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逻辑》读书笔记
2022-09-06 14:07:40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对得到百万畅销作品《五分钟商学院》中讲述的底层逻辑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与你分享是非对错、思考问题、个体进化、理解他人、社会协作五个方面的底层逻辑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底层逻辑
what——是什么
why——为什么
how——怎么办
我们描述一件事情,通常有三个角度
在沟通的时候,你一定要搞清楚,对方想听的是what、why还是how而你所表达的是what、why还是how,只有当你所表达的和对方想听的相匹配,你们的沟通才是有效的
鸡同鸭讲,只因为是混淆了what、how、why
只知道what,不知道why,就没有动力,理解了why,才有可能做到知行合一。但知道what,也知道why,这也不够,你还得知道how,就是做事的方法和步骤
怎么做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打仗时的战前动员,要告诉士兵们,我们为什么要打仗,同样的道理,企业为什么一定要有愿景,企业的愿景也是在解决why的问题——我们今天这么辛苦的工作,到底是为什么,解决why的问题之后,what和how才真正有意义
解决了why,what和how才有意义
理解what、why、how,才能知行合一
通过创造一个失败者,让你感觉自己就是成功者,从而产生心满意足的优越感,比如自嘲
优越感理论
在两条逻辑线交叉的地方突然来一个脑筋急转弯
错愕感理论
用危险给你制造紧张感,再用安全释放掉它
释放感理论
幽默的三种理论
只有当你的智慧多到溢出时,才有幽默感
当一个人的表达格外紧绷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他已经把CPU用到了120%,但你还不明白他在说什么,那这个人对他所谈论的话题的驾驭能力,可能远低于他对自己的评估
幽默,是举重若轻
幽默,是溢出的智慧
洞察本质的人,都会打比方
洞察复杂、陌生食物的本质
匹配到大家熟悉的事物
用熟悉的解释陌生的
三步
要想打好一个比方,你需要对两种事物都能洞察本质,你不仅要知道这个陌生、复杂的事物的本质是什么,还要知道身边最熟悉的事物的本质是什么
如何打好一个比方
所谓洞察本质,就是会打比方
边界感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你要知道,什么是你的,什么是他的,你在你的范围内做事,他也在他的范围内做事,如果跨过边界,就需要征得对方的同意。就像狂歌国家,中间有一条边界线,你想跨过边界区别的国家采果子,需要先征求对方的同意,你不能看见别人那里有果子,觉得不采浪费,就直接过去了
拥有边界感的核心要求,首先是你要识别什么是边界,其次是你懂不懂要在边界内做事,越界需要先征得对方同意这个基本礼仪
如果一个人在小的时候没有形成这种意识,长大之后,他就会因为缺乏边界感,在生活,工作中四处碰壁
你和一个朋友面对面聊天,你会发现,你们之间总会保持一个心理安全距离。一旦你走进一点,稍微越过一点边界,对方就会本能的往后退,这就是边界感使然
什么是边界感
别人时间的所有权属于谁,属于他自己,你并没有权利占用,你一旦要占用别人的时间,就需要先经过对方的同意,强行占用,就属于越界
大家一般都分得清楚物品的所有权,但是时间、隐私这些无形东西少的所有权,很多人却分不清楚
关系再好,也不能越界
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边界感都很重要,很多让人不舒服的举动,通常都是因为对方越了界。所以,我们要时刻训练自己的边界感,注意不要侵犯别人的边界,这是一个成年人的基本素养
守住边界
边界感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
你想去商场买一个电钻,目的是在墙上打个孔。深究一下,为什么要在墙上打个孔,打孔是为了把照片挂在墙上,挂照片是为了会议美好时光,到最后,你发现,最深层次的需求其实是美好时光带来的多巴胺的分泌
由此可见,所谓的满足用户需求,已经涉及到神经科学方面了
多巴胺是人在确定动机后,支持者他不断攀登、享受过程、完成目标的化学物质。多巴胺对人是很重要的,他让我们在有动机做一些事情时,可以享受这个过程,我们的人生需要不断攀登,而多巴胺是支撑着我们攀登上去的重要物质
什么是多巴胺
一旦动机的方向不对,,比如打游戏,这种行为有一个很明确的特点——有很强的的动机性,一个游戏痴迷的人要通过不停的打游戏去获得开心、满足的感觉
很多人以为多巴胺是带给人快乐的,但其实多巴胺与快乐无关
值得注意的是
行动催化剂——多巴胺
与多巴胺不同,不需要很强的动机,食物、运动等都可以此技术大脑分泌内啡肽
特点
我们的大脑会分泌一些内源的、类似吗啡的物质——吗啡太,它能刺激我们的大脑,让我们觉得开心
内啡肽
与多巴胺不同,刺激多巴胺分泌的时候,一个人是不会表现出情绪上的快乐的,但刺激血清素分泌的时候,他却会获得单纯的快乐
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物质。最好的控制抑郁症的药,技术刺激血清素释放的,或者说增强血清素功能的
血清素
通过目的性很强的多巴胺,去找事情做,比如完成一件很艰难的工作
通过长时间的持续锻炼去刺激是分泌内啡肽
刺激分泌能让大脑觉得单纯快乐的血清素
获得快乐的三种方法
快乐的源泉:内啡肽、血清素
认知科学就像神农尝百草,不断测试,摸索经验,最终总结出结论
神经科学则是从基因、原理级的角度去思考和研究的
神经科学与认知科学
明白了获得快乐的本质,在商业中也可以利用这些个机制,从中发现用户需求,让用户获得快乐
从基因脑科学看商业世界
每个创业者的背后,都有大量的多巴胺的支撑
理解他人的底层逻辑
没有why,就没有动力,what和how也就没有意义没有how,就只是鸡汤,再多道理也只体现在纸面上
不管你要给人制造的是优越感、错愕感还是释放感,都需要一种稀缺的能力,甚至是天赋,那就是智慧,只有当你的智慧多到溢出的时候,才有幽默感
打比方这个能力,是一种非常高级的能力,因为会打比方,说明你能同时理解两种事物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
暴力、强壮
狡诈、智慧
个体的优势主要有两种
自然法则能够很好的保护我们的个人利益
