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论》图解
2022-04-28 14:26:20 0 举报
作者以人性本恶为基础,论述了君主应当如何治国理政。 可以帮助读者很好的理解当代西方政治运行的基础逻辑。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全书概览
作者
[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1469—1527)
在中世纪后期的政治思想家中,马基雅维里第一个明显地摆脱了神学和伦理学的束缚,为政治学和法学开辟了走向独立学科的道路
马基雅维里是第一个使政治学独立,同伦理家彻底分家的人,有“资产阶级政治学奠基人”之称
书籍信息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潘汉典
本书的核心问题
在君主国的框架下,君主应当如何治国理政?
A:
君主应当采取一切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地位
牺牲少数人利益来换取大多数人的追随
我阅读本书的目的
书籍分类:社会科学——主题阅读
阅读目的:对比东西方治国理政的思维差异
相关书籍
《商君书》
韩非子
Q1:如何入侵新地区?(1~5)
A1:从文化同属关系角度
a:同一
灭绝旧君主
保留法律、赋税制度
b:完全无关
选择一:君主驻扎在新地区
选择二:殖民
Q:如何殖民?
核心理念:以小博大
理论基础:新君主必然会带来无数损害,不可避免地开罪新属民
how:
国内:少量掠夺弱势力,压制强势力
周边国家:
控制弱小邻国
削弱较强邻国
防止其他外国势力入侵
延展:
历史
how:以殖民国家强大的实力为后盾,控制被殖民国家的一部分权力,依靠这些权力的影响力来控制被殖民国家。
E:税收、通商等,参考近代我国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东西方对比:
西方:殖民,对广泛且分散的弱势力进行安抚、控制,绝不能将其扶持成长为能威胁自己统治的新的强势力;对强势力,打压,甚至消灭,绝对不怕使用战争的手段
东方:慎用武力手段,强调经济、文化层面的融合,政治层面保留部分地区特色
A2:从国家组织形式角度
类型一:爪型结构
特点:君主呈现机构化,官员作为君主的派出机构,管理所有臣民
策略:完全消灭君主及其家族,成为新的头脑类机构
类型二:金字塔结构
特点:一层层地向上效忠 ,君主以个人魅力来保持下一等级对自己的效忠
策略:不仅消灭君主及其家族,还要将原有的社会结构彻底撕毁重构
另:
论述了傀儡政府的脆弱性
肯定了国族文化的重要作用
当政治认同分崩离析之时,只能依靠国族文化认同重新凝聚起来。
Q2:入侵者如何保持长久统治?(6~9)
A1:施政重点
背景:从平民成为君主
分四类(分类标准:如何获得君主地位):
a、能力:依靠自己的能力,受到人民的认可
特点:取得君权时难,保有君权易
b、幸运:通过别人赠予、花钱买来等获得君主地位
特点:取得君权时易,保有君权难
策略:多方斡旋,从零开始打地基
c、邪恶:获得君主地位的方式不受认可
策略:可以使用暴力、不受人认可的方式来获得君主地位,但是在获得地位后应当恩威并施,并逐渐减少使用暴力的手段
d、幸运的机灵:因平民贵族之争而产生的代理人君主
分类:
平民的代理人
通常不会对君主产生威胁
愿望容易满足:不受压迫
贵族的代理人
不受控,及其容易成为反对力量
愿望不容易满足:压迫别人
策略:
君主应当与人民保持友谊
君主应当拉拢贵族中的拥护者,压制反对者
延展:
历史:
朱元璋:能力
朱棣:邪恶,但上位后以能力巩固了地位
后期,明朝皇帝机构化,成为文官集团的象征性首脑,此时,变成了贵族的代理人,市民的君主国。
Q:要解决皇权被架空的问题,两种思路:
a、用新贵族来替代旧贵族
b、从贵族的代理人变成市民的代理人,此法可行吗?
Q3:被入侵者如何应对?(10)
条件:
强大的防御工事
没有结怨与人民
A:满足以上条件,君主可以怎么做?
希望:让人民相信祸患不会长久地持续下去
恐惧:让人民对敌人的残酷感到恐惧
压制:巧妙地控制内部的动乱者
Q4:如何应对教会的君主国?(11)
特点:
完全依赖宗教制度运行,入侵者几乎不可能对其进行改造
所以,作者不讨论了
Q:罗马教会是如何取得如此强大的世俗权力的?
Q5:君主可以使用哪些工具来治理国家?(12~14)
0、两者的关系
有好的军队就会有好的法律
作者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
延展:
以此为基础,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何西方的军队几乎只承担暴力压制的职能”?
西方:法律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用军队来解决。所以,可以看到警察作为常规维持治安的机构出现暴力泛化
东方:以底线思维来使用军事力量,并发展出复合职能,比如救灾、抗疫
a、法律
作者不讨论
b、军队
Q:君主应当如何处理军事事务?
