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图解
2022-05-05 16:29:29 2 举报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图解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现代经济集聚效应很强,经济活动及就业越来越向大城市集中
建设用地指标
地区房价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供需失衡
房价与土地供需
银行可以通过按揭创造几乎无限的新购买力
不可再生的新市土地供给有限
内在供需矛盾
房价与居民债务:欧美的经验和教训
我国居民的债务负担不低且在快速上升
房价与居民债务:我国的情况
“消费下渗”
难以抵御经济衰退
风险
遏制房价上涨势头
提高收入
化解
房价与居民债务风险
房价与居民债务
人口流动与收入失衡
“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土地流转与户籍改革
不平衡与要素市场改革
收入差距
经济增速
人群的相似性
家庭观念
影响因素
对收入差距的容忍度
经济发展与贫富差距
城市化与不平衡
经济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债务
债务关系让经济各部门直接按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负债率高的经济中,资产价格的下跌往往迅猛
资产价格下跌会引起信贷收缩,导致资金链断裂
债务危机的原因
一个部分的负债对应着另一个部门的资产
债务带来的经济衰退会加剧不平等
债务与经济衰退
银行规模大,杠杆高
负债和资产的期限不匹配
银行信贷大都和房地产相关
银行风险会传导到其他金融部门
金融危机伴随着银行危机
资金供给与银行管制
国际不平衡与国内不平等
制造业整体外迁
发达国家经济的整体竞争性在减弱
实体企业投资需求不足
债台为何高筑:欧美的教训
债务累积过程简述:2008-2018年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的债务
“国进民退”
房地产企业的债务
企业债务
对信贷放松管制,银行规模迅速膨胀
银行偏爱以土地和房产为抵押物的货款
银行风险会传导到其他金融部分
银行风险
中国的债务与风险
偿还已有债务
遏制新增债务
化解债务与风险
债务与风险
居民高储蓄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居民输入份额低
产能过剩、债务风险、外部失衡
低消费与产能过剩
就业与政治冲击
技术冲击
中美贸易冲突
再平衡与国内大循环
国内国际失衡
地区间竞争
政府的发展与转型
发展目标与发展过程
总结:政府与经济发展
宏观现象(下篇)
城市化应该以人为本
债务问题不是简单的货币和金融问题,其根源在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和结构,所以在降债务的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
维持大一统的国家必然要求维护中央权威和统一领导
中国之大决定了政治体系的日常运作要以地方政府为主
中央与地方政府
中国共产党对政府的绝对领导是政治生活的主题。党负责重大决策和人事任免,政府负责执行,二者紧密交织
党和政府
条块分割,多重领导
上级领导与协调
官僚体系
政府治理的特点
我国有一套立足于自身历史和文化的政治制度。权力的运作受到两种约束:做事的能力和做事的意愿
一方面,因为规模经济,覆盖的人越多越划算,政区越大越好
另一方面,受制于人们获取服务的代价和意愿,政区不能无限扩大
政府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也与技术和基础设施有关
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边界
政府的核心职能是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我国幅员辽阔,但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人口密度
“随山川形变”,例陕西、山西以黄河为界
地理条件
汉语方言间的差异
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差异
语言文化差异
人口密度、地理与文化差异
地理距离限制
地理条件影响
在本省内与主流文化隔阂,与临省同文化区的交流被行政边界割裂
环境污染
跨区域上级协调
区域性整合
行政交界地区的经济发展
影响行政交界处的经济发展
改善措施
外部性与规模经济
信息与权力
信息获取与隐瞒
复杂信息
垂直管理
地方管理
激励相容
如果一方想做的事,另一方既有意愿也有能力做好
地方政府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创造环境,其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深度参与者
招商引资
地方政府的权利与事务
事权划分三大原则
财政包干:1985-1993
中央税
地方税
共享税
分税制改革与央地博弈
分税制改革
招商引资与税收
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
土地开发和使用有关的各种税收收入
初探土地财政
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
税收、地租与地方政府竞争
土地财政
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开支纳入国家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
在转移支付制度中刚加入激励机制,鼓励基层政府达成特定目标
把基层财政资源向上一级政府统筹
农业税费改革
基层财政困难
地区间不平等
纵向不平衡与横向不平衡
财税与政府行为
造成了矛盾冲突,催生了改革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工业园区开发
城投公司与土地金融
为政府开发融资:国家开发银行与城投债
纵向上看,层级越低的政府负担越重,风险越高
横向上看,中西部的债务负担和风险高于东部
地方债务与风险
用地方政府发行的公债,替换一部分融资平台公司的银行贷款和城投债
限制债务增长,规范借债行为,地方政府不能无限制地发债曲置换融资平台债务
债务置换
推动融资平台转型,厘清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剥离其为政府融资的功能,同时破除政府对其形成的“隐性”担保
约束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避免大量资金流入融资平台
地方债的治理与改革
地方政府债务
影响地方官的声望和升迁
党纪国法的监督惩罚体系
地区间招商引资的激烈竞争
“大棒”
“胡萝卜加大棒”
官员政绩与激励机制
腐败与经济高速增长并存
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和市场间关系在不断变化,腐败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经济角度上,腐败现象的特点
“掠夺式”腐败
“官商勾连共同发财式”腐败
腐败分类
经济结构改革
防范金融风险改革
生产要素改革
系统性改革
《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
反腐运动
转变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型
腐败与反腐败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督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招商引资中的地方官员
发展经济是地方政府的核心任务,激励机制需要将干部个人得失与本地经济发展情况紧密挂钩,既要激励地方主官,也要激励基层公务员
政府融资与债务
京东方和政府投资的故事
现代工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强
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源动力
强调自主创新不是提倡闭关锁国
经济启示
地方政府竞争
京东方与政府投资
光伏产业的故事
研发和创新离不开市场和企业
政府的支持和补贴与企业成功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地方政府竞争与重复建设
光伏发展与政府补贴
私募基金与政府引导基金
政府引导基金兴起的制度条件
政府引导基金兴起的金融和产业条件
引导基金成效取决于投资的新兴产业未来的发展情况
财政资金保增值目标与风险投资可能亏钱之间的矛盾
财政资金的地域属性与资本无边界之间的矛盾
资本市场
激励机制
困难
引导基金的成绩与困难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
工业化中的政府角色
光伏已经和高铁一样,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
既是一种招商引资的新方式和新的产业政策工具,也是一种以市场化方式使用财政资金的探索
微观机制(上篇)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经济发展是企业、政府、社会合力的结果,具体合作方式取决于各自占有的资源,而这些资源禀赋的分布格局由历史决定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兰小欢 著)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