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脑科学》读书笔记
2022-05-16 08:37:42 2 举报
AI智能生成
大脑忘记的事情,总是会比记住的多,这是人脑的机制。 如何利用人脑的“生理节律”? 如何通过“欺骗大脑”实现“长期记忆转化”? 如何应用人脑中信息“理解与迁移”现象的记忆方法与策略? “记忆困扰”“动机不足”等怎么办?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池谷裕二
第 1章 记忆究竟是什么
1.1 能力只能用考试检测吗
1.2 神经元“创造”出的脑
脑科学中对“记忆”的描述
记忆是将神经回路的动力学(dynamics)现象转化为一定规则,在突触重叠的空间中,根据读取的外部时空信息,形成一种内部信息表达的过程。
简单来说,记忆的“真相”就是“新神经回路的形成”。
1.3 记住与忘记
无论是从长期记忆里调取信息,还是向长期记忆里保存信息,都需要一个临时储存信息的场所,这就是短期记忆。
通常来说,要想让记忆长期保存在人脑中,都要先通过短期记忆这一关。
短期记忆有一个小缺点,它的容量比较小,不能同时保存太多的信息,而且保存下来的信息也会很快被忘记(所以才叫“短期记忆”)。
要想形成长期记忆,关键就在于如何利用短期记忆。
1.4 认识海马体
关于海马体
海马体是人脑的一个重要功能区,大致位于耳朵深处的大脑部位。
海马体直径约 1 厘米,长度略小于 5 厘米,形状类似于香蕉,也像略微弯曲的小指。
“海马体”一词中的“海马”二字,指的就是海洋生物的海马。
海马体的剖面图
海马体与记忆的关系
脑会根据信息的价值,将其分成“必要信息”和“非必要信息”。
只有被脑判定为“必要”的信息才会被运送到大脑皮质内长期保存。(从短期记忆复制到长期记忆)
判定信息的类别的就是海马体。
海马体的审查标准是“该信息对生存而言,是否不可或缺”。
人本身也是动物,有着生存的本能。
对于动物来说,所谓“学习”就是指牢记在险境中获得的经验以避免再次遇到同样的危险,进而越来越适应周围环境的过程。
1.5 加油吧,海马体!
海马体以“是否有利于生存”为尺度,对所获信息进行判断、取舍。
某种程度上我们无法改变“根本记不住”这种让人发愁的状况,因为相对于“记住”,人脑本来就更擅长“忘记”。
要想让海马体将信息判定为必要信息,我们要尽可能地倾注全部的热情和诚意,持续不断地将信息传送过去。
“学习就是要反复地训练。”
“怎样做才能有效提高反复训练的效率”
第 2章 “欺骗”大脑的方法
2.1 无论是谁都会忘记
“遗忘曲线”
人脑并不是匀速忘记信息的
最容易忘记的时间恰巧是刚刚记住的时候
在记住信息后的 4 小时内,我们会一口气忘记大约一半的内容。
在此之后,剩余的记忆却能维持较长时间,它们是逐渐被忘记的。
错误的学习方法会加快遗忘速度或导致记忆混乱。
Tips
当考试迫在眉睫时,与其前一天晚上彻夜苦读、临阵磨枪,还不如考试当天早上早起努力,这样到考试时记住的东西可能还会更多一些。
根据遗忘曲线可知,如果不是考试前 4 小时以内记住的内容,那么在考试开始时就已经忘掉一大半了。
2.2 好方法?坏方法?
最容易导致原有的记忆提前消失的活动,就是添加新的记忆,也就是指将知识一股脑地硬塞进大脑中。
新记忆和旧记忆互相影响的现象就叫作“记忆的干扰”。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也要尽量避免在一天内向脑输入大量新知识。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毫无压力地记住自己所能记住的内容,才是符合记忆性质的学习方法。
2.3 反复记忆的效果
那些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完全忘记的信息,其实都完整地保存在无意识的世界里,只不过它们属于潜在的痕迹,所以才无法被我们想起来。
当我们反复记忆时,这些潜在痕迹就会悄无声息地帮助我们记住知识,从而提高考试成绩。
复习可以降低我们忘记知识的速度。
复习的效果
2.4 蛮干终究是徒劳
复习的时机
要在1个月内复习,潜在记忆的保存时间只有 1 个月左右
复习时不仅要用眼看,还要动笔写、出声读,尽可能地调动自己的感官。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传达的信息都会对刺激海马体起到积极作用。
复习计划
第 1 次复习:学习后的第 2 天
第 2 次复习:第 1 次复习 1 周后
第 3 次复习:第 2 次复习 2 周后
第 4 次复习:第 3 次复习 1 个月后
复习的内容
只有复习内容相同时,复习才会产生提高记忆力的效果
使用参考书要始终如一,与其花费时间和金钱寻找新的参考书,不如把手头的参考书多复习几遍
2.5 人脑更重视输出
人脑更重视输出而不是输入
要想留住记忆,就不能忽视输出(测试)
人脑中存在“输入”和“输出”两种操作。
背单词的行为相当于输入,提取保存于大脑中的单词去解答试题的行为则相当于输出。
人脑的模式是“输出依赖型”。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学习方法效率更高
在复习时与其反复钻研教科书或者参考书,不如多做几遍习题集,勤加练习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3章 海马体和LTP
3.1 掌握记忆关键的LTP
海马体神经元具有很多有趣的性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 LTP,即长时程增强作用(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 是神经元反复受到刺激后才产生的现象。
