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周纪商鞅变法
2022-05-17 21:59:05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资治通鉴周纪商鞅变法读书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说明商鞅的才华足以达到治国之才
王嘿然,也说明魏惠王也未必是真心问公叔举荐人才,亦或许内心早有待选之人
魏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王嘿然。公叔曰:“君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
1、说明公叔既君子也惜才
2、商鞅洞悉人性,惠王既然不用也不会杀,因为从内心深处不认可公叔的话
公叔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魏惠王问公叔痤
1、广而告之,求天下才(获得人才的方法)
2、显利益,示好处于人(尊官与分土,获得人才得分利,实现以利引人)
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
景监举荐,孝公面试(人才举荐需要及时考核,既能不打消下属荐才积极性,又能有效网络天下英才)
考核通过,公大悦与议国事(人才不能等,既过考核要及时启用,人才都是有有效期)
卫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监以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悦,与议国事。
秦孝公求才
对比魏惠王与秦孝公,作为人君举才方面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军既相距,卫鞅遗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之民。”公子卬以为然,乃相与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袭虏公子卬,因攻魏师,大破之。魏惠王恐,使使献河西之地于秦以和。因去安邑,徙都大梁。乃叹曰:“吾恨不用公叔之言!”
选才结局
一、商鞅入秦前事
1、变革及决策开始不能与基层商议
2、变革不能拘泥于已有经验及规则
3、智者制定规则,愚者受制于规则
4、变法改革取决于领导者的意志,要充分授权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1、变法阻力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2、令未出,信先立
1、变法初期,动太多人奶酪,故言新令不便者众,考验变法者信念
2、令行禁止,惩高位(太子犯法处置)
3、长久坚持(行之十年)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3、坚定改革
当取得一定成绩就骄傲,要自比先贤
赵良见商君,商君问曰:“子观我治秦,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取得成绩骄傲
其从政也,凌轹公族,残伤百姓。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欢而黥公孙贾。《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此数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此数者,非恃德也。君之危若朝露,而尚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政,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
2、树敌太多,未及时弥补
商君弗从。居五月而难作。
3、迷失于名利之中,未做到采取意见
4、变法中的不足
二、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