自然法则
自然法则容易让人与人之间产生极度的不信任,于是,族群法则就产生了:族,就是一群有同一血缘的人,为了能够生存延续群,就是有同一目的的人,为了能够实现目标
因为这个大于个体目标的目标,大家必须让出一部分自己的选择权和决策权给集体,这时定义出来的新法则,就是族群法则
为了那个更强大的目标,大家牺牲一部分个人利益,用族群的强大,保护个体的弱小
因为有一个大于个体的目标存在,所以大家聚在一起,形成族群,家庭是一个族群,公司是一个族群,宗教是一个族群,国家也是一个族群
族群法则
可以跨越组织和个人,所有人都认可和理解的东西就是普遍法则
族群法则的问题是,族群内部关系融洽,族群间冲突争吵
普遍法则
世界三大法则:自然法则、族群法则、普遍法则
适用于你遇到毫不讲理的人
适用于一个组织里
组织与组织间的沟通协作,找到彼此的共同点,而不是挑战别人的立场和信仰
在品质相同的情况下,产品越便宜,性价比越高;或者说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产品品质越好,则性价比越高
去逛高级商场找便宜的东西
物美价廉
去逛平价市场找美物
价廉物美
人类有两种基本的购物需求
性价比
这两种需求永远都不会消失,他们背后都存在着性价比
功能价值
差异化
体验价值
私人订制
个性化价值
产品的价格是由消费者能感知到的价值决定的
产品价格到底该由什么决定
比功能稀缺的是体验,比体验稀缺的,是个性化
当你的产品赚到钱只能够你维持生活,再低一点就没法生活的时候,这个你赚到的钱就是社会工资
社会工资
你刚进入市场,推出一款新产品,这款产品初始售卖价与经过市场调整一段时间后的最终售卖价(最低售卖价)之间的差价,就是趋势红利
拿到趋势红利,是运气,总有一天,市场会趋于饱和,红利就会被别人拿走
趋势红利
社会工资与趋势红利
利润,来源于没有竞争,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在整个行业成本都是相同的情况下,把自己的成本降低,而只有别人学不来也学不会的时候,你才能够拥有真正的利润
创新利润
利润,来自没有竞争
员工是来赚钱的,并且通过帮公司赚钱来获得自己应得的利益。公司赚到了钱,分配机制又合理,皆大欢喜。但是员工努力了,公司也赚不到钱,那说明员工和公司不是最合适的利益共同体,那么,公司可以另请高明,员工也可以去能把自己的价值真正兑换成货币的地方,这样的关系叫做利益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是一切合伙的基础
利益共同体
有的员工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必须进行取舍,在风险大小和收益多少之间,必须达到平衡。他们不想劳动一天就赚一天的钱,而是希望选一个领域,甚至一家公司深扎下去,牺牲掉原本应该得到的、几乎无风险的短期收益,来获取可能有风险的但是长期的、更大的回报。这项投资,就叫做事业,这种合伙关系,叫事业共同体
事业共同体
利益共同体与事业共同体
企业有伟大的愿望,希望改变世界。但不幸的是,某些企业招来能力也许很强,但并不真的相信诗和远方,也不愿意为这个远方承担风险的员工
创业困境
很多员工,尤其是优秀员工,其烧死创造或者参与伟大的事业,但是,很多已经成功了的企业家的目标,是在原来的赛道上继续赚钱,他们的想法是:我赚到了钱给你分一些,没赚到,我可以不怨你,但你也别怨我
转型困境
一个具有可以描绘真正的令人激动、值得相信的未来,并未企业指明道路的领导,优秀的人才愿意为这家企业把自己的优先级重新调整为“愿望、风险、利益”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中的时代企业,员工和企业都愿意为了时代的机遇,为了可能的巨大的中长期利益,而放弃部分短期利益,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奋斗
事业驱动
给钱干活,不谈别的
利益驱动
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相互期待
成为利益共同体的基础是,你们有共同的短期利益;成为事业共同体的基础是,你们有长期的共同利益。总之,你们有共同想要得到的东西。但是,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是,你们有共同不能失去的东西
命运共同体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
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愿望、风险、利益之间的排序关系
对于个人来说,劳动代表着你能投入的时间,生产率代表着你的杠杆,比如知识、工具、团队、资金等,效用代表着你的劳动能创造的单位价值,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了你能创造的财富
财富=劳动✖️生产率✖️效用
财富的本质
当劳动力达到饱和时,即使再投入更多的人,也不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劳动创造财富,但天花板很明显
就像我们衡量一个脑力劳动者和一个体力劳动者谁创造的财富更多,我们只能说,脑力劳动者拥有分配财富的权利更大,因为他们更稀缺
致富的本质,并不是创造财富,而是分配财富,创造财富靠能力,分配财富靠稀缺
劳动能够创造财富,但劳动本身并不分配财富
劳动创造财富的两个问题
勤劳能创造财富,但勤劳者能分到财富吗
员工做好了工作,完成了目标,就应该得到利益,不论公司盈利还是亏损,所以优先利是固定的。
老板应该拿劣后利,劣后利,是剩余的利润,也许很多也许很少,甚至是巨亏,但这些都是老板的事情,与员工无关
如果你想激励员工,用劣后利,也就是用分成的方式对员工进行激励,这样通过不断的分成,优秀的员工就可能成为企业的合伙人,和公司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员工优先,老板劣后
1:0
人力优先,资本劣后
辛苦赚钱阶段
人力成本前面已经拿到了,这个阶段以资本为主8:2
项目交付收益,资本优先,人力劣后
资本收益阶段
均衡分配,资本6人力4
满意阶段,理想收益之上,预期收益之中
均衡阶段
8:2
资本优先,人力劣后
出超预期阶段
项目阶段
如何在一个不确定的项目中优先劣后
竞争优势大的一方拿剩余,小的一方拿固定
在交易成本高的情况下,竞争优势大的一方应该拿低估定+高分成,而竞争优势小的一方则拿高固定+低分成