如果海马体处于容易产生 LTP 的状态,那么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反复刺激海马体的神经元,即“复习”是十分必要的。
3.2 童心是提高成绩的“营养素”
想减少为产生 LTP 而重复刺激海马体神经元的次数,第一个秘诀就是只有在某种特殊的脑电波出现时才刺激海马体。
θ波
θ波是“好奇心”的象征。
当我们第一次见到某种事物,或者第一次踏入某个地方时,脑中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θ波。
当人对什么东西感兴趣而打开好奇心之门,处于紧张、兴奋或者期待的状态时,θ波就会出现;
相反,当对千篇一律的事物感到厌烦、丧失兴趣的时候,θ波就会消失。
好奇心和憧憬心的“童心”,正是促使θ波出现的重要因素。
当θ波出现时,即使刺激的次数很少,海马体中也能产生 LTP
如果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那么即使复习的次数很少也能记住。
3.3 所谓回忆
引发 LTP 的方法,那就是激活人脑中名为“杏仁核”的神经元聚集组织。
我们大部分的记忆都交织着快乐或者痛苦等情绪,这就是所谓的“回忆”。
杏仁核
杏仁核紧邻海马体,虽然只有人类小指的指甲那么大,却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产生喜悦、悲伤、焦虑等情绪。
如果说海马体是记忆的工厂,那么杏仁核就是情绪的工厂。
激活杏仁核也容易引发神经元的 LTP。
人类所具有的喜怒哀乐等情绪都是由杏仁核产生的。
当杏仁核的活动使得情绪被激发时,人脑产生的神经信号就会制造出回忆。
当我们产生喜怒哀乐等情绪时,当时的记忆能被很容易地保留下来。
人脑中的杏仁核被激活后,不仅会使人的记忆力提高,也会使注意力得到提升。
人在情绪高涨时会更容易记忆。
回忆的本质就是被激活的杏仁核引发了神经元的 LTP。
“以情绪为辅助来促进记忆”的策略
脑才慢慢具备了这样一种机制:和杏仁核被激活后产生的情绪密切相关的经历,可以被记得很牢。
3.4 感动式学习法
LTP 无法承受压力,在面对逃避不开的压力时就会减弱。
记忆力会因为压力而下降。
学习时要保持适当的紧张感,同时灵活应用能让神经元产生 LTP 的两个秘诀——θ波(兴趣)和杏仁核(情绪)。
3.5 狮子记忆法
饥饿、走动和降低室温这 3 种能提高记忆力
饥饿
相关研究发现,肚子饿的时候记忆力会较强,当然过于饥饿的状态也不行。
我们最好让脑处于能感到适度危机的状态,比如早、中、晚饭前的时间就很合适。
当肚子饿的时候我们的胃会分泌一种名为食欲刺激激素(ghrelin)的饥饿激素。这种饥饿激素能随血液循环进入海马体,促使海马体神经元产生 LTP。
在吃饱后不仅饥饿激素的水平会降低,而且血液还会相对集中于胃部和肠道,这往往会导致脑的活动水平降低。
走动
来回走动时海马体会自动产生θ波,记忆力也得到了提高。可以说,“走动”是提高记忆力的开关。
一边走动一边背东西会比较容易记住内容,那就是θ波带来的效果。
即使你只是在公交或地铁里随着车的行进而晃动也没关系,只要脑能感知到正在移动的状态,就会产生θ波。
降低室温
房间的温度也会对记忆力产生影响
在温度略低的房间里学习可以提高效率,夏天在空调冷气较强的房间、冬天在暖气不太充足的房间里学习比较好。
较高的室温不仅会减弱人的危机感,还会影响脑的血液循环,从而降低我们的思考能力。
第4章 不可思议的睡眠
4.1 睡觉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学习的基本要求是“记住自己能记住的所有知识,切实掌握自己能理解的全部内容”。
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如果我们在某一天学习了新的知识,那么当天最好能有充足的睡眠。
如果一夜没睡,那么刚刚学到的知识很快就会从脑中消失。
在我们睡着的时候,脑其实也正在不知不觉地进行复习呢。
4.2 梦能培养学习实力
之前怎么也想不明白的知识突然在某一天恍然大悟就理解了;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叫作“记忆恢复”(reminiscence)。
出现这种现象,说明在我们睡着的时候,大脑中的信息得到了很好的分类整理。
做梦时我们的记忆能得到巩固
4.3 睡眠和记忆
脑在白天产生的θ波并不一定很强。
θ波强度最大的时间段,其实是在夜晚入睡之后,特别是当我们处于浅睡眠状态的时候。
睡眠与记忆
睡觉虽然不能增加知识的“量”,但却可以改变知识的“质”。人脑在参与者睡觉时将知识转变成了能被其有效利用的形式。
睡眠还能使人灵光乍现
不仅夜晚的睡眠具有巩固记忆的效果,午睡也同样有效。
睡眠发挥作用的重点并不在于“睡着”,而是在于要“停止向脑输入信息,给脑整理信息的时间”。
实际上,即便人处于清醒状态也不要紧,只要安静地待着,海马体就会开始整理信息。仅仅是在安静的房间里闭上眼睛放空自己,就能达到和睡觉一样的效果。
就算睡不着也不要看电视或看书,把房间内的灯光和音乐都关掉,就这样躺在被窝里等待天亮吧。不要在意自己睡不睡得着,只要让脑安静地工作就好了。
4.4 学习需要持之以恒
有效利用睡眠发挥效果的学习方法
“集中学习”
在短时间内一股脑地学完所有内容的学习方法
“分散学习”
将学习活动分散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每日持之以恒的学习方法
分散学习小组的遗忘速度较慢
