期的文化
1.历史
萨阿德-阿尔丁父子 《历史之皇冠》
克亚齐布-契列比 《世界志》《大事年代记》
2.地理
皮瑞-雷斯绘制的地图
哈只-赫勒法《世界概览》
3.文学
苏丹-维列德《塞尔柱诗歌》
尤努斯-埃姆列 开创口头文学
阿里-阿什维克 土耳其诗歌的创始人
穆罕默德-阿卜拉-巴基 土耳其抒情诗之王
(五)衰落
17世纪中叶
六.萨法维波斯的兴衰
(一)兴起
1301 萨菲-丁 建立萨法维教团
1501 伊斯玛仪建立萨法维波斯(1501-1736)
(二)阿拔斯大帝的统治(1588-1629)
(三)萨法维波斯的衰落与灭亡
(四)萨法维时期的波斯文化
伊密画
第九章 中古时代的东欧与北欧
一.拜占庭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一)查士丁尼时期的拜占庭
1.拜占庭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性
国内外贸易相当发达
有稳定的工农业生产作为基础
严格控制教会
在蛮族入侵的社会大动荡时期,依然保存了有效统治的帝国征服和训练有素的强大军队
2.查士丁尼的统治(527-565)第一个“黄金年代”
对内
镇压尼卡起义
禁止卖官鬻爵、惩治贪污、限制贵族特权,实行长子继承制,撤销执政官
成立罗马法编纂委员会
对外
对东方和平,对西方战争
533-553征服了原属罗马帝国的大部分领土
(二)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和文化
1.希拉克略王朝(610-711)与军区制改革
2.圣像破坏运动(726-843)
3.马其顿王朝与帝国的强盛(867-1056) 第二个“黄金年代”
4.科穆宁王朝和普洛尼亚制(1081-1185)
5.拉丁帝国(1204-1261)
6.巴列奥略王朝与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261-1453
吉洛特起义(1342-1349)
7.拜占庭文化
1.形成及特点
古希腊的文化传统
新兴的基督教文化
近东文明古国的文化影响
2.查士丁尼时期的文化
普罗科匹厄斯 《战争》《建筑》《秘史》
科斯马斯 《基督世界地志》
圣索菲亚大教堂
3.圣像破坏运动时期的文化
乔治-辛克鲁斯 《编年史》
狄奥方内斯 《编年通史》
尼基福鲁斯 《简史》
哈马托洛斯 《编年史》
4.马其顿王朝及以后的文化
佛提乌斯 《群书摘要》
君士坦丁七世 《狄奥方内斯著作续编》《帝国行政论》
普塞路斯 《编年史》
二.东欧诸国的起源与发展
(一)保加利亚
第一保加利亚王国(681-1018)
第二保加利亚王国(1187-1396)
(二)波兰
1.波兰统一国家的形成
9世纪后半期形成了“部落公国”
10世纪末 “勇者”波列斯拉夫时期(992-1025)基本完成了国家的初步统一
1320 罗凯提克称王 波兰统一国家开始形成
2.波兰立陶宛君主国
1385《克里沃协定》 使波兰和立陶宛成为君和国
1410 波立联军在格伦瓦尔德战役打败条顿骑士团
1569 正式合并
3.波兰议会制君主制及其特点
限制国王权力,削弱大贵族权力,加强小贵族权力,忽视市民权力,践踏农民权力
1496起,波兰国王由国会选举
(三)捷克
1.捷克的早期国家
大摩拉维亚国(830-906)
普舍美斯王朝(996-1306)
2.胡司宗教改革
主张教产应归国有
教权应服从俗权
取消享有特权的教士,建立民族的廉俭教会
用捷克语讲经祷告,并把《圣经》译成捷克文
3.胡司战争及其意义(1419-1434)
给教皇、德皇为首的教俗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保证了捷克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政治独立
促进了捷克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发展
对欧洲各国特别是一个世纪后的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有深远的影响
(四)基辅罗斯
1.东斯拉夫人原始公社制的解体
6世纪,基本处于原始公社制阶段
7,8世纪 原始公社制开始解体
2.古罗斯国家
862 留里克在诺夫哥罗德建立了第一个瓦里亚格人王朝留里克王朝
882 奥列格占领基辅,形成以基辅为中心的古罗斯国家
初期,将征战劫掠和对外贸易为主要任务,曾多次对拜占庭进行战争,迫使其纳贡和订立屈辱性条约