依靠自己的军队
雇佣军:不要使用雇佣军,因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核心
外国援军:不要使用,因为他们会变成侵略者
将军事当做唯一的目标
将自己训练成卓越的军事将领、学历史
Q6:君主应当具有哪些品质?(15~21)
延展:
很像《原型人物45种》的国王
Q:名声问题
A:世人会以自身得到的好处来评价君主的功过是非,君主不应当过度地看重这些评价,而应当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以保有自己的统治地位为目标,灵活而谨慎地采取合适的措施,不管在别人看来是恶行还是善行
Q:慷慨 VS 吝啬——财富分配问题
A:
1、不应当以压榨人民的方式来拉拢贵族、发动战争
2、应当将掠夺来的财富慷慨地分配给自己的追随者们
Q:被人爱戴 VS 被人畏惧 + 不被人憎恶
1、被人畏惧比被人爱戴更安全,因为人性本恶
2、被人畏惧而不憎恶,只要不侵犯人民的私有财产,就可不被憎恶
3、君主应当以残酷的方式来统帅军队
Q:守信?
1、当守信损害到君主的利益时,应当果断抛弃诺言,甚至不惜为非作歹
2、不管君主是否真的具备品德,都要表演出这些品德,因为大多数人会因此而拥护你,而且他们都远离君主,不可能真正了解君主;就算少数人了解,但也不敢表达不同意见,因为他们不敢反对受国家最高权威保护的大多数
Q:如何平衡贵族、军队与平民的关系?
贵族 VS 平民:
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可以使君主免受阴谋者的迫害
君主可以利用第三方机构——议会来规避责任
军队 VS 平民:
天性残暴、贪婪、好斗
君主必须满足军队的这种天性,若能享有很高的声誉,那么是可以抵消人民由于君主的掠夺行为而可能产生的憎恶
在罗马帝国时代,满足军队比满足人民更重要;而现代,相反,因为现在人民比军队更有力量
思:
可以看出,作者认为
军队是君主获得、维持统治地位的最根本保障
贵族既是掠夺财物的竞争者,又是盟友
民众是数量多,但最容易操控的,可以成为君主的支持力量
但在最后,作者又点明随着时间推移,民众的更值得重视,据此推测,作者认为君主的战略转移应当以外部力量对比来作为参照
Q:君主如何做会受人尊敬?
依靠自己的军队,不间断地对外征伐,获得成功
着力处理最吸人眼球、能带来声誉的内政事务
不中立,选边站
选中了胜利的一方
弱国:日后必将继续依附于你
强国:绝不会忘恩负义地压迫你
选中了失败的一方
在他有能力的时候,他会帮助你
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应当和强国联盟,因为可能不得不成为强国的附庸
君主应当认识到各种不利的性质,选择害处最少的作为最佳途径
鼓励工商农业,奖励任何愿意发展君主领土的人,可以采取任何方式
对于自发形成的各种有实力的团体,君主也应当给予适当的尊重
总结:
优秀的政客应当是出色的表演艺术家
不一定要有美好的品德,但是一定要让别人以为你有
优秀的政客应当一切以自我利益为立足点,使用任何手段
对外扩张是保持人民敬畏最好的方法
Q7:君臣之道(22~23)
Q:君主应当如何选择、笼络良臣?
良臣对君主的重要性
人民会通过大臣的表现来形成对君主的看法
君主自身必须具有的能力
理论基础:人分三类
第一类:靠自己就能领悟的
第二类:能分辨别人的说法
第三类:以上两者都做不到的
君主至少要做成为第二类人
君主如何判断一位大臣的忠诚?
大臣应当只想着君主的利益,绝不想与君主无关的任何事
君主应当如何对待一名忠臣?
满足他的所有欲望,使他达到没有欲望的地步
让他知道他的地位完全依附于君主的存在
Q:君主与大臣的关系
开言路,但须圈定范围
对待值得信任的大臣——听取他们的意见,自己做出决断
其他人——不听他们的意见,坚决执行自己的政策,保持政策的稳定性
一切英明的决断都应当来源于君主的个人能力,绝不能依赖大臣
延伸:明朝后期,即使皇帝不参与权力的运作,国家仍能有效地运作,皇权被架空了
Q8、关于命运(24~25)
命运是我们行动的半个主宰,它留下的其余一半或者几乎一半都归我们支配
如果一个人能够随着时间和事态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性格,那么命运绝不会改变
全书总结
从性恶论出发,过度沉迷于对历史的总结,缺乏对当下、未来的细致洞察
直白地论证和劝告君主应该为成就帝业放弃个人道德和不择手段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