从培养长远的学习实力的角度来看,还是坚持每天勤勉学习的分散学习法更有利
4.5 睡前是记忆的黄金期
趁着还没忘记刚记住的知识就赶快睡觉,这算得上是保持记忆的一条铁则了。
在晚上记忆要比在早上记忆的效果好。
即“夜间学习”并不是指“在深夜里学习”,而是指“在睡觉前学习”。在和平时一样的时间段内睡觉是夜间学习的重点。
对于人脑而言,睡觉前的一到两个小时是记忆的黄金时间。
4.6 能有效利用全天时间的学习方案
学习时间
饭前处于饥饿状态,正适合学习。
睡觉前也是学习的黄金期。
早饭或晚饭后处于饱腹状态时,不学习也不要紧。可以读课外书、看电视,或者玩游戏都可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午后如果实在困得坚持不住,不妨睡个午觉,不要有什么顾虑。
如果早就决定要睡午觉,那么应该在午睡前的这段时间内抓紧学习。
学习内容
睡觉前非常适合学习那些需要记忆的科目,比如地理、历史、生物,或者背诵英语单词
上午可以说是人在一天之中最清醒的时间,用来学习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科目比较好,比如数学、语文、物理和化学等
因为在早上刚起床的这段时间内不适合背诵,所以只要做一些简单的计算或者复习就可以了
睡眠时长
在睡眠时间方面个体差异很大,不能一概而论。
人类的平均睡眠时间是 6 ~ 7.5 小时。
但是有人睡 3 小时就足够了,有人则必须睡上 10 小时才行。这种个体差异可能和遗传有关,不是通过努力就能改变的。
第5章 模糊的大脑
5.1 记忆的本质
如果要追溯人脑的起源,可以说其原型存在于更为原始的动物的脑中,即人脑的“本质”就存在于动物的脑中。
与动物的脑不同,人脑具备很多与“维持生命”这一目的没有直接关系的高级能力。
5.1 面对失败,毫不气馁的积极态度重要
学习可以说就是掌握事物关联性的过程,学习的本质就是把之前各自独立的信息在脑中关联起来。
就像“go=去”这样,把英语和母语关联起来的过程就是学习。
我们也许需要经历多次失败才能获得一次成功,不经过反复的失败就难以形成正确的记忆。
记忆正是通过“失败”和“反复”得以形成和强化的。
即使考试成绩不理想也没必要闷闷不乐,大家可以转换思维,把它当作一件好事而非坏事。失败后最重要的是带着疑问找出失败原因,并想出解决方案。
无论失败多少次,都要确立下一步的解决方案,利用排除法进行自我修正——这也是脑的机制。
对于学习来说,“善于反省”和“保持乐观”也很重要。
5.3 人脑和计算机的差异
人脑与计算机一样,都具有“保存信息”(记忆)的功能
人脑不仅健忘,而且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经常会得出错误的答案。
人脑神经回路中的信息传递可以自由地调整所传递的信息量。这就是“思考”的源泉。
想得到正确答案,我们就必须反复摸索尝试。失败之后思考失败的原因,并思考下一次的应对策略,然后再次失败……要如此循环往复多次。
人脑通过模拟信号进行记忆,所以比起一次性记住全部信息的方式,人脑更擅长使用“排除法”。人脑采用的是排除错误、最终留下正确答案的方法。
学习有三要素
不畏失败的毅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乐观的性格
5.4 客观评估自己的学习实力
“循序渐进法”。
分步骤记忆的方法称为“循序渐进法”。
步骤分解得越详细,学习效率就越高。
循序渐进法才是最有效、最快捷的学习方法。
先夯实基础,然后再逐渐提高难度,逐步挑战高难度的问题——这样才能尽快掌握学习内容。
先明确自己的弱点,然后逐步克服,牢记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我们应该把握大局,先粗略地将学习过程分解成几大部分,然后进一步详细地分解,并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按照顺序去学习。
要设立宏大的目标的同时,还应该设置一些容易实现的小目标,慢慢进步。对于人脑来说,这才是高效的学习方法。
“明白”&不明白”
“明白”换言之就是“能区分”。
与其有闲工夫叹息“我不明白、我真的不明白啊”,还不如对知识进行“区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直至找到自己能理解的地方,然后再从那里重新开始学习。
所谓“不明白”,其实就是“不能区分”。先尽可能地将学习过程分解成一个个小的部分吧。
5.5 记忆原本就是模糊的
循序渐进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通过分步骤学习来提高成绩
人脑却必须要经过多次失败,踏踏实实地按照步骤来记忆才行。
一般来说,记忆本来就不严密,甚至可以说是模糊而随意的,这就是脑的记忆的本质
5.6 用“反省”代替“后悔”吧
脑的记忆的本质就在于它的“模糊不清”
相较于严密性,记忆更需要“模糊”和“灵活性”,而且恰到好处的“模糊”尤为重要。多亏了这样的灵活性,我们才能从反复的失败中吸取经验,最终走向成功
为了记住“相似的事物”,需要逐一排除“不相似的事物”。脑之所以采用这种烦琐的排除法,原因就在于此。
大家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自己的记忆不精准而闷闷不乐,因为人脑的机制原本就是这样,总有一部分记忆是模糊不清的。
失败之后,重要的不是“后悔”,而是“反省”。
记忆有时会变得模糊不清,有时甚至会消失不见,这是脑的特性
5.7 带着长期计划去学习