11世纪后期到13世纪初,罗斯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公国
3.基辅罗斯的文化
涅斯托尔《往年纪事》
《伊戈尔公远征记》
《罗斯法典》
三.莫斯科公国与俄罗斯帝国的兴起
(一)莫斯科公国
1.蒙古的统治和莫斯科公国的兴起
(1)蒙古西征
第一次西征(1219-1225)
第二次西征(1235-1242)
1240攻陷基辅
1243 拔都以伏尔加河为中心建立钦察汗国(金帐汗国)
(2)莫斯科公国
13世纪末,14世纪初,莫斯科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1328 金帐汗册封伊凡为“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替蒙古人征税
2.摆脱蒙古统治的斗争
1378 在沃查河畔 首次成功在反抗蒙古人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1380 在库里科沃原野击败金帐汗大军
1480 莫斯科彻底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
1521 完成了俄罗斯国家的统一
3.伊凡四世的专制统治(1547-1584)
召开缙绅会议,编纂新法典
颁布《兵役条例》,实行军事改革
积极对外扩张
4.波洛特尼科夫起义(1606——1607)
5.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7)
(二)俄罗斯帝国的兴起
1.彼得一世改革
军事上 创建了新军和海军,实行义务征兵制
经济上 发展工商业,学习西欧先进的科学技术
政治上 参照西方模式进行行政改革
文化上 简化俄文字母。提倡西欧的生活方式
2.北方战争(1700-1721)和俄罗斯帝国的建立
1721 取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俄罗斯成为正式意义上的帝国
四.北欧诸国的起源和发展
(一)北欧诺曼人的殖民
8世纪末 侵入英格兰
9世纪中叶 入侵法兰克河口各地
9世纪中叶 远航至冰岛
(二)瑞典与丹麦的封建专制制度
1.古斯塔夫-阿道尔夫改革与瑞典的强盛
2.北方战争与瑞典大国地位的丧失
3.丹麦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
第十章 中世纪的东亚和南亚
一.从大化改新到幕藩体制
(一)大化改新
1.圣德太子改革的背景、内容与意义(603-621)
背景
内容
意义
奠定了中日平等友好邦交的基础,为大化改新准备了条件
2.大化改新的内容和经过
内容
废除皇室贵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民,全国土地和人民都直接归属于天皇,成为公地和公民
改革统治机构
施行班田收授法
改革租税制度,施行租庸调
经过
意义
改善了部民的地方,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
确立了律令制的中集国家
为·经济和文化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奈良时代(710-794)与平安时代(794-1192)
1.律令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2.律令制国家的动摇与崩溃
3.摄关和院政
(三)镰仓幕府与室町幕府
1.镰仓幕府(1192-1333)的建立与御家人制
1192 源赖朝 在镰仓设立将军幕府
御家人制
2.室町幕府的建立(1336-1573)
1336 足利尊氏 在京都设立将军幕府
“南北朝时代”(1336-1392)
1467应仁之乱 “战国时代”(1467-1573)
3.日本的重新统一
织田信长
1573废掉室町幕府的末代将军;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丰臣秀吉
1590 基本实现了日本的统一
(四)德川幕府(1603-1868)与幕藩体制
1.德川幕府的建立
1603 德川家康在江户建立将军幕府
2.幕藩体制
3.南蛮贸易和兰学
(五)中世纪日本文化
1.奈良时代
吉备真备 用汉字偏旁创造了片假名
汉诗集《怀风藻》 大伴家《万叶集》
太安麻吕敕《古事记》 《日本书记》
2.平安时代
和歌 六歌仙和《古近和歌集》
小说 《竹取物语》《伊氏物语》《源氏物语》
绘画 出现大和绘