合作中,竞争有优劣势时如何分钱
一切的商业模式,都必须有全局性增量,如果没有全局性增量,那所谓的商业模式,就是把你口袋里的钱换到我口袋里来
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通过分成的方式创造全局性增量
企业之间要通过分成,创造全局性增量
一切分钱的方式,无外乎有限和劣后
用同一把“尺子”丈量万物
公平的核心是用同一把尺子
公平
公正可以理解为选哪一把“尺子”来丈量
公正的本质不是你对我错的问题,而是谁有权做选择的问题
公正
可以理解为把丈量的过程展示给公众,让同意公正的人监督公平
一旦公开,维护公平的成本将会因为分摊给所有利益相关者而大大降低
公开
公平公正与公开
公平指收入分配追求相对平等
要追求效率,就要把最好的资源给用的最好的人,创造财富的效率就会最大化
效率指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效率
效率与公平
只有通过服从性测试,你的领导才会相信你能做到: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实在不理解,就在无条件服从中加深理解
什么是服从性测试
甲方用改来改去的方式,测试乙方的服从性
女朋友用无理取闹的方式,测试男朋友的服从性
装作生活不能自理
真的是职位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差吗,当然不是,这种单向的生活不能自理,本质上是制度化的服从性测试——拎箱子这种小事你都不愿意为我做,那以后在大是大非上的问题,我怎么指望你能对我绝对服从
公司是领导通过看下属会不会帮他拎包,帮他打伞,帮他开车门测试
服从性测试无处不在
但,真正的领导力,来自内心的追随,而不是绝对的服从
劝酒,也是传统的服从性测试项目
劝酒的本质,是对服从性的测试
社会协作的底层逻辑
自然法则是强壮的,因为最原始,只需要自己的认同普遍法则是最有效的,因为最广泛,能产生更多的协作
任何一个行业,所有的红利最终都会被拉平,最后大家只能赚社会工资,只能通过创新来创造利润空间
员工与企业,谁也不需要对谁忠诚,大家真正需要忠诚的,是那个共同的梦想,共同的诗和远方
掌握稀缺资源,才能分配财富
绑匪绑架了首富儿子,最终以巨额赎金赎回儿子。
案例
所以我错了
首富反思,我知名度这么高,早该想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如果加强安保,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反思
绑匪索要赎金是绑匪的课题,因绑架遭受损失,是首富的课题
要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就要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
课题分离
谁的损失大,就是谁的错
结论
谁证据确凿,谁的错
法学家
谁社会总成本低,谁的错
经济学家
谁损失大谁的错
商人
三种对错观
延伸
大快人心,但是不一定能避免类似案件再度发生
A 蓄意谋杀,证据确凿
从社会总成本的角度来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在谁,虽然看上去不合理,但是会比纯粹的道义角度更有效果
C 虽然惩罚C会让其觉得冤枉,但这样以后所有工地拥有者就都会把门锁上了,于是这样的事情就会大大减少
不管让谁承担责任,B都无法起死回生,从个体利益最大化角度,只能怪自己
B B只能怪自己
坏人A诱骗好人B进入C的没有锁门的工地,B失足摔死了,谁的错?
举例
一个人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
只涉及两点:生存和繁衍,这两点无善恶之分
人性
感恩是道德,感恩的本质是预付费制的交换,你先帮我,我必将帮你,这将润滑群体的协作关系
宽容是道德,宽容的本质是允许犯错的协作体系,以协作为目的带来的意外伤害可以被原谅,这将鼓励群体拥有协作的勇气
经过多年的进化,人类的社会属性部分渐渐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规范,这套规范就叫做道德
约束个体的人性,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群体的繁荣,个体之所以愿意接受道德的约束,是因为群体的繁衍最终会让个体受益
与人性的关系
道德
法律是道德的子集,是维护群体存在的道德底线,是一旦触犯必然收到惩罚的道德
法律
人性、道德和法律
鸡
我一定要赢,你一定要输,为此,我愿意不择手段
雀
我一定要赢,如果你输了,对不住,我消灭你,与你何干
鹰
我一定要赢,你也一定要赢,如果一方的胜利要建立在另一方的失败之上,那就不做了
共赢
雪中送炭永远比锦上添花难得多
感激
心态
要么共赢,要么不干
重复对方的动作,是最好的生存策略
总当老好人,容易被欺负,一报还一报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你的善良,应该带点锋芒
一报还一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策略
博弈
用这样的心态,以不变应万变的参与博弈,可能眼前会吃小亏,但长远看会赢得大利
既对世俗投以白眼,又与世俗沉浮
定力,可以换成一个我们更熟悉的词—长期主义
有些钱,是专门用来诱惑我们放弃长远目标的
最终的胜利,常常是时间的胜利,是长期主义的胜利,为了更长远的目标,要有定力
定力
学会选择,常常就是学会放弃:选择一个,放弃其它,选择有时比努力更重要,但放弃有时比选择更重要,勇于选择然后享受好处,承担坏处
人生的悲剧往往来自于看着前方,又想着后方,最后无路可走
有勇气选择是什么意思
选择
人生的三层智慧:博弈、定力、选择
价值不是由劳动创造的,而是由用户的需求决定的,不管钻石是捡来的还是人类制造出来的,价值都是一样的,而且,一个人的需求是会变的,比如当你饿的时候,吃的第一个馒头的价值会比第二个馒头的价值大
供需理论:供需关系,决定价格
马歇尔
谁的损失大谁负责,因为这样交易成本低,社会福利高
科斯
几个经济学理论
学李白,也要学杜甫
不同理论对问题的看法是不同的,兼听则明,都可以学,但要善于总结自己的东西
在经济学世界,没有一个观点具有普适的解释力。所有观点,理论上都可以被驳倒,至少能举出反例
给每个模型找反例
每个理论都有前提
公理体系vs逻辑推演