因为脑使用的是模糊的记忆方法,所以分阶段、分步骤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要想理解细微的差别,重要的是先理解那些较大的差别。
当我们想要学习某一领域的知识时,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把握知识的整体概貌。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先忽略细节,首先把握全局,之后再一点点地记忆细节。
脑的记忆是模糊的,刚开始并不能区分出相似的事物。
首先要从大局出发,再逐渐深入地研究,而细枝末节的部分可以留到后面去学习。是一种遵从人脑性质的科学方法。
5.8 先扩大擅长科目的优势
一旦掌握了对某一领域知识的理解方法,就能帮助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
学习也是一样。如果能够掌握某一问题的解法,那么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可以跨学科应用这种解法了。
脑在记忆时不仅会记忆事物本身,同时还会记住对该事物的“理解方法”,然后再利用这种理解方法,去发现潜藏在不同事物之间的“法则”和“共同点”,这样就能更快、更深刻地理解其他事物了
学会了一种事物也就相当于拥有了学习其他事物的基础能力,将这种现象称为“学习迁移”。
学习的水平越高,迁移的效果就越好。也就是说,记忆的东西越多,脑就越灵光。
首先,不管具体是哪一科,总之要有一门擅长的科目。在有了一门不输给任何人的擅长科目之后再去挑战其他科目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是非常有效的。
第6章 天才的记忆机制
6.1 改变记忆的方法
我们将那些能轻易回想起来,也就是与自己过去的经验相关的记忆称为“经验记忆”;与此相对,那些缺少契机就难以回想起来的知识或信息类的记忆,我们称之为“知识记忆”。
知识记忆是无法被轻易想起来的,唤醒它需要一定的条件,知识记忆本来就不太容易被想起来。
为了应对学校的考试而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基本都属于知识记忆
重点就是要把考试内容作为经验记忆而不是知识记忆。
6.2 联想很重要
“联想记忆法”
把想要记忆的内容与其他内容关联在一起的方法叫作“联想记忆法”
大家在背英语单词的时候不要死记硬背,而是应该结合用法或例句去背,如果可以的话最好也记住词源,这样形成的记忆才更容易被我们调用。我们要尽量有意识地让记忆精致化。
“精致化”
把一个知识点想象成是一幢“房子”,而在房子之间修建道路就形成了知识的“小区”。
通过联想将事物逐一关联,使知识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我们称之为“精致化”。
“精致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道路使多幢单独的房子联结成小区,再让多个独立的小区联结为城市。因此,这也可以说是“知识的城镇化规划”。
重点在于精致化能关联起各种事物,并且能让我们更加容易地回想起这些事物来。
“回忆”这种行为就像是住在“知识城市”里的人想去拜访朋友(想要想起来的知识),交通越发达,到达朋友家的方式就越多。也就是说,回忆会变得比较容易。
“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是一种常用的记忆精致化的方法。
对于人脑而言,它是一种负担比较小的记忆方法
“想象”
“想象”这种行为还可以强烈地刺激海马体
也就是说它具有精致化和活跃海马体这两个优点。越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记忆就越能长时间地保留下来。
要想顺利地发挥想象,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创作用于记忆的谐音,因为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经验记忆”,所以自然就能想象出谐音文字所描绘的情境来。
自己的经验与记忆关联得越多,记忆就越接近经验记忆。
即使是单纯的知识记忆,只要能与我们的个人信息或者周围环境相互关联起来,其性质也会变得类似于经验记忆。
6.3 向别人讲述学到的知识
你想记住哪些信息,就把哪些信息讲给自己的朋友或者家人听——这就是形成经验记忆的最简单的方法。
一旦输出了自己已经记住的信息,各方面的关键词就会关联起来,记忆也能因此实现精致化
相对于输入,人脑更重视输出,而“讲述”就是最大的“输出”策略。
我们最好要选择一些不懂所讲内容的人作为讲述的对象
经验记忆会逐渐转化成知识记忆。
经验记忆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单纯的知识记忆,所以即使遇到很简单的问题,我们也很有可能在考试时突然想不起答案是什么。
我们要试着经常向别人讲述那些必须能随时想起来的重要知识,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让它们重新转化为经验记忆。
6.4 声音、听觉与记忆
声音
一般来说,使用耳朵学习要比使用眼睛学习效率更高,通过耳朵获得的记忆是非常牢固的。
比如别人说过的一些伤害了我们的话会一直留在我们的心里。
记歌词也是一样的原理。如果只依靠视觉,即只用眼睛看歌词来记忆,那么必然会花费很多时间。而如果能跟着旋律唱出声来,那么记歌词就相对轻松多了。
学习时一定要动笔写、出声读,通过反复输出知识来加强记忆。