书法 “三迹”“三笔”
空海用汉字行书体创造了平假名
3.镰仓以后
《保元物语》《平治物语》《平家物语》
出现“练歌”
寺院建筑出现天竺式和唐式,住宅建筑出现“武家造”
德川幕府时期出现一批反映市民利益的作品 “假名草子”和“浮世草子”
”浮世绘“的风俗画和美人画开始流行
二.中日文化交流
3世纪末 百济博士王仁 把中国儒家典籍《论语》十卷和《千字文》一卷传至日本
继体天皇七年(513)建立五经博士交代制度
圣德太子时期(593-621)直接向中国派遣留学生
630-894 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8世纪中叶,鉴真东渡
奈良时代 仿照唐朝教育体制创立了以套教育制度
佛教传入日本最晚不迟于六世纪初,镰仓时期已脱离了大陆佛教特色而日变化
三.中世纪的朝鲜
(一)朝鲜半岛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1.古朝鲜文明的诞生
2.高句丽王国(BC37-AD668)的兴起与衰亡
3.新罗王国的兴起与衰亡(BC57-AD935)
(二)高丽王国(918-1392)
(三)李氏朝鲜(1392-1910)
1.李氏朝鲜的建立
1392 李成桂
东、西两班制
土地改革,推行科田法
2.世宗时期的强盛(1418-1450)
《农事直说》
《训民正音》
成文法规《经国大典》
1466”职田制“
3.壬辰倭乱
1592-1593
1597-1599
(四)中世纪朝鲜的文化
1.新罗时期
崔致远《桂苑笔耕》
新罗乡歌《三国遗事》
庆州石窟
佛国寺
2.高丽时期
官学体系逐渐完备
13世纪末,朱子学被奉为官学
高丽青瓷
3.朝鲜时期
1443《训民正音》 朝鲜本民族文字正式创立
《医方类聚》《新增乡药集成方》
小说 《春香传》《洪吉童传》《沈清传》
《梦游桃园图》
四.蒙古人的扩张和影响
(一)蒙古帝国的兴起
(二)蒙古帝国的扩张
1.成吉思汗南下攻金及西征
1211-1216 攻金
1218-1223 灭西辽,灭花刺子模,攻掠俄罗斯各地
1225-1227 灭西夏
2.窝阔台汗灭金和拔都西征
1229-1234 灭金
1235-1241 占领基辅和俄罗斯大部
3.蒙哥汗攻宋和旭烈兀西征
西征 1252-1260 占领伊朗和中亚大部
南征 1253-1259 攻宋
(三)蒙古的四大汗国
1.伊尔汗国(1256-1388)
2.金帐汗国(1219-1502)
3.窝阔台汗国(1224-1310)
4.察合台汗国(1222-1570)
(四)蒙古人扩张的影响
给亚洲和欧洲人民带来严重灾难
促进东西交流
五.从笈多王朝到莫卧儿帝国
(一)笈多王朝(320-540)
1.笈多王朝的建立
320 旃陀罗笈多一世
其子 沙摩陀罗笈多统治时期(335-380),开始大规模对外扩张
2.超日王时期(380-413)的强盛
388-409 征服马尔瓦、吉吉拉特和卡提阿瓦
中集制 、宗教宽容态度、迁都华氏城
3.法显旅印 (402-411)
(二)戒日王朝(606-647)
1.建立
606 偈里沙伐檀那
2.帝国的内外政治
3.玄奘旅印(631-643)
4.衰亡
5.印度教的兴起
(三)德里苏丹国(1206-1526)
1.建立
2.政治和土地制度
3.伊斯兰教在印度的传播与巴克提教派
4.衰亡
(四)莫卧儿帝国(1627-1857)
1.建立
1526 巴布尔
2.阿克巴的统治(1556-1605)
行政管理
财政税制
军事采邑制
宗教宽容政策
3.奥朗则布的统治和莫卧儿帝国的衰亡
奥朗则布时期(1658-1707)
1857 印度民族大起义 皇帝被英国人废除
4.锡克教
16世纪 纳那克创立
(五)中古印度的文化
1.文学
笈多王朝
迦犁陀婆《沙恭达罗》
戒日王朝
《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
戒日王 《妙容传》《珠璎》《龙喜记》
2.建筑
笈多王朝
阿旃陀石窟和爱罗拉石窟
莫卧儿帝国
法提普尔-西里克城、泰姬-玛哈尔陵
比尔-辛格庙
依吉拉希姆-劳吉陵
3.哲学
吠檀多派唯心主义哲学
科学
亚利雅巴达
巴赫沙利
第十一章 古代美洲文明
一.古代中美洲文明
(一)玛雅文明
(二)阿兹特克文明
二.印加文明
第十二章 古代非洲文明(不包括北非)
一.古代西非文明
(一)加纳帝国
(二)马里帝国
(三)桑海帝国
二.古代东非文明
(一)古埃塞俄比亚
(二)斯瓦西里文明
三.赤道非洲以南文明
1.刚果
2.津巴布韦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