菲兹杰拉德:同时持有完全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罗曼罗兰: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这样你才有勇气给模型找反例,然后继续用这个模型
查理芒格:如果我不能比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更能反驳这个观点,我就不陪拥有这个观点。这样你才能时刻提醒自己,每个理论都有前提
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
判断损失发生后应该怪谁,就看谁因此损失大。一件事情出现不好的结果时,责怪、埋怨、后悔,都是无用的,他们改变不了结果,如果自己有所损失,只能怪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改变事情最终的结果
独立于人的判断的客观存在,现实世界有时复杂到你无法判断事实,总的来说,事实是最不容易产生争议的客观存在,不过,我们对事实的了解,还不够全面
今天30度是事实,热,不是
今天很热
事实
你对一个事实的看法,观点和你的关系,比它和事实的关系更加密切
你的知识结构、你掌握的信息,以及你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你的观点
观点
被位置和利益影响的观点
不要和有立场的人争对错,我们不争对错,只争输赢,成年人只谈利益
立场
一套完全自洽的逻辑体系,信仰都是对的,因为你无法证明他是错的,这就是逻辑自洽
信仰内逻辑自洽,信仰间相互矛盾
第一,你不可能获胜
第二,你会失去这个朋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不要攻击别人的信仰
信仰
事实、观点、立场和信仰
为什么这三个字的强大之处,就在于会强行把你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个观点找原因上,当你开始找他的原因的时候,这个观点就已经悄悄地被注射紧你的大脑了
为什么,是黄金三问(why、what、how)里最有力量、最有可能触及灵魂的问题,但也是最危的问题
你想把什么想法注射到别人脑中,把它放在为什么这三个字后面就行了,把谣言放在为什么后面,是传播谣言的最佳方法
对“为什么+观点”这个句式的非理性反应,是人的思维模式中的重大bug,这个bug,常常被狡猾的人利用
狡猾的人,用这个句式注射别人
做生意辛苦还不赚钱,有可能是因为在做一件对用户而言,价值感很小的一件事
愚蠢的人,用这个句式注射自己
为什么背后的注射器
如何防止注射式洗脑
说服观众
从规则设定上来说,对方就是=不可被说服的。他可以输,但是不可被说服,所以不要试图说服对方
态度改变了,他们会自己改变观点,每人会接受你塞给他们的观点,就算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是塞的,他们也不愿意要,人们只在安全、舒适、信任的氛围下,自己取走喜欢的观点。你要给我观众营造一个让他们愿意取走你观点的氛围
对方的表达,只是你的素材,而不是你的打击对象。你的目的,是利用这些素材说服观众。就算说服不了观众,也要影响他们。就算影响不了全部,也要影响一部分,就算影响不了他们的观点,也要影响他们对你的态度
辩论的目的
辩论双方几乎不会正面辩论,他们只是在不断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只是重新定义了他的观点,然后表述了在这个定义下为什么你是错的,一场你来我往的辩论赛,其实双方从来没有真正的辩论过,他们只是通过不断重新定义一个概念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影响着观众
辩论的关键
基于逻辑的急智
一个人的论点往往由论据和论证构成,即“论据+论证=论点”。一个优秀的辩手根本不关心对方的论据,只关心对方的论证
辩论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赢得一场辩论
普通人只能看到事物的现象,而优秀的人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我们遇到问题寻找方法时,经常迷信别人的成功经验。别人的成功经验当然重要,但是他给你分享的方法真的是他成功的经验吗,适不适合我们呢?
经验不靠谱
想要解决问题,又怕麻烦
为了印证假设而不辞辛苦、不嫌麻烦的去验证假设,然后得出结论,最后做出调整
假设——验证——结论——调整
从事实出发,对事不对人,不要被自己和他人的利益、立场左右,因为事实更可靠
就事论事
普通和优秀的差距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
洞察力并不是上帝悄悄给某些人的礼物,而是每个人都能通过科学的方法不断练习、不断精进的一种能力
洞察本质的人他们的思维模式是引入竞争机制,让竞争代替人工督促,去监督供应商提供更好的服务
什么是洞察力
你给某个事物一个刺激,他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这就是规律
表象
每个表象背后都有一个系统,他才是规律产生的原因
这些规律为什么会发生
深入
什么是规律
透过表象看系统
比如:机械手表,表盘、表冠、表针以及表盘背后的几百个零件、齿轮就是机械手表这个系统的要素;而这几百个零件和齿轮是如何衔接、如何咬合的,就是他们之间的连接关系
系统=要素✖️连接关系
静止的时间点
存量
动态的时间段
流量
变量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体重
变量
要素
学会利用流量改变、管理存量
你强,我就强。工作时间越长,疲劳程度就越高
增强因果链
你强,我就弱。疲劳程度越高,工作效率就越低
减弱因果链
没有因果链,再多的变量在一起,也只是没有生命力的沙堆,而不是生生不息的系统,因果链就是变量之间增强或者减弱的连接关系
摆出两个可能有关系的变量,在纸上画出所有你能找出的因果链
因果链很简单,只是有增强和减弱两种情况,没有第三种
因果链
变量,是节点。因果链,是线段,我们把线段的结尾和开头也用一条因果链链接起来,形成闭环,就形成了一个回路
正向增强回路
因增强果,果又增强因
负向增强回路
因减弱果,果又减弱因
两条增强或者减弱的因果链,首尾相连,形成一条回路,就是增强回路
马太效应
宗教学
赢家通吃
经济学
复利效应
金融领域
指数型增长
互联网公司
几千年来,人们给增强回路导致的大起大落现象起了无数的名字
增强回路