6.5 理解记忆的种类和年龄的关系
记忆三兄弟
知识记忆和经验记忆是“用头脑记住的记忆”,而方法记忆则可以说是“用身体记住的记忆”。
怎么骑自行车、怎么穿衣服等,也就是做某件事的“顺序”和“做法”。
方法记忆实际上也是由人脑而并非人体记忆的,虽然运动员们常常说“我的肌肉已经熟记了动作”,但这只是一种比喻,因为肌肉没有记忆力。
知识记忆和经验记忆可以用“What is”来说明,相对地,方法记忆则可以说是关于“How to”的记忆。
“知识记忆”和“经验记忆”可以通过语言向他人传达;“方法记忆”,就是必须要通过实践才能掌握的记忆。
方法记忆有两个重要的特征
第一,它是在不知不觉(无意识)中形成的记忆。
滑雪的方法是我们在多次滑雪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说它是“用身体记住的记忆”。
第二,方法记忆非常牢固,难以遗忘。
即便我们多年不骑车或不打扑克牌,在必要时也能自然而然地想起骑车的方法或者打牌的规则等。
因为方法记忆太过牢固,有时也会对人产生一些不利影响,比如我们在运动时养成某种坏习惯,那么将来要改正它是非常困难的。
“记忆三兄弟的金字塔结构”
最下面的一层是方法记忆,中间的一层是知识记忆,最上面的一层是经验记忆
层级越靠下,记忆就越原始,其对于生命存续的意义也就越重要。而越靠上的层级就越是得到了高度发展并具有丰富内容的记忆。
人类最早开始形成的是原始的方法记忆,接下来是知识记忆,最后才是经验记忆。
经验记忆却要在人类成长过程中很晚的阶段才开始形成,所以就像小时候自己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情这样的记忆是留存不下来的。
6.6. 根据阶段改变学习方法
记忆的类型会随着年龄而发生变化
在初中时期的前半阶段,当人的知识记忆还比较发达的时候,只要把考试范围内的知识“死记硬背”下来就足以应付考试
进入后半阶段,也就是备战中考的时期,经验记忆开始逐渐占据优势,此时仍然采用之前那种毫无章法的死记硬背法是行不通的。
进入初高中阶段,与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相比,更重视原理和逻辑的经验记忆会逐渐占据优势。经验记忆需要人具备充分理解事物并掌握其原理的能力,因此学习方法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死记硬背显然是行不通的。
6.7 方法记忆的魔力
方法记忆非常深奥,它又被称为“魔法记忆”。
“学习迁移”,即人一旦掌握了某一领域的知识,就能更轻松地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实际上,这也是由于方法记忆将知识相互关联而产生的结果。
方法记忆的产生和运用都是在不知不觉(无意识)中发生的,而且对“顺序”的记忆自然而又牢固。
知识或信息都是通过有意识的学习积累起来的,而“理解方法”则是我们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记住的。
擅长数学的人常说他们在考试时是靠直觉来解题的,但只靠偶然闪现的直觉根本无法保持良好成绩。只有准确理解问题的内容,并把问题的模式类型化,才能出现正确的直觉。
6.8 会“膨胀”的记忆方法
背下来的“九九乘法表”属于知识记忆,只在“九九”的范围内有效
“九九乘法表”之方法记忆
3种数字处理方法
“10 倍”“2 倍”和“1/2”
对数字的简单操作进行计算,比如把数字翻几倍或者减半,或是在数字后面加上 0 或去掉 0。
方法记忆却可以应用到其他所有具有相同逻辑的计算中。
与记忆公式本身(知识记忆)相比,那些记住公式推导方法(方法记忆)的人才真正掌握了应用这些公式的能力,因为他们已经理解了这些公式的“原理”。
大家要试着慢慢地转移学习的重心,尽量不要死记硬背,而是应该去理解知识的“背景理论”。
理解历史事实、世界各国的经济状况、时代背景和人们的思考方
记住知识的应用方法,即如何灵活应用脑中储备的知识要重要得多。
6.9 为什么要持续努力
一般而言,学习迁移具有“指数级的增长效果”。
只有在付出了千辛万苦的努力之后,我们才能看到明显的学习效果,这就是学习和成绩间的关系的本质。
学习效果或者学习能力并不会立刻显现,它们会在某个时刻突然爆发出来。
“持续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学习心得。
要坚信“我就是我”。即使现实与预期存在差距,只要继续努力就一定会看到效果。
脑的性质决定了它的成长模式包含了“暴风雨前的宁静”和“突然的爆发”。即使现在还看不到效果,但是只要能持续用脑,脑的基础能力就会得到稳步提高。
现实中,从开始学习到出现效果,至少也需要 3 个月的时间。
要想获得显著的学习效果,那么至少要从实现最终目标的前 1 年就开始学习。
长期性的规划非常重要,另外就是专心致志的努力了。
大家不要因为不会立即见效就心灰意冷。
脑心理学专栏
1 色彩心理学①
快餐店的招牌和店内装潢大多以红色为基调,这是因为红色最能促进人的食欲。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人类在演化过程中还残留着野生食肉动物的天性吧,所以快餐店利用红色色调能吸引到更多客人。
人在吃饱时最厌恶的颜色也是红色,所以结束用餐的客人在红色基调的快餐店里就会感觉不舒服,他们会很快离开。这样一来,快餐店的翻台率就提升了。
运动服颜色对选手的影响
当两位实力相当的拳击选手进行比赛时,红方选手的获胜率为62%,而蓝方选手的获胜率为 38%。
仅仅因为穿了红色的运动服,红方选手的获胜率就是对手的 1.5 倍以上。
2 色彩心理学②
