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思维模型之04——萨提亚个人内在冰山图
2022-05-20 00:02:43 6 举报
“自我”就像是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即行为,而更大的一部分内在世界却藏在最深层,不为人所见。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二、案例模拟
应对方式(对事物的反应态度)
姿态
对感受的评价或做出的决定
被爱、被接纳、价值、自由、尊重
案例中,妈妈对自己的期待:希望自己能情绪稳定地支持孩子过独木桥;对孩子的期待:希望孩子能勇敢地走过独木桥。
一、模型介绍
@来源:《童年不缺爱》@作图:小娜@工具:ProcessOn
愤怒、恐惧、悲伤等
行为、故事内容
案例中,妈妈也许会评价自己是一个很多事都能做好的人。
自我(如何评价自己)
潜意识
三、总结
案例中的孩子不敢过独木桥,哭哭啼啼;妈妈对孩子发了脾气
案例中,看见孩子怎么都不敢过独木桥,妈妈心里很着急、烦躁
想要的东西
100个思维模型系列
萨提亚个人内在冰山图
期待(对自己的、对对方的、对方对自己的)
渴望(内心真正在意的价值)
案例:倩倩带着2岁多的儿子小花生去游乐场玩。玩了一会儿,耳边就传来小花生害怕的哭腔:“妈妈!妈妈!来帮我!”原来,他想去滑梯的另一边玩,可要过去得经过一根独木桥,他不敢自己走。倩倩见状,便鼓励小花生:“没事,来,妈妈就站在这儿,你先迈出一步!”小花生不愿意,恳求道:“妈妈,你把我抱过去!”倩倩觉得孩子都2岁多了还这么胆小,得练啊!“不,妈妈不抱,宝宝可以自己走!”可鼓励了半天,孩子还是不敢过,他的脸涨得通红,哭声越来越大了。这时,后面来了个小妹妹,几步就过了独木桥。小妹妹回头冲小花生叫:“小哥哥,没事的,快过来吧!”旁边小女孩的妈妈照顾倩倩的心情,低声告诉女儿:“哥哥一会儿就过,我们先去别处玩。”可倩倩觉得更尴尬了。她压着火,在几次温和的劝说无效后,最终警告小花生:“你不过来我就走了!”说着,朋友就往外走。小花生更害怕了,放声大哭。最后,朋友将孩子抱离了游乐场。之后的某一天,朋友再次提出要带小花生去那个游乐场玩,但孩子特别抗拒,低着头不停重复:“妈妈生气!宝宝不是故意的!”原本就为此内疚的倩倩,听到孩子无辜的话语后心疼不已,当时就无声地哭了。
意识
信念、思想、价值观
“萨提亚冰山日记”是一个自我觉察工具,从多个维度分析呈现自己的“冰山”,然后判断哪些层面出现了不协调或冲突,进而转化“冰山”,使内心变得平静。比如在这个例子中,很显然是观点与期待这两个层面出了问题。如果妈妈能意识到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她的孩子虽然胆量小点儿,但也有很多的优点,而且,孩子“胆小”并不能说明她就是个失败的妈妈。那么,妈妈的内心会更加平静,也会做出更支持孩子的行为,甚至会允许孩子这一次不过独木桥,下一次再尝试。 “萨提亚冰山日记”工具能帮助我们深入地向内看,看到我们内心最真实、最底层的想法和观念。而这些,就是当下情绪的来源。
观点(内在的信念系统)
01 模型介绍
当无法接纳所发生的行为,惯用方式有指责、讨好、超理智与打岔,案例中妈妈用到的方式是指责
案例中,妈妈很着急、烦躁,看到更小的小孩都能过独木桥,感到挫败,陷入对自我的否定
生命力、精神、存在、本质
案例中,妈妈认为:我的孩子不应该胆小,他应该十全十美,毕竟我一直尽心尽力带他。
行为(表面可见的事件现象)
妈妈渴望的是培养好孩子带来的成就感、被认同感
你的行为背后,藏着内心最真实、最底层的想法和观念
感受的感受(对内心感受的评价)
“自我”就像是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即行为,而更大的一部分内在世界却藏在最深层,不为人所见。
情绪/感受(行为引发的内在感受)
小娜要读万卷书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