因增强果,果减弱因的回路,凡是有增强回路的地方,必然有调节回路
增强回路,追求极端;调节回路,回归平衡
调节回路
例如:你开车堵在路上,交通广播说旁边有条路很通畅,于是你赶快开过去,,当你到了,发现其实也很堵。这条路不再通畅,是因为在从你听到广播到抵达那条道路的这段时间里交通状况发生了改变,而交通广播的信息,恰好加剧了这种改变
因果不是瞬间链接的,回路也不是瞬间闭合的,他们之间有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就是滞后效应
滞后效应,让空间维度上很复杂的系统,又增加了时间维度上的复杂性,他会让原因和结果在时空上远离,从而误导你的判断
滞后效应
连接关系
不管是人生还是商业,小成功靠的是聪明才智,大成就靠的是建立正向的增强回路
我们试图洞察万物时,心里一定要装着滞后效应,懂得给万事万物加上时间轴
构成系统的五种模块
系统
问题的解决方案,往往就藏在这些连接关系里
所谓洞察力,就是透过表象,看清系统里各个要素以及他们之间的连接关系的能力
商业洞察力模型
如何快速洞察本质
基于时间线做完一件事的整个过程。流程是线性的、连贯的、客观的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是有流程的,区别在于有些流程是被设计过的,有些流程是自发的,有些流程是被优化的,有些流程是低效率的
流程管理与 流程优化都是为了更高效率的完成某件事情而进行的一些改变和优化
流程
做一件事的行为准则,制度这种规则,如果我们不去制定,他就不会存在
制度是为了避免出现事故
制度
若干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某些功能的整体
流程、制度与系统
凡事皆有流程,只是效率有高低之分
看起来是这样
事情的表象
为什么这样
找到根本解
以前怎样
追根溯源
还可以怎么样
举一反三
一个人如果有基本的逻辑思维,就会有刨根问底的好奇心,遇到事情不满足于表面的解释,而是不断地往下追溯,找到根本原因
证明一件事情有,很简单,比如我见过白乌鸦,黑天鹅,就证明他们是存在的,可你要是说天鹅都是白的,光靠举例是不行的,只能证明你没见到过黑天鹅
很多时候,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非是非黑即白的关系,而是存在着博弈和多样性
不是凭良心做生意的人没有赚到钱,而是他没用做生意的头脑,不能把头脑的问题归于心
真正凭良心做生意能不能赚到钱?
证有不证无
真正的高手看起来都很傻,把正确的(大概率成功的)事情重复做
不要对自己看到的片面事情妄下定论,比如,你见到几个考了大学最后收入很低的人,就判断读书没有用,钱都赚不到
以偏不概全
证有是相对简单的,只要有钢铁般的证据就能证明一件事存在
不要用一个假说强行说服另外一个人必须认可你的观点
证有靠举例
得出一般性结论,只能靠证明,靠推理
概全考靠推理
四句话建立基本的逻辑素养
你说东,他说西,两者之间的思维永远没有交集
思维没有闭环,思考问题没有逻辑
有符合逻辑推理的一些观点,但观点时常左右徘徊,自相矛盾
思维没有闭环,思考有逻辑
一个人一旦在低层次形成了逻辑闭环,可能就无法前进了,因为所有问题在他的闭环逻辑中都是可以解释的
在这个层次上进行讨论,无法推动事情的发展,但是他享受与自己逻辑的完整性,一旦如此,也就意味着,对问题的讨论终究是空谈
对不同的观点喜欢先认同,进而快速转折,反驳。当他问你一件事对不对的时候,你是没有办法反驳他的,因为他当然是对的。但是他的观点很虚无、无法落地,就像是飘在云端,看不清地面,也不知道操作细节
具体的表现可能是
思维有闭环,思考有逻辑,但闭环层次较低
你会惊叹于他过去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希望向他学习
缺点是,对新鲜事物总是抱有怀疑、排斥的心理,旧时代的结构一旦发生变化,他的闭环可能就会出现漏洞。而他不愿意承认漏洞,希冀用过往的经验来填补这个漏洞,当你用新逻辑去看这个人的时候,你会发现曾经特别静养的一个人在新时代却还在用旧时代的逻辑来解释新世界,这会让你觉得十分可惜
思维有闭环,思考有逻辑,且能在更高层次形成闭环,逻辑闭环十分通透,直达本质
思维闭环永远开放,永远没有死环,他的思维是一圈一圈的螺旋式的,可以无限的向下延伸
思维有闭环,思考有逻辑
闭环逻辑的五个层次
逻辑思维与逻辑闭环
利滚利思维,是努力使一件事物按指数增长的一种思维方式。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
概念
即使回报率很小的一件事情,100年以后也会变成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
时间
一件事情可以得到的多少回报
回报率
两个重要因素
人们对复利思维最大的谬误就是对期数的不合理预估,理论数值并不适用于现实
期数谬误
总之,对绝大数人来说,复利效应在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
太多人把傅利当成一个快速致富的通道,复利效应不是暴富效应,相反,他恰恰是一个极度依赖长期的概念,复利需要足够长的时间酝酿发酵,可能是一辈子,也可能是几代人的时间
复利效果谬误
长期稳定的高收益几乎是天方夜谭,复利公式的核心“高收益率”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存在,你只看到别人赢却没有看到别认输;你只看到短期赢,却没有看到长期输,在复利效应要求的长期内,高收益率几乎无法实现
收益率谬误
对复利思维的谬误
获得财富自由的第一重要事情,是培养赚钱的能力,赚钱要靠本金,而不是靠复利,你都没有本金哪来的钱生钱呢
努力做到文件高收益,找到高收益的投资不难,识别背后的风险很难,你看中的是别人的利息,别人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让时间证明他的力量,要有把压岁钱存成养老金的足够耐心,认清复利效应从来都不是暴富手段
降低自身的贪念与欲望,不要看别人买了车,就要买游艇,看别人买了游艇,就要买专机,欲望是无法填平的,只能降低
早期靠本金,后期靠复利
如何正确应用复利效应
复利思维
千分位上,你可以通过把握时代脉搏提高12%
百分位上,你可以通过选对战略,提高5%
十位上,你可以通过设计好组织结构又提高2%
个位上,你可以通过做好管理,提高1%
在认识到这一点后,再思考应该用什么方式提高成功的概率
概率思维是你要心平气和的承认,就算你做对了所有事情,你成功的概率也不高,比如在今天的互联网行业,成功的概率可能只有5%