红色对答题者的影响并不仅体现在显眼的封面上,就连答题栏的边框线、试卷上某个角落的标记等轻微红色元素也会造成答题者分数的下降。红色似乎具有降低 IQ 的效果。
红色能削弱答题者向难题发起挑战的勇气。
我也尽量不让自己学习的房间内出现红色。
当我们身穿红色运动服时,能看到更多红色的对手,红色的运动服能让对手畏怯,进而使我方处于优势。
IQ 测试创始人之一的阿尔弗雷德·比奈认为,智力的三大核心要素是“逻辑能力”(数学)、“语言能力”(语文)和“热情”,然而人们却往往会将最后的“热情”抛之脑后。
3 组块化
将所得信息划分为多个小组以便于记忆,这样的方法就叫作“组块化”
试着将词组分类整理,比如将 get at、get out、get over、get up 这样都带有“get”的词组分成一组来背诵会比较有效
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4 莫扎特效应
“莫扎特效应”,指的是听了莫扎特的音乐后,能让人变聪明的现象。
研究表明,虽然莫扎特的音乐只能让人在不到 1 小时的时间内暂时性地变聪明,但效果却极其显著,能让实验参与者的 IQ 测试成绩提高 8~9 分。
莫扎特的音乐能够通过令人愉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协调人的左脑和右脑,这正是产生该效应的关键所在。
5 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是产生θ波的根源,具有激活海马体以保持意识清晰、提高记忆力的作用。
吃过感冒药后脑袋发晕、很想睡觉的经历吧?这就是人脑中的乙酰胆碱被抑制的证据。
能抑制乙酰胆碱发挥作用的成分中,最有名的两种就是东莨菪碱(scopolamine)和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
6 情绪唤醒
对于能够调动自己情绪的事物,人们不会容易感到厌烦。
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都是如此,只要是能让人感动的作品,我们都能坚持看到最后。这种效果就叫作“情绪唤醒”(emotional arousal)。
为了让自己不厌烦学习并且坚持学习下去,我们需要在调动情绪上多下些功夫。
例如在利用谐音进行背诵时,可以想一些有意思的双关语或者冷笑话,甚至也可以联想一些稍微“不正经”的内容。
7 快速眼动睡眠
人的睡眠也是有节律的
人的睡眠过程一般由浅睡眠和深睡眠呈周期性反复交替进行,一个周期大约持续 90 分钟。
当人处于浅睡眠期时,虽然本人已经睡着了,但是眼球会无意识地快速转动,这种睡眠状态叫作“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movement sleep,REMS)
当我们睡着时,浅睡眠和深睡眠会反复交替多次(一般为 4~6 次)。一旦达到了充足的睡眠时间,我们就会在浅睡眠期结束时自然地醒来。
为了能头脑清醒地度过一整天,最稳妥的办法就是让自己能在适当的时间醒过来。
8 恢复精神和注意力
如果在视野中出现了“加油”“非常棒”等积极向上的鼓励语,即使本人没怎么意识到,也能实际地起到鼓舞人心的效果
试着稍微活动一下身体,或者听几分钟音乐来恢复精神。
“鸡蛋法”
首先,请大家闭上双眼,想象自己正头戴一顶尖尖的三角帽、手里拿着一个水煮蛋。
接着,将水煮蛋轻轻抛起,用另一只手接住,然后再次抛起,用最开始抛水煮蛋的手接住。
就像这样,把水煮蛋在两手间来回抛接数次后,请再尝试着用自己的惯用手将水煮蛋轻而稳地放在帽尖上。
成功后,一边将注意力集中在水煮蛋上,一边缓缓睁开双眼,此时注意力应该就能集中在眼前的书桌上了。
一旦我们习惯了使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省略反复抛接的环节,直接将水煮蛋立于帽尖即可集中注意力。
9 生物节律
人体内部存在着各种呈周期性变化的节律,细胞都是按照规定的时间来活动的。
一天之中的节律变化又叫“昼夜节律”,它由人脑中的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来控制。
当人出现时差综合征时,海马体中的细胞会一点点死亡,从而导致记忆力下降。
休息日也应该和平日一样,尽量在相同的时间起床。即使醒来之后还是特别困也不要睡回笼觉,等到中午再睡个午觉就好了。
就周节律而言,曾经有相关报告指出,一周之内周五和周六学习效率最高,这种现象又被称为“星期五效应”。不过该效应尚未得到科学证实
10 外在动机
让海狮和猴子等动物学习表演时,人类常用“饵料”作为回报。在心理学领域,我们将这种奖赏称为“外在动机”。
外在动机似乎也常常被应用到学校的学习上。父母的奖励,自我的鼓励等。
如果缺乏外在动机,学习能力会严重下降
外在动机的奖赏不一定是物品或金钱等肉眼可见的东西,“做成某件事”获得的成就感也是一种外在动机。
在学习时一定要设定目标。避免目标太高难以实现,获得回报次数少,而产生挫败感。
学习的关键在于,在设定较大的最终目标的同时,还应该设定一些小目标,即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
11 偏好效应
大家在吃饭时,会先吃完自己喜欢的食物,还是把它们留到最后才吃呢?教育心理学中有“偏好效应”这一概念。
偏好效应就是“在学习中发挥长处”,从长期学习中看重点提升擅长的部分;从短期考试中看,先做有把握的题目。
12 行动兴奋
智力的三大核心要素
逻辑能力
语言能力
热情
“热情”正包含了“有干劲儿”这一层意思。
“干劲儿”
“干劲儿”是学习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可以说是学习行为的出发点。
“干劲儿”是由人脑中的伏隔核等部位产生的。
伏隔核的位置接近人脑中心,它的尺寸非常小,直径甚至不到 1 厘米,但它的性质却比较复杂。
要想让伏隔核活跃起来,就必须给予其一定程度的刺激,否则伏隔核是运转不起来的。
唤醒伏隔核需要一定时间,所以不管怎么样,先坐到书桌前不间断地学习十分钟再说,这种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行动兴奋
一旦开始行动,状态就会渐入佳境,注意力也能集中了——这就是行动兴奋。
13 葡萄糖
所谓的“三大营养素”,就是指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神经元只能吸收“葡萄糖”,也就是糖分和碳水化合物。
人脑自己所选择的安全的营养素就是“葡萄糖”。补充葡萄糖能让脑活跃起来。
14 “开头努力”与“结尾努力”
大部分人的注意力大约能集中 30~60 分钟,一旦超过这个时间段,无法继续集中注意力也是理所当然的。
当人做一件事时,注意力一般会在开头和结尾比较集中,我们分别称其为“开头努力”和“结尾努力”。
考生往往在考试刚开始时能集中精力答题,在考试马上要结束的时候答题效率也会提高。但在考试的中间时段注意力却很容易中断,一不留神还会浪费不少时间,这就是所谓的“中途松懈”的现象。
避免“中途松懈”的方法之一,就是把考试的时间分成前、后两部分。把考试的时间分割开来,注意力就能得到有效的分配了。
15 BGM
BGM(back ground music,背景音乐)的确可以缓解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感,同时还能消减无聊感。
特别是在进行重复性的工作时,BGM 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
正在攻克难题、需要做出高难度的判断时,BGM 反而会产生负面作用。
BGM 对喜欢音乐的人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对音乐的狂热爱好者却会起反作用,而对于那些不关心音乐的人来说,BGM 基本不起任何作用。
在进行比较单调的学习活动比如背诵时播放一些 BGM,看看会对自己起到怎样的效果。
16 恋爱期的脑
“恋爱”指被特定的异性所吸引时产生的情感。
恋爱情感是通过 A10 和前额叶皮质的联动作用产生的 。一旦发生联动作用,人脑就会逐渐被恋爱对象占据,除了喜欢的人以外,其他事物都会被脑排除,就连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也不例外
“恋爱”是人脑产生的一种巧妙机制,它可以让人不再考虑除恋爱对象以外的其他事情。所以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恋爱后成绩下降也是很自然的事。
也有因为恋爱而互相鼓励进步的,所以不能断言恋爱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对学习造成不好的影响。
17 小矮人
“小矮人”(homunculus)
脑是一个使用频率越高性能就越好的神奇器官
这个人偶呈现的是控制人体各部分的神经元在人脑中所占的比例,我们称它为“小矮人”(homunculus)
小矮人的手指和舌头很壮硕,手腕、腿和躯干却骨瘦如柴,这意味着人脑对来自手指和舌头的信息非常敏感。
刺激人脑
“使用手指”也是一种有效刺激人脑的方法。
在学习时除了要用眼睛看,还要动笔写
在上学途中空手做一做手指操,或者培养做针线活、演奏乐器以及打字之类的兴趣等
消除疲劳
人脑不会感到疲劳,由眼睛产生的疲劳感却会扩展到头部、肩颈和腰部等部位,所以必须尽早采取措施。
美国指压疗法的研究者介绍,用两根大拇指按压眼部内侧的凹陷并向上推,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能消除眼疲劳的方法,或者用 40 摄氏度左右的物体热敷眼睛 15 秒也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在缺乏维生素 B 和维生素 C 的状态下眼睛也容易感到疲劳,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持营养的均衡。
经验谈
1 选择高一时学过的科目对高考不利?
人脑的记忆恢复现象(reminiscence)。所谓记忆恢复现象,是指相对于刚刚学习的新知识,沉睡于大脑某处的知识反而更容易被利用的现象。
2 高效率的英语单词记忆法
经验
性格
缺少恒心的人,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选书
不选择一个单词都不认识的词书(不一定能看完)
选择认识大约一半的词书
选择用大号字体表示词目、设计得十分醒目的版式
激励
激励自己“一定要看完一半以上”
在单词书的书口正中央处画一条显眼的红线
方法
每天背诵两页,在对应两页标记背诵的日期
完成当日计划,就在该日期上画圈标注
一天背诵3次单词,每次间隔8小时,临睡前背诵新单词
早晚通勤路上复习前一晚临睡前背诵的新单词
小结
挑选出符合自己喜好的书,以便维持自己的学习热情。
达成目标所带来的成就感会适当地刺激人脑中名为 A10 的神经,让我们产生快乐的情绪。
合理设定目标能使我们在长时间内一次又一次地获得成就感,进而提高学习热情。
日常学习,不要把眼前的学习目标定得太高。
预习、学习、复习的比例在 1/4︰1︰4 左右比较妥当。
3 我究竟是为了什么学习?