如果你曾连续创业四次,每次成功的概率是25%的话,那么四次里有一次成功就是比较大概率的事件了
概率思维,是这个时代成功者所秉持的底层思维
综合计算,你成功的概率就变成了25%
概率思维
学习数学,对大部分人来说,不是为了解数学题,也不是为了当数学家,而是为了培养数学思维,数学思维不仅能让你是站到更高的高度,开拓你的眼界,还能帮你了解一些正常的常识,让你少走弯路,并且让你在人生的每一个岔路口都有正确的选择
我们常说:正确的事情重复做,这其实就是概率论的通俗表述
计算过程如下:做一次失败的概率为:1-20%=80%=0.8重复做n次都不成功的概率:80%的n次方=1-95%=5%=0.05(重复做n次至少有一次成功的概率是95%,就相当于重复做n次,每一次都不成功的概率是5%,n≈13.42)所以,重复做14次,你成功的概率能达到95%如果你要达到99%的成功概率,那么你需要重复做21次那么,100%的成功概率呢,这个世界上没有100%的成功概率,所有人想要做成事,都需要一点点运气
假如一件事成功的概率是20%,是不是就意味着我重复做这件事5次,就一定能成功呢。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如果我们把95%的概率定义为成功,那么这件20%成功概况的事情,你需要重复14次,才能成功
从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
创业要专注,不要做太多的事情,如果做太多事,你本来20%的成功率就只剩1%了,你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更小
一个物体静止不动,你推他一把,会瞬间产生一个加速度。但有了加速度并不会瞬间产生速度,当加速度累积一段时间后,才会产生速度。而有了速度并不会瞬间产生位移,当速度累积一段时间后,才会有位移宏观上,我们看到的是位移;微观上,整个过程是从加速度开始累积的,加速度累积,产生速度,速度累积,变成位移,这就是积分反过来说,物体之所以会有位移,是因为速度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积累。而物体之所以会有速度,是因为加速度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累积。宏观上我们看到的位移,微观上其实是每一个瞬间速度的累积
理解了微积分,你看待问题的眼光就会从静态变为动态
努力的时候,都希望大家瞬间认可,而出了问题后,却不去想几个月前的懈怠,这是很多人都容易走进的思维误区
对我们生活的用处
微积分
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
在几何学中,一旦制定了不同的公理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知识体系,这就是公理体系思维
一家公司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其实就相当于这家公司的公理,公理直接决定了这家公司的各种行为往哪个方向发展。所有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决策行为,都是在愿景、使命、价值观这些公理上生长出来的定理,他们构成了这家公司的公理体系——而这个体系,一定是完全自洽的。什么是完全自洽?就是一家公司一旦有了完备的公理体系,其实就不需要老板来做决定了,因为公理能推导出所有的定理。不管公司以后会怎么发展,会遇到什么情况,只要有公理存在,就会演绎出一套能够解决问题的新的法则(定理)
公理没有对错,不需要被证明,公理是一种选择,是一种共识,是一种基准原则,制定不同的公理,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公理体系,也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公理体系
数这个东西,除了大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方向。在数学上,我们把有方向的数叫做向量
就像在公司里做事,两个人都很有能力,合作的时候,如果他们的能力都能往一处使,形成合力,那么这是最好的结果。但如果他们的能力不能往一个方向使,反而彼此相互牵制,那么可能还不如把这件事情完全交给一个人去做还有一种情况:做同一件事情,有的人想往东走,有的人想往西走,有的人想往北走,而你并不知道哪个方向是正确的,这时,你想要的,不是合力的大小,而是方向的相对正确性,那你该怎么办呢?就让他们都去干这件事去吧。虽然大家方向不同,彼此会相互牵制,能力的大小也会有损耗,但事情最终的走向,会是那个相对正确的方向
对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数字的方向性
我们每天都要做大大小小的决策,比如,今天是喝咖啡还是喝茶,这就是一个决策。但这个决策只跟自己有关,并不会涉及别人。而在生活中,有另一类决策,是需要涉及别人的,涉及别人的决策,我们把它叫做博弈论
你要找的那些能过建立信任的伙伴,有些人,你是永远都无法和他达成共赢的,这样的人,你就需要远离
你要主动释放值得信任的信号。你要先让别人知道你是值得信任的人,这样,想要和你达成共赢的人才回来找到你
建议
全局最优和达成共赢
常用的五种数学思维
一件事情的结果,并不是瞬间产生的,而是长期以来的积累效应造成的,出了问题,不要只看当时那个瞬间,你只有从宏观一直追溯到微观,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数学思维
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
当一个人持有的不是观点而是立场时,当一个人屁股决定脑袋时,你应该做的事情,是对他说“这对你有益”。反过来,我们也要试课反省自己:我说的话、我的表述,是事实,是观点,是立场还是信仰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注射器,是无数电视剧里演的那一幕——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主人公跪在瓢泼大雨里,对着苍天怒吼:“为什么老天你要这样捉弄我”可能老天并没有捉弄你,你只是单纯的输了
辩论,能让我们看真理的眼睛更加明亮
我们看到的表象或者经验会欺骗、迷惑我们,让我们看不透本质,抛弃经验,放弃想当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怀着空杯心态看问题