高二的学生们总是会从各种角度去思考所谓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对于青少年而言,这种思考很有可能是一个脱离儿童时期、确立自我意识的重要心理过程,但由此对现状和未来充满绝望从而失去学习热情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能找到人生目标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高二这个充斥着各种不稳定因素的阶段,也正是最能在学习能力上和他人拉开差距的时期。
4 记忆天才的秘密
如果某件事能让你觉得快乐,那么那件事就是最棒的。
在杏仁核和伏隔核等部位产生的快乐、舒畅等情绪,都能使大脑高度觉醒,从而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注意力。
快乐的情绪还能刺激人脑中的隔区,促使海马体产生θ波,进而提升人的记忆力。
5 考试恐惧症
转换思维,启发自己的乐观思维。
考试怯场
对于容易怯场的人来说,积累实际经验是一剂良药。除了模拟考试,你还应该尽可能多地参加其他考试,多积累经验。
有研究表明,如果把考试前的不安心情(与考试相关的内容)写出来,紧张的情绪就能得到缓解。
自信
相关实验结果显示,即使是做相同的事情,挺胸抬头也比弯腰驼背让人更自信。
重点是要有自信,暗示自己“我可以做到”就行了,这也是运动员们常常使用的心理战术。
6 生物节律与高考
人的状态会在好与不好之间波动,这种生物节律的波动大致是呈周期性变化的。
如果一个人所有节律的高潮期都重叠在一起,那么在这个高潮期内,这个人往往做什么都能超水平发挥。
根据周期长短,生物节律举例
有以秒为周期的节律,比如眨眼、心脏跳动、呼吸的节律等
有白天活动晚上睡觉,即以 24 小时为周期的昼夜节律
有以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为周期的月节律,例如女性的生理周期
有类似于“一到秋天就食欲旺盛”这样的年节律。
对于“学习”这一行为而言,最重要的节律肯定就是昼夜节律。
可以通过用凉水洗脸、待在有阳光照射或使用日光灯的环境中等方法,帮助自己调整节律。
7 感到“有趣”的瞬间
在感到某种事物“有趣”之前,我们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努力。
深入钻研学习内容,直到觉得“有趣”为止。
既然与别人花费了同样多的时间学习,那么就不能让付出的努力白费
在现实中,即使将来你有幸从事了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关的工作,也一定会面临很多痛苦和挫折。到了那时,还能保持现在的这份毅力和信心努力做下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8 参考书的难易程度
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书非常重要。
不要把目标定的太高,对着高难度的内容容易丧失自信。
9 利用糖果和口香糖取胜
人脑虽然特别需要能量,但它只能吸收最容易转化成能量的葡萄糖。
蔗糖是由“一个果糖分子和一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果糖被身体吸收后,马上能转化为人脑的营养源——葡萄糖,所以吃了之后马上就会转化为能让脑运转的能量。
嚼口香糖会使人头脑清醒。这好像是因为臼齿在咀嚼时产生的震动会传送到脑,使脑清醒起来。
10 各门科目的学习顺序
确保在早期阶段学完重要科目非常关键,因为“学习迁移”的效果不仅可以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带去积极影响,而且可以使人获得精神上的安全感。
人脑会在无意识中对各门科目进行关联以加深相互之间的理解,所以完全独立地学习各门科目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11 大人们基本都忘了在学校学过的知识
无论学习什么内容都一样,问题不在于数学本身,“被强制学习”才是关键所在。
基于现实情况而言,从长远来看,如果想要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学习数学。
12 选择参考书的要点
选择参考书时,自己的“感觉”非常重要。
有些人会将“图多”作为重要的选择标准。
图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书中的内容,还能让这些内容在脑中固定下来。
如果在学习时只有文字说明,人会相对缺乏想象力,而图正好可以弥补文字的缺点。
要想让图产生更大的效果,重点在于要把图放在视野的左侧。人更容易记住位于视野左侧的内容,这大概是右脑在发挥作用。
读到或者听到的那些和“语言”相关的内容,则似乎是从右耳进入人脑并由左脑来记忆的。
13 独家阅读法
在阅读有一定分量的图书时,想必很多人都会在自己觉得重要的地方画线,或者用记号笔做标记。
我还会在书的封面背后按顺序列出自己总结的重点,比如“P23 形成记忆的是海马体”或者“P35 从知识记忆到经验记忆”等
从书中挑选出关键词,这种做法可以在脑中画出一张信息“地图”,是一种能高效掌握图书内容的方法
通过使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确认自己是否准确理解了书中的内容、是否还有模糊不清的地方,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也是一种复习方法。
14 通过分析词源背英语单词
死记硬背是一种不利于知识应用的记忆方法,因为通过这种方法积累下来的知识并没有在神经网络中形成有机的关联
通过死记硬背记住的知识很容易变得模糊不清,这会导致我们在考试时因疏忽大意而出错,这样背下来的知识忘得也非常快。
“词源”也是一种原理。如果知道单词的由来,那么即使是第一次见到的单词,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也可以推测出它们的意思。
将脑中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纵横相连,并不断丰富它们的内容。
15 竟然不能去师资优秀的补习学校?!
跟随优秀的老师学习,就能掌握适用于各种情况的解决方法
并不是只有那些能将高效的学习方法传授给我们的人才算是优秀的老师。
16 竟然有人很喜欢考试?
他人总会以某种标准来判断我们的优劣,这是无法避免的。
即使成绩不好也要全力以赴,这才是对将来的自己有益的做法。
如果既没有考试也没有成绩单,那么我们就很难意识到自己的弱势和优势。
17 应届生的成绩会在临近考试前提升
学习效果(能力)呈指数级增长的事实也意味着,在真正的效果出现之前,我们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即使大家在模拟考试中得了 较低的分数,也不能轻言放弃,要继续努力。
0 条评论
下一页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