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一万种,但最有效的那一个,一定是用洞察力改变模型,改变系统
普通人通过改变制度改变结果
关注结果
优秀的人通过改变流程来改变原因
关注过程
顶级优秀的人通过改变模型来改变系统
关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外框
区别
勤奋,例如加班
光有勤奋还不够,还得加倍勤奋,可怕的勤奋
刻意练习的关键,就是通过不断重复训练稍微困难的任务,从而获得最高效的进步
刻意练习
怎么高效
可怕的勤奋,可能是一种低效的勤奋,所以还得在可怕的勤奋前面加上高效,高效而可怕的勤奋
如果把获得能力的能力具象化,就是,怎么只用2年的时间获得别人5年的能力
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获得能力的能力
能力
做选择时,你必须考虑:那些事情是你实现人生目标必须做的,哪些事情是对你的人生目标帮助不大的,那些事情是你即使失去现有的条件也一定要完成的,选择,是提高效率的第一要义
注意选择效率更高的方法
方法
比如借助白板,把所有的想法写到白板上逐一对比选出更高效的方法
工具
选择、方法、工具
效率
选择做那些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然后,使用更高效的方法和更趁手的工具
储备知识库,招聘团队利用科学的方法论和被验证的知识库,这个团队就拥有了可以为比他们经验更丰富的企业家们服务了
团队杠杆
为什么在世界500强的公司中,做产品的公司要远远多于做服务的公司,因为只有尽量脱离对人类时间的依赖,一家公司才有可能拥有不受限制的发展空间
产品杠杆
都给我走开,这家公司我买了,我亲自手做给你们看,怎样才能做好一家公司,贝恩模式的本质就是“知识库+方法论”这个咨询业的能力内核,通过资本杠杆来复制放大,从而获得远超过咨询费的收益
贝恩模式
资本杠杆
演讲能力与写作能力都是需要通过能力提高的能力,想要提高,你就需要持续的练习
不是那些能够帮到你的人,而是那些你能帮到的人
人脉
演讲能力、写作能力、建立人脉的能力
影响力杠杆
杠杆
人生的商业模式=能力✖️效率✖️杠杆
你真的想要拥有获得能力的能力
确保所有的勤奋,都在你的身体和家庭的承受范围之内
前提
工作是创造,不是消耗,对待工作的态度,正式优秀和平庸的分界线
工作是创造,不是消耗
玩和工作,他们是二维四象限的两根轴。玩是名为乐趣的横轴,负边是枯燥,正边是玩;工作是名为价值的纵轴,负边是消耗,正边是工作
玩和工作的四象限
把工作当成玩
时间的颗粒度,就是一个人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颗粒度,王健林是15分钟,比尔盖茨是5分钟,而大部分人的是1小时,半天,甚至1天
如果你理解了时间颗粒度的概念,就会明白,恪守时间就是理解并尊重别人的时间颗粒度
理解,是尊重的前提
理解别人的时间颗粒度
具有执业素养的商业人士,会懂得至少以30分钟为单位安排时间,以1分钟为单位恪守时间,这就是职业化
细化自己的时间颗粒度
时间的颗粒度
职业、生活目标
强项、弱项
具体支持的行动
每年1月,制定新一年的行动计划,并且去审视去年的执行情况,计划包括
以年为单位的时间管理
8小时睡觉,8小时工作,人与人的区别都是在第三个8小时之间创造出来的
以天为单位的时间管理
如果你不能以年为单位的方式来管理时间,那么白白浪费的时间就会让以天、以小时为单位的时间管理变得毫无意义,如果你不能在每一天、每个小时上有所节省,那么每年的时间也无法得到真正管理,这三种层次是缺一不可的
以小时为单位的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三层次
习惯,就是别人做起来那么别扭的事情,你可以做的非常自然
当我们把时间管理作为一项规则来遵守时,毫无乐趣可言,甚至感觉痛苦,认为是时间再管理我们。但是,在时间管理成为习惯后,一切就会变得自然,这才是我们在管理时间
习惯不会让人痛苦,养成习惯的过程才会让人痛苦,想法产生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变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时间管理是一种习惯
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每多提供一项服务或一个产品所增加的交付时间
边际交付时间
符合幂律分布的市场,存在头部市场,称之为弯刀诱惑,一旦有人获得成功,他就有机会垄断整个市场选择符合正态分布的(骰盅魔咒)的市场,以后未必会获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可能因为被一个有巨大成就的人占据整个市场而导致没饭吃
选择符合幂律分布的市场,获得巨大成功的前提是大部分人在这个市场里碌碌无为,所以他要承担极高的风险,所有人都成为头部是不可能的,成为头部所带来的的效益,就是建立在大部分人无法分食的基础上。
在正态分布的市场上,就像有一股力,这股力会把做的很差的人往中间推,同时也把成功的人往中间推,这股力把所有的人都往中间推,所以这个市场上头部和尾部的人很少,中间的人却很多。而幂律分布的市场正好相反,中间的人要么被推上去成为最成功的,要么被推下去变成碌碌无为者,所以这个市场上中间的人很少,头部和尾部的人却很多
骰盅魔咒和弯刀诱惑
不是每行每业、每一种商业业态都能实现指数级增长,如果你希望实现指数级增长,最重要的一点是,即使你所在的行业存在边际交付时间,你也要把边际交付时间为零的部分剥离出来,这样才有机会实现指数型增长
想要获得指数级增长,必须在不同的商业领域、不同的模式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总体来说,边际交付时间越高的,越不可能获得指数级增长;边际交付时间为零的,才有可能实现指数及增长,对于边际交付时间不为零的行业,有一种方法可以获得指数级增长,就是把边际交付时间不为零的服务的部分切掉,跟别人合作,自己是只做那些抽象的、边际交付时间为零的部分
如何正确理解指数级增长
边际交付时间为零的叫产品
产品
边际交付时间不为零的,边际交付时间越高的,越是服务
服务
产品和服务
而服务业里的产品,就是更高胜算的选择
少部分人获得巨大集中效益的市场不合适绝大部分人选择,因此,边际交付时间不为零、符合正态分布的服务业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变革时代的行业选择
指数及增长、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
当你比他人只强一点的时候,或许他人会嫉妒、不服,会攻击你,甚至诋毁你,当你足够强大以致远远超过他人时,他人连嫉妒的勇气都没有,剩下的只是对你的仰望和敬畏
当你第一次创业的时候,很可能一切事情都很好,你的幸福指数很高,但接下来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幸福指数会不断的下降,然后你会经历整个世界的伤害。如果你进入一个现有的市场,面对那些强大的竞争对手,你的产品或服务必须比别人的好得多,不能只是有一点点优势。因为当你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时,你总是会购买值得信赖的品牌,除非这个产品有很大的差异性。你必须有创新思维,而不是创造更好的同一性
当你想增长10%时,你是希望在原有路径上获得自然增长。逻辑不便,血战向前,并不容易。但是,如果你想获得的是10倍增长,那一定不是在原有道路上走出来的,你必须寻找一条新道路,苦思冥想,不断尝试,只要找到优化的战略,就能瞬间10倍提高
因此,创业时更重要的是选择,而不是努力;更重要的是思辨,而不仅仅是执行
创业时,增长10倍要比增长10%容易得多
你不是要比别人强10%而是要比别人强1000%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见一些充满负能量的人和一些麻烦事。但往往我们真正要逃避的,并不是那些充满负能量的人和事,而是不断遇到负能量人喝麻烦事的自己,让自己发生改变,你会发现你的周围都是好人
让自己发生改变,你会发现自己周围都是好人
把事做对,创造10倍价值
一个优秀且有价值的人,自然会吸引其他优秀且有价值的人认可和帮助
经营人脉,始终要保持一个基本心态:毫无保留的把你的价值付诸到别人身上
你自己的本事
你和其他人联结的本事
一个人的基本财富盘,有两个部分组成
有句话说得好:学到的就要教人,赚到的就要给人。教人、给人、结识人的背后,并不是某种商业诉求和目的,而是顺其自然,发乎于心。一段合作关系,最初越是刻意、功利,越是不加掩饰、急不可耐,就越有可能和初衷背道而驰
让别人记住你,才有认识、合作的机会。不然,即使要到了名片,加了微信,合了影,别人也不一定会成为你的人脉。你能给予什么样的价值,就会认识什么样的人,你能为别人创造什么样的价值,你就有多大的价值
你能为别人创造多大价值,你就有多大价值
一个人想认识另一个人,是因为他认为对方对自己有价值
你要认识一个人的关键,是他想不想认识你,这个决定权不在你,在他
你能帮到的人,才是你的人脉
当你遇到危险时,能借钱的对象不超过10个人
熟人朋友,经常打交道的人,不超过30个人
打电话的时候记得住这个人,而且也大概了解他的背景,但可能很长时间都没有见过的那种朋友,最多也就是60个
真正的人脉,就是10-30-60
人脉的本质是给予价值、平等交换
已经被发现和证明的规律,他是确定的,不需要你通过自身的成功,挫败去验证,然后恍然大悟
学习知识的方法简单直接:通过记忆,把知识分门别类地存放在你的存储脑的某个抽屉里
知识是有适用边界的,你生命中最有知识的时刻,几乎是你高考的最后一天,第二天估计就忘得差不多了
知识
那些你以为你知道,但如果你没有做过你就永远不会真的知道的事情
技能是学不会的,要靠练习,比如骑自行车,你光看是学不会的,要亲自去练才能会
技能
你选择用来看待这个世界的那副有色眼镜
态度是没有人可以教的,只能是你自己的选择
态度
知识、技能与态度
人们不相信洁白无瑕,或者不能忍受有人洁白无瑕
其实,污不重要,因为这世界上没有绝对洁净的东西。重要的是,你用他污邀请恶意,还是用自污邀请善意
君子自污
自污
只有强大的内心,才会示弱,真诚的告诉别人,我需要帮助:这件事我想了几天了,但一直没想清楚,非常需要你的意见,是否可以给我一些帮助——这就是外表示弱,内心强大,示弱,会邀请能量,邀请善意,邀请帮助
示弱
如果你靠别人的反馈来评价自己,会非常痛苦,你总想向别人解释,可是,如果一个两个人质疑你,你还能解释清楚,如果几十万,上百万人误解你,你怎么解释?这时,如果你用自己内心认同的价值观来评价自己,就会瞬间看淡所有误解。你会觉得:他们怎么评价,是他们的事,我对我自己的看法,只和我自己认同的价值观相关
看淡
心态高入云端,姿态埋入地底
当你做了一些有利于生存、繁衍的事情,人体就会按量分泌出一些令你愉悦的化学物质,作为对你的奖励,但你要是不做呢,人体就会分泌出另一种物质,让你痛苦,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体是DNA的宿主
人体内,有一套奖励机制,。这套奖励机制是DNA为了繁衍,生命延续而创造的
人体内的奖励机制
艺术家在无意中找到一些特殊的刺激物,如看一幅美丽的画、听一首美妙的音乐,通过人体的感官,把这些刺激传入人体,可以使人体直接分泌化学物质。DNA很想将其修复,但这套系统的代码量实在是太庞大了,所以,几十年来上千年来都没有修复
几千年来,人类利用这个漏洞来取悦自己,在艰难的生活中,找些乐趣
艺术家让人类不再受制于DNA
艺术家为人类带来的自由
个体进化的底层逻辑
用1%的生活,怼赢99%的杠精
当你觉得生活中到处是烂人的时候,那是因为你生活在烂人的圈子里,你要做的,不是改变那些烂人,而是让自己不断涨价,让自己配得上更好的圈子
对付价格战的最好方法是什么,是涨价价格提升,会在消费者心中形成高端品质的印象,而价格上调带来的毛利资源,也能为品牌带来更好的工艺和技术,赢得更好的经销商渠道和广告机会,继而坐实高端品质的用户认知,形成正向循环
不要把知识当技能,有些人只相信自己感悟的东西,所以拒绝学习前人思考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把知识当技能学,通过四处碰壁,总结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经验,这就是“重新发明轮子”,你的顿悟,可能只是别人的基本功,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人类才能不断进步
不要把技能当知识学,有些人喜欢通过买书来学习,你能买到的书,教的都是练习技能的步骤,而不是技能本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